> 家居行业下一轮竞争是自建物流?\广东新取消木材运输证等22项证明事项
详细内容

家居行业下一轮竞争是自建物流?\广东新取消木材运输证等22项证明事项

时间:2020-10-24     人气:1025     来源:     作者:
概述:要想把家居物流行业做扎实,实现上门安装、售后服务、成本控制、降低耗损率等一系列流程的标准化仍是关键,对于国内即将出现的垂直型家居电商巨头而言,自建物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居产品具有鲜明的专业性和非标性,在仓储、运输方面一直存在难以重重困难和......
要想把家居物流行业做扎实,实现上门安装、售后服务、成本控制、降低耗损率等一系列流程的标准化仍是关键,对于国内即将出现的垂直型家居电商巨头而言,自建物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家居产品具有鲜明的专业性和非标性,在仓储、运输方面一直存在难以重重困难和痛点,自建物流逐渐成为企业争相尝试的突破点,未来在智能制造的大潮下,智慧物流一体化解决方案可以说是物流系统升级发展的大趋势,这对于家居行业发展也是一个利好的趋势。

近年来,家居电商战线的拉长、人均居住面积的增加有力带动了全国性家居销售,但与此同时,家居产品种类繁多、送货入户安装复杂、服务标准尚不明确等问题也成为横在家居企业试水自建物流道路上的“拦路虎”。业内专家指出,自建物流或将成为家居行业的下一轮竞争的发力点。

国内家居物流市场巨大规模化企业较少

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居住条件的改善,中国家居行业的市场规模也与住房建设规模同步增长,带动了家居物流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据统计:2008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6.6亿平方米,2017年达到16.4亿平方米,十年间大约翻了1.5倍,累计销售面积118亿平方米,年复合增长率10.6%。此外,存量居住面积的改善也是带动的家居物流市场规模增长的重要因素。

而根据家居物流定义,2017年家居行业市场总规模约达6.03万亿。业内专业人员估计,家居建材物流成本占总销售额比重30-40%,按30%计算则市场规模达1.30万亿;家电物流总成本占比重按18%计算,市场规模0.31万亿。综合测算,家居物流市场总规模超过1.61万亿。由此可见,家居物流市场巨大、具有万亿规模已确切无疑。

家居物流行业一直以来存在很多难点,但最关乎效率的难题在于如何解决“标准化”问题。“做家居物流的企业很多,但很少有公司能把一整套管理体系完全发展成熟并且能够独立运行的,这和大家都做得很小、单个企业吃到的市场份额也很小有关。”安迅物流副总裁吴光华表示。

目前,国内较大的家居物流企业日日顺的物流营业规模2017年刚刚达到90亿元,距离成熟的规模化体系仍有较大差距,而对于家装类和家具类的物流企业,此特征表现得更为明显。

聚焦优质服务逐渐形成两大阵营

伴随着家居电商的快速发展和家居物流市场的逐渐扩大,国内家居物流企业逐渐形成了两大阵营:自营家居物流服务商以及第三方家居物流服务企业。部分实力雄厚的家居生产和流通企业,如京东、苏宁、海尔等已投入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人力用于物流物资、仓库建设和信息网络,在自建物流领域已做得稍有成色。

据悉,目前京东物流已经形成了中小件物流网、大件物流网和冷链物流网的三张网布局,上线京东到家家居时尚频道的美妆、家居类门店已达到4000多家,业务已覆盖近50座城市,为当地用户提供家居百货、个护美妆等商品1小时送达服务。就在刚刚落幕的“京东到家415周年庆”活动中,就有超过300家知名零售商的十余万门店共同参与。其中,创意家居商品销售额较去年大促同期增长高达380%,成为众多增长品类中的一大亮点。

又如,作为海尔旗下的孵化企业,日日顺初期主要服务于海尔电器。随着家具电商的蓬勃发展,日日顺在家居电商物流服务领域逐渐崭露头角,并在业内具有不错的影响力。在近两年的双11当中,日日顺以“速度取胜”,在双11当天送货到家也成为美谈。目前,日日顺家居服务网络已经覆盖全国如2800多个区县,实现了家居产品最后1KM送装能力的全覆盖,至今已与上百家行业客户达成合作,每年为100多万个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标准化体系至为关键自建物流或是必经之路

未来在市场需求方面,得益于物流体系的完善及进一步下沉,新疆、西藏、甘肃等偏远地区的消费需求被广泛挖掘出来,三四线城市成为家居行业消费爆点,异地下单和收货成为一个亮点,送装一体需求凸显;同时,在家居物流方面,电子商务将带动“居家大件”物流高速发展,而大数据技术在有效提升网点运营效率的同时,也将带动居家大件物流运输质量的提升。

专家指出,一方面,家居企业自建物流意味着总部对于末端服务质量拥有较强的掌控力,不仅可有效减少中间承包商环节,而且利润较高。例如,一套标准化的物流系统必须将需要人工处理或判断的事项最大限度地减少,并且实现系统自动结算、双方可提前预知配送费用,才有可能得到司机、消费者、客户的三重认可。而自建物流可以实现所有计费都在线上系统直接完成,由总部统一设定,无论是订单、配送情况、账单都能实现实时同步。

另一方面,自建物流对于阶段性业务规模和资源配比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对网络扩展方面的人力资源储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家居物流公司这类服务型企业而言,除了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先把标准化流程做好、逐步把商业模式走通、打好内功,才有机会在时机成熟时实现规模化发展。

要想把家居物流行业做扎实,实现上门安装、售后服务、成本控制、降低耗损率等一系列流程的标准化仍是关键,对于国内即将出现的垂直型家居电商巨头而言,自建物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业内人士预测称,未来在智能制造的大潮下,智慧物流一体化解决方案可以说是物流系统升级发展的大趋势,也希望借助智慧物流生态体系的构建,形成“协同共享”的产业新生态,提升整个家居行业物流运作能力,这对准备自建物流的家居企业来讲同样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相关案例:自建物流助力Pepperfry成为印度第一大家居电商

印度知名家居电商Pepperfry创业8年,共获得来自投资者高盛(GoldmanSachs)、NorwestVenturePartners和贝塔斯曼印度投资公司(BertelsmannIndiaInvestments)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近2亿美金融资。

据悉,早在2013年4月,Pepperfry就开始自建物流运输体系,负责将商品从配送中心运送到消费者的家门口,目前,其家居物流供应体系已经相对成熟和标准化。截止到2018年底,公司共有约400辆卡车,为德里、孟买、焦特普尔、斋普尔、班加罗尔等17个配送中心服务,运力覆盖500多个城市。Pepperfry声称,其物流部门Pepkart是印度国内最大的零售物流运输公司。

通过自建物流体系,公司大大降低了单位成本,表示其运输成本是业内最低的。此外,也对整个销售的过程进行更完整的监控。据此,Pepperfry目前已经成长为印度最大的家居电商,市场占有率超过60%。


参保人申领生育保险待遇,将不再需要用人单位的招录证明、婴儿出生或死亡证明等一批证明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近日公布了一批省政府设定的证明事项取消目录,其中包含用于参保人申领生育保险待遇的医疗机构诊断证明、职工就业期间的工资支付凭证等22项。

此外,用于木材运输证核发的育林基金收据和完税凭证证明直接取消。用于融资担保公司设立、变更审批的消防设施合格证明、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也不再需要消防部门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开具,办理方式改为政府部门内部核查和部门间核查。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2019年中国家居行业,25%的一线企业还能保持增速,但75%的企业正面临下滑的现实。不可否认,中国家居行业正在出现巨大的结构性变化,消费趋势的变化、市场的洗牌、资本的嬗变,都让行业格局有了较大分化。

    强者越强,弱者越难,企业品类扩张加速,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品牌与营销出现了新的趋势……一面冰山一面火焰,这样的家居行业,你还爱吗?


    1.拎包火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里,当每一个新趋势来临的时候,如果你不去变革自己,可能就会死掉。经销商要突破,本质核心是价值创造。针对消费者入口多元化,经销商必须构建全网营销的全渠道体系,积极拥抱新零售。“拎包入住”今年特别火,这个万亿级别的市场还吸引了来自卖场、房地产、陶瓷建材、装修等泛家居产业的玩家参与。

    以“拎包入住”为共性诉求的精装房、整装等模式和业态,对原有的建材家居市场到底造成了多少冲击?市场一线的经销商又各是如何应对的呢?

    拎包入住、精装房、整装模式必然导致客户流量入口前移,毫不留情地拦截掉建材家居卖场的自然客流。在整装方案中,产品基本全包,也会毫不留情地干掉单品订单。

    随着房地产企业又来“跨界打劫”,将服务从建筑向设计服务、施工服务、装修主材等下游产业链整合,终端单品类经销商的生存将越来越难。如果精装房完全实施,对任何一个单品类的冲击都会很厉害,对小厂商更是致命的,估计市场上60%的店要关掉。这也是如今为什么卖场、经销商、企业都想做拎包入住的原因。

    2.定制降

    上半年对定制家居企业来说,营收倍感压力。增速经历了100%多、60%、40%多,再到现在的普遍20%以下。过去的企业增长,主要精力是在扩大经销商渠道,完善制造体系,加大品牌推广力度,扩大生产基地满足日益增长的订单,而四处跑马圈地。

    过去,企业活的很滋润,增长的逻辑很简单,推广品牌,快速招商建店,完善门店培训,做大型活动促销,拉升业绩,厂家加大马力生产.....

    仔细分析一下,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些增长的逻辑中,从来没有凸显用户价值,换句话说,定制家居企业是渠道经营思维,不是用户经营思维,因为这一系列的增长逻辑都不是建立在满足用户的痛点和难点上的。下滑固然和宏观经济、资本市场下行周期有关,但深层次原因是产业供需关系、进入门槛、消费者需求等产业结构性要素由量变到质变,发生了颠覆性变化。

    3.订单荒

    这是一个无论是品牌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觉得订单紧缺的上半年。工厂开年返工时间延迟,老员工返厂率同比增高,工人加班时间减少,以往的“普工荒”未出现,促销更加频繁,种种现象的根源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订单不够或者只能勉强维持正常的生产运营。

    受贸易战、地产红利消退的内外部环境影响,大众对家居消费的信心衰减,家具企业的“订单荒”或成常态。

    4.高管异动

    2019年上半年,红星美凯龙、索菲亚、顾家家居、东方雨虹、好莱客、我乐家居等十多家企业均有高层人事变动,涉及20多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其中不乏总裁或总经理。有些企业的高管变动甚至可称为“人事地震”,波及的高管数量很多,简直是“跑步离场”。

    高管异动频繁,虽然不乏个人职业选择、公司内部岗位调整、公司控制权易手等原因,但大部分也折射出企业经营业绩的压力。从行业角度来讲,大量高管的异动也折射出行业的景气指数,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家具全行业告别高速增长。

    5.百亿巨头之“争”

    5月21日,敏华控股发布2019财年业绩公告,其在2019财年(2018年4月到2019年3月)营收99.12亿元;财报显示,欧派家居在2018年以115.09亿元位列家具业营收榜首,这也是首家进入“百亿俱乐部”的家居制造企业;顾家家居2018年营收91.72亿。而在2019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力压欧派家居,位列A股家居制造企业营收榜首位置。

    可以预见,家具企业强者恒强,2019年有望迎来三家“百亿巨头”。而三家百亿企业的“头名”之争也将会非常激烈。从市场经营角度看,2019年上半年,对于家具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是在熬,在竭尽全力求生存。

    “惶者生存”、“危机感”切切实实地笼罩在所有家具人头上:品牌企业也会遭遇增速瓶颈,业绩重压下的高管们不再风光无限;中小企业老板担忧资金链,订单荒之下普工开始担心裁员与失业。

    不过,祸兮福之所倚。大环境的不景气正倒逼企业及个人强化自己,优化组织,追求更高水平的创新与重构,由此打造的新的竞争力,或是行业再度腾飞的坚实基础。


    东南亚原木市场:

    中高端红木市场不景气已经成为市场常态。因此从市场交易情况来看,近日来大果紫檀、鸟足紫檀、奥氏黄檀、巴里黄檀等市场热度一般,淡季行情特征也十分明显,价稳量低更是市场常态。市场人士表示,按照当前市场形势,在无明显利好的情况下,预计接下来的两个月内红木市场都将难有太出色表现,建议木材商家谨慎为上。

    缅甸柚木市场方面,经过去年一轮的价格上涨之后,近日来市场也未见明显的波动行情,市场库存充足、走货顺畅、价格平稳,是对近期缅甸柚木市场最佳概括。目前广东市场缅甸柚木价格报1.2-1.3万元/立方米。

    毛榄仁(俗称柬埔寨黑酸枝)由于市场需求大幅下滑,市场现货也已经成为库存在缓慢消化当中,但价格还处于低位状态,报3700-4000元/吨。

    另外继价格下调之后,张家港唐木、榄仁、海棠走货速度有所加快,但整体行情不佳气氛仍旧浓郁。目前张家港唐木原木价格2300-2400元/立方米、榄仁木1500-1600元/立方米,海棠木报2000-2200元/立方米,与上周持平。


    阅读全文
  • “严冬”“洗牌”这样的词汇每年都会大量出现在各种媒体言论里,仿佛没有哪一年能轻松的,今天我们尝试用旁观者角度聊一下这个话题,到底现在是“倒春寒”还是“严冬”?
    洗牌是常态,不必额外惊恐
    以定制行业为例,我们以“衣柜”、“洗牌”为关键词查了一下百度,从2011年起就有声音讲行业进入大洗牌期,到现在快十年过去了,行业越发蓬勃,全国新增品牌不知凡几。
    但是洗牌现象存在吗?肯定存在。绝对是常态化的存在,这是非常正常的自然规律,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环保整顿厂家关张,心有戚戚
    自从供给侧改革提出以来,到全国各地的环保整顿风兴起,然后陆续有厂家出现关张的情况,从业人员人心惶惶者众多。
    所谓环保整顿风最根本的就是让厂商需要更正规的对生产环境进行管理,减少粉尘、废水等排放,进行有效管控。实行产业化管理,让不应离居民区或者是需要进行生态保护的区域太近,要求搬到工业园等。
    如果仔细想想看这不是正规企业应该做的事情吗?
    整体业绩下滑严重或增速放缓
    2月底以来各大上市公司纷纷拿出2018年报,综合来看绝大部份品牌都增速放缓,很多低于30%,一些媒体认为这是行业严冬来临的信号,EM,还有增长怎么能说严冬呢?全部大幅下滑才能算是严冬好不啦?
    上市公司业绩放缓我看过几家的财报,会发现他们的店面布局已经很饱和了,从省会城市到大量的县级城市都有了店面了,在这几年几乎每个上市品牌都在重抓店面布局,在布好店之后,我认为会有一波红利期可能会到来,因为很多店布好了根本没有形成良好的转化。
    在主营业务店面布局完成后,各大品牌又在推大家居、小家居、整装、社区店、创业店啥的,大量增加品类和再铺一轮专卖店的策略,同样这些新模式也还未到下金蛋的时候。
    在经销商端口也出现这样的情况,业绩增长放缓,大家想过原因没有?因为蛋糕只有这么大,但是进来分蛋糕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招数越来越复杂(参考上一段内容),这都不放缓就怪了,加上各个城市卖场越来越多,线上交易的火热,经销商们的增速放缓也就产生了。
    提一下线上交易,据一个做O2O的朋友讲,他在写字楼的开体验店,创业两年下来做了9个店,2018年业绩在4-5千万样子,这个业绩实际上在很多区域已经算是个小有名气的品牌了,然而这样业绩的线上店远不止他一家。
    狼多肉少,肉产生的速度比不过狼增加的速度。
    卖场、厂房租金压力
    再“严寒”的冬天,地主家仍然是不缺粮的。但地主们喜欢攀比,你一天要吃三顿饭,我也要吃三顿,你天天是精米,我也天天要是精米....攀比风害人害已,于是把压力转嫁到农民身上,租子自然就上涨了。
    相信各个城市都有遇到过家居建材卖场如“雨后春笋”的爆发场景,老百姓再强大的消费欲望也填不了这么多沟壑啊。然后恶性循环,不停建,不停让商家入驻,而租金也不停上涨。
    厂房租金则相对简单,就是一个坐地起价的原因,前面提到的环保风一来,有些地段没有办法再办厂了,那么有条件办厂的同样的地会有多个需求方,那么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卖场、厂房的租金上涨让厂商们备感压力。
    通过自身感觉业绩增长乏力,同行也在讲业绩增长乏力,媒体舆论也在讲增长放缓或者说洗牌,加上各种成本的上升如卖场、厂房租金的上升,所以会有人感到“寒冬”来了。
    我方观点是“寒冬”未到,才经历高速发展的行业仍在“春天期”,当下的环境最多只是“倒春寒”,但为了未来的“寒冬”应该做好几点准备。
    1、锻炼自身,在当下其实我们发现仍有相当多的品牌还是属于囫囵吞枣式扩张,对于自己的产品、团队、市场....几乎没有任何研究或者是沉淀,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上马再说,现在这个节骨眼上应该是把这些每个环节再审视一下,把基础打牢。
    2、强大内心,这个内心除了自己体系的人马外,还包括经销商,在舆论环境不太好的当下,不要太去在意外界声音,把自己手上的事情做好,每个动作做到位,未来自然春暖花开。
    3、积极互动,这主要是品牌层面的,不论是参加展会还是广告投入请一定不要以“节省”的名义去降低标准,现在是“抄底”的好时机,越来越多的竞争者面前,谁的声量最大谁就有可能笑到最后。
    现在未必是严冬,也许严冬已经过去,也许远还未到来,关于行业面临的“严冬”问题,你怎么看?


    4月22日,记者从市林业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林木种苗花卉面积达20万亩,种苗生产企业和大户逾800家,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年出圃优质绿化造林种苗花卉30多亿株,产值达15亿多元。
    据了解,宜昌市共有市级以上林木种苗花卉产业龙头企业35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5家。建成国家级种苗繁育基地2个,省级保障性苗圃4个,市级骨干种苗花卉基地10个。初步形成了以夷陵龙泉镇、枝江马家店、当阳河溶镇、点军桥边镇、长阳高家堰镇等为代表的特色种苗花卉产业群,种苗花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连续三年,宜昌市每年拿出200万元,扶持林木种苗花卉企业。全市按照打造百亿级林业特色产业的目标,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技术服务力度,全力推动花卉苗木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外向化方向发展。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