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世襄藏品拍卖启示录\中国木业考察团法国硬木板材工业考察之旅4月启程
详细内容

王世襄藏品拍卖启示录\中国木业考察团法国硬木板材工业考察之旅4月启程

时间:2020-10-11     人气:662     来源:     作者:
概述:文/刘玲芳图片提供/中国嘉德王世襄先生所藏家具现今绝大部分都安家在上海博物馆,个中曲折已有过多次介绍便不再赘述。因此,拍场上所看到的王世襄藏品,家具所占比例十分小,铜炉、古琴、古籍、鸽哨等类别反而占了大头。不过家具队伍阵势不大,反响却不容小......

文/刘玲芳图片提供/中国嘉德

王世襄先生所藏家具现今绝大部分都安家在上海博物馆,个中曲折已有过多次介绍便不再赘述。因此,拍场上所看到的王世襄藏品,家具所占比例十分小,铜炉、古琴、古籍、鸽哨等类别反而占了大头。不过家具队伍阵势不大,反响却不容小觑,其中的一个缘由,也是因了这一份难得与稀少。

而谈及拍场表现,就不得不说那些屈指可数却屡创斐然战绩的“王世襄专场”,也不能不提那些不断刷新拍卖纪录的精彩拍品。若能从中体悟奥妙一二,也当欣喜非常。

观察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王世襄专场

王世襄藏品拍卖专场明细

专场名称

拍卖时间

拍卖公司

上拍数量

成交额

成交率

王世襄先生藏工艺品

2013年秋拍

中国嘉德

83件

RMB

4064.330万元

90.36%

王世襄先生藏古籍文献

2013年秋拍

中国嘉德

371件

RMB

1490.400万元

97.30%

俪松最珍:唐琴“大圣遗音”

2011年春拍

中国嘉德

1件

RMB

11500万元

100%

锦灰吉金:王世襄藏铜炉

2010年秋拍

北京匡时

20件

RMB

9844.800万元

100%

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

2003年秋拍

中国嘉德

143件

RMB

6301.350万元

100%

王世襄藏品拍卖成交价前五名

序号

拍品名称

拍卖时间

拍卖公司

成交价

1

唐“大圣遗音”伏羲式琴

2011年春拍

中国嘉德

RMB11500万元

2

明周制鱼龙海兽紫檀笔筒

2012年春拍

中国嘉德

RMB5520万元

3

明崇祯“崇祯壬午冬月青来监造”冲天耳金片三足炉

2010年秋拍

北京匡时

RMB1512万元

4

清康熙“大清康熙年制燕台施氏精造”马槽炉

2010年秋拍

北京匡时

RMB1456万元

5

近代花梨木独板大画案、脚踏及桌上小案

2013年秋拍

中国嘉德

RMB1265万元

(数据整理:《古典工艺家具》)

早在2003年春拍,中国嘉德就推出了“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100%的成交率也为中国嘉德首席拍卖师高德明赢得了又一副白手套。该专场是国内拍卖公司首次呈现如此大规模的王世襄旧藏专场,单件拍品最高成交价为891万元,由“唐‘大圣遗音’伏羲式琴”拍出。2011年春拍,中国嘉德为这件旷世名琴单独设立了“俪松最珍:唐琴‘大圣遗音’”专场拍卖会,最终成交价攀升到惊人的1.15亿元。

2010年秋拍,“锦灰吉金:王世襄藏铜炉”专场作为北京匡时五周年拍卖会的重头戏,吸引了各路藏家蜂拥而至,又一副白手套诞生。专场总成交额高达9844.8万元,共有三件铜炉成交价过千万,拔得头筹的“明崇祯‘崇祯壬午冬月青来监造’冲天耳金片三足炉”更是以1512万元刷新了中国铜炉拍卖的世界最高纪录。

2013年,中国嘉德时隔十年再推王世襄藏品拍卖专场,由“王世襄先生藏工艺品”、“王世襄先生藏古籍文献”两部分组成,成交率均突破九十大关,除了之前常见的拍品类别外,蟋蟀罐、鸽哨、葫芦等小物件也悉数登场。在“王世襄先生藏工艺品”专场中,“近代花梨木独板大画案、脚踏及桌上小案”和“明末清初黄花梨琴案”两件家具最为人瞩目。

观察历年来的王世襄旧藏专场可以得见,大大小小的纪录均在此间诞生,可以说“王世襄”已成为拍卖公司打“名人牌”的首选,亦是低迷时的救“市”良药,百试百灵。

解读席卷拍场的王世襄效应

将标题定为《席卷拍场的名家效应》可能更为合适,但王世襄专场的号召力与影响力足够有代表性。这不仅表现在高成交纪录和重器频现的拍卖结果上,在拍前预热宣传、藏界的高度评价、竞拍者的参与热情等方面也均有体现。

作为文物界名家,王世襄涵盖面极广的旧藏每每亮相拍场都能掀起不小的波澜,其中缘由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东西好是前提。拍出高价的经典作品无一不是工艺珍贵、材料稀少之物。精美与稀有二者兼得,就已具备成为一件重器的两大关键要素。

其次,流传有序,著录有据。藏品来源可靠,购藏者“安全感”较强,属正常现象,姑且不论是否合理。收藏家蔡宇先生对记者表示,这把名家之火还会持续烧下去,藏家多是图个放心,“行家经手的,起码不会是假货”。因此,“同类近似的藏品,贴有王世襄标签的东西肯定比其他人的价高,甚至比王老的东西更好的,成交价也要落下一大截”。

再者,文化附加值的吸引力。一件拍品到底价值几何,不光看年代、真伪、材质、工艺,还要看它作何用、被谁收藏研究过。如“明周制鱼龙海兽紫檀笔筒”,器物虽小,却蕴含了千百年来文人骚客的审美意趣,文化内涵不言而喻。王世襄与之相关的一段收藏经历也传为美谈,又曾被翦淞阁主人黄玄龙所藏,都为这件笔筒多添了一些传奇的文化色彩。当类似的“熟面孔”天价拍品再次出现在拍场时非但不会降温,可能还会有持续攀升之势。未来市场,这种追捧不会减弱。

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对名家旧藏的过度关注也未必都是好事,一定程度上凸显了普遍大众审美意识较为薄弱、过度依赖名家收藏的现象。需摆正心态,切记藏品本身的价值排在第一位,对其拥有者的关注超过藏品本身,想来也违背了王老的良好初衷。

细数惊艳拍品背后的故事

唐“大圣遗音”伏羲式琴

尺寸:长121厘米

专场:中国嘉德2011年春拍“俪松最珍:唐琴‘大圣遗音’”

《自珍集》由近三百件“俪松居长物”集结成册,开篇之首即为此琴。据介绍,大圣遗音琴原为北京著名琴家锡宝臣先生所藏,1948年,王世襄、袁荃猷夫妇以饰物三件及日本版《唐宋元明名画大观》,再加翠戒指三枚换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张“神农氏唐琴”,不仅草书琴名“大圣遗音”与之相同,漆色、断纹、池沼、年款也完全一致,因而两琴应制于同一时代又出自同一人之手。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著名古琴鉴定家郑珉中先生认为此琴应是唐琴的标准器,历经千年而未曾破腹大修,极为难得。

2003年秋拍,这张古琴作为第123号拍品排在古琴类别的第一位。拍卖师高德明首先请现场竞拍者欣赏了一段由郑珉中使用“大圣遗音”弹奏的《良宵吟》录音,未见琴身,先闻琴声,而后给出250万元的起拍价。“250万有没有回应?”话音刚落,会场前座的一位买家大声报价“600万!”会场一片惊叹声和掌声。此后经过十几轮的激烈争夺,39号牌持有者,一位操着东北口音的竞拍人一举定价,以891万元成交。

曾有记者将这一消息告诉王世襄,当时他知道自己的东西都寻到了新主人很高兴,但同时也表示:“卖多少钱都无所谓,我已经90岁了,对一切都看得很淡,如果我年轻一些,也不会卖它们。”不过王老断言:这张“大圣遗音”伏羲式琴肯定还能升值。果不其然,当2011年春拍这张古琴再次亮相中国嘉德为其单独设立的专场时,便艳惊四座,以1.15亿元的天价拍出,从“收藏佳话”转身成为“市场神话”。

明周制鱼龙海兽紫檀笔筒

尺寸:大直径14.6厘米;小直径11.7厘米;高16.5厘米

专场:中国嘉德2012年春拍“翦淞阁·文房宝玩”

此件笔筒为王世襄心爱之物,1950年在北京荣宝斋购得,存放于蓝布锦盒囊匣之中,但在文革时被查抄。1983年,故宫博物院邀请王世襄去北五所库房鉴定竹雕并为其定级。刚进门,就看到一个屉板上放着这件他阔别已久的笔筒,惊喜之下马上向国家文物局打报告。后经多方查证、确定之后,才物归原主。1987年,王世襄参与《中国美术全集》编纂工作,将笔筒收入《竹木牙角》卷,并多次在其著录中提及。

翦淞阁主人黄玄龙到“忘年交”王世襄家中拜访时,对这件笔筒念念不忘。2003年,笔筒现身拍场,他以209万元拍得,算是一尝多年夙愿。2012年,笔筒再度亮相中国嘉德春拍,成为“翦淞阁·文房宝玩”专场的最大亮点。估价1200~1800万元人民币,从880万元起拍,有场内竞拍者直接出价1000万元,经过激烈竞争,最终以4800万元落槌,加上佣金,成交价5520万元,拔得全场头筹,也创下至今为止木质笔筒的最高价。

明末清初黄花梨琴案

尺寸:长159厘米;宽60.5厘米;高72厘米

专场:中国嘉德2013年秋拍“王世襄先生藏工艺品”

琴案原为一张画案,是王世襄收藏的第一件明式家具,仅供弹琴之用,陪伴了王世襄、袁荃猷夫妇一生。古人在教琴的时候讲究两人相对,相互观察对方的指法,王世襄为了方便夫人袁荃猷向古琴国手管平湖先生学琴,将这张画案改造成了琴桌。

改制前,王世襄曾有过顾虑,“多年来,予每以改制明代家具难辞毁坏文物之咎。”一番深思之后,认为改制有益于为教学专用琴树立一个标准和典范,供后人仿制。其意义与价值,非一般明式家具所能及。

琴案一经制成,南北琴家数十人来访,“大圣遗音”、“枯木龙吟”、“春雷”、“飞泉”等名琴都曾在此奏出天籁。王世襄在《自珍集》中有述:“案若有知,亦当有奇遇之感。”从今人角度来看,确是如此,不过不单是“案遇名琴”,更庆幸的应该是遇到了王世襄这位知音。

近代花梨木独板大画案及脚踏

尺寸:270×91×82厘米;109×30×16厘米

专场:中国嘉德2013年秋拍“王世襄先生藏工艺品”

“花梨木独板大画案及脚踏”是王世襄一生中收藏的最后一件家具,也是他认为最完美的一件。画案由王世襄先生亲自设计、田家青先生制作,是见证了两人师徒情谊的珍品。王老生前对它非常喜爱,还请荣宝斋傅稼生先生将其撰写的铭文刻于牙子正面。

这张画案陪伴他度过了晚年生活,著作《锦灰堆》、《自珍集》均诞生于此。田家青认为:“超大尺寸的家具设计与制作,犹如大幅书法作品的创作,比常规作品更难把握,不仅需要丰富的艺术感受力,也需要创作灵感。”而据他回忆,花梨木独板大画案主要遵循了以下几点设计原则:

一、如此大器,必须制成可以拆卸的,以便于搬动;

二、结构要考究,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三、造型要与木料的色泽、质感相协调;

四、既要古朴庄重,又要个性鲜明,富有时代感。(田家青著《明韵:田家青设计家具作品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

此案问世之后,许多人都在仿制,却都达不到这般效果。原因在中国嘉德工艺品部负责人乔皓先生看来是心胸和气度的问题。画案面板厚度达8公分,设计十分大胆奔放,只有胸怀很大的人才能做到。王世襄在《自珍集》中详细介绍了该画案的优点,其中一点就是“传世大画案,未见有如此之长者。面板独材,未见有如此之厚者,腿足如此之壮者。”

原料花梨板近一吨,如此巨材得来不易,经王世襄和田家青设计制作,成就这样一张传世大画案,也算是物尽其用、物得其所,不枉造物主的苦心恩赐。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


值此新年之际,法国木材及木产品出口协会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们的支持与帮助,并在此诚邀有意者参加协会主办的2016年4月的中国木业考察团法国硬木板材工业考察之旅!法国是欧洲林业资源大国,拥有全欧洲最大的阔叶森林,每年立木生产量约为94万立方米,其中55%为阔叶材。和是中国从法国进口规模最大的两大硬木材种,在地板、家具、家装等领域内广泛使用,深入万千中国家庭。尤其在高中端木制品领域,是性价比极佳的代表性普适材料。
根据2015年中国海关统计数据,中国市场从海外进口橡木、山毛榉数量持续快速增长。2015年法国橡木出口中国突破30万立方,同比14年增长36%,是中国进口橡木第二大提供者。出口中国实现第六年连续增长,突破3万立方米,是法国山毛榉出口全球最大贸易伙伴。暨法国木业考察之旅成功举办两届之际,FrenchTimber针对中国木材市场的最新动向与需求,于2016年4月10号到21号,为您精心安排了分为橡木与山毛榉(榉木)主题的法国硬木板材工业考察之旅的行程。为更好的服务于中国市场,扩大双边贸易往来,结合法国橡木、山毛榉本身特色,探讨材料在多领域内有特色的开创性运用,在此诚邀您的加入!
考察内容与亮点
在橡木主题与榉木主题各自为期一周的行程中FrenchTimber将:
-组织考察团成员深入多家板材加工厂,分别探查了解橡木与榉木板材工业现状与发展,探讨中国市场未来发展与海外资源的更佳结合。
-精细服务,为您提供贴身、量身打造的一手海外资源信息和服务。
-行业考察之余地道探索享受欧洲中心深厚历史人文杰作,体味法式田园山林的品质生活和热情。
考察安排
法国橡木考察团
2016年4月10日-15日
4月10日全体成员抵达巴黎,举行欢迎晚宴。
4月11日–14日对6到8家法国橡木锯板厂进行深入考察,之余结合当地著名自然人文风情体验(如酒庄试酒、城堡游览等)。
4月15日返回巴黎,出席法国木业联盟大会,聆听关于更多法国板材工厂的介绍,享受一对一零距离交流,圆满完成考察行程。
费用:人民币15000/人
团员人数:15人以内
法国榉木考察团
2016年4月15日-22日
4月15日上午,全体团员抵达巴黎,出席法国木业联盟大会,当晚巴黎入住。
4月16日巴黎特色参观游览(塞纳河游船,名品街购物等)。
4月17日集合前往榉木工厂附近所在地法式乡村欢迎晚宴。
4月18日–22日对6到8家法国榉木锯板厂进行深入考察,之余结合当地著名自然人文
风情体验(如酒庄试酒、城堡游览等)。
4月22日傍晚回到巴黎,圆满完成考察行程。
费用:人民币19000/人
团员人数:15人以内
注:费用不包含机票、签证费用。包含考察期内在法国当地发生的所有费用,诸如:当地交通,餐饮,酒店,参观活动门票等。
如何报名:
如欲报名或了解详情,请电话或邮件联系:
法国木材及木产品出口协会上海办事处
邮件:frenchtimber@yahoo.com
电话/传真:021-56800135
手机:18621381930
由于考察团规模限制,如欲报名请在3月10日前与我们联系,满员即截止。
法国橡木、榉木板材工业考察团期待您的加入!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在王世襄先生丰富广博的收藏品中,最为重要、数量也最多的品项,是明式家具。在近半个世纪的收藏生涯中,他能凭一己之力收藏到这些精绝之品,简直称得上是旷世奇迹。
    这批明式家具,如今已入藏上海博物馆,对于为什么不是无偿捐献,为何不留在北京,这些年来,曾听有人对此颇有微辞,甚至还听到业界的名人发出的责怪之声,这纯粹是他们不了解情况。作为亲历者,我对全程首尾和来龙去脉记忆得还算清楚。
    多年以来,王先生一直在为这些藏品的最终归宿而操心。他说过,这批家具一定要完整留下,绝对不能再拆散分卖。无论多么困难的时期,无论多少人恳求,他从未卖过一件。最终捐向哪里,也一直在他的考虑之中。我想:任何人首先会想到,故宫应是这批家具最好的归宿地。
    可故宫博物院对这批藏品一直未表示出积极的态度。
    另一方面,王先生对故宫是否真能保存和善待这批家具心有疑虑。
    古代家具,尤其是珍贵的硬木家具,其实相当娇气。像紫檀料的家具,木质表面非常娇嫩,就如同人的皮肤,最怕太阳晒。故宫博物院出版的故宫藏明清家具,其中有把极为明显的紫檀家具标注成黄花梨料制。我相信,其中一个原因是故宫中有的紫檀家具给晒得颜色变浅了,所以依据颜色才被认成了黄花梨。
    故宫的宫殿都坐北朝南。古家具摆在窗户根儿地底下,直受日光的照射。居住在北方的人都知道,北京坐北朝南的房间,日照时间特别长,即使有前廊,但案类、椅类的家具较矮,挨着墙根放仍然晒得着。这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晒,什么东西能经得住!为此事,我曾向故宫人员说起,可他们说这是按原来的陈列形式摆放。您站在王先生的角度想想看:再好的东西给了他们,他们能认真上心对待么?能让他放心吗?
    尽管如此,王世襄先生一直在想方设法尽量地把这批明式家具藏品留在北京。可没想到,北京却不以为然,愣是不要。这天底下的事儿就这么奇怪,来得容易的,都不会珍惜,看来这是个永恒的真理。之后,他也考虑过其他博物馆。例如:黄胄先生曾多次向我提出,希望我能帮他劝劝王先生,将他的藏品放到炎黄艺术馆。有一段时间,王先生甚至还考虑过自己建立一个博物馆,但是看到黄胄先生办博物馆,差点儿没给累死,觉得不成,只能作罢。最后,经综合考量,还是给了上海博物馆。
    卖,还是捐?
    对于个中情形,尤其对王先生这批明式家具到底算卖还是算捐,社会上有些争议。对此,王先生在2002年10月接受艺术杂志采访的访谈录中说道:
    恰好此时上博修建完工,有家具展室,但没有家具。上海朋友庄先生和我商量,想买我的家具捐给上博,我提出的条件是:您买我的家具必须全部给上博,自己一件也不能留,如同意,收入《珍赏》的家具我一件不留,而且我不讲价钱,你给多少是多少,只要够我买房迁出就行。当时所得只有国际行情的十分之一,但我心安理得,认为给家具找到了一个好去处。就这样,搜集了四十年的七十九件家具都进了上博。《珍赏》中还有一件黄花梨小交杌,出书前我已送给了杨乃济先生,故书中写明藏者姓名是他不是我,过了几年杨先生把交杌还给了我,我最近又无偿捐给了上博。这样就凑了一个整数,共计八十件了。
    这就是事实。懂行的人一眼就看得明白:这其实就是半送!
    如何将这批国之瑰宝运送到上海博物馆,曾叫人煞费苦心,其间还有一段周折。
    王先生与上海博物馆,对这批家具的运送事宜,有着各自不同的顾虑。王先生是怕从北京运往上海的途中遭到损坏,而上海博物馆对这批家具的价值知根知底,担心北京方面知情后,会劝阻王先生改变主意,设法留在北京,不允许运走。
    1976年,王先生的好友朱家溍先生的家族,将家藏十几件极为珍贵的明清家具,无偿捐献给承德避暑山庄。万万没想到,运送过程中,货车司机竟为了拉私活儿,把这批家具三下五除二,全从车上给扔了下来,在客店当院里堆放了整整五天。待他干完私活儿后又扔上车运到了承德。结果,这批托运的珍贵的家具摔损散逸惨重。更离奇的是事后竟没人对此负责,不了了之了。
    鉴于此,王先生真被吓怕了。因此如何把这批珍藏妥善运走,别重蹈朱家那批家具的覆辙,毁于一旦,成了他最最关切的问题。开始时,王先生跟我说,为了安全,要找专门的运输公司。但是先后联系了两家之后,公司办公室的脏乱样儿和调度员那叫一个粗野的言行做派,把我们给吓回来了。
    显然,当时国内的长途运输公司没有一家能令王先生放心。后来,我们找到了大通国际运输公司。那时,该公司在霄云路设有办公室,好像是当时国内唯一一家国际运输公司。经联系后,我发现人家的业务级别很高,主要从事国际空运,对国内的业务并不太熟悉,也不太合适。王先生也觉得挺遗憾,而且通过这几次与货运接触更加重了他的心理负担。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无奈之下,他让我找到英国驻华大使麦克?洛瑞恩,希望得到他的帮助。我曾带他参观过王先生的收藏,他对王先生也特别尊重。我们探讨可否以国际外交货物的名义,找一个可靠的国际运输公司来运送,以期做到绝对的安全保险。对此,英国大使表示大力支持,大使夫人更表示愿意全程义务帮助并亲自参加监督。
    惊心动魄南下记
    上海博物馆从不担心运输安全。可他们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北京市政府和文博机构没有出面阻拦此事。因此心里犯嘀咕,担心这期间若北京方面醒悟了,这批古家具出不了北京。他们的顾虑绝对有道理,一点儿也不离谱。我相信,若当年咱北京市委和文博系统中哪怕有一位领导人,能意识到这批国宝家具的哪怕是一半的价值,而且人家仅给了王先生区区一百万美元,肯定都会想方设法说服王先生将之留下来,绝不会让这批世界闻名的精品就这样给一锅端运出北京。
    最后,上海博物馆决定,由馆方来人亲自赴北京负责接运。
    对此,上博马承源馆长真是费尽了心机,他巧妙地采用了“曲线”搬运的方法,先将王先生的七十九件家具从家中快速地运到了一个北京极安全可靠的中央大机关,此机关与古代艺术品无关,在那里放了一段时间,仔细包装后,上海博物馆派来了人员和至少一个排的武警战士,负责装车和跟车押运。
    那天,他们是晚上出发的,大约在夜里十一点钟左右,我接到了上海博物馆负责运送家具的人打来的电话。他仿佛紧张之后长舒了一口气,又轻松又兴奋:“我们已经出了北京的地界啦!”言语之中,听得出来他的激动之情。
    后来有次机会,我和上海博物馆汪庆正副馆长应邀去香港出席一个博物馆开幕仪式。在旅途中,他告诉我:“王先生这批家具在上海极受欢迎。统计发现,在上博诸多的专项展馆中,以参观家具馆的人流量最多。”
    这些年来,每次我到上海,都一定会以一名普通游客的身份去看看陈列在上海博物馆里的那些家具,就像去探望阔别多年的老朋友。回想曾与这些家具共处二十多年,心情感受,一言难尽。那时,它们是那样窘迫局促地堆挤摞放在一起。但现在,有了那么宽敞华美的展览大厅,在温暖柔和的博物馆专用灯光的照射下,显出傲岸的气派,将优美的线条和珍贵材质的质感,完美地展现给观众。
    我觉得,这些堪称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精极珍品真是找对了归宿,终于有了一个安稳的好家。站在展览大厅中,心中升起一种感觉,这些有三四百年历史的家具精品能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重聚在一起,定是上天在冥冥之中已有的安排,乃是天意。
    (来源:《明式家具珍赏》)

    红木家具是中式风格家具中的贵族,一般的老红木家具都动辄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以上,现在不少人在装修的时候都会选择中式装修,中式当然少不了红木,可是如何才能买到保值增值又美观的红木家具?

    现代红木家具继承了明清古典家具的造型和主要工艺特色,并借鉴了西方当代家具的部分特点。它用材精良,典雅实用,结构匀称简洁,工艺精湛严谨,经擦漆上蜡等工艺处理后,温润光洁,给人们以美的艺术享受。

    对现代红木家具的评价主要是从形美、材良、工精等几个方面去评价:

    1.型美,即造型美(结构外观美),它是红木家具神韵的体现;

    2.材良,即木材应是红木中的上品,如紫檀、黄花梨、红酸枝、黑酸枝、乌木、紫属花梨木等;

    3.工精,即结构严谨,工艺精湛,雕刻精细,写意生动,刀法干练利落,从容流畅,视觉沉穆凝重、典雅,观之于目,悦之于心。

    红木家具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它是型美、材良、工精三者的完美结合。

    但是,人们在具体选择红木家具时,总是在材质、器型和工艺之间进行取舍。当然,在实际选择红木家具时,以上三个要素缺一不可。但大多数人认为,型美第一,材良第二,工精第三,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依次考虑。

    小知识:榫卯结构本身就是家具部件的连体,整个家具通过榫卯结构就可以做到上下、左右、粗细、斜直连接合理。红木家具坚固耐用,除选用硬质木材外,就是其科学合理的榫卯结构。它可以有效地限制木件之间向各个方向的扭动,同时也便于运输、搬运,到了目的地后再进行安装,非常方便。

    阅读全文
  • 王世襄与夫人袁荃猷在上海博物馆近代榆木夹头榫长方凳成对清早期杵榆夹头榫小凳

    1993年,香港爱国商人庄贵仑独力促成王世襄旧藏家具入驻上海博物馆。由于在事件发生的前后,庄贵仑、王世襄、上海博物馆三方都未曾就此事对外公示,也未举行过任何共同协商,其间便有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甚或有人因此对王世襄颇有微词。

    文/郑克峰编辑/刘根旺图片提供/中国嘉德

    1993年,王世襄花了毕生精力收集来的明清家具,给年近80岁的他带来不尽烦恼。这批历经动乱而幸存于世的重器,总计79件,于1985年收录于文物出版社与香港三联书店在香港联合出版的《明清家具珍赏》一书中。此后,这批家具备受瞩目,王世襄亦借此项收集与研究的巨大成就,名满天下。可惜的是,他的生活境遇却没有因此得到多少改善。

    欲捐求一房,京城横竖偏无门

    王世襄曾继承他父亲在北京的三处房产,分别是位于原燕京大学的一个菜园(今北京大学附属小学)、东城区东单洋溢胡同里的一处房产及其附近芳嘉园胡同里的一个独门三进制四合院落内的11间瓦房。在上世纪60年代社会急剧动荡的时期,王世襄的这些房产,或遭强买强卖,或被胁迫剥夺,最后仅剩位于芳嘉园的4间瓦房。

    芳嘉园这4间瓦房是王世襄与家人栖息生活、工作研究的地方,也是1993年以前,79件家具重器的聚集堆垛之所。

    在常人看来,那时的王世襄年岁渐高,与家人的生活在物质上却过得并不丰厚,只需将珍藏的家具卖掉几件,便可迅速摆脱困顿窘境,外人又有何谴责之词?然而,王世襄在对待家具的态度上,是固执且简单的,他不愿意拆散家具中的任何一件单独卖掉。初始,他想将这份珍藏捐给北京,并寄望于政府能补偿一套舒适的单元楼房,颐养天年。

    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钱正英非常同情王世襄的境遇,亦钦佩他的愿景,通过各种可能的方式为王世襄与他的家具奔走呼唤,终于从北京市政府领导那里弄到了一纸批文。她的秘书孙雪涛,于1993年10月,协助王世襄前往北京市房管局办理相关事宜。无奈的是,当时的相关机构里没人认识得到这份厚礼的分量,将此事放置不管。

    按照孙雪涛的回忆,当时出了房管局的大门,王世襄拿着市领导的批文解嘲似地说道:“都说领导的批示大有学问,横着批写与竖着批写结果不同,竖着批肯定办,横着批肯定不办,咱们的批件就是横着批的,我原来不信,现在看来果真如此。”

    于是,北京与目前存世的这批最为系统、最为重要的反映明清两代贵族阶层的社会世俗与家庭生活的家具珍藏失之交臂。

    事实上,按照王世襄在其所有撰文中的强调,这批重要的家具收藏,早在1993年2月,就已交由上海博物馆包装,用卡车运去上海。笔者不解的是,为什么王世襄,老顽童似地,竟执意要把这出“赠宝换房”的京戏演完?他是不是在客观上需要答谢钱正英美意,抑或早已精确算计到了事情的结果?王老既逝,此惑成谜。

    旧藏落沪上,家具圆满便无憾

    与当时氛围相对沉闷的北京相比,1993年的上海博物馆,则正在人民广场进行着世人关注的工程重建。重建过程中,时任馆长马承源不仅忙于工程监理,还经常飞去香港找寻高古的青铜重器扩充展览。当时的上海博物馆也面临着资金紧张的问题,马承源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尽可能地维护与借用私交,通过朋友先把一些重要的文物藏品买下,然后再协议捐赠给上海博物馆做展览。庄贵仑就是他的这些肝胆朋友中的一员。就帮助支付王世襄的房款一事,他耗费了美金100万元,当时约合人民币800余万元。尽管这笔数目在当时与这批家具的市值相去甚远,却已足以令上海人和上海博物馆尊重、感谢。此后,世人总是重复赞赏着庄贵仑捐赠王世襄旧藏家具云云,却没有多少人去探究王世襄的本意,亦令王老在其后的年月中增加了不少烦恼纠缠。

    2001年,《艺术世界》采访到王世襄及其老友黄苗子。在他们的一段对话中,王世襄首次打破沉默,针对此笔捐赠做出了如下的单方面表白:“我不愿意家具分散,我希望它归于国家所有,能够永久保存。但我又捐赠不起,因为我需要一处住房。后来遇到香港的庄贵仑,他想买我的家具送上海博物馆,来纪念他的先辈庄志宸、庄志刚两先生曾在沪创办的民族工业之伟绩。我说只要您能全部归公,自己一件不留,那么我印在书中的79件家具可以全部奉送,报酬不计,给多少是多少,只要够我买房。就这样,我的全部家具收藏到了上海博物馆。后来,好多亲友都说我卖亏了,我不以为然。我认为这是为我的家具划了一个圆满句号,所得虽然远远低于所值,我却心情舒畅,我太太也十分高兴。因为我们把花掉毕生精力搜集到的心爱之物,安置到了一个国家博物馆供大家研究,同时弥补了长期以来,只有外国博物馆里有中国古代家具陈列室,而我国博物馆却没有的遗憾。”

    故旧有深情,第80件家具归位

    有些人的生命总是充满神奇,常常伴随有争议并饱受曲解诟病,但他从来都是选择文明隐晦的方式申辩,王世襄就属这等人。“与世无争”的王世襄在1993年以后,背上了只爱金钱却不爱北京的一些骂名和误解。而上海博物馆虽然接受了这笔馈赠,却始终没能站出来说一说其中始末。

    关于入驻上海博物馆的这批家具,笔者个人的猜测,博物馆不否认这是王世襄的旧藏,只是得益于庄贵仑的鼎力运作与慷慨解囊,便话语无多。庄贵仑以非常特殊的方式来纪念他的先贤,王世襄则以“无争”的方式圆满自己的夙愿。最近,笔者在凤凰网看到了加拿大莱桥大学管理学副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EMBA特聘教授鲍勇剑的一篇文章:《椅子的密码》。文中写道:“上海博物馆所收藏的王世襄明清家具,其实不是79件,而是80件。这第80件家具叫真情。“文革期间,杨乃济先生被遣去广西五七干校劳动改造,王世襄赠送黄花梨小交杌以示友爱。因此,在《明式家具珍赏》的一书关于此件家具的介绍中,王世襄标有“杨乃济藏”字样。而后来王世襄尚存的79件家具运到上海博物馆做展览,因担心老友心情失落,杨乃济复又回赠此件黄花梨小交杌,表达友爱与慰藉。一日,上海博物馆馆员公差北京,去机场路上致电问候王世襄,王世襄则坚持请他顺道来访。其后,这件黄花梨小交杌便与其它的79件在上海博物馆的展厅重聚,见证了中国人故旧之间的友爱与对自己文化的深情。

    参阅文献:

    ①《王世襄》文物出版社晨舟著2002年5月

    ②《王世襄珍藏文物聚散实录》上海三联书店荣宏君著2011年1月

    ③《奇人王世襄,名家笔下的俪松居主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李经国编2007年4月

    ④《椅子的密码》凤凰网新闻晨报鲍勇剑著2014年1月7日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


    新西兰原木(辐射松)的价格已处于2016年下半年价格反弹后的最高点!据农业数据服务公司(AgriHQ)报道,新西兰国内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推动原木价格不断上涨,2月份国内原木的平均价格涨到90美金一吨,创下新纪录。
    AgriHQ的市场报道同时显示新西兰原木所有等级的出口价格都处于上行通道。未处理A级原木的港口价格升至128美金一吨,是2008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同时,K级原木的价格也持续上涨中。已处理原木的平均港口价格已达166美金一吨,处于2016年下半年价格反弹后的最高点。
    然而,新西兰原木出口运费近期呈现下滑趋势。前往中国主要港口的海运价格下降1%,运往韩国和印度的运费则下降3%。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