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波:亲历与见证黄花梨辉煌\第三届红木收藏协会商会会长联谊会举办在即
“感恩花梨情,醉美三月三”。日前,由海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海南省文化厅、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东方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二届海南黄花梨文化节,在海南省东方市可容纳数万人的“三月三”文化生态公园隆重举行,规模宏大,盛况空前。海南省委、省政府和东方市委市政府领导出席了盛大的开幕式,著名主持人毕福剑主持文艺晚会。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主席团轮执主席、北京元亨利硬木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波作为中国古典家具产业代表人物和黄花梨文化的重要推动者,应当地政府邀请出席了这次活动,并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
海南黄花梨,一种中国特有的树木,短短十几年间,写下了一连串精彩而又传奇的故事;其间围绕黄花梨发生的一切,已越过文化和经济范畴,在更为宽泛的时代背景下诱发一连串绚烂夺目的社会文明事件。而今,提起这一切,似乎谁都无法回避一个人的名字:那便是先后被媒体称作“拆房专业户”、“黄金换木头”始作俑者以及“黄花梨教父”的杨波。
以数十年之功,再现数百年辉煌
如果说,中国古典家具艺术在明清两代达到了一个高峰,那么,引领这一家具艺术高峰的材质和树种首推黄花梨。明清两代,海南黄花梨以行云流水的纹理、圆润剔透的质感,引发了文人士大夫的狂热追逐,并最终征服了紫禁城,成就了明清家具的辉煌。自明代起至清前期,黄花梨家具佳品接连问世,以其纹理秀美、格调古雅、简洁明快、富丽堂皇、色泽华丽、典雅尊贵……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华丽的章节。
自清中期起,随着黄花梨可用之料日益减少和日渐稀缺,来自印度及东南亚的紫檀、红酸枝(时称海梅木)等木材才渐成古典家具用材主角。然而,精美绝伦的黄花梨并没退出历史舞台。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有大量硬木家具从宫廷、王府流出。当时在华的西方传教士看到典雅精美的中国古典家具后,惊为天工,纷纷购买运回欧洲。鸦片战争前后,又有大量黄花梨家具被欧洲商人购走。
在国门敞开西风东渐的同时,中国的家具文化也反过来影响了西方。十八世纪中叶,享誉欧洲的家具设计大师齐彭代尔曾以明式黄花梨家具式样为英国皇室设计了一套宫廷家具,轰动了整个欧洲。自此,许多西方设计师纷纷从中国古典家具中寻找创新灵感。
黄花梨也曾令上世纪初来华任教的德国教授古斯塔夫·艾克长久痴迷。艾克研究认为,发端于明代的黄花梨家具“不论在技术加工、选材用料还是设计理念方面,都已达到了最高峰”。为此,他把明代家具作为科研对象,将其结构进行模拟,解剖家具榫卯,拍照测绘,倾心研究十四个年头,于1944年在北京出版了《中国花梨家具图考》,全书共收录122件家具实物、30余张精确的测绘图纸、4张解析清楚的中国家具榫卯构造图纸。当时每本售价五十块银元,一时洛阳纸贵。在稍后一段历史中,因为时代原因,艾克等人对黄花梨的研究一度成为绝响。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明式家具研究》等书问世,书中的绝对“主角”黄花梨终于在世人全新的目光关注下重放异彩。1991年,中国明式家具学会名誉主席、中国古典家具学者陈增弼先生与多位同好戮力推出《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中文版,此书和王世襄的著作一道,一时成为中国古典家具从业者、研究者和收藏鉴赏人士的“圣经”。而此时,世上的黄花梨家具已所见无几。
时光的铺垫水到渠成:时代在向历史深处呼唤黄花梨,呼唤黄花梨家具迷人的身影,呼唤黄花梨文化的再度兴起。
似乎是偶然,也似乎是一种天意与必然:杨波于不经意间被历史选中,由此,开始了“再造黄花梨辉煌”的一段历史;他得以用数十年之功,再现黄花梨数百年前的辉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人们常说历史是人民大众书写的,但在关键时候往往需要一个领军执笔的人物。在黄花梨复兴并再现辉煌的历史中,这个领军人和执笔者无疑是杨波。
1998年,正在做其他经营的杨波认识了曾在故宫博物院工作过,从事古典家具外贸出口的王永福先生。在王先生引领下,他一睹黄花梨家具的风姿,在闻到黄花梨香气的那一刻,他一下子就被迷住了。那之前,黄花梨只是作为一种中药材出现在内地中药市场,每斤只有几毛钱。1998年前后,部分人士开始认识到黄花梨作为一种珍贵硬木的价值,当时也只卖到30来元一斤。
杨波爱上黄花梨后,放下以前经营的所有生意,直奔海南而去。当时红木家具市场远未形成气候,黄花梨的商业前景更不明朗,杨波只是凭着一腔热情和对黄花梨的爱开始着手大量收购。同时创立了自己的古典家具品牌元亨利,尝试研发黄花梨古典家具。
2002年,杨波结识了中国古典家具领域另一重要人物:中国明式家具学会名誉主席陈增弼先生,两人一见如故。陈先生鼓励他:“黄花梨是中国珍贵树种,明清两代都用它制作名贵家具,有很多精品传世。但因为历史原因,目前国内的黄花梨家具存世量极少。以黄花梨为代表的家具文明有被湮灭的危险。若把黄花梨文化充分挖掘出来,功不可没。”正是带着前辈的激励和责任感、使命感,杨波接连奔赴海南寻找国宝黄花梨,并带动了全国各地奔向黄花梨的寻宝热潮。
在这股热潮中,杨波无疑最执著也最疯狂。2003年,媒体报道中把他称作“拆房专业户”。2005年,杨波携一套黄花梨卧房家具参加在上海举行的首届国际奢侈品展,一套家具售价1200万元,远超豪华宾利轿车。通过媒体大量报道,黄花梨在人们心中开始扎根。2007年,鉴于黄花梨日渐稀缺,杨波在北京推出“黄金换木头”之举,再度掀动媒体神经,连篇累牍的报道引来了“炒作”之嫌,更引发了全社会对黄花梨的重视和追捧。岁月悄然过去,珍贵的黄花梨木料在元亨利变成了精妙的黄花梨家具,它们以明式神韵、带着数百年前的风姿走向市场和藏家手中,使几近被湮灭的黄花梨文化走向了复兴。
让黄花梨从默默无闻到声名大振:有过这样的执黄花梨复兴之牛耳的经历,足以让一个人傲视业界群雄。所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但杨波本人一直很谦逊。在振兴黄花梨文化的同时,他也关心着紫檀、红酸枝的命运。它们材质不同,却都具有珍贵稀缺的特性,需要人们审慎对待。
数十年间,黄花梨竟再度辉煌。此时,距艾克对明式黄花梨家具的赞叹已过去了80载,距王世襄著述激赏黄花梨也已过去了20年。客观而言,黄花梨文化复兴光凭著书立说不行,得有人切切实实去做。而杨波做到了。有人说:在黄花梨复兴的历史上,继王世襄先生之后,杨波应排在靠前位置。此言不虚。
高处不胜寒:
世人追逐中,黄花梨似已“一骑绝尘”远去
在中国当代古典家具发展史上,黄花梨的辉煌是一个传奇,也是一个神话。继杨波之后,许多人都想复制类似的传奇和神话,然而,事情并非那么容易。2009年至2012年,有人不遗余力地炒作“金丝楠”,但因木料本身的差异、历史文化背景差异及金丝楠材质名与实的难以认定,眼下似已不了了之;几乎在同一时段,部分市场人士也在戮力炒作一种被叫作“大叶黄花梨”的硬木,虽傍借黄花梨之名,但因材质差异过于悬殊,至今仍憾闻雷声,难见雨点。从客观角度讲,适当挖掘金丝楠文化也是振兴一种器物及其人文历史的积极努力。炒作一种新材质对开辟新的家具用材资源不无裨益,但这种炒作除需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诸条件,更应有时代的需求、材质本身无可质疑的大美做铺垫。类似黄花梨短短几年间攀升到的高度,恐怕永远会令其他人和树种望洋兴叹。
在兴起于王世襄、杨波等人的黄花梨旋风刮过之处,纵横交错的时空中,有不少社会巨擘被卷入或主动投身其间,如享誉古董收藏界的叶承耀、伍嘉恩、侣明室主人菲利浦·德·巴盖,又如国内著名文学家和收藏大家海岩、马未都。而学者王世襄、杨耀、陈梦家、陈增弼、张德祥、田家青等人的接力推动,和杨波及无数大收藏家、企业家构成了一组多声部合唱,让黄花梨文化唱响中国,唱响世界。
经历过一连串的闪光事件后,黄花梨再也无法从世人眼光中抽身而退。在持续的黄花梨热潮中,新仿黄花梨家具和历史传下来的明式黄花梨家具一道,因其稀缺性而物以稀为贵,其价值也被越追越高,一飞冲天。明式海南黄花梨家具成为西方各大博物馆竞相收藏的艺术品,被西方学者认为是当今中国继青铜器、玉器、书法、绘画、陶瓷后,又一载入青史的国粹。在近年拍卖活动中,黄花梨家具接连拍出天价。有不少其他领域的资深收藏家曾慨叹:几乎一眨眼间,黄花梨家具的身价就高得让人摸不着边,等你再想出手时,像样的黄花梨家具已被各路藏家据为己有、奇货可居。而材料市场上,黄花梨以斤论价,一斤过万元,一木难求,更让黄花梨如一骑绝尘打马远去,许多人连马尾巴也揪不着。
或许正因这一缘故,2011年夏,被誉为“黄花梨教父”的杨波才突然从材料断层角度发出“黄花梨辉煌谢幕”之感慨。正是因为亲历过,见证过,辉煌灿烂过,他才有一种类似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深沉感触……
然而,就在发出感慨两年之后,不久前趁应邀出席海南黄花梨文化节之机,杨波先生从现在的海南看到了黄花梨新的希望,“我惊讶地得知,短短几年间,海南当地已经种植了600万株黄花梨,也亲眼目睹了海南当地政府对一个树种、一个产业如此重视。我想,当初感叹黄花梨谢幕只是一个简单的想法,主要从原材料枯竭的角度而言,而文化传承还在,黄花梨在人文艺术方面生命力还很旺盛。这次海南之行,我看到了未来的曙光……。”
而为业内人士和海南当地民众所熟知的,正是杨波和当地朋友在2004年于海口占符村种下了黄花梨树,通过媒体报道很快引起社会关注,并唤起了海南当地人种植黄花梨的热情。
许多故事隐伏于最近几年白驹过隙般的岁月中。一次盛大的黄花梨文化节,让“黄花梨教父”看到了黄花梨怎样的乐观远景?对于自己痴爱的黄花梨,杨波先生有哪些新的展望与期许?敬请继续关注下篇《黄花梨辉煌明天即将到来》。
采访整理/蔡之岳
为了凝聚信心,携手并进,明年3月在中山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红木古典家具展览会暨2013年中国(中山)红木家具文化博览会,将同期举办第三届亚太地区红木收藏协会商会会长联谊会,为进入转型期的红木家具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继首届联谊会于2012年9月第十届中国红木古典家具展期间举办后,由广东省红木商会组织的第二届联谊会也于2012年11月28日在广西东兴市举行。来自广东、北京、福建、浙江、湖北、四川、山东、河北等省市的50多名红木家具行业、收藏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出席活动。
会上,各方精英与代表人物踊跃发言,共同探讨红木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共商未来发展大计。会后,大家均认为联谊会梳理了红木家具行业发展脉络,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参考。并希望以后能多举办此类活动,为增进同行感情,加强区域交流提供良好平台。
中国家协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主席、元亨利董事长杨波
元亨利具有设计感的中式韵味白酸枝家具
元亨利文化艺术示范馆
杨波,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北京元亨利硬木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2014亚洲红木行业标志性人物。
在业界,杨波的观点常常被视为风向标。除了对原材料方向的精准把握,他对行业热点的言论也具有标志性。作为中国传统家具企业的领军人物,他对日渐崛起的新中式家具如何看待?本报雅尚典藏特刊近日在京对他进行了专访报道。
如何定义“新中式”
记者:杨总,在您的观察理解里,什么是新中式?它的特色是什么?您如何评价新中式?
杨波:所谓新中式,怎样去理解它见仁见智。我的理解是:在传统中式家具辐射下,赋予了新的理念,渗透进时尚元素,还不能失去中式家具的要义。新中式不等于异想天开,也不等于一味地追求另类,比如有人把一把椅子劈开了,还有人做出两米高的靠背,这似乎纯粹是为了吸引人眼球,不能叫新中式。
我们不反对创新,也不能反对新中式,只是有点担忧,现代年轻人比如90后,因为追求新异感觉你在“创新”,但有没有持久的生命力还很难说。传统家具几百年来不光是我们认可,全世界都认可。比如十八世纪西方设计师齐朋铁尔就曾借鉴明式家具艺术风格,为英国王室设计宫廷家具,在欧洲上流社会引起轰动。时至今日,全世界仍在吸收明式家具的营养。
另外,我们可以注意一下每届米兰国际展,三五年就换新产品,没有持续的生命力。新产品往往昙花一现,新理念冒出来后呈现为新产品,很快就过时了。
有人在传统家具之下,改良方、圆造型元素,比如仙游上品橼,他们设计的新中式屡被模仿,其内部结构还是传统的榫卯,被模仿标志着某种程度的成功。现在不少年轻设计师不懂榫卯结构,光把外观图样画出来,对结构理解并不到位,以至于做出的东西不伦不类,协会领导和行业人士看后,都反映不好,觉得他们配不上“中式”两个字,不应该往新中式上靠。要创新,首先得了解传统家具内部结构,出彩之处就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
西方家具能用三五百年么?使用金属构件恐怕早就生锈了,不懂中式家具的人设计新中式,是走不远的。
上品橼是真正的中式企业,我看到他们在倒角、出棱等方面延续了苏式家具,有可能是唯一一个能走向国际化的品牌,他们使用白酸枝做明式苏作风格的家具,这个路子是可行的,与元亨利异曲同工,在市场遇冷时,消费者会偏重于明式风格的家具。
传统家具和新中式没有矛盾和冲突,但不可强行“转型”
记者:与传统家具产业的家族式、粗放式发展不同,新中式家具注重产业链的两端,即设计与销售,这两个环节与传统家具形成了明显差异。您如何看待新中式和传统家具的优劣,存在哪些互补之处?
杨波:传统家具不是没有设计师,每个弧度、线条和面都有讲究,只是行业中大多人都受商业驱动,做得大多不讲究。中式家具的前景很好,我在一年多前就说过,不光是消费者认可中式家具,很多高档酒店,也需要中式家具——哪怕材料上次一点。用这样的家具不用几年一换。全国的酒店加起来是个大数字,如果隔两年一换家具,不断把用过的丢掉,不仅是很大的浪费,也很不环保。现在提倡环保,如果各大酒店都用中式家具的话,前景会很广阔。
不管传统家具还是新中式,用心做都能出优秀作品,二者是可以互补的。随着消费者年龄不断年轻化,传统家具有新中式搭配,能起到一种调剂作用,视觉上显得活泼,它们没有矛盾和冲突。
记者:2014年,古典家具行业受经济大环境以及房地产遇冷影响,开始走下坡路。在市场淡季,有不少传统家具企业蠢蠢欲动,开始尝试新中式。您认为传统家具是否应该转型新中式?转型的方向和难处在哪里?
杨波:对新中式的尝试不应该叫转型,在市场遇冷的情况下,调整内部产品结构,加强科学管理,提高企业效益,这是需要做的事情。早在2007年的行业年会上我就说过,大家在预感到行情不好时,应该抓住机遇,做有准备的人,不能“萝卜快了不洗泥”。目前还不叫转型,而是产品结构适应市场,根据消费群体不同,需求不同,调整产品结构。传统家具按现代新中式转型,很可能会失败,我们看到有人把官帽椅做到一米八高,就会产生质疑。这难道就是转型吗?其实是不懂如何把产品做精,想另辟蹊径,却又有点找不着北。
记者:最近在仙游有一场关于新中式与传统的对话,有一种有趣的现象,传统家具的老板对新中式不置可否,甚至嗤之以鼻,并不认同。而新中式家具设计师们,则大批传统家具设计环境、展示环境、销售手段太落伍,迟早会被消费者淘汰。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杨波:我如果在现场的话,对双方都会有所批评,双方都有不对之处。新中式对传统家具的评价,展示空间和摆放上的确有很多人还是“卖菜”的市场行为,没一点文化气氛。
传统派看不起新中式也不对。如果新中式设计师懂得传统的精髓,活用传统结构进行改良,还是应该赞成的。社会向前发展,销售渠道和市场经营也在往前走,甚至电商也会一步步渗透到家具市场,产品规范化之后,你的家具什么材质、什么结构、制作流程形成了大数据,全方位、高清晰度地展示出来,电商渠道也应该行得通的。
市场需求在向多元化发展,人们的观念在进步,并趋于相互包容,在两条路上都会走得很好,关键是要走得对。
新中式永远替代不了传统家具
记者:在将来,传统家具和新中式可以形成的最好的关系是怎样的?井水不犯河水还是优势互补共创未来?新中式家具在将来有可能会替代传统家具吗?
杨波:我反对井水不犯河水的提法,它们应该是优势互补关系,即便是纯粹的传统家具,和新中式混搭,感觉也会很好。我们有客户在家中实际摆放过,效果还是不错的。它们有不同的色泽,不同的气场,传递的审美信息各不相同,只要消费者自己看着好就行。在这方面应抱着兼收并蓄的态度,互相谩骂和诋毁都是不应该的。
新中式永远替代不了传统家具,我在收藏实践中常常遇到前辈提醒:你想收藏就要收藏那些让孙子的孙子看着都是大开门的、一眼就能喜欢的东西,这样才能下手。从民国开始,就出现了很多在传统基础上改良的东西,那也算是新中式,但现在来看你民国家具怎么能跟明式家具比呢?拿一堆恐怕也比不上人家一件。新中式在销售额方面有可能超越传统家具,但在历史认可度上是无法超越的。
记者:传统家具要获得长久的生命力,抵抗新兴家具风格和欧美、日韩家具风格的入侵,行业领导和企业主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捍卫自己的疆土?
杨波:真正做传统家具的还没达到应有的境界。你想捍卫就先把它的精髓挖出来,只要把家具做到位了,达到了艺术境界,你不用去捍卫历史就帮你捍卫了。
另外还应该谈谈企业管理,那些作坊式的厂子,真应该向现代企业学学企业管理。元亨利2003年就从深圳请来了现代企业管理公司,参与到我们的企业管理中,为企业注入了新鲜血液。比如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各个工序的协调搭配、不同工种的按劳计酬方式、机械的操作使用、不同构件的码放、大小家具的搭配等,这些都可以做优化组合。到2004年时,我们的成品效益提高了70%,单件产品工价降低了30%左右,企业的利润率整体上也随之提高。我们的工匠输出后,向外界传递了先进的管理理念,这些成功经验都可以在传统家具领域进行推广。传统家具行业只要把产品做好了,管理效益也提高了,就一定能胜券在握。
2015年9月18日靖江港区原木进货总量为1043支,其中进货最多的木材为金莲木,达1043支,其余的为奥坎、小斑马、阿尤丝、沙比利、红花梨等常见的非洲材。金莲木可能有些木材商还不是很熟悉,金莲木的不规范树种名称为非洲金丝柚,分布于加蓬和喀麦隆,适用于、胶合板、家具、胶合板、刨切微薄木、细木工、地板、雕刻等。
说到中国的红木家具行业,有一个名字不得不提,那就是杨波。作为元亨利的掌门人,他同时也是红木行业的领头羊。他的个人魅力及对红木家具产业的贡献,几乎影响了中国古典家具行业近几十年的发展。杨波与红木家具的缘分是“冥冥之中”就注定的。在他看来,创业最需要的品质是必须从骨子里热爱这个行业。
访谈时间:2012年8月30日
访谈地点:元亨利“文化艺术示范馆”
访谈嘉宾:元亨利董事长杨波
主持人:张永志陈洁
>>>>>>以下为访谈实录内容:
第一部分:谈创业
与红木家具“冥冥之中”有缘
主持人:当时怎么走上红木家具这条路了呢?
杨波:我是河北涞水的,过去从小一直做外贸加工出口,后来别人拿一些红木来抵债,我一看这东西还不错,就要了。两三年后我把它卖了还赚了12万,所以对红木也有更深的认可了。
认可后开始搞厂,刚开始我们工厂才六个人。我在越南那边有线,那里红木很便宜。当时我花十几万块钱买的半成品,集装箱,用麻袋装着。全是拆散架的,拿回来再组装,一开始是弄的半成品。那时候古典家具还没有走入商场。
主持人:这种模式持续到哪年?
杨波:打开销路是让红木市场化的关键。我没有走当时主要的夜市渠道,而是在报上上打广告,一个礼拜500块钱,一星期做一刊。后来经常接到一些咨询电话,我意识到了要弄一个销售点。
后来进了居然之家,当时场租好像三万多块钱,我一个月卖几万块钱,快要血本无归。第四个月打算撤了,但没想到峰回路转。突然有个客户一下子买了30多万,那时候30多万比现在300万还好,意思就是我一年的场租都卖出来了,连场租都不用发愁了。
1998年的时候就已经过来了,2000年盖这个楼,等于在这边转过来以后弄的居然,因为那边发展,人数在逐渐增多,销量也逐渐看好,同年的下半年我们就在朝阳公园那儿开一个爱家,旁边有200多平米也让我们用,在那儿做,一做销售非常好,那时候销售就起来了。
每年都是翻几倍的销售额,最起码是两倍的销售额,从2001年开始到现在,宣传、广告大家都慢慢知道了。到2003年的时候非典,那时候遇到了一些困难,因为很多人都不去商场,但是还好我们的工厂在郊区,在这两年的过程人家对我们也有了解了,因为我们算是传统家具在卖场里边首家的。
反过来,2003年非典的时候,我们工厂的销售额比以往大大提高,还不错。就这么一路走来,从开始定位,起步是红酸枝,当时红酸枝并不是很贵。到2003年我们才开始做紫檀、黄花梨,材料是一直买了材料,但是没有做,就放着。
主持人:从越南倒腾的那些材料?
杨波:我从2001年的时候就开始收,但是没舍得做,一开始不知道外边还有很多黄花梨可以收到,说买点黄花梨做收藏,逐渐慢慢多了以后才开始做,到2002年的时候黄花梨就开始出售了,2003年卖的恨不得赶紧把东西卖掉,一套黄木椅四万块钱就可以卖,觉得卖的是钱了,但是现在想起来要是不卖现在最起码200万还是有的。
因为有这个根基,我们在做的过程,也受到了客户的认可,客户的基础在逐渐提高。在这个做的过程中,从一开始起步,吸取了很多的经验,做这个一定要讲诚信。其实那个时候大家都在讲诚信,尤其是做红木的,真正做到诚信的那时候太少,总觉得我搀进点料别人是看不出来的,也惹不了什么事,所以成本大大降低,无形中就提高了它的利润,有这种情况。那几年发展这么快,其实得益于一个是品牌宣传,再一个是做到了诚信这两个字的真谛。
主持人:国内目前红木炒得很热,一波又一波,大大小小的厂和店也很多,你怎么看待目前红木发展的状况?
杨波:今年又是一个转折点。2003年非典以后,大家很多人都坚持不下去,就开始铺售,市场一好,突然间原材料、工匠就开始涨价。到2005年的时候是发展最快的、最迅猛的一年。
2007年上半年更火,尤其是紫檀,那时候媒体采访的时候,我说我们自个儿都看不清楚,一天涨一万块钱,今天比如12万,明天13万,后天14万,一天涨一万,涨的不知道该卖多少钱了,材料商也不知道,我们买的也不知道后边还怎么涨,不是好事。果不其然,由于这种情况,到了2007年下半年的时候,出现滞销,
但是也看清了一些事,危机加上本身这个行业受到的创伤,品牌的企业日子还可以,还不受什么影。因为2008年的时候我买了很多材料,这是资源,以后肯定会涨。那时候两万多块钱我们就买了,以前都五六万。后来感觉到2009年可能要比其他的行业还要早一点走向正规,早一点缓起来,果不其然,2009年非常非常快,从开头一开始就感觉到各个工厂找工匠,突然员工就紧张了,一紧张就说明市场好了,结果2009年恢复得非常快。我们到2009年五一销售额到了想不到的效果,一直到现在。
第二部分:谈感悟
红木行业最需讲“诚信”
主持人:为什么能够在行业不断的动荡中一直能够走得很好,主要的原因你分析了吗?
杨波:原因很多。首先平时你对这个品牌自己得加以维护。再有,我们可能在竞争过程之中,跟其他企业不一样。我们这么多年来,回报率高,可能是因为买材料的时间段掌握的比较好,我们不是来因为用材料而买材料,而是觉得这个时间段合适了我们去买材料。因为资源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我们的回报、企业的利润不是正常的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利润,每年的利润不一样。
再有一方面,不管是客人多、客人少,越少的时候,客人越挑剔,那么挑剔什么?是挑剔企业、挑剔品牌、挑剔你的产品质量。综合起来,原来可能是比如一天一百个客人,可能大家都有,现在有十个客人的时候,这十个客人就要转一转了,看一看这个企业如何,有的是时间问题。所以这种情况也是说平时注重品牌企业,在真正有了风浪来的时候,会抗风险能力比较大,抗这些自然灾害等等的能力比较强,这也是主要一点。
主持人:家具这个行业很培养创业家,很多都是通过自己实干干出来的,现在有很多人也进入这个行业,您觉得怎么看待您这个事业呢?
杨波:跟其他行业不一样,首先从骨子里边得喜欢,得爱好,你特别特别喜欢这个东西,我做这个东西首先先欣赏,过了自己这关才能说把产品推向市场,自己不懂没关系,我们慢慢学。人家说做出家具来,十万块钱,他一算只有三万块钱成本,觉得挺赚钱。三万块钱成本,我卖五万块钱,我挣两万块钱,我干,什么质量不质量,我用价格走向市场,这种就不行。一定要喜欢,说做错一件东西,或者没做到位,自己首先心疼,没做好,这个东西不能出市场。第二,没做好,把材料给糟践了,心疼,浪费资源,用这种心态才能做这个,这不是其他行业,做几天就得。要做这个的话,就得长久做下去。
主持人:做企业,您觉得刚开始的时候,是爱好,现在您也是全国有这么大的销售门店,有这么大的厂,是一个企业,那么做企业您觉得您的心得是什么?
杨波:第一,我不算企业家。第二,我是一个不务正业,行里边人都知道,其实我是一个吊儿郎当的,机遇也比较好,所以这几年每次买材料都是最便宜的,机会也抓得比较好。第二,很多心思用于收藏上,整天这拍卖了我去了,全国各地哪有好东西,我跑来跑去,这个时间比管理企业占用的时间多得多。
但是我总觉得底子打得好,我们在2003年的时候,传统家具没有国际认证的,那时候我就想这个行业里面全都是作坊,没有标准,那时候我做这个企业,因为我的管理能力有限,我要把下面这些人,我们的员工很多都是十几年了,老员工在我们公司占的比例最高,很多都是十几年,要把他们培养出来,我就省心了。
第三部分:谈市场
红木家具跌三成是市场谣言
主持人:市场这块的问题,上半年经常看到有报道说,红木有跌了三成之类的说法,对这种说法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呢?
杨波:首先更正跌三成是没有的,因为从去年开始就说跌跌跌,一说跌我的电话是最多的,我还得去现场看,比如到了深圳、广州、福建也好,海南也好,我们都会走一圈,因为大家一说出这个来,都想请我去到那儿看看什么情况,走一圈给大家一个信心。今年的年初,跟去年的年底,是跟去年年中和上半年比跌了10%左右,次的料到15%,但是现在都已经恢复,跟去年已经正常了,不像他们说的,跌三成是不现实的。
主持人:如果说对于一般消费者,没有那种很高的经济实力,如果他们想买红木的话,你有什么购买建议吗?
杨波:首先得多看,看多了以后才能找着感觉,互相比,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不能光看形似,也要看制作工艺,工艺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对消费者来讲不要光图便宜。买红木要看它做得韵味、工艺价值。买东西也要看收藏价值不能光为了买同样的花钱,你这回花可能多花了30%,可能将来它的收藏价值会多出300%。
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其官网通报的2015-2016年度流通领域人造板商品质量抽查检验情况中,抽检了12款实木复合地板,有1款的甲醛释放量不合格,不合格发现率为8.3%。行内人士表示,目前国际市场对甲醛释放量的强制性标准不断提高,中国实木复合地板在国际市场遭受严重冲击,要想挽回国际声誉重新占领市场制高点,只能狠抓技术和质量关,严格按照国际高标准生产,才能使我国实木复合地板健康迅速发展。现阶段广东市场沙比利实木复合地板910×125×12mm商家报价110-140元/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