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宣汉河床现疑似千年乌木被切4段险盗走\宁海投资买房,尽在尚都莱斯
日前,宣汉县黄金镇村民在河床内发现了一条埋葬1000年以上,长24.15米、直径79厘米的“乌木”。然而当该木头重见天日后,却被人切割成4段,险些被盗走,幸被当地居民发现。目前,当地政府已派专业人员保护这根“乌木”。
河床里的“乌木”险些被盗
前几日,宣汉县黄金镇斑竹村河道中藏有一根乌木的消息不胫而走,成为当地的热点事件。据当地村民介绍,上世纪80年代时,村里的小孩在河中洗澡,钻进水中,发现了河床中的木头。
当年,有村民用绳子、钢丝绳拴住这根木头,准备将它拉上岸。因木头埋藏较深,村民的努力白费了。去年6月,斑竹村部分河道裸露,木头的一部分被挖出来,因其大部分掩盖在河底淤泥中,机器无法施工而作罢。
今年1月19日,木头被一男子用挖掘机全部挖出,将其切割成4段,方便装入卡车,运往他处出售,幸被当地居民发现,阻止了男子的盗取行为。当地居民将此事报给当地政府,派有专人看管这些木头。
经初步鉴定,木头疑似千年乌木
经测量,被发现的木头长24.15米,直径79厘米,尾部出土时间晚,表面呈灰黑色,树干切面呈土黄色。宣汉县国土资源局的工作人员蒋全超介绍,经测试后,发现这些木头的硬度为5.5度,其划痕较浅,且木头的出土时间晚,硬度将受一定影响,其存在严重碳化现象。
据了解,乌木有“东方神木”之称,是由距今3000年至8000年间的树木被埋入淤泥,在缺氧、高压状态下,经长达成千上万年炭化过程形成。其木质好坏、树种以及碳化程度和外形都将决定被发现乌木的价值。
蒋全超从木头上取出小块,进行焚烧实验,发现这段“疑似乌木”的木材经过焚烧后,灰烬呈黄色,与普通木材燃烧后的白色灰烬不同。“若放在地表一段时间后,发现木头碳化仍在继续加重,确定其为‘乌木’可能性更大。”
蒋全超说,需取出样本,进行碳14检测后,便能确定其形成年代,以及埋葬环境。经现场的技术人员初步鉴定,这根木头应形成于1000多年以前,而具体形成时间、木头所属树种仍需进一步鉴定。华西城市读本记者赵权军
尚都城奥特莱斯是以奥特莱斯为核心的商业综合体,利用奥特莱斯的名片,打造宁海前所未有的高端消费商场。现如今,奥特莱斯以“城市奥莱”的新形态往三四线城市下移,力求争取更大的消费市场,发展势头较猛,并逐渐成为商业发展的流行趋势。尚都里置业正式引进全球各大城市趋之若鹜的“城市奥莱”商业模式,这样具有优越性的发展理念使尚都城奥特莱斯的投资竞争力不言而喻。
尚都里(宁海)置业有限公司是中国时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理事单位,负责宁海“尚都城·奥特莱斯”的开发。项目镇守枢纽商圈,财富奔流不息;鼎级时尚资源,一线大牌云集;实力地产开发,精英团队运营,尚都里致力于结合时尚理念及产业资源,为宁海枢纽带来商业及区块价值的提升,扩宽浙江地区的投资渠道,提高宁海尚都城奥特莱斯商铺的投资收益。
在招商管理方面,尚都城奥特莱斯也有着自己的一套先进模式,以统一招商、统一管理和统一经营为核心的包租政策回扣形成了尚都城的定位和特色。对于商铺投资者来说,这种运营模式杜绝了缺乏管理、缺乏租赁保障、缺乏品牌支撑等不利局面的发生,确保了未来商业综合体的稳定与良性发展,使在尚都城购置的商铺具有投资保障。
尚都城奥特莱斯占据着具有明显优势的地理位置。项目选址于宁海高铁站前广场、宁海客运中心旁,东邻金山路,南邻客运中心,西邻西环线,北邻天明西路。天明西路是通往宁海各个干线的主干道,西环路往北通向宁波,往南通向台州。城市还依靠甬台温线铁路发展,高速十分便利,1小时内可以到达台州、宁波等中大型城市。更有沈海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复线、三门湾大桥等交通动脉在宁海境内穿越交汇,同上海、杭州、宁波主城区构筑起长三角南翼2小时交通都市圈。尚都城奥特莱斯抓住了在宁海及周边地区(如宁波、台州等地)的潜在商机,让商铺投资的效益扩散至华东地区大部,投资者能从中获得更大收益。
尚都城奥特莱斯将一流的建筑伫立于未来市中心,将城市奥莱的时尚精华汇聚于此,不仅给消费者带来物超所值的购物体验,更能在众多商场中突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尚都城势将书写属于宁海的时尚新篇章,成就下一波投资热潮!(:)
记者21日从雅安市天全县警方获悉,近日,正在开展“迎庆2号”专项行动巡逻盘查的民警,在多功检查点查获一起非法运输木材案。
据介绍,当天10时许,始阳派出所执勤民警在对一辆自卸货车例行检查时,发现该车货箱内装满了木材。面对民警的询问,驾驶员杨某神色慌张,自称是一个朋友托他从甘孜州康定县把这批木材运往成都……同时,杨某无法提供《植物检疫证》及《木材运输许可证》等运输手续。后经查证,杨某系非法运输木材。
据悉,驾驶员杨某涉嫌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及《刑法》相关规定。目前,该案已移交至当地森林公安局处理。
陈原川洞天圆凳行方禅椅
家具设计4P
研山:把太湖石安到家具上
文/汤石香图/受访者提供
核心提示:
既然立体的石头可以转换成平面的石头,那如果再把这平面的石头搬到家具上,就完成了一次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的尝试,这就是“研山”家具的开始。
设计师名片>>>
陈原川,原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系原系主任,现任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平面设计与汉字、图形设计工作室主任,“三言二拍中国之家”家具、“研山堂”紫砂原创设计品牌创始人。长期致力于明式家具、紫砂艺术、汉字字体设计、文字图形创意与传统文化研究与设计工作。
把太湖石和家具结合到一起,“研山”是独此一家。
“研山”系列家具给人的第一眼感觉是有些怪的。太湖石的线条、孔洞出现在家具的背板、坐面上,蜿蜒成不同的姿态,配上形状本就有些怪的家具,在有些人看来就是:这是什么家具?
但这就是陈原川想要的效果:怪且有趣。
禅茶一坐做有意思的家具
陈原川真正兴起做好玩家具的念头是在2005年。当时受邀参加中央美术学院第二届“为坐而设计”邀请展,展览邀请国内外20个设计师各自做一件坐具。这个邀请像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做有意思的家具”这个念头就这么突然冒了出来。作为一个平面设计师,也许最初对家具设计的理解就有别于家具设计师和产品设计师,在陈原川看来,功能并不是首选的设计要素,就像东方家具与西方家具背后的精神追求不同一样,多样语言的尝试才是有意思、值得探索的。
于是,陈原川最后交出“曲凳”这件作品。它像是一个被拉成弧形的长凳,凳面之下还多出了八条腿,活脱脱一只摇摇车。
由此可见,从一开始,陈原川追求的就不是大众的喜爱。
而“研山”又是另一个故事。大概在2012年初,为了做一些海报和商业设计,陈原川将苏州狮子林的各种石头画了下来。在这期间,诸多太湖石的海报设计让陈原川兴起一个念头:既然立体的石头可以转换成平面的石头,那如果再把这平面的石头搬到家具上,就完成了一次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的尝试,这就是“研山”家具的开始。
探云卧云当然这里说的“搬”并不是直接将狮子林的太湖石“印”到家具上,而是将其概括和总结,来表达特定的思想。它有孔洞、有线形、有层次;既是静默风雅的,亦是趣味盎然的。
说做就做,“研山”系列在2012年面世。里头的探云和卧云还被邀请上了2012年的米兰家具展,被称为“研山双云”。
“研山”的好玩家具
在“研山”系列里,最容易让人接受的就是探云和卧云,但热衷艺术感的人反而没觉得它们有什么特别,因为基本原型就是玫瑰椅。玫瑰椅在苏州也被称为“小姐椅”,这种椅子比一般椅子的后背低,靠窗台陈设使用时不高出窗沿,阳台走廊很窄,玫瑰椅的直背很适用,所以小姐们也在楼上走廊边常用此椅。玫瑰椅的原型尺寸都比较小巧,小姐们坐在这种椅子上坐姿也好看。但这种尺寸并不适用于如今,陈原川将尺寸放大了一些,坐起来更舒适。背板的太湖石呈现如云般的线条,让椅子多了几分舒逸之气,因此不再是大家闺秀的专属。
最怪的设计是“夭桃”。很多人会好奇,这个怪怪的家具要怎么坐,其实它要像骑马一样反着骑坐,坐起来非常舒服,而且有趣。
“云桥”其实是个比较新颖的尝试,一个凳面一头劈开成两面,云石相接,它看似两个面,但其实又是一个面,云里雾里,似真似幻,这就是陈原川想要表达的感觉。它尺度大、趣味多,在会所用更合适,年前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邬烈炎院长看到也很喜欢,特别购买了云桥作为学院的收藏。
最现代的“禅茶一坐”其实是最传统的,在所有家具里,这个家具设计成分最小。原型来源宋画,是宋代高士所坐的椅子,早期玫瑰椅的型,也是具有禅意的坐具。“很多人看到这个椅子的时候都说做得太现代了,可其实我只是在尺度和牙板等细节上做了一些微调,其实宋代家具很有形式感的,很现代,很时尚。”
“家具的好和坏主要就在于尺度,高矮宽深都有讲究,所以我在做家具的时候做了各种尺寸的样,然后保留最舒服的尺寸。”现在陈原川还留着很多做大做小了的废家具。
小众切入,做有意思的传播
“现在很多人都在关注中国文化,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回归。但我要做到的是真正能够理解文化精华的一些东西,能被文化的一些美好的东西吸引、陶醉,这是我们希望达到的。家具里有很多文化的意味需要我们探索。”
在陈原川看来,现在国内的家具品牌都是在自己的角度理解传统和明式。比如“半木”其实并不那么“中式”,更多的是运用西方家具的设计进行表达,因为融合了明式等中国元素,所以给人的感觉依然很中式。“U+”则是借用明式的审美做现代家具设计。“璞素”家具表面没有太多的设计,只是在传统家具的基础上加入了一种感觉,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是很朴实的一种表达。
“我希望和他们都不同,借用明韵进行更多的艺术表达,自由而无拘无束。”就像邵帆早期的一些作品一样,运用当代艺术语言解构明式家具,文人趣味浓厚。“研山”系列家具也希望在实用与艺术之间多做探索,既尊重传统又能充盈着更多的文人意味,更多地服务于有艺术修养、对传统有研究的人。
所以说从一开始,“研山”家具的受众从来就不是从大众开始,而是小众的切入。就像一开始做家具时,陈原川曾经和苏州家具厂进行合作,但后来发现行不通,他的东西太个人了。于是最后招了些传统苏作家具的师傅开了个小作坊,由着自己的想法折腾。
江南大学的学生在实践课上经常会到陈原川那儿看家具。“他们从骨子里开始喜欢了。这是一种有意思的传播,可以让大家更快地喜欢明式,然后慢慢品到里面的味道。”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下一步,四川省将按照《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加强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的建设与管理,不断更新和补充新的林木种质材料,努力把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成为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基地、林木良种的选育研发中心、科学研究的合作交流平台和科普教育的展示窗口。
恭王府前门(1913年)屏风
清乾隆御制紫檀漆地嵌玉圆光大座屏(一对)
尺寸:通高:89英寸(226.06厘米),台宽:42英寸(106.68厘米),屏板直径:33英寸(83.82厘米)
此对屏风源自恭亲王府,1912年清朝灭亡来年,小恭王溥伟为复清活动筹资而将府中文物尽数出售,此对屏风便于那时辗转流出海外,并于1913年在纽约AmericanArtGalleries举办的恭亲王珍藏专场拍卖中拍出,拍品199号。
2010年,此对屏风在香港佳士得[微博]再次上拍,成交价2753万元。
恭王府里的屏风
文、图/特约撰稿李晶晶(《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一个世纪前的拍品
1912年的春天,日本古董商山中定次郎又来到北京买下一批古董:恭亲王奕的家族收藏。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批古董能够使他与他的山中商会“名震世界”。次年,山中定次郎在纽约与伦敦分别举行了“恭亲王宝物”专场拍卖。
当时在纽约AmericanArtGallery拍出的古董共计536件,每件均有定名、断代和简短文字说明,部分还配有照片。经过统计,玉器数量最多,约244件,以清代制品为主,只有个别为汉玉,类型涵盖供器、摆件、插屏、笔筒、挂件、如意、玉山子等;瓷器约134件,它们分别来自不同时代的不同窑口;青铜器共99件,既有尊、爵、壶、簋、鼎等常见器类,也有一些造型奇特的动物形酒尊、酒壶等。它们有些属于商周或春秋战国时器物,有些则是宋以后,甚至是清代制作的仿古器。
当时所涉及拍卖的木器、家具有13件,大多没有图片,仅有一对编号为199的紫檀嵌白玉屏风留下了难得的图片资料和详尽的文字介绍:“雕漆嵌玉圆光大座屏(一对),通高:89英寸(226.06厘米),台宽:42英寸(106.68厘米),屏板直径:33英寸,置于高台座上。圆光形大座屏,硬木边框,髹黄漆地,镶嵌各式玉雕瑞物宝器,包括瓶花瑞草,祭祀礼器,仙丹宝瓶等,复有骏马、书卷、宝象、宝瓶等。又有寓意富足昌盛的三种果实:‘三多’,寄情美好欢乐的帆篷轻舟,象征飞黄腾达的鱼跃龙门。”
19世纪山中商会珍贵拍品
2010年,这对紫檀嵌白玉屏风出现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上。一百年前图录上留下的黑白照片为我们今天的辨认提供了依据。只是在历经岁月后,这对屏风发生了一些变化。原配的“高台座”早已丢失。少了底托,硕大的屏风有些“失衡”,看上去让人觉得怪怪的,想来当时底托与屏作为一体设计的。“高台座”的缺失不排除当年拍得此对座屏的人将其另作他用,或再次分开出售。
细细比较一百年前的图片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屏风上白玉嵌有增有减!其中一只屏风上的双象耳衔环玉瓶上嵌的花向上而开,而在1913年拍卖图录照片中是向左上方开;半开白玉兰花左侧有一朵半隐小花,之前没有;原本空空的白玉盘子多了白玉雕佛手、碧玉雕佛手、碧玺雕寿桃、紫晶雕葡萄等瑞果。另一只屏风上则缺了一朵凋零的白玉雕花卉。
这对紫檀屏风在1913年被拍卖后,仅在1984年的时候出现过一次,由纽约佳士得拍卖,后被台湾寒舍收藏,在寒舍1996年出版的《紫檀》一书中,这对屏风已经是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样子了。这些白玉嵌饰的增减,可能是在1913年至1984年间根据拥有者的喜好所变化的。这种在屏风上进行修改的现象在当时挺常见,曾见朋友的一件座屏上,同样是被早期的主人嵌满了若干小蜜蜂与蝴蝶。当时大家笑言:收藏者估计也是昆虫爱好者。
恭亲王府的这批购买对山中商会来说,可谓空前绝后。现在可查到的详细记载,山中商会在美国的拍卖开始于1897年,记录截止于1922年。1905年~1921年为鼎盛时期,每年平均举办五次。在记录的范围中,一般销售总额在5~6万美元。规模在10万美元以上的,均是在1912年以后出现的。其中以恭亲王的这场拍卖总销售额最高,达到了27.6万美元,平均每件价格为515美元。纽约拍卖会的销售额创下了山中商会历次拍卖会的最高价。同年在伦敦的四次拍卖中,有三次没有达到两千英镑,只有恭亲王的这场拍卖,超过六千英镑。当时英镑对美元的汇率大约为5:1至4:1左右,如按美元计算,销售额在5~6万美元之间。唯一遗憾的是,这本目录中没有被拍卖物品的照片,因而无法获得它们的形象资料。中国文物向海外流出,是从辛亥革命前后进入规模化的。山中的拍卖,可以说是文物瞬间流入世界市场的先声。日本仙台市东北大学富田升教授在他的《近代日本的中国艺术品流转与鉴赏》一书中有详细研究。
拍品故事比拍卖结果更给力
辛亥革命前,大量不被人了解的文物相继被发现。河南安阳附近发掘出土了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1900年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被偶然发现;1905~1908年在汴下洛阳间的铁路工程中,发现了唐三彩等,以前唐代文物只在日本正仓院所见。这使中国文物的流出加速。与之相比,辛亥革命后,出现了大量紫禁城宫廷及王府中的藏品。民国以后,清室为了弥补岁入不足,内府进行古董拍卖。另外,银行借款的担保和抵押,以及种种方式的盗窃等,也造成了文物的大量流出。其中,王府的文物散出最为大宗,质量也最为上乘。
从奕訢的孙子溥儒在世时,对家中收藏的描述可窥一二:“余旧藏晋陆机《平复帖》九行,字如篆籀。王右军《游目帖》,大令《鹅群帖》,皆廓填本。颜鲁公自书《告身帖》,有蔡惠、米元晖、董文敏跋。怀素《苦笋帖》,绢本。韩幹《照夜白图》,南唐押署,米元章、吴傅朋题名,元人题跋。定武本兰亭,宋理宗赐贾似道本。吴傅朋游丝书王荆公诗。张即之为《华严经》一纸。北宋无款山水卷,黄大痴藏印。易元吉《聚猿图》,钱舜举跋。宋人《散牧图》,纸本。温日观《葡萄卷》,纸本。沈石田《题米襄阳五帖》。米元晖《楚山秋霁图》,白麻纸本,有朱子印,元饶介题诗。赵松雪《道德经》,前画老子像。赵松雪六札册。文待诏小楷唐诗四册。周之冕《百花图卷》……”
在清朝,满族的王公贵族作为特殊的阶层得到供养。然而,随着清朝的没落,他们失去了稳定的经济来源。辛亥革命后,各亲王家依皇族优待条件“世爵”被保留下来,可是对于“王俸”的持续问题,却没有明文规定,实质上“俸银”和“禄米”都被取消,重要的固定收入也被断绝,但私产依然受到保护。这使得数百年间积蓄的大量金银财宝,书画古玩都保留下来。为了维持原来的那种尊贵和奢侈的生活,几乎所有的王府都在这个时候,开始出售或抵押几代人积攒的艺术珍品。二三十年的时间内,多数王公府第就基本变卖一空了。像睿王府不到十年,就破落到“珍贵的东西卖得差不多快完了”的状态。惠王府是“一库一库”地卖尽所有的收藏。
这些王府收藏的流散不仅仅体现在量上,更重要的是古董的质。更为重要的是,在混沌不清,持续大量的流出中,几乎不被西方知晓的,甚至中国人自己也无法了解的中国美术的主流文物,几乎全部展现于西方世界。这就是构成今日中国美术史常识的殷周青铜器、汉唐陶瓷器、历代官窑、西域美术、北宋水墨山水画、北朝至唐代佛教美术、古玉和印玺一个庞大的中国艺术系统。令人意外的是,这些文物都是在近代的混乱中才展现出全貌。
这对紫檀嵌白玉屏风因为有着详尽的影像和文字记录,即使在历经百年后,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流转和历史的变化,可以说它是近代中国文物流散现象的一个小小的实例。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