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家具研究:郎中的身后理想国\美国森林资产管理公司宣布出售万亩林地
详细内容

宋代家具研究:郎中的身后理想国\美国森林资产管理公司宣布出售万亩林地

时间:2020-10-11     人气:596     来源:     作者:
概述:文/邵晓峰编辑/陈桂湖人物名片邵晓峰邵晓峰,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的“首届江苏青年社科英才”、江苏省政府“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学术领军人才。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江苏省青联常委、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副......

文/邵晓峰编辑/陈桂湖

人物名片

邵晓峰

邵晓峰,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的“首届江苏青年社科英才”、江苏省政府“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学术领军人才。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江苏省青联常委、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省社科联理事、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大学中华图像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导,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如今都市里的大医院通常从早到晚均是人满为患,以治病救人为己任的医生们忙得团团转,将许多病人从病魔、死神那里挽救回来,功德大矣!那么,古代的医生是如何忙的?他们希望死后过什么样的生活呢?6年前出土的一幅宋代壁画告诉我们一位宋代郎中的身后理想国。

盘乐村北宋墓里家具壁画

2009年,陕西韩城盘乐村北宋墓出土。其中的壁画图像保存得相当完好,描绘了一些家具图像,揭示了北宋陕西韩城地区的一些生活习俗与丧葬文化,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与艺术研究价值。该墓女主人手中握有北宋神宗年间(1068-1077年)的“熙宁元宝”钱币(编者注:参考图1),因此可推断该墓的下葬年代应在北宋晚期,介于神宗至徽宗之间。

图1北宋“熙宁元宝”钱币(图片提供:中国嘉德)

室内东壁、西壁、北壁上各绘有一幅图像,保存完好。壁画系直接绘制在长条砖上,砖缝对接整齐,砖面经过打磨,十分平整,表面还似涂抹树胶,以控制砖面的吸水性,达到作画要求。颜色鲜艳丰富,多为矿物颜料,部分已渗透入砖内。

墓室北壁上画的是墓主人与工作场景图,反映了墓主人的基本形象与职业特点,位于墓门的迎面位置,是主导性图像。其东壁上画的是佛祖涅槃图(编者注:参考图2),表达了墓主人精神世界的归宿;其西壁上画的是杂剧演出图,算是墓主人的消遣生活。这些不同内容的图像中,绘制技法是传统的勾线平涂色彩,人物形象生动,色彩鲜艳丰富。

图2明代吴彬《佛陀涅槃图》

北壁上的图像(图3)纵86厘米,横145.5厘米。中部绘制了墓室男主人的正面像。从图像上可见,墓主人约五六十岁,留三绺黑须,头戴深色高帽,身穿深色长袍,袖手于胸前。在衣领和袖手处,露出白色里衣。端坐于靠背椅上,椅子的搭脑两端上翘,为宋代流行的“牛头椅”。椅子后面立有黑框屏风,上面书有文字。墓主人双足踏于红色足承上,靴子前端呈尖形,向上翘起。

图3陕西韩城盘乐村M218北宋墓北壁壁画,纵86厘米,横145.5厘米(引自康保成,孙秉君:《陕西韩城宋墓壁画考释》,《文艺研究》2009年第11期)

长案与医书《太平圣惠方》

在墓主人像的周围还画有其他9人(画面右部4人,左部5人),身材均明显小于墓主人。画面最左端画一年轻男子,双腿交叉坐在地上,双手执杵,正在石臼中捣着什么。他对面的年轻红衣男子坐姿与其一样,正双手拿着一个筛箩把捣碎的东西筛到下面的大号箩中。红衣男子的左侧站着一位姑娘,她双手正端着一个带座的白碗。三人的人身后画有一件长案,案上有笔架、砚台和两本书。案后站着一位身穿蓝色衣裤的年轻男子,他端着一个大盘,向其左侧伸出,似乎正在呼应着从屏风后走出的年轻男子。这位从屏风后走出的男子端着一个浅色小盘,右小臂上搭着条白巾,似乎正打算将盘里的东西倒进那位案后男子的大盘之中。

图4壁画右端绘制的长案

画面右端也绘制有一件长案(图4),案上放满了小型葫芦瓶和罐子。案后站立两人,右边的褐衣蓄须男子右手拿着一个药包(上写“白术”),左手也拿着一个药包(上写“大黄”),正在看着左边的白衣男子手中捧着的药书,书上写着书名:《太平圣惠方》。长案的左前方站着一位年轻蓝袍男子,腰系红色腰带,捧着一个深色木盒(图5),盒上隐约写有“朱砂丸”三字。还有一位年轻姑娘正从屏风后走出,斜执一把团扇,露出一半身体。

图5长案左前方的蓝袍男子

这幅壁画的上部与穹形墓顶相接,绘有巨大的半圆形装饰图像,高76厘米、宽145.5厘米。图像中部画有太湖石与牡丹花,象征“石生富贵”,左右两侧各绘一只仙鹤,寓意“鹤年长寿”。

从壁画看一位郎中的理想生活

当我们深入地关注此画的细节,就会发现其间传达出的两个信息交待了墓主人工作场所的特性:白衣男子捧的《太平圣惠方》是一部宋代著名医书,该书由北宋翰林医官使王怀隐等人奉敕于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编纂,于太宗淳化三年(992年)刊印;高桌前褐衣男子所拿药包上写的“白术”、“大黄”是常见的中药名。由此可见,这个工作场所是围绕医药展开的:灰衣男子在石臼中捣的是草药;红衣男子过筛的也是草药;那位姑娘端的白碗中是已经煎好的汤药,她正在送药;从屏风后走出的男子拟将小盘里所盛的倒进案后男子的大盘中的也是草药;长案上放着的小葫芦瓶和小罐子则是装药的容器;蓝袍男子捧着的木盒是装“朱砂丸”的药匣。

这样看来,整个图像所反映的是与中草药相关的一系列加工及后续过程,因墓主人端坐正中位置,形象远大于其他九人,按照“大尊小卑”的传统壁画观念,这些人很可能是他的助手与仆人,因此,图像所营造的环境是一家药铺。由于墓内未发现墓志,根据宋代“非官不志”的墓志制度,说明墓主人的身份应当是民间的郎中或是药铺老板。看来他对自己的职业还是很满意的,因为他希望将自己平日的工作带入身后的世界。

另外,屏风上以草书题写得两首诗也为我们透露了一些关于墓主人的重要信息,第一首为五言,诗曰:“古寺青松老,高僧白发长。夜深禅定后,明□□如霜。”第二首为七言,这是吕洞宾一首七律的前四句,诗曰:“琴剑□□□鹤虎,逍遥□托永无愁,□骑白鹿游三岛,闷驾青□□九州。”(《全唐诗》中所录吕洞宾《七言律诗》下《八十九》中原诗则为:“琴剑酒棋龙鹤虎,消遥落托永无忧。闲骑白鹿游三岛,闷借青牛看十洲。”)从诗中散发的情趣来看,墓主人还向往着闲云野鹤的理想生活,因此留下这幅十分具有特色的宋代壁画。

整个图像所反映的是与中草药相关的一系列加工及后续过程,因墓主人端坐正中位置,形象远大于其他九人,按照“大尊小卑”的传统壁画观念,这些人很可能是他的助手与仆人,因此,图像所营造的环境是一家药铺。由于墓内未发现墓志,根据宋代“非官不志”的墓志制度,说明墓主人的身份应当是民间的郎中或是药铺老板。看来他对自己的职业还是很满意的,因为他希望将自己平日的工作带入身后的世界。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美国森林资产管理公司Timbervest有限责任公司于1月16日宣布已经出售位于佛罗里达州、南卡罗来纳州和佛蒙特州超过10000英亩林地,交易总额超过1420万美元。
Timbervest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5年,总部位于美国乔治亚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亚特兰大。Timbervest目前拥有超过600000英亩林地的所有权,森林资产和其他房地产投资市场价值超过14亿美元。公司的森林资产多位于美国主要林区,包括美国东北部和东南部、阿巴拉契亚山脉、美国西海湾和西北太平洋地区。
来源:Vermontbiz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南宋佚名《春游晚归图》中的太师椅上海博物馆藏南宋佚名《水阁纳凉图》宋朝名画《蕉荫击球图》中的“栲栳样”交椅,即太师椅

    宋代家具研究>>>

    达官贵人假寝之器

    :宋代带荷叶形托首的太师椅

    文/邵晓峰编辑/陈桂湖

    人物名片>>>

    邵晓峰,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导,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政府“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学术领军人才、江苏省青联常委、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古典家具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胡床遂折,东坡墮地

    宋代家具在宋代的社会生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宋代文人来说,一件称心如意的家具就可使生活适意:既可于室中独处,也可三两出行;或流连于山水,或栖息于池阁;或观云卷云舒,或看花开花落。这些是宋画常见之景,因此被定格为文人雅趣,常为后人效法。其中,坐具之中的交椅更是一件重要的“道具”。譬如,大名鼎鼎的苏轼不但使用过交椅,而且还坐坏过交椅。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诚斋诗话》中记载东坡路过润州(今江苏镇江),当地官员与文人设宴隆重招待。散场时,歌伎特意唱了一首东坡好友黄庭坚所作《茶》词,词中说:“惟有一杯春草,解留连佳客。”“春草”指茶,是说惟有这杯茶懂得我们留客的心情。苏东坡生性幽默,听完故意开玩笑说:“原来你们留我,就是让我吃草呀?”此语一出,大家笑得前仰后合。东坡当时坐在一把交椅上,歌伎们站于其后,扶着交椅大笑,结果东坡自重加上歌伎们的着力使得此椅轰然倒地。《诚斋诗话》这样写道:“诸伎立东坡后,凭东坡胡床者,大笑绝倒,胡床遂折,东坡堕地。”一时成为文坛佳话。

    荷叶托首,仰首而寝

    在宋代交椅之中,有一种圆搭脑型交椅,将一个带柄荷叶形托首插于椅背后,可供人仰首寝息,这就是宋人所谓的“太师椅”。就目前史料及图像而言,这种构造较为复杂的宋代太师椅是宋代交椅中较晚出现的一种,它曾作为一种家具新式样流行于南宋,当时宋人的笔记中有记载。例如,南宋王明清在其《挥麈录》卷三《靠背交椅自梁仲谟始》中记载南宋绍兴初年(公元1133年~1136年),梁汝嘉任临安知府,因“五鼓,往待漏院,从官皆在焉。有据胡床而假寐者,旁观笑之”,故有人向他推荐使用一种便于假寝的靠背交椅,说:“近见一交椅,样甚佳,颇便于此。用木为荷叶,且以一柄插于靠背之后,可以仰首而寝。”梁汝嘉欣然接受,并说:“当试为诸公制之。”结果“又明日入朝,则凡在坐客,备一张易其旧者矣,其上所施之物悉备焉。莫不叹伏而谢之”。自此,这种立意在于为方便官员们“仰首而寝”的交椅,开始渐渐得到推行。

    后来,这种交椅被称为太师椅,这种说法源于南宋理宗时的张端义,他在其《贵耳集》卷下中认为:“今之校椅,古之胡床也,自来只有栲栳样,宰执侍从皆用之。因秦师垣在国忌所,堰仰片时坠巾。京尹吴渊奉承时相,出意撰制荷叶托首四十柄,载赴国忌所,遗匠者顷刻添上,凡宰执侍从皆有之,遂号太师样。今诸郡守卒必坐银校椅,此藩镇所用之物,今改为太师椅,非古制也。”这里的“校椅”即交椅,“秦师垣”即秦桧。因“奉承时相”而改进的“太师样”椅子是一种所谓“栲栳样”的交椅,《集韵》曰:“屈竹为器呼为考老或栲栳……”屈曲竹木为圈形,栲栳即屈木为器,“拷栳样”的交椅就是一种圆形椅圈的交椅,并加有荷叶托首,张端义所谓“非古制也”,表明这是当时的一种新型家具。

    由此可见,太师椅之名是从秦桧开始的,太师椅成为我国家具中以官阶命名的特例。关于秦桧与太师椅的关系,岳飞后人岳珂《桯史》卷七《优伶诙语》还记有:“秦桧以绍兴十五年四月丙子朔,赐第望仙桥……有诏就第赐燕,假以教坊优伶,宰执咸与。中席,优长诵致语,退,有参军者前,褒桧功德。一伶以荷叶交倚从之,诙语杂至,宾欢既洽,参军方拱揖谢,将就倚(椅),忽坠其幞头,乃总发为髻,如行伍之巾,后有大巾环,为双叠胜。伶指而问曰:‘此何环?’曰:‘二胜环。’遽以朴击其首曰:‘尔但坐太师交倚(椅),请取银绢例物,此环掉脑后可也。’一坐失色,桧怒,明日下伶干狱,有死者。”这里说的“荷叶交倚”、“太师交倚”即太师椅。太师椅可折叠、易搬运,这样即使长途跋涉也可随身携带,因此成为南宋达官贵人的常用家具。

    设计有缺,沿用有限

    太师椅虽然在宋代文献中屡有反映,但留至今日的形象十分罕见,就笔者所识,仅见于宋佚名《春游晚归图》、南宋佚名《水阁纳凉图》中。《春游晚归图》描绘了南宋官员出游时不忘享受而使仆人一路肩扛太师椅的风俗,此椅结构清晰,具有折叠的腿部。值得注意的是,此椅搭脑中端具有典型的荷叶托首,正因如此,可以命名为太师椅。《水阁纳凉图》中画有一位文人坐于椅上,虽然图像并不清晰,但还是可以识别。这件坐具的椅圈呈弧形,扶手出头处回卷,其搭脑中端设置了一个荷叶形托首,面积约为人面的一半,也是一件太师椅。

    可惜的是,虽然太师椅名声在外,设计别具匠心,但是并没有流传下来。究其原因,荷叶托首在交椅设计中也许是存在一些问题的。譬如,多了托首这种附件在搬移时往往成了累赘;托首在托住后脑之时,其舒适性与牢固性可能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后来的事实也说明,在以上讨论的宋代交椅中,除了带荷叶托首的太师椅之外,其余的交椅造型与结构均被沿用至元明清时期。特别是圆搭脑型交椅在明清时期较为流行,是明清交椅的主要式样。

    到了明清以后,太师椅的称谓还不断发生了许多变化。例如,明代所谓的太师椅其实指的就是圈椅,而清代的所谓太师椅则多指厅堂中风格稳重、尺寸较大的扶手椅,这里就不再赘述。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外观一模一样的紫檀家具,有“挖补”的与无“挖补”的价格可能相差十几万元,但这是商家长期以来,对消费者避而不谈的秘密。在著名红木企业名佳红木“伯乐汇”上,消费者和商家一起给这样的“潜规则”拉起了“清单”。这些“猫腻儿”将在店堂公示,将知情权还给消费者,消费者在购物时将一目了然。

    在名佳红木紫檀会馆的店堂警示牌上写到:避免花冤枉钱,认清挖补,购买紫檀家具请用手电筒观测。“紫檀原料直径不过十多厘米,并且十檀九空,在制作家具时,很难出现整料,大多会实用“挖补”技术,由小料填塞黏结成整料。”名佳红木总经理朱邓峰说,其实“挖补”是节省木料的办法,本身没错,但有商家不会主动告知消费者,往往按没有“挖补”的家具来卖。

    在现场,众多消费者将榫卯偷工、白边超国家标准、越南黄花梨冒充海南黄花梨等列出,名佳红木总经理朱邓峰表示,将把消费者的这些经历一一记录在案,并且将在店堂内公示出来,用来提醒消费者注意。

    阅读全文
  • 图1北宋李公麟《维摩演教图》中的榻图2南宋高宗书《孝经图》中的榻图3宋佚名《槐阴消夏图》中的榻

    文/邵晓峰

    编辑/许锡杨

    人物名片>>>

    邵晓峰,南京林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与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古典家具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多年潜心研究宋代家具,取得一系列成果,被业界誉为“宋代家具研究第一人”。

    榻的功能和嬗变

    “榻”的名称出现于西汉后期,当时主要指的是一种低矮的坐具。东汉刘熙在其《释名》中说:“榻,言其体,榻然近地也,小者曰独坐,主人无二,独所坐也。”看作床的一种,直到唐代中期及其前,坐具、卧具仍多称床,也称榻。

    到了宋代,榻的功能仍然较为多变,它既可以供人躺卧休息,也可以供人在上面活动,摆放东西,而且也可以供人垂足而坐,这时似乎它已在使用功能上转变为坐具。目前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时期榻的形象多于床,其形制也比床丰富。由于榻在使用功能上的多种选择,因此这一时期的榻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装饰与造型上都有丰富的表现,宋词中屡有涉及,如宋吕谓老词《水调歌头·送季修同希文去秀》曰:“十年禅榻畔,风雨扬茶烟。”宋人欧阳澈词《蝶恋花·拉朝宗小饮》曰:“解榻聚宾挥玉尘。”北宋初期,由榻还引出一个著名典故:南唐在强大的北宋政权面前奴颜婢膝,以求苟延残喘,但赵匡胤还是发动了对南唐的战争。后主李煜派使节去问赵匡胤征讨之因。赵匡胤回答:“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毫不掩饰其政治雄心。之后,这句以“卧榻”喻事之语成为名言。

    榻的结构

    榻本是低坐起居时代中较具代表性的家具品种,在宋代这一重要的家具转型期,榻依然表现了旺盛的生命力,既有早期箱形结构的发展,又有基于建筑大木梁架结构的家具框架结构的更新。譬如,南宋马和之《唐风图》中的榻仍具有早期箱形结构榻的特征;镇江市博物馆藏北宋景德镇窑影青孩儿枕中女孩所卧的榻较为拙厚,通身饰以卷草纹,有粗矮的足,保留了唐代家具的风尚而有所发展;南宋《蚕织图》中的板榻已十分简洁实用,榻面45度格角榫的形式以及足间牙头、牙条的设置使得榻本身已具备了宋代家具的典型特点,也可以看作是后世明式家具经典风格的源泉所在。

    箱形结构为隋唐以来的传统形式,与此形式相结合的是束腰与托泥的形式。这种榻古朴端庄,底座多带有壸门装饰,和后来兴起的框架结构的榻相比,不免多费材料,工艺也变得复杂,例如,宋佚名《维摩图》中的三围子榻即是如此。为此,王世襄先生在《谈几种明代家具的形成》一文中说:“从研究家具制作及演变的角度来看,宋人《维摩图》是一幅很重要的绘画。古代画家很少将家具的细部刻划得如此仔细精到。他使我们看到床围子的制作是攒框装板做。边框素混面起双阳线,边框内子框起脊纹和边框的一条阳线交圈。边框转角处委角。子框和边框用大格肩榫相交。框内的装板一律用浅色的瘿木,取得不同木材色泽对比和天然活泼纹理与谨严精密的木工对比的脱俗、耐看的效果。这些做法我们都可以在明代家具中看到,故感到亲切而熟悉,足以说明明代家具如何继承了宋代家具的造型、结构和线脚,包括选料和配料。不过,《维摩图》中的床身却与明代的罗汉床大不相同,我们还举不出一件采用台座式造型的明代壸门床。我们不妨说明代家具继承并发展了床的上部而简化了其下部。我们有可能在传世实物中发现一件明制罗汉床其围子近似《维摩图》中所见,但其床身将是四足的,而不会是台座式平列壸门的,明代对宋代家具既有继承,也有简化和摒弃。”

    属于束腰托泥式的有北宋《妙法莲花经》插图、北宋李公麟《维摩演教图》(图1)、宋佚名《十八学士图》、南宋苏汉臣《婴戏图》等画中的榻。

    而属于有托泥而无束腰式的远多于前者,例如北宋王诜《绣栊晓镜图》、宋佚名《白莲社图》、宋佚名《宫沼纳凉图》、宋佚名《孝经图》(图2)、宋佚名《白描大士像》、北宋李公麟《维摩诘像》、宋佚名《维摩图》、宋佚名《羲之写照图》、宋佚名《乞巧图》、南宋佚名《槐阴消夏图》(图3)、南宋高宗书《孝经图》、南宋李嵩《听阮图》、南宋马和之《孝经图》、南宋牟益《捣衣图》、南宋时大理国《张胜温画卷》(维摩大士坐榻)、南宋佚名《荷亭对弈图》、南宋佚名《女孝经图》等画中的榻。

    图4南宋牟益《捣衣图》中的榻

    属于框架结构的则有贵州遵义永安乡南宋杨粲墓出土石雕榻,而宋佚名《高僧观棋图》、宋佚名《薇亭小憩图》、宋佚名三彩陶枕画《柳阴读书》、宋佚名《东山丝竹图》、南宋赵伯骕《风檐展卷》、南宋马和之《荷亭纳爽图》、南宋佚名《韩熙载夜宴图》、南宋佚名《蚕织图》、南宋佚名《荷亭婴戏图》、山西平阳金墓砖雕《二十四孝·王武子妻割股奉亲》等中的榻也是如此,其典型结构形式为有四足,部分足间有横枨,与前述箱形结构榻相比,它们在形态上趋于简洁,在装饰上大为减少。

    榻的造型和制作材料

    宋代榻在造型上大多比较低矮,属于高榻的较少,北宋《妙法莲花经》插图、宋佚名《维摩诘像》中绘有高榻形象。

    另外,多数的榻属于板榻,即有一块平板的榻面供人坐卧休息。板榻又被称为“四面床”,使用这种无围子的榻,一般需要使用凭几或直几作为辅助家具,如宋佚名《梧阴清暇图》中使用直形腋下几,而宋佚名《白描大士图》中使用天然树根三足曲几。

    宋代也有围子榻,这种榻多设置三面围子,如宋佚名《维摩图》、南宋马和之《孝经图》、南宋苏汉臣《婴戏图》等画中均有这样的榻,贵州遵义永安乡南宋杨粲墓出土的石榻也是三围子榻。这种榻的结构更为科学,利于装饰,到了明代更为盛行,清人还将具有三面围子(高度较低)的榻称为罗汉床。如前所述,王世襄先生就将宋佚名《维摩图》中的三面围子榻叫做罗汉床。

    南宋佚名《韩熙载夜宴图》中的两件榻通身髹黑漆,色调沉着。框架结构,四角立有角柱,角柱下部有牙头与牙条进行加固。榻的左、右、后三面设计了高度相同的高围子,围子上均饰以绘画。榻的坐面均呈“凹”形,其前部还在两边配置了两块高度约为围子一半的挡板,中间留出约有五分之二榻宽的空档供人上下。挡板兼具扶手功能,譬如韩熙载的手就扶于其上。这种颇具文人气息的榻造型别致,为后世罕见。

    另有相当部分的宋榻背后设置屏风,这在贵族与士大夫家中颇为流行。这种榻屏一般为独屏,偶见多屏,如宋佚名《槐阴消夏图》中的木制凉榻后就立有一座山水画独屏,轻便适用,宋佚名《孝经图》中则绘有三屏榻屏形象。屏风上以山水画作为装饰的最多,例如宋佚名《白描大士图》、宋佚名《高僧观棋图》、宋佚名《乞巧图》、宋佚名《十八学士图》、宋佚名《羲之爱鹅图》、南宋刘松年《补衲图》、南宋牟益《捣衣图》(图4)、南宋佚名《荷亭对弈图》等画中的榻均是如此。

    这一时期,山水画之所以能够如此盛行于榻屏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即山水观念在宋代文人审美思想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这种对自然物的观照可以使他们摆脱尘世的喧嚣,澄净自己的内心。

    宋佚名《白描大士像》中的榻较为独特,底座不是常见的壸门造型,而是加以了简化,以方取胜,别有特色。榻后有屏风,为榻屏中罕见的二折型。榻屏中间的装饰极为复杂,为类于龟甲纹的四方连续图案,周边也为花边与多瓣花朵的组合。

    在制作材料上,宋榻以木榻为主,另有竹榻、石榻等。竹榻主要用于夏天,如南宋洪迈《夷坚支志》癸卷五《白云寺行童》载:“淳熙三年夏,吴伯秦如安仁,未至三十里,投宿道上白云寺,泊一室中。喜竹榻凉洁,……不解衣曲肱而卧。”石榻较少见,《宋朝事实类苑》载:“王樵,字肩望,淄川人。性超逸,……预卜地为峁,名茧室,中置石榻……”

    就整体而言,宋榻较为朴素,这和当时政府大力倡导节俭不无关系,如《宋朝事实类苑》卷四一《王樵》记载:“天圣七年,诏士庶、僧道不得以朱漆床榻。”但是仍然有些富贵人家贪图享受,我行我素,在榻上大肆装饰,例如,宋人周辉《清波杂志》卷七《卧榻缕金》载:“至宣和间,蔡行家虽卧榻亦用滴粉销金为饰,赵忠简公亲见之。其奢俭不同如此。”


    9月17日红木指数涨12.79%创年内新高


    9月16日,鱼珠·中国木材价格指数延续走跌趋势,报收134.7点,环比下滑2.7点,跌幅1.97%。监测数据显示,在旺季效应和货源紧张的影响下,红木代表材种价格不断攀升,并且形成了强势的拉动态势。其中奥氏黄檀(俗称缅甸酸枝)价格指数在连涨三日之后,继续走升,9月17日,红木指数数报167.77点,日环比上涨19.03点,涨幅12.79%,创下了本年度历史新高。

    商家们表示,由于交趾黄檀继续在高位运行,因此尽管奥氏黄檀在近段时间来出现了明显上涨,但市场做多动能依旧强大,预计在中秋节后,市场还将保持旺畅势头。不过也有商家担忧,目前交易成功的木材基本都在二手木材商手中流转,因此后市量能反弹高度还是令人捉摸不定。而从短线来看,随着中秋、国庆假期的临近,市场走势也显露出节日效应,量能萎缩,局部较为活跃材种如刺猬紫檀今日成交量表现也较为逊色,较昨日下滑60%。价格方面,今日刺猬紫檀成交价报3950元/吨、大果紫檀成交价报13400元/吨,交趾黄檀88000元/吨。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