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交椅的演变及其特征:从小马扎到英雄座\定购家具被虫蛀商家须退定金
详细内容

宋代交椅的演变及其特征:从小马扎到英雄座\定购家具被虫蛀商家须退定金

时间:2020-10-11     人气:628     来源:     作者:
概述:南宋肖照《中兴瑞应图》中的两件交椅南宋佚名《春游晚归图》中的交椅南宋佚名《蕉阴击球图》中的交椅文/邵晓峰编辑/陈桂湖人物名片>>>邵晓峰,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导,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政府“333高层次人才......
南宋肖照《中兴瑞应图》中的两件交椅南宋佚名《春游晚归图》中的交椅南宋佚名《蕉阴击球图》中的交椅

文/邵晓峰编辑/陈桂湖

人物名片>>>

邵晓峰,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导,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政府“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学术领军人才、江苏省青联常委、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古典家具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从胡床到交椅

在古埃及、古希腊与古罗马,折叠坐具的设计十分成熟。古埃及第18王朝图坦卡蒙统治时期(公元前1336~1327年)图坦卡蒙陵墓出土的折叠椅,其造型成熟,结构完善,装饰精美,色彩丰富,并且具有靠背,根据后来的家具名词规范,可称之为交椅。而中国的交椅则是从胡床发展演变而来。

折叠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被称为胡床,因为带了“胡”[1]字,表明是从北方、西方传来的。胡床又称交床、绳床,在整体上由八根木棍组成,坐面为绳联结,可以折叠,张开可坐,合起可提。还能在“马背”上“扎捆”,且操作简便,携带方便,适合马上民族使用,因此又叫“马扎”。从这种特点不难看出,胡床为经常迁徙的游牧民族常用,所以这种家具是从游牧民族传到中原来的。从史书上记载的汉灵帝“好胡床”[2]到《三国志》记载的曹操与马超作战时“犹坐胡床不起”,可知这种坐具在东汉后期已频频出现。随着胡风东渐,在中原逐渐得到运用。

这种使用高型家具的生活起居风气的传播开始时是自上而下的,并在胡汉杂居的西北地区率先为部分汉人(尤其是佛教徒)惯用。而到了隋、唐,胡风更甚,这仍和上层人物有关。例如北周周武帝的妻子就是鲜卑人。唐太宗的母亲姓窦,唐太宗的皇后姓长孙,而当时长孙和窦都是鲜卑人的姓,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还是唐朝名相。唐朝宰相中有23人是胡人,其中主要是鲜卑人。这样“坐胡床”、“穿胡服”、“习胡乐”之风气日渐流传开来,各种各样高型家具也相继出现。例如,这一时期的敦煌壁画就以较多的家具图像验证了这一革新。虽然壁画中也有很多席、榻形象的描绘,但是以胡床为代表的一些高型家具已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占据了一定的比重,展示了汉民族在接受外来思想文化上的开放精神。胡床到了隋炀帝时代被改称为交床,这是因为杨广忌讳人们议论他的胡人血统[3]而颁布诏书将带胡的名称改名[4]的结果。交床的名称是从其结构特征出发的,即两足相交,便于折叠。今天可看到的最早的胡床形象即见于敦煌壁画。

宋代是中国家具转型的关键期,一些家具到了这个时期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两宋战事频繁,因而能折叠、重量轻、搬运方便的胡床被人们经常使用。然而,胡床作为临时性坐具固然优点较多,但其不能倚靠的缺点也是明显的。为解决这一问题,宋人又进行了改进,并吸收了圈椅(或有些“靠背”)上半部的Ω形特征,增加了靠背和扶手,这样就可以倚靠、扶持而获得功能上的发展,这些变化可见诸当时的一些文学作品中。例如,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词云:“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秦观《纳凉》诗云:“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由此可见,此时一些胡床已非仅能折叠的凳子,更增加了“倚”的功能,这样一来,范成大《北窗偶书》诗云:“胡床憩午暑,帘影久徘徊。”正是可以用来倚靠,夏日午间靠着它即可休憩得不错。由于它在功能上已是椅子,故又称之为校椅或交椅。

宋代交椅的特征

作为折叠坐具,胡床与交椅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无靠背,后者有靠背,甚至有扶手。交椅也被称为折叠椅、交足椅,其腿做成交叉状,并在交叠部位安装枢轴铰链。座屉的横枨之间以绳编就,椅腿张开后,靠背向后倾斜而能保持平衡。这反映在现存的一些宋代绘画中,例如在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大量北宋末期的市井家具形象,其中表现最多的是店铺内的桌子和条凳,但椅子只有七件,其中有三件是交椅,即进城第一家店铺店主坐的交椅,画卷左端结尾处的“赵太丞家”交椅以及其后面楼上的交椅(它只露出椅圈与靠背,根据形制分析,应为交椅)。

交椅最大的特点是体轻,腿部交叉,可折叠,便于携带,适合长途跋涉后的憩息之用,在宋代较为流行。但是它也存在缺陷,由于受力点在腿部的交叉轴心,即使通常对此处进行了加固,也不太结实。这一点不像其他的中国坐具,大多是四足落地,承重在四足上,可以“立木顶千斤”。交椅的功能很多,行军打仗,打猎出游,都可以使用,所以也有“行椅”、“猎椅”之称谓。当位高权重者参加以上活动时,需有人扛着交椅一路跟着,当他累了,就坐于其上歇着,别人是不能坐的。这种情景在辽佚名《狩猎图》、辽墓壁画《出行图》、南宋佚名《春游晚归图》、南宋肖照《中兴瑞应图》等画中均有反映。久而久之,交椅甚至成了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如常用词“第一把交椅”即源于此。明施耐庵《水浒传》中有近50处提到了交椅,除普通交椅之外,还有金交椅、银交椅、虎皮交椅、一字交椅、犀皮一字交椅等。当然,梁山泊“第一把交椅”由谁坐一直是英雄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了交椅地位的改变,有时其象征性远大于功能性。

宋代交椅的两种造型

按靠背造型,宋代交椅可分为直搭脑型与圆搭脑型两种。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交椅

直搭脑型交椅形象可见于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山西闻喜县下阳金墓壁画、山西岩山寺金代壁画、南宋肖照《中兴瑞应图》、南宋时大理国《张胜温画卷》、南宋佚名《历代名臣像·岳飞像》(南薰殿旧藏)等画中。按靠背的方向,直搭脑型交椅可分为横靠背型与竖靠背型,前者可见于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家”中的交椅,后者可见于南宋肖照《中兴瑞应图》。

北宋赵翁墓画像石中肩背交椅的男仆

圆搭脑型交椅较为多见,它的搭脑与扶手连为一体而形成Ω形椅圈。其靠背多为竖向,形象可见于北宋赵翁墓画像石、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赵太丞家”后面楼上交椅)、宋佚名《三顾草庐图》、河南焦作宋冯汝楫墓《冯汝楫画像》、宋佚名《蕉阴击球图》、金佚名《二十四孝图》、江西乐平南宋墓壁画、南宋赵仲间《五王熙春图》以及四川广元南宋嘉泰四年墓石刻浮雕、四川泸县南宋墓石刻等作品中。Ω状圆形的搭脑与扶手也形成后来交椅的基本形制,等级相对高于没有扶手的直搭脑型交椅。

注释>>>

〔1〕胡是中国古代汉人对于汉人以外部族的称呼,胡人通常指北方及西方的游牧民族,主要包括匈奴、鲜卑、氐、羌、吐蕃、突厥等,带有一定程度的藐视含义。

〔2〕见于范晔《后汉书·五行志》,其中记载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乃至“京都贵戚皆竞为之”。

〔3〕隋文帝杨坚娶了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的女儿,而独孤信是鲜卑贵族,所以隋炀帝的母亲是鲜卑族人,杨广身上有一半的胡人血统。

〔4〕例如,据唐人杜宝《大业杂记》记载,“(大业四年,即公元608年)九月,(炀帝)自幕(漠)北还至东都,改胡床为交床,胡瓜为白露黄瓜,改茄子为昆仑紫瓜。”此书主要记载隋仁寿四年(604年)隋炀帝即位,到越王侗皇泰三年(621年)王世充降唐之间的历史事件。杜宝在其另一著作《拾遗录》也记载:隋大业四年避讳,改胡瓜为黄瓜。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消费者李小姐来电投诉,称其今年1月18日在某家具商场定购了餐桌及书橱,并交付了定金100元。商家送货上门后,消费者发现有虫蛀的现象,木板还是歪的,于是拒绝收货,并要求被诉方退还100元定金,但遭到商家的拒绝。无奈,李小姐投诉至洛阳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

洛阳工商局12315工商人员接到投诉后,经过调解协商后,被诉方经营者现场将100元定金退还给投诉人。在此,洛阳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提醒消费者,在定购家具时要选择证照齐全、口碑良好的品牌企业,并选择正规、信誉高的经营者,切不可贪图便宜找游商小贩;定购家具时千万不要盲目,要仔细询问并认真审看好合同约定,并与商家沟通清楚后再下单,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到货时,认真检查所定购的家具有无瑕疵等质量问题,以便及时向商家反映;保留好相关票据,一旦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可拨打12315进行投诉或到辖区内消费者保护委员会投诉。

(来源:大河网)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河北巨鹿北宋遗址出土的木靠背椅(濮安国先生绘)江苏江阴宋孙四娘子墓出土木靠背椅山西平阳金墓砖雕(加彩绘)中的桌、椅

    文_邵晓峰

    宋椅通论

    在人类千余年间逐渐形成的起居概念中,椅和凳的最大区别在于椅有靠背,除了供人垂足坐,还可供人倚靠,所以早期的椅子也称为“倚子”。比如北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就记有:“今之士族,当婚之夕,以两倚相背,置一马鞍,反令壻坐其上,饮以三爵。”甚至到了南宋时期,赵与时还在其《宾退录》卷一中说:“京(蔡京)遣人廉得有黄罗大帐,金龙朱红倚卓,金龙香炉。”而有一段时期,椅则常被人们用来指代椅树或椅木,例如,北宋秦观诗《次韵邢敦夫秋怀》之九曰:“果欲鸣凤至,还当种椅梧。”这里的“椅”指的就是椅树。北宋曾巩诗《刘景升祠》曰:“乃独采樗栎,不知取椅檀。”这里的“椅檀”指的是椅木和檀木,泛指良材。

    到了南宋,将有靠背的坐具称作椅子的说法逐渐增多。譬如,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引徐敦立言:“往时士大夫家,妇女坐椅子、兀子,则人皆讥笑其无法度。”但是也有宋人对这一说法持有异议,而且说得颇有道理。北宋黄朝英(建州人,绍圣后举子)在其《靖康缃素杂记倚卓》中说:“今人用倚卓字,多从木旁,殊无义理。字书:‘从木从奇乃椅字,于宜切,诗曰其桐其椅是也。从木从卓乃棹字,直教切,所谓棹船为郎是也。’倚卓之字虽不经见,以鄙意测之,盖人所倚者为倚,卓之在前者为卓,此言近之矣。何以明之?杨文公《谈苑》有云:‘咸平、景德中,主家造檀香倚卓一副。’未尝用椅棹字,始知前辈何尝谬用一字也。”尽管如此,也许正因为宋初以后越来越多的椅子以木材来制作,早期的“倚”才逐步演化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椅”。

    椅作为高坐家具的代表,在宋代有了更为成熟的表现。宋代椅子可分为靠背椅、扶手椅、交椅、圈椅、宝座、连椅、玫瑰椅等。其中,靠背椅是宋代使用数量最多的椅子。

    靠背椅的造型尽管并不复杂,但宋人将其发展得丰富多彩。从现存绘画和出土实物看,宋代靠背椅的搭脑多为出头式,向两侧伸出很多,与宋代官帽的幞头展翅有一定联系,在形式感上也增加了对比性。以搭脑形状分,宋代靠背椅可以分为两大类:直搭脑靠背椅与曲搭脑靠背椅。

    直搭脑靠背椅又可分为横向靠背与纵向靠背两种(靠背的横向与纵向指的是靠背与人的脊柱接触处主要木条的方向),其中以直搭脑纵向靠背椅为多。在众多的古画和墓葬品中,浙江宁波南宋石靠背椅可作为直搭脑纵向靠背椅的代表。南宋石靠背椅原为南宋史诏墓道前的随葬品,在浙江省宁波市东15公里的东钱湖被发现。原先石椅有两件,一件后被破坏,另一件于上世纪90年代由文物管理部门从农民家收集后归放原处。

    石椅根据当时真实大小的木椅造型与结构雕制而成,是宋代典型的灯挂椅。石椅中间部分为实芯,大部分被椅披覆盖,下设足承。座屉下有牙角。水平搭脑有残缺,圆形断面,从残存痕迹看,搭脑应是向两侧挑出的。四足有侧脚,两后足略向后倾斜,使倚靠舒适。侧枨线脚使用了剑脊线,使此椅成为较早运用剑脊线的实例。椅子两侧座屉下部使用具有结构与装饰双重作用的牙板,此外在巨鹿宋椅、江阴宋椅、盐城宋椅上也使用了牙板,说明在宋代已广泛使用牙板,并为明清家具沿用。中国传统家具学者陈增弼先生认为石椅座屉使用的是“两格角榫座屉”做法,这为我们认识南宋椅类家具提供了较为直接的尺寸与数据。

    至于直搭脑横向靠背椅,可见于江苏江阴孙四娘子墓出土木靠背椅、内蒙古林西辽墓出土木靠背椅、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藏金代木靠背椅和宁夏泾源北宋墓砖雕椅等,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双人连椅也有如此特征。

    宋代曲搭脑靠背椅

    宋代曲搭脑靠背椅可分为横向靠背式与纵向靠背式。

    曲搭脑纵向靠背椅有河北巨鹿宋城遗址出土木靠背椅、江苏溧阳竹箐乡李彬夫妇墓出土陶椅等,其形象还可见于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宋佚名《十八学士图》、南宋佚名《五山十刹图》等宋画。

    曲搭脑横向靠背椅实物在河北宣化下八里辽张匡正墓、张世本墓、张文藻墓,内蒙古赤峰辽墓,内蒙古喀喇沁旗娄子店乡辽墓等遗迹中皆有出土。

    以内蒙古翁牛特旗解放营子辽墓出土木靠背椅为例。此椅通高50厘米,座面高22厘米,椅面长35.5厘米、宽36.5厘米。座面近于攒边做,中间部位为薄木板制成,与卯合的四框齐平,前大边与左右抹头两端的交接处向外突出,并做了一定圆角处理。前沿横枨上的镶板有两个桃形开光。椅背横靠背作弓背状,下附加两根三棱形细横枨。

    河北宣化辽张文藻墓出土的两件木椅和前述椅子虽然出土地点不同,但是在造型与结构上是一脉相承的。张文藻墓木椅被发掘时是置于桌旁的,应是桌子的配套家具。其中一件木椅,高78厘米(足高32.5厘米),座面长42厘米、宽35.5厘米。座面也近于攒边做,只是前大边与左右抹头两端的交接处向外突出的部分未做圆角处理,而是呈现原有的方形截面。前后边框凿铆,中置串带两条,带上托椅座面,座面和横带用四枚木钉楔合加固。另一件木椅已散架,但可复原,形制同上,靠背为弓形。

    除了以上两墓,内蒙古赤峰辽墓、内蒙古喀喇沁旗娄子店乡辽墓等其它辽墓也出土了较为类似的靠背椅,其鲜明特征是椅面前大边与左右抹头两端的交接处有向外突出的部分,呈十字形。这反映了一定的区域特征,也和审美心理有关,也许由于椅面前端的这种十字形突起没有实际的功能价值(甚至妨碍臀部的活动),所以并没有被继承下来。

    曲搭脑靠背椅在搭脑的弯曲造型上也有较大的变化,例如著名的河北巨鹿宋城遗址出土的木靠背椅,其搭脑就呈现出一定向下弯曲的弧形变化。而南宋佚名《五山十刹图》中的径山化城寺客位椅子在搭脑上则呈现出三段变化,中间一段最高,且边端作弧形变化,两侧的两段偏低,其两边也作弧形变化。

    这一时期,一些重要人物所坐的靠背椅曲搭脑末端出现了龙头的造型变化。例如四川大足南山第5号窟南宋三清古洞群像中的靠背椅、宋佚名《女孝经图》中的靠背椅、宋佚名《宋代帝后像(南熏殿旧藏)》中十多位帝后所坐的靠背椅等。

    宋代靠背椅实物

    由于宋代靠背椅的形象多为侧面,叫人难以分清究竟是直搭脑还是曲搭脑。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一桌二椅”的家具陈设形式中。例如:河南安阳小南海北宋墓壁画、山西平阳金墓砖雕、山西闻喜寺底金墓壁画中的靠背椅均是如此。由此可见,河南地区对于“一桌二椅”的家具陈设形式的运用最多也最成熟。在高坐起居方式的家具中,桌和椅是最重要的家具品种,在这里它们的组合已经定型,说明高坐起居方式已经在这一地区开始普及。

    宋代靠背椅出土的实物较少,占比重最大的是明器。若论当时的实用椅子遗物范例,当属河北巨鹿北宋遗址出土的木靠背椅,其背后有明确的墨书题款纪年,显示为:“崇宁叁年(公元1104年)叁月贰拾肆日造壹样椅子肆只”,另一处墨书显示为“徐宅落”3个字。说明当时的工匠共为徐宅制作了4件这种款式的椅子。

    河北巨鹿北宋木靠背椅沉睡于泥沙之下八百余年,出土时虽已散架,但构件基本保存完整,通体髹饰过桐油,后经修复,藏于南京博物院。中国明式家具研究所所长濮安国先生在其《中国红木家具》中对它进行了重新绘制。此椅高115.8厘米,坐高60.8厘米,座屉宽50厘米,椅深54.6厘米,出头搭脑向外挑出,并呈下弯的弓形,为灯挂椅式造型。座屉由两块面板拼合而成,面板端头与短抹使用落槽拼合法,但在大边处不入槽,与其只是平合拼接,采用的也不是“攒边做”手法。由此可见,我国家具中的这一做法在北宋晚期尚处于形成阶段。此件北宋实用木椅的出土可谓是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期民间木家具的珍贵实物资料,为研究我国宋代家具树立了标准,对研究我国古代坐具有重要价值。

    1980年,江苏省江阴县北宋“瑞昌县君”孙四娘子墓出土,墓中有一件杉木靠背椅。椅高66.2厘米,坐高33厘米,座屉宽41.5厘米,椅深40.5厘米,椅面厚3厘米。座屉结构方法与前述的巨鹿木椅大致相同,也为“两格角榫座屉”,可以看作是北宋后期流行制作程式的产物。椅背设一横档,向后微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件木椅的两后腿均钉有双手合拢于腹前的侍俑(此墓出土的木桌也是如此),这种家具设计应是当时当地特定风俗的产物,别有含义,寄予了当时的某些丧葬观念,譬如即使到阴间也有众多仆人进行周到的伺候。

    另外,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藏金代木靠背椅、内蒙古林西辽墓出土木靠背椅、内蒙古解放营子辽墓出土木靠背椅、河北宣化辽张文藻墓出土木椅、江苏武进南宋墓出土木靠背椅均是现存十分可贵的宋代靠背椅实物。


    橡胶木指接板价格下滑,建筑模板市场无亮点。地板市场方面,密度板贴皮地板崭露头角,孪叶苏木实木地板市场人气冷清。

    一、人造板市场:受到环保查处力度加大以及阴雨天气的持续影响,人造板市场买卖气氛难以好转,行情持续弱势整理。有业内人士指出,山东等北方地区仍旧是环保查处的重灾区,这对人造板市场依然造成相当严重的冲击。而在南方市场,持续的阴雨天气不但影响到了人造板的生产进度,同时对户外建筑以及室内装修进度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橡胶木指接板价格下滑。据商家表示,受到橡胶木原材料价格不断下滑的影响,近期橡胶木指接板价格也呈现走跌的态势,跌幅大约在10元/平方米左右。目前广东市场橡胶木指接板规格1220×2440×20mm、AA级商家报价200-220元/张。
    建筑模板市场无亮点。业内人士表示,近段时间阴雨天气不断,严重影响到户外工程建筑的施工进度,建筑模板市场需求难以好转,行情弱势整理。目前1220×2440×18mm建筑模板报价125-185元/张。
    二、地板市场:近期,地板市场缺乏亮点,各种类地板市场成交量持续维持低位。价格方面,有商家表示,受制于现阶段市场交易的不畅,地板的价格整体维持平稳。
    密度板贴皮地板崭露头角。有业内人士表示,近两年来密度板贴皮地板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并且受到了下游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原因主要在于目前市场的消费主力集中在80、90后,但是这一消费群体对价格较高的实木地板、实木复合地板等的消费能力较为有限,不少消费者开始转向价格较低的密度板贴皮地板,这给了密度板贴皮地板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市场关注度持续升高。
    孪叶苏木实木地板市场人气冷清。据商家表示,近两年来受到家居市场风格的转变,孪叶苏木地板开始遭受市场的冷落,市场需求量不断下滑,行情陷入低迷的态势。目前广东市场910mm×125mm×18mm商家报价520-560元/平方米。
    阅读全文
  • 文/邵晓峰编辑/陈桂湖

    人物名片

    邵晓峰

    邵晓峰,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的“首届江苏青年社科英才”、江苏省政府“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学术领军人才。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江苏省青联常委、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省社科联理事、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大学中华图像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导,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核心提示

    宋代文人普遍喜读佛典,有的热情甚至超过僧人,这些导致了佛学在文化意义上的方兴未艾。宋代文人对佛学的理解也显得与以往不同,能将佛禅之理转化为与生活相关的人生智慧,发展出独特的心性学说,促成了佛教的儒学化,并使文人佛学成为宋代佛教最具活力的内容。

    在中国佛教史上,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宋代已进入佛教发展的衰落期,此时对佛典的翻译和阐释基本结束,在佛教理论上已无实质性建树,佛教僧团不如六朝、隋唐兴盛,也没有能与慧远、玄奘、慧能比肩的高僧。然而,北宋文人曾纡(丞相曾布之子)的笔记《南游说旧》中记载的一则王安石轶事可有助于我们换个角度思考这一问题。

    王安石的另类供养

    图1王安石像

    笔记中说,王安石(图1)打算将小女嫁给自己的得意门生蔡卞。蔡卞是蔡京之弟,聪慧过人,13岁就考中进士,师从王安石,深受其赏识。王安石推行新法,蔡卞积极支持,后来官至尚书左丞(在政治上蔡卞后来与其兄蔡京分道扬镳)。王夫人吴氏因疼爱此女,就购置了昂贵的“天下乐晕锦”制成床帐来作为女儿的陪嫁。可是婚礼尚未举行,好事者已将其奢侈程度远播,于是很快就传进宋神宗的耳朵里。神宗很是不解,于是问王安石:“爱卿作为一代大儒,怎能用如此贵重的锦帐嫁女儿?”王安石吃了一惊,无言以对。回到家中问夫人,果然如此。于是赶紧将锦帐献给汴京名刹开宝寺,用作福胜阁佛帐的艺术装饰,并于第二天向皇帝谢罪。

    王安石是一代名相,清廉自持,对于居所、服饰、饮食从不讲究。神宗作为有为君主,也崇尚节俭。但是,将奢华之物献给寺院以助其华丽,即使在这样一对君臣看来,也是理所应当的。对于这种现象,不信佛的北宋大文人曾巩感到不可理解,鉴于佛寺装饰的奢侈之风,他在《鹅湖院佛殿记》中说:“资其宫之侈,非国则人力焉。而天下皆以为当然,予不知其何以然也。”由此折射出佛教在北宋的发展盛况。

    宋代文人佛学活跃

    实际上,随着儒释道的合流以及佛教在安定人心上具有的重要作用,宋朝统治者对佛教多给予大力支持。宋代僧尼人数占全国人口的比例超过唐代的1:322,其中以真宗与徽宗时期为最高,约为1:40。南宋时期,佛教依然兴盛,因此,不信三世轮回之说的朱熹无奈地说:“释氏之教,其盛如此,其势如何拗得他转?吾人家守得一世再世,不崇尚他者,已自难得。三世之后,亦必被他转了。”故而,王安石将女儿的嫁妆献给寺院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的自然之举。

    王安石常读佛经,其家乡江西临川是禅宗的重要发源地,对其影响较大。据宋惠洪《冷斋夜话》记载,王安石之所以肯出任宰相是因为受到云门宗高僧雪峰义存的一句话:“这老子常为众生作什么”的激发,“常为众生作什么”正是菩萨行的精神,显示了新禅宗的魅力。

    王安石的佛缘实与宋代佛教的世俗化与文人化密不可分。宋代佛教的世俗化包括民间信仰与文人佛学,前者主体是民众,其信仰主要体现佛教中超自然的内容;后者主体是知识精英,他们关注的主要是学理性的内容。

    宋以前,僧人中的大德较多,他们承担着佛经翻译与传播的重任。到了宋代,由于文人地位的提高,有识之士纷纷加入文人阵营。宋代文人普遍喜读佛典,有的热情甚至超过僧人,这些导致了佛学在文化意义上的方兴未艾。宋代文人对佛学的理解也显得与以往不同,能将佛禅之理转化为与生活相关的人生智慧,发展出独特的心性学说,促成了佛教的儒学化,并使文人佛学成为宋代佛教最具活力的内容。

    宗教艺术是人间最美

    至于皇帝与宰相同意将奢华之物献给寺院以助华丽,在当时是有社会基础的。佛教虽然在本质上对物质生活不看重,而且有些宗派完全不提倡物质享受,但随着佛教的发展以及为了吸引更多民众来信奉,对佛国以及佛教事物进行美化也是需要的。特别是到了唐宋,随着佛教在宣传上对佛本生题材的弱化和西方净土变题材的强化,画工们描绘的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好景象,也离不开对人间皇室的生活环境的观察与想象。

    这些不但与佛教的传播手段有关,而且具有理论基础,如《阿弥陀经》里叙述的“极乐国土”在物质上就极为华美而丰富。其中,地是“黄金布地”,房子是“七宝楼阁”,并有“七重栏循、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另有七宝池,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等宝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饰之。”因此,信徒便将佛典中以比喻手法表达出来的净土世界具体化、形象化,并用世俗的黄金珠宝来塑造,不遗余力地表现其庄严与华美,以虔敬之心试图在人间营造出理想国。

    在宗教建筑中,为了使人们深信万能的菩萨、神仙或上帝,无论寺庙、道观或教堂,都修建得庄严肃穆,其主要目的就是使信徒们感到神灵的崇高,自己的渺小,从而产生归属感。实际上,在各大宗教的世界里,信徒们的确多是把人间最美好的事物供奉给了宗教场所,如此才形成了宗教艺术的昌盛发达。

    精美庄严的佛教家具

    图2北宋《水月观音像》(轴)中的须弥座图3北宋李公麟《维摩演教图》中的香几

    譬如,以宗教建筑中的佛教家具为例,北宋《水月观音像》(轴)中的须弥座(图2)、北宋李公麟《维摩演教图》中的香几(图3)、南宋佚名《罗汉图之二》(日本静嘉堂文库藏)中的靠背椅、足承(图4)均可以视为精美绝伦、工艺复杂的宋代家具代表。就实物而言,1966年出土于浙江瑞安慧光塔的北宋描金堆漆舍利函(图5),高41.2厘米,底宽24.5厘米。四壁开光绘佛教故事,周围布满描金堆漆的朱色牡丹纹,做工精湛,美轮美奂,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图4南宋佚名《罗汉图之二》中的靠背椅、足承图5北宋描金堆漆舍利函,1966年出土于浙江瑞安慧光塔。高41.2厘米,底宽24.5厘米。四壁开光绘佛教故事,周围布满描金堆漆的牡丹纹。(浙江省博物馆藏)

    作为修行者,本应抛弃物质享受,但为了体现宗教的“庄严具足”,又须表现佛像庄严、法器贵重、斋局盛大。目前,各地佛寺中,殿堂的金碧辉煌成为人们印象中寺院的特征,千佛殿、万佛楼成为各地效仿的标志,而庙宇规模的不断扩大与佛像高度的不断攀升也成为各地竞争的热潮。对于此类现象,其实早在宋神宗年间,当时的状元黄裳已在《含清院佛殿记》中感慨地说:“佛之性,其体也圆,其用也光,惟其所感宫殿楼阁户牖阶砌,严丽广博。宝华妆校,翠影妙香不可穷,既然,而佛之荣华侈靡岂资于物哉!”那时,黄氏的醒世之言如同石沉大海,而跨越千年的今天,此问题又何去何从呢?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为了更好地迎接新年的到来,相信大家在家里打扫卫生的时候一定特别讲究,不同的家具,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清洁方法。那么,对于家里的原木家具,又该如何清洁呢?

    原木家具的清洁并不复杂,保养的材料也简单易得。只要用水质蜡水直接喷在原木家具上面,再用柔软的干抹布擦干,家具便会很光亮很干净。

    如果在擦拭的过程中,发现原木家具表面有刮痕,就可以涂上一些鱼肝油,一天之后用湿布把表面的鱼肝油擦拭干净即可。此外,用浓盐水蚕食原木家具,还能防止木质朽坏,延长家具的使用寿命。

    若原木家具的表面没有经过特殊处理,那么长时间驻留的水、酒精灯液体就会使家具留下白色的痕迹。因此,当家具表面有液体存留时,必须立即擦拭干净,保持干燥。

    如果发现原木家具表面已经出现水痕,那么就可以用一块涂了少量色拉油或蛋黄酱的干净软布于水痕处顺木纹方向擦拭。或可用湿布盖在痕迹上,然后用电熨斗小心地按压湿布数次,痕迹即可淡化。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