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芬河公路口岸进口木材大幅增长\加拿大出口美国木材出口税将继续保持不变
据统计,截至3月15日,公路口岸共计进口货物2942批,同比上涨21%。从进口种类上看,仍以木材类为主,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液化气、咖啡、糖果、饮料等12个品种,占总过货量的8%。另据了解,去年同期木材类以外品种的过货量不足进口总量的0.1%。
今年5月,加拿大出口美国的木材出口税将继续保持不变,四个星期的随机长度的木框架复合材料的平均价格,决定五月份税率所得可能达336美元。
不列颠哥伦比亚和阿尔伯塔省五月税率是5%,魁北克省,安大略省,萨斯喀彻温省和马尼托巴省再加上2.5%的配额限制。
如果平均价格降至335美元,加拿大西部地区税收将提高10%,东部省份将会提高3%。
“国林模式”打造综合性生产服务平台
11月下旬,绥芬河市最低气温降至零下20多度,位于绥芬河市边境经济合作区内的国林木业城产业园区三期工程刚刚建成,新入园企业迅速掀起运输、安装设备争取尽快开工生产的热潮,许多域外企业被的综合性生产服务平台吸引。“我们从‘中国红松之乡’伊春搬到绥芬河创业,是看好国林木业城的综合性生产服务平台,看好牡丹江对俄经贸的优势。”盛新源家具公司总经理赵培勇说,国林木业城建成了集贸易、加工、交易、物流、融资、展示、生产、生活8个平台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通过市场化手段,为入园企业提供完整的全要素解决方案,压缩采购和产品仓储、运输、销售等环节成本,使入园企业集中力量用于研发新产品、开拓销售市场,实现集约化经营。
国林木业城统一采购,搭建融资、物流、仓储、交易等专业服务平台,既提高了入园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扩大了国林木业城的收入来源。其经营定位是向进入园区的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促进产业分工与协作,产业集群优势明显。
“国林速度”项目建设与企业发展并重
回顾过去,2013年中国林业集团公司与绥芬河市友谊木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绥芬河国林木业城投资有限公司,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进口木材加工交易示范基地。随着木业城一、二、三期工程均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入园企业迅速发展起来。
作为第一家落户国林木业城的企业,“吉日木业”公司投产后产品质量提升,市场扩大,如今企业生产的中高档全部销往日本,每平方米地板售价达到700元以上。
“森林远木业”公司是国林木业城二期工程竣工后入驻园区的企业,创业初期资金短缺。公司总经理徐振江说,在得知公司困难后,国林木业城通过小额贷款担保为企业垫付70%的原料款,产品销售后再还款。依靠国林木业城提供“保姆式服务”,如今“森林远木业”公司产品畅销国内一二线城市,订单量逐年递增。
“我家在牡丹江市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工作繁忙时几个月不回家。”国林木业城物业管理部副经理王猛说,像他这样吃、住在企业的员工非常多。员工爱企如家,国林木业城也积极为入园企业着想,针对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国林木业城建成108座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干燥窑为入园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由于干燥效果好,俄罗斯远东地区3家大型企业经常将板材发往绥芬河,由国林木业城提供板材烘干、分拣、打包、发货服务。
“国林特点”产业链由中低端向高端跃进
正当国林木业城快速发展之际,东北林区全面停止商业采伐,支持入园企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成为干部职工关注的热点。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国林木业城入园企业的市场定位从中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迈进,产品远销日本、荷兰、英国、加拿大、新加坡、意大利等国。
“随着三期工程竣工入园企业发展到48家,由、、等常规产品向高档实木地板、品牌家具、木制别墅等名优产品延伸,产业链呈现由中低端向高端跃进的突出特点。”国林木业城副董事长陈永广说,他们在三期工程建设时优化了园区布局,更新除尘设施打造“绿色园区”,实施产业、供应、资金链“三链融合”,打造品牌、提升标准、提高质量努力推进我市木业产业升级。
整体看,去年国林木业城及入园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2.7亿元,创利税5500多万元,到今年年底时预计将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创利税7000万元左右。随着订单产品档次提高,仅盛新源家具公司一家企业投产后年出口额预计将达到上千万美元。园区职工由1500人增至2000多人,许多林场职工再就业后工资收入比过去成倍增长: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上说,作为中国林业集团公司在全国“先行先试”的首家试点企业,国林木业城都是成功的。
据商家反映,尽管前段时间红花梨的价格有所上涨,但下游市场的实际需求却没有明显的增加,出货量依然维持在较为平稳的状态。商家同时表示,红花梨颜色过于鲜艳,导致其在国内市场难有大的作为,行情一直处于不冷不热的状态。目前广东市场红花梨长2—4m、厚5cm、A级报价6200—6500元/立方米。
(记者陈振伟)
大原(根节)22以上1600-17501600大原(根节)材长2600mm2400-2600
二原(根节)22以上12501400加工材18以上900
坑木18以上800
陈宝光下一个十年,当代传统家具艺术风格有望形成。图为上海航管红木展厅(效果图)。
文/陈宝光编辑/程香
再谈中国传统家具的设计
关于中国传统家具设计与创新的话题,不久前我曾撰文探讨,还被人冠以“伪命题”的荣誉。我听说过有“伪科学”的,我不去上课,所以有了“伪”的“命题”。虽然被伪,但仍觉得谈得不够,所以再次谈谈这个题目。
再谈仍然认为“中国传统家具设计与创新”是一个很难的事情。难在什么地方?一曰没有理论,更不要说体系来支撑了,使得这个领域的设计创新成为无土之树,要凭空长出来才行。二曰没有人才,现在年轻人从林业或者艺术培养出来的,对设计有所了解,对艺术有所了解,但多数对于中国传统家具不甚了解。
中国传统家具设计制作历史上是师传的,是师傅带徒弟传承下来的,其中很多是心追手摹,体系框架不明显,或者说有一定框架但整理不够,带来企业从业人员对此不是很了解。学术界也没有很好关注,特别是有家具专业的院校大多也不是很了解中国传统家具,所以有一定的空缺。同时,在行业里能够进行设计开发的人员少之又少,也就造成了瓶颈。
中国传统家具是一种特殊的家具,然而,在选用一种木料做某一款家具的时候,必然存在着即便是最简单的“设计”。
传统家具设计应把握的四个原则
传统家具设计所应把握的首要原则,是“因材施艺”。我们所俗称的“红木”是很特殊的木材,每个不同的树种都有很大差别,同一树种不同的个体往往也差异很大,这就需要对材料的使用特别用心。这是做一件好家具的第一步。换句话说,只有好的材料搭配才可能有好家具出现。我看了太多的家具,可以说一般从第一眼就可以看出制作者用心没有。由于中国传统家具的鉴赏需求,对于“材料美”的充分表现是重要审美标准之一,因此,选材和配置就成为做好家具的第一步。
第二个原则是要有很强的“分寸感”。由于各种原因,再经典的款式生产者制作时都会有一些必要的改动。我认为,只要一动就必须从整体上重新考察各种比例关系的合理性。退一步说,就是尺寸完全一样,由于材料不一样了,其各种关系要素也需要重新考究。对于尺度的准确把握是中国传统家具设计制作的第二件利器。
第三个原则是创新改动的不宜超过传统样式的10%。改动一旦多了,这件家具看着往往不舒服。也就是说,传统家具创新设计的“宽容度”很窄,一件家具再设计只能在很小的范围进行,设计师个人发挥空间有限。“10%”之外是传统家具设计师的“雷池”,而这正是传统家具设计的关键趣味点。
第四个原则是不能简单化。现在很多创新设计只是把一些传统家具上的元素符号化,这种思路是懒人的做法,其结果只能是毁了传统家具。
传统家具如何创新?
创新这么难,怎么办?看了很多家具以后,我认为首先需要“临摹”。
临摹是中国艺术进阶的初步。学习中国画、毛笔字都是从临摹开始的,不通过临摹你无法认知前人对于美的真正看法,找不到美的关键所在。在那些领域,临摹是不可越逾的阶段。中国传统家具制作同样,不通过完完全全对古人的学习模仿,你很难理解过去那个工匠艺人的表现意图,不能触摸到妙处。
有一次,在北京元亨利的展厅,马未都与杨波关于一把椅子的对话,更加坚定了我对此的看法。他们当时谈论的是元亨利生产制作的一款椅子。这款椅子不经意地看,似乎很一般,但细看十分优秀,特别是其“搭脑”一段做得很巧妙,其中的弧线角度及几个面处理得都看得出设计制作者匠心独运。通过他们的对话得知,这是两人曾争相收购的一把椅子的复制品,完全的仿制。我寻思,如果不是完全仿制,我们很难再见其间妙处。
临摹,是对我国这个行业先人起码的尊重。在祖祖辈辈的工匠艺人中不乏大师,他们的水平不会亚于“颠张狂素”,不会低于“八大石涛”,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名字没有流传下来,然而,这不应该成为我们向他们学习的障碍。
这个阶段,对传统家具的解构是临摹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如果手里有幸收藏了前人的传统家具,我认为应该向艾克学习,在这个领域,德国人“艾克”是第一人。我们要用艾克曾经用过的方法对这件家具进行分解、拍照、测量,以此深入对传统家具制作的理解。
除了“京作”、“苏作”、“广作”,民间家具中,晋作、徽作都有优秀之作,也是可以学习的典范。
其次,临摹之后,需要“借鉴”。在中国传统家具的设计上,借鉴现代家具设计的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包豪斯”以来,世界工业制造、产品制造的设计研发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虽然不是中国本土长出来的,但在本土已经长得很好。是一个通行国际。跨行业的设计研发体系。这个体系有实施的标准,有支撑的理论,是现代制造业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国家具行业里很多企业都设立了强有力的研发设计部门,有优秀的团队,而且正在成长成熟,成为具有世界水平的机构。但传统家具领域对此还十分陌生,甚至可以说基本没有普及。
我承认中国传统家具生产制作的特殊性,认可其中文化内涵所造就的特点,但是仍然认为这是属于当代的工业制造,生产的是日用品,只不过有点特殊而已。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是一种按照现代工业生产体系组织生产,并按照现代商品流通体系组织销售的用品。因此,它不能离开现代工业的基本模式。
中国家具是世界家具生产大国,同时具有先进的生产能力,特别是木家具的生产制造对于传统家具来说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其中设计研发的组织是最可以借鉴的。其好处不用多说,起码这支队伍会避免研发的盲目性,也会避免抄袭的盲目性。
关于中国传统家具设计理论和体系的建设还有待时日,有志者可一起携手共筑。
对话陈宝光
问_程香答_陈宝光
人物名片>>>
陈宝光,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主任。
谈行业十年变化
记者:您真正分管传统家具行业,始于何时?刚开始的行业情况和现在对比,最大的变化有哪几方面?
陈宝光:我分管传统家具行业,有十多年时间了,亲眼目睹这个行业发展壮大,也倾注了很多的感情。2003~2013年这十年时间,是红木家具发展最快的十年,从量到质,都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变化一:过去只有百十来家生产企业的行业,发展到如今的上万家。在十年间,红木家具生产的发展,超过了其它家具生产发展的速度,整个制造水平提高也很快。
变化二:十年前,消费市场对红木家具的认识还比较浅,只是停留在一种仿古的家具,带着浓厚的明清色彩。而到了现在,人们对红木家具的认识有了很大的变化,从简单的日用器物,认识到了更加深入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技艺、工匠的认识,也都深刻得多。
变化三:消费者对红木家具的热爱,在十年间不知道翻了多少倍。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十年间中国民族复兴过程中在文化复兴的一种自信。
变化四:我们使用的材料,也扩展了很多。在十年以前,我们刚刚加入WTO,没有那么宽广的贸易视角和渠道。而在这十年当中,我们有机会看到世界更多珍贵的硬木,为当代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准备了物质基础。
变化五:各地红木家具专业卖场蓬勃发展。红木家具可以形成单独的专营卖场,而其它的沙发、实木家具、板式家具,没有办法以一个品类作为一个独立卖场。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红木家具在当前家具消费品类当中的分量,是非常重的。
仙游与东阳,崛起于黄金十年
记者:过去十年中,您频繁往返于各个红木家具产业基地,亲自见证着它们的成长。能对国内几大红木产业基地,分别做总结和评价吗?给您印象最深刻的地区是哪一个?
陈宝光:变化最大的两个产业区域,一个是仙游,一个是东阳。在十年以前,这两个地方几乎都是默默无闻的。十年之间,才一步一步走进我们的视线。仙游要早一点,东阳可能还不到十年时间。在初期,这两个地方并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后期发展却是让我们非常震惊的。也可以看出中国的能工巧匠,还是非常多的,只要土壤合适,就会在短时间内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仙游和东阳,这两个地区,在很短的时间内,都发展到3000多家企业,速度在全国是最快的。他们通过集约式的生产模式,在生产技术、材料集中、人员的分配上,都取得了很大的优势,而且在继续加深打造产业链。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要想真正保持优势,需要从业者、行业协会、地方政府、关心行业发展的有识之士等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来探讨,而且这种探讨是不能间断的。
十年缺憾
记者:除了对过去十年的肯定和高速发展的赞扬,您认为过去十年当中,行业遗留的缺憾和亟需补足的地方有哪些地方?
陈宝光:我认为过去十年留下遗憾的地方,是到现在为止,行业对文化和设计,还是一个短板,还没有真正地深入发掘,也没有一个很好的创新。目前全国生产红木家具的厂家,有上万家,但是有几个能称得上奢侈品?过去十年,大家基本都还停留并满足于复制与模仿。下一个十年,行业一定要走出这种局面,否则,传统家具不会有好的未来。
下一个十年,盼传统家具当代艺术风格的形成
记者:对刚刚开启的下一个十年,您对传统家具行业有着怎样的期待和祝福?
陈宝光: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未来的十年,也划开了一条发展道路。从新的领导班子执政一年来的方向可以看得出来,中国那种粗旷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过去时了。未来中国,追求的不再是高GDP,而在沿着市场深化改革的道路上,继续往前走。这为我们的制造业,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未来十年的发展,一定是和过去不同的。
下一个十年,我们希望能看到传统家具当代艺术风格的形成。何谓当代艺术风格?它有别于明清,有别于过去几百上千年的家具风格,但是也要有中国传统家具的面貌。当然,这是有难度的,不是靠一个人或一个企业能够做到的,需要行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未来十年,盼望行业能够在文化建设和家具设计以及风格创造上迈上一个台阶,打造当代中国传统家具的辉煌。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