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卫东:新时代语境下的苏作家具\俄远东地区出口未加工木材或实施配额制
苏福红木总经理宋卫东
“在如今这样一个全新的时代,古典家具企业在顺应商业化浪潮的同时,还应该同步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当许多人将目光投向如何迎合市场之时,苏福红木工艺总经理宋卫东却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广着苏作文化。言谈间,他透露出对此矢志不移的信念。
以文化支撑产业
苏作家具是一个丰富的文化系统,制作苏作家具不仅是一项商业行为,更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举措。为了给苏作家具打造一个更好的文化传播平台,早在多年之前宋卫东就开始筹划成立苏作协会。随着苏作文化的不断推广和协会影响力的不断提升,现在已有五十多家企业加入协会,虽然数量还不算很多,但对传统家具文化的推动效果已经显现。同时,展区总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苏福红木文化中心也已开业,在这里将集中记录苏作家具的类型、历史及风格,设有全景式的苏作中堂、卧房、书房、客厅等家具组合,较为完整地展现了苏作家具的造型艺术和人文气息,为传播苏作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苏作的榫卯艺术
苏作家具的榫卯结构早已盛名在外,严谨的科学性是其最引以为傲的特点。在过去,苏作家具的验收方法就是对精良的榫卯工艺的有力说明。那时候,没有现在这样平整的水泥地,地面都坑洼不平,如果制作完成一张八仙台,那么验收的办法就是在这种高低不平的路面上进行拖拽,如果家具不散架,才算过关。那时的家具完全靠榫卯结构支撑,不用胶,所以对榫卯结构的要求非常高。
制作这些精密、严谨的榫卯结构所耗费的人力成本也非常高,但由于这些结构是隐藏在家具内部不能外视的,因而在市场竞争上的短板也是显而易见。大多数购买家具的消费者,更注重家具的外观和材质,忽视或无法对家具的榫卯结构进行考量。同时,由于目前苏作家具品牌传播相对薄弱,导致在红木家具市场化的大潮中,逐渐处于弱势地位,这一点让宋卫东感到十分痛心。
苏作的改良
现在制作的苏作家具,出于很多原因,重新进行了设计和改良。现在人们的居住环境与古人有所不同,这种变化反映在市场上,就是人们开始对大器形家具的需求量增加,导致苏作家具的尺寸发生了变化。同时,也增加了一些更为人性化的设计,例如靠背板就进行了适当改良,加大了弧度,使其更符合人体工学等。
商业化给苏作家具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过去的达官显贵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喜好制作家具,在经济情况允许的情况下,甚至可以不计工本。而如今企业要更多地考虑到消费者购买能力的问题,家具的成本决定了用料和工艺的变化,也影响着苏作家具的承继。
宋卫东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红木家具不是必需品,人们为什么购买它?如果是出于审美需要的话,红木家具未必比欧式家具漂亮;使用功能上,也未必足够实用。那么红木家具的价值在哪里?从投资角度去看的话,答案就是红木家具的工艺。但一些出于投资目的购买红木家具的消费者发现,自己之前购入的红木家具即使原价出售也无人问津,答案就是工艺不过关。因此,工艺是购买红木家具时必须考虑的因素,而精品苏作家具是可以满足这样的要求的。如今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中急功近利的风气渐行,不仅是珍稀木材日渐匮乏,可以做出好家具的良匠更是难求,精品家具的稀缺性也就决定了其未来广阔的升值空间。
同时,现在有一部分人习惯将古典家具销售情况归结到房地产市场的走向上,其实,在宋总看来,房地产调控政策使人们将重心从对房屋的占有数量转移到了对居住空间品质的提升上来,今后精品苏作家具必将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因此,精品苏作家具的市场前景还是十分看好的。
据俄罗斯工贸部副部长维克托·叶夫图霍夫在东方经济论坛期间表示,工贸部今年12月起将对俄远东出口的未加工木材实施配额制并修订出口关税税率,相关提案已提交政府审批。
叶夫图霍夫说:“我们有意对远东地区出口的未加工木材实施配额制,让那些在同时发展木材深加工的企业有机会出口未加工木材“。
叶夫图霍夫指出,俄远东地区的原木出口商多达一百多家,且大部分都是贸易公司,这让俄远东成为中国和日本在国际原木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
叶夫图霍夫表示,为确保该地区木材加工商的原料安全,必须整顿远东市场,工贸部已就此向政府提交相关草案,提出对远东地区出口的未加工原木实施配额制。根据草案,配额内的出口关税税率将(从25%)下调至6.5%,配额外的出口关税税率则将逐步提高(2019年提至40%,2020年60%,2021年80%)。
出口配额只会发放给建有木材加工厂或出口过木材加工产品的企业。
他补充说:“我们期待这一机制能深化木材加工,减少未加工原木的出口。我们认为,该机制今年12月就能启动。”
“红檀是铁木豆,黑檀是风车木,它们都不是红木国标中的树种。”昨日,20名幸运读者带着他们所买红木家具的切片到省质监局质检院送检,专家初步鉴定,送检品中很多“名不符实”。专家建议,消费者购买红木家具时,一定要求商家注明树种属性,以及中文名称、拉丁文名称,才有维权依据。
“红檀是铁木豆,黑檀是风车木,它们都不是红木国标中的树种。”昨日,20名幸运读者带着他们所买红木家具的切片到省质监局质检院送检,专家初步鉴定,送检品中很多“名不符实”。专家建议,消费者购买红木家具时,一定要求商家注明树种属性,以及中文名称、拉丁文名称,才有维权依据。
六成送检品名不符实
由于鉴定只需要一小块切片用仪器进行鉴定即可,但昨日仍有不少读者怕专家没看到实物,而产生鉴定偏差,纷纷带上部分实物,有的带上椅子,有的拎上抽屉,请专家鉴别真伪。“我这套红木家具买了10多万元,发票上写的是黑紫檀,可是贴的合格证上标的却是风车木,这到底是啥?”读者王先生把家里的抽屉搬到现场。省质监局质检院颜志成高工初步鉴定后说,这些名称是商家自己填的,风车木又标称是亚花梨,国标中根本就没这种叫法。“这款百分百不是红木家具,但还要做进一步鉴定,看看它的成分。”
颜志成表示,昨天送检的“红木家具”中,有六成左右不是真品。
显微镜下现原形
买红木家具,一般人最关心的是材料的真伪。许多读者也询问有没有识别红木家具的简便之法,专家说,传统的方法是人为经验判断,但这不科学,也容易出现误差。“我搞了20多年的研究,但也有失手的时候。”颜志成说,除靠经验外,还要靠仪器来鉴定,因为鉴定结论还是要用翔实的科学数据来说明。
鉴定方法主要有几个步骤,一是取样,从家具上或木材上切取木样;二是软化,把木样泡在用酒精和甘油配成的溶液中进行软化,红木软化至少需要2至3天,经软化的木样使用切片机进行切片;三是染色,将切片制成玻片,进行染色;最后再用显微镜检验,显微镜有标尺用于测试管孔直径,《红木》国家标准按照和参照红木样本切片进行判读。在显微镜的放大下,所有“李鬼”都会现出原形。
“当代君子”竹节椅
□□何欣仪
近日,2017年度中国传统工艺大师评选结果在湖北武汉揭晓,红木家具行业共3人获得“中国传统工艺大师”(红木家具类)资格认定。中国传统工艺大师评选,是全国工商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发起的中国民间文物艺术品传世工程的重点项目,旨在挖掘各行业工艺大师,推动传统手作文化艺术传承和发展。
夺“云工奖”金奖摘大师头衔
据了解,历届评选均经过两轮严选,以被誉为中国传统工艺制品年度奖项的“云工奖”为考核标准,作品最终通过专家考核,夺得“云工奖”金奖的候选人方能获得资格认证。
通过评选,广东中山市东成家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成红木)董事长张锡复的《大果紫檀明式经典书房-书台》、浙江东阳市明堂红木家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堂红木)总经理张向荣的《首席椅》、北京太和木作中式古典家具公司(以下简称太和木作)董事长关毅的《太和木作皇宫椅》分别获得“云工匠”金奖,并最终获颁中国传统工艺大师资格证书。
对红木行业而言,这意味着红木家具制作工艺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在每年各类别共30人的大师资格名额中,红木家具行业的大师资格人数较少,只有从艺时间达到一定年限、个人工艺技术突出、多次获奖,并得到行业广泛认可的从业者才能获得资格认定,这也反映了行业人才的稀缺和珍贵。
队伍壮大引领行业发展
据悉,颁奖典礼上也对“2017年中国传统工艺作品十大年度排行榜”上榜作品的作者进行了表彰,该奖项为今年首次设立,上榜作品均是从各个传统工艺领域甄选出的艺术珍品。
其中,由中国传统工艺大师、深圳泰和园董事长邵湘文亲自设计监制的“当代君子”竹节椅,凭着竹子形态与南官帽椅的完美融合,以及其独特艺术形式呈现的明式风骨入选年度十大榜单,诠释了当前中国古典红木家具与时代工艺美学思想融汇的鲜明特色,展现出红木界大师的艺术造诣。这也反映出红木家具行业在全国传统工艺范畴内的发展水平处于领先位置,且受大众喜爱。
自2013年传统工艺美术古玩类大师评选下放由地方协会性质的机构举办后,全国工商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举办的中国传统工艺大师评选便成为全国含金量较高、较权威的大师评选活动,“中国传统工艺大师”也是国家高级职称,此前历届一共才诞生了60名中国传统工艺大师,评选严格。
古玩类工艺品匠人精通红木家具生产制作,在工艺传承、改良、创新方面各有建树,引领着中国红木家具行业的发展潮流,也让全世界看到了红木家具制作工艺的精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采访/刘根旺采访对象/宋涛
人物名片>>>
宋涛:自造社“OGallery”创始人,北京保利国际设计专场拍卖召集人,UCCA设计委员会顾问。
宋涛,职业是艺术家及设计师,却因热衷于活动策展、设计推广,因而也被称为“设计圈幕后推手”。如2012年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现当代中国艺术之国际知名设计师作品”专场中,他就是拍品的召集人。
在本次拍卖会上,我们看到了他的“融合之道(椅)”、“天梯(画案)”、“文人茶席·玉案亭云”等几件作品。这几件中式家具作品与其它作品不同,除了使用木材外,另使用了亚克力、不锈钢等现代原材料。可以说,他设计的家具并不是“纯粹”的中式家具,但是这些家具对中国家具神韵的传承却一眼可见。
现代材料的使用在新中式家具设计中,这是少有的,但正如他所说的:“不追求表面形式的创新,只关乎探索明式家具的普及,以及对其严谨手工艺的继承。”
本次我们走进宋涛的设计世界,探访他对新中式家具设计的看法、他坚持的设计理念。
以现代材料表现传统家具
记者:2012年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现当代中国艺术之国际知名设计师作品”专场中,您的家具与万乾堂刘传生、半木吕永中等人的作品大有不同,而最明显的就是在材料的使用上,用亚克力和不锈钢这样的现代材料,结合木材去表现古典家具形韵,这是很大胆的尝试。你当时考虑的出发点是哪些?
宋涛:我的设计比较注重材料的对比。对于设计师来说,对新材料要有敏感度。设计要反映时代的背景,其中对每个时代的材料运用都很重要。亚克力与不锈钢是现代工业材料,是这个时代产生的素材,符合这个时代的审美。亚克力、不锈钢与木材的结合使用,是让现代材料与木头进行互补、对比,去发现材料之间不同的审美。
另外,虽然使用的是亚克力、不锈钢等素材,但都是用榫卯结构来衔接,是完全的传统工艺。我认为,材料并不是中西方家具设计的最本质的差异,中国的家具发展中,对材料的选择也经历了很大变化,如石头、青铜、木头,在各个时期都有被使用。
家具,首先要为己所用
记者:说说您创作“融合之道(椅)”、“天梯(画案)”、“文人茶席·玉案亭云”几件家具的设计故事和设计理念么?
宋涛:我的设计最初都是为了使用,要与自身的生活方式相契合。当我设计一件家具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它能带给我的实际使用功能,而实际使用中一定又掺和了我对事物的关注部分以及对物寄托的情感与思考。
拿“天梯”画案来说,起初只是把它当一个书桌或者茶桌。我是画国画的,写完字,画完画,宣纸总要找个地方晾干,加上了天梯后,写完的字画,就可以直接搭在上面了。
又如茶席,木头与透明的亚克力结合,亚克力的使用把木头的质感也衬托出来。木头像是飘在空中的,让人感觉特别安静。
自造社:将设计回归东方审美
记者:您自2002年创办自造社,当初是源于怎样的念头?
宋涛:自造社在2000年就成立了,2002年才注册。当时国内的设计圈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设计都是拿来的文化,都是用西方的、欧美的、甚至东南亚的设计,当时还没有自己创造设计的概念。
成立“自造社”,有两个考虑。一是我们这一代人,对设计理念的教育,几乎都是来自包豪斯。而包豪斯的前身是很多艺术家在教设计,意味着艺术即为生活,也就是艺术生活化。“自造社”成立之初,是希望做立足于本土的设计,立足于生活的设计。二是当年梁思成创办了“营造社”,专门研究中国传统建筑。不过很可惜,那个年代没法把他的研究成果转换成新的传统建筑的延续。我们做自造社的目的,就是想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设计里头。而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自己想法的人很多,他们的身份并不是设计师。2005年,我提出“文人设计”的概念,就是打破“只有设计师做设计”的思维,希望有一天,一些有审美眼光的知识分子,为了自己的生活需要,加入进来,和工匠一起来做设计。
文人参与设计,从古至今都有,这是中国的传统。中国的设计文化是造物文化,家具、玉器、青铜器这些器物的设计,不仅是物,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体现。中国说“器以载道”、“道在器中”,就是指通过物来传递一种审美、精神和思想。
从业12年,从打破传统到回归传统
记者:至2013年,自造社已经成立整10个年头。这十年当中,你和家具设计同行走过的路,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路,没有什么参考对象,全凭设计者的思路前行。在这个过程中,您经过了哪几个阶段,才最终选择并确定自己的品牌风格?
宋涛:我从1998年开始做家具设计。第一个作品是把一个老案子改造成一个桌子,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设计,没有做破坏,而是做了一个加法。在90年代,中国传统家具的使用率很低,案子已经不符合当时生活的需要,不像现在又回到复古、仿古的风潮。
第二个阶段在2000年以后,我关注到明式家具的线条,为此创作了以橡木与不锈钢为材料创作的“椅子”,用核桃木为材料,设计了“明椅”,这两把椅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凸显“直线”线条的美感,与明式讲究的曲线审美又有所不同。
第三个阶段在2010年左右,代表作品是“蛋椅”,是一个纯手工雕刻设计的椅子。正面是一个女人的背部,里面的蛋象征着生命,让人躺在里面可以慢慢地左右摇晃,好像在母亲的怀抱。这一阶段开始,作品开始往艺术化方向发展了。
第四阶段跟第三个阶段几乎是同时的,开始把亚克力、不锈钢等现代的材料与木材相结合使用,用现代的材料来表达东方哲学思考。如“文人茶席·玉案亭云”与“天梯桌”等都是这时期的作品。
到2011年以后,我又思考着要把设计回归传统的木质家具、大漆家具。现在正在建构阶段,而如“七巧桌”与“茶柜”,只是回归的初步摸索。
1998~2010年,从打破传统到回归传统,12年,刚好一个轮回。就像走楼梯一样,不断循环,反复认识,增加新理解,进行深刻的思考与再创造。
将“西方设计”转化为“中国设计”
记者:纵观国内知名的家具设计师,他们多接受西方设计体系教育,并且家具品牌也多成立于北京、上海等国际化的大都市。当代设计师如何在中西方文化之间切换?
宋涛:接受过西方设计体系教育的设计师,最再在回归到中国本土设计的时候,面临的是西方与东方两个不同的审美、工艺、哲学系统之间的转化和消化的过程。这两个系统就像中西方的宗教一样,都是在教人为人处世的道理,但表达起来却是不同的。
西方现代的思考与中国哲学的结合,是非常考验设计师的修养与能力的。我觉得中国当代设计师最缺少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传统美学、哲学的认识与理解,一个是对传统工艺的运用。只有立足于以上两点,才能把设计从“西方设计”转化为“中国设计”。
如同样是东方设计的日本、韩国,他们所有的思想与方法都是源于中国,如黑川雅之的设计讲究阴阳、方圆。但对这些东方哲学的认识,他又重新再解释、定义,转换成自己的语言,再重新表达。
当然,目前国内有些品牌也逐渐在形成自己的语言系统,有自己的品牌方向。如吕永中创办的半木、蒋琼耳的上下,他们的设计与对东方哲学的思考都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了。
未来:设计日常化
记者:除了自造社外,您一直忙于各种展览,因此您也被称为“设计圈幕后的推手”,如参与保利“现当代中国艺术之国际知名设计师作品”专场拍卖的召集等,您热心推广展览的出发点是什么?
宋涛:拍卖是一个很好的推广、宣传设计的平台。我们带作品去参加拍卖,并不是单一地为了交易,反过来,拍卖能凸显设计师与设计作品的价值,被公众认可的价值。保利的客户群是一群高质量的当代艺术跟古董的收藏家,我们看重跟他们的交流。
中国设计圈子要做起来,是要靠一批人的力量,而不是靠一个人、两个人把设计做好就行。一批有思潮、方向的人出现,才能影响更多的人,让世界看到中国的设计在往哪个反向发展。如果没有推动,中国的发展更慢。说到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日本与韩国,他们的设计师为什么能出来?因为他们特别抱团,对品牌的打造非常重视。
记者:您分析看来,当代国内家具设计,正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和阶段?中国设计要走向国际舞台,并被世界认可,还有哪些路要走?您理想中的中国家具设计发展,是什么样的?
宋涛:在国外,设计已经形成一个链条了。国外的设计师一张草图出来,就知道哪个工厂能帮他生产、打样,哪个品牌能帮他推广、销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而目前在中国,设计师的作品都是找一个小的工厂帮忙打样,打样本身对设计师作品的完成度不高,也没有好的销售平台,从生产到销售的产业链不完整。目前,中国家具设计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
中国设计最好的状态就是:设计变成生活必需品。人们的生活回归到全民审美的提高,回归到对生活品质和品味的追求。
鉴于公司在2015年依法经营、诚信经营中的出色表现和杰出贡献,绥芬河国林木业城投资有限公司于9月16日获得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授予的“中国质量诚信企业”荣誉称号。
历经两年的发展,企业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在业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和好评,公司秉承“树立央企品牌,搭建合作平台”的经营方针,积极践行“社会、经济、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企业文化,以负责的态度经营企业、回馈社会、实践环保和践行减排理念,倡导员工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广可持续性发展项目,提高人才社会绩效,在全社会营造了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的良好氛围。
此次获评“中国质量诚信企业”必将进一步提升国林木业城在业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国林木业城将以既得的荣誉,恪守质量诚信和社会责任,以更好的质量、更完善的服务回馈市场。为中林集团做大、做优、做强作出贡献。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