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纪录片《家具里的中国》背后的故事\廊坊大城县红木书画扇艺术馆开馆
文/汤石香图/受访者提供
人物名片>>>
谭向东,《家具里的中国》撰稿人之一,古典家具研究学者。
“床柜架格,桌椅板凳,它们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主人则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偏好选择它们,再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用不同的方式陈设。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的人,对家具有着不同的要求,正是由于家具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一件件家具被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如果我们仔细地观察,就会发现,它承载着久远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反映着时代的风尚。”
这是纪录片《家具里的中国》第一集开头的一段话,或许也是这部纪录片想要讲述的,家具的意义。这家具的意义,大家可以去片中寻找,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在画面之外,纪录片背后的拍摄故事。本文即由对《家具里的中国》撰稿人之一的谭向东先生采访整理而成。
2010年,《家具里的中国》立项,2014年5月12日开播。历时四年,方成大片。虽然由于题材等原因,《家具里的中国》在普通观众中声名不显,但看过此片的人皆知片中一字一句皆有考究,灯光、拍摄尽显木质纹理之美。尤其在业内,“这实为用心,有心,有韵,有内容的诚意之作”这类的评价比比皆是。
好事多磨,《家具里的中国》在这四年的拍摄中多有波折。前一年半,由于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文案不够专业,拍摄出的画面亦缺家具之美,纹路色泽尽毁,最后只得更换导演及制作人员,央视的资深导演:陈骞走马上任。
为了拍好这部片子,陈导演几乎买来了所有能买到的与传统家具、家具文化有关的资料,从头学一遍,才发觉以前拍的东西果真是大有问题,脚本立意都没有讲到点子上,画面也不应是如此,于是重新来过。
黄花梨有束腰托泥长方香几海外私人藏品片中的紫檀有束腰托泥圈椅清宫旧藏为了保证脚本的专业性,陈导演向古典家具研究学者谭向东先生发出了邀请。谭先生与家具打交道二十二年,长时间致力于古典家具的研究与收藏,是业内知名人士。两人此前虽未谋面,却在博客和微博上交流已久。且此前虽有不少关于红木家具的片子,但大都缺乏深度和系统的解析,更少涉及中国家具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而《家具里的中国》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深入探寻中国家具的脉络和文化背景,以及由此映射出的起居文化、生活方式等等,明显有别于以往带有商业性质的片子。冲着这份用心与立意,谭先生欣然领命。
四足有束腰马蹄足长方香几在二人的通力协作下,纪录片的拍摄渐入佳境。片子的主角是家具,这些家具都由古典家具研究学者和导演精心挑选,再根据每一集的主题,寻找适合的家具进行再次筛选。这样仔细的结果是后来片中出现的家具无论是艺术造型、历史价值皆属佼佼。
能拍摄到这些家具得感谢许多藏家的慷慨相助,剧组绝大多数家具拍摄的请求都未被拒绝,许多藏家欣然开放藏馆。在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张德祥先生的“无定斋”,还有美国纳尔逊博物馆的一些展品。
于是,这才有了片中那些充分展现古代家具之美的镜头。以实物拍摄挖掘古家具上的精美细节,其纹理、工艺无一不美,辅以通俗易懂而极具专业性的解说。更挖掘家具背后的故事,使得更多观众在惊叹于古典家具流光异彩的同时,看到家具背后承载的文化,与它们所历经的岁月与沧桑。
而片中所述的人和家具的故事,则使古典家具走下“神坛”,不再只是象征天价的物品,亦规避了市场的炒作和商业媚俗,而将其还原为本来面目:家具,讲述它的工艺,它的功用,它的外貌,它背后的故事。它们只是比一般的家具走过太长的时光罢了。
3D模型、情景再现、古代绘画中的家具与现实生活中的家具的结合佐证都是其看点。榫卯结构的三维动画和《韩熙载夜宴图》的场景复原都让这个讲“古典”的纪录片多了几分现代感。
两年半的拍摄,有苦有乐。苦的是拍摄鱼鳔胶的时候,需要完整摄录鳔胶的制作工艺流程,而整个过程是在一个保温封闭的小房间内进行的,鱼鳔刺鼻的腥臭自始至终围绕,一天拍下来,整个剧组连饭都不想吃了。乐的是有一场采访嘉宾的拍摄时,导演和摄影师坐的是明代的黄花梨方凳,这样的待遇恐怕是绝无仅有。世事本就是苦乐交杂,就在苦乐中,片子终成形。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9月12日,大城县红木书画扇艺术馆举行揭牌仪式。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直各单位一把手,县文联各协会主席、副主席,大城仿古家具协会代表100余人参加了揭牌仪式。
据悉,大城县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绘画历史,早就有“画家之乡”的美誉。近些年来,涌现出了以史国良、王厚祥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全国著名的书画家,提升了大城县在中国书画艺术领域的地位,为大城县的书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红木仿古家具产业也是大城县的一张靓丽名片,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红木家具生产基地。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城县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该县将书画和红木文化二者结合起来形成艺术折扇产业。
目前,红木书画扇艺术馆内共展览珍藏了大城籍书画家名品书画扇五十余把,还有许多知名书画家正在为艺术馆创作优秀作品。馆内珍藏的史国良、王厚祥、刘进安等著名书画家的作品,受到参观者的普遍好评。
木材严重短缺,给红木企业造成了严重影响。8月11日,CCTV2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播放了一期关于红木家具行业市场情况调查的节目。
浙江东阳市花园木材交易市场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市场共有从事木材生意的商户120家,做板材生意的商户140家。一位从事板材生意的商户说,“以前这里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能交易三四百个柜的木材,现在有时候,一天只有10个柜。”
商户A:今年你说变多是肯定不可能的,今年的大体行情还是不好的。你说这个东西要变好,上哪里去好去?你看现在多萧条。
记者:跟去年比的话能差多少?
商户:差三份之一吧。今年还能勉强更去年一样维持,撑一下看看。行的话再撑下去,不行的话明年再减员,你看现在这个市场上的木材有多少量。
木材市场办公室负责人说,商户数量没有什么变化。但是这里的商户告诉记者,关门停业的还是挺多的。
商户B:今年很难卖,以前这里很热闹的,现在人比较少了。
记者:你觉得人比以前少得得多吗?
商户B:少多了。以前货摆满了,人多到车停不了。以前的话,一天卖几车,现在几天卖一车都不一定。
记者:那这边木材商转行关门不做的多吗?
商户B:多。木材商的话,我估计百分之六七十停掉了。
一些大型红木家具企业在原产地设有工厂,加工家具半成品。但是今年工部的出口禁令扩大了管制范围,不仅仅是原木无法出口,红木制成的家具和零部件也全都禁止出口。
东阳市明堂红木家具公司董事长张向荣:我们在老挝有基地,开好的家具半成品家具料拿过来,现在是连家具料也封了,家具料也出不来。
记者:那对你这边的影响有多大呢?
张向荣:所以我们现在是胆战心惊,到底这个红木能做多久,说不定再过几个月木材就没了。去年红木制品与销售企业数量同比减少35%,年产值同比下滑37.5%。东阳市的大型红木家具企业,每家企业每年需要进口几千立方米的红木,现在企业只能使用库存木材。这些企业负责人非常担心,如果库存木材也消耗殆尽,他们又将何去何从。
张向荣:现在不单单是老挝、缅甸、柬埔寨,现在连非洲的木材也禁止进不来。因为我们2014、2015年的消费疲软,在国内的很多木材商、投资者手上还有一些木材,大概还能用半年一年。等这些消化完以后,真的要考虑是不是我们真的要转行了。据商家反映,目前市场上克隆、拐枣等货源较为紧缺,但是下游市场需求也相当萎靡,克隆、拐枣等行情也因此一直处于低位平稳。目前广东市场克隆长2.2—2.6m、厚5cm、A级报价4100—4300元/立方米、拐枣长2.2—2.6m、厚5cm、A级报价6500—6800元/立方米。
(记者陈振伟)
记者获悉,日前央视节目组一行到仙游县,拍摄佛珠手串的专题片,该节目将在6月20日晚间6点30分的中央2套《一槌定音》栏目播出。届时,市民可在传统节日——端午节里,感受仙游传统红木工艺的魅力。
6月3日,央视节目组一行来到榜头镇,进行了为期3天的佛珠手串的专题拍摄。在榜头镇期间,节目组一行主要走访该镇赤荷、芹山等红木小件市场,对佛珠手串的生产流程、质量辨别、市场价格、使用保存方法等进行取景拍摄,进一步宣传仙游的传统工艺,推广红木产业的古典文化。
仙游县发改局副局长颜文星告诉记者,该县生产的小叶紫檀、黄花梨佛珠手串占到了全国80%的市场份额,仙游可以说是手串市场的根据地。仙游作为“中国古典家具之都”,如今红木家具和佛珠小件齐头并进,共同打造品牌。
据悉,中央2套的《一槌定音》是一档艺术品投资大型演播室电视栏目,以模拟真实艺术品买卖为主体形式,以“寻找最具眼光的艺术品投资者”为栏目宗旨,通过交易的过程,把艺术品的文化内涵、投资趋势等相关知识传递给观众。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木材需求日益增长,与森林资源匮乏的矛盾日显突出,我国不仅林业资源不足,人均森林面积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22%,列世界第134位,而且结构矛盾突出,大径优质阔叶材尤其不足,因此都需要进口来满足。目前我国的来源国已达95个国家和地区,品种更是上百种。我国进口木材原料最高值达4483.17万立方米的,是1998年“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当年进口量945.7万立方米的4.47倍。我国进口木材资源已占木材总资源的半壁江山,占全球进口木材总量的14%。
为什么我国进口木材资源要占木材总资源50%?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木材产业在加入WTO后,经过十几年的蜕变整合,出现新的特点:
1、我国的木材产业与国际接轨迅速壮大。木制品行业突飞猛进,人造板产量已突破9400万立方米大关,位居世界第一。我国的木质家具出口大幅上升,出口额达到68.28亿美元,成为世界家具出口第一大国。
我国的造纸业的产量也达到世界第二。大量进口木材原料,大量加工木质品出口,成为世界性的“木质品加工工厂”,是世界最大的木制品出口国。
2、木材资源与国际接轨,国家政策转变实施天然林保护禁伐、限伐,木材供应量减少,国家鼓励木材进口。
3、国内需求增大,房地产业快速崛起。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形成对的极大需求。
有关未来5年的木材市场报告指出:中国木材进口供应量不足。中国潜在的木材供应缺口到2015年将达到1.5亿立方米,这个数字超过了加拿大2009年全部的产量。在这个背景下,中国需要每年以8%~10%的增长率来增加原材料供应量。
但木材市场组织预测,2011年以后,潜在的全球原木出口供应能力将只允许中国每年以3%~4%的增长率来增加进口供应量。
不足部分如何解决?高档木材无法短期解决,中低挡木材,可以通过人工林弥补,据统计中国人工林面积为6200万公顷,世界第一,我们对世界林业的贡献也是巨大的,这占了世界人工林的三分之一。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我们还承诺,2020年要比2005年再增加人工林4000万公顷。人工林大多为速生丰产林,竹柳则为速生丰产林的“佼佼者”。
是杨柳科柳属植物,属于高大乔木,树高在20米以上,直径20--40cm,可以作为优质板材及桩材,也可以作为人造板的优质原料,4--6年成材。竹柳适宜生长的最佳土地条件为农业不能利用的烂泥湿滩地,耐水淹,适宜低度盐碱地种植。
这些特性为它的人工林提供了广阔的种植土地,据统计我国现有3000多万公顷的烂泥低湿滩地和9913万公顷的盐碱地待开发。
大量种植“高峰竹柳”可以充分开发利用这些非农业用地,大面积的进行人工造林种植竹柳,兑现哥本哈根会议承诺,解决我国未来木材进口所缺。湖北素有千湖之称,烂泥低洼湿滩地较多,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有:武汉江夏下屋湖基地建设,面积4000亩,四周环堤,湖的上方为万头养猪场,下游为水产养殖,可供高水位季节排水。在这里设计了“竹柳”高效烂泥经济立体栽培模式,1000亩的竹柳,在6年内效益产值为一个亿,这不是天方夜谭。一千亩已经栽植竹柳造林苗33.3万株,6年后树的单项产值将达到1.03亿。可提供竹柳木材104562立方米。(6年树高可达15米,按10米主干计算。直径20cm,单棵竹柳材积0.31立方米,木材按800元/立方米计算)还有每年的林下养殖柴鸡、土鸭不计算在内。第一年的竹柳间育苗产值不计算。在湖北的武穴,建立竹柳产业化加工示范基地,已经育苗3600亩,计划造林4万亩,此基地为四面环水的长江江心洲,土质肥沃,水源充足,管理方便,洲上居民已经迁移。这里将建立板材及生物质颗粒深加工工厂。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