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城促销花样“挖坑”\逃避儿童家具标准要求“小大人”家具存安全隐患
吃饭只是个千八百块钱的小事儿,同样的情况放在大额的家居产品购买上,就更糟心了。
几张代金券要穿越大半个北京城才能花出去
左小姐为了装修房子,整个3月没少跑市场,最终,她在北边某家居卖场购买了价值9万多的定制家具。交钱时,收银台送了她价值400元的商场代金券,左小姐很高兴,心想着又能省下一个龙头花洒钱了,但收银员接下来的善意的“补充说明”却着实给人泼了盆冷水。“看清楚啊,西边的店才能用。好多人都搞错了。”左小姐定睛一看,代金券后面写着“只限于2017年6月30日前在**店购买灯具使用。”
左小姐这下就开心不起来了。一个是因为家里的灯不久前刚买好,没有更多的购买需求;另一个原因是,家住北五环,偏要跑到西四环才能把这400元的券花出去,实在没有必要。这其中不仅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成本,条条框框的使用要求也显得有些“过分”。左小姐表示,如果赠送的代金券可以在自己购买家具的卖场中使用,那么完全可以买一些实用的产品回家,如开关插座、浴室五金,“或者添些钱买个马桶盖都好啊。”
《广厦时代》在调查中也发现,商家明明知道很多人都不太习惯这种跨区域购买方式,但依然不顾一切地为消费者“找麻烦”。限制门店、限制品类、限制时间,以为这样会促进购买,其实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把可能产生的消费拒之门外。坦白讲,商家的促销手段可以理解,毕竟新店开张需要引流,销售不好的门店也需要被带动,但家居消费本是为了就近,如果硬要往远处走,无形中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最让人失望的是,商家的宣传广告上说的很动听,希望为消费者打造一站式购齐的家装体验,然而事实却是,嘴上说着让你都在这儿搞定,却一伸手把你指向了别处。
手机支付一不留神贪小便宜吃大亏
要说近两年生活中最大的便捷是什么,那应该非手机支付莫属。一部手机走遍天下,且不说订机票、酒店,出门看电影、吃饭,连街边卖水果的小贩都支持微信付款了。当然,家居行业也是如此。家居卖场的收银台除了pos机,扫二维码的机器也成了标配,只要消费者想买,无论用哪种方式都能立即买单。
陈先生在某品牌门店看上了6把餐椅,总价3900元,虽然心里认定了一定会购买,但还是试图让店员给打个折,希望少花一点儿钱。本以为店员会拒绝,毕竟陈先生知道明码标价和固定折扣这些行业规则,但店员的反应没有想象中这么“守规矩”。她掏出自己的手机,让陈先生扫付款码,并表示,这样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再打个8折,算是以自己的名义让陈先生享受内购价,只是这样一来陈先生无法拿到票据,也不能享受退换货等服务了。
陈先生的太太有些动心,觉得椅子又不像衣服会开线、食物会变质,应该不会出现质量问题,而都算下来便宜了将近800元,这笔交易还算值得。陈先生却坚决不同意这样的“私单”交易,担心万一送到家的商品不是原厂生产,或是品质、环保不达标,就得不偿失了。“高仿的东西那么多,还是花钱买个心安吧。”陈先生说。
手机让付款跨越了空间、节省了时间,少了现金的交易,变成了几秒钟搞定的高效支付,但同时,也为从前卖场的“签私单”现象提供了一个蔓延的机会。不仅是家居购买,去商场买衣服、去景点买门票也都有类似的情况出现。便宜的价格大多数都是以减少服务项目或者牺牲消费者权益为代价的。由于家居产品涉及的售后服务漫长而复杂,消费者不仅要选择去正规门店购买,更应该保存好销售凭证,不要为了贪图价格上的小便宜而增加自己的消费风险。
消费券和礼品都是诱饵根本比不上直接打折
商家促销无非是这几种,满额减钱、满额送券、满额抽奖、消费送礼等。消费者总觉得自己已经花了很多钱了,无论送什么,只要是白来的都是占了便宜,但其实不然。
通常,“满额”的限定条件都是个整数,而除了购买高额产品,消费者往往很难通过单件单次购买达标。比如,某店满10000元减500元,但店内产品大多是3599元、6399元、9899元这种“尴尬”的标价。消费者只购买一两件,并不能享受优惠,一旦到了可以减钱时,可能就超出10000元很多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为了送礼、抽奖而努力购买的。看起来“买橱柜送炒锅五件套、买床垫送床上用品”都很值,可最终消费者会发现,橱柜花了大几万,炒锅也就几百块,送的床上用品网上只卖200多,有的干脆只送了几瓶矿泉水或是一个用第一次就坏了的劣质迷你加湿器。有的商家会为大额购买的消费者提供实用的加油卡,但没有个十几、二十万的消费,也没什么机会得到。至于送券,前文提到左小姐的体验,也足够折腾人。
是的,仔细想想你就明白了,赠品可能不太需要,看似打了折好像凑不足钱数就跟没折扣差别不大,而家居产品的二次消费时间也远比去一家餐厅吃“回头饭”要久得多。这一切促销手段,无论出现在五一、十一、双十一,还是圣诞、春节、3·15,都不如一个合适的直接折扣更实在。
无论何时,商家都不会做亏本的生意,这一点,适用于所有行业。便宜卖的鲍鱼,也会在龙虾那里找补回来,说是走套餐模式的定制衣柜,也许会在某个柜门上卖给你几个不得不买的高价五金件。《广厦时代》提醒消费者,别被商家的促销蒙蔽了双眼,最有效的省钱不能以额外购买作为捆绑,最有价值的购买不仅体现在价格上,更应落实在商家的售后服务中。
近期,宜家在北美市场召回部分“夺命抽屉柜”的事件,引起社会对儿童家具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昨天,记者跟随上海市消保委暗访了沪上大型家具卖场,发现一些家具仍存在倾倒伤害儿童的隐患,还有不少家具在设计时欠缺考虑,没有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对家具的不透气密闭空间、锐利的边缘或棱角进行处理,可能会对儿童造成伤害。
“小大人”家具“打擦边球”
在真北路一家大型家具卖场的儿童家具专区,记者随机选取了一款高度在1米左右的松木抽屉柜,当把4个抽屉都拉开后,只要在柜子顶部的边缘轻轻一按,原本以为十分稳固的柜子居然很容易地就开始倾倒。
在“红苹果”门店内,一款书桌的四角却是方的,儿童使用容易碰伤。根据《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标准,内部尺寸大于150毫米的家具,应在内部设两个不受阻碍的通风开口,单个开口面积为650平方毫米,且开口之间相距至少150毫米。然而,“红苹果”门店内的两款橱柜连一个通风开口都没有。对此,门店工作人员表示,这些家具并非“儿童家具”,是成人用的,因此不适用于《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记者查看了这些家具的标牌,上面的确没有任何有关“儿童”的字样。
市消保委家具专业办负责人王伟斌认为,商家此举有“打擦边球”之嫌。这些家具造型迷你、风格可爱,显然是为儿童定制,但产品的店堂宣传页及相关产品说明书上却对“儿童使用”只字未提,有些产品甚至连说明书都无法当场提供。面对商家将实际意义上的儿童家具归为成人家具的缩小版这种情况,《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往往无所适从。
重视家具对儿童的威胁
“小大人”家具游离在标准之外,逃避的是相比成人家具标准更为严格的儿童家具标准要求,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记者了解到,在儿童家具的安全认知上,消费者的认知度并不乐观。市消保委调查显示,有68%的消费者并不知道高于60厘米的儿童橱柜有倾覆风险;有42%的消费者认为厂家有义务告知此类风险并应提供加固所需的连接件。
也有消费者认为,由于儿童的活动范围不仅限于自己的房间,因此对于儿童家具以外的家具产品会对儿童安全造成的隐患,也应予以重视。市消保委的调查显示,71%的消费者认为国家应对儿童家具以外的橱柜的安全性建立相关强制性标准。为此,市消保委家具专业办专家刘跃国建议,对儿童家具以外的家具产品,相关政府部门也应尽早出台相应的安全性强制标准。
(来源:解放日报)
铺货就是招新经销商开店或是逼着原有的经销商开新店,促销就是“请明星+优惠价”。
且不说这种铺货和促销的具体方式如何,从市场和消费心理的变化层面上看,建立在“铺货+促销”基础的传统分销模式,都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正在失效。
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厂家还在按传统的“铺货+促销”思路拼命地向经销商施压,而终端的消费者已经不吃这一套,夹在中间的经销商却要两头受气并为此买单。
这样一来,厂商关系恶化的种子也就埋下了。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刘春雄老师的文章:《为什么传统的“铺货+促销”会失效?》。
刘春雄老师是郑州大学副教授,长期研究市场营销。他的这篇文章,主要针对的是快消品,但对当前的家居行业来说,也不无借鉴意义。
为什么传统的“铺货+促销”会失效?
2013年之后,产品逻辑发生了变化。无论是新品研发逻辑还是新品推广逻辑。为什么是2013年?因为这一年,行业销量封顶,从数量增长进入品质增长,中国真正进入中产社会。进入中产社会,消费心理发生了变化。其中一个重要变化,就是所有产品,首先是心理产品。当产品具有相似功能时,需求转向心理满足。
大众化的心理产品,总体上符合时尚流行规律。发端于小众,引爆于传播,普及于大众。这就是时尚流行的规律。2013年前,消费品行业整体处于数量增长时代。数量增长时代,虽然也有消费结构,但整体消费处于底部的大众消费。我称之为“双低产品”:品质到底线,价格到底。2014年,几乎所有消费品行业的价格带开始上移。比如,2013年至2017年,啤酒销量下降11%,但销售额上升21%。价格带上移,不是所有产品集体上移,而是价格带拉长了。比如,瓶装水,原来是1元、2元价格带,现在拉长为1元、2元、3元、4元、5元并存。更高的价格虽然也有但销量比较少。现在,2元价格带是大众需求,3元、4元、5元还不是大众需求。不是大众需求,大面积铺货,销售肯定出问题。
我一直批评恒大冰泉,原来4元的价格带,不应该大面积铺货。可惜,当时中国整个营销界沉浸在"铺货+促销"的传统分销模式之中。甚至可以说,很多好的升级产品,就是这么死掉的。我们梳理一下,传统深度分销模式下新品推广的场景。新品是否做品牌广告,先且不论。但"铺货+促销"是必备的功课。当时,流行一套“终端拜访八步法”,是为深度分销的宝典。考核铺货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即便是新品,也是大众价格、大众产品。否则,是不能大面积铺货的。促销即动销,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消费者对促销政策(实际是变相的价格政策)相当敏感,“占便宜”心理突出。还原当时的场景就是:只要把大众产品摆在消费者面前(铺货),辅之以价格政策(占便宜),就能动销。这个场景,现在还存在吗?
如果传统场景不存在了,那么怎么办?
有两个产品,虽然是升级产品,但做得比较好。一个产品是汤达人。2008年上市,价格带在7元左右,高于当时的主流价格带一倍。这样一个产品,要是按大面积铺货+促销的模式,早就死了。当时,汤达人只能在特通渠道销售,而且销售得还不错。等到2015年,方便面价格带大面积上移,汤达人突然火了,也走向了大众渠道,可以讲铺货率了。另一个产品是百岁山,价格带是3元。3元,即便是现在,仍然不是主流价格带。几年前,3元的瓶装水如何生存?当然不能大面积铺货,只能找特殊渠道铺货,比如高铁站,或者在一线城市铺货。
现在,推广新品面临两难。
如果是传统的主流价格带,虽然可能有销量,但赛道很拥挤,新品很难挤进去。即便铺货率高,动销难度也很大。因为促销即动销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果不是主流价格带,那么,肯定不能大面积铺货,而且动销难度也大。即便动销了,销量也不大,必须等待。现在的新品推广,似乎只能是战略性推广了。根本无法做到推广即上量。战略性推广,就是先布局,先在价格带占位,先做特殊渠道。然后等待价格带逐步上移,非主流价格带变成主流价格带。没有耐心的新品推广,成功很难了。
新的战略性推广模式,我总结为三句话。
"发端于小众,引爆于传播,收获于大众。"这也可以视为新品推广的三步曲。
战略性新品,当然是先布局。怎么布局?
一是区域布局。从价格带讲,一定是高于主流价格带。不同城市,价格带不同,所以要有区域布局。比如,4元的瓶装水,在一线城市已经接近主流价格带,可以大面积铺货。
二是渠道布局。渠道布局,也是消费人群布局。同一城市,不同渠道对价格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样。同样是4元瓶装水,在二三四线城市,只能在特殊渠道铺货。特殊区域,特殊城市,实际上就是针对小众。战略性新品的推广,一定要有小众意识。小众意识,就是不追求所有人满意,但一定要追求少数人首选,在少数人群里培养发烧友、粉丝。过去,新品研发一定要追求社会最大公约数。新品推广,如果寻找最大公约数,产品就平庸了。一款产品,如果大家觉得都不错,那么,可能就失败了。这不仅与产品有关,也与互联网的时代有关。互联网时代,最有传播能量的人,不是最有消费能力的人,而是比较偏执的人。比较偏执的人,掌握着互联网时代的话语权。引爆传播,不是大家都能接受,而是少数人比较偏爱。发烧友、粉丝,他们最有传播能量。不要高估消费者对个性需求的坚持,多数人在环境下会放弃个性,会受那些最坚持个性的人引导。在传播能量之下,大众会从众。流行,其实大众跟随了小众。
传统营销时代,谁的声音最大?谁的传播能量最大?
施炜老师说,传统传播就是"大喇叭"喊一喊,比如在央视。
谁的传播能量大?谁的钱多,谁敢赌传播,谁的能量就大。那个时候,传播就是不断重复,强化记忆。重复到你想忘都忘不掉。
3月16日,由东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5第33届国际名家具展览会暨名家具机械材料展、家居饰品展、中国红木家具展于厚街镇家具大道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拉开帷幕。据了解,展期将持续5天,公众开放日则为20日。其中,9号馆名家居世博园公众开放日将延期至3月29日。
本届展览会首次设立的3万平方米国际出口馆,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海外买家人数也将有所增加。值得一提的是,红木家具展阵容也将再次刷新历史纪录,大批龙头企业参展使之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品牌最集中、产区代表性最强、品类最齐全的红木家具展会。
据悉,在上届展会试水公众开放日基础上,今年首次正式推出公众开放日,非业内人士也有机会参与这场家具消费“狂欢节”。活动期间,名家居世博园将为所有观众提供免费WIFI、免费鸡尾酒会,以及机场接送预订、合作酒店优惠价格预订、餐饮安排、行李寄存等“V+升级服务”。
动辄投资百亿元
记者曾经参加河南某家居产业园的奠基仪式,这个家居产业园在河南中部地区,既不靠海,也不靠河,区位和物流优势并不突出,当地消费市场也不大,就是一个中小城市,当地人收入和消费能力都比较低。但是就在这样一个地方,其家居产业园的面积达到数万亩,号称投资规模数百亿元,并且宣称已经有很多家企业意向签约入驻。
很久之后,记者再了解该家居产业园,据说一期建设之后,就一直没有动工,而一期的建设面积,只有很少一部份。当初签约意向入驻的企业,其实也没有多少家全国知名的大企业,几乎都是当地和附近几个市的中小企业。当初奠基时的雄心壮志,已经淹没在残酷的现实当中。
河北香河是全国知名的家具行业聚集地。就算在这样的地方,家居产业园也是徒有其名。几年前,一批家居产业园相继在香河落户:香江全球家居CBD暨总部集群项目、喜临门北方家具产业园项目,合生亚太国际家具材料城项目等,其中,香河家具材料城项目号称要打造环渤海地区乃至东北亚地区最大的家具原辅材料交易市场。
时至今日,香河的这些家居产业园,除了主打的几个大企业入驻外,并没有像当初宣传的那样规模宏大,兴盛繁华。其家具材料产业,也没有成为环渤海和东北亚最大,香河的最大支柱产业,主要还是靠几个家具市场支撑着。
某些“产业园”有圈地嫌疑
业内专家表示,很多家居产业园在项目立项、奠基、招商引资时,往往是大手笔、大场面,能引起轰动效应。然而从后续实际运营表现来看,有些招商乏力,大干快上的项目背后,存在着诸多问题。有些“家具产业园”有圈地和套取优惠政策嫌疑。
而在环渤海地区,最近几年兴起一个“产业转移”的概念,争相建设承接家居产业转移的家居产业园,他们要承接的家居产业,就是从北京迁出的企业。随着北京环保政策力度增加,很多家居企业因为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需要整体迁出北京。
因此,最近几年,家居行业一个热点现象就是,北京周边的河北,天津甚至辽宁等地,大量建设了家居产业园,并到北京招商。这些地区在北京举办的家居产业园招商大会,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年要举办多场。
行业发展要不了这么多产业园
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环渤海地区面对北京承接家居产业转移的大型家具产业园,最少有五个以上,这些家具产业园有的是当地政府建设好以后到北京招商,有的是和北京的家居企业共同建设,共同运营。从分布范围来看,环渤海地区已然建成了一个新的家居产业带。
但是,真的有这么多北京家居企业去入驻这些家居产业园吗?业内人士分析,北京整体来说并不是一个重要的家居产业聚集地,大型知名企业不过是天坛家具、曲美家居、京兰床垫、强力家居等,总共也就十多家,剩下大量的都是中小企业,数量也不是很多。
比起江浙,广东、四川等地的家居行业来说,北京的家居企业在数量和规模上,都要小很多,就算全部搬迁,也根本不需要如此多的家居产业园来承接。可以预见,这些大量建设的家居产业园,如果没有别的地方的家居企业入驻,光靠北京和本地的家居企业,肯定会空余很多,后期的维持和运营就是个大问题。
当前,家居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中低速发展的新常态,依靠原来行业高速发展时支撑的家居产业园,也将迎来一个困难时期,如果还大量建设家居产业园,这对原有的家具产业园和整个家居产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来源:消费日报)
以2014年9月中国家具协会命名涞水县为“中国京作古典家具发祥地”、“中国京作古典家具产业基地”为契机,6日,“首届中国·涞水京作红木家具文化节”又拉开帷幕。此举意味着涞水县红木家具这一传统产业今后将被赋予更多文化内涵,迈入组团出海的产业发展新阶段。
活动仪式上,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朱长岭、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主席团主席杨波、河北省家具协会会长李凤婕及全国各地客商300余人应邀参加了开幕式。
据悉,文化节活动期间,我市及周边群众可在涞水县隆德轩古典家具展厅欣赏到该县各厂家选送的数百件京作古典家具精品,同时,百幅书画名家作品和百幅摄影佳作精品展以及玉器、麻核桃等文玩产品展示活动也会让广大群众大开眼界。
在展示现场,朱长岭认真观看了参展精品,希望涞水县作为京作红木家具发祥地,一定要在品牌建设、合理使用珍稀木材、加强产业基地建设和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方面多做工作,为京作红木家具传承,提高京作家具影响力发挥更大作用。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