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交大刘杰教授:以现代木结构传递“禅”意文化\红木藏品具相对稳定性
详细内容

上海交大刘杰教授:以现代木结构传递“禅”意文化\红木藏品具相对稳定性

时间:2020-10-11     人气:680     来源:     作者:
概述:您参与过许多中国古寺/庙的修复和重建项目,您最看重木材的什么特质?您觉得传统木结构建筑和现代木结构建筑最大的区别在哪里?仿古建筑或者寺庙类建筑本身就以传统木结构类型居多。随着时代的发展,寺院对于建筑功能的需求变得多样,在进行修复工作时,我们......
您参与过许多中国古寺/庙的修复和重建项目,您最看重木材的什么特质?您觉得传统木结构建筑和现代木结构建筑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仿古建筑或者寺庙类建筑本身就以传统木结构类型居多。随着时代的发展,寺院对于建筑功能的需求变得多样,在进行修复工作时,我们尽量在保持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尝试用传统或现代的木构技术去做修复和重建。
木材是一种可呼吸的、有机的、历史悠久的建筑材料,佛教信众认为木材能传递“禅”意文化。木材有着平和、健康、温润的自然属性,能够满足佛教建筑“佛性常清静,何处有尘埃“的意境,同时又是一种低碳、节能,环保的绿色建材。
关于传统木结构建筑和现代木结构建筑的区别,我个人认为除了学术上普遍观点,如结构连接方式、材料加工方式、材料回收利用次数等,最大的区别还是在理念上,如审美理念和功能空间需求等。建筑是为人服务的,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的实用性和表达的人文精神。
日本建筑师隈研吾、坂茂也曾用过原木、方木结构展现现代木结构之美;而在一些功能性场所如剧院、电影院,即使蕴含了传统木构元素,在类型上一般仍会被视为现代木结构建筑。
我们了解到一些中国古建修复项目,例如杭州香积寺、净慈寺,采用了传统木结构与现代木结构相结合的方式,您是怎么想到使用这种方式的?
我一直从事传统木结构建筑历史与理论的研究。2000年以来,我曾多次在欧洲地区考察。在此期间,我看到像芬兰、瑞典、瑞士、德国、奥地利这些国家,它们的森林覆盖率高,木结构建筑分布广泛且有着悠久的建造历史。欧洲工业革命爆发之后,工业化生产迫使这些国家的木结构技术逐步由传统向现代转型。
回国以后,我发现国内的木结构建筑设计与建造从思想到技术手段都比较传统。我想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技术与经验,用现代木结构技术推动中国的传统木结构建筑向前进一步发展。
当时,杭州的香积寺正准备做修复工作,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该寺庙的修复采用了现代的思路和创新的技术手法。在杭州的另一个木构寺院项目:净慈寺修复工程中,因为净慈寺地处世界文化遗产:杭州西湖的核心地,我们必须要严格按照文物建筑的保护与修复的相关技术规程和要求去做。
木构建筑有着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富含中国哲学的含义,在多数情况下,木结构本身与建筑空间的完美结合也是其它结构体系难以企及的,对于开发商来说,决定项目类型时也要综合考量功能、市场、成本等因素。
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您可否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些项目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故事?
我们在修建杭州香积寺的时候有很多趣事。香积寺是北宋时期建立,历史悠久,是古代漕帮及百姓祈福、还愿之地。在最初的修建方案中,业主主张按北宋《营造法式》的技艺进行重建,即采用宋式建筑的设计、构造方式去复原。
后来,杭州市领导层的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希望能在传统中创新。于是,我们又重新做了方案,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入创新的元素,使得香积寺成为国内首个整体成规模运用胶合木来建造的寺庙。
当时有个小插曲,业主不允许挖地下室,我觉得作为设计师要有责任感、使命感,切身实地为业主着想,要为未来的佛教寺院运营所考虑,为了满足储物空间的需求,地下室是切实需要的。
经过和业主方的进一步探讨,了解到业主并非不喜欢地下室,而是担心工期紧迫,不能按时交付项目。为了满足工期和功能的需求,我们后来在方案设计上做了些调整。新的设计方案模拟山地寺庙的格局,室外地坪标高随着空间的递进逐步增高,在寺院的最后一进自然形成了一个半架空半地下的空间。
如此一来,避免了大开挖带来的工期延误风险,又体现出传统禅寺的规制与格局,这样既解决了寺院的仓储空间又展现了传统禅宗山寺的格局。而寺庙逐级抬高的设计丰富了建筑轮廓线,取得了良好的视觉效果;在把控项目周期上,由于木结构部分可以在工厂预制好,混凝土基础和半地下室可以同步施工,在结构养护完成之后,正好衔接上木结构的现场安装,节省了一半的时间,方案最终得以实现。
当时在国内类似项目较少、缺乏建造经验,曾在混凝土结构和木结构的衔接上出现了较为突出的矛盾,原因在于混凝土结构连接的误差是厘米级别,而木结构的误差是毫米级别,后来经过重新计算和调整才解决了连接的问题。
您觉得哪些项目能反映出木结构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对于木结构建筑,您觉得现在最大的挑战是什么?相对于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木结构最大的发展机遇在哪里?
我觉得一切皆有可能。相对而言,木材本身就是一种健康、有机的建筑材料,在文化、教育、健康、宗教类的建筑将会有更多的应用。
最大挑战我认为在于政策和经济。首先是政策因素,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对木结构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其次是经济因素,市场决定了价格,地方经济发展不均衡,当地的招标政策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对木结构的选择。
如果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来评判木结构建筑的成本,从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修乃至拆除、回收、再次利用等整个周期来看,木结构建筑还是有一定的综合成本优势。
西方国家一直走的可持续发展路线,在中国木结构建筑还处于发展阶段,木建筑自重轻、舒适度高、可预制装配、安装拆除便利,在未来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某些情况下,木结构在材料的表现力、亲和力以及其所蕴含的健康属性和美学属性相较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有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居住在木结构房屋中,能够提高人的注意力、安定神经从而使人心情愉悦。有科学研究发现,长期居住在木屋中能延长寿命9-11年,这是追求健康生活人士的最佳选择。
您觉得如何将现代木结构的发展融入建筑工业化?
木结构与生俱来就是模块化设计和建造的产物,工业化给建筑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优化设计,整合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则是下一阶段建筑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随着国内外木结构建筑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建筑师们集思广益,创新的设计和技术让木结构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同时,木结构在材料性能上的优势将会在智能建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我们知道刘教授现在担任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近几年一些高校,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在内,已经开设了木结构设计的相关课程,您觉得是什么促使了学校开设这些课程?
木结构设计课程在每个学校的开设、发展程度不一样。在交大,我们也是一直尝试推动木结构建筑体系的教学与研究,我们木建筑中心计划针对研究生开设于建筑、结构、材料、艺术四位一体的课程,这四个专业的学生均可报名学习。
以往学科课程的设置过于狭窄、细致,这样导致学生可能只精通于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理解趋于片面,在考虑问题时不够周详和长远。从教学角度来看,交叉学科的设置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只有将技术与理念结合,才能设计出高品质的建筑。
在木结构的研究教学中,您觉得学生们对木结构的态度如何?这对未来的建筑师们将会有怎么样的影响?
现在学生的兴趣广泛,木材良好的表现力和木结构的大力推广让木结构建筑愈受欢迎,学生也会积极地参与到相关活动中。同济大学近日策划了“木构复兴”的主题展览,也吸引了不少相关专业的大学生。
我们鼓励学生多参加类似的活动,这些展览展示出了最新的材料、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而这些知识的吸收、运用和融会贯通将对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有很大的帮助。
在木结构建筑的人才培养方面,学校采取了怎么样的教学措施?更注重哪方面能力的培养?您对他们有什么期望或者建议?
我们想通过举办一些展览、竞赛、演讲、培训等让建筑和工程结构学的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设计水平和实践能力。
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同学校有着不同的使命和定位,南京工业大学注重于本科生教育,而交大和同济大学或更侧重于对研究生的培养。
不管是对学生或者建筑从业者来说,不同专业的人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在跨专业合作的时候,要多沟通交流和意见征询,谨慎、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


近年来,红木家具和字画、玉石、古玩、纪念币一样,成为一种文化收藏品进入寻常百姓的视野。现如今,随着红木木材原料的日渐珍稀,再加上投资者的追逐与热捧,红木家具身价陡升。据不完全统计,过去的10余年,红木家具的身价累计增长近100倍。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红木家具的年增值率更是一骑绝尘,将其它热门藏品远远甩在背后。

红木市场状况与其报价总在起起伏伏,似乎一再考验红木本身的价值和收藏者的心态。当收藏遇上投资需求,红木家具与生俱来的保值、增值属性凸显无疑。而且相比其它投资类藏品,在市场变幻不定时,红木家具藏品更具有市场稳定性。

红木家具若只是作为家居用品,其市场稳定性也比较大,受家居市场变化的影响较小,前景比较乐观。不少投资收藏者觉得,购买红木家具同炒黄金、炒古币等比较,投资优势仍十分明显。商品住宅或商铺的使用寿命一般为40年至70年,红木家具却可以流传千百年之久。不仅如此,红木家具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实用家具完美地融汇在一起。在艺术收藏品投资过热的今日,红木家具市场对人们仍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这也致使红木价格持续走高。

从艺术收藏走向投资

现在看来,投资红木家具不仅是一种商业眼光,更是一种生活品位,集传统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内涵于一身的红木古典家具,具有长期收藏投资的价值。

几年前,程先生出于对艺术品的收藏爱好,花了6万元购买了一套古典韵味十足的红木卧房套件。几年后,这个不经意的收藏,帮他实现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因为,按照现在市场的行情,这套红木家具市值已翻了一番。虽然当时程先生没有这方面的投资概念,只是以欣赏的角度买下了它,但时隔几年,这套红木家具的投资收益就已握在手中。

典藏与珍稀并存

红木家具一直被誉为家具中的经典,高档名贵的红木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使其成为高品位和高价位的代名词。红木家具作为中国的“国粹”,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东方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人们愈加追逐彰显人文气质的格调家居环境。而中国古典红木家具自明清以来,历经百年洗礼、融入世代艺术、根植历史文化,蕴含了人们所追求的家居品位生活的极致。正因为红木家具蕴含了这么丰富的内涵,才成为中国家居文化中无法撼动的霸者。

众所周知,红木是木材中的“皇室贵族”,而造成红木价格飙升的主要原因是红木的成材率极低,一棵红木需要数百年的成长才能做出成品家具。从2005年开始,各种红木原料就出现程度不同的价格“疯涨”。大红酸枝从2010年年底开始一路上涨,一年多时间价格已经涨了四五倍。红木收藏专家指出,如果你没有赶上投资红木的头一个10年,从现在起看准下一个10年着手收藏也不晚。目前市场上制造红木家具的酸枝木、黄花梨、檀木等红木品种日渐稀少,去年每吨紫檀、黄花梨的批发价格比上一年上涨50%多。

初入“红木江湖”需谨慎

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袋里“不差钱”,所以,如今收藏红木家具的人也越来越多。不过,投资红木家具也是技术活,不能跟风乱收藏。据了解,上了漆的红木家具,由于有漆膜遮盖,造假者很有可能用低档材料以次充好,甚至弄得连行家都无法辨认。另外,上漆红木家具中还不乏做工粗糙或程序不对的。

以下每个问题都会给红木家具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上漆红木家具的造假现象大致上有这几种:材质造假,如夹杂边材,采用非红木材质,先漂白后上色再上漆;榫铆结构不合格或根本不采用榫铆结构,只用铁钉或者胶水粘合;木材烘干不到位或者根本未烘干。

鉴于上漆家具的众多隐患,有经验的红木收藏和投资者一般敬而远之,只钟情于采用打蜡工艺的产品。现在要告诫初入“红木江湖”的人,上漆红木家具外表光鲜,但背后的问题可能令投资者血本无归。但新手往往会以为上漆红木家具看上去很有光泽,而打蜡红木家具在光泽度上要比上漆的差一些。行家告诉我们,打蜡的红木家具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色泽均匀,越来越有质感,其价值亦将更上一层楼。

不法商人为了牟利而欺蒙消费者,造假者常用的一招就是卖上漆红木家具。时下,愈来愈多消费者购买红木家具作为收藏投资品。再次提醒各位消费者、收藏者,尤其是投资红木的新手,投资红木水不浅,除了谨防造假风险外,更要全方位了解红木知识,掌握红木市场动态。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天价黄金木价值2亿天价黄金木价值2亿

    上海惊现天价黄金木价值2亿全球仅此一根(图)

    上海惊现天价黄金木,看似普通一根却价值2亿好吓人

    12月9日,据报道,上海现黄金木,一根木头2个亿。这到底是根啥木头呀?为何这么值钱呢?它又有什么来历?下面就一起来揭晓这根黄金木的神秘面纱。

    据了解,上海这根黄金木非常珍贵,属于越南黄花梨老料,长8米,直径52厘米,头直径63厘米,重1.5吨,是目前所见最大的越南黄花梨老料,全球仅此一根。难怪这么值钱。想象一下2亿的现金,就这样放在那里让你欣赏,想想就觉得心花怒放啊。据悉,黄金木从生长到成才最少50年,在自然环境中,最好的产地每亩也只有1至5颗树。它的油质,让木材保持不变形,且带有一种特别的香味,能驱蛇、虫、鼠、蚁。而黄金木的颜色通过光合作用氧化而成金黄色,时间越久金黄颜色越鲜亮,颜色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更加美丽。黄金木具有平衡身体元气的功效,经常佩戴,颜色会变深,手感非常好,有旺财作用。

    来源:广安在线


    手雕红木是一门非常需要技巧的手艺。

    木匠世家四代人以木为业成为广式木作的发展侧影

    300多年前,广州对外通商繁荣,广式家具异军突起。如今随着技术变迁,手工木雕这一老行当已老去。在广州白云区江高镇大岭村,已有32年历史的一间木雕家具厂依然坚守这个行业。这一家具厂深藏着胡氏木匠家族的故事,他们连续四代从事木作木雕,像打磨红木一样打磨人生。近日,记者来到白云区大岭村,走近胡氏木匠家族,了解他们的故事。

    文、图/记者肖桂来

    通讯员马发洲、石建华

    广州白云区江高镇大岭村,一条充溢红木味、酸枝香的村子,曾走出不少木作大师,胡氏一家就世代生长于此。江高镇文化站负责人黄树杭表示,这里清朝时就有做木雕的传统,民国广作家具鼎盛时期,神山大岭村一带学木雕的年轻人更多。现在,大岭村还有不少红木厂在生产经营。

    胡氏的木雕家具厂就坐落在大岭村。巨大的红木门楼,古朴、大气,上书金色大字,注明是“胡枝题”。提起胡枝,业内都不陌生,这位木雕大师从艺70多年,佳作颇多,授徒过千。

    在今天的海珠广场、白天鹅宾馆和陈家祠等,都能看到胡枝的作品。胡枝的儿子胡敏强表示,“20世纪50年代,广州濠泮街、大德路、十三行一带,红木作坊比比皆是。”其实,胡家手艺最早一代并非胡枝,而是胡枝的父亲胡超洪,当时便被乡邻称之为“木作洪”,是十里八乡的名木匠。

    萃取西式精华融入木雕

    胡氏木雕传到第三代胡敏强时,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1982年,不到30岁的胡敏强离开国有单位自立门户,和兄弟胡敏枢、妹妹胡丽容一起,凭着几千元、几个人起家,发展为今天有数百技工的木雕厂。

    “制作每一件家具都要深思熟虑,反复斟酌,每块木料要反复衡量,用最合适的木料做最好的家具。”胡敏强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但却深谙木作之道。

    上世纪80年代末,西式家具盛行,工艺简单,利润也高。当时,年轻的胡敏强也想改行做西式家具。胡枝知道后,立刻站出来问:“你做人就追求钱?胡家离得开红木吗?”这些话就把胡敏强给问住了。于是,他打消这种想法,不为外界所动,用真功夫做好家具,还从西式家具中吸取更多的精华融入木雕。

    “好家具和人一样,是有思想的。做家具也和做人一样,一定要实实在在。”凭着这份坚持,胡氏红木自诞生至今已走过32载春秋,并成为广作家具的典范。

    “靠自己慢慢执生”

    如今,胡敏强的二儿子,胡氏木作的第四代传人胡宏驱不但将红木工艺传到了北京,开设了红木专卖店,还在福建等地开设了木雕厂。2008年,胡宏驱将这一工艺引入合肥。如今,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红木家具馆成为行业的翘楚。

    胡敏强的小儿子胡宏焰在管理着广州、花都的店铺外,还在厂里当父亲的助手,常常下车间拜老艺人为师,稳扎稳打地学设计,学绘图,学雕刻。胡宏焰也理解了父亲要他“靠自己慢慢执生”的意思,就是做人也要像做红木一样,一步一步打磨。

    做好雕刻需要时间沉淀

    接受采访时,胡敏强对记者说,木作很辛苦,要经过烘烤、锯木、雕刻、装配、刮磨、上蜡等环节,以前没有机器切割锯木,锯木是个体力活。现在引进机器,就更讲究雕工。

    学习红木雕刻,以前的规矩是三年练好基本功,就可以出师。但要大成,则需要10年以上时间去积累、去磨炼,打磨成自己独有的风格。比如常见的梅兰菊竹,是很容易雕刻的,但如果采用浮雕和透雕的穿插运用,变化出来的物象就更加丰富,立体感也会更强,当然雕刻起来更难。

    记者好奇地问他,机械是否能做出手工一样的家具。胡敏强对此表示了否定。他说,厂里机器和手工的比例是三七开,主要的雕刻工艺还是用手工。学手艺主要就是练好基本功、练手势。但要做好雕刻,还需要时间的沉淀、加入自己的思想。红木雕刻是有灵性的,每件手工家具就像人的指模一样,都是独一无二的。

    阅读全文
  • 11月9日—11日,以“双手扮靓生活”为主题的中国国际(上海)红木文化博览会暨中国国际(上海)木文化交流博览会(以下简称上海红木展)将在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地:上海世博展览馆二号馆隆重举行。
    上海红木展是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家具协会、上海市家具行业协会协办,上海新工联(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轻工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承办,得到了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大力支持。
    展会亮点上海红木展亮点十足,精彩纷呈300多家品牌企业参展
    上海红木展展览面积近2万平方米,超过300多家国内及海外知名品牌企业参展,十余个红木产业集群地区组团参加,顶级红木家具精品荟萃。其中包括曲美、顾家、广州家协(广州市番禺石碁红木小镇)、深圳祥利、长江家具,中山大涌产区的东成、忆古轩、伍氏大观园、博大、和业居,浙江东阳产区的明堂、大清翰林、中信、卓木王、御乾堂、荣轩,江苏常熟红木文化研究院、北京太和木作、福建三福、台山伍氏兴隆、上海艺尊轩、湖南晚安·中国红木馆、宜华、青岛一木等企业和产区集群。
    国礼和大师作品亮相
    上海红木展特设五大板块,七大展区,展示国礼文创设计作品,木文化、软装家居展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红木博物馆展品。
    “—带一路”国际红木文化发展论坛
    在上海红木展上,来自全球的政要代表、行业专家和企业大咖,将以“一带一路”红木文化的未来发展为主线,以“文化引领全球合作”为主题,旨在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对话,通过各领域间的高层对话,打造一个开放、多元、包容的国际化文化平台,为实现和谐文化、和谐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
    精品评选、品牌发布和拍卖主题活动
    为了更好地传播木文化,发掘新锐创意设计,上海红木展将专门组织“木文化艺术创意设计精品作品评奖”、“精品企业品牌发布会”和拍卖三大主题活动。上海红木展的举行,将积极促进红木厂家、经销商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多方共赢,同时也将为市场带来新的风向标。让我们拭目以待。

    近日,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林业部新闻中心发布消息称,边疆区首次采用爆破法扑救地区森林火灾。
    消息中指出,爆破法用于博古恰内地区三起森林火灾的扑救工作中,这三起森林火灾都发生在难以抵达的偏远地区。采用爆破技术得到了联邦当局的批准,并由航空护林局有关专家组织完成。

    爆破手段扑救森林火灾通常用于偏远地区,那里道路不通,运送消防专门设备难度较大。消防员乘直升机抵达火灾点,使用索状炸药开设森林防火隔离带或阻隔沟,阻截火势蔓延,以便高效快速地扑救森林火灾。这类炸药爆炸性能良好,对林种枯枝杂草、土壤等有相当的破坏力,并且不会引起易燃物燃烧。博古恰内地区共计铺设了10千米的森林防火隔离带。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林业部表示,在对边疆区2018年和2019年火灾季森林火灾情况进行分析后,林业部发现了火灾重心有向偏远地区转移的趋势。为此,边疆区政府与联邦林业署和航空护林局进行了交流,得以把边疆区纳入允许采用爆破法扑救森林火灾的地区清单中。


    来源:塔斯社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