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大涌红木家具经营遇困产业亟待转型升级\《张家港木材市场简析》报告
详细内容

中山大涌红木家具经营遇困产业亟待转型升级\《张家港木材市场简析》报告

时间:2020-10-11     人气:792     来源:     作者:
概述:关于家具寒潮蔓延现象,《中国经营报》此前曾报道过佛山乐从家具城商家的亏损现状,而这仅是寒潮的一个缩影。作为产业链上的生产厂家,同样遭受业绩的“滑铁卢”。近期,拥有“中国红木产业之都”称号的中山市大涌镇的多位厂商,向记者反映了经营困难的现状。......

关于家具寒潮蔓延现象,《中国经营报》此前曾报道过佛山乐从家具城商家的亏损现状,而这仅是寒潮的一个缩影。作为产业链上的生产厂家,同样遭受业绩的“滑铁卢”。

近期,拥有“中国红木产业之都”称号的中山市大涌镇的多位厂商,向记者反映了经营困难的现状。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不时可见“大促销,资金回笼,批发价8折”“旺铺招租,有环评”……之类的促销和转租告示,偌大的大涌镇不见热闹的人流和车流,一片萧索景象。

部分工厂在两个月前即已遣散工人,家具堆积厂房内无人问津。有厂家向记者诉苦,“降低销售价格,销量却不升反降。”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大涌镇的红木家具产业已经面临产品同质化、粗放式经营等多个困局,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从产业之都到旺季空城

广东省是我国最大的家具生产集聚地,根据中山市中广测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近期联合发布的《广东省家具产业集群分布结构探析》,广东家具产业的生产总值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家具出口占全国二分之一以上。

而红木家具产业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集聚区为中山市,市内最主要的生产基地在大涌镇。据了解,每年在大涌镇举办的中国(中山)红木家具文化博览会,是中国红木家具行业规模最大的展会。

根据研究文献《大涌红木家具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以下简称“策略研究”),上世纪90年代,大涌镇政府为了促进红木家具产业发展,前后累计投入了2亿多元改造基础设施。90年代末,大涌镇的红木家具生产企业超过300家,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年产值超过10亿元。

经过30多年发展,大涌镇红木家具已经走向产业集群、标准化发展模式。根据广东省中山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披露的数据,截至2015年1月1日,中山市共有家具产业组织机构2929家,大涌镇拥有727家,占据四分之一,是中山市数量最多的一个镇。

发展至今,大涌镇已经拥有“中国红木产业之都”“中国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中国红木雕刻艺术之乡”等多个称号,更有三项“全国第一”入选文史资料丛书,分别为全国第一个红木家具联盟标准、中国红木家具行业第一个国家级荣誉称号的专业镇,以及全国第一个红木古典家具学会。

然而,2018年大涌镇家具产业发展面临严峻的形势。

记者近期走访了大涌镇多个红木家具工业区,类似于“大促销,资金回笼,批发价8折”“旺铺招租,有环评”一类的告示不到20米即可见一处。

记者经葵朗工业区转入青岗工业区,这两个工业区是厂房较集中的区域,然而一路上却见多个铺面大门紧闭,不见灯光,从外往里看,黑压压的红木家具堆满地面。部分商铺仍挂着原先的招牌,店内却四处散落着垃圾,大门洞开空无一人。

从2014年在葵朗工业区开厂经营至今的胡伟(化名)告诉记者,“光是2018年,亲眼所见倒闭的工厂超过30家。以前订货的客人多到我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哪像现在还有空和你聊天。”

如今,偌大的大涌镇不见往年热闹景象。

被套牢的厂家

红木家具产业的发展带动大涌镇经济的增长。2006年上半年,大涌镇的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0.96亿元,到了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69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3.5%,其中家具企业贡献力度巨大,销售产值达20多亿元。2011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继续增长,达到36.77亿元。

“春江水暖鸭先知”,当地生产厂家率先享受到家具产业带来的红利。相对的,最先感受到寒潮降临的也是厂家。

2014年,大涌镇地区生产总值到达47.95亿元的高度后,开始回落。往后3年的数据分别减少为46.91亿元、42.84亿元、44.85亿元。而青岗工业区的张明(化名)也告诉记者,“2014年是业绩最好的一年,此后逐年不行,2018年最糟糕。”

张明开厂至今超过20年,最多时曾有100来号工人。因为销量锐减,2016年工人减少至70人,2018年再次减少至50人,11月份遣散了大部分工人,只留下不足20人完成最后的上漆和包装工序。


2016年,张明工厂一年的木头开料数是4800立方米,2018年已经减少为1600立方米。在2014年,一年可以卖出6000套家具,2017年开始出现滞销,而2018年全年只卖出不足200套,仓库里仍有600套没卖出。“

曾经一年最高可以盈利500万元,2016年时全年亏损30万元,2017年翻一倍亏损60万元,2018年数据还没统计,但肯定亏更多。”张明告诉记者,“2019年上半年不打算生产新的家具了,把剩余的卖出去,让资金周转起来。”

诚如张明的遭遇,胡伟2015年的销量是400多套,2018年锐减30%至280多套。胡伟向记者表示,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产品价格不断拉低,销量却不升反降。“2018年全年成本与营业额基本持平,相当于白干一年。”胡伟告诉记者。

广证恒生的研究报告指出,2017年初红木原料的价格接近翻倍,国内原木价格上涨,产品价格涨幅3%~10%,随着各红木原产国纷纷推出森林禁伐令、多个品种红木被禁止贸易,红木原材料供应紧张已影响到红木家具企业正常生产,加剧下游市场的囤货心态,助推红木价格上涨。

“只要生意好,原材料上涨带来的影响也不会很大。”胡伟无奈地表示,“我还没找到其他合适的行业,找到了就不会继续做家具了。”

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事实上,2018年以来的家具寒潮只是进一步暴露了大涌镇经营困难的窘境,其背后的原因却是多方面的。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大多数工厂生产的家具品种和款式基本相同。据研究文献《大涌镇红木家具发展现状调研》(以下简称“调研”),在抽取的51家企业中,古典家具风格占比76%,新中式家具占比24%。存在产品风格趋同的现象。

记者还发现,部分小工厂还从大工厂购买半成品进行加工,进一步加剧了产品同质化的现状。调研指出,中小企业没有自主设计,盲目跟从的现象严重,导致市场竞争力薄弱。

此外,广东省中山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月1日,大涌镇727家家具产业组织机构中,个体化经营机构476家,占比超过65%,非法人企业167个,占23.0%,而法人企业数仅有84个,仅占11.6%。

中国家居家装互联网战略专家、中国家居电子商务协会创会人、执行会长兼秘书长王建国告诉记者,“红木家具行业普遍存在家庭作坊式经营的现象,中小作坊远多于规模化运营的企业。早期整体市场需求大,对操作水平要求不高,家具很容易销售出去。经过多年的发展,市场日趋饱和之后,竞争加大,仍然依靠几十年前的生产经验运营的企业面临经营压力,甚至被淘汰。而市场不景气时,大型企业也逐渐下沉,利用优质产品跟小型企业抢占市场,进一步给后者带来压力。”

中国家居建材装饰协会秘书长胡中信进一步指出,“小作坊式经营还未自觉形成工匠精神,粗放化生产难以使产品质量达到高水平,精品则更加缺乏,消耗消费者的信心。”

除了同质化与粗放式经营两大现状之外,近年来板式家具、欧式家具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上述提及的策略研究指出,新型家具运输方便、拆装方便、款式新颖等特点对红木家具市场造成较大冲击。而大涌镇的家具款式陈旧,使得目标人群受到限制,也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王建国表示,如果专业小镇在发展过程中未能形成核心的竞争力或拥有一定垄断性的资源,一旦市场发生大的变动,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便凸显出来。

“红木家具小镇可以和文创、旅游、酒店、餐饮等领域跨界结合,走出融合发展的道路。而大涌镇当地政府可以和企业联合,走出去学习其他企业成功转型的经验,时刻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研究流量入口,及时迭代产品,完成自身的转型升级。”王建国谈道。

胡中信认为,大涌镇作为特色小镇,其发展的现状值得全国其他小镇借鉴,“规模化运营之后,还需当地政府花更多精力对整体行业进行规范化管理,整治假冒伪劣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同时细分化运营,引导不同企业在特定的产品领域发力,走向多样化。”


2015年10月30日,2015首届中国木材与木制品市场供应链大会在河南漯河举行,张家港名贵木材国际交易中心董事长余帅做《张家港木材市场简析》报告。作为木材流通领域中重要的平台载体,也正在进入一个深度调整和全面服务的提升阶段,自2010年至今围绕张家港港口年均进口350万立方米各类硬木的大流量,随之而增加了27家木材初加工企业和与之匹配的的像金港物流,随着第四季度的到来,国内市场交易进入一个相对活跃的通道,木材市场虽未能形成进销两旺的态势,但是市场销售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迹象,各类木材价格都有小幅上调,交易量亦较之前有明显放大趋势。
未来,张家港木材市场将依托完善的产业配套,市场活力,广大行业人员的团结协作,打造以中国大陆为基准点的全球化木材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助力中国木业领域和信息化及互联网领域的深度融合,在中国木业蓬勃发展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11月23日上午,“大涌红木文化资源融入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市级立项课题开题报告会在广东省中山市大涌南文小学举行。

    开题报告仪式上,大涌南文小学语文科组长林振媛宣读了关于“大涌红木文化资源融入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的课题开题报告。报告明确了研究的内容、组员分工以及研究的进度和规划,包括对研究内容内涵、教育价值研究和实施方法及策略等内容。按照课题规划,以后该小学将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情况,开展建设红木文化长廊、学习红木文化基础知识、参观走访红木企业、了解红木制作工艺、邀请红木专家讲课、开展红木主题写作等等为内容的主题教学。为了让广大老师能对红木文化和红木产业有更深刻了解,开题仪式现场还邀请了中山市红木古典家具学会名誉理事长、大涌镇原分管经贸工作的党委委员谢巧明作了关于《红木家具文化》的讲座。谢巧明结合大涌镇红木家具产业的重要历史节点,详细讲述了大涌红木家具产业在发展历程中起源、兴起和发展,以及红木家具的流派、特点和生产技术等。同时,谢巧明对今后开展此课题教育和以后建设红木特色学校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中山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陈春艳现场为课题的开展作指导并为大涌南文小学颁发了中山市立项课题通知书。他指出,该课题的研究首先要明确红木文化的的概念,包括红木文化的精神价值文化、制度文化和器物文化;要把握好研究的方式,同时把研究融入到日常的综合实践活动中。

    会后,中山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陈春艳表示,小学语文教育和当地的经济产业文化向结合,是一个创意很好的有益尝试,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两者的融合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传承、传播大涌红木文化,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很大促进作用。

    语文是中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如何将红木文化资源融入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从而提升“00后”一代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引领他们了解红木产业,喜欢红木产业,这是“中国红木产业之都”——大涌镇的教育工作者们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如今,长期以来的思考开始进入实践阶段。


    安思远及其收藏石鲁《春梅独立》设色绢本镜框1971年作

    文_刘小艺

    “如果你无意与这件作品朝夕相对,那就千万不要收藏它。”安思远对于收藏的理念为人津津乐道,这也正是让藏家云集纽约的另一层理由:淘“宝”只是一方面,借拍卖安思远拍品学习其收藏理念则更为重要。

    1929年,安思远出生在一个条件优越的美国家庭。他的祖辈曾为美国康涅狄格州议员,其父为纽约著名的牙科医生,是根管治疗术的发明人,其母为优秀的歌剧演员。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他对艺术充满了兴趣。幼时,他因一枚小小的中国邮票进而钟情于东方艺术,经过多年的收藏与研究、经营,终成中国艺术品收藏泰斗,也是整个西方艺术界公认的最具眼光和品位的古董商、收藏家之一。

    1948年,安思远进入耶鲁大学学习汉语,结识了良师王方宇。后者在指导他研究中国晚清书画时,发现他在课堂上总是一副思绪跑得很远的样子,于是给他取了一个中文名字:安思远。

    安思远极富生活情趣,在其位于纽约第五大道的公寓内,每个转角都可与其穷尽一生收藏而得的古董珍玩相遇。在他的书房中,英式家具与精美的亚洲铜像巧妙结合。“步入他的房间,一切古玩似乎成了最为自然的摆设。”

    在此次拍卖中,一尊十一、十二世纪西藏铜瑜伽士坐像在预展中便让藏家趋之若鹜。这是安思远安放在卧室床头的珍品。上世纪80年代曾被送往洛杉矶博物馆做状况检查,结果家中管家因心爱此物至极,当发现其不见时,曾要求对方立即归还,否则离职。

    管家略显夸张的反应却也是安思远平素收藏情状的真实反映。寄情于这些收藏品,安思远终生未娶,老管家与之相伴至终老。不过晚年的安思远并不孤独,他常常坐在书桌前,一件一件把玩自己的心爱之物。他曾说这些收藏品都是自己的‘宠物’。”既然是“宠物”,那唯有留在身边成为感情寄托,而不能出售牟利。

    也正是由于这一理念,让安思远挑剔的鉴藏成了“检验标准”。这也许是此次佳士得拍卖消息传出后,众多藏家蜂拥而至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除了纯粹的收藏之心,有业内人士表示:“安思远的独立思考精神值得藏家们学习。”这一独立思考精神,帮助安思远1971年发行了《中国家具:明清硬木家具实例》一书,成为中国古典家具研究的新标杆,也让安思远在国际上重新发掘出中国现代画家石鲁作品的价值。

    来源:《艺术品鉴》杂志

    阅读全文
  • 日前,由国家旅游局组织的全国工业旅游创新大会在山东青岛隆重召开,广东中山的中国(大涌)红木文化博览城(以下简称红博城)入选首批国家工业旅游创新单位并获授牌。据悉,广东省仅有两个单位获此授牌。广东省旅游局副局长梅其洁、广东省旅游局副处长李健仪、中山市旅游局局长吴嘉敏及红博城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

    据悉,国家旅游局要求各地旅游部门深入挖掘本地工业旅游资源,学习创新单位的先进经验,调动各方面发展工业旅游的积极性,把工业旅游培育成国家旅游产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自2013年正式启动,红博城成功入选广东省、中山市及大涌镇重点建设项目;2015年5月,红博城作为中山市首个且唯一入选《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单》的项目再次迎来发展的新机遇。此次获得国家旅游局认可,被评为“首批国家工业旅游创新单位”,可谓喜上加喜。

    2016年下半年,红博城制定了全新的文旅发展战略,四大文旅业态“千年走一回——红博城博物馆群落、非遗印象园、隆都里——新人文体验主题美食街区、红博城酒店组团”全面建设启航,其中,红博城博物馆群落已于11月11日开馆正式对外开放。以国家A级旅游景区规划,目前,红博城正在紧锣密鼓进行4A景区申报工作,全面升级文旅业态,紧步向“5A”迈进。

    红博城总占地300亩,总建筑面积达80万平方米,总投资48亿元,既是中山大涌特色文化旅游的一大旗舰景区,也是大涌镇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对探索和带动业态创新,带动产城融合发展,加速人才集聚和红木家具产业的转型升级有意义重大。


    清乾隆掐丝珐琅番莲纹冰箱(故宫博物院藏)湖北随县出土的铜冰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冰箱柏木冰箱(故宫博物院藏)

    水殿开冰鉴,琼浆冻玉壶

    :中国古代冰箱的发展与演变

    编辑/刘根旺

    冰箱小百科:

    冰箱,装冰的箱子。古代人把冬天的冰块藏于地窖中,来年取出放置在隔热的青铜、红木箱子里。而箱子中间往往能盛放食物。

    消暑吃冰不是今人才有的特权。自古以来的人们便是将冬天的冰块储藏起来,来年炎夏取出使用,以降暑热。《诗经》中就有奴隶们冬日凿冰储藏,供贵族们夏季饮用的记载。又有古籍《周礼》中提到过一种用来储存食物的“冰鉴”。它的外形类似盒子,内部是空的,只要把冰放在裏面,然后把食物再放在冰的中间,就可以对食物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

    张德祥捐赠民间收藏的柏木冰箱

    7月23日,著名收藏家张德祥将收藏的梓木透雕螭龙纹嵌黄杨人物十二扇大屏风、花梨木京式五屉炕琴桌、柏木挂锡裡京式冰箱等25件明清家具赠送给北京恭王府。

    在恭王府的展厅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四四方方的柜子一样的家具:“柏木挂锡裡京式冰箱”。作为古代的冰箱,“它外面由柏木包裹,打开上面的一对箱盖,里面有一层格屉。”在现场,张德祥提起箱盖,向人们展示了古代冰箱的构造。“夏天的时候,在格屉下面放上冰块,把食品搁在屉板上,盖上盖之后,就可以隔绝外面的热气,对箱内储藏的食品起到冷冻保鲜的作用。”

    张德祥捐赠的柏木冰箱,是在《马未都[微博]说收藏家具篇》书中介绍的柏木冰箱(藏于故宫[微博]博物院)外,第二件与公众见面的古代木制冰箱。

    曾侯乙出土铜冰鉴,至今无法复制

    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楚墓挖掘出编钟、青铜尊盘、编磬、铜壶等大量的青铜器,其中也包括至今出土的年代最久远的青铜冰鉴。该冰鉴通高61.5厘米,边长62厘米,重170公斤。铜冰鉴的四足是四只动感很强,稳健有力的龙首兽身的怪兽。四个龙头向外伸张,兽身则以后肢蹬地作匍匐状。整个兽形看起来好像正在努力向上支撑铜冰鉴的全部重量。鉴身为方形,其四面、四角一共有八个龙耳,作拱曲攀伏状。这些龙的尾部都有小龙缠绕,还有两朵五瓣的小花作为点缀。铜冰鉴是一件双层的器皿,方鉴内套有一方壶。夏季,鉴、壶壁之间装冰,壶内装酒,可使酒凉。

    可以说,铜冰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冰箱,是一个构思精巧、实用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青铜器物,也是迄今发现的部分采用失蜡法铸造的较早的典范作品。可惜,今人都无法再复制出同样精致的作品。

    制冰术进入寻常百姓家

    除了存世的明清木制冰箱,古人也用青铜器、瓷器等制作冰箱,并且早在唐时期,就有了制冰术。

    唐朝,人们依然延续前人的传统,挖冰窖、冰井等储存冰块,供来年取用。

    在唐朝末期,工匠们生产火药发现大量硝石(硝酸钙),偶然发现硝石入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能使周围的水将温直至结冰。于是一些能工巧匠便开始利用硝石开始制冰。将水放入罐内,取一个更大的容器,在容器内放水,然后将罐子放在容器内,并不断地在容器中加入硝石,使得罐内的水结成了冰。再到后来,人民开始在制冰时向罐子里放入糖、水果等,冷食产品逐渐丰富起来。

    制冰术,也大大促进了古代制冷市场的繁荣。各式木制冰箱、陶瓷冰箱等也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中。市场中也出现了“冰鲜”,人们打捞的海产品,通过冷冻,运输得更远、保存得更久,古人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而在宋朝,统治者重视防暑工作,并专门成立了“冰井务”。负责制造研制解暑降温的各种冷食品工作。到了夏季,还给大臣们发放冰。宋人吕原明在《岁时杂记》记道:“自初伏日为始,每日赐近臣冰人四匣,凡六次。”

    元代人们进一步创新,他们用牛奶和冰水制成各类冰类食品。据说马可波罗来华后,受到忽必烈的“冰奶”招待,后来马可波罗将“雪奶”秘方带回了意大利,意大利的夏尔信受到马可波罗的《游记》启发,在其配方上又加入了橘子汁、柠檬汁等,于是就形成了今天“冰淇淋”的雏形。

    明清时,食冰的花样更加翻新,不仅老百姓可以在街市自由购得冰饮,而且各级官员还可享受政府防暑降温的特殊福利:冰票。清人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记载,“京师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门例有赐冰。届时由工部颁给冰票,自行领取,多寡不同,各有差等。”

    木制冰鉴工艺相对简洁,使用起来轻便,到民国时期乃至改革开放时期都还在使用,80年代还常见卖冰棍的人,在自行车后绑着木制冰箱沿街叫卖。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