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式家具体验空间的N种可能\发挥口岸优势大丰港进口木材检疫处理区启用
详细内容

中式家具体验空间的N种可能\发挥口岸优势大丰港进口木材检疫处理区启用

时间:2020-10-11     人气:980     来源:     作者:
概述:流动的人与变幻的空间感受(图片提供:DOMONature)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将促使空间具有更多的时间属性(图片提供:万乾堂)在新的体验空间中,人与生态将直接对话(图片提供:璞素)文/林贤辉核心提示>>>中式家具的体验将打......
流动的人与变幻的空间感受(图片提供:DOMONature)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将促使空间具有更多的时间属性(图片提供:万乾堂)在新的体验空间中,人与生态将直接对话(图片提供:璞素)

文/林贤辉

核心提示>>>

中式家具的体验将打破在固定地点、固定空间、固定背景和固定概念下的呈现形式,积极介入对中式文化感兴趣群体可能涉及的每一个地点、空间、背景或概念。

商品交易形态,在普适性的规律上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检验、试验、体验。

检验重实用性,解决了“我需要什么”的问题,比喻作1.0阶段。

试验重功能性,解决了我用它来做什么的问题,比喻作2.0阶段。

体验重感知性,最终要解决的是通过感觉真实、触摸生命的历程,并对未来和未来的自我有所预感,比喻作3.0阶段。

今天我们谈中式家具体验“预感”,即指它在未来将呈现出怎样的空间形态、意识形态。

对刚刚度过第一个“黄金十年”的中式家具行业而言,其含金量更多地集中在行业规模的膨胀上,3.0只是初露端倪:或以空间的布局突出品牌的独特个性,或以一时的风潮满足销售的需要,或以概念化的展览突出设计的理念。各自的探索散落于行业的不同角落,尚未在系统性上迈出实质性的步伐。这里头的原因很多,但大体上避不开以下两点:

一是“中式”从市场苏醒到社会化意识的复苏时间短,对体验的探索不足。换句话说,假设整个家具行业在体验的呈现形式上正在“过河”,则中式家具还在“摸着石头”。

二是现代化的资源对“中式”的渗透和影响所需要的时间更长。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对一些古典中式的偏执者而言,用黄花梨制作出一款类似明式风格的电视柜,柜子后面还挖出一个圆孔用于布线,基本上是违和的,就像你告诉他昨天刚出土了一个秦朝的热水瓶。

在新的体验空间中,对自然光等“生态”的追寻将促使家具摆放打破规整(图片提供:璞素)

在这样的前提下,中式家具未来的呈现无论是以卖场专区的形式、主题展厅的形式还是设计展览的形式,都变得不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在各种形式的空间里都积极营造出一种“历程”和“预感”的价值,并让这种价值从3.0持续升级到3.1、3.2、3.3……即体验的主体从家具本身转移到人的感官和内心,不断满足眼、耳、心、口、鼻的可持续快感。

这,才是我们今天探讨这个话题的意义:令中式家具的体验,肆意生长出一些具体的或概念性的、异于当下的呈现形式,以潮流之名,行古典之美。

新中式的新概念

许多体验性消费是由少数企业首先引导和示范的,新中式即属此类。它挖掘了中国传统家具在现代生活的“繁重”与内心需求的“灵动”之间的夹层式渴望,表达了人们不曾言语出的潜在意识,进而获得特定人群的偏好。

新中式的崛起,首先打破了对材质的限制。一些非传统名贵木材,乃至木材以外的家具材质更多地进入新中式家具的构造范畴,推动材质限制的宽松化,提供更接地气的中式生活空间。

其次,新中式的审美已经不再局限于当下的东方视觉体系。西方家居中的线条与人体工程学被更多地融入进来。因此,未来的新中式,将借助体验的多元化形式,建立起一套全新的设计理念,扩大中式家具的外延。甚至于,新中式的曲线可能更加玲珑,颠覆传统家具和建筑空间里的层次感,创造出一种流动的、水平生长的空间感受。

第三,基于前面两点,新中式在体验空间的概念上将从当下主流的东方内蕴、环保等主题,转向更具有深度的追寻生命与重生的意义等主题。当下,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式革新;未来,则将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式革命。

“穿越”的古典主义

针对传统意义上的古典工艺家具,未来在体验空间的表现形式上,包括展厅或展览,将对传统文化进行深挖,将中式家具放置于一个“越古代就越现代”的“穿越”境地。

这种穿越是对包括家具、配品、人、装饰等体验空间中所有涉及的元素,进行渴求细节的复制,而不只是当下的复古;是对百年前乃至千年前的生活场景的再现,而不只是当下的浮现。诗、书、礼、仪、乐,书、茶、琴、花、香等古礼、古道将被更加极致地融入到传统家具的体验空间中去。未来的古典工艺家具,将成为体验空间的载体而不是主体,成为体验空间的道具而不是主角。届时,真正需要出售的不是家具,而是文化场景。

这种场景设计,将从心灵上与消费者形成呼应,中年人从中找到传统的归属感,年轻人从中获得逆时光的宁静感。诗礼传家、盛世中堂等将不再只是品牌的宣传文案,而成为与中式家具本身一样可以被设计、被传承的生活方式与家风延续。

这样的中式空间,将不再只是一个空间,而是具有了时间属性。

“生态”营造之美

未来的世界将经历更多的经济和社会以及气候和环境的变化。中式家具基于其沉静的内敛和外放的气质,有助于帮助人们重新认识自己的生活,因而对生态提出对话的需求。

与生态对话,首先是一种居住理念。粗浅的理解,即平衡家具与声光电、通风换气、日照采光、温湿清洁度等之间的关系,综合进行呈现空间的战略规划,进而营造出更人居化的体验空间。它不仅关注人居,也关注“物居”,即中式家具本身因为被赋予了人的情绪色彩而需要适宜的室内空间,进行更自由的呼吸。这将改变目前的中式家具关心人的局面,转而赋予人亦关心中式家具的互动效应。

互动效应带来相互倾诉的需求。体验者、使用者对中式家具的关注点将从成品,上下延伸到全流程,期望获得直接与木器对话、交往,甚至是“恋爱”的消费过程。这将推动中式家具的体验空间在设计、制作、组装、包装、保养、拆卸等方面进行更充分的展示,并在一些环节提供接近DIY的快速、低损耗的“我来做家具”的现实体验。体验的过程将被充分生态化,包括废弃材料的重复使用,环保、可回收材料的DIY替代品使用,以及3D打印机的使用。珍贵的木料被珍惜,但人与木的对话越来越多。

第三,回归“乡村”生活。即,更多地利用自然色彩和图案,配合中式家具自身所带有的自然性;更多地利用原始状态下的居住环境模仿,配合中式家具自身所带有的原始性;更多地引导人们摆脱过度呆板乏味的城市生活空间,让制式化的格局加入柔性的因素,配合中式家具自身所带有的质朴性。

譬如,新的体验空间中,如果出现有落地窗的格局,书桌将被斜着而不是规整地摆放,以获取更好的自然光和观赏景致的角度。这是在老旧的体验空间中,几乎不可能存在的“生态”。

来自外星球的古典

现代社会的诸多体验手段,如互联网络、虚拟场景等将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中式家具的呈现形式之中,这是由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对现代科技的依赖所决定的。目前在行业中出现的360度家具产品电子化展示只是一个开始,它在分享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连续的片段行为。而通过更先进的科技手段的引入,可以轻松触摸50年后的阿凡达式、爱丽丝漫游仙境式的中式家具体验过程。

科技感的融入将带来显著变化:

虚拟的真实:360度全球体3D映像,将改变人们对中式居住文化的感知,参观者可以按照自己居住的空间布局随意搭配心仪的家居产品,模拟还原实景空间,并步入其中漫游参观。产品编码也能录入视觉系统,体验者用触屏或手柄可以直接拖曳球幕中的家具,实现场景搭配和整体设计。对不同家具的放置场景,体验者甚至可以上下楼漫游,并最终确认采购方案。

大众的个性:更具有科技感的中式家具体验方式逐渐蔓延,让中式从大众的纯古典走向个性的梦幻:可以一键移动的罗汉床、放置于太空舱中的沙发九件套、可调节高度的檀雕圆餐台……中式家居生活将被一面不大的电子墙调控成可转移的空间,让古典以不同的构造呈现,符合不同的个性需求。

无处不体验

商业社会的发展将推动大部分行业逐步抛弃天然的封闭性,资源的相互渗透越来越频繁,商品的体验包容性越来越大。中式家具的体验将由此打破在固定地点、固定空间、固定背景和固定概念下的呈现形式,积极介入对中式文化感兴趣群体可能涉及的每一个地点、空间、背景或概念。

无处不体验,首先体现在跨界的混搭,譬如古典的明清座椅与造型独特的西式沙发、欧式仿古水晶灯与景德镇的青花瓷瓶、波普图案的大幅地毯与传统的顶箱柜,跨越时空、乱而不闹、乱中有静。这种思路将同时被带到装饰、电商、家电等行业,谁都可以操盘中式家具的呈现,无论它占多大比例。

无处不体验,还将体现在对中式家具企业自身拥有的展厅、举办的展览等平台以外的载体的充分利用。譬如,未来的星巴克某个适合的店面,将被装修成纯中式的风格,所有的桌椅、乃至柜台等都将是某个中式家具品牌的定制,双方互换资源,实现品牌的相互体验,让东方文化西式呈现,让西式生活东方情境化。譬如,一个中式园林的楼盘,成立一个中式生活博物馆;一个富有的家庭,成为一个小圈子共赏中式家具精品的展厅;一个中式会所,成为各色高端中式家具轮番登台演出的空间;一个奢侈品服装品牌展上全是太师椅;就连英国地铁的橱窗里,都可能出现一张方香几。此外,中式家具将真正进入移动时代,借助手机终端和APP,充分整合微店、淘宝店、线上展示、微网等渠道,体验者可以随时把行业精英品牌装进自己的口袋,实现随时随心的体验。未来,任何一个平台都不再被天然地排斥在外,人不再跟着家具走,而是家具跟着人走。

互换资源,互不挤占,各展其长,这是无处不体验的兼容并蓄之美。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近日正式发文,批准大丰港进口木材检疫处理区投入使用。今后,来自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原木可在该区进行检疫处理,然后直接运往加工区或用户手中,极大地发挥了口岸优势。
据了解,该项目采用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溴烷全回收环保技术,可以极大程度提高进口木材的安全性。检疫处理区位于大丰港通用码头堆场,项目设计年处理能力为300万立方米木材,包括熏蒸处理设施和配套设施两部分,有24个熏蒸库、辅助间、药品物料库、木材监管堆场等。配套设施主要包括熏蒸控制中心、数据监控中心、检验检疫实验场所、熏蒸操作室以及检疫监管人员的办公区等,总面积4万多平方米。
大丰港进口木材检疫处理区投入使用后,能提高物流效率、节约物流成本,在构建大丰港木材集散基地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大丰临港产业和腹地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家具展厅陈设,贵精不贵多,应从体验式营销的角度提升品质。(图片提供:德古)好的家具设计,需要对美感、对高品质的生活具备优良的认识和理解。(图片提供:德古)目光长远的转型企业,将会获得新生和回报。(图片提供:德古)

    中式家具新论

    走出传统经营误区,迎接新时代变革

    文/蒙亮编辑/吴少菊

    人物名片

    蒙亮,独立家具设计师,两项德国红点设计大奖得主。现从事现代中式家具的研究、设计工作。

    核心提示

    企业美学观的缺失、扭曲的价值观以及对高品质生活缺乏正确的理解,导致红木家具行业存在诸多误区。冲出重围的唯一出路是理念、模式的转变,是对艺术化生活、对设计的再认识。红木家具企业必须抛弃以往唯利是图的野蛮生长思维,充分意识到设计创新的重要性,并加以利用以实现自身的蜕变。

    2013年以来,以莆田仙游地区为代表的福建红木家具企业经历了如过山车般的销售起伏。2014年,不少行业人士仍乐观地认为,高档红木属于越来越稀缺的资源,市场低迷只是暂时,复兴时机不会太远。进入2015年,销售进一步走低,大家这时才如梦初醒,开始忧心后面的路。然而,对红木企业来说,固守成规多年,吃惯了红木价格飞涨、日进斗金的大餐,面对如今这般情形,确是极大的挑战。以笔者的观察,红木家具行业内存在诸多误区,若未能及时认知并解决,企业的生存将成为问题,更谈不上跨越式的发展、进步。

    红木家具行业六大误区

    误区1:好款式+大展厅=成功

    以明式家具为代表的古典家具是设计家具史上最璀璨的一页。那么花重金打造一个展厅,将这些古典家具款式的精华集中在一起,是否就意味着品位和销售呢?这样的模式曾经是成功的,但在销售疲软、消费者越来越挑剔的今天,答案是否定的。企业不但要在产品品质方面下大功夫,也必须提升自身艺术品位,给消费者提供全面综合的审美体验。

    80%以上的中式家具多以颜色沉重的硬木制成。从空间设计的角度来看,堆塞过多深色调的物品会令空间非常沉闷、压抑。王世襄先生在其《明式家具研究》一书中就极其精辟地指出,古典家具在空间中的陈设,贵精不贵多。然而,能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企业少之又少。笔者走访过的古典家具展厅中,能在视觉上令人赏心悦目的空间陈设案例极其稀少。通过高品位展厅设计,完美呈现古典家具之美,并以此勾起消费者购买欲望的红木家具企业更加凤毛麟角。

    误区2:唯木论

    对以黄花梨和紫檀为代表的红木的追捧,反映了国人对木材之美的扭曲性认识。不可否认,红木因其材质坚韧耐用,为制作家具的良材;又因其生长缓慢、滥砍滥伐以至资源匮乏。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价格可以炒作到如此疯狂的地步。国内消费者对木制品内在价值的粗浅认知又助长了这一畸形的商业现象。笔者并不否认海南黄花梨之美,但仔细对比海南黄花梨与极其廉价的刺猬紫檀,前者的美学价值真的远高于后者吗?

    珍稀红木若缺乏优秀工艺及品相的配合,产出的非但不是艺术品,反而可以被称为视觉垃圾,其制成品的价值尤不如一块完好的木料。在红木家具和工艺品行业,将良材转变为拙劣制品的例子,比比皆是。

    放眼未来,红木商人也许仍有靠炒作硬木资源发大财的机会,但对红木企业来说,必须走出这个误区,依托高雅的艺术品位和精湛的工艺,制作出能经受住市场和时间考验的产品,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为事业的转机创造前提。

    误区3:唯古典为美及古典无法超越论

    与红木家具界人士谈论家具设计及创新时,听见最多的言论之一就是:唯有传世的古典家具款型是美的,永远无法超越。不少企业拒绝创新,坚守纯古典款型,认为只有这样,才代表着他们对产品品质和企业文化品位的坚持。

    这又是一个巨大的误解。虽然企业坚持自己选定的战略定位无可厚非,但即便是明式家具,也并非件件完美无瑕。哪怕是明式家具中最为人称道、堪称经典中的经典之款式,也由于时代变化,在功能、舒适度方面无法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笔者认为,大可不必以“超越”的心理来谈论中式家具的改良与设计,我们要做的,只是尊重现代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周密考虑功能性、舒适性上的需求,同时延续古典家具之美,将其附加于现代家具设计工作中,从而创造出对当代人来说好用、耐用、耐看的中式家具制品。

    经典明式家具款型之美不可否认,却并非不可超越。(图片提供:北京保利)

    误区4:以丑为美,“高大上”的清式家具大行其道

    满清旗人来自关外,本都是游牧民族出身,长期在马背上讨生活,并无什么像样的家具,更无艺术可言。入关后,面对博大精深的汉文化,为掩盖其孱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需通过推行一系列他们以为美的物件来掩盖其内心的自卑。

    清式家具常以无以复加的雕刻彰显皇家气息。(图片提供:中国嘉德)

    清式家具以皇族审美为背景产生,除利用无以复加的雕刻彰显皇家气息,更以庞大的体量来体现其“高大上”。家具、瓷器皆以繁杂的纹饰图案为特征,这些纹饰图案本是汉人巧匠良工精心制作,体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然过度的堆砌令其泛滥成灾,加之家具整体比例失调,失去了艺术价值。如果把清代家具拆散,不观全貌,只取各个部件单独欣赏,不知会好出多少倍。但家具购置入室,讲究的是整体的艺术及视觉效果,整体比例、配色失当,则韵味全无,哪怕局部细节是神来之作,又何益之有?再者,体量的巨大使其功能性也大打折扣。

    讽刺的是,清代家具近年来竟然在市场上广受欢迎。仔细分析其原因,一是消费者不明艺理,再者,恐怕购买者和清代旗人在心理上有相通之处,需利用这些家具在空间中营造奢华富贵感。此一条,错虽不能算在行业头上,但作为业内人士也该意识到消费者审美与价值观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大气奢华感的营造完全能够通过设计手段,以更加优雅的方式达成。

    误区5:唯市场调查论

    企业在产品开发工作中,唯市场调研、唯流行趋势是论,是处处可见的又一误区。

    市场调研和流行趋势调查,只能给以参照,指出市场目前的状况。消费者总是有盲从、不专业的一面,只关注自己的显性需求,并不能给企业所关心的问题以更深层次的解答。因此,无论是设计师还是企业家,对市场信息都要辩证看待:既不能不关心市场,也不能被市场牵着鼻子走,要比消费者想得更多、更深刻,才能更好地从事家具产品的设计、开发工作,创建出真正有品、好用、进而好卖的产品。

    企业的产品研发,应先于消费者将美丑问题解决,而非被市场牵着走。(图片提供:西泠拍卖)

    误区6:创新就是图案设计,精雕细琢则成精品

    纵观红木家具企业对创新的认识,绝大部分都还停留在四处寻找传世经典款型,或是局部花板图案的创新之上。能站在时代趋势背景下从生活美学的角度、以空间设计的大局观看待创新的企业,还如黄花梨资源一样稀缺。企业往往愿意在雕花的改进上投入金钱,却对整体品相、大局效果视而不见。近年来丝翎檀雕大行其道,似乎成了致胜法宝,这不能不说是极大的悲哀。

    实际上,对局部雕花的创新也停留在低层次。现代机器设备的采用使雕花细致入微,几近工笔画般丝毫毕现,然而其艺术品位却停留在初级阶段,审美、内涵和趣味性比起传世古典款型差之远矣!如误区三、四所述,在家具产品上堆加雕刻图案的做法与现代审美趣味是逆向而行的,往往越是繁复的雕花,越容易激发视觉疲劳,无法让人内心得到真正的放松。产品附加值的增加,完全可以通过非雕花的方式实现。我们应该站在产品整体效果、空间设计,甚至是中式生活方式营造的角度来看待产品创新,而不是聚焦于局部。

    走入误区的原因

    企业美学观的缺失、价值的扭曲性认识以及对高品质生活缺乏正确的理解,是走入上述误区的核心原因。

    家具的价值,体现在其功能性(舒适性也可归在此中)与装饰性(美感)上。前者较为容易解决,而美学标准问题,则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去建立。要做出好家具,就意味着企业对中式美、对高品质的生活具备优良的认识和理解。家具企业必须先于消费者一步,把美丑问题解决,而非等待消费者来判断决定。

    现代雕刻技术改进,艺术品位却与古典款型差之远矣。(图片提供:北京传是)

    红木产业2013年前的辉煌,是建立在国内高涨的购买力、消费者低下的鉴赏力和对红木投资以升值这样的心理预期之上的。彼时的市场,是完全的供方市场:企业只要能做出像样的产品,就不愁销售。当市场成为需方市场、体验式消费时代来临之时,上述的美学问题就成了每个企业都要面对并解决的重要问题。

    消费者的审美,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的,只有创建出能让他们感受到的美,才能打动他们,进而向成交转化。目前,消费购买力正向着更有视野、有着更好教育背景的年轻一代转移,他们的审美价值取向与上一代已完全不同。如果不意识到这一点,不顺应时代进步,企业走向衰败势在必然。

    理念与模式的转变是唯一出路

    要走出误区,摆脱目前的尴尬局面,企业必须转变思路,行业的改革势在必行。

    值得欣慰的是,消费者对硬木家具的喜爱并未随着购买力的低迷而消失。2015年,使用低端红木的改良中式家具设计得到了消费市场的欢迎。在4月份的深圳、东莞家具展中,出现了大批以新中式为主打产品的红木家具企业,以低廉得多的售价、新颖的款式、功能性优化的产品在展会上获得热烈关注。遗憾的是,展会中引领这一新潮流的,都是广东、浙江及北方的红木家具企业,几乎未发现福建企业的身影。如果莆田仙游的红木家具企业仍不拿出行动以顺应时代的潮流,将大大落后于市场的发展,遗憾地错失商机。

    前述之种种流弊几乎无一不是出于对艺术、对艺术化生活和对传统文化的无知。冲出重围的唯一出路是理念、模式的转变,是对艺术化生活、对设计的再认识。红木家具企业必须抛弃以往唯利是图的野蛮生长思维,充分意识到设计创新的重要性,并加以利用以实现自身的蜕变。

    产品研发,不应再是局部雕花的修修改改,必须是大幅度的改良出新;品牌打造,不应再只是起个名字、做本图册敷衍了事,而是系统地规划筹谋;展厅建设,不应再是粗放的产品堆塞,而应从体验式营销的角度真正提升品质,让消费者受到艺术、文化的感染,从而燃起拥有的欲望。

    我们有理由相信,2013年以来的这次危机,将成为红木行业革命的重大转机。这也许会是一个痛苦、不适的过程,企业需要投入资金、时间与心血,绝非数日之功可达。然而,回报将是惊人的。企业应从长远的战略角度看待转型问题,并做出中、长期的战略规划。建立在正确思维和理念上的所有付出,将会如红木价格暴涨一般回馈于企业,使行业获得新生,重振辉煌之日为期可待。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想打造一个古香古色的中式空间并非易事,主人不仅要了解空间的布局、功能、特点等,还要对传统文化谙熟于心。中式风格的房间讲究的是“神形兼备”,视觉效果上大都肃穆典雅、气度恢弘,而现代居室受到格局和面积限制,不能全部照搬模仿。

    此时,主人可以从几款经典的中式流行元素中挑选一二稍加改良,即用现代的手法来诠释古典中式的装饰元素,这样一来古典的韵味反倒更加突显。比如在空白墙壁上嵌上窗花,让光影投射过去,在虚实交错的空间中,增添了东方的神秘意境。或者将屏风、隔扇、中国结、字画、青花瓷瓶等传统元素运用到简洁的空间造型内,同样也能营造出中式韵味。

    家具:中式与现代混搭

    中式家具外型中规中矩,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难免有呆板的嫌疑。于是,考虑到现代人生活的实际需要,很多中式家具开始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不但拓宽了老家具的适用范围,更引导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审美风格。

    将中式、现代元素混搭制成的家具比比皆是玻璃搭在榆木架子上制成的餐桌;圈椅依旧是传统的外型,不过材质不再是实木,而是改成了钢质的靠背外加皮质坐垫。此外,两把太师椅也可以与布艺沙发和平共处,樟木箱子改造而成的茶几围绕在现代沙发周围,高挑时尚的吧台反而是传统的中式条案形象……古色古香中透着简单素雅,使得空间整体效果更有灵性,处处充满生机。

    色彩:打破深色淡化凝重

    红、黑是最具中国元素的招牌颜色,中式家具和饰品往往也是颜色较深的黑色,或非常艳丽的红色、黄色。但如果整个房间都使用这些颜色,会显得过于凝重,带给人压抑的感觉。所以选择中式装修风格,需要通盘考虑空间的整体色彩。

    如果选择了中式家具,其色彩应与墙面互相辉映,而不是相互抢夺“市场”。此时,墙壁应适当留白,无需过多装饰,这样中式家具的个性才更容易彰显出来,同时也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

    另外,中式装修同样也可以运用很多的时尚色调。隔断上的雕花原本应是深褐色的,主人可以将其刷成白色,与房间中其他的中式家居饰品遥相呼应,起到调和空间整体色调的作用。同时,在中式风格的空间中摆放一些绿色植物也能调节沉重色调,因为绿色植物不仅让空间富生命力,对于长时间居住的主人来说,也有助于舒缓精神。

    阅读全文
  • 本文观点:一件家具,特别是红木家具,从型艺材韵(造型、工艺、材料、韵味)的角度去评鉴,并没有错,但它的评鉴不够全面。应该说,它是评鉴标准的“一部分”,但绝不是“全部和唯一”。如果我们不能认识到这一点,把它当作了评鉴标准的全部和唯一,那我们就犯了以偏概全之错。对此若不加以匡正,它就会是一道绳索,禁锢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停滞于肤浅,在深入和探索的门前止步,这不仅会妨碍我们对家具本身的深度认识,更会对中式家具文化的学术研究造成重大遗漏和缺失。
    一、“型艺材韵”不是唯一标准
    一直以来,人们对中式家具的评价方法,基本上是“照相式”的,照相的特点是“所见即所得”:镜头就是眼睛,它直接且真实地记录下了它的“所见”,而正是这种“直接与真实”,使它的记录局限在了材料、造型、工艺等的“眼见”层面上,显然这是有失肤浅的。
    肤浅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知道肤浅,再去规避肤浅就可以了。可怕的是视肤浅为深刻,甚至将其奉为圭臬,那就成了问题了。社会上普遍流传的“型艺材韵”说,就是一个例证。
    一件家具,特别是红木家具,从型艺材韵(造型、工艺、材料、韵味)的角度去评鉴,并没有错,但它的评鉴不够全面。应该说,它是评鉴标准的“一部分”,但绝不是“全部和唯一”。如果我们不能认识到这一点,把它当作了评鉴标准的全部和唯一,那我们就犯了以偏概全之错。对此若不加以匡正,它就会是一道绳索,禁锢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停滞于肤浅,在深入和探索的门前止步,这不仅会妨碍我们对家具本身的深度认识,更会对中式家具文化的学术研究造成重大遗漏和缺失。
    我们可以看一下当下许多关于这类家具的出版物,尤其是擅于抄转的自媒体,几乎清一色的“就家具说家具”,不能不说这与“型艺材韵”之局限性“标准”的影响有关。
    事实上,每一件家具,它都不是孤立地存在于世而不与其他事物与环境发生关联的,有关联就有相互的作用与影响,甚至局部或整体的生成,正是这些环境与事物所使然。所以,除了“型艺材韵”,还有更多的看点在里面。
    举例,一件清式宝座,从“型艺材韵”的角度,必然有许多言语可以对其进行解读。但不能仅此而已。:显然,它是典型的宫廷家具,而作为宫廷家具,它就一定与宫廷礼制、皇权政治和封建社会等诸因素有内在关联。这种关联是什么,它如何影响到了这类(或这款)家具,并在这类(或这款)家具上有所反映和体现,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上面提到的“宫廷礼制、皇权政治、封建社会”等等,就是这件家具存在的当时的社会环境,或称时代背景或大文化环境,站在我们现代人的角度,就是回看历史。而若我们站在当时的那个时代环境中前瞻未来,那时的“未来”就是我们的现在。
    我们的现在,又是一个不同的社会环境,在这样一个全新的大文化环境里,又会给宫廷家具带来哪些影响与改变呢?:“宫廷家具与现代生活”,这自然又是一个全新的命题了。所有这些,都超出了“型艺材韵”的范畴,但它却是“型艺材韵”的根,我们看到的“型艺材韵”只不过是根的衍生品,所不同的是“生长”过程和“生长”形态的差别。所以说,单纯从“型艺材韵”的角度评价家具,是片面的,甚至是舍本逐末。问题是,当下舍本逐末的多,真正追根溯源的少。
    二、“纵横坐标法”扫描时空环境
    如果说追根溯源也是一种评鉴方法的话,那么可以把它称为“纵横坐标法”,即把评价物(家具)定位为0点,即原点,坐标纵线是历史和未来,坐标横线是当代环境,我们的思维和眼光就是雷达扫描光谱,以原点为轴心,像行走的表针一样对历史、当代和未来进行一定纵深的全方位扫描,从中搜寻与评价物有关联的因素,我们就会发现对评价物发生影响的作用物,进而便挖掘出了评价物与作用物相互影响的本质,从而深化我们对评价物的认识,这也正是我们要探寻的家具文化。
    雷达图_副本_副本

    三、“原点解剖法”是解剖刀和透视镜

    显然,纵横坐标法深化了我们对评价物的认识,但仍然不够,还应该增加一种方法,就是“原点解剖法”,这个“原点”即评价物。
    深度剖析看什么?一看力学结构是否合理,二看榫卯结构是否运用到位。还有第三看,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看细节。我们常引用一句话,说经典家具是“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话都会说,但很少有人会用。换句话说,也就是绝大多数的家具制作人,体会不到这“一分”究竟在哪里:增了,并未觉出长;减了,也并未觉出短。之所以会这样,一定是“没到位”所致:作品本身没到位或审美眼光没到位。如果二者都真正做到位,就能够体会到“增也增不得,减也减不得”的美妙意境了。
    同一份图纸,交给不同的师傅去做,结果却大相径庭,这是很正常的。区别在于制作者的经验、悟性和对家具的审美理解。
    所以,我们对中式家具的审美评价,不可缺少的是“细节”,尤其是指出它为什么增不得减不得的道理。
    如果说,“型艺材韵”的关注点是在表面,那么“坐标扫描”和“原点解剖法”则是重在时空和内里。如此三位一体的“点、线、面”,才会产生完整的评价,也才能够牵引出其完整的文化链。

    四、《红木与生活》引领深度审美

    现在,再来说说这本《红木与生活》。《红木与生活》其实是《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的衍生品,《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是近15年的老刊,在当时(2003年始)的那个产业年代,它粗犷而充满生机,并一枝独秀地引领了中国红木产业的前行。
    然而面对供给侧改革的当下,面对未来精品赢天下的时代,更需要精细与文化性,以深度审美标准与体验,引领中国红木行业去除浮躁,回归寂寞之道的本源,从而创造出真正的时代精品。
    《红木与生活》,就是这样一朵应运而生的小花。

    小斑马市场异常沉闷。据商家表示,受到宏观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今年以来小斑马市场缺乏亮点,即使在现阶段的旺季时期,小斑马市场仍旧异常沉闷,下游市场需求十分疲软。“目前张家港地区小斑马干板的存量高达15万立方米,根本走都走不动。”商家表示道。目前广东市场小斑马长2-4m、厚5cm、A级报价6800-7300元/立方米。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