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费纠纷多发选购木家具要注意“六看”\新会应列入中国红木“六区一带”
详细内容

消费纠纷多发选购木家具要注意“六看”\新会应列入中国红木“六区一带”

时间:2020-10-11     人气:531     来源:     作者:
概述:一看木料是否有虫蛀或腐朽现象。消费者选购时,可用手挤捏木料,如果木屑大量脱落,说明木料已腐朽。二看框体结构是否松散,是否有断榫现象。选购时可用手摇动接合部件,尤其是餐桌脚架等连接处,查看有无松动现象。三看金属件、塑料件等是否有锈迹、毛刺。四......

一看木料是否有虫蛀或腐朽现象。消费者选购时,可用手挤捏木料,如果木屑大量脱落,说明木料已腐朽。

二看框体结构是否松散,是否有断榫现象。选购时可用手摇动接合部件,尤其是餐桌脚架等连接处,查看有无松动现象。

三看金属件、塑料件等是否有锈迹、毛刺。

四看衣柜柜面镜是否结实,如果镜面无压条,仅用钉子固定,这种偷工减料行为易造成柜面镜破碎,成为隐患。

五看表面涂饰是否均匀。质量合格的木家具表面应纹理清晰、手感平整。否则家具使用后易出现油漆脱落、起壳现象。

六看家具功能尺寸是否符合标准。家具规格均有标准,如大衣柜净深不能小于55厘米,写字台高度不能低于70厘米,椅子和沙发坐垫高度不能小于36厘米等。这些功能尺寸必须符合标准,否则将影响家具正常使用。


原标题:新会应列入中国红木“六区一带”

在上月底出台并征求意见的《中国红木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中,在中国红木的“六区一带”的发展格局中,作为“广作”发源地的新会竟然榜上无名,其中,“六区”是福建莆田仙游产业区、广东中山大涌产业区、广西凭祥东兴产业区、浙江东阳横店产业区、江苏常熟南通产业区和北京及河北产业区,“一带”即粤闽桂苏浙冀构成的东部沿海带。对此,新会古典家具商会会长袁秋耘感到十分不可思议,于是,就有了下面发生的一幕:

“我们郑重地向中国红木委建议,应该把新会列入中国红木的‘六区一带’发展格局中,由广东中山大涌产业区改名为广东中山、新会产业区。”5月17日上午,在北京京西宾馆举办的2015年中国红木委工作会议暨中国红木产业发展规划讨论会上,袁秋耘以及参会的新会红木行业代表蒋华侨、吴伟轩等纷纷在各自的发言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一时间,在全国红木专家和同行的面前,新会红木行业求发展的决心和信心表露无遗,得到了与会人士和专家的响应。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傅学超

中国红木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新会落选全国“六区一带”规划

上月底,由中国红木委组织编制的《中国红木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5年)》完成初稿(征求意见稿),并向有关地方政府和行业组织征集意见和建议。由此,袁秋耘会长看到了该发展规划。

出乎意料的是,袁秋耘在看到有关中国红木的“六区一带”的发展格局时,竟然没有看到新会的名字,而只是看到了广东中山大涌产业区。“当我看到整个规划中竟然没有新会时,第一感觉就是很失望。新会作为‘广作’的发源地,近几年来,红木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无论是规模还是产值,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可是,这个全国发展规划竟然没有将新会列入,是值得商榷的。”袁秋耘说。为此,袁秋耘在自己微信的朋友圈留言:“我们将在5月17日北京讨论会上提出修改意见,力争将新会纳入广东产区,希望新会各界予以鼓励支持。”

据了解,《规划》作为指导全国红木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我国红木行业的发展战略及重点任务,力争2025年在现有基础上形成红木行业全国“六区一带”的发展格局,使产业集聚区基础进一步巩固,行业优质规模基本形成,聚集效应与机制充满活力。《规划》倡议建设国家级红木市场,推动创建红木产品交易平台,构建竞争有序的现代化红木交易市场。同时,《规划》强调推动红木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快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逐步建立起完善的行业标准管理机制和保障制度。

《规划》还提出,要借力国家启动“一带一路”战略时机,将红木行业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实现红木产业跨越式发展,让中国的红木行业作为国家特色的文化产业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生力军,成为新丝路文化产业的典范。

新会红木行业组团赴京参加讨论会

呼吁“新会应列入全国统一规划”

中国红木委为了听取各方对《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决定于5月17日在北京召开2015年中国红木委工作会议暨中国红木产业发展规划讨论会。作为新会古典家具商会会长、广东新会古典家具城有限公司董事长,袁秋耘收到了此次会议的邀请函。

为了能够在此次讨论会上很好地阐述来自新会红木行业的意见,袁秋耘还邀请了诚阳轩红木董事长吴伟轩、臻珑阁古典家具商行董事长李炳祺、森木古典家具董事长蒋华侨、恒裕红木家具董事长谢科裕、御坤堂红木家具董事长卓令坤等会员单位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在讨论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以及红木行业的专家们纷纷发言,结合目前红木行业市场现状、全国各红木产业基地发展情况、家具流派与产业集群等方面的情况,对《规划》展开了深入研讨,并在木材检测、红木文化、工艺传承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可行性的建议。

袁秋耘在代表新会发言时表示:“新会作为‘广作’家具的发源地,目前拥有4000多家企业和15万多从业人员,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在红木家具行业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完全具备中国红木委在会议上提出的全国红木六大产区的条件,希望中国红木委考虑把新会红木产区列入中国红木委提出的‘六区一带’范围内,并改名为广东中山、新会产业区。”随后,蒋华侨、谢科裕、吴伟轩、卓令坤等在发言时也提出了类似观点,让在座的广大红木同行们认识并了解了新会红木行业的发展现状。

在采访中,袁秋耘还表示:“接下来,新会将正式向中国红木委提交相关材料,让中国红木委充分了解新会红木产业的发展现状。中国红木委的相关负责人已经表示,将会认真听取新会方面的意见,并对此进行研究后再决定。”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说到中式家具,人们首先会想到明清风格的官帽椅、圈椅等家具款式。这些经典的中式家具形象已成为国人心中的重要文化符号,但已与当前消费者的生活脱节。

    伴随着近年来家具行业增速下滑,中式家具厂商为了提高销量,也积极尝试改变。这些企业在保持中式家具风格和底蕴的同时,推出了更加适应现代消费者生活需求的中式家具产品。


    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式家具行业正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第35届国际名家具(东莞)展览会上,这一趋势尤为明显。
    中式家具需迎合年轻消费者
    在过去,传统的中式家具生产商,尤其是红木家具企业只需要担心两件事,那就是材质和工艺。但是到了现在,拓展市场才是企业的当务之急。
    明堂红木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向荣说,在2010年以前,基本上都是客户先把钱放在明堂,等工厂出货。因此企业对市场和渠道还没有足够的重视。但是伴随着家具行业的增速下降,中式家具企业开始不断调整,拥抱市场。
    第35届名家具展上,名家具展组委会将过去的红木家具展更改为中式家具文化展。对此,名家具展总经理方润忠表示,这一改变是为了适应家具产业环境的变化、迎合消费市场的转换。由于当前的消费群体趋向于年轻化,80后年轻人成了家具消费主流人群。中式家具要想发展,就应该不断增加现代、时尚等元素,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张向荣介绍说,从2015年开始,明堂红木对组织框架作出调整,在营销部门下设工程事业部,专门跟进工程类大客户,从设计、装修、家具配套提供一条龙服务。今年,明堂还将整合设计师资源,开拓适用于会所、工程项目的设计师品牌,提供个性化产品。
    生活方式之变倒逼中式家具革新
    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改变了,所需要的家具产品也有了不同。家具企业要想打开市场销路,仍旧用过去的老产品、老设计可行不通。在这届名家具展上,中式家具企业纷纷跳出原有产品框架,在家具的设计创新、渠道创新、模式创新上作出尝试。
    祥利集团的“祥利·东方”、国寿红木的世外桃源、苏品的苏梨上品等多个品牌的产品,都摆脱了明清式家具风格的桎梏,在传承中式传统文化、工艺的基础上,或融入时尚现代的元素。
    广东大公馆家具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传林则介绍,为了让产品对消费者和设计师们具有更强的吸引力,该公司请来意大利的设计团队打造能让欧洲人接受的新中式产品。
    张向荣也表示,现在许多年轻的消费者喜欢在网上购物。针对消费者这一消费习惯,明堂计划拥抱互联网和定制化模式,与米兰设计师展开合作,创立一个针对年轻人市场的红木品牌。这个品牌的产品具有高性价比的特点,产品设计会更加舒适和生活化,但是保留中式红木家具的器形和端庄的观感。

    5月23日下午,东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姚激扬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到横店,督查红木产业环保整治工作。东阳市委常委、横店镇党委书记赵耀亮,副市长蒋震雷陪同检查。

    姚激扬一行先后来到天明红木、卢家艺林红木、双洋红木、中信红木等木雕红木家具企业。在督查过程中,姚激扬每到一处都深入企业生产车间,详细了解企业环保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并提出相关意见和举措。

    天明红木所在区域的13家企业已被列入米塘社区澄塘小区红木企业转型升级项目。姚激扬指出,对不能达到环保整治要求的企业要坚决予以关停,保障整治成果。卢家艺林红木目前已完成部分环保设备的安装,姚激扬要求企业着眼未来的长远发展,对标先进,进一步加大改造提升力度。双洋红木先后在环保设备购置和技术改造上投入了200多万元,如今中央除尘装置已延伸至厂区各个角落;中信红木分四期项目对旧厂房进行改造提升,一期项目2幢标准化厂房在7月份即将投入使用。

    在随后召开的红木企业环保整治督查会议上,市木雕红木办汇报了全市红木企业环保整治工作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南市、横店、南马、画水等相关镇街负责人分别汇报了红木企业环保整治工作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据介绍,目前,我市累计关停淘汰木雕红木家具企业553家。

    姚激扬指出,环保整治的目的是为了红木产业转型升级,各镇街要以环保督察为抓手,借势借力,按照“服务完成、淘汰落后、兼并重组”的思路,有序推进木雕红木家具企业环保整治和转型升级。各相关部门要明确责任,以“最多跑一次”为标准,减少审批、操作等流程,减轻镇街负担、方便企业办事;要加强执法检查,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环保整治工作。姚激扬还走访调研了浙江亚德工贸有限公司、浙江中科磁业有限公司等工业企业,实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及发展情况。


    阅读全文
  • “大家居”已经成为了家居建材企业从业者纷纷看好的大方向,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想实现真正的“大家居”,同时在所处行业又必须立得住脚,难度不是一般地大。
    消费者正在逐渐“变懒”。越来越多人“一站式购齐”的消费习惯,催生了一大批全屋定制家具企业的诞生,也逼着不少家具企业转型升级。有成品家具企业转做全屋定制的,也有单品类定制企业转型做全屋定制的。全屋定制企业更是马不停蹄,纷纷砸钱提供整装一站式服务,力求尽快占有更多市场。
    要做大,更要做全,各类企业一个个仿佛脱缰野马,在这场消费升级的浪潮中疯狂加速,或是尽可能地扩展业务,或是扩充产品品类,奔向“大家居”的最终目标。
    红海之中,人人自危。是赶紧跟上趋势,扩充品类抢占市场,还是按部就班,静观其变?
    大而全还是专而精?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将面对这个千古难题:是走“专而精”的垂直产品路线,还是扩充品类,走“大而全”战略?
    当一个企业发展到需要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至少说明,企业的原始产品是成功的,并且已经能够稳定地盈利,需要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套用木桶原理来说,垂直深化产品,即为加长企业自身长板。垂直产品追求的是在定量的消费群体中掌握较多市场份额,企业在垂直领域不断深入,增加企业忠实客户群。
    扩充产品品类,则可以看做拉长或者补充企业短板,并将其拉长到与企业原有长板相同的高度,追求消费人群总量提升。
    虽说“大而全”是时代趋势,可专注垂直产品的成功企业案例也不在少数。二者主要针对的消费群体不同,对企业品牌力的塑造也各有利弊。两种选择没有完全的对错之分,企业根据自身未来发展模式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线即可。
    但很多企业家没有搞清楚的是,产品品类扩充不应当是解决企业困境的办法。“大而全”是企业的一种选择,而非仅此一条的逃生之路。
    品类扩充的大成本
    事物的发展需要遵循客观规律。企业扩充产品品类,更需要讲求逻辑。品类扩充的首要前提:企业是否能够维持原有产品的正常盈利?
    多数企业在决定扩充品类之前,经历的是“慌”。他们看见新的流行趋势,看见别的企业猛然发力,看见自己下滑的业绩,陡然地感到焦虑,匆忙决定扩充品类抢夺市场,将产品品类的扩充当做企业发展的救命稻草。根基尚未筑牢,便将企业成本大量投入在新产品的生产与运维当中,结果搞得企业青黄不接,甚至资金链断裂陷入绝境。
    品类扩充的第一逻辑,便是理清楚企业原有产品的发展脉络。在确保原有产品线正常运转的前提之下,才能够投入成本进行新品类的扩充。
    其次便是新品类的发展是否会影响原有产品的正常盈利。企业若仅仅丰富了产品品类,而未有效跟进新品类的设计研发、运营和管理能力,将致使新产品在消费群体中得到过多负面评价,直接影响企业原有产品及品牌力的建设。
    新品类应尽量与原产品保持一定关联性,与企业核心理念维持一致,不可犯自相矛盾的低级错误。而开发哪种产品,又需要综合衡量消费群体、市场趋势等各项数据,进行选择和判断,与竞争对手错位竞争。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品类扩充背后看不见的“大成本”。
    要知道,扩充产品品类绝不是一拍脑袋就可以决定的事,它对企业的系统配套体系要求极高。企业需要在每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等同于在基石上添砖加瓦。基石没有打牢,无异于盖空中楼阁。砖墙砌不好,也会连带基石破损垮塌。
    逆境更需慢速奔跑
    市场永远是根据消费需求进行变化。种种迹象皆表明,未来属于“一站式”。长远来看,大而全的“大家居”是未来企业发展的大方向。但现实是,目前虽已有企业开始尝试发展大家居战略,却还没有哪个敢说自己真正做到了“大家居”。
    一个原因是企业发展过快容易出现各种漏洞,牵一发而动全身。另一个原因是在此过程中牵涉到太多成本问题,领头企业都不敢砸钱猛冲,小企业没有大企业的资本,想必难上加难。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消费升级的热潮还未消退的当下,“消费降级”又成为了热词。年轻消费者们似乎又开始了精打细算。而家具领域的主流年轻消费群体,和这一波被房贷压垮、不得不节衣缩食的消费降级群体是重叠的。
    近来企业破产新闻频发,小工厂默默关门停业,种种迹象都在给家具人敲响警钟:行业寒流又一次到来。逆境之下,不勘察地形就一味猛冲,只会跌入聚光灯背后的陷阱。倒不如把牢根基,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

    中国古代髹漆家具简介,兼起居文化的形成(下)

    :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

    文、图/郑克峰

    两晋时期,在髹漆装饰方面,制作工艺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主要概括就是斑漆涂饰、绿沉漆涂饰、木板漆画以及金银的参镂带。

    人物名片>>>

    郑克峰,美轮运输公司总经理,个人及公司从事中国古代家具收藏与研究约20余年,并在北京成立北京美轮博物馆,收藏家具以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髹漆家具为主。

    现在我们来重点研究一下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公元220年~589年)经历约近400年跨度内中国髹漆家具与起居文化的发展。总体而言,在中国漆器的发展历史上,在汉末到两晋时期承继着秦汉的余辉,仍有过很高的水平与短暂的辉煌,却不无避免地,随即表现出明显的颓势。

    战乱中高式坐具传入中原

    两汉之后,经约50余年西晋短暂的统一,中国封建王朝第一次被迫由北方南下在长江流域的南京建都,从而形成了南方的东晋与北方以蛮族为主之五胡十六国的对峙,并延续了逾300余年。在彼此并不疏远的人员迁徙及频繁接触与战争中,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受了强烈的冲击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科技、文学、艺术等诸方面亦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这个中国民族大融合时期,实亦为中国古代家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凳、扶手椅等原本游牧民族或西亚及古印度的高式坐具,由此时传入中原,即西方高大的形制与中式的榫(sǔn)卯结构开始相互融合。席地而坐的传统生活方式尚未完全改变,而垂足而坐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在这高式家具与矮式家具并存的时期,总体来说,南方低矮家具仍占主导地位,而北方部分地区的椅、凳等高式家具已开始渐露头角,卧具类别的家具也渐渐变高。新出现的家具主要有扶手椅、束腰圆凳、方凳、圆案、长杌(wù)、橱、并有笥(sì)、簏(lù)箱等竹藤家具,而坐具类家具的品种增多,反映了垂足而坐已逐渐推广,促进了家具向高型发展。

    两晋之后漆器逐渐落寞

    两晋时期,家具种类变多了以外,在髹漆装饰方面,制作工艺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主要概括就是斑漆涂饰、绿沉漆涂饰、木板漆画以及金银的参镂带。斑漆(即现在的斑纹变涂)是用几种颜色交混产生斑纹,或用单色漆显示出深浅不同的斑纹;而绿沉漆则色暗绿如物沉水中,深沉静穆,这两种涂饰均反映了调漆工艺的新发展新成就。而木板漆画是在红色漆面上用黑色线条描绘人物故事等,而其中人物的面部及服饰分包用色漆涂染(图1)(图2)。参镂带则是用带状的金箔或银箔片,经加工雕镂成各种纹样然后镶嵌在髹漆家具的表面,使其更加富丽堂皇。

    虽然髹漆技艺日渐成熟,漆器却逐渐走向落寞。一方面因为在六朝之初,人们的思维开始受佛教影响,随着战争的持续爆发,当时世人如朝露飘蓬,无论上层王公贵胄,下至劳苦大众,皆皈依佛教,香花礼拜,每每向往西方净土企盼来生幸福,而无心生产,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青瓷已经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并且以价格低廉,逐渐取代漆器成为日常使用最为广泛的器皿。这一点可以从出土的文物上得到佐证。

    目前全国仅有的一批有关三国时代的漆器的文物,是1984年出土于安徽马鞍山的吴国名将右军师左大司马朱然墓。此批次出土精美漆器文物共计60余件,有大型彩绘案;中分多格的槅(gé);三足凭口;以及盘、樽、奁(lián)、盒、壶、砚、虎子、屐(jī)、尺等共计十几个种类,并发现有“蜀群作牢”(图3)铭记,这次出土发现说明东汉中期之后尽管官营监造的漆器日用品与家具制作已经衰落,但蜀郡地方或贵族经营的漆器生产并未中终且仍在秦汉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在朱然墓的发掘过程中,有一对犀皮鎏金铜扣皮胎漆羽觞(shāng)(图4)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犀皮漆器的出土实物。“此一对羽觞、皮胎、椭圆口、平底、耳及口沿镶嵌鎏金铜扣,正面髹黑漆花纹并不显著,背面纹饰则以黑红黄三色相间,表面光滑,花纹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匀称而富有变化……朱然墓出土羽觞的髹漆工艺技法与明代《髹饰录》中所说‘墨面红中黄底片云斑犀皮’技法十分吻合,是中国目前唯一最早的实物资源。”①(图5、6、7)犀皮漆就属于前文提到的“斑漆涂饰”,就是这一时期才出现的髹漆工艺。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漆器出土发现很少,较为重要的是1997年江西南昌火车新站工地发掘的晋墓以及山西大同石家寨北魏司马金龙与其妻姬臣的合葬墓。这一时期的漆器,与两汉三国时期相较,是为风格整体一致,或宁称其为上一时代的延续,表现出创新上的乏力或曰明显的颓势。

    佛教兴盛与禅椅千年渊源

    在南北朝战乱时期,佛教对中国各阶层精神文化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深刻且无微不至的影响。按佛教从古印度经由西域输入中原路线,查沿线各地如印度本土阿旃(zhan)陀石窟菩萨像、阿富汗巴米阳石窟的飞天形象,以及魏晋南北朝时代西域颇受南亚犍陀罗美术影响之于阗(tián)佛教绘画之凹凸画法相比较,可以发现,三地绘画呈现出立体感逐渐降低而平面性逐渐增强的趋势。这一趋势背后的实质是希腊化的逐渐降低而中国化的逐渐增强,反映出各种外来文化在中国土地上生根发芽博弈并最终融入中国的文化传统的过程。美国人柯惕斯MRCURTISEVARTS对这一时期的现象,也曾有过研究并撰文写道,“……在北魏云冈的一个石窟,(约公元470年~493年),主佛坐在中央的巨大宝座上面而其弟子们则坐在较小的墩儿上,……西方建筑的影响经由犍陀罗地区沿丝绸之路东进。如,佛主讲经时所坐的须弥座,很可能就受到古希腊风格基座的影响,这些早期的雕塑(图8),也揭示了那些流行于千余年后禅椅的渊源。”

    关于“古代髹漆家具简介,兼起居文化的形成”已经写到第三篇,不难发现,思维、文化的撞击与交融才产生了灿烂的中国文化,而文化的交锋不仅是在如今的当下,也将持续影响一代代后来人的创作。

    未完待续

    注:①摘自刘炜、段国强,2009年9月出版《经典中国艺术史》卷一,P435)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