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奈良世界文化遗产再遭8处涂鸦\消费者更加挑剔八成家居品牌面临出局
详细内容

日本奈良世界文化遗产再遭8处涂鸦\消费者更加挑剔八成家居品牌面临出局

时间:2020-10-11     人气:784     来源:     作者:
概述:日本奈良县世界文化遗产发现8处涂鸦。(图片:《产经新闻》)中国日报网1月22日电(张同彤)据《产经新闻》22日报道,日本总务省调查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奈良县的寺庙国宝、重要文化遗产的墙壁、门等处发现8处涂鸦。报道称,总务省开展的2014......
日本奈良县世界文化遗产发现8处涂鸦。(图片:《产经新闻》)

中国日报网1月22日电(张同彤)据《产经新闻》22日报道,日本总务省调查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奈良县的寺庙国宝、重要文化遗产的墙壁、门等处发现8处涂鸦。

报道称,总务省开展的2014-2015年度实地调查发现,“法隆寺地区的佛教建筑物”、“古都奈良的文化遗产”中的寺庙共有8处涂鸦,其中7处没有被文化厅登记。这些涂鸦不仅包括在国宝的门上刻字、用圆珠笔在建筑物的柱子、墙壁上涂抹,还包括用涂料按手印等。

据悉,2013年11月,奈良法隆寺的墙壁曾发现被刻“杀了你”和“真无聊”等字样的涂鸦。

日本总务省指出,“奈良文化遗产”附近还存在乱丢垃圾等现象,已将调查结果通知相关机构。


“新的一年新的面貌”,不少人都带着这样的想法进入了2017年,家居行业也不例外。岁末年终,在回顾2016年市场情况的同时,很多业内人士也在预测,2017年家居行业将彻底洗牌,两成品牌继续做大做强,八成品牌面临淘汰出局。消费者则在产品不断提升中,乐享更加优良的服务。

近日,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等十一大行业协会共同举办第四届中国家居产业发展年会,几位被视为家居行业“风向标”的企业纷纷发声,新的一年家居卖场可能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为消费者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最近,《广厦时代》深入第四届中国家居产业发展年会现场,听到不同声音。

“品质+服务”仍是制胜核心“设计+创新”已成吸睛法则

在市场下行的时候什么样的品牌会脱颖而出?汪林朋表示,有人说经济下行的时候马太效应,即20%的企业会越来越强,80%的企业会越来越差,被市场淘汰。“品牌想要做强做大,品质和服务仍然是核心竞争力,落下设计创新也终将被市场淘汰。”

“消费者已经开始从满足物质需求向满足精神需求转变,从传统的衣食住行转到娱乐、教育、养老、养生医疗方面的转变,以此满足基本需求的衣食住行本身也在进行品质和档次的升级。没有消费者会愿意为没有品质的产品买单。”汪林朋分析认为,如果说前30年的生产靠的是拷贝西方技术,我们原创没有多少,经过30年,现在的市场环境已经改变了,能够让品牌抄的都已经抄完了,不让品牌抄的已经抄不到了。产品的设计创新与品质升级,势在必行。

“事实上,现在很多工厂生产的还是十年前的产品,但是现在的房地产的价格,已经是十年前的十倍了。”红星美凯龙董事长车建新表示,现在的很多家居产品卖给消费者,消费者已经看不上眼了。房子的质量在提升,如果品牌再不推动设计和品质的升级创新,不从中高端走向高端,就会被市场落下。

“互联网+”不如“+互联网”方便消费者才算加对

从生产到流通、从流通到消费,在过去的2016年里,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家居行业的各个环节。对于消费者而言,从网上订个家具、来个家装套餐、建个3D模型,都不是什么难事儿。而面对频频出现的“互联网+”符号,汪林朋则表示,“被互联网加,不如主动去加互联网。”

汪林朋表示,运用互联网营销甚至用互联网吹牛,这是利用互联网的第一个层次;而如果能利用互联网改变产品的生产,例如在过去一年里非常火爆的定制家居,背后就是互联网的模式,改善我们的生产流程,让消费者和生产者直接对接,显然更有意义,这也是利用互联网的第二层意义,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改造生产流程,方便消费者的选择;而互联网最后一个层次的应用就是用互联网的技术进行管理。

事实上,互联网带来去空间化和跨界,对于消费者而言既有方便也有风险,而把好互联网运用这一关,无论是卖场还是品牌,都可能会完成新的升级。

“价格战”不是判别胜负的标准物美一定不价廉

从看价格、看功能,到看品质、看设计,消费者的眼光越来越挑剔,此时仍然坚持打价格牌的商家,或许也是别无它计。当然,消费者愿为“廉价”买单的时代早已经过去,拿不出好产品,想要捕获消费者的心已经成为奢望。

在家居产业发展年会现场,博洛尼董事长蔡明表示,博洛尼一直定位高端,成本方面,板材和五金都是进口,不像国内的材料商涨的那么快,相对来说,国产的原材料价格比较低,影响不那么大。但之所以没有消费者会纠缠价格问题,也正是因此而带来的品质保障。例如环保检测,关门一小时检测环保和关门12小时检测,消费者信赖谁不言自明。

“首先家居行业针对的消费群体是拥有住房的人,在这种先决条件下,他们除了物质需要还需要更多的精神方面的重大的需求,这方面恰恰是家居产业升级的目标。”北京家居行业协会秘书长刘晨对此认为,文化的增加,设计的增加,感受的增加,创新的附加,寿命的附加,只要将这些要素像揉面一样揉进去,消费者便会接受。当消费者认“物美价不廉”这个理念,才是市场条件下真正的价值回归。

中国家居产业年会秘书长、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副会长田万良也预测,2017年将是重点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关键年,产品质量、环保质量、技术创新能力、社会诚信度、信息化管理水平决定企业发展的速度。

(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沙捞越2015年的木材出口额66亿令吉,与2014年的72亿令吉相比,下跌9%。2016年前2个月的出口额,也有下滑趋势。
    国家资源规划与环境部部长阿里?哈桑表示:所有木制品中,只有锯材出口没有出现下跌。截止目前,2016年出口额中,各产品占出口额比例为胶合板48%,原木27%,锯材12%。

    1-2月出口中,日本仍然是主要的市场,进口沙捞越木材和木制品数量占沙捞越出口总数的36%,为3.73亿令吉;印度市场21%,台湾9%,中东9%,韩国8%,菲律宾6%,越南3%,泰国2%。

    (记者徐小兵)


    种植周期仅为松树的五分之一,“每亩年产值上千元”,巨桉在企业和农户眼中成为“财富树”
    “一亩一年收入上千块,一般的树子挣不到这么多。”提起种植巨桉的初衷,车国民说是为了“挣钱”。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经历了数十年采伐后,乐山本地的原始森林所剩无几。这让造纸企业、木材加工企业密集分布的乐山顿生危机感。凭借着树干笔直、材质优良、生长速度快等优点,巨桉成为企业和农户眼中的“财富树”,开始在当地大规模种植。省林科院科技处处长郭洪英证实,乐山是全省最早大规模种植的地区,目前种植面积超过7万公顷,超过全省总量一半。
    真正让巨桉在乐山安家的,是1998年先后启动的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传统的木材来源断绝。1999年的春季,乐山本地的吉祥木业在沐川等地开展了“租地种树”行动。车国民家的巨桉,就是在那个时候种下的。
    “企业老板说的,只要长成了,有多少要多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车国民种了0.533公顷巨桉。
    喜悦很快取代了怀疑:按照企业的要求,车国民家的地上,每公顷种植了1200-1800株,从种下到进入采伐期只有6年,仅为松树的五分之一。采伐时核算,每公顷产木材150吨左右,与30年生的松树产量几乎持平。2005年前后,沐川境内第一批桉树木材上市:每吨木材售价700元,每公顷年产值接近17500元。“一亩地一年收入上千块,老百姓肯定愿意种。”沐川县林业局局长陈发智说,这样的成绩单打消了农户们的怀疑。此后数年,当地巨桉种植面积迅速扩张至1.3万公顷。
    乐山市平兴林场也瞅准时机,一跃成为当地最大的巨桉种苗供应基地,每年可提供苗木近千万株。
    生态问题的背后
    巨桉消耗太多养分是事实,但种植模式不合理才是问题的根源
    巨桉究竟有多耗费养分?
    郭洪英介绍:在同等条件下,巨桉的生长速度是松树的五倍,“松树30年才能采伐,速生桉6年就可以。”生长速度快,自然需要耗费大量的养分。但与松树等其他本土树种相比,巨桉的养分使用效率极高:—生长养分比是松树的三倍以上。换言之,吸收同样的养分,同样的时间,巨桉可以长高3米,松树只有1米。
    郭洪英说,按照上述比例换算,巨桉每年消耗的养分、水分量,差不多是松树的两倍。此外,的根系吸水极限只有4米,“怎么能把所有的过错都扔给巨桉呢?”
    至于树下不长草,郭洪英解释,桉树虽是外来物种,但并不具备生物入侵现象和特征,人工培植的桉树林不会降低原有的生物多样性,只不过桉树下的小生态系稍显恶劣,适应物种数量少,“它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所有人工植被的共性,不是桉树独有的。”
    既然如此,那为何会出现生态问题?“这本是一个很好的产业,只是过往的思路和种植方法有问题。”在省林业厅产业处的姜贵藤看来,传统的巨桉种植模式过于粗放,导致树种染上“污名”。尤其是纯林、密植做法,直接将巨桉变成了“背黑锅的”。他说,着眼于土地承载力、生态系统平衡、防灾防火角度,纯林、密植的模式都难言科学,“一亩动辄种一百多株,还不讲究树种搭配,这怎么行?”
    巨大木材缺口的背后
    四川木材年需求量目前超过2000万立方米,如果不改良现有巨桉种植模式,就必须找到别的替代速生树种
    对生态的负面影响,让巨桉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
    针对巨桉的争议,省林业厅曾组织调研团队前往乐山实地查看。虽然得出的结论有利于巨桉的支持者,但形势却无法逆转。2012年,沐川全县的巨桉种植面积达到1.3万公顷顶峰后便逐渐下滑,目前仅有0.67万公顷。
    省林业厅造林处处长童伟介绍,目前,年需求量超过2000万立方米,但每年全省木材采伐限额仅为1000万立方米左右,“超过一半要靠进口”。近年来,东北国有林区正式停伐,东南亚和非洲国家纷纷出台木材出口限制政策,四川的木材供应极不乐观。
    按照全省现有种植面积推算,巨桉每年可提供木材330万立方米左右,占年采伐限额的三分之一。“不种巨桉的话,有三个后果必须承受:相关企业停产、木材价格攀升、盗砍盗伐加剧。”省林业厅产业处相关负责人反问:“没了巨桉,这个缺口怎么填?”如果要限制桉树,必须找到别的速生树种,否则,就应该想办法改良现有的种植模式。
    乐山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十年来,当地已经开始从政策、资金多个角度调控巨桉的种植规模,但“只限制,不取代”。从2004年开始,乐山进行了一次巨桉改造行动,采取构建多树种、竹种的混交林,并降低巨桉的种植密度,“一亩地只有十来株,间距有十几米,中间种上竹子或者其他树种,多个林相都有,这样就平衡很多了。”在凉风村的巨桉种植基地内,间伐后留下的桉树桩已经干枯,现在一亩地只有六七十株,密度比以前降了一半,土地肥力、保水能力还算正常。
    宜宾、泸州的实践,是选择用栽竹来替代种桉树。过去8年,全省竹林面积增加33.3万公顷,总量接近120万公顷,每公顷产出竹材30吨,产值跟种桉树差不多。不过,在板材等木材加工领域,竹子还无法取代桉树。
    阅读全文

  • 日本3月份木门进口额同比增长26%,2019年第一季度进口木门比2018年同期增长6%。今年3月,日本木门的最大发货国是中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中国3月份进口木门占比为60%,其次是菲律宾(22%)和印度尼西亚。
    进口木制窗口方面,继2月份木窗进口额同比下降后,3月份木窗进口额同比继续下降,降幅达11%。然而,当月进口额略有上升(+8%)。与一年前相比,2019年第一季度进口的木质窗户很少。日本3月份进口的木制窗户中,约70%由中国(41%)和美国(33%)供应。来自瑞典的出货量贡献了另外2-3%,其余部分主要来自欧盟的制造商。

    编辑/蔡静琦刘根旺

    2014年5月25日,恰逢王世襄先生百年诞辰。纵使他已离开我们多年,却未消减世人对他的崇敬之情。让后人铭记的不仅仅是他留下的鸿篇巨作,更是他那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拯救中国传统文化的不灭热情。借先生诞辰百年之际,本刊邀约部分行家、藏家叙述王老对自己的影响,并期待先生事业,后继有人。

    人物名片>>>

    邓雪松,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央电视台大型高清系列纪录片《家具里的中国》学术顾问。

    蒋念慈,香港古董商、业内行家。

    刘传生,新中式家具设计师、大漆家具收藏家、万乾堂家具会馆主人,著有《大漆家具》一书。

    刘传俊,古典家具行家、藏家,北京可园家具会所主人。

    周京南,北京故宫博物院宫廷部副研究员、明清家具鉴赏家。

    鲁清源,明清家具收藏爱好者。

    邓雪松:王世襄先生是大器晚成的典型

    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对于王世襄先生而言,这句话应改为“博观而博取,厚积而爆发”才更贴切。王世襄先生前半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活赏玩研究,广收博览、兴趣繁多,致力广博,此为“博观而博取”;在六十六岁(1979年),第一篇家具研究论文《略谈明、清家具款识及作伪举例》才发表,由家具的收藏、玩赏转入治学研究一途;七十二岁(1985年),著作《明式家具珍赏》出版;七十六岁(1989年),巨著《明式家具研究》出版发行。翻阅王世襄先生的年谱,其它门类的著作,如《髹饰录解说》、《中国古代漆器》、《锦灰堆》等,也均是在七十高龄之后呈火山爆发之势,密集出版面世,此为“厚积而爆发”。

    纵览古今中外,历史总是由英雄和精英所引领开创。以此而言,如果没有王世襄先生以及其《明式家具珍赏》、《明式家具研究》这两部巨著的推动,中国明清家具就难以光耀于世界艺术之林,获得举世推崇与尊敬;中国当代红木家具行业恐怕也不会如星火燎原一般兴起与兴盛。对此,我们应该缅怀王世襄先生,并心存感激。

    在“大师”头衔满天飞的当代,谁堪称真正的大师?我认为真正的大师是在特定领域对前一个历史时期的概括与总结,以及对后一个时代的开启与昭示。毫无疑问,王世襄先生正是我们传统家具领域真正的大师。

    蒋念慈:王老为家具奉献一生一世

    王世襄先生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他众多的头衔,而是他丰富多彩的研究成果。因个人兴趣而立志做学问研究的人很多,但如先生一般取得丰硕成果的却是凤毛麟角。

    捧读王老的《明式家具研究》,深深感动于王先生做学问的态度。他不畏艰难深入基层去采集资料,经过非常科学地梳理,写出了一部可以流芳百世的巨著。

    就我的亲身经验,想深入到基层听工匠们的掏心话,并非易事。就算工匠们敞开心扉毫无保留地把他们的知识教给你,但由于他们大多不是能言善道之人,往往是善于动手而不善动口。

    完成《明式家具研究》这样的著作,是需要用一辈子的博闻和精力去一点一滴努力的事情,在没有成果前完全都只是付出。

    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的研究上,不计个人得失,不问成果地付出,是相当难得的。

    刘传生:王老成功的三个关键因素

    今春乃王世襄先生诞辰100周年,缅怀之际,我们对王老的经典著作以及其充实的一生,更充满敬意。

    先生《明式家具研究》一书的出版,不仅将明式家具的制式造型、榫卯结构、材质优劣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更重要的是奠定了古代家具研究的基础,推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从而有了古典家具空前繁荣的今天。王老以其点滴平凡之举,汇聚成巨大的能量,小到操刀抖勺,大到学术研究,都一丝不苟。而将一辈子收藏的珍品捐献给国家,将义拍善款捐助给儿童基金会,则体现出他热爱生活、热心慈善的胸怀和品德。

    追思先生的一生,我觉得他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有三点。首先是他的好学与执着,虽兴趣爱好广泛但玩什么钻什么,力求精通,在形势动荡、生活困迫的年代也不放弃,宁可省衣节食甚至不惜将母亲陪嫁的心爱之物忍痛割爱,以此换得一件千年古琴。其次是先生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对古物和文献资料的钻研上,奠定了他在理论上的丰厚学识。其三是先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治学方法,这是他不同于常人的关键所在。

    缅怀之余反思现在,如今的古典家具领域不乏收藏家和专家学者,大家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与贡献,但仍处于各自为战、自家为高的状态。文博理论界与实践者尚需互补和相互尊重。

    刘传俊:幸运的是赶上了王老这个时代

    如果一个收藏古典家具的藏家或古典家具从业者,没有拜读过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研究》、《明式家具珍赏》、《明式家具萃珍》以及《锦灰堆》等著作,那是件十分难以想象的事儿。记得最早看到王老的《明式家具研究》,是上世纪90年代早期在一位朋友家里。书是香港三联书店出版的,内地书店基本买不到,朋友那本是复印后自己装订的。我当时如获至宝,借来捧读,后来几经周折终于也弄到了一本。时至今日,书中内容虽已烂熟,但每每空闲或遇相关问题时,还是要翻来查阅对照。

    近些年来有关古典家具的丛书琳琅满目,但说实话好多书我只看看图片,很少阅读。作为爱好古典家具和古代艺术品的晚辈和后学,非常欣慰和幸运能赶上王老这个时代,拜读大师巨作。时至王老诞辰百年之际,晚辈后学谨以此缅怀大师。

    周京南:以“玩”研志

    今天我们研究中国传统家具,不能不谈到已故大师王世襄。王先生出身名门,从小在京城长大,接受过良好的教育,饱受国学熏陶,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也正是由于他从小接受正规完善的教育,兼家资殷实,使其能以从容不迫的心态专注于传统文化的研究。但王老的研究并非只局限于书本之上皓首穷经,而是与实践紧密结合,流连于坊间街巷,寻古探幽,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先生最大的贡献就是把中国传统的明式家具加以系统研究,整理出《明式家具珍赏》一书,将我们平时起居坐卧的居家用具细加研究,一跃而上升到学术的高度。1989年7月,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了《明式家具研究》,更是王世襄先生积四十年心血编写而成的巨著。

    王先生爱好广泛,还有涉及到漆器、竹器甚至花鸟鱼虫的著作问世,真可谓是门类庞杂,无所不包。

    纵观王先生的研究轨迹,我们可以看到,其在学界的成功,对今人深有启迪。他所取得的学术成就,不仅得益于深厚的国学底蕴,还源于他那不老的心态,这个心态就是“玩”。他让我们知道,原来学问也可以用“玩”的心态去作,但是这个“玩”并非“玩物丧志”,而是“品玩”,以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去“玩”,在品味人生的过程中把所见所得记录下来,条分缕析。这样的“玩”要一味地钻故纸堆、作死学问强上百倍千倍,我们希望这样的玩家越多越好。

    鲁清源:继承和发扬比纪念更重要

    往后的许多年,估计再也没有人能够比王老更深谙明式家具的艺术精髓。其两本著作:《明式家具珍赏》与《明式家具研究》,更成为研究、收藏、制造明式家具的人们景仰的范本,书中首次形象地阐述了明式家具的特点,开辟了众多我们不曾想过的生动词汇,恐难有它著与之并肩。

    然而,今天我们不能再简单地从明式家具收藏的角度上去缅怀王老。梵高曾经说过:“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所传递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我们应该去发扬王老留给我们的对晚明士大夫文化和工匠技艺的理解与传承!

    只有精神层面的东西才能永恒,才能让我们的后代受用终生,任何外在的东西不可能长久。

    缅怀王老,更希望今人能继承和发扬东方的智慧与创造力。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