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明式家具审美情趣之雅舍怡情\缅甸柚木实木地板已成各经销商主打产品
文/特约撰稿严克勤编辑/陈桂湖
人物名片>>>
严克勤,画家、高级记者,北京电影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北京荣宝斋画院教授。出版《仙骨佛心》、《游艺琐谈》、《严克勤水墨画选》等著作和画集。
核心提示>>>
置身这方小天地里,闭门即是深山,读书即是净土。夜深人静闻虫语,细雨霏霏闲开卷,微风徐徐独弄琴,这是雅舍书房中最标准的场景。
古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
笔者曾在《几案一具,闲远之思》一文中论及明清两代江南文人雅士的生活情状与明清家具的关系,可以说当时文人的闲情逸致对明清家具高度审美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日前,在孔夫子网购得《燕寝怡情》珂罗版画册,细细品鉴趣味无穷,尤其是画册中呈现的家具陈设甚为考究,堪称古人雅舍怡情闲适之典范。
雅舍,在崇尚诗文才学、“学而优则仕”的古代中国,是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如此描绘其理想中的家居生活:“琴觞自对,鹿豕为群,任彼世态之炎凉,从他人情之反覆。家居苦事物之扰,惟田舍园亭,别是一番活计,焚香煮茗,把酒饮诗,不许胸中生冰炭;客寓多风雨之怀,独禅林道院,转添几种生机,染瀚挥毫,翻经问偈,肯教眼底逐风尘。茅斋独坐茶频煮,七碗后气爽神清,竹榻斜眠书漫抛,一枕余,心闲梦稳。”不单是陈继儒,每一位文人雅士都渴望有一方自己的天空,古色古香、典雅诗意的雅舍书房便是他们安身立命抑或安放心灵之所。一套书房家具,几件古玩字画,案头笔墨纸砚,闲来兴起,随性涂写赏玩。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文人骚客的理想在这有限的空间里伸缩自如。灯下把玩清物,窗前吟风弄月,一案一椅,一屏一几,一花一草,一杯香茗,一炉沉香,在“云烟落处,闲来听春草”的悠然之间,早已澄怀观道、静照忘求。“莫恋浮名,梦幻泡影有限;且寻乐事,风花雪月无穷”,这是一个文人梦想中的别有洞天。
在古代,书香门第,必有书房。书房是家中最高雅的所在。在浓浓书卷气中,最能自由释放心灵,也最无关功利。如果说大堂客厅关乎面子,雅舍书房则更关乎心灵。置身这方小天地里,闭门即是深山,读书即是净土。夜深人静闻虫语,细雨霏霏闲开卷,微风徐徐独弄琴,这是雅舍书房中最标准的场景。阅诗书、观锦绣之余,与友人吟诗作画、焚香品茗、执子对弈,也是雅舍之中常有的乐事。游走于书香墨韵之间,文人们或压抑或焦虑或愤懑的内心世界得以舒缓、平复,他们的才情得以自如地伸展、宣泄。
古往今来,文人的境遇不同,“雅舍”的样貌也千差万别,但纵为陋室或为楼台,于文人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心灵栖居地。居于雅舍之中,他们的精神世界才越发地充盈丰满。唐代刘禹锡得一雅舍,“斯是陋室”,外观料想与诸葛亮的茅庐类似,和村舍草屋无二,但因“惟吾德馨”,便可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足令主人自赏自傲,自得其乐。近代梁启超“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欤”,他在天津的书斋“饮冰室”由此得名,这座西式小楼使身逢乱世的他得以安身于一隅,冷静思考,挥洒文章,致力于文化革新、开启民智,给时人以启迪。
文人雅舍之格局和细节
对于雅舍的格局、陈设甚至细节,古代文人可谓竭尽铺陈之能事。明末清初张岱、李渔等大家对雅舍家具的陈设都有独到见解,并在他们的著述中多有描述。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收录两篇短文描述雅舍书屋的风貌:
“陔萼楼后老屋倾圮,余筑基四尺,造书屋一大间。傍广耳室如纱幮,设卧榻。前后空地,后墙坛其趾,西瓜瓤大牡丹三株,花出墙上,岁满三百余朵。坛前西府二树,花时,积三尺香雪。前四壁稍高,对面砌石台,插太湖石数峰。西溪梅骨古劲,滇茶数茎,妩媚其旁。梅根种西番莲,缠绕如缨络。窗外竹棚,密宝襄盖之。阶下翠草深三尺,秋海棠疏疏杂入。前后明窗,宝襄西府,渐作绿暗。余坐卧其中,非高流佳客,不得辄入,慕倪迂清閟,又以‘云林秘阁’名之。”(《梅花书屋》)
“不二斋,高梧三丈,翠樾千重,墙西稍空,腊梅补之,但有绿天,暑气不到。后窗墙高于槛,方竹数竿,潇潇洒洒,郑子昭‘满耳秋声’横披一幅。天光下射,望空视之,晶沁如玻璃、云母,坐者恒在清凉世界。图书四壁,充栋连床,鼎彝尊罍,不移而具。余于左设石床竹几,帷之纱幕,以障蚊虻,绿暗侵纱,照面成碧。夏日,建兰、茉莉芗泽浸人,沁入衣裾。重阳前后,移菊北窗下。菊盆五层,高下列之,颜色空明,天光晶映,如沉秋水。冬则梧叶落,腊梅开,暖日晒窗,红炉毾氍。以昆山石种水仙,列阶趾。春时,四壁下皆山兰,槛前芍药半亩,多有异本。余解衣盘礴,寒暑未尝轻出,思之如在隔世。”(《不二斋》)
张岱的两则小品,对明代文人自我营造的书房雅室极尽铺陈,那个时代的士子对书房陈设环境的讲究大大超乎现代人的想象。另外一位大家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以更为简练的文字来描述这个雅舍道场,即“净几明窗,一轴画,一囊琴,一只鹤,一瓯茶,一炉香,一部法帖;小园幽径,几丛花,几群鸟,几区亭,几拳石,几池水,几片闲云”而已,然道在其中也。
画作和苏州园林中的雅舍经典
除了这些津津乐道的文字,一些文人画家也在自己的画作中有意无意地精心描绘雅舍的场景。《燕寝怡情》画册中的精美画图就形象地再现了旧时的古典雅舍,这是明清士大夫们怡然自得的自在道场。此图册原为清宫内府收藏,计十二开二十四幅,其扉页盖有“乾隆御览之宝”和“嘉庆御览之宝”两方钤印。画册一部分为吾乡望族无锡秦氏收藏,另外一部分流落海外,最终被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收藏。秦氏第32世孙秦文锦在1904年创建艺苑真赏社时以珂罗影印出版。秦氏收藏的十二幅画图被秦氏后人于2010年在上海拍卖,轰动一时。画册对明清时期皇亲国戚的家居生活作了全景式的展现,特别是对家具陈设作了细致入微的描摹,生动细腻,极为精致。
从旧藏珂罗版的画册中可以例举几幅,看其中的家具是何等的雅致精美,家具陈设与雅舍关系又处理得何等的协调妥贴。打开画册的第一幅画就是描绘雅舍的书房,主要陈设的家具为一书桌,一南官帽椅,一亮格书柜而已,画面中,一女子坐在南官帽椅上翻阅书桌上的图册,背后为高大书柜,至少有四至五格。前面为假山门廊,门廊的柱子上挂着一把古琴,右面是翠竹小园,极为清幽静穆。画册第十三幅画图所表现的应该是画室,图中有三位人物,画中男女人物坐的是三围罗汉床,床前是画案,男主人在画案上画扇面,画案后面,即在罗汉床的左边放着一张花几。画案的牙条是简练流畅的螭龙造型,足部为方马蹄型,画案的大体风格为清式。罗汉床为三屏式,围屏中间嵌的不是大理石板,应该是竹子图纹的浅刻画板。画案后面摆设的花几台面是大理石板,画案下方的踏脚是树根形制,随意而自然。罗汉床后面透过回型窗格能隐隐见到芭蕉树的形态,影影绰绰,摇曳生姿。
从上述例举的画册第一幅“书房”和第十三幅“画室”的家具陈设,可一窥古人雅舍陈设之究竟。家具形制大小高低错落有致,物件数量配制简约实用,家具与人物、环境的搭配也非常协调,从而构建起雅舍的独特空间和儒雅氛围。
除了古人的文字与画作,其实从苏州园林中也能看到不少这样的雅舍经典之作。如留园轩外石林小院内,幽径缭曲,几拳石,几丛花,清幽宁静。室内西窗外,峰石峋奇,微俯窥窗而亲人。西窗下,琴砖上有瑶琴一囊。北墙上,花卉画屏与尺幅华窗,两相对映成趣。花窗外,竹依于石,石依于竹,君子大人绝尘俗,宛如白居易所谓“一片瑟瑟石,数竿青青竹。向我如有情,依然看不足”的意境。雅舍之雅尽在其内,高朋鸿儒出入其中,虽不绝世而如隔世也。
无论是张岱还是陈继儒,他们都以绮丽隽永的文笔描述自己心中书房雅舍,尽情构筑文人雅士理想中的精神家园。所谓雅舍,是旧时读书人“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的圣地,在这里能临轩倚窗仰望星空,能穿透物欲横流的阴霾,远离尘世的狂躁,让思想与心灵超越粗糙与荒凉,享受“寂寞的欢愉”。他们在这安静美妙的空间里,找到了自信自尊和自我的人格归宿。上善如水,道在器中,身处其中,宛若置身心游象外的仙境道场。虽世事沧海,心无旁骛。
(未完待续)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缅甸柚木实木地板已成各经销商主打产品。据记者走访地板市场时发现,地板经销商对缅甸柚木实木地板的喜爱度进一步加大,基本大部分经销商都有经营这一种地板,且将其作为主打产品来经营。商家表示,在其他地板销售较为低迷的情况下,柚木地板却能保持较稳定的出货量,且柚木地板价格较高,利润相对较好,难怪商家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向这一产品。目前广东鱼珠国际木材市场柚木实木地板910×123×18mm报价为455元/平方米。
文/蒙亮编辑/吴少菊
核心提示>>>
家具设计并非简单的外形创新。设计师与企业需要充分理解中式家具的内蕴,反复推敲、改善包括外形、功能、结构、工艺等在内的细节,才能做出好产品。速成与急进不可取,中式家具的设计尤其如此。
在与古典家具企业接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企业对设计工作的认识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误解。面对“设计”这一在开发制作家具产品过程中的恒常性工作,绝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懵懂状态。如不在理念的层级加以澄清,使开发者在思想上对设计工作有正确的认识,企业的产品研发工作就永远无法有效地进行,更不必妄谈以设计占领商业的制高点,得到丰厚的商业回报。
设计师究竟为了什么而设计?
许多人认为,设计就是开发耳目一新的产品,就是做外形、拼原创。似乎只要外形上有创意,设计师的工作就万事大吉。大部分企业亦持有同样的看法,认为外观做好,就是王道。在为企业提供设计服务的家具设计界则处于批发模式。设计公司动辄以一个大的产品序列作为报价或提供服务的基准,企业一次性浩浩荡荡地推出几十件产品已成为了行业惯例。
这样粗放型的新品开发成效如何?众所周知,近年来出现的创新款式中,能像古典家具经典款型那样真正有质素的产品寥若晨星。企业花费巨资打造出的庞大产品序列,几乎每件单品都多多少少存在问题,不但可能出在产品的功能、结构上,同时也大规模地出现在设计者和企业最为关注的外形上。
究竟为了什么而设计?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产品是什么?绝少有企业或设计师深入地思考这样的问题。当人们只关注流行趋势、产品外观时,设计就永远只能停留在表层,所设计出来的产品也无法真正打动消费者的内心,进而形成口碑,助力于品牌的塑造。
汉斯·瓦格纳1950年设计的叉骨椅(也称Y-Chair),至今畅销不衰。设计绝非简单的“创新”,而是为了打造出色的产品,提升消费者的生活品质。这并不意味着使用的家具是否由红木制成、外观耀眼新奇,而是意味着家具功能上对消费者贴心、价格合理、质量牢靠耐用。对于中式古典家具来说,还意味着产品在外形上要真正具备中式的风味。因此,设计师要将设计工作扩展到产品外观以外:产品功能的合理、舒适度的保证,甚至,关注产品生产工艺的改良与结构、用材的完善。
一个优秀的中式家具设计师,必须同时具备鉴赏家的双眼、工程师的严谨、生活家的挑剔、哲思者的三观,才能以稳定的设计品质帮助企业打造经得起考验且自有其风格的产品。与此同时,企业家也必须跳脱出挣钱盈利的固有思维,对上述设计的意义进行思考,为打造真正好看、好用、耐用的优质产品而努力,以此扩展口碑,形成长效的盈利机制。
看似保守,却又散发着微妙的个体气息
古典中式家具的精绝之处,除了高妙的工艺、稳固的结构,更体现在通过家用器具的营造,将精神内涵融入其中。比如最常见的圈椅形制,在不同工匠的巧手下,可以体现出完全不同的风味,或正气凛然,纤秀雅致;或质朴平和,简练空灵。在形制相同的椅子上体现出迥然不同的性格特征,这在世界家具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也正是以明式家具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家具大大超越于所有其他地域、年代家具的独有特征。
古典中式家具从不以无根据的创新为制作目标,而是在保证基本造型传承的前提下,通过局部的变化体现使用者、制作者的个性风貌。如此含蓄的造型手法,具有内敛、看似保守的一面,却又散发着微妙的个体气息,让人百看不厌。传世古典家具的优秀案例,在匠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技艺锤炼后方可修成,并通过细微处的丰富变化凸显匠心。
这一点,对新品的研发工作应该有极大启发:设计新款家具,如果只强调外形的改变,却忽略了造型的美感和合理性,也就远离了古典中式家具最可引以为傲的精华。
以明式家具为代表的古典中式家具之美,体现在器具比例的拿捏,通过造型的微妙变化营造出制作者、设计者的性格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其中蕴藏的中式审美价值观。有关中式家具之美的独特性,笔者在往期《找寻现代中式家具的价值标准》一文中加以阐述,读者可自行参鉴。
我们常说,要对传统有传承、有发扬。究竟要继承什么样的传统呢?笔者深切以为,中式的审美价值观是最应该得以传承的中华智慧,是打造现代中式家具时不仅形似,更有神似的重要保障。唯有对上述的中国古典家具之美的内涵、造型特征与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并加以传承,才能够打造出富有中式内蕴的家具产品。
控制比例:多一分太过,少一分不可
塑造家具之美,对比例的细腻控制是造型中最为重要的一面,尤其在中式家具的设计制作中,极其细微的改变即可对整体造型风貌造成大的影响。以明式家具为代表的中式家具,在细部比例的控制上已经达到了多一分太过,少一分不可的地步。
在中式家具的设计工作中,设计的精确度必须引起重视,而这恰恰是当今设计界最容易忽视的。一些造型上的创新其实非常新颖别致,却因为设计者对比例的迟钝令产品在造型细节上经不住推敲,未能成为优品、长销品,反而让受众在初始的耳目一新后很快生厌。
设计的精确度,不但体现在各构件的尺寸规划,也体现在繁简、轻重、曲直、软硬的配比拿捏。比如雕花的使用,并非多多益善,而应繁简有度;沙发的造型,并非粗大硕重为贵,而应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段,使之既不显得单薄轻佻,又能让人感受到沉稳大方,同时具备沙发应有的舒适度。
中式家具的造型常通过家具构件的微调来达成,在与圈椅同样常见的官帽椅形制中就可以发现极其丰富的细节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审视这些细节变化与椅子总体造型的统一,来体味不同的古代匠人在一把椅子上所营造出的不同“气氛”。
意识到上述这一点后,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式家具设计中对视觉精确度必须有更高的要求。企业推出的新品在造型上必须经得起挑剔地审视,并且,构成所谓产品系列的单品要具备相同的气质和精神风貌,而绝不仅仅是在造型特征上保持一致。
好的家具设计,由诸多细节构成,需要充分的时间去反复推敲,质比量更重要。(图为蒙亮为上品橼设计作品高宗椅效果图)重质不重量,追求完美的设计一定会带来回报
鉴于中式家具在造型、结构、工艺上的复杂性,引入了另一个问题,即研发工作中如何处理款式数量和设计质量的矛盾。
在笔者曾接触过的所有中式家具设计公司或工作室中,通常都以一个产品系列作为一项设计服务的基本单位,这无可厚非,但其规模无一例外是由50~80件单品所构成。企业内建的设计部门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一个人员有限的设计机构或设计部门如何能做到在短短数月内推出功能贴心、造型精确、结构合理、制作有效的几十件单品,读者可想而知。以这样的态度处理中式家具设计,偏离了精益求精这一古典家具制作的优良传统。
人为地放大产品款型数量,不但会给研发工作质量造成严重问题,同时也会对后续产品生产之质量控制带来可以预见的复杂性和难度。无论规模多大的企业,资源都是有限的,更何论实木家具业这样难以进行科学化管理的行业。这些问题几乎困扰着每一家已意识到设计之重要性的古典家具企业。无论是在打样,还是实际生产阶段,都由于设计时考虑不周产生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问题。更有甚者,企业在投入巨额设计费后,拿到手的设计方案由于设计公司的草率、敷衍完全无法付诸实施。
好的家具设计,由诸多细节所构成:外形、功能、舒适度、结构、材料、工艺、生产的便利度等等。设计师需要对所有这些细节做综合考量,才能做出好产品。而产品的诸多细节需要充分的时间去反复推敲、改善,中式家具的设计尤其如此。
现代家具史上有极好的案例可以给我们以启发。比如丹麦设计师汉斯·瓦格纳于1950年设计的叉骨椅,原版不但在全世界畅销至今,而且是被国内山寨家具厂仿造最多的椅子款式,其盗版近年来在国内风行无阻,几乎成为品味居家的象征。德国设计师兼企业家Thonet1859年设计的第14号椅子,造型、比例、功能、结构、工艺、包装、运输等等方面,皆精心推敲拿捏而至完善,一经推出就受到市场欢迎,至今仍然是其公司的主打产品,累计销量已突破5000万把。可见,重质不重量、追求完美的设计理念可以创造多么惊人的市场回报。
任何一个希望有作为、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企业,都必须用好有限的设计资源,严保设计与产品质量,而不仅仅关注新品数量。真正好的家具款型,可以持续地带来可观销售,历久弥新。这需要研发设计人员投入时间精力,持续地关注产品细节;需要企业与研发设计人员一起,沉下心来稳步积累,平稳而富有效率地开发新品并将其推向市场。速成与急进不应在中式家具的开发工作中存在。
在现今消费者越来越讲究、越来越挑剔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意识到上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规避、改善,顺应时代潮流,才能在产品上实现质的超越、在销售上完成量的突破。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木制品出口规模大幅增长,尤其是地板、家具等产品体量已多为位居世界首位。尽管如此,我国木制品产业仍然面临着大而不强的局面,在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方面与国际领先水平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在《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指导下,我国木制品产业亟需转型,而找准发力点也至关重要。
出口增长显著市场应对能力有待加强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开启了大规模、深层次的贸易自由化进程,进口产品关税大幅度削减,外国直接投资大量进入,中国更加深入地融入到了全球生产网络之中。1995年-2011年间,在木材及木制品行业上,中国在世界总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从5.1%上升到11.2%,跃升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除中国外,德国和巴西的木材及木制品世界出口份额也经历了不同幅度的上升。同期,美国、瑞典、芬兰、法国、英国与加拿大木材及木制品的世界出口份额均表现为下降。
中国林产品制造业出口份额的提升主要归因于竞争效应,即中国在贸易伙伴所占市场份额的提升。虽然中国在木材及木制品上的竞争效应为7.5%,但是出口目的地市场总体需求的萎缩以及适应市场动态变化能力的欠缺,拉低了中国木材及木制品世界出口份额的最终增幅。因此,中国面对世界市场动态变化及时调整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优势尚不明显与工业强国差距较大
反映一国在特定行业上是否具有比较优势时,常用到巴拉萨指数。巴拉萨指数大于1表明该国在特定行业具有比较优势,数值越大,比较优势越大,否则表明不具有比较优势。巴拉萨指数显示,中国在木材及木制品上尚不具备明显的比较优势。
衡量特定行业的比较优势时,巴拉萨指数仅考虑了出口,而国家之间往往在特定行业上进行双向贸易,且各个行业的规模也存在着差异,巴拉萨指数因而有可能无法准确反映一国在特定行业上的国际竞争力。考虑到此问题,本文使用拉斐指数进一步考察各个主要国家在林产品制造业上的专业化优势,拉斐指数大于0表示一国具有专业化优势,小于0则表明一国具有专业化劣势,指数绝对值越大,专业化优(劣)势越显著。1995年-2011年间,中国木材及木制品的拉斐指数保持在0-0.2之间,说明中国在该行业上具有一定的专业化优势。增加自主研发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入世以来,中国更积极地融入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全球潮流之中,一举奠定了全球制造业基地的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也成为木制品生产和贸易大国。然而,与欧美林产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存在森林资源匮乏、质量不高,木制品产业体量大、效益低的问题,产业升级任务艰巨而紧迫。因此,缓解上述问题,成为木制品贸易强国,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加强对国外先进林业科技成果的消化和吸收,提升高品质、高附加值木制品的自主研发能力。短期来看,我国从事木制品产业的低端生产环节能够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但是我国同时面临生产环节固化带来的长期风险,这就需要我国不断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努力缩小与林产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依托本国巨大的消费市场,逐步提高我国木制品的质量。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中国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更加偏好国际知名品牌和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在这样的市场形势下,中国木制品企业要转变低价低质、数量扩张的经营模式,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更加赢得本国乃至国外消费者的青睐。
大力培养高技能创新型人才,为我国木制品产业的长远发展储备力量。产品的竞争力背后是人才技能的竞争力,制造业强国强在能够培养出国际一流的高技能人才。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适合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才干的体制机制,这对从根本上提升我国木制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意义巨大。
文人与家具
奇材妙用,天工开物(一)
:再论明式家具的审美情趣之君子不器(上)
文/特约撰稿严克勤编辑/刘根旺
编者按:严克勤先生对历史、佛学、古画家具、紫砂壶、书法等都颇有研究,通过对“古画中的家具”与“文人与家具”专栏中文章的阅读,我们对明清时期江浙一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家具的发展等有了一定的认识。本期之后,以《奇材妙用,天工开物:再论明式家具的审美情趣》为名的系列文章,将逐一刊登在“文人与家具”专栏,继续听严克勤先生讲述江浙明清时期的文人生活、文人对家具的影响、明清家具的审美与艺术造诣等内容。
人物名片:严克勤,画家、高级记者,北京电影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北京荣宝斋画院教授。出版《仙骨佛心》、《游艺琐谈》、《严克勤水墨画选》等著作和画集。
明式家具在古典家具中作为一种审美典范已成业界共识,闻名遐迩。
每当我看到那些简约质朴的明式家具,都忍不住惊叹其流畅的线条、简练的造型,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儒雅风韵和人文气质是如此的相似。观之气韵流畅,飘逸中内含风骨;抚之仙骨玉肌,硬朗中略带温润,美轮美奂,令人爱不释手。究其原因,人们会发现,这都与那时代的文人墨客的参与是分不开的。
苏州为明式家具生产重镇
“明式家具”作为一专业名称,一般指的是以硬木制作、风格简练、做工精细的明代家具。王世襄在《明式家具研究》中是这样界定的:“‘明式家具’一词,有广、狭二义。其广义不仅包括凡是制于明代的家具,也不论是一般杂木制的、民间日用的,还是贵重木材、精雕细刻的,皆可归入;就是近现代制品,只要具有明式风格,均可称为明式家具。其狭义则指明至清前期材美工良、造型优美的家具。”我们这里所说的明式家具,主要指狭义的概念,而且重点主要放在产于苏州东山一带被称为“苏作”的家具。
明初,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农业和手工业相应发展。从嘉靖到万历年间,明代商品经济和工商业空前繁荣,手工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工匠从“工奴”中解脱出来而更加自由地从事手工业活动,《天工开物》、《园冶》、《髹饰录》、《鲁班经》等著作都是这一时期手工艺艺术和工匠实践经验的如实记录,在这一时期家具制作也得到空前的发展。随着商品经济生产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生活情趣的要求,民间工艺美术也有了新的发展。吉祥如意图案在民间普遍流行,上层达官贵人推波助澜,特别是“缠枝花纹”和“夔龙图案”,严谨工整,华丽优美。在工艺装饰上,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格,所有这些都在明代家具的装饰风格、造型艺术、工艺构造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明代家具制作的重镇苏州,是当时全国手工业最密集的地区。《吴县志》载:“苏州城中,西较东为喧闹,居民大半工技”。从事制造等各行业的工匠不计其数,其生产的产品品种繁多,工艺精良,盖全国之冠。时傅《埭川识往》云:“吴中人才之盛,实甲天下,至于百工技艺之巧,亦他处不及”。除吴中之外,江南各地也都有名人高匠,传扬四方。
手工业的充分发展、民间工艺美术的繁荣、江南各地名匠名品佳作的流传,客观上随着当时都市经济的繁荣、社会财富的集聚、市民阶层和达官贵人消费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奢靡之风的盛行。至明后期“不论富贵贫贱,在乡在城,男人俱是轻裘,女人俱是锦绣,货物愈贵而服饰者愈多”(钱泳《履园丛话·臆论》)。苏州等地出现“富贵争盛、贫民尤效”的风气。这不仅仅体现在服饰上,当时的婚嫁习俗、家庭摆设对家具提出了新的要求,到了“既期贵重,又求精工”的地步。除以当地榉木制作外,纷纷启用花梨、紫檀、乌木等优质硬木加以精工细作。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时期唐寅、李渔等文人骚客纷纷加入家具的设计、风格的研讨、时式的推广,特别将个性化的艺术思想融化到具体的器具之中,使得那时文人的思想、艺术和独特的审美观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也使明式家具制作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古画见证了中国家具的演变
家具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进化和演变的过程,中国家具的产生上可溯至新石器时代。自夏、商、周三代,人们多是席地而坐,用篾编成席,筵作铺垫。其间,也出现了床的记载。《战国策·齐策》所云:“孟尝君出行国,至楚,献象牙床。”至汉,“床”使用得更加广泛。用于载人者皆称床。汉代刘熙《释名·床篇》云:“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人所坐卧曰床”。西汉后,又出现了称为“榻”的坐具。从出土的大量汉墓画像砖、画像石和汉墓壁画中,发现了不少反映人们生活各层面使用的榻、案、几等家具。
魏晋南北朝以后,高型家具渐多。绘画鼻祖、无锡人顾恺之所画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卷》就有坐榻、大床、折屏和曲足案,表现极为丰富、完整。隋唐五代时期家具所表现出来的等级和使用范围更加广泛。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馆藏)画中主要人物垂足而坐与围绕他的人们的不同姿态所形成的主仆关系一目了然。
上海人民出版社[微博]出版的《敦煌石窟全集二十五卷·民俗画卷》,第43页26号图肉坊壁画中所表现的门前设两张肉案,第66页49号图所表现的宅内设置正房炕上放有小炕桌。三人盘腿而坐,促膝交谈,屋内墙壁整屏风画景。50号图表现的坐卧家具。此画右侧上下均是床,左侧上是榻,榻的靠背上搭挂衣物,左下为椅,一僧人正在椅上禅坐。可见,隋唐时席地坐与垂足坐是并存的。但凳、床、榻、椅等家具已发展起来。
至宋代,虽然在床榻等家具中仍保留着唐五代时的遗风,但家具种类功用更加丰富、品种更加多样。单凳就有方凳、圆凳、条凳、春凳,名目繁多。我们从宋代的绘画中就可以看到家具的发展完全不同于前朝历代。中国传统家具在造型、结构上基本定型,具体形制也让我们从当时的绘画中看出家具在各个方面的展现,领略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生活的多样性,和家具形制、家具功用的多样性,了解了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生动的细节。如宋徽宗的《听琴图》出现的琴桌和高几,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写的市井店铺家具等等。从帝王将相、闲人雅士到市井平民,都将家具与特定人群的特定生活紧紧相连。
宋代家具实物极为少见,我们也只能从宋代的绘画作品和墓室壁画中有所观映。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无锡市所辖的江阴北宋“瑞昌县君”孙四娘子墓出土杉木一桌一椅。其工艺考究,桌面之框已采用45度格再榫连接,框内有托挡两根,用闷榫连接,桌面上下前后均饰牙角。这与宋代出现的《天工开物》、《营造法式》等著作一样,反映了宋人在技术工艺和艺术表现上的理性精湛,体现了宋代科技、文化、艺术所达到的历史高度。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家具在工艺、造型、结构、装饰等方面日臻成熟,至明代则大放光彩进入一个辉煌时期。明代家具,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民间工艺的历史背景中发展成熟并走向高峰的。
(未完待续)
据俄新网报道,俄罗斯车臣共和国行政长官和政府新闻处27日发布消息称,中国投资者计划在车臣建立无废料木材加工厂,年加工木材约30万立方米。
报道称,中国承包商代表将于12月来到车臣,确定厂址和工期。
车臣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部长列马·马戈马多夫指出:“工厂将实现无废料生产,每年计划加工30万立方米木材。工厂将以山地和山麓地带遭到破坏的树林为原料,我们这里约有30万立方米。”他还表示,砍伐有助于改善树林。
生产商除将产品供至国内市场外,还计划销往伊朗和阿塞拜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