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识“缅甸花梨”家具\探沂镇打造新型木业产业小镇聚集4478家板材企业
详细内容

再识“缅甸花梨”家具\探沂镇打造新型木业产业小镇聚集4478家板材企业

时间:2020-10-11     人气:677     来源:     作者:
概述:新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有个理论:人们的一些经济行为,包括消费层面的家具购买,往往自以为理性,但其实很多是凭着过去形成的“直觉”在做决定。正如很多朋友关注以缅甸花梨制作的家具,他们在理性层面考虑材质、家具的保值增值空间,与家居空间......

新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有个理论:人们的一些经济行为,包括消费层面的家具购买,往往自以为理性,但其实很多是凭着过去形成的“直觉”在做决定。

正如很多朋友关注以缅甸花梨制作的家具,他们在理性层面考虑材质、家具的保值增值空间,与家居空间、个人审美的匹配度等,但其实最根本、最直接让他们产生“直觉”的,是材质之美和家具之美展现的某个细节、某个瞬间。

缅甸花梨是一种怎样的材质,它的家具有何魅力?

一、主要产地

缅甸、泰国和老挝等东南亚国家。

木材特性

1、散孔材,半环孔材倾向明显。生长轮颇明显。

2、心材桔红、砖红或紫红色,常带深色条纹;划痕可见至明显;木屑水浸出液浅黄褐色,荧光弱或无。

3、木纤维壁厚。木射线在放大镜下可见;波痕在放大镜下略明显或明显;射线组织同形单列。有一种檀香味,香气浓郁,不张扬。

4、纹理绚丽多样,有水波纹、虎皮纹、鬼脸纹、深浅相间的带状纹理。不仅如此,在白光的照射下,缅甸花梨的表面还会出现荧光效果,好似会发光一样。

5、气干密度0.80~1.01g/cm3,材质硬、密度高,有很强的稳定性,不易收缩开裂。

二、保健功能

1、缅甸花梨香气能稳定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达到全面平衡效果,可帮助情绪低落、极度疲劳及忧心忡忡的人缓解心理压力,使人轻松。日本医学界研发的“救心丸”是用大果紫檀提炼的物质制成,是心肌梗塞患者常备的药物。

2、具有抗菌效能,香气入脾、清神理气,补五脏、止咳化痰、暖胃温脾、通气定痛,是上等药材。

3、能助眠,养颜养容,消胀气,排宿便,去油脂,有很好的保健功效。


探沂镇地处“中国物流之都”临沂市与费县城区连接处,境内公路、铁路运输交织成网,四通八达,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全国重点镇、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近年来,该镇以做大做强木业产业为中心,推动了费县木业企业从“铺天盖地”向“顶天立地”转变,逐步打造成新型木业产业发展的聚集区、引领区。

然而,随着木业产业的兴盛,存量建设用地少、土地成本高成为摆在探沂镇特色产业发展面前的一道“拦路虎”。为有效改善区域耕地质量,破解建设用地供求紧张的“瓶颈”,山东省分行投放土地整治贷款1亿元,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保证了耕地的有效治理,缓解了该镇建设用地紧张状况,极大地促进了该镇木业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镇各类板材企业4478家,2015年实现投资额3.49亿元,产值282亿元,吸纳就业人口8.8万人。

木业产业是探沂镇的特色产业,探沂镇依托大企业、大项目带动,通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实施“互联网+”计划,提升企业竞争力,带动木业产业集群规模发展,努力打造全国新型木业、家具产业发展的聚集区、引领区。

现在,探沂镇通过制定木业产业发展提升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计划,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兼并重组、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延伸产业链条,形成支撑产业发展的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紧密结合、功能互补的企业发展格局,提高了木材产业组织化程度和整体竞争力。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随着春节假期进入尾声,各路招聘广告陆续多了起来,在天涯、知乎等论坛里还出现了极为“应景”的《老板应对跳槽指南》。红木家具行业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早些年,春节后出现的“用工荒”问题让企业们伤透了脑筋。但所谓“穷则变,变则通”,打了好几年交道后,发现企业们开始找到了应对方法。笔者曾借着工作机会与部分红木家具企业负责人聊起用工问题时,他们大多持有比较乐观的态度,表示在过去两三年里,春节假期后的平均返工率达80%以上,员工的总体流动相对稳定,企业里有着十年以上工龄的员工不在少数。
    行业发展前景明朗,从业者信心更足
    大家都清楚,如果一个行业正走下坡路,无前景可言,那是很难留住人的。红木家具行业被视为一个朝阳产业,尤其在国家大力提倡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今天,变得更加开放与成熟,在国际、国内社会上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如红木家具频频亮相国际政商舞台,深受各国重要领导人的喜爱。加上“一带一路”战略的密集推行,现在这种环境下,红木家具行业势头正猛,让从业者的底气更足,信心更满,自然也就愿意在这个行业做下去。
    此外,随着红木家具行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链,以及相关利好政策制度相继推出,也为留住人才打破了制度的壁垒。以“中国红木产业之都”中山大涌来说,在解决人才问题上做了很多工作:一是通过系列优惠措施,引进一批国家级、省级工艺大师;二是通过各种培训、教育措施,在年轻一代中挖掘和培养出一批人才;三是开展初级和中级工艺美术师、雕刻师方面的评定,让一批拥有经验红木家具人才可以拿到相应的职业资格和职称,享受相关待遇。这些变化都让红木家具从业者对行业未来前景充满信心。
    企业关心尊重人才,从业者更有归属感
    “用工荒”关于红木家具企业的健康发展,又怎会视而不见?最近几年,业界正鼓励企业“机器换人”,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没错,这确实对行业结构性用工矛盾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但我们也要考虑,红木家具的很多制造流程仍以手工方式为主,“人”还是一个不可缺的元素。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指出,高薪、激励、沟通是留住人才的“三法宝”。我们很多时候会认为,企业留不住人,是因为它给出的薪酬、待遇等对从业者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事实上,纵观从南至北的各大红木产区内的数万家企业,他们的物质待遇和工作、生活条件都得到了改善与优化,不仅为员工提高薪资水平和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还提供社会保障福利,可享受养老、医疗、就业、劳动保护等方面的社会保障。除了满足物质上的需求,现在的红木家具企业也开始重视员工更高层次上的需求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很多红木家具企业邀请专业导师开展定期的业务培训,或外派学习,提升员工们的专业能力。而管理者亦时刻关注员工的心理需求,沟通、引导,及时掌握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感受。这些做法都能够让从业者找到了被企业重视关怀的归属感。
    个人就业观念转变,从业者择业更理性

    对于“靠手艺吃饭”的红木家具行业来说,很多技术型人才已经人到中年,而当人的岁数大了,就很难驾驭一些精细的工作。红木家具行业多是“子承父业”,但现在的年轻一代不希望在工厂里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行业“用工荒”的问题。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促使着年轻一代的就业观念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在很多人眼中,精通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术的蓝领比白领更吃香。因此,我们看到在红木家具企业里有了越来越多的年轻身影。他们以自己掌握的技术为荣,同时,年轻活跃的他们为行业创新发展带来了很多新的理念与想法。在今年中国(中山)红木家具文化博览会开幕式上,落户于大涌红博城的全国首个红木家居学院将举行开学仪式。学院将利用大涌红木家具产业良好的优势进行教学,为产业发展培养更多后继人才,也方便年轻的从业人员就近通过培训学习,实现职业技能和文化素质的提升。

    综上所述,要想真正解决“用工荒”问题的可能性还很小,但它对行业健康发展及企业正常运营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弱。无疑,这是一种可喜的变化。

    (来源:品牌红木责编cara)


    4月11日,为期三天的2017中国·花园红木家具展销会落幕,总成交额5.538亿元。期间,来自国内各地的数万名经销商和采购商,在此观看盛况空前的开幕式,领略了红木设计的新理念,令展销会成为行内外的焦点。
    作为“天下红木第一村”:浙江东阳花园村,这里集聚着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种珍贵木材,创造着与东阳木雕有机结合的神州“十里红”红木艺术精品家具,汇融着数以万计具有榫卯、雕刻、刮磨等工艺特色的工匠……
    “花园村作为中国红木家具第一村,既是红木家具生产基地,也是红木家具批发基地,在家门口举办红木家具展销会,就是要让全国各地经销商和消费者与生产商零距离对接。”花园村党委书记、花园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邵钦祥说。
    据介绍,花园红木家具城市场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拥有品牌经营户1800多家,成为了厂家的营销平台、客商的配货中心、顾客的购物天堂,已稳坐全球同类专业市场“头把交椅”。
    在邵钦祥看来,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展示展销的盛会,也是行业共谋发展的盛会。
    “我们举办展销会,具有参展规模大、品牌多、种类齐等一系列优势,就是让经销商和消费者买到称心如意的优质红木家具。”中国红木经营管理大师、浙江省红木产业协会副会长、花园红木开发公司董事长邵钦培告诉记者,本届展销会,花园红木家具城市场总成交额达到了5.538亿元。
    为了鼓励红木产业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人性化生产,以及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促进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使一线的工匠们认真、敬业、执着、创新,展销会期间,浙江省红木产业协会还联合花园红木家具城举行了参展作品评奖工作。
    浙江省红木产业协会秘书长张光品介绍,除花园红木家具城1800多家品牌经营户外,今年还有300多家红木家具企业带来最新设计制作的精品进行参展。最终,卓木王红木家具公司“杜公子沙发”等8件作品荣获特等奖;旭东工艺品公司“明式书房”等15件作品荣获金奖;华厦家具公司“盛世华厦沙发”等22件作品荣获银奖;银丰红木“缅甸大板台”等30件作品荣获精品奖。
    与此同时,花园红木家具城也在11日闭幕式上表彰了2016年度“十佳”经营户和“十佳”质量信得过单位。
    阅读全文
  • 现代中式家具的设计绝非简单的外形创新,而是为了打造出色的产品,提升消费者的生活品质。(图为蒙亮为上品橼设计作品太和餐椅效果图)中式家具的造型常通过家具构件的微调来达成,在官帽椅形制中就可以发现极其丰富的细节变化。(图片提供:北京保利,中国嘉德)

    文/蒙亮编辑/吴少菊

    核心提示>>>

    家具设计并非简单的外形创新。设计师与企业需要充分理解中式家具的内蕴,反复推敲、改善包括外形、功能、结构、工艺等在内的细节,才能做出好产品。速成与急进不可取,中式家具的设计尤其如此。

    在与古典家具企业接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企业对设计工作的认识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误解。面对“设计”这一在开发制作家具产品过程中的恒常性工作,绝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懵懂状态。如不在理念的层级加以澄清,使开发者在思想上对设计工作有正确的认识,企业的产品研发工作就永远无法有效地进行,更不必妄谈以设计占领商业的制高点,得到丰厚的商业回报。

    设计师究竟为了什么而设计?

    许多人认为,设计就是开发耳目一新的产品,就是做外形、拼原创。似乎只要外形上有创意,设计师的工作就万事大吉。大部分企业亦持有同样的看法,认为外观做好,就是王道。在为企业提供设计服务的家具设计界则处于批发模式。设计公司动辄以一个大的产品序列作为报价或提供服务的基准,企业一次性浩浩荡荡地推出几十件产品已成为了行业惯例。

    这样粗放型的新品开发成效如何?众所周知,近年来出现的创新款式中,能像古典家具经典款型那样真正有质素的产品寥若晨星。企业花费巨资打造出的庞大产品序列,几乎每件单品都多多少少存在问题,不但可能出在产品的功能、结构上,同时也大规模地出现在设计者和企业最为关注的外形上。

    究竟为了什么而设计?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产品是什么?绝少有企业或设计师深入地思考这样的问题。当人们只关注流行趋势、产品外观时,设计就永远只能停留在表层,所设计出来的产品也无法真正打动消费者的内心,进而形成口碑,助力于品牌的塑造。

    汉斯·瓦格纳1950年设计的叉骨椅(也称Y-Chair),至今畅销不衰。

    设计绝非简单的“创新”,而是为了打造出色的产品,提升消费者的生活品质。这并不意味着使用的家具是否由红木制成、外观耀眼新奇,而是意味着家具功能上对消费者贴心、价格合理、质量牢靠耐用。对于中式古典家具来说,还意味着产品在外形上要真正具备中式的风味。因此,设计师要将设计工作扩展到产品外观以外:产品功能的合理、舒适度的保证,甚至,关注产品生产工艺的改良与结构、用材的完善。

    一个优秀的中式家具设计师,必须同时具备鉴赏家的双眼、工程师的严谨、生活家的挑剔、哲思者的三观,才能以稳定的设计品质帮助企业打造经得起考验且自有其风格的产品。与此同时,企业家也必须跳脱出挣钱盈利的固有思维,对上述设计的意义进行思考,为打造真正好看、好用、耐用的优质产品而努力,以此扩展口碑,形成长效的盈利机制。

    看似保守,却又散发着微妙的个体气息

    古典中式家具的精绝之处,除了高妙的工艺、稳固的结构,更体现在通过家用器具的营造,将精神内涵融入其中。比如最常见的圈椅形制,在不同工匠的巧手下,可以体现出完全不同的风味,或正气凛然,纤秀雅致;或质朴平和,简练空灵。在形制相同的椅子上体现出迥然不同的性格特征,这在世界家具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也正是以明式家具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家具大大超越于所有其他地域、年代家具的独有特征。

    古典中式家具从不以无根据的创新为制作目标,而是在保证基本造型传承的前提下,通过局部的变化体现使用者、制作者的个性风貌。如此含蓄的造型手法,具有内敛、看似保守的一面,却又散发着微妙的个体气息,让人百看不厌。传世古典家具的优秀案例,在匠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技艺锤炼后方可修成,并通过细微处的丰富变化凸显匠心。

    这一点,对新品的研发工作应该有极大启发:设计新款家具,如果只强调外形的改变,却忽略了造型的美感和合理性,也就远离了古典中式家具最可引以为傲的精华。

    以明式家具为代表的古典中式家具之美,体现在器具比例的拿捏,通过造型的微妙变化营造出制作者、设计者的性格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其中蕴藏的中式审美价值观。有关中式家具之美的独特性,笔者在往期《找寻现代中式家具的价值标准》一文中加以阐述,读者可自行参鉴。

    我们常说,要对传统有传承、有发扬。究竟要继承什么样的传统呢?笔者深切以为,中式的审美价值观是最应该得以传承的中华智慧,是打造现代中式家具时不仅形似,更有神似的重要保障。唯有对上述的中国古典家具之美的内涵、造型特征与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并加以传承,才能够打造出富有中式内蕴的家具产品。

    控制比例:多一分太过,少一分不可

    塑造家具之美,对比例的细腻控制是造型中最为重要的一面,尤其在中式家具的设计制作中,极其细微的改变即可对整体造型风貌造成大的影响。以明式家具为代表的中式家具,在细部比例的控制上已经达到了多一分太过,少一分不可的地步。

    在中式家具的设计工作中,设计的精确度必须引起重视,而这恰恰是当今设计界最容易忽视的。一些造型上的创新其实非常新颖别致,却因为设计者对比例的迟钝令产品在造型细节上经不住推敲,未能成为优品、长销品,反而让受众在初始的耳目一新后很快生厌。

    设计的精确度,不但体现在各构件的尺寸规划,也体现在繁简、轻重、曲直、软硬的配比拿捏。比如雕花的使用,并非多多益善,而应繁简有度;沙发的造型,并非粗大硕重为贵,而应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段,使之既不显得单薄轻佻,又能让人感受到沉稳大方,同时具备沙发应有的舒适度。

    中式家具的造型常通过家具构件的微调来达成,在与圈椅同样常见的官帽椅形制中就可以发现极其丰富的细节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审视这些细节变化与椅子总体造型的统一,来体味不同的古代匠人在一把椅子上所营造出的不同“气氛”。

    意识到上述这一点后,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式家具设计中对视觉精确度必须有更高的要求。企业推出的新品在造型上必须经得起挑剔地审视,并且,构成所谓产品系列的单品要具备相同的气质和精神风貌,而绝不仅仅是在造型特征上保持一致。

    好的家具设计,由诸多细节构成,需要充分的时间去反复推敲,质比量更重要。(图为蒙亮为上品橼设计作品高宗椅效果图)

    重质不重量,追求完美的设计一定会带来回报

    鉴于中式家具在造型、结构、工艺上的复杂性,引入了另一个问题,即研发工作中如何处理款式数量和设计质量的矛盾。

    在笔者曾接触过的所有中式家具设计公司或工作室中,通常都以一个产品系列作为一项设计服务的基本单位,这无可厚非,但其规模无一例外是由50~80件单品所构成。企业内建的设计部门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一个人员有限的设计机构或设计部门如何能做到在短短数月内推出功能贴心、造型精确、结构合理、制作有效的几十件单品,读者可想而知。以这样的态度处理中式家具设计,偏离了精益求精这一古典家具制作的优良传统。

    人为地放大产品款型数量,不但会给研发工作质量造成严重问题,同时也会对后续产品生产之质量控制带来可以预见的复杂性和难度。无论规模多大的企业,资源都是有限的,更何论实木家具业这样难以进行科学化管理的行业。这些问题几乎困扰着每一家已意识到设计之重要性的古典家具企业。无论是在打样,还是实际生产阶段,都由于设计时考虑不周产生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问题。更有甚者,企业在投入巨额设计费后,拿到手的设计方案由于设计公司的草率、敷衍完全无法付诸实施。

    好的家具设计,由诸多细节所构成:外形、功能、舒适度、结构、材料、工艺、生产的便利度等等。设计师需要对所有这些细节做综合考量,才能做出好产品。而产品的诸多细节需要充分的时间去反复推敲、改善,中式家具的设计尤其如此。

    现代家具史上有极好的案例可以给我们以启发。比如丹麦设计师汉斯·瓦格纳于1950年设计的叉骨椅,原版不但在全世界畅销至今,而且是被国内山寨家具厂仿造最多的椅子款式,其盗版近年来在国内风行无阻,几乎成为品味居家的象征。德国设计师兼企业家Thonet1859年设计的第14号椅子,造型、比例、功能、结构、工艺、包装、运输等等方面,皆精心推敲拿捏而至完善,一经推出就受到市场欢迎,至今仍然是其公司的主打产品,累计销量已突破5000万把。可见,重质不重量、追求完美的设计理念可以创造多么惊人的市场回报。

    任何一个希望有作为、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企业,都必须用好有限的设计资源,严保设计与产品质量,而不仅仅关注新品数量。真正好的家具款型,可以持续地带来可观销售,历久弥新。这需要研发设计人员投入时间精力,持续地关注产品细节;需要企业与研发设计人员一起,沉下心来稳步积累,平稳而富有效率地开发新品并将其推向市场。速成与急进不应在中式家具的开发工作中存在。

    在现今消费者越来越讲究、越来越挑剔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意识到上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规避、改善,顺应时代潮流,才能在产品上实现质的超越、在销售上完成量的突破。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木制品出口规模大幅增长,尤其是地板、家具等产品体量已多为位居世界首位。尽管如此,我国木制品产业仍然面临着大而不强的局面,在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方面与国际领先水平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在《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指导下,我国木制品产业亟需转型,而找准发力点也至关重要。
    出口增长显著市场应对能力有待加强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开启了大规模、深层次的贸易自由化进程,进口产品关税大幅度削减,外国直接投资大量进入,中国更加深入地融入到了全球生产网络之中。1995年-2011年间,在木材及木制品行业上,中国在世界总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从5.1%上升到11.2%,跃升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除中国外,德国和巴西的木材及木制品世界出口份额也经历了不同幅度的上升。同期,美国、瑞典、芬兰、法国、英国与加拿大木材及木制品的世界出口份额均表现为下降。

    中国林产品制造业出口份额的提升主要归因于竞争效应,即中国在贸易伙伴所占市场份额的提升。虽然中国在木材及木制品上的竞争效应为7.5%,但是出口目的地市场总体需求的萎缩以及适应市场动态变化能力的欠缺,拉低了中国木材及木制品世界出口份额的最终增幅。因此,中国面对世界市场动态变化及时调整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优势尚不明显与工业强国差距较大

    反映一国在特定行业上是否具有比较优势时,常用到巴拉萨指数。巴拉萨指数大于1表明该国在特定行业具有比较优势,数值越大,比较优势越大,否则表明不具有比较优势。巴拉萨指数显示,中国在木材及木制品上尚不具备明显的比较优势。

    衡量特定行业的比较优势时,巴拉萨指数仅考虑了出口,而国家之间往往在特定行业上进行双向贸易,且各个行业的规模也存在着差异,巴拉萨指数因而有可能无法准确反映一国在特定行业上的国际竞争力。考虑到此问题,本文使用拉斐指数进一步考察各个主要国家在林产品制造业上的专业化优势,拉斐指数大于0表示一国具有专业化优势,小于0则表明一国具有专业化劣势,指数绝对值越大,专业化优(劣)势越显著。1995年-2011年间,中国木材及木制品的拉斐指数保持在0-0.2之间,说明中国在该行业上具有一定的专业化优势。

    增加自主研发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入世以来,中国更积极地融入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全球潮流之中,一举奠定了全球制造业基地的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也成为木制品生产和贸易大国。然而,与欧美林产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存在森林资源匮乏、质量不高,木制品产业体量大、效益低的问题,产业升级任务艰巨而紧迫。因此,缓解上述问题,成为木制品贸易强国,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加强对国外先进林业科技成果的消化和吸收,提升高品质、高附加值木制品的自主研发能力。短期来看,我国从事木制品产业的低端生产环节能够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但是我国同时面临生产环节固化带来的长期风险,这就需要我国不断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努力缩小与林产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依托本国巨大的消费市场,逐步提高我国木制品的质量。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中国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更加偏好国际知名品牌和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在这样的市场形势下,中国木制品企业要转变低价低质、数量扩张的经营模式,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更加赢得本国乃至国外消费者的青睐。

    大力培养高技能创新型人才,为我国木制品产业的长远发展储备力量。产品的竞争力背后是人才技能的竞争力,制造业强国强在能够培养出国际一流的高技能人才。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适合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才干的体制机制,这对从根本上提升我国木制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意义巨大。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