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典家具游览地图之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巴西木制品出口最新情况分析
详细内容

中国古典家具游览地图之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巴西木制品出口最新情况分析

时间:2020-10-11     人气:762     来源:     作者:
概述:作者在东亚艺术馆家具特展上拍摄的黄花梨官帽椅博物馆名片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创建于1906年,是德意志帝国时期建立的第二座非欧洲文化博物馆。1929年东亚艺术博物馆在柏林第一次展出了1125件中国文物,从上古的艺术品到18世纪的文物无所不有。这......


作者在东亚艺术馆家具特展上拍摄的黄花梨官帽椅


博物馆名片

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创建于1906年,是德意志帝国时期建立的第二座非欧洲文化博物馆。1929年东亚艺术博物馆在柏林第一次展出了1125件中国文物,从上古的艺术品到18世纪的文物无所不有。这是当时欧洲最大规模有关中国的文物展。

传奇的博物馆

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其实是个很传奇的博物馆。它创建于1959年,其前身为建立于1907年的“东亚艺术收藏”,是德意志帝国时期建立的第二座非欧洲文化博物馆。后来几经战火洗礼,很多文物却都得以保存下来,也实为难得。据说苏军攻克柏林前夕,一些东方文物被博物馆馆员秘密藏在防空洞里,才逃过战争的破坏,后来冷战时期东西柏林对峙,两边都有各自的东亚艺术藏品,直到柏林墙倒了,东西柏林各自收藏的东亚文物才随之统一。这两批藏品的统一,奠定了今天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的馆藏基础。这里收藏的藏品以中国、日本、朝鲜等国艺术品为主,分中国古代美术、工艺、12世纪~20世纪中日绘画、朝鲜和日本古瓷器等多个专题陈列。藏品共计1.2万件,其中中国文物有2000件,基本涵盖中华文化的各个时期。

传奇的藏品

柏林东亚艺术馆的藏品来源很杂,很多藏品的来历颇有故事。据传,在1901年,醇亲王载沣奉旨赴柏林为德国公使克林德在京被杀一事道歉。其一行人以慈禧皇太后、光绪帝以及自己的名义带去了几十件精美礼物(多为明清两朝工艺品),准备赠送德国皇帝。德皇威廉二世因为载沣此行目的特殊,因而未接受礼物。醇亲王便想了一个折衷方案,将这批礼物转赠给德国博物馆。在德皇的吩咐下,载沣转送的礼物被分配给柏林、慕尼黑、德累斯顿以及斯图加特的各大博物馆。而其中最主要的部分,便集中在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内。

另一个相关的记载是,1907年即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成立一年后,第一任馆长库墨尔曾启程前往亚洲,收购东亚各国的文物。当时德国皇帝给驻中国和日本的德国使节发出命令,全力支持库墨尔的工作。库墨尔在中国停留了两年之久,走访了北京、天津等城市的古董文物市场,搞到了大批中国文物。库墨尔回到德国不久,就向公众展示了他东亚之行所收集的文物。其中包括唐、宋、明、清各朝代的青铜器、玉器、陶瓷器、金银器、钱币、雕塑、书画、漆器等,引起极大轰动。随后的继续收购活动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终止。

传奇的学者:古斯塔夫·艾克

玩中国古董家具的藏友大都知道德国汉学家古斯塔夫·艾克(图1)。他是世界上研究中国明式家具的重要学者,经过十几年悉心研究,对启发世人重视中国传统家具文化以及鼓励后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艾克教授对中国明式家具研究开一代之先,他的开拓者历史地位是举世公认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是研究中国古典家具的开山之作,该书共收录122件家具实物,逾20张精确的测绘图纸,以及解析各册榫卯构造的图纸,这是全世界第一部有关中国明式家具的学术著作。

美中不足的是,书中家具照片全部是黑白照片,通过测绘图我们能清楚地理解家具的结构以及造型,但是不能完全展示出美丽的黄花梨木质与家具造型的结合。由于我常年旅居德国柏林,有幸巧遇一次东亚艺术馆的家具特展,很多件家具都是古斯塔夫·艾克先生当年所藏,并著录在《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中。至此,黑白照片终于能够填上色彩,这些美丽的家具得以风华再现(图2~图3)。

简单与复杂

博物馆中有个很大的展厅,正中摆放着一组康熙年间的紫檀嵌螺钿大屏风及宝座(图4)。明末清初时期由于社会发展的原因,在中国的江南出现过短暂的资本主义萌芽,那个时代里,产生了很多奢侈品牌,江千里就是其中之一,其生产的嵌螺钿产品足以体现当年的繁荣与浮华。黑漆嵌螺钿在那个时代里是一种较为流行的装饰技法,民间多见小捧盒、小碗、小杯、小蝶之类的用具,皆是当时的小资产品,用以品味生活。到了康熙时期这种工艺被继承了下来,由于比较耗费工时,宫廷制作黑漆嵌螺钿的大型家具不是很多,北京故宫里如今还能看到一些,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藏的这组黑漆嵌螺钿屏风及宝座,宽阔宏伟,气势及尺度都很大,能使我们读出康熙时期蒸蒸日上的感觉。除此之外这组屏风及宝座在黑漆嵌螺钿的工艺基础上还贴有紫檀木作为装饰,紫檀木被削得很薄,贴上之后使人感觉浑然天成,更有紫气东来的气势。它们作为常设展一直都在这个厅里展出,它的四周陈列着古斯塔夫·艾克所藏的黄花梨家具,紫黄一堂对比十分明显。


康熙紫檀嵌螺钿大屏风及宝座

记得十多年前曾读过两本书:《明式家具研究》和《清代家具》。有个朋友问我清代家具好还是明代家具好,我说审美侧重点不同,不好评价。他又问我,清代家具制作难还是明代家具制作难,我想了想说,看似简单的可能复杂,看似复杂的可能简单。他还是不明白。我接着说,看似简单的东西可能动脑的成分多,看似复杂的东西可能是动手的成分多。很多人都会像我的朋友一样问下去,但最终他们还是会选择用价格作标尺,去衡量,去量化。所谓大时代的到来,无非是在工业化面前的选择,一切的一切都是可以衡量的、数据化的、模块化的,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快,越来越简单与智能,带给我们物质财富的同时,我们也在逐渐丧失着独立思考与感受的能力。


2019年5月,巴西的木制品(纸浆和纸张除外)出口额较2018年5月增长29%,从2.111亿美元增至2.726亿美元。

松木从2018年5月(3,820万美元)到2019年5月(4,740万美元),出口价值增长了24%。同期出口量增长29%,从18.08万立方米到23.33万立方米。


热带锯材出口量增长63.2%,从2018年5月的31,800立方米增加到2019年5月的51900立方米。同期出口额增长49.3%,从1,400万美元增至2,090万美元。
2019年5月,松木胶合板出口额同比增长4.7%,从4510万美元增至4720万美元。同期,松木胶合板出口量从13.17万立方米增加了37%,增长到18.09万立方米。
至于热带胶合板,出口量和出口额则有所下降,出口量从2018年5月的9600立方米下降为2019年5月的9000立方米,出口额从420万美元降低为350万美元。

木制家具出口商的表现令人鼓舞,出口额从2018年5月的3420万美元增加到2019年5月的4780万美元,增长了近40%。

(记者mandy)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图1北京观复博物馆建筑全景图2紫檀展厅:清乾隆紫檀描金七重檐宝塔图3清代三国人物故事门窗

    北京观复博物馆[微博]游览随说

    文/王升图/观复博物馆

    核心提示:1:观复博物馆建筑风格很朴实,没有辉煌和雄伟的外观,红顶白楼爬满藤蔓,有些与清华老校园的建筑极为相似。

    2:明清家具是马未都[微博]先生的主要收藏,在博物馆有限的空间内多层次的展示了宫廷和民间家具的陈设风格,给参观爱好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说上帝为明清家具爱好者缔造了一个伊甸园,那肯定是北京观复博物馆①。明清家具爱好者们在这里可以近距离观察那些来自远古经典的家具,你可以无限制地去感受那些老东西的气息,如果迫切想更深入的话,你甚至可以抚摸感触那种来自远古的亲切。也应了“观复”这两个字,在观复中领略大千世界,在“观复”中学以生息。在这里代表明清家具爱好者一并感谢马未都先生。

    “观复”建筑

    与博物馆墙外到处一片混乱相比,院内还算安详,那面“道德经”墙总是被树半掩着立在那里(图1),警示着来者道德是秉性的掩饰。墙上并列的“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最为显眼,百度已有解释。但我宁可理解为:“所有事情都大胆认真去做,自己才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不知道马未都先生同意不?我觉得他就是这样做的。马未都先生是山东荣成人,众所周知这荣成地是中国的最东方“天尽头”,当年秦始皇就是离开荣成后才心满意足达成人生,而马先生根基在此,所以更理解“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应该如此。中国第一个私人博物馆正是马未都先生万物之地,文人总喜欢有自己的领域,这样更容易涉猎。

    观复博物馆建筑风格很朴实,没有辉煌和雄伟的外观,红顶白楼爬满藤蔓,有些与清华老校园的建筑极为相似。但博物馆内布置却是别有洞天,打造的传统文化气息典雅质朴。由于对明清家具的挚爱,我一般都是直接到家具馆去亲近家具,其他馆极少盘顾。

    “观复”家具与馆内陈设艺术

    家具馆以紫檀家具、黄花梨家具、老红木家具居多,也有鸡翅木、铁力木和楠木家具,总数应该有200多件吧。紫檀家具布置很有特点(图2),厅堂的布置如同穿越到了清代宫廷,场景与故宫[微博]、恭王府等老建筑房间的布局是类似的风格。老紫檀家具包浆厚实,眼看着灯光下泛着特有紫黑亮光,立刻感觉到场合是多么庄重肃穆,心情颓然间也变得压抑。黄花梨的家具多是随意摆设,但基本上是规整的,靠墙的架子床、柜子组合显示出卧室的样子,简洁明快彰显着明代生活的气息。黄花梨的方桌放在空地中间站台上,大家可以很方便地从360O来进行观察,浅黄色的材质在幽暗的灯光下泛出黄金般的光泽,给人富足轻松的感觉。在黄花梨方桌和罗汉床的大边上,我们可以看到黄花梨特有的麦穗纹棕眼和鬼脸纹理,有些地方这两者如同凤尾羽毛,煞是好看。

    由于空间的限制,所有柜类家具都是靠墙放置,一张紫檀龙纹大画桌(图4),面宽98公分,是目前已知老紫檀桌中最宽者。桌腿部和绦环板皆雕龙纹,气势恢宏。一对黄花梨的面条柜(图5),厚实的包浆掩饰不住金黄的底色,打开柜门一松手,柜门慢慢地自动关闭,神奇中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对大自然力量的掌握利用。除了按古代使用规制布展外,博物馆特意将不同时期不同材质的座椅摆放在一起,以便让爱好者对比区分。细看每把椅子的材质、做工、榫卯、造型和比例,就能从“型、材、艺、韵”四方面把握每个时期椅子的特点。墙上有各种挂屏,其中就有那件“钧瓷残片”镶嵌的四件屏,窑变之美让人震撼。明清家具是马未都先生的主要收藏,在博物馆有限的空间内多层次地展示了宫廷和民间家具的陈设风格,给参观爱好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图4清康熙紫檀三弯腿大画桌图5明晚期黄花梨面条柜

    紫檀描金七重檐宝塔

    看老家具有一点是必看的,那就是老家具的品相和包浆。观复博物馆大部分老家具都很完美地展现了自己的历史风貌,即便是处理过的器物也会保留一部分原封不动的品相供参观者比较学习。有几件相同的杌凳是按照残缺、修复、完好的过程来展示的,这一点完全符合明清家具爱好研究者学习的逻辑,也是观复博物馆以人为本的人文文化表现。

    在所有的家具中有几件家具让人震撼。一是清乾隆紫檀描金七重檐宝塔,此塔是当年乾隆皇帝为其生母皇太后钮钴禄氏80大寿准备的寿礼,因钮钴禄氏信奉佛教,故七重檐宝塔在设计上借用了佛经: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之意。宝塔共分八面,设四十八位佛龛,原置佛像四十八尊且逐层大小不一,其工艺精绝,令人叹为观止。二是九十多公分宽的紫檀云龙纹大画案。大家知道紫檀自古无大料,且十檀九空,所以这些紫檀大件就是我们明清家具的伟大创举。再就是那套十八扇的人物故事门窗(图3),尺寸巨大,上面雕刻了“三国演义”的故事,画面完整,人物繁多,精美之极。这是目前唯一发现的一套雕刻“三国演义”故事的格扇。一个个历史人物,通过三百年前工匠之手,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不管从巧夺天工的榫卯间攒接,还是从缕缕细丝到惊涛破岸的雕刻,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精神写照。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马未都先生是一个文人出身,即便是万物并做也没有丢掉文人的儒雅,而是在观复中为修复传承中华文明不断地重塑自我价值。今天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文革后一穷二白的文弱书生,是如何无数次踏着板车走乡串户收老家具,也可以想象在那个年代花两千多买一组木头挂屏的傻气。即便你可以想象花几千万回购国宝的豪气,但你不可能想象几十年如一日的奋斗有多么艰辛,也不可能想象功成名就后那种坦然和谦虚的作风。作为明清家具的爱好者,我感谢马未都先生,观复博物馆在各地的发展也是让人欣喜的事情,地方流派的家具也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马未都先生心思之远仍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修复之中。

    我希望每个喜欢古典家具和做古典家具事业的朋友都去观复博物馆看看,哪怕是去简单的“观复”,看好了后回去复制,相信复制好的家具也是值得你骄傲的东西,因为经典所在尽在观复。最后还要为马先生打抱不平一回,那就是有些爱炒作之人质疑观复博物馆的黄花梨为草花梨事件。其实王世襄、马未都等前辈按传统观点定义黄花梨在先,你拿着后来之物去覆盖历史真相毫无意义,不如把创新做好。看看观复博物馆自营的大叶黄花梨就应该懂得,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唯不可倾覆历史事实。

    注:①观复博物馆是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1996年10月30日获政府批准成立,马未都先生为创办人。该馆设有:瓷器馆、家具馆、油画馆、工艺馆、影像馆、门窗馆和多功能厅。家具馆共700平方米分为6个展厅,设红木家具展厅(内厅、外厅)、紫檀家具展厅、黄花梨家具展厅、鸡翅木家具展厅,并另设一间古代书房。陈列了明清古家具的精华共200多件。每件家具再配以当时的摆置形式,一个活生生的历史场景就呈现在眼前,行走其中,竟有穿越古今之感。明朝家具的典雅,清代家具的华丽,一览无余。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2013年2月刊)


    市场调查显示,近期山东省内第四季度人造板环保整治活动悄然拉开了序幕。其中岚山街道组织召开“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动员大会。有当地板材厂家透露,根据会议要求,各个木材加工厂全部停产,等候整改方案。

    有业内人士表示,山东省内木材板材行业治理十分坚决,哪里不达标准,坚决整改。将严格按照“整治一批、入园完善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则。在此温馨提示,环保相关手续不齐全的木材加工企业,切莫违规操作生产,抱有侥幸心理。有需要购买建筑木材的板材人,请合理选择正规厂家,避免供货不及时给您带来损失。


    阅读全文
  • 策划&执行/本刊编辑部

    回望中国古典家具的传播痕迹,大部分都是从国外及港澳台地区开始的。

    1922年,西方学者谢思齐(HerbertCesinsky)出版《中国家具》(ChineseFurniture)。

    1926年,杜邦(MauriceDupont)出版《中国家具》续篇(LesmeublesdelaChine),收录了法国和德国收藏家五十多件明清家具。

    1944年,德国学者古斯塔夫·艾克出版《中国花梨家具图考》,1962年后再版多次。成为中国家具走向西方的标志性事件。

    1985年,王世襄著作《明式家具珍赏》在香港出版。

    1986年,英文版《明式家具珍赏》在伦敦出版。

    1988年,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在美国加州文艺复兴镇(Renaissance)成立。

    1990年,英文版《明式家具研究》在香港出版。冬季,中国古典家具学会创刊号在美国加州文艺复兴镇出版。

    1996年,纽约佳士得[微博]举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藏珍品”专拍;安思远著《洪氏所藏木器百图》在纽约出版;10月,中国上海博物馆新馆开幕,明式家具专馆首次在中国博物馆内面世。

    1997年,美国纽约佳士得举办“毕格史家藏中国古代家具”专拍。

    1998年,美国旧金山市亚洲艺术博物馆举办“优越本质:明末清初中国家具”展览。

    1999年,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新馆开幕,首次展示中国古典家具,并举办中国家具研讨会。

    2002年,纽约佳士得举办“攻玉山房藏中国古典家具”专拍。

    2003年,法国巴黎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举办“明:中国家具的黄金时期”展览。

    2005年,“纯粹:中国古典家具:霍艾博士收藏”展览在德国慕尼黑旧皮纳克提现代美术馆举行;安思远等撰写《洪氏所藏木器百图第二卷》在纽约出版。

    事实上,西方对中国事物的渴慕,可追溯至数百年前。于十七、十八世纪,中国风在欧洲风靡一时。中国当时国力强盛,与西方各国往来频繁,许多中国漆器、丝织品和瓷器纷纷通过各远东通商口岸营销海外。乔治·盖茨(GeorgeKates)和古斯塔夫·艾克(GustaveEcke)等先驱者开始收集黄花梨和紫檀为材料的中国古典家具,战后他们带着这股热情回到欧美,通过夏洛特·霍斯曼(CharlotteHorstman)、爱丽丝·庞耐(AliceBoney)、安思远等古董商以及劳伦斯·西克曼(LawrenceSickman)等博物馆馆长的努力,形成了西方早期的博物馆和私人收藏。

    本刊自2013年2月推出《中国古典家具游览地图(上)》专题后,反响热烈,引来众多家具爱好者的好评。一座好的博物馆,除了让你增长见识之外,定会以其博大精深的底蕴浸染你的身心,令你流连一整天都不愿离去。抱着取经的心态去逛博物馆,在展厅之间漫步、欣赏的同时,学习古人制作工艺之精妙与古代生活方式之清雅。

    应读者之邀,本期继续推出《中国古典家具游览地图(下)》。作为上期国内篇的续篇,此次海外篇更为精彩,不仅邀约到行家作者撰写了巴黎吉美博物馆、日本正仓院、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韩国故宫等藏有中国家具的世界重要博物馆,并且还精心筛选了十几家博物馆信息,形成相对齐全的中国古典家具游览攻略。方便有心的读者参考。


    (1)3月16日,观众在“异曲同工:18世纪中法古代家具艺术展”上参观。

    由香港两依藏博物馆与法国巴黎克雷默古董行携手呈献的“异曲同工:18世纪中法古代家具艺术展”2月中旬开始在香港展出。展览首度以并列形式展出18世纪中法珍稀家具,引领观众近距离感受两国古典家具工艺美学的独特魅力。新华网图片李鹏摄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