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具业“机器换人”怎一个“换”字了得\7月巴西木材出口同比上涨两三成
详细内容

家具业“机器换人”怎一个“换”字了得\7月巴西木材出口同比上涨两三成

时间:2020-10-22     人气:903     来源:     作者:
概述:近年来,家具业“机器换人”正在成为行业的热议话题。在招工难、用工贵、生产成本高的当下,“机器换人”显然是传统制造业的必然趋势,更是家具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据采访了解,在广东、浙江等地“机器换人”已成为气候,机器人被多家企业运用于家具生......
近年来,家具业“机器换人”正在成为行业的热议话题。在招工难、用工贵、生产成本高的当下,“机器换人”显然是传统制造业的必然趋势,更是家具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据采访了解,在广东、浙江等地“机器换人”已成为气候,机器人被多家企业运用于家具生产的木工开料、喷涂、包装等生产流程之中,显现了省人力、降成本、优环境、效率高、产能大、见效快诸多优势。有的地区家具企业的“机器换人”还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推动和政策资助,加快了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显然,中国家具业已踏上了劳动力成本廉价时代的告别之旅,“机器换人”的时代或将到来。
家具企业其实是一个“工匠式”生产企业,“机器换人”也是企业由制造向智造转变的过程,并不是单纯的走一个“机换人”的程序,这其中需要关注和处理好的有四个关系。
一是“机器换人”中的减人与进人的关系。
“机器换人”是解放劳动力,即机器代替了单纯的手工作业,员工解放了手脚,生产线“减人”是肯定的。这也标志着有知识、懂技术、会操作自动化机器的现代高级技工走进生产线。减人与进人的变化,是家具企业结构性矛盾的优化与调整。人力成本减了,技术成本高了,企业应在投入与产出比中,做好成本的考量与管控,做好产能、市场的长远规划与设计,以利未来发展。
二是“机器换人”中的下岗与转岗的关系。
人是第一生产力,被机器“换”下来的工匠也是宝贵的资源,切莫轻视。现在好多家具企业“跑销售”的,不大精通产品原料、生产、工艺等,“生产线”上的,不大明白销售、服务等等,造成人岗过多,负担过重。“机器换人”中,企业有必要变生产线“下岗”之人为不出工厂再“上岗”,充实于销售、服务、物流等岗位,以其“所懂”之长,弥补此类岗位的“不懂”之短,有助于企业换人增效,打造一支复合型人才团队。
三是“机器换人”中的跟进与跟风的关系。
有的中小家具企业看到“机器换人”具有效益倍增的“钱景”,便盲目跟进,举债、购机、减人……由于产品设计、市场布局、营销服务等,与“机器换人”不构成体系,结果产销不适,投入未换来产出,“赔了夫人又折兵。”可见,“机器换人”是对企业市场规模、运作实力的综合考验,是一项科学而又严谨的战略规划,说白了是实力玩家的游戏。中小企业缺乏资金,实力有限,生存空间受挤压,对“机器换人”宜科学跟进,不宜盲目跟风,需要把握趋势,因企制宜,循序渐进,量体裁衣,稳健运作,规划发展。
四是“机器换人”中的企业与行业的关系。
“机器换人”的实质是以人为本。机器代替人工,为家具工匠创造了更方便、更高效、更安全、更环保的劳动环境,实现了作业升级,但“换人”之后,对工匠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及时安排被换岗位工匠进行充电学习,进行技能升级,以适应“机器换人”后对高级技工的素质需求。由于岗位、成本等诸多因素,工厂转岗与培训也不可能消化所有的“下岗”工匠。怎么办?首先行业组织要对“机器换人”工程给予关注和重视,保护好“换”下来的工匠资源,或在行业范围进行交流安排,使其转岗就业,或协调有关单位开办职业技能培训班,吸纳“被换”工匠进班学习,提升技能水平,为重新上岗“积分”。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像东莞、洛阳等地那样,对“机器换人”纳入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目标、战略层面,进行统筹协调、部署,形成社会、企业、行业、政府的合力,在家具企业“换人”之中,通过招工、分流、创业等多种形式,创新更多的用工需求点,安排更多的“被换”人员上岗就业,寻求新的人生价值,努力营造“机器换人”换来企业与人的“双赢”局面。
目前家具业的“机器换人”是用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代替人工,越是实力雄厚的家具企业,开展“机器换人”的趋势越明显。家具企业全面转型是大势所趋。这当中,家具企业如何处理好“人与机器”的关系,设备升级与产品升级,产能倍增与市场拓展,由制造走向智造迈进等等,还将面临许多要解决好的问题,这是一门需要长期做好的功课。因此,“机器换人”对家具行业和企业来说,并非一个“换”字了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20年7月,巴西木制品(纸和纸浆除外)出口额为2.688亿美元,较2019年7月的2.341亿美元增长14.8%。
其中,松木锯材(pinesawnwood)出口275200立方米,价值4890万美元,较去年7月的199100立方米和3940万美元的涨幅分别为38%和24%。
热带硬材锯木(tropicalsawnwood)出口30900立方米,1200万美元,较去年7月的47400立方米和1830万美元的跌幅分别为35%和34%。
松木胶合板(pineplywood)出口量价分别是212700立方米和4960万美元,较去年7月的134700立方米和3170万美元分别上涨58%和57%。
热带胶合板木材(tropicalplywood)出口量价5100立方米和200万美元,较去年7月的8400立方米和330万美元分别下跌39.3%和39.4%。
木质家具(woodenfurniture)的出口为4660万美元,较2019年7月的4700万美元出现小幅下跌。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近日,中国家具业的目光纷纷被在上海举办的两场展会所吸引:9月11日至14日,第40届中国(上海)国际家具博览会(简称中国家博会)在位于虹桥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9月12日至15日,第23届中国国际家具展(简称上海家具展)在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和世博展览馆举办。这两场国际级别的大型家具展同期在沪上对垒,引人关注。
    据了解,两大家具展今年规模超过往年,面积共计75万平方米。其中,上海家具展参展面积比去年增长10%,与摩登上海时尚家居展的规模合计为35万平方米;中国家博会面积则达到40万平方米。虽然展会规模进一步扩大,但是许多家具企业经营状况欠佳。家具业“一城双展”的局面能否长期维持?
    两场展会规模均扩大
    在中国家具行业,东莞、广州、上海是家具企业参展的首选地,三地展会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据介绍,中国家博会由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等主办、中国对外贸易广州展览总公司承办,是原来的广州家具展秋季展;上海家具展则由中国家具协会等主办、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承办,作为沪上老牌展会,已历经20多年。
    双方发布的公开数据显示,两场展会的规模今年都得以扩大。其中,中国家博会共有来自全球的2000家展商参展,共接待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91623人次有商业价值的专业观众,人数同比增长8.18%。而上海家具展今年展览总面积达35万平方米,其中净面积近20万平方米,超过去年。海外参展企业225家。
    在展馆方面,中国家博会选择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拥有40万平方米的室内展厅和10万平方米的室外展场,展馆设施较为优越。上海家具展的主展馆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室内展览面积约10万平方米。由于面积不足,上海家具展因此还选择了上海世博展览馆,使展览面积得以扩大。
    参展企业难做抉择
    “一城双展”意味着人群分流。从事木制、铁艺桌椅生产、经销的青岛普偌思家具有限公司曾多次参加上海家具展。该公司总经理韩文告诉记者,他们今年照旧参加了上海家具展。去年参展效果不错,今年也获得了一些订单。至于中国家博会,他表示未予考虑。
    有参展商表示,如果在上海同期参加两场同类型展会,所付出的精力和成本都太大。记者了解到,两场展会同期举办,对企业来说,最直接的不利因素就是成本太高。河北霸州伊丽得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增强在业内朋友的推荐下,抱着尝试的态度选择了上海家具展。
    李增强坦言,此前知道虹桥还有中国家博会,虽收到两方邀约但出于成本考虑,只能选择一个。“我们去上海参展,在人力、财力上的花费很大。”李增强表示。
    记者了解到,除了出于成本方面的考虑,一些厂商对这两大展会的区别也缺乏清晰的认识。
    据悉,到今年,上述两大展会在上海同期举办已经是第三次了。这一局面能否持续,再次引发行业思考。尽管上海家具展重点关注出口导向、高端内销,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两场展会也很难真正做到差异化互补。从今年的布局来看,两展均包含国内和国际元素。
    有业界专家称,双方为争夺展商,不可避免会在价格方面进行竞争,势必影响展会收益。另外,展商资源流失也不利于会展业发展。渤海大学经济学教授王宝山表示,“一城双展”值得商榷,会产生资源浪费,相关方应当做好规划工作。

    生产人造板的主要设备是热压机,热压机的主要部件是热压板,热压机经过长时间使用,就会出现热压板变形。热压板的平整度,关系到了整套人造板生产设备。校正热压板变形,其主要工作过程是丈量切确找出变形弯曲点。热压板变形的检测,一般常用直尺丈量法和压铅线丈量
    1)直尺丈量法:用直尺规压在热压板上测出凹下合凸起间隙值,一样平常直尺规长3m,沿着热压板长度标的目的和宽度标的目的进行丈量,并记实测得的数据;对记实数据进行剖析,从中找出热压板的变形部位和变形量。本法适用于热压板变形量较大的丈量。
    2)压铅线丈量法:此法适用于热压板变形量较小,而且上下热压板中有一块热压板是平直的情形。首先对热压板的变形进行大略的定位搜检,在热压板长度标的目的的双方与中部摆设3根于热压板等长的铅丝,然后热压机加压使铅丝受压变形,加压以热压板不发生弹性变形为限。卸压后,对铅丝进行厚度检测,做出铅丝厚度曲线图。根据曲线图,找到热压板的变形部位。其次对有变形的部位进行切确的检测,在热压板的宽度标的目的上,每隔1m摆设1根铅丝,铅丝的长度可比变形部位稍长一些,热压机加压至铅丝受压变形,卸压后检测铅丝厚度,作出曲线并找到变形的位置。需要详尽的是,当上下热压板都有变形时,根据丈量数据很难果断变形量,应与直尺丈量法配合操纵,进行全方位的综合剖析。
    阅读全文
  • 2017年顾家家居董事长在台上:“我们还有很多金融工具没有用,股权质押之类的。我们另一条外延式并购的路还没有走呢!”
    2018年顾家家居董事长说:“并购,除非特别好的标的,暂时不考虑了。”进入2018年来的顾家家居质押了20%的股权,顾江生董事长后悔了么?
    半年前的喜临门董秘在台上说:我们认为,为了追求长期的竞争力,做一些长期投资是必要的。而如今,喜临门的总裁助理说:“明年我们是不是要继续投国家品牌计划,我们要考虑,多考虑短期的利润。”是啊,1亿元的广告费,太重了。
    志邦家居,不得不承认在未来几年,持续保持30%的增长,是竭泽而渔。公司的孙总依旧用那谦虚的语气说道:“幸好我们没有在前几年投厂房、投供应链。”尚有余力做理财的企业,才能在未来几年熬过寒冬。
    从狂飙到刹车的顾家
    2016年10月14日,在上市敲钟的那一刻,顾江生想起的是自己被父亲火速召回公司的2000年,还是力拓展内销的2008年,还是引入职业经理人业绩下滑1亿的2012年?如今坐稳国内软体家具第一把交椅,四顾无敌手,不知是何等辉煌。上市后的顾家家居四处出击,入股恒大、跟着马云一起入股居然之家···一时间风光无限。在大熊市的关头,屡创新高。
    2018年8月16日,顾家家居一年一度的盛典“全民顾家日”,顾家却遭遇了上市以来的第一个跌停。市场一片风声鹤唳,怎么了?每个人都在疑问。或许和激进的并购有关。
    2018年以来,顾家鲸吞般吃掉了班尔奇、优先、奔驰、NickScali、纳图兹等各界翘楚。仿若要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家具业的航空母舰一般。
    然而,收购的代价也是不菲的。
    顾家家居并购使用的是外币贷款,并购Natuzzi申请了3900万欧元贷款,而并购罗尔福奔驰的也是境外欧元贷款,加起来8000万欧元的贷款,而人民币兑欧元今年以来贬值了17%,这里大概就是1亿元左右的汇兑损失。
    损失是一回事,顾家家居体系内的冲突才是让人疑惑的。顾家家居拥有最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制度。李东来的经营权和顾氏家族的所有权,经过多年的融合处于平衡状态了。可是,并购是顾氏家族的意志,不是职业经理人所愿。并购,打破了平衡。
    并购的企业被强行注入上市公司,而上市公司并无心、无力去管理并购后的企业,这无疑是将16亿资产放在一个几乎真空的监管状态下,这恐怕是市场最为担心的事情。
    幸运的是,顾家已经意识到问题,吃太多了,应该消化消化。停下来,有时候反而是快。
    喜临门:两个风口和一个十字路口
    喜临门追过两次风口,这让他们很后悔。现在还面临着一个主业的十字路口。
    2012年踌躇满志的陈阿裕,带着喜临门成为了中国家具第一股。上市后的喜临门恰逢中国地产史上难得的萧条。喜临门决定缓一缓,继续老老实实做宜家的代工,赚一份安心的钱。
    到了2015年,床垫行业的后起之秀、慕思等体量已经远远超越了喜临门。喜临门对两个广东“包装大王”的崛起感到无比震惊。而国内自主品牌业务缓慢的发展,也让喜临门日趋感到压力,代工的优势在未来五年内将消失殆尽。怎么办?
    恰逢2015年的牛市,喜临门看到炒上天的影视业务,灵机一动,要不收购个影视公司?于是,花了7.2亿元,买了一个叫晟喜华视的影视公司。在短暂的疯狂后,一切归于沉寂。影视业务,不温不火,甚至一度危及企业的现金流。
    时至今日,晟喜华视的应收款达到5.7个亿,其中相当一部分只能用法律途径讨回了。这是喜临门万万没想到的。这是喜临门追的第一个风口。
    2017年,央视推出了国家品牌计划。喜临门上下面临着上市以来最大的一次争议。这1亿元的广告费用,是花还是不花?花了之后的效果又是如何?
    过往的保守,导致被弯道超车。充沛的现金流,1亿元也不见得是天文数字。专注主业,这个噱头让人心驰神往。最终,董事长同意:投!于是,喜临门在2018年多了1亿元的广告支出。
    可是,传统媒体的效果正在逐渐被弱化,当寒冬来临的时候,顶着“国家品牌”的喜临门并没有感受到更多的温暖。
    萧条对每个企业都是无情的。于是终于有总裁助理说的这句话“明年我们是不是要继续投国家品牌计划,我们要考虑,多考虑短期的利润。”这是喜临门追的第二个风口。外人不能说这次风口是错的,但是喜临门的战略开始调整,当喜临门反思“国家品牌”四个字的时候,是否意味着喜临门也在逐渐调整自己的策略呢?
    风口追了就算了,喜临门正面临着主业十字路口,更难抉择。到底要不要持续跟着红星、美凯龙走下去?要不要与恒大继续合作下去?
    渠道的变迁,是家居业面临的问题。线上与线下、卖场和非卖场的争夺在悄然发生。曲美开始做大店、顾家开始尝试多品类布局,尚品开始布局“C店”、索菲亚进入商圈。而喜临门依旧坚持着与红星、居然的深度捆绑,没有更多探索。
    与恒大的合作,则充满着争议。目前,家具业分为两派,有人持续跟着恒大的策略走。有人决定停止合作。毕竟,恒大的付款条件太苛刻了:一年后开3-6个月商票。这得占用多少资金呀!虽然恒大会为此付利息,但是,有人嗅到了不对的声音。有人继续跟着恒大前进。而喜临门则是后者。
    家具业和地产,就像火烧连营的战船,有人选择深度捆绑,有人选择适当脱离。到底,谁是对的呢?也不得而知。这是喜临门主业面临的一个十字口。
    志邦家居:保守?识时务?
    志邦,原本叫志邦厨柜的,现在大张旗鼓改为“家居”立志要做大家居,不过,那是未来的事,现在还很早。
    志邦过去是高速增长的,可是现在他想让自己“慢”一些。原本30%以上的增速是不可持续的,这等于是用百米赛跑的速度冲刺马拉松,是要出人命的。花点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内部效益,把这些钱补贴给经销商,是不是好一点?
    志邦是制造业,可是他想让自己变得更“轻”一些,他不想扩张产能、不想并购并购供应链。这和其他家具公司很不一样。他也不投硬广告,倒是对新媒体这些比较热衷。
    前段时间,他还做了一些理财····这和各大公司股权质押、申请贷款、发债,又是截然相反。
    他主动停掉了和大客户的合作,因为账期太长了,这样受不了。看着其他企业前仆后继,自己转头去做别人看不上眼的小的整装公司。
    这和喜临门和顾家,完全不一样。可是,问题是,2012年的喜临门就是这样的,当时的喜临门决定停一停,缓一缓,让自己的的心不要太激动。“赚自己看得懂的钱!”
    可是,喜临门没有预料到2015年后的地产牛市,即使意识到了,门店也是不会一夜之间冒出来的。志邦现在是保守还是识时务,完全取决于未来的地产是好是坏。
    志邦的未来完全取决于地产的未来,如果地产突然之间再上升,志邦一定会后悔今天的决定保守了。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些时候说自己“历史欠账、补短板”。如果地产未来继续这样寒冷,志邦一定会为自己现在的战略收缩拍手鼓掌。
    这就是中国家具的上半年,时间去过去了三分之二,从高昂激动到现在的冷若冰霜,不过八个月的时间。下滑的人流量,恶化的现金流,这都是值得每个关注的人深思熟虑的。

    3月下旬,西非原木和锯材价格稳定,这也成了常态。当地供应商表示,自2015年年底,西非木材的价格几乎就没有变动过。

    近期,有西非商家注意到,过去几周动态微弱的中国买家,有了轻微上升的需求,有一些木材吸引了买家注意,这是因为中国国内住宅和商业建筑有需求。有媒体报道说,总的来看,建筑行业在大多数国家中都转危为安,建筑缓慢扩展的需求让木材供应商看到了接到订单的希望。尽管中国买家购买力总体还是薄弱,但对高质量的优质木材,中国的需求还是显得坚定。

    (记者徐小兵)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