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装也能像普通产品一样流水线生产\这个椅子才是最人性化的,大写的服!
详细内容

家装也能像普通产品一样流水线生产\这个椅子才是最人性化的,大写的服!

时间:2020-10-22     人气:889     来源:     作者:
概述:日前在北京举办的2017中国家装新商业模式:整装模式标准化发展论坛上,来自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家装专委会等专家,对上海荣欣装潢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欣装潢)4年前推出的标准化家居整装(产品化家装)模......
日前在北京举办的2017中国家装新商业模式:整装模式标准化发展论坛上,来自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家装专委会等专家,对上海荣欣装潢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欣装潢)4年前推出的标准化家居整装(产品化家装)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它颠覆了传统的家装模式,打破了我国家装行业“大行业、小公司、难以全国复制、行业集中度低”的发展瓶颈,使家装也能像普通产品一样流水线生产,并有望在家装行业培育出百亿元大企业。

与会专家认为,家居标准化整装模式是我国继互联网家装之后,新的发展方向。

2016年中国建材家居产业市场规模超4万亿元,市场巨大,但却难现一家百亿元产值企业。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影响我国家装产业发展的核心原因是:一户一设计、一户一施工的家装模式,导致家装行业无法突破瓶颈,无法在全国范围内复制,也无法实现规模化。

荣欣装潢董事长陈国宏表示,家装行业要实现规模化发展,必须要通过产业化重塑产业链,对家装全部流程进行优化和再造,将家装从服务属性变更为产品属性。换句话说,家装企业要重新进行“基因重组”,打造出可以标准化的、以产品为特点的家装模式,进而向巨型企业迈进。

据介绍,为实现这一转变,荣欣装潢在2012年销售额位居全国家装行业第一时,进行发展模式的转型,着手家装整装模式标准化变革,并将之命名为成品家装模式,并于当年推出了成品家装一号实景体验馆。当时,荣欣装潢由200多名国内外设计师组成的研发团队,依据多年设计经验以及消费者最关心的装修要素,研发出40套风格样板房。在经过市场检验后,最终有4套全屋成品家装实景体验馆面世,每一套成品家装从家具到软装、从功能布局到色彩协调都融为一体。关键的是,这4套风格家装产品都是预先在工厂预制,签约之后,家装公司可以随时进场装修。此举不仅让施工周期减半,而且比同等级别的传统装潢套餐还便宜了30%。

经过4年的试运营,荣欣装潢成功突破了家装产品非标准化的瓶颈,探索出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家装商业新模式:标准化整装模式,并开启了市场化运作。

现实生活中,每家每户房型、面积都不一样,标准化的家装产品如何适配多样化的房型,对业内人士来说,这是标准化整装模式的门槛。针对此,荣欣装潢利用自己在家装行业的多年经验和资源整合能力,成功突破了这一难题,在硬装施工过程中,就预留了空间,把软装、用品、电器一起融入整体化的设计中。

“我们在业内首创了建筑家居化概念。其实从硬装开始,家居和建筑就融合在了一起,实现了一体化,家居的尺寸、摆设可以根据房屋建筑的大小进行调节,有些家装产品带有机关,可以伸缩10公分到30公分,无论房型大小、格局都能适用。另外,移动的家居并不能算作建筑家居,这里面学问很大。这几年来,中国很多家装企业只是套用了整装的概念,却没有领会它的真谛。”陈国宏说。

对于标准化家装,一些消费者有些排斥:“虽然可以节约不少装修成本,但是把样板房复制到我们家里,这样的话,装修岂不千篇一律了。”对此,陈国宏说解释说,事实上,整装标准化模式产品是模块化的,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自由组合搭配,家居环境个性化不是装潢个性化,软装的搭配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品味,比如墙面可以用墙纸替代乳胶漆,不同颜色不同花纹的墙纸就可以打造出不同的氛围。

目前,荣欣装潢的家装整装模式已受到了市场的认可。为了给消费者更优质的服务体验,荣欣装潢已在上海建有20多家分店,并在全国建了37个加盟店。为了打通家装行业“最后一公里”,荣欣装潢还与国内一知名第三方物流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借此打通了全国范围内产品配送安装的渠道,并为加盟商节省了仓储和物流成本,使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都可享受到优惠、快捷、高质量、标准化的家装服务,提升家装体验。

2016年,荣欣装潢的整装模式标准化还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嗅觉灵敏的广田股份提前布局,为荣欣装潢注资3.5个亿。此后,从地产到门业等行业大鳄也纷纷上门要求注资。

陈国宏说,未来3年,荣欣装潢希望借助行业良好的发展态势以及资本的力量,加快全国布局,在200个城市建加盟店,实现快速发展。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一把椅子,它可不是一般的椅子哦,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人的脊柱,灵活且坚固是其一大特性,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把号称最人性化的椅子它到底长什么样儿。SPYNDI团队用9年的时间为我们带来了这把椅子。它没有固定的形状,而是通过一根根的木条连接而成。DIY时,将木条从一侧滑入,再用特殊的钥匙将其固定锁死。
每一根木条有A与B两端,两端尾部长短、角度不同,连接时,A+A的循环组合可以形成弧线,A+B的循环组合则可以形成直线,将两种基本的方式组合搭配,你便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任意形状的家具。
它保留了原木的质感,可搭配大多数家居环境。造型各异,功能便更加强大,摆放在室内的摇摇椅,或是户外休闲的小躺椅,形状任意改变,想不舒服都难。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衢州市开化县华埠镇大郡村树林底自然村有一株370多岁的老红豆杉,和它同辈的动物植物,大多都已成为石油、煤炭,而它却依然挺拔苍翠。

    这棵370多年树龄的红豆杉,需要三个成年人才能合抱

    这株红豆杉背后,是村民金土根家族16代人的辛勤付出。不过,树木并非无情物,如今这棵需要三人才能合抱的粗壮大树,繁育出了几十万株红豆杉苗,每年给村里带来数百万元的收益。

    28米高红豆杉王

    已经长了370多年

    说起开化县华埠镇大郡村,不得不提这里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种着的红豆杉苗木,绿油油一片片。这些红豆杉苗,都来自村里一棵红豆杉王。

    据村委会主任赖承富介绍,这棵红豆杉王就种在村民金土根的房屋后,已经370多岁。开化县林业部门做过精确测算:古树胸围3.8米,高度28米,需要三个成年人张开手臂才能勉强合围。从1997年起,村里大大小小的红豆杉苗,大多来自这棵红豆杉,到现在已经繁育出小苗几十万株。

    红豆杉又名紫杉,是我国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也是世界上公认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植物,已有250万年历史,被称为植物王国里的“活化石”。这种树对生态环境要求十分苛刻,在自然条件下生长速度缓慢,野生存量极少。

    不过,370多年过去了,大郡村的这棵红豆杉王长势旺盛、枝繁叶茂,小红豆挂满枝头,它是如何被保护得这么好呢?

    把护树写入家规

    一门16代接力

    金家的这棵红豆杉,要从370年前说起。按照族谱记载,清初1644~1650年间,金家祖先从闽南泉州迁居到浙西华埠镇大郡村树林底自然村。迁居后,金家就在房屋后面的山脚种下了这棵当时被称为“榧子树”的红豆杉。

    保护这棵红豆杉被写进了金家的家规。久远的护树历史,金家后人已经没有记忆,但50多岁的金土云曾听爷爷讲过两个金家人挺身护树的故事。

    “1958年,我们这里开展大炼钢铁。那时,村里不少大树被砍掉用来烧火炼钢铁,有村民带着大锯、斧子来我家门口,要砍这棵‘榧子树’。父亲和爷爷得知这一情况,坚决不同意。”金土云说,当时他的父亲和爷爷据理力争,最终把这棵古树保住了。

    1980年6月,金土云自己也参与了保护古树的行动。那一年因连续几日大雨,山洪冲走了山脚下这棵“榧子树”根部泥土,大量的树根裸露在外。雨止天晴后,金土云和弟弟在古树下砌了两层石墙,之后从别处挑来一担一担泥土覆盖。连续不断忙碌了一个多月,才把古树重新保护起来。

    大树繁育出几十万株树苗

    每年带来数百万元收益

    金家人的付出,并非没有回报。如今一到夏天,不少村民都跑到树底下乘凉。“我们家晚上不用电风扇、空调,真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这棵红豆杉带来的效益,远不止凉爽这一点。

    1997,当地媒体刊登一则消息:大郡村发现珍稀南方红豆杉,直到那时金家人才知道,原来这棵代代保护的“榧子树”,其实是一棵红豆杉。

    过去,金家兄弟把每年自然生长出来的“榧子树”小苗当杂草铲除,从那之后,村民将树苗小心移植到田地里,逐渐发展成了产业。现在,仅金土根家的6亩地里就种了3000余棵红豆杉,每年能为他带来近两万元收入。不仅是金家,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要种上几亩。

    繁育出的小苗,除了能整株卖作景观苗木,果肉还能泡酒,果核能做保健枕,树叶能制茶……随着开化旅游的发展,红豆杉产业更是吸引了不少在外打拼的村民回乡创业。

    村民廖列顺早年在温州做沙发生意,五年前回村承包30亩荒山种植红豆杉,年收入轻松突破6位数,“虽然收入不及在外做生意,但觉得将荒山变为红豆杉林,留给子孙的就算是无价之宝。”

    “我们大郡村地处山里,经过19年的发展,实现了‘一村一品’红豆杉专业村,全村红豆杉面积达1000多亩。”村党支部书记汪长金言语中满是自豪,“农户开门见杉,靠山吃杉,一棵古树养活全村人,这就是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相辅相成的活例子。”

    来源:钱江晚报


    赵明明,字子德,祖籍江苏。台湾篆刻学会创会会员,入录中国1988~1992年印学年鉴《印人录》。著名沉香收藏家、香学研究专家,出版《识香——沉香探索》著作。

    台湾养德山房常常会有很多社会名流前来拜访的身影。这里并不宽敞,也不华丽,有的是一缕清风,一炉好香,再配一盏清茗,再经由鼻端的香气洗涤、安顿好疲惫的身心,达到“一心清澈如明镜,物来则应,物去不留,知而无滞,明白了然”除去烦恼的至善境界。

    养德山房的主人是台湾著名香学大师、篆刻大师赵明明先生,自幼喜丹青,得梁丹丰教授启蒙,后随王北岳先生习金石,孙云先生习山水,赵松泉先生习花鸟。后又浸淫沉香30余载,从用香、藏香到钻研沉香,对中国传统的文人香文化艺术及用香养生文化做了具体的探索。在他看来,沉香只是物,超越玩物的层面就要面对文化,但是只谈文化就会失去很多玩物者,所以玩物要启智,而不是丧志。

    识香:多看、多问、多买、多烧

    香文化在中国的历史悠久。据资料记载,沉香于汉武帝时期大量从海南、越南等地进贡使用,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作为熏香之用,也有治病之用。唐宋时期,已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化。清代之后,此种风气则消沉式微。

    早些年,台湾香市场也不发达,买卖沉香的多半是卖金纸的香铺,最多的是普通拜佛用的香料。除此之外,还有台北迪化街的中药铺里卖些药引,其中沉香来源大部分是印尼或马来西亚等地的“新州”系沉香,基本上没有上好的沉香。

    赵明明原来主要研究的是篆刻、绘画领域。那时候,他并不识香。偶然的一次机会,他路过一家铺子,突然闻到一缕特别好闻的味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许仅仅只是赞叹一下。但赵明明却不由地进店询问。铺子的老板见他一副书生样子,就认真告诉他,那是越南沉香的气味,并解释了它和马来西亚沉香、印度尼西亚沉香的区别。这样的偶然经历,让他对沉香有了初步的认识,也为以后的追香、寻香埋伏了伏笔。

    这是1989年。当时台湾玩香、懂香的人并不多,在沉香的学习路上,赵明明多半自己摸索、多看、多问,研究他人撰写的各种相关文字,用力甚深。在这个年代,基于来源有限,对他来说,能够把玩新州系的沉香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因为越南(惠安系)的沉香市场上也不多见,偶尔买到一些香味清甜的沉香即如获至宝。加上那会儿就已经有假香贩售,且多半在中药铺里卖出,因而他动起了出去“寻香”的念头。

    那么,到底哪里才能寻到上好的越南沉香呢?赵明明了解到,越南的顶级沉香都是直接运往日本和中东地区,于是他决定踏上了“寻香之旅”。

    很幸运,赵明明遇到了“引路人”。1989年2月15日,持续8年之久的两伊战争结束了,通往海湾国家的香路也断了。在这一非常时期,很多越南人纷纷来到台湾寻找机会。他遇到一个越南来台湾贩售沉香的大盘商,所谓盘商,就是搜集香农们在山间采集到的香材,然后再行出口的大商人。经由他的引领,赵明明跑遍了越南各大沉香产区。

    也是在寻香的过程中,赵明明才真正了解到沉香的生长就像人在多次的折难中逐渐产生了智慧,要经过多少的摧残、折难,长年累月的伤痛,才产生抚平伤口的油脂般的抗体。令他更加钦佩的是,采香人的虔诚,他们进到山里后要拜山,不惜冒着生命的危险进入荒山野岭,找到结香的木材后,进行砍伐,挖掘,以及刀斧的解香。当一小片、一小块的沉香如小山似的堆积在眼前,那种画面让他感动不已。

    多年寻香的岁月里,赵明明也交了不少的“学费”。在养德山房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块假沉香,油脂清晰可见,号称是越南沉香,但它却只是藤类植物。这是他特别买来置于香室中作为反面教材。

    由于“过眼”各种各样的沉香,赵明明学到了很多寻香、识香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他精于文献又不局限于文献,考鉴与目鉴两相结合,常能察他人所未察。

    如今,沉香原材料越发稀少,做假的方法也越来越多,比如放在沉香油里煮、麻药里泡等等。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辨别沉香呢?赵明明告诉记者,现在的木材商连泥带水一起贩售,外面罩上塑料封,水汽根本无法挥发,所以不能单纯用沉水与否来进行判断。除了多看、多问之外,当然也要多买、多烧才能累积嗅觉与视觉的经验。

    用香:香为之用,用到极致

    赵明明的用香观念很有意思。他提倡“用香”、“品香”,不囿于所谓的“玩法”,认为香不是拿来“玩”,而是拿来用的,“玩香”这字眼,有些轻挑,对沉香甚至有些不敬。在他的生活里,不论是在写字、作画、待客、礼佛等等,沉香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不同品级的沉香有不同的用途。在用香的经验里,赵明明发现“新州系”的沉香味道辛辣,不适合用来品香,这个产区的香材适合用来制成珠子或者雕件,才能显现出沉香油脂结晶的美感。相反,越南沉香产区广品类多,不管是生结沉香、熟结沉香或是奇楠都有其产区的特色,而且香味持久层次变化多,尤其是奇楠更是越南沉香中最经典的香材。在焚烧的过程中,其香味清凉甜美,韵味变化丰富,最适宜拿来品香。

    在香材的选择上,赵明明也不仅仅满足于此。一般市售的香品,不管是卧香、盘香,已无法满足他对香气的挑剔。市售的香品,常常为了满足量做的需求,香材多半未经精挑细选,香材中的杂物没有清除,粘合物的比例过多,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香的品质。

    因此,赵明明自己动手“制香”,一箱沉香香材,先挑选好料,用磁石吸取铁块、铁屑,逐一挑捡,以小刀刮去土石,用水冲洗,晾干后打粉。以各产地香料的特性去做比例的调和,揉入粘合剂时,也尽量减半搭配,这样做出来的香品是机制香无法达到的。

    赵明明尽可能多地“探索”,慢慢地便积累了一些方法。诸如用材、用粉、熏炙、水蒸、闷埋等法,均有介入。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场合来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在当时香材不是很稀缺的时候,“焚香”这种方法,赵明明时有涉及。尽管看上去有些浪费,但他十分珍惜香材,以敬畏、恭敬的心态让香料尽情的释放而不浪费。

    阅读全文
  • 在家装旺季的带动下,刨花板市场继续保持迅猛增长的强势势头。商家表示,在“双十一”的带动下,预计家装市场的需求量将会进一步加大,这将会进一步促进刨花板市场的发展。目前各刨花板生产企业继续加班加点生产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现阶段广西市场2440×1220×9mm商家报价33-37元/张;广东市场2440×1220×15mm商家报价50-63元/张。

    (记者陆兵)


    “90后”小伙杨洋自主设计的自行车。王昊昊摄原材料巴西花梨木的价格约占一辆成品自行车价格的50%。王昊昊摄2017年,杨洋自主设计制作的自行车获德国红点奖“中国好设计”优胜奖。王昊昊摄自行车制动系统为皮带传动。王昊昊摄

    “90后”重庆小伙杨洋从小喜欢自行车。在长沙上大学期间,他萌发了研发一辆手工自行车的念头。绘图、选材、制作、打磨,杨洋对每一个设计细节都反复推敲,最终在毕业时成功发布了首批“幻想家”自行车。自行车车身采用巴西花梨木制造,制动系统为皮带传动,脚踏板部位则比一般自行车低,便于城市内短暂停驻。2017年,杨洋自主设计的自行车获德国红点奖“中国好设计”优胜奖。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