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价格涨幅过快北美工厂预售5月中旬SPF产量\大连口岸原木检疫采用新技术
详细内容

价格涨幅过快北美工厂预售5月中旬SPF产量\大连口岸原木检疫采用新技术

时间:2020-10-22     人气:1042     来源:     作者:
概述:本周(0416-0422)北美市场上SPF除二级2X12以外继续全面上涨,而且供应紧缺,许多工厂已经不得不预售5月中旬的产量,装运期最晚的已到6月份,另有些工厂则干脆暂停预售。同时美国批发市场销售火爆,出货迅速。按目前的形势看,这波上涨还将......
本周(0416-0422)北美市场上SPF除二级2X12以外继续全面上涨,而且供应紧缺,许多工厂已经不得不预售5月中旬的产量,装运期最晚的已到6月份,另有些工厂则干脆暂停预售。同时美国批发市场销售火爆,出货迅速。按目前的形势看,这波上涨还将持续。
一项进口木材检疫处理的新技术,日前在大连港集团进行了方案说明。据了解,利用“微波介电加热”代替传统的“溴甲烷熏蒸”,对集装箱进口原木进行检疫处理,不仅能够极大地减少大气污染,也将加快进口木材通关效率。目前这一工艺即将在大连口岸实施,未来计划建成我国检疫除害处理领域的科技创新示范项目。
微波介电加热检疫处理项目2014年9月启动,由大连港集团与清华大学研发团队推进。目前,该项目已完成缩小比例实验舱试验。专家称,实验效果良好,技术方案已完成,具备了开工建设的条件。微波介电加热检疫处理创新,是落实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和加快培育国家进口贸易创新示范项目的具体行动,有助于加快大连口岸进口木材的通关效率,推动东北地区经济及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程先生指着“红木家具”上的一条裂缝告诉记者,像这样的裂缝还有好多。

    本报见习记者王兴飞实习生闫赟张培培

    买了两个来月的“红木家具”竟裂开数十条缝,大的裂缝可以塞进小拇指,济南市民程先生花了15000多元买的“红木家具”竟是冒牌货。

    “红木家具”开裂多处

    济南市民程先生年前在银座家具批发广场一家专门经营红木家具的卖场选购了一套“红木家具”,但买回家才两个来月,“红木家具”上就出现了大小二十多处裂缝,其中最大的一处裂缝可以塞进小拇指。

    5日下午3点,程先生指着沙发靠背上的裂缝告诉记者,去年12月底,他花了15000多元钱给家里添置了这套“红木家具”,算上电视机柜一共有6件。但自从摆放到了客厅里,家里就经常能听见噼啪的响声,直到有一次他看电视的时候,沙发响起了很大的噼啪声,才发现原来是新买不久的家具裂缝了。

    “我花眼一直很厉害,要不是听见这么大的响声还真不知道是家具的事,戴上花镜一看吓了一跳,光一个长沙发上就有十几处裂缝。”记者发现,沙发靠背上的裂缝还真不少,顶部的雕刻上不少裂缝都已经连了起来。

    程先生告诉记者,直到有一位朋友告诉他红花梨木并不是新国标规定的红木后,他才知道原来自己买了一套冒牌红木家具。“给开的收据上写的是红花梨木,销售商说就是红木家具。”发现问题后程先生联系了销售商要求退货,但销售商只承诺给上门维修。


    在业界重要会议和论坛上,杨波先生关于企业如何突围的见解在业内引发巨大反响,提振了从业者的信心。在听了这些理论范畴内普遍性的指导后,不少同行企业乃至收藏人士也希望杨先生能够讲一些成功个案或实战操作。盛情难却,9月19日上午,以“浴火重生——红木家具发展破局之路”为主题的中国传统家具发展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论坛现场杨波先生以举例的方式,结合个人以及元亨利的发展,回答了同行与消费者颇为关注的当前行业热点问题。

    从海南黄花梨、大红酸枝再到目前的白酸枝,杨波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15年前我选择了海南黄花梨,试想如果当年选择草花梨,就没有今天的品牌元亨利,因为这些年海黄涨了近500倍,草花梨才涨了4倍多。”

    在杨波看来,做传统家具除了款型、工艺外,材料是关键要素。所谓价值高的传统家具,一要看传承,二要看稀缺性!而材料就是传统家具稀缺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存世量少而且能够得到消费者认可的材料升值空间肯定是大的。杨波说,日前他有位朋友想拿30亿去囤积白酸枝,但是到云南瑞丽各地材料市场转一圈,发现好料根本没货。综合目前行情,杨波认为将来升值空间颇大的应该是白酸枝。并预测,白酸枝在10年后的价格会达到15万/吨,超过现在与它同等价格的材料,也就是说这种材料的升值空间是目前大多数材料都不能比的。

    杨波坦言,进入新常态后,元亨利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今后逐渐把白酸枝作为家具制作的主要用材——高端产品坚持黄花梨、紫檀,中端产品则把红酸枝与白酸枝作为主体,设计风格则会以明式家具为主。

    据了解,目前元亨利开发出的白酸枝新品家具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杨波说,由于白酸枝家具有历史传承,外观接近黄花梨,制成家具美轮美奂,有时他不经意间把新开发的家具发到朋友圈,就引来不少以前喜欢黄花梨人士的青睐,订单接连不断。再加上白酸枝配料难,做工比红酸枝要求还高,所以元亨利基本采用黄花梨工艺在做白酸枝家具,以至于在上海家具展,有消费者一进展厅就不由地惊呼:“元亨利又弄了一屋子黄花梨啊!”看了价钱后才推断出是白酸枝。

    人们常津津乐道于杨波先生对于行业的贡献——不仅在于让黄花梨价值重新得到回归,而且曾精准预测了大红酸枝的行情——早在2005年杨波接受新浪网采访时,就预言10年后红酸枝每吨的价格会超过15万,事实证明,2013年大红酸枝飞涨,如今价格远超15万。

    由于多年来对红木市场尤其是原材料市场的精准把脉,杨波先生被同行尊称为“股神”与“材神”。业内同仁和收藏人士普遍认为,作为红木家具行业的领军人物,杨波先生的高瞻远瞩预示着属于白酸枝的春天即将到来!

    阅读全文
  • 昨日,文玩爱好者正在选购崖柏摆件。昔日北方农家用于烧火的硬木崖柏一夜间成了文玩爱好者的新宠,购买者趋之若鹜,使其从昔日的一分不值到今日的一斤过千。从2013年开始,崖柏逐渐出现在文玩收藏圈的视野。但其真正受到关注,还是在经历了价格狂涨的2014年之后。从2014年的三四月份开始,崖柏价格呈现上升的趋势,年底已达到2000元/斤,这个价格甚至超过小叶紫檀等广为人知的名贵木材。(济南日报记者陈长礼摄)


    作为全球第二大木材消耗国和第一大木材进口国,近10年来中国木材消费总量增长了173%,目前全国年木材消耗量达6亿多m3。2017年全国范围内已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目前国内木材工业所需原料的对外依存度超过55%,而世界主要木材出口国纷纷禁止或者严格限制原木出口,因此除积极开拓新的木材进口来源地外,提高现有的木材加工利用水平,降低木材加工过程中的损耗,提高产品质量和使用周期是缓解现阶段木材资源供应紧张的重要途径。在木材生产加工过程中,木材干燥是提高木材利用率,保障木制品质量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按照木材用途及使用地木材平衡含水率情况,将木材干燥至一定含水率可有效保证木制品使用过程尺寸稳定,防止木材腐朽,显著降低运输成本。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木材工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与经验积累,我国木材干燥工业水平发展到了一定高度。从总体上看,我国木材干燥设备、干燥工艺、干燥理论与技术水平都与欧美林业发达国家差距不大。但伴随着产业发展与升级,我国木材干燥工业也存在一定问题。笔者对我国主要制材加工区域及代表性制材干燥加工企业进行调研后,总结了木材干燥工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发展趋势并提出建议,以求促进我国木材干燥工业的发展。

    1、我国木材干燥工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1.1木材干燥工业原材料对外依存度高

    木材干燥生产原料一般特指锯材,其来源于原木。根据统计数据,2017年我国进口原木5539.8万m3,同比增长13.7%,进口锯材3739.3万m3,同比增长18.7%。进口木材中针叶树材占总量68%,阔叶树材占比32%(其中热带阔叶树材占21%、温带阔叶树材占11%)。进口针叶树材目前主要来源国为新西兰、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主要树种为辐射松、樟子松、落叶松等,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西兰已超越俄罗斯成为我国原木进口量最大来源国,2017年从新西兰进口原木共计1436.4万m3,占我国原木进口总量25.93%,主要树种为辐射松(Pinusradiata)。辐射松是一种速生、高产和多用途树种,其原产于美国,19世纪被引入新西兰,由于其科学栽培管理,可持续稳定供应,是我国今后最重要的用材树种之一。

    国产材中能够用做锯材且稳定供应的树种较少,以人工林速生树种木材为主,主要包括杨木、杉木、马尾松,但这些木材一般材质较差,用作锯材附加值较低,产量也较少。目前也对一些材质较好的树种进行定向培育,主要树种包括北方栎类、华北落叶松、相思木类、樟木、楠木等树种,这些树种的木材均具优良材性,且已进入推广种植阶段,是今后木材干燥生产值得关注的储备原材料。

    1.2木材干燥方法多样化,但规范化生产比例较低

    木材干燥方法种类很多,目前生产中实际应用的干燥方法主要有常规蒸汽干燥、高温干燥(包括过热蒸汽干燥)、热泵干燥(除湿干燥)、太阳能干燥、真空干燥、高频干燥、石蜡油干燥等,以及企业结合自身情况将不同干燥方法进行结合的联合干燥,如常规-高温干燥、常规-热泵干燥、太阳能-热泵干燥、真空-高频干燥等。由于常规干燥技术成熟、操作简便、装材量大等优点,目前仍占干燥生产主导地位。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的常规干燥特指周期式常规干燥,待干锯材一次性装窑,干燥完成后同时出窑(图1、图2)。除周期式常规干燥外,近些年连续式隧道干燥窑应用也越来越多,这种干燥方式适用于大批量单一树种或材性较接近的树种,国内部分企业将其用于辐射松等锯材的干燥生产。热泵干燥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干燥方法,由于环保压力不断提升,部分地区生物质能源也纳入限制使用范围,因此常规干燥所需的蒸汽来源受到影响。一些生产规模较小的木材加工企业,受生产限制影响转而使用热泵式干燥窑。根据对相关企业的调查走访,目前热泵干燥已成为中小型企业关注的热点,今后应用该方法的企业数量会进一步增加。同样受环保与生产成本影响,太阳能干燥也成为企业关注的干燥方法,但由于太阳能受昼夜、季节等因素影响较大,因此企业多采用太阳能-热泵、太阳能-常规联合干燥的方式进行生产,且目前多用于单板、薄板的干燥。真空、高频等干燥方法,由于成本较高目前仍多用于珍贵材加工企业,且一般采用真空-高频联合干燥的方式。石蜡油干燥也多用于珍贵材的干燥,该方法除保证干燥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木材的尺寸稳定性,但有些企业所用的石蜡在木制品使用过程中有较多的挥发物散出,企业应注意石蜡的选择。

    图1常规蒸汽干燥窑

    总体而言,现阶段木材干燥生产方法多样化,干燥生产能力较以往显著提升,但规范化生产比例较低。

    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制材与干燥生产一般为独立外包制,企业管理者无法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多数干燥窑操作工人不具备专业知识,也未经上岗培训,干燥窑操作全靠经验,干燥质量难以保证,干燥周期较长。以辐射松为例,目前50mm厚锯材普遍干燥周期接近两周,后期最高干燥温度一般不超过85℃,但经优化后干燥周期普遍可缩短三分之一左右,而如果采用国外普遍采用的高温干燥方法,干燥周期可缩短至5天以内,显著提高效率。

    图2常规蒸汽干燥窑


    1.3木材干燥生产能源结构调整,干燥成本不断提高

    如前所述,随着环保要求不断提高,企业中4t/h小型燃煤锅炉必须关停,一般木材加工企业不具备使用大型锅炉的条件。以往很多企业生产过程直接将木废料作为锅炉燃料,部分企业购置生物质颗粒挤压机,将木废料制成生物质颗粒以提高燃料能量密度,但目前很多地区也将生物质颗粒作为限制性燃料,一旦环保紧张时,使用生物质颗粒燃料锅炉的企业同样面临停工的风险。山东、河北、江苏、浙江等地区已经加快了煤改气进程,企业干燥成本明显提高。以山东地区某大型辐射松制材干燥加工企业为例,采用煤炭与木废料作为燃料时,每立方米辐射松干燥成本约为120元,以生物质颗粒作为燃料时,每立方米干燥成本上升至180元,采用天然气作为燃料时每立方米干燥成本在260元以上,企业生产成本急剧上升。


    1.4木材干燥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是发展方向,但现阶段中小型企业数量占比仍偏高

    国外制材干燥加工企业很早便以集约化大规模生产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生产质量,同时降低成本。一般的制材干燥企业年消耗原木量在30万m3以上,欧洲大型现代化锯材加工厂年消耗原木量更是可以达到200万m3以上,这些企业都建有自己的能源中心,不但解决了木材干燥生产所需的蒸汽,同时消耗了木材加工剩余物,降低了生产成本。

    国内相关木材加工企业经历了多年发展,同时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如国家级木材加工贸易产业区),木材干燥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比例明显提高,在一些临港区域产生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大型木材加工企业,如山东临沂、日照、潍坊,江苏镇江、盐城,福建漳州等地区,单个木材加工企业年消耗原木量可达30万m3,建有干燥窑数量达到200间以上。虽然大型木材加工企业数量有一定增长,但现阶段中小型木材加工企业数量占比仍然偏高,根据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提供的数据,以山东临沂、日照地区辐射松制材干燥加工企业为例,年消耗原木量1万m3以下的企业占比超过80%,产业规模结构仍有待转变。

    1.5木材干燥生产全自动控制、远程控制进一步发展

    木材干燥生产全自动控制、远程控制一直是干燥设备最理想的控制模式。随着国内干燥技术与干燥工艺发展,在干燥树种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干燥设备可采用全自动控制进行生产,目前已有很多企业采用该种控制模式。相较于早期的干燥窑控制系统,目前全自动控制系统已更加成熟,最新的控制系统已经可以通过手机进行远程控制,更有益于控制木材干燥生产过程。


    针对上述问题,作者对我国木材干燥工业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木材干燥生产应借鉴国外生产经验方法与干燥工艺

    2)以常规干燥为主,多种干燥方式协同发展

    3)企业应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淘汰落后产能

    4)提高干燥设备质量,进一步扩大全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系统的应用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