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家林庆全:艺无止境臻于至善\花5万在仙游网购红木家具竟是缺角桌椅
人物名片>>>
林庆全,1957年出生于福建仙游雕刻世家。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民间工艺专业委员会会员,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莆田市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仙游县工艺美术研究院院长。
荣获国家级“金奖”十二件,“银奖”十五件,“铜奖”十八件。2000~2003年参加三次“中国雕刻艺术节”雕刻大奖赛作品都得到收藏。
走进林庆全的家,映入眼帘的净是大大小小的木雕作品:瑰姿绰态的观音、仪容娴静的妈祖、华容婀娜的仕女、威严庄重的仙佛、天真可爱的顽童……或是简约、或是典雅、或是妍媚、或是沉穆,各擅风流,自臻其妙。这些迥然有别、风旨各殊的作品,是他30多个春秋潜心创作之结晶。
采访中,回顾他的成才之路,虽一路布满艰辛,但他守住寂寞,耐过清贫,终将传统技艺学得娴熟,且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家学渊源,因缘际会
林庆全出生于仙游雕刻世家,从他祖父那代,就开始从事雕刻工艺,传承到他这一辈,已历经三代了。因家境贫寒,地少人多,又恰逢生在“文革”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上学成为一件可望不可及的梦想。在家排行老二的他,在当时,如果没有条件上学,去做学徒,掌握一门手艺谋生,成为最好的选择。
懂事的庆全从小开始就给父亲打下手,日常的耳濡目染,浓厚氛围的熏陶,加上父亲的言传身教和严格要求,使他的雕刻技艺大有长进。十二三岁时就能出工,走街串巷地帮人雕花,维持生计,贴补家用。完工后,主人家招待手艺师傅时,因为人太小,围坐着八仙桌吃饭时,还得给庆全的椅子铺层厚垫,他才能够得着桌子。
但庆全人小艺精,悟性很高。没过几年,因为工艺精湛,作品脱俗,他所在的手艺队伍,在榜头一带流传着很好的口碑,邻里乡亲都喜欢喊他们去做工。
为了提高自己的技艺,15岁时,林庆全走进木器社(仙游工艺二厂)的大门,成了一个学徒。林庆全回忆说:“进厂以后,从学徒工开始干起,前面从事的是修边工种,大部分是体力活,很艰苦,那时候成为一名制胚师傅是最大的愿望。”由于先前基础扎实,加上个人刻苦钻研,潜心揣摩,一个月之后,他巧妙地利用老师傅丢弃的废胚,潜下心来,细致地剖析工艺的精妙,从精妙处领悟雕刻技巧,没过多久,就能独力创造打磨出胚样。“当我把打磨制作好的胚件交给厂领导时,他当场惊呆了,很感叹地对身边老师傅说:‘这个学徒了不得,做的东西不比你们这些老师傅差啊!’”从这之后,他脱颖而出,正式成为一个制胚师傅,圆了当时的梦想。
守望“仙作”,传承技艺
林庆全是林庆财的哥哥。这些年,在“大家之家”在行业内声名鹊起,做得有声有色的同时,在雕刻界,林庆全的声誉也绝不输给弟弟林庆财。
林庆全先生是仙作技艺的传承者,继承了仙游民间雕刻艺术的优良传统,维系着“仙作”技艺发扬光大的重责。行内人士评价林庆全说:“坝下雕刻能走到今天,林庆全功不可没。”林庆全则依旧保持着谦逊低调的好心态:“仙作现在名气很大,但绝不能骄傲自满。如果没有独特精湛的技艺支撑,一味地模仿别人,最终也只能流于平庸,迷失了方向。”为此,林庆全博采众长、含英咀华,逐渐形成了集造型、绘画、篆刻、雕塑于一体的雕刻艺术。
情入化境出妙艺,笔绘神韵写春秋。林庆全对艺术有着超人的敏锐感觉,他习惯细致地观察生活,将自己的种种体悟融入工艺美术,平常的喜闻乐见成了他积累素材的好方法。平常看莆仙戏时,他能从中受到启发,借鉴戏剧中的造型美、服装美、扮相美、身段美,融于创作构思中。跳舞娱乐时,林庆全能瞬间捕捉到唯美的舞蹈造型,触类旁通地应用到创作的作品。为使作品更加丰满厚重,林庆全钻研唐朝以来中国古典服饰,研究人物特征,品啜其精髓,并融于一雕一琢中,把人物衣纹线条演绎的淋漓尽致,神奇地将衣饰的质地感、名贵感形象地表现出来,造就了作品强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凭借着艺术敏感和天赋,林庆全拾掇综合,设计制作了五大类三百多款合计上万件既有传统精神、又富时代气息、美观实用的艺术品,并系统地创设“精雕细作型、天然型、抽象型、块面型(快刀式)、雕塑型”五类雕法。他的作品“涵盖万象,旁烛众有”,整体风格突出、形模典雅,内涵丰富、堪称一绝:或淳真淡泊,中藏奥古,或文缕精美,错采缕金,有着令人着迷的韵律和节奏。细雕细琢处,尽显风骨;一刀一凿间,另有乾坤。
经过他们这一代人的努力,现在仙游雕刻已成为一个崛起的地域品牌,林庆全一直希望通过“仙作”这一载体,让手工艺得以更好地传承。
三十多年来,他桃李满天下,共培养雕刻徒弟一百三十多人,为“仙作”的崛起贡献一大批技术人才,这里面有学成后创业当厂长的,有成为工艺美术大师的。近几年,他又开始操心“仙技(仙作技艺)”的后继传承。他意识到了艺雕不仅仅是一门手工艺,更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扬。他遗憾地谈到,现在有些有悟性、有灵气的孩子不想学,就算有孩子愿学,听说要“十年磨一剑”,往往半途就放弃了。“今年收了四个学徒,跟着学了一段时间,都因为守不住寂寞,转行去做了别的。”讲到这个,他多少有些难过。传统技艺的后续人才,的确是行业现在面临的一个大难题,而这不是靠一己之力能改变的,更需要官方的大力引导、民间的配合。
艺无止境,臻于至善
从12岁开始学做雕刻,林庆全已经整整跋涉了30年。一个看似瘦弱的手工艺者,面对市场经济的诱惑,伴随着坝下“仙作”模式的成功,一个人,为着一项传统的手艺,不受外界干扰,潜心钻研30余载,这是一种怎样的坚守?
开店办厂,那已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事了。他告诉记者创业的初衷:“办厂,可以为创作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我办厂一直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做的工艺品要比别人有艺术。”
在采访中,接完一个客户电话后,他对记者说:“在我看来,把时间耗在跟客户谈生意,不如一个人静静构思作品来得痛快。”要做商人,还是做艺术?事实上,这两者在市场经济的大浪潮中,已经无法切割了。这也正是艺术从业者的无奈:潜心于作品,固然能创作出好作品,但如果忽略市场,闭门造车,作品做得再好无人知晓也是一种悲哀。
“艺术创作如同登山,前面大家都能攀爬,不过越往上攀,越是高处不胜寒,只有能坚持到最后的,才能领略到艺术的魅力风光。”他早已看得很明白,要想有所作为,就得去承受这种攀登之苦。所以白天即使再忙,回到家也会坚持投入创作,如果一天没坚持创作3个小时以上,内心就会显得空虚失落。
攀爬得越高越久,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林庆全越来越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他发现自己还未达到他希冀的艺术境界,跟目标的距离也还很遥远,一些独特的艺术内涵还需要时间的洗涤与沉淀,要在不断的否定“旧我”中,超越自己,进而把握住艺术的本质,到达所谓“游于技而近道”的境界,真正成为一名有创造性的艺术家。他感叹地说:“余下的生命,恐怕都要献给雕刻了,为了心中的艺术,我估计是退休不了了。现在最大的遗憾是时间不够,真羡慕现在的年轻人啊,有那么多的时间去钻研。”
这就是林庆全,一个“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民间艺术家。他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揉西方工艺变化之理,察现代科技之妙,承“仙作”要义之精,造艺术雕刻之美,捍卫着艺术的纯粹与灵动,传承着源远流长的艺术文脉。作为一名在不停地自我否定中上升的“仙作”工艺革新者,他把自己气质、胸襟、学识、修养、阅历、思想、情感乃至整个生命都贯注于作品之中,矢志不渝苦雕琢,用全部精神留下这个时代的文化艺术符号!
近日,哈尔滨的吴先生通过淘宝网,向莆田仙游县大济镇山岑村的兴华红木家具有限公司购买了一套桌椅,价值5万余元。几天后,吴先生收到货时,却发现桌椅存在缺角问题,还有瑕疵,吴先生要求退换货,但厂家表示只肯维修。吴先生多次联系该厂家,而厂家百般推诿,均交涉无果。吴先生只好向大济工商所投诉。
昨日上午,厂家电话回复工商所工作人员,说明淘宝网已打电话证实该货品已经在退货途中,待这套桌椅一到,将立即办理退款。
人物名片
卢思立,1943年出生于泉州,是我国当代著名木雕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0年2月5日,卢思立艺术馆正式开放。
首创“自然形”成为木雕泰斗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卢思立在雕刻艺术世界里自由翱翔,为罗丹这句话找到最好的注脚。
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创的“自然形木雕”在历届中国工艺美术展览上连连荣获最高奖。早在1979年,他的木雕作品《钟馗》发表在中国最权威的《美术》杂志上。此后,还创作了《悟》、《诗成泣鬼神》、《同根生》等作品,成了工艺“越界”进入美术界的领军人物。
“自然形是在原来木雕写实的基础上进行发挥,以抽象和变形为主,让木材原有的肤理和造型更加完美地展示出来。”卢思立说,作为一位木雕艺术家一定要读懂木头,在创作自然形木雕时,思考的过程往往比创作过程还长,假如立意不对,一刀下去就会将独一无二的材料给破坏了。
卢思立说,现在木雕原材料价格失常,一斤海南花梨木以前3块钱,现在3万块还买不到。为此,他建议木雕界要多采用本地木材,例如龙眼木就是高级的木雕材料,颜色纹理都很有档次,而且不会开裂,也不会蛀虫。在卢思立眼里,用龙眼木做木雕不逊于海南花梨木。
“越界”艺术的成功跨越
位于泉州商城广场的《鲤鱼化龙》是卢思立城市雕塑的代表作,也是我国迄今最大的石刻球体城雕。
卢思立说,当时在创作这件作品时就有意将中国优秀传统雕艺术手法运用到现代城市雕塑中,浮雕、线雕、影雕、镂空雕等艺术都得到很好的展示。整座城雕5条昂首腾飞盘绕的蛟龙造型和动态都不一样,与鲤鱼、水浪和云彩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人从各个角度都能感受到这座城雕的神韵。
2005年底,李贽雕像在泉州西湖公园落成。李贽是泉州人民的骄傲,是我国5000年文明史上83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卢思立在创作这座雕像时,把雕像的形象定位在“深沉思考的思想家”,力求神似,在头部处理时采用了写实手法,而身体部分则采用大写意,用粗放的线条和平面来演绎。“李贽作为我国杰出的思想家,刻画这位历史人物时精神世界的展示是一大难题,后来在面部表情和天庭部位作了特别处理,让人一下子将视觉焦点聚在这里。”卢思立说,这座雕像采用南安市丰州镇石砻村的一块6米长的花岗岩打造,质地很好,弥久常新,首都毛主席纪念堂44根明柱就是采用这种花岗岩。
卢思立还回顾了泉州府文庙孔子塑像的创作,他说:“这尊塑像摄取了孔子授课时的一个动态,与传统手持昭板的形象不同,更加平易近人。”卢思立还创作了泉州天后宫的妈祖塑像、“香港回归纪念”雕像、福厦高速公路口“世纪和平”雕像等,此外,泉州承天寺和少林禅寺等名胜古刹也有他的作品,这些作品完成了他“越界”艺术的成功跨越。
壮大人才队伍
促进行业发展
作为中国木雕界的泰斗,卢思立十分注重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现在他的徒弟中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木雕艺术大师和省市工艺美术大师数十人。
“工艺美术业的整体繁荣离不开人才培养,大师队伍建设十分重要。”卢思立是资深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长期担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在省市工艺美术大师队伍建设也发挥重要作用。去年,泉州首次评选市级工艺美术大师时,他担任评委会副主任;多年前,我省在评选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时,他建议陶瓷从雕塑类分离出来,专门成立艺术陶瓷类,让一大批陶瓷艺术家脱颖而出,引领德化陶瓷产业发展。
1958年,卢思立到泉州市工艺美术学校学习,这为他今后木雕艺术发展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卢思立一再建议要复办泉州市工艺美术学校,得知今年秋季该校就要依托泉州农校重新招生授课后,他十分欣慰地说:“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一定要从少年抓起,艺术水平是和身体一起成长起来的。”
2010年,卢思立应邀请参加上海世博会“中华木雕展”,其作品《大地》获特别金奖。他说,政府除组织工艺美术师参加海内外高规格的展览外,还要在本地打造一个高水准的工艺美术品交流平台,对外展示我市工艺美术业整体发展水平,也让广大工艺美术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相互交流、学习和促进。
□本报记者陈智勇文/图
来源:泉州晚报
近日,经青岛海关技术中心实验室鉴定,黄岛海关自克罗地亚进境木材中检出的活体昆虫为检疫性有害生物云杉木蠹象,经确认,这也是全国口岸首次截获云杉木蠹象。此前,黄岛海关在对一批进境云杉原木实施现场检疫时,发现大量虫蛀木屑并截获30余头活体昆虫。
目前,该关已对这批原木进行了严格的检疫除害处理,并加强了对相关疫区进境原木的检疫查验工作。云杉木蠹象被列入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主要寄主为冷杉、云杉和松属植物,幼虫主要危害寄主树木的形成层和韧皮部,并在树皮下形成蛹室,成虫主要危害寄主树木的树梢、顶部的树杈等,可导致树势衰弱,降低木材质量,严重时可使树木整株死亡。该种有害生物可随木材的运递远距离传播扩散,目前主要分布在欧洲东部和西亚地区,在我国未有分布记录,一旦传入将对我国生态环境和林业生产等造成严重威胁。
在《辞海》中,“潮州木雕”是个专有名词,这是足以令所有潮汕人自豪的一件事。
潮州市意溪镇莲上村有“潮州木雕之乡”的美誉,培育出几位著名的木雕大师:张愚、张鉴轩、陈舜羌、陈培臣。这几位大师的足迹构成了一条潮州木雕的传承之路。
近日,陈培臣被国家文化部确定为首批潮州木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之一,记者也为此走近了这位大师。
一个村子里薪火相传
潮州东郊市区,陈舜羌木雕艺术馆二楼展厅,馆长陈培臣赤着一双脚,整个人斜坐在木雕太师椅上,点着一根烟,隔着一套功夫茶具坐在记者的对面。对于入选文化部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州木雕)代表性传承人的消息,陈培臣并不意外,不善言谈的他只说了一句话:“不是我还能是谁?”
这倒不是因为狂傲。在陈培臣看来,莲上村人对于潮州木雕的继承发展就很有代表性。
清末时,因为一位名为张愚的木雕大师的无私培养,使得莲上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木雕村,家家有木雕作坊,户户有木雕师傅。张愚的衣钵后来被同乡张鉴轩接过,而张鉴轩和徒弟陈舜羌则因为改进创作圆雕《蟹篓》,为潮州木雕在1957年捧回了第一个国际大奖。
陈舜羌的一个得意弟子就是儿子陈培臣,他13岁起便跟着父亲学习木雕技艺,屡屡在各型展览中摘金夺银,57岁的他在今年荣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如今,陈培臣的儿子陈树东也接过祖父的刻刀,陈家第三代也时有力作,莲上村木雕技艺也脉络清晰地得以一代一代薪火相传。
两代绝活同进人民大会堂
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屏风上,镶嵌着一块长宽均为1.2米、厚0.1米的双面通雕《岭南佳果》,选材菠萝、杨桃、石榴、荔枝等南方佳果,或飞或停或戏的喜鹊等良禽点缀其间,将潮州木雕多层镂通、精工细琢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2000年,陈培臣的这件作品被省政府选定为重新装饰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的唯一一件潮州木雕艺术品。
其实在1979年前,陈培臣便和他的父亲陈舜羌一起到过这里,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的雕饰进行装修。时隔20年,陈培臣的技艺早已被认为超越了自己的父亲,但父子两代的佳作绝活同进人民大会堂仍成就了一个木雕世家的骄傲。
在与记者的对话中,陈培臣对潮州木雕的传承问题表示担忧,尤其现代年轻人不喜欢传统工艺是他最不愿谈及的话题。但儿子陈树东是个例外,这件事情还是让陈培臣甚感欣慰。如今的陈培臣是以他父亲的名字命名的木雕艺术馆馆长,眼看着父亲陈舜羌和自己的徒弟创办了一个又一个木雕作坊,陈培臣坦言,正是由于这种传承造就的竞争局面,使潮州木雕的发展走进了一个新时期。
时间如白驹过隙,2020年已经走完8个月,八月毒辣的阳光似乎还在头顶,九月便裹着秋凉缓缓的走过来。酷夏过去,天气日渐清爽,各类基建房产开工,建材行业逐渐回稳向好,需求重新提上日程,板材行业即将进入了传统的“金九银十”黄金时期,板材商家对需求的释放也有着良好的预期。
一季度,全国板材市场受到疫情和春节假期影响,市场供需萎靡,价格持续下行,而在三月底,随着复工开始,板材价格暴涨将近30%。二季度,板材行业的传统淡季+疫情的影响,板材价格继续下行,五月中旬,各地板材行业,一路暴跌。七八月份,由于全国各地高温多雨和洪涝灾害的影响,需求直线下滑,板材价格低价稳定运行,可以说是淡季很淡。
进入8月下旬,板材价格出现小幅度上行的趋势,各地板材都开始出现涨价的趋势,随着九月的到来,也是板材行业的黄金时期,新一轮的涨价潮即将开始,板材价格有望止跌回暖,下单要尽快,否则很可能会出现有钱无货的尴尬情况。
板材高需求短期内不会改变,当前,板材需求受到“稳地产+强基建”的强劲推动,这一特征将在九月份延续。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房地产销售、投资、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分别同比增长9.5%、11.7%、11.3%、16.6%;基建投资增速稳步回升至7.9%,年内有望回升至10%以上;7月、8月份的强降雨导致施工进度缓慢甚至停滞,进入九月后有望迎来赶工期。这也决定了板材需求将大大释放。
板材价格回归理性是大概率事件,站上大基建新风口,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基建投资政策也使木材需求得到了有力支撑。板材人更要抓住机遇,随机应变,该出手时就出手!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