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雕与红木家具的源流\西双版纳州林业局开展木材加工企业消防安全生产检查
详细内容

木雕与红木家具的源流\西双版纳州林业局开展木材加工企业消防安全生产检查

时间:2020-10-11     人气:1214     来源:     作者:
概述:包天伟天下万物,以人为尊,一切发明与创造都为了人类的文明和进步服务。因为人们的生活需要而发明了家具,因为文化的进步改造着家具。从家具的起源与发展,可以规划出人类从蛮荒走向文明的一个轮廓,从席地而坐到垂足坐,走过了漫长的人类发展过程。到宋朝时......

包天伟

天下万物,以人为尊,一切发明与创造都为了人类的文明和进步服务。因为人们的生活需要而发明了家具,因为文化的进步改造着家具。

从家具的起源与发展,可以规划出人类从蛮荒走向文明的一个轮廓,从席地而坐到垂足坐,走过了漫长的人类发展过程。

到宋朝时,垂足坐的生活习惯才基本形成,宋后期开始流行一种非常简单的,以线条为主的家具。在明朝,由于大批文人和仕大夫的参与,逐渐形成了简约实用和文人气十足的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特点:

线条流畅,结构严谨,简约且文人气十足,雕刻相对比较少,注重功能性。

到了清朝,由于满文化的强势推行和统治阶级对家具文化的理解,出现了雍容华贵的清式家具。

清式家具特点:

雍容华贵,注重装修饰实用功能相对比较弱

不断交流和中国家具本身的风格所在,从而让明清家具成了一种中国符号,融入了世界家具文化的大家庭。

到了近代,受西方家具文化的影响,中西文化的交融,在上海、广州等沿海开放城市,开始流行中西合并的家具风格,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民国时期的家具。

有百工之乡之称的浙江东阳,大批的技工南下广州、深圳打工,从那时起,东阳人才开始大规模的接触和制作红木家具。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百姓生活的不断提高,以红木为代表的中式家具在大江南北广泛流行,并远销世界各地。红木家具才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广阔市场。

近年来,有了本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以中国木雕城等市场为依托的东阳红木家具市场,已成为木雕和红木家具的原产地和集散地。东阳红木家具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时代,以东阳木雕为载体的木雕家具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东阳红木的主流。


为贯彻落实好国家、省、州加强安全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8月18日,西双版纳州林业局局长张淳带领州林政稽查大队、州森林公安局治安大队深入景洪市、勐海县重点木材加工厂,对消防安全生产进行了督促检查。
检查组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奔现场的方式,先后突击检查了8家木材加工重点企业。着重检查了各木材加工厂消防布局、防火间距、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原料、成品、半成品是否超储,建筑耐火等级是否符合要求,灭火设施是否完好有效,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和落实,火源、电源管理是否到位,职工消防安全教育制度是否落实、是否制定了单位应急疏散灭火预案,是否建立了防火巡查制度,是否落实了火灾隐患自查自改措施等。在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发现部分企业员工缺乏消防安全意识,消防栓配备不足,未制定应急疏散预案,对安全用电、用火知识培训不够,对消防器材的维修保养不及时等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检查组要求企业始终绷紧消防安全生产这根弦,做到警钟长鸣,毫不松懈,落实责任,严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责令存在隐患的加工厂立即整改,建立健全制度,保证消防设施完整好用,此次检查中发现各类火灾隐患3处,当场整改3处,有效清除了一些火灾隐患,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吴小刚文官

    采访/汤石香受访者/吴小刚图片提供/万缘堂古代木雕造像艺术博物馆

    人物名片

    吴小刚,万缘堂古代木雕造像艺术博物馆,湖北黄梅五祖寺文化保护中心秘书长。二十年来矢志不渝收集各类木雕造像近千件,并著书立说,开博物馆,致力于推广木雕造像的鉴赏价值和文化价值。

    造像,属宗教范围,非宗教的泥塑、木雕、金铜像等都不能称之为造像。木雕造像作为造像中的一类,它因宗教而生,随着宗教、人们的信仰,被一尊尊地塑造、供奉,化身为信仰的具现,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景。

    木雕造像的范围包括儒释道三家,一座木雕造像,其雕刻手法、服饰、人物神态、形象无一不是最佳的历史证明。但因材质不易保存,加之岁月浩劫,存留至今者甚少。且知其意义,懂其难得着少之更少。

    时有吴小刚,人称豆腐兄。十多年来潜心收集各代木雕造像,并聚其多年收藏于一馆,蔚为大观。更不留余力地为推广木雕造像,为其著书立说,举办展览。实为有心人。

    本期封面故事,我们对话吴小刚,为大家讲述木雕造像这个被忽视的小众收藏,与隐藏于造像之后的信仰与文化。

    对话吴小刚

    问_汤石香答_吴小刚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木雕造像

    记者: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木雕造像的?

    吴小刚:从小在奶奶的影响下也信佛,所以我算是很早就比较关注木雕造像这一块。从收藏角度上说,1996年收到第一尊木雕造像。2005~2006年,木雕造像开始受到重视,市场上开始热起来,我也这两年里大规模地收藏。

    记者:您为什么觉得木雕造像值得关注?

    吴小刚:为什么叫造像而不叫佛像,是因为它不只有佛的像,还有道教、佛教、儒教的人像。所以统称为造像。它是中国宗教文化的根本,是信仰的具现。从宗教的角度想,这些造像受过香火,寄托信念,它被赋予的意义比远超一般的艺术品很多。从大的意义上说,它是一个体现历史与信仰的艺术品。明清时期,国外就已经有人在收藏这一块了。

    国内:初热而小众

    记者:国内目前对木雕造像是什么态度?好像还是比较小众?

    吴小刚:现在算是比较重视,因为在国外大型的博物馆都有木雕造像。我们中国的收藏,好像一定要国外重视了国内才会往前冲,就像元青花一样。

    但其实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通过金铜造像的拍卖,人们才开始渐渐关注木雕造像。金铜造像在很早就是拍卖的一个比较热的门类,价格高,一路飙涨。慢慢地,有人买不起金铜的,就开始关注木雕了。但国内真正对木雕造像有研究有关注的人还是只有小部分,非常小众。

    明持经罗汉,高68.4厘米明文官,高33.8厘米

    从价格上说,这两年木雕造像的价格涨得非常快。比起我刚收的那会儿来说,精品的价格至少涨了十倍。

    记者:价格的话还是高古的比较高吧?国内对木雕造像有年代的偏好吗?

    吴小刚:在外国是这样的,但是国内不是这样。元代以前的木雕造像就是高古造像,但是国内有一个误区,有很多人喜欢完整的精细的造像,所以明清件价格反而要比高古件高。但是在国外,肯定是高古造像价格高。其实国内的高古件还有很大升值的空间,以后肯定是高古类占主导地位。

    记者:作为一个如此具有宗教意义的东西,为什么在国内反而不受重视?

    吴小刚:“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文化的断层不是一两年就可以恢复得过来的,它需要一个过程。它需要有人介绍、推广,要我们把它们的好、它们的意义一点点地写出来,让人们知道。这任重而道远。从2005年到现在就是一个稳步前进的过程。但看得懂的人还是太少。

    记者:您觉得未来几年国内木雕造像的市场会有什么新的走向吗?

    吴小刚:难,因为好的木雕造像太少了。多少木雕造像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被烧了、砸了,扔到水里,埋到土里的。木头本来就不容易保存,更何况加上这样的大破坏。

    精品少,就没法炒作。你市场要好的话必须得不断有精品出来,拍卖市场就好进行操作,但好东西我们几个藏家都放在手上不拿出来。而且这是一个小众的东西,要懂艺术、文化、历史、雕刻才能知道什么叫好,什么是不好。木雕造像真正玩到高级的,不是看雕工,是看味道。有很多宋元的木雕鼻子眼睛都模糊了,但是透出来的味道是不一样的。

    元释迦牟尼,71.8厘米

    好的都在国外了

    记者:反而国外对木雕造像是非常推崇的?

    吴小刚:就像我前面说的那样,国外对木雕造像非常重视,甚至还有说法是,一个没有木雕造像的博物馆不算是真正的博物馆。唐宋的(木雕造像)基本不出。2012年巴黎佳士得被艾斯肯纳齐用902.5万欧元拍下的那件还因为是大修件,腿和后背被修补得很多,可以说是面目全非,所以才肯拿出来拍。中国的宋代木雕造像一直都是国外大型博物馆必得的东西,你看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就不会把木雕造像拿出来拍卖。

    记者:那好的木雕造像都在哪里?

    吴小刚:除了还没毁掉的大型寺庙里的雕塑以外,好的木雕造像90%以上都在国外了。其实国家博物馆还是很重视的,印象中是花了几个亿,购回了一批(十几件)宋代的木雕造像,有几件还是非常震撼的。

    从造像就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审美

    记者:您在木雕鉴定上算是比较有权威的,美国都有公司找您鉴定?

    吴小刚:对,那次是人家发图过来的。一般来说,很多东西从图上就可以看出来。我的鉴定主要是看雕刻风格,因为每个时期的审美不一样,雕刻风格就不一样,还有服装、开光孔等等,都是鉴定的要素。

    记者:各个朝代审美都体现在木雕造像中?

    吴小刚:对,从造像就可以看出那个年代的审美观。比如说唐代以胖为美,所以雕刻出来的仕女都很胖,脸圆圆的。宋代外邦慢慢侵入,辽金的人非常魁梧,所以造像也是魁梧,肌肉发达的,但在形象上已经和老百姓慢慢接近了。到了明代,大肚子的人很多,所以雕出来的造像也是肚子很大的。所以说从肚子的大小上也能鉴别(造像)是什么朝代。到了清晚期以后,人们的喜好渐渐偏向瓜子脸,所以清代的造像也是这个形象,都是消瘦的。如果过两百年每个人都以头上长个包为美的话,那他们的雕像也肯定是那个样子的。

    真假难辨

    记者:但是如果懂得这些的人来造假,就很难分辨了。

    吴小刚:现在已经发现几批十几年前雕塑系的专家和作伪的人一起做出的“高仿品”,所以说懂行的人作假这事儿不新鲜。碳十四检测对于木雕来说没效果,人家完全可以拿宋代的棺木来雕刻,要骗机器是太简单的事情。所以木雕只能用眼学来鉴定。

    我本来打算出本书,说这些辨别真伪的小窍门,但是就怕以后有些人照着这个做假,那以后我们鉴定都有点麻烦了。

    记者:听说您当初也交了几十万的“学费”,这些造像后来怎么处理的?

    吴小刚:都放在我的博物馆里,多看以后就不会犯同样的错。因为造假的手段越来越丰富,每天都有新的手法出现,每年都有新的品种现世,你要买到这种你就要多看,以后就会知道这个是不对的。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进入7月后,东南亚木材市场抛盘减压迹象愈加明显,红木材种如奥氏黄檀、交趾黄檀、巴里黄檀在面对日渐疲弱的市场,更是无力回天。据记者调查了解,目前这些材料的经营商家摆出了停业歇市的态度,即便是有人寻货问价,也是一副不太搭理的样子,经营积极性严重低下。受此影响,近期这三个材种的价格表现十分稳定,目前奥氏黄檀(俗称白酸枝)报2.4-2.8万元/吨,巴里黄檀(俗称花枝)报2.5-3.2万元/吨,交趾黄檀直径15-25cm长料价格报9-11万元/吨。平稳。
    檀香紫檀方面,据可靠消息来源,印度从6月17日开始为期四天的3500公吨紫檀木拍卖,因价格高企而未能取得理想的结果。行业人士指出,本次拍卖未能有大量成交的主要原因是其最大消费国中国的国内红木市场出现萎缩,买主的资金有限,在印度方面上推拍价以及后期又须补交多类税款和通关费用的现实情形下,多数参拍者选择了退出,印度政府原先所期待可能带来约Rs.1000crore的拍卖收入亦化为泡影。
    阅读全文
  • “玉不琢,不成器”,对红木来讲,也是如此。一段段蜿蜒曲折的红木,经过博兴县湖滨镇木雕艺人舒明兴细心雕琢后,变成了一尊尊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

    舒明兴从事木雕29载,凭借着不拘一格的构思布局、精湛的雕刻技艺,在木雕界赢得了广泛赞誉。2013年五月,他的木雕技艺被列入滨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独具特色的乡土艺术文化。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也属于木工的一个分支。木雕可以分为线雕、浮雕、透雕和立雕。我们家中木制家具尤其是红木家具常有的简单花鸟雕刻就是线雕。而深度越深,往往雕刻的越精美,要求的技艺也更高,难度也更大,自然艺术表达性也更多样,艺术价值也越高。

    舒明兴出生于一个木工世家,由于从小对木器制作和相关设计绘画的耳濡目染,为其将来的木雕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别人委托他找一个木雕大师在一面木制大门上雕刻图案。“当时我先画的草图,上边是双龙戏珠,我画得很精美,觉得再细致的地方雕刻师傅一定也会按照图纸刻出来,所以我只管负责给人设计好图案就行了。结果没想到,跑遍了周边几个县市,认识的雕刻师傅都说干不了,没办法只能自己干了。”舒明兴说,当时没有工具,就把刨刀打去一半,只留一个角,凭着以前做木工和绘画的功底,一个月下来终于刻了出来。

    打那以后,舒明兴就一门心思研究木雕。在第一个年头,他甚至痴迷到醒了就刻,累了就睡会儿,整整一年没有上床睡觉的地步。“第二年,我就掌握了全部技能,并且还开始带起了徒弟。”提起那段岁月,快60岁的舒明兴依然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现在好了,看看我这些工具!”记者看到,光是刻刀就有70余把,如果不仔细看,根本就看不出它们之间的差异。“这都是在精雕的时候用的。”舒明兴说。

    原来,在木雕的制作工序中,选材和精雕是最关键的。“我都是去南方专门的红木市场进好胚子,比如说这个红豆杉材质的‘龙吐玉珠,年年有余’吧,当时我看到这个木桩时,它的形状给了我灵感,这就是一条龙,上天回首看水面,向水里的鲤鱼和莲花吐玉珠。我马上用铅笔在上边画了线条,买了下来,回家才刻成了这样。”比起选胚阶段,精雕尤其重要,一根根羽毛,一丝丝表情,都需要雕刻师耐心琢磨。正可谓画龙点睛,有很多作品,看似最微小的地方,却是精雕中的难上难,稍一偏差,就会让几个月的心血付诸东流。

    舒明兴的作品在山东省内已经很有名气,很多人出高价求其作品,有些高校和文化协会举办展览时也专程来博兴向舒明兴借作品。比如一尊材质为紫檀的“千里知音”,一个看似粗直的绿色树干,仔细观察,竟有两三个白色知了附在其上。原来这个作品利用了绿檀木外白内绿的特性,巧妙地把两个事物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人们仿佛都能听到知了的阵阵叫声。

    舒明兴神情怡然地一一介绍着自己的作品,他说:“木人合一,把自己的精髓、人生的内涵用木雕表达出来,这是这门艺术的最高境界。在这一过程中,想象力和耐力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每一件木雕作品,反映的不只是作品精美的外表,还有它内在的文化底蕴和精益求精的艺术理想。”

    舒明兴最近正在申报“山东省工艺艺术大师”这一省木雕最高荣誉。这些年,他的作品都没舍得卖,他梦想着再过几年,等自己的作品数量达到100个的时候,举办一次个人展览。“到那个时候,我这一生就算了无遗憾了。”舒明兴满怀憧憬地说。(曾凡林)


    苏州红木小件雕刻远近闻名,但从业人员最近12年锐减了八成,遭遇后继乏人的困境。为解决这一问题,省工艺美术大师陈忠林昨天招收了两名本地“学生娃”,将通过手把手指导,让这一技艺得到传承。

    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秘书长邢伟中介绍,苏州红木小件雕刻技艺明清时期就已远近闻名,受到乾隆皇帝等的追捧。新中国成立后,苏州红木小件雕刻仍长期负有盛名,上世纪80年代初,苏州红木雕刻厂一只精品鸟笼曾卖出5万元的价格,相当于当时全厂600余名职工一个月的工资。但受各种因素影响,最近10多年,苏作红木小件雕刻艺人或改行、或退休、或离世,人数逐年减少,目前还在坚守的只剩30人左右,跟2002年前后的150人相比,足足减少了八成。

    对此,从业近40年的市级非遗项目“苏州红木雕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忠林十分心痛。昨天,他招收李开文、倪潇衍两位“学生娃”为徒。其中李开文19岁,目前就读于苏大环境艺术专业;倪潇衍17岁,目前就读于苏州技师学院传统工艺班。两人对传统工艺都有着浓厚兴趣,还曾经或正在学习素描、色彩、白描等基本功。

    陈忠林表示,将依托苏州红木雕刻技艺项目保护单位“陈忠林仿古木雕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一载体,把红木小件雕刻技艺传授给徒弟,也希望两位徒弟业余时间静得下心、吃得起苦、耐得住寂寞,学好本领,把这一非遗技艺好好继承下去。(施晓平)

    来源:苏州日报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