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门市场受疫情影响正逐渐减退\小坐具中的等级之分:坐在杌凳上的阁老们
详细内容

木门市场受疫情影响正逐渐减退\小坐具中的等级之分:坐在杌凳上的阁老们

时间:2020-10-11     人气:1392     来源:     作者:
概述:7月是家居市场传统淡季时节,受夏季高温、多地暴雨等因素影响,本月木质门市场景气情况虽未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但整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从市场调查了解情况来看,木质门消费需求有所提升,市场经营情况趋稳,新增订单指数及生产量指数分别环比上升0.5%......
7月是家居市场传统淡季时节,受夏季高温、多地暴雨等因素影响,本月木质门市场景气情况虽未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但整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从市场调查了解情况来看,木质门消费需求有所提升,市场经营情况趋稳,新增订单指数及生产量指数分别环比上升0.5%和0.4%。就业情况保持稳定,环比基本持平。订单交货速度指数略有上涨,环比上升0.3%。原材料库存及购进价格指数平稳,较上月均持平。本月木质门市场价格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目前7月木门市场受疫情影响正逐渐减退,加上淡季因素影响,整体表现平稳,与去年同期差距逐渐收窄。前期积压的消费需求逐步释放,市场悄然回暖。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挑战的情况下,建议企业坚定信心,把握当前机遇,深挖国内需求潜力,做好线上线下融合创新,开拓发展更大空间。


文/吴美凤编辑/汤石香

导语

“家天下”,家与国被紧密地联系起来,宫廷家具的使用,也就是国家的社会制度、文化传承发展、经济发展水平的具体体现。细说明代宫廷家具,就是要通过解析明代宫廷家具的点点滴滴,还原一个清晰透彻的大明社会。从小小的坐具开始,从绣墩到杌凳,让我们走进一个等级森严的明代宫廷社会。

人物名片

吴美凤,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硕士,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现任中国文化大学美术学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时期家具的历史及其演变。著作有《宋明时期家具形制之研究》《盛清家具形制流变研究》。

北宋真宗时期丁谓事件后一百多年,金兵南下攻破汴京,将宋徽宗、钦宗二帝掳到五国城去。风雨飘遥的宋室辗转南渡到临安(今杭州),为南宋。据南宋的《南宋馆阁录》记临安朝廷的陈设,除皇帝御座、御案外,其他各处的轩堂,不是“金漆椅十二”,就是“金漆椅、棹、脚踏各十四”等,如此动辄数张以上的坐具,又各搭配长桌、脚踏,当非皇帝一人所用,应为多人办公之所。

不但如此,连人臣“拜阁待班之所”都“内设金漆椅棹四”,而且金光闪闪,金漆家具不在少数。此反映宋朝宫廷之内礼制森然,严谨有序,连“杌”、“墩”的小坐具都有尊卑等级之分,无怪乎对阿骨打的不识“黄盖”极尽嘲弄了。

那么,元末天下纷乱,力战群雄后开创大明帝国的朱元璋,其礼乐典章无不力追宋制,又是如何以“杌”与“墩”来“明制度,示等威”?

明代内阁诸老皆坐小杌子及小板凳

明人邓士龙的《国朝典故》记道:“内阁诸老,自解、胡以来,皆东西分坐小杌子及两小板凳,无交椅、公座之设。”“解、胡”指解缙(1369~1415年)和胡广(1369~1418年),两人是洪武及永乐初期皇帝宠渥有加的内阁首辅。

图1明黄花梨圆后背交椅(图片提供:香港佳士得)

所谓“公座”,即圈背交椅(图1)上覆椅帔。圈背交椅简称交椅,加了椅帔后,是宫廷之外各地衙署内最高长官的座位,与审案的大堂合为整个衙署办公的中心位置,有如紫禁城内太和殿皇帝的宝座是整个紫禁城的中心点一般,代表皇权延伸至全国各地,有其尊崇的意涵与权力的象征。

图2明末清初黄花梨圆裹腿带卡子花杌凳成对

“杌”为单片木板下接四根腿柱的组合,是无扶手、无靠背的木制坐具(图2),有时就叫“杌子”、“小杌子”,经常与凳连称“杌櫈”,两者功能、造型略同。小杌子高矮略有所差,座面有方有圆,因此有方杌、圆杌之分。北宋人王居正有一幅《纺车图》,画中村妇直身所坐素木无漆,卡榫构造非常清楚,就是小凳子(图3),此村妇怀抱婴儿,一手摇纺轮,腾出另一手哺乳喂婴,反映凳子是简便普及的庶民坐具。

图3北宋王居正《纺车图》中的小板凳

朱元璋开国之后制定文武官员服制,并说:“在外文武官,每日公座服之。”亦即衙署之内的长官一定要穿了公服才能坐上公座。《国朝典故》所记显示,皇帝倚为股肱的内阁重臣,在明代宫廷内却没有交椅或公座可坐,平日所用为小杌子及小板凳。

据《国朝典故》记载,明英宗天顺年间,内阁辅臣李文达(?~1466年)想依照诸臣的品秩,在内阁“设公座如部堂之仪”,另两位阁臣彭时(1416~1475年)与吕原(1418~1462年)即出言反对,因为往昔宣宗“尝幸此中座,今尚有御赞寿星及宝训在上,谁敢背而坐?”换言之,以前宣宗移驾至此之坐具,以及当日留笔之宝训仍在,在此另设公座随意起坐其间就是大不敬。

英宗获悉此事后,“乃赐孔子铜像置阁,而月给香烛。阁老每晨入,必一揖,冬至、正旦则翰林合属官皆诣圣像前行四拜礼,学士以上拜于阁中,余则列拜于阶下”。即在原来宣宗坐过之处摆上孔子铜像,众臣因而每日早晨入班必先一鞠躬,遇节日还要行四拜礼。也就是说,一墙之外的各地衙署普遍皆设置的公座,坐在上面的官员代表皇帝执行皇权,而紫禁城内唯皇上至尊,当然就没有设置公座的必要,不但没有公座,甚至连皇帝坐过的位子,都仿佛余威犹存似的,没有人敢再坐。

同样的场景在景泰年间也发生过,代宗有一次到文华殿侧室,看视内臣(太监)们上学状况,对讲官倪谦(1415~1479年)、吕原有所垂询,他日代宗再去视察,发现这二位侍讲已改坐别处,因为“君父所坐,臣子不敢当”。凡此种种,都是因为“禁中尊止宝座,无敢面南,故自阁老而下,皆坐杌子”。

礼部尚书李东阳“昏倒在凳”

堂堂内阁大臣“皆坐杌子”,一直持续到成化中期,明宪宗才“赐内阁两连椅,藉之以褥。又赐漆床锦绮衾褥三副,以便休息。阁门则夏秋悬朱筠帘,冬春紫毡帘,皆司设监内史以时供张,恩何渥也”。成化(1465~1487年)一朝二十三年,成化中期约当为成化十一、十二年左右。

可知明代内阁的阁臣们坐了一百余年的小杌子,至此才有个“连椅”可坐,还有舒适体面的“漆床”(上了漆的床),上面还附设“锦绮衾褥三副”,内阁的门扉又在太监的张罗下,夏秋间有竹帘,冬春间有毡帘。《謇斋琐缀录》中对于宪宗的“宠遇”,觉得“恩何渥也”,似乎就要涕泗纵横了。

图4明《任用三杰》(引自《帝鉴图说》,江陵张居正撰,明刊本)

所谓的“连椅”,依据今人解释,就是椅面向两旁延伸、有靠背,供二人以上所坐的长椅子。万历朝的内阁首辅张居正(1525~1582年)任职太子少师时,曾撰有《帝鉴图说》一书,以古圣先王之德作为太子规鉴,其中有一幅《任用三杰》(图4),只见图中“汉高帝”之侧为韩信、萧何与张良等三人,其余官员左右排开,四人一列地坐在有靠背的连椅上。

不过,即使内阁有御赐的“连椅”可坐,明宪宗之后的明孝宗弘治十四年(1501年)春天还是发生了阁臣“晕倒在凳”的事。事主是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1447~1516年),他在退朝后,居然因“旧患眩晕等疾,不时举发。……二月十三日朝退,辄复晕倒在凳,坐不能起……”此记并未明说李东阳晕倒之处,可能李东阳在退朝后尚不及走至设有“连椅”的内阁就不支倒地,但是堂堂一个内阁大臣也只能“晕倒在凳”。因杌凳低小,李东阳晕眩之余,还“坐不能起”,一时站不起来。由此可见,宪宗时期的“连椅”之赐可能未恩及他处,凳杌类的小坐具仍是有明一代阁臣在宫内用事的传统坐具。

所谓“杌凳”

图5明丁云鹏绘《辟馆亲贤》(引自《养正图解》,焦竑撰、丁云鹏绘图。明万历22年吴怀让刊本)

晚明有“焦太史”之称的焦竑(1540~1620年)曾撰《养正图解》以为太子朱常洛(后来的明光宗)出阁讲学,其中的《辟馆亲贤》(图5)以唐太宗当年辟弘文馆置四书经籍并召文学之士虞世南、欧阳询等人入馆商榷政事为例,只见所绘“唐太宗”高坐交椅上,左右文学之士如燕翅般两溜排开,俱坐于一式低矮的圆杌上。一般腿足略长、供上下马踩踏用时,杌又称“马杌”。传为元代钱选所作的《杨妃上马图》(图6),画中的“杨妃”在宫人的搀扶下正踩着一只曲腿圆凳上马。

图6元钱选《杨妃上马图》

杌凳之为用,不仅是阁臣的坐具,还是国子监内进行“扑作教刑”时的工具。凡教官怠于师训,生员有戾学规或课业不精,都在监内绳愆厅问刑,直厅皂隶二名,也是行刑人,刑具是竹篦,厅内有“行扑红凳二条”,就是小杌凳两端拉长成条凳,再漆上朱红色,让犯错的人伏着挨打。依照学规,生员也只有伏在条凳上三次的机会,因为初犯记录(类似今日的记过),再犯赏竹篦五下,三犯赏竹篦十下,四犯就发遣安置,如开除或充军等。换言之,国子监不但有处罚权,也有刑训的执行权,集学校、法庭与刑场合而为一体。

此外,杌凳小件在明代也作为“从殉”的道具。朝鲜的《李朝实录》记成祖驾崩,朝鲜先后选献的宫人皆从殉:“当死之日,皆饷之于庭,饷辍,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小木床,使其立其上,挂绳围于其上,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经而死”。此“小木床”即小杌凳,轻巧简便,让太监可很快出脚“去其床”,于剎那间完成宫人的从殉。

(未完待续。本文原载于《紫禁城》,内容有删改。)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当今社会,木门市场竞争激烈却也生机勃勃,各大木门企业在求固求生存的同时也都渴望新的突破,但是木门市场瞬息万变,木门企业该如何在波动的需求中稳中求胜利,加快品牌的发展呢?小编认为这还需企业戒浮躁、务实创新,精耕细作。

    夯实产品基础整合优质资源

    不管木门加盟市场变化有多大,我们都以不变应万变,那么就需木门企业踏踏实实做好产品,消费的需求,就是企业努力的方向,在产品生产上企业也应该秉承“工匠精神”,生产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的优质产品,产品质量不仅是生存之本,更是发展之本。

    对木门企业而言,想要走得更远,除了质量保证,还应整合优质资源,最大化扩充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加大品牌的建设,借助互联网优势,做好产品和品牌的规划。在此同时还需将自身资源与经销商资源进行整合,在渠道变革中需求利润的增长,助力经销商在新常态下进行全新的定位,以期更好地发展,在渠道的变革中,经销商的门店除了产品的销售,更要成为产品的体验服务中心。

    精准产品定位满足消费需求

    木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想在市场大环境中求生存与发展,首先要做到的是不被行业淘汰出局,想要做到不被行业淘汰,首先要根据消费需求,明确产品的定位。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只有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而研发出的木门产品,才能真正获得市场的认可和消费者的青睐。

    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往往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条件、产品的定位、性价比和产品适用度来考虑。经销商在选择品牌代理时也是根据当地市场需求,产品的性价比、供应商的支持和扶持力度和综合衡量和取舍的。作为企业而言,在研发产品投入市场时应根据自身的市场部署,全面掌握各种情况,在前期就做好产品的精准定位,才能在面对各种复杂的突发问题时应对自如。

    在现今大家居,全屋定制等概念风靡的时代,木门企业想要在市场中寻求新突破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这需要企业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设计、研发、生产等等,这些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做理性的思考和规划,切不可盲目扩张。


    红木家具百福罗汉床

    严恪

    作为一种古老简单的漆涂器物办法,擦生漆是红木家具制作过程中一个特色传统工艺。所谓擦漆,即生漆汁中有效成分漆酚,在漆酶催化作用下自然干燥成漆膜来美化家具,且使其能够防腐防潮。

    传统工艺的继承与传扬

    北京泓文博雅艺术馆馆长潘海英介绍,擦漆工艺用于古典家具的历史悠久,这种工艺使用天然绿色环保生漆为原料,经过反复打磨、上色,使红木家具木纹清晰、平滑流畅、色泽清莹光澈,手感舒适。

    据文字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发展种植漆树与用漆技术,在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一件漆木碗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漆器。此后从商周时期至南北朝,擦漆家具一直是中国家具的主流。从汉代漆饰彩绘工艺到唐代金漆镶嵌、彩绘等工艺都被广泛应用于大件家具。明清时代是我国古典家具发展的黄金时期,该时期的红木家具自然也传承了擦漆这一传统工艺。潘海英介绍,当时的漆饰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民间漆饰比较简朴,宫廷则讲究华丽,朱红色在明代家具的漆饰中是很重要的色彩。

    在北京泓文博雅艺术馆里,笔者看到了使用擦生漆工艺处理过的来自南方的友联红木家具,只见其木纹清晰、色泽光澈,手感舒适、大气时尚。据潘海英介绍,在南方,由于气候比较湿润,为了防潮,很多家具的表面基本上都擦上一层薄薄的生漆。比如,苏州制作的红木家具特点是内外都上一层漆,使红木家具从里到外都受到保护。除了苏州,广东制作的红木家具也都会擦一层漆,所以广东制作的红木家具不仅豪华气派,而且具有防腐蚀、耐酸碱、防潮绝缘、耐氧化等功能。

    与此同时,生漆是一种优质涂料,有“国漆”的美誉,因为生漆不仅环保,而且具有极强的附着力、抗酸碱、耐腐蚀性能。潘海英介绍,使用天然绿色的环保材料生漆为主原料,对红木家具能产生久远的保护作用,在干燥成膜后无污染,将自然与环保的特性相结合,不仅延长了红木家具的寿命,也提高了红木家具的升值空间。

    环保的上漆工艺

    擦漆作为红木家具主要的装饰手法之一,是红木家具制作过程中的特色工艺,与其他家具的上漆有较大的区别:

    首先,所用漆不同。“传统红木家具使用的生漆与现在的化学漆有很大差别。”据潘海英介绍,生漆是一种天然漆,是从漆树上采割的乳白色胶状液体,由于本身就源于植物,所以其与木质的亲和力非常强,可以渗透到木质的深层。同时由于其天然性,故而无污染,安全环保,不伤害人体。

    其次,工艺不同。现代化学漆的制作工艺是把漆覆盖在木制品表面,越用越毛糙,用刀即可铲下漆皮。红木家具作为高档、贵重的木质家具,其对涂料的要求比一般的木质家具要高,涂饰工艺也较为复杂,其通常使用生漆工艺来处理家具表面。简而言之,就是一层层将生漆打磨进木制品表面的毛孔内与木坯混为一体,不但保护功能更胜一筹,且可防腐蚀、耐酸碱、耐高温、防火,而且随着使用年代久远会越来越光滑。

    最后,干燥方式不同。相比现代化学漆漆覆在木制品表面后任其自然干燥,擦过漆的红木家具必须拿到漆房中去。潘海英说:“漆房很特别,既要有温度又要有湿度。因为在这样的条件下漆才容易干。家具阴干以后拿到外面,用细砂纸打磨,打掉浮漆后,再擦上一层漆,然后再进入漆房阴干,这样反复10至15次,以保证漆液能够很好地渗透到木质中去,而不是仅仅附着在木质表面。”

    对于时下红木家具选择擦生漆后出售或者消费者钟情于购买上漆家具,潘海英认为,红木家具上漆后,整个家具更加光彩照人,这符合现在大众的审美眼光。与此同时,她也强调,擦生漆作为穿在红木家具身上的最后一件“衣裳”,一方面是对红木家具的保护,另一方面也增强了红木家具的艺术欣赏价值。

    来源:中国文化报

    阅读全文
  • 第一季度的重磅门业展会已经告一段落,琳琅满目的木门展品赢得了众多经销商的青睐。但也有经销商表示,面对如此类似的木门设计与风格,他们的内心是犹豫与焦虑的。直觉来看,参展工厂每年推陈出新,但同质化的现象却越发严重。细思当下现象,综合分析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导致。
    综合成本攀升,风险难以控制
    近三年,无论是来自政府要求的绿色环保压力,还是市场本身带来的淘汰压力,木门企业的风控意识不断提高。伴随原材料、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成本都在不断上涨,整体综合成本不断升高。企业开发一个新系列产品在前期需投入不少资金,从研发到投放市场整个周期也比较长,况且新产品上市后未必能成功,这也存在一定风险性,中小型木门企业都不敢也没资本去冒这个险,都宁愿采取跟进和模仿大型企业的热卖型新产品,捞一笔算一笔,进而则形成了严峻的市场同质化现象。
    入行门槛太低,市场竞争混乱
    目前国内木门大小工厂数以万计,木门行业入门门槛太低:创业资金方面有的只需要一二十万块钱资金就可以开木门工厂。前几年国内木门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繁荣时期,尤其是房地产的兴起,更是为木门市场提供肥沃的土壤,大大小小的木门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出,然而许多刚出炉的小型企业其根本就不具备自主开发设计、营销、服务、信誉等各个环节的功能,而是靠一味地抄袭跟风,以此来刮分一杯羹,这样则导致了整个木门业的同质化愈演愈烈。
    另外,行业目前还未形成一个从资金、规模、质量、设施等方面来衡量企业是否能踏入该行业门槛的标准。于此导致了产能的低下,机械化、智能化的欠缺。在中央严格把关环境治理之下,木门厂业又面临着左右为难的境地。某种程度上使得木门市场更加混乱。
    当前的木门行业市场,产品同质化现象已经十分严重,“抄袭”、“山寨”现象也层出不穷。撇开内行人都感受不到具体差异,更遑论普通消费者,这无疑增加了普通消费者的选择困难,进而导致了大家最不愿意看得结果:价格之争。市场作为一只无形的大手,在转型升级的洗牌浪潮中,同质化企业的衰落将不可避免。因此,更多地去思考如何从不同维度创新以挖掘自身的生存发展空间,将是未来木门企业制胜市场的关键。
    (来源:第一家具网)
    图为受害人买的家具。警方供图

    本报讯(通讯员秦公轩丁筱蒙记者朱静)假手第三方,将100多万元买来的一套“海南黄花梨”家具以1300万元卖给相交20多年的老友,“聪明人”吴某近日因涉嫌诈骗被警方刑事拘留。

    今年8月,秦淮公安分局月牙湖派出所接到市民方老板报警称,去年他花1300万元从杨某手中买下一套“海南黄花梨”家具。当时杨某介绍,这套家具用料上乘、制造年代久远,是他好不容易搞到的“好东西”。但成交后方老板起了疑心,几次沟通无果选择了报警。

    方老板告诉民警,杨某是两年前经朋友老吴介绍认识。他和老吴是20多年的老友,几年前老吴开始鼓动方老板投资古玩,并介绍杨某与方老板认识,称杨某是一位已故收藏大师生前私人管家。方老板与杨某交往后产生信任感,自2014年以来经杨某推荐入手玉器、字画、瓷器等共计2600万元。

    警方调查发现,杨某所说的已故收藏家确实在古玩行业名气很响,但杨某当时只是已故收藏家的一名水电工,而杨某妻子则常年在他家做保姆。

    此时,鉴定部门传来消息,方老板所购那套“海南黄花梨”家具,实为南美伯利兹黄檀所制。这种黄檀木,市面价格仅为黄花梨的十分之一左右。

    面对种种证据,嫌疑人老吴交代,他见老朋友方老板发达后,动起了歪心思。老吴先想方法带方老板涉水古玩市场,再把“搞到”的古董交给杨某,由杨某联系方老板,说成是已故收藏家生前藏品,高价卖给方老板。这几年来方老板视若珍宝的古玩,是他假借杨某之手卖出。那套以1300万卖出的的家具,是他花160万元买的檀木制品。

    目前,民警已将方老板从杨某处所购字画、玉器等送交鉴定。吴某、杨某两人因涉嫌诈骗被警方刑事拘留。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