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制品可追溯查验标识正式启用木材与木制品将有法必究\红木家具的工艺流程
劣质木制品侵害消费者权益
木材与木制品流通行业急需加强自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木材与木制品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人造板、地板、木门窗、家具等主要木制品产量和贸易量已经居世界首位,已经成为生产、贸易和消费大国。但协会会长刘能表示,目前我国木材与木制品市场假冒伪劣现象还是比较严重,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升,对木材与木制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投诉也不断增多。尽管各级工商、质检等部门依法治理,但甲醛超标、假冒伪劣木制品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给消费者带来经济损失,也给整个木材与木制品行业协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全国木制品可追溯查验标识正式启用
木材与木制品将“违法必究”
从2015年1月起,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便提出在会员企业推广使用“全国木制品可追溯查询信息检验标识”,副会长张国林在会上表示该查验标识将在今年315正式启用。上海怡黄木业有限公司、北京闼闼同创工贸有限公司、江苏怡天木业有限公司获得首批“全国木制品可追溯信息查验标识”使用授权。张国林还表示启用“全国木制品可追溯信息查验标识”可以引导我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企业诚信经营,提高产品防伪能力,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可通过协会官方网站、中国搜索和二维码对木制品信息进行查验。
据悉,该套查验系统涵盖人造板、地板、木门、家具、工程木、防腐木和红木制品等,基于“全国诚信数据库”的应用系统,有自主研发的数据上传系统和具备专利技术的全国统一的查验系统,即时传输系统组成,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自动识别技术、互联网技术,对单个产品富裕唯一身份证,对产品的原料、生产及消费环节进行数据采集跟踪,实现产品环节、销售环节、流通环节和服务环节的全链管展示,该标识由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授权使用。
以手工制作为主的红木家具,堪称中国家具,乃至世界家具的经典,它拥有一套自成系统的制作工艺流程,从原木到成品,需要经过干燥板材、选料开料、榫卯工序、雕刻工序、组装工序、刮磨工序和上蜡工序等多道工序,其中每一个工序里又有若干个讲究的制作工艺。今天卡诺亚小编就想与大家一起学习红木家具的最基本制作流程。
1、干燥工序
红木家具木料的水分含量,直接关系家具对季节变化的适应性,所以首先就对木料反复烘干处理,最终将木料水分含量减少到8%—12%,这样做出来的红木家具,才不容易变形和撑裂。不过,原木并不能直接进行干燥,要先进行锯材。完成干燥处理后,还要进一步对板材进行筛选,防止烘干中开裂、变形的木料进入下一道工序。
2、选料开料
木料经过干燥后,木工师傅会根据所需木材数量和尺寸的材料单,从完成干燥的加工料中选择板材。选料主要是根据家具制作的不同部位,选择合适尺寸和造型的木料,同时还要考虑两块相接面板的花纹是否对称,纹理走向一致等诸多因素。
各个板材选择好之后,就开始进行截料。先把白皮、两端不能用的残料截下来,然后根据料单的尺寸把截好的板材再次开料,开料后的木材再进行刨平,方便在下一步工序精确尺寸。
3、榫卯工序
据专家介绍,榫卯结构是中国古典家具的特色,相比现代许多家具用钉子连接固定各部位,榫卯结构更浑然天成、经久稳固。
工人师傅开凿好榫卯后,还需要反复检查大小是否合适,有没有歪斜或翘角,这也就是行业里所说的“认榫”。如果发现有歪斜或翘角情况,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4、雕刻工序
榫卯工序完成后,会进入到雕刻纹饰的工序,可以说红木家具的全部工艺,雕刻工艺就占了一半以上。红木家具中对手工雕刻的要求非常严格,在雕刻车间,每一名雕刻工在雕刻时都要集中精力,一旦刻错一刀,整张木板就很难修补了,这对红木家具成品的质量影响很大。
5、家具组装
家具组装在行业里叫“攒活儿”,就是利用榫卯结构将雕刻好的部件,组装成成品家具。因为红木家具自重很大,如果组装时放在不平的地面上,腿上的受力不匀,容易造成家具的变形,一旦家具攒装完成后,就很难再矫正过来。所以木工师傅在“攒活”时,都会在水平、干净的地面上进行,好能及时判别家具成品是否装正。
6、刮磨工序
组装以后需要对表面进行刮磨处理,这是红木家具制作过程中一个重要步骤。我们看到的家具很多型面都需要纯手工打磨,一般先用刮刀刮磨,再用越来越细的砂纸分多次进行打磨,一直要把较粗砂纸的痕迹磨掉。
刮磨后的半成品家具线条流畅,表面平坦无波浪感,纹理流畅清晰,手感也变得平滑舒适。
7、上蜡工序
刮磨后的各部件经检查合格后,就可以拆分下来进行上蜡了。用软的纯棉布将加热溶化后的蜂蜡,均匀地擦磨在部件表面上。擦磨时工人师傅要用很大的力气反复进行,才能保证蜡液很好地渗入,显示出美丽的木纹和色泽。
第一遍上蜡后待木材完全将蜡吸收,还要再进行重新打磨,为的是将红木家具表面的浮蜡去掉,把渗入木纹里面的蜡保持住,使木质亮而不燥。这样的工序要反复好多次,直至红木家具呈现出润泽、古朴的气质,这样的红木家具处理才算大功告成,也才可以出厂了。
日前,2017中国木制品绿色发展论坛举办。绿色、品牌、创新发展等成为论坛上的关键词。
人人都在谈创新,可真正创新发展的木制品企业却在谈产品。比如,TATA木门推出了一款“暖芯门”木门。这款木门采用先进的碳纤维发热成熟技术,通过创新工艺和材料,突破了传统木门的使用局限。大自然家居地板从消费者的痛点和需求出发,针对不同空间的特点,细分用户家居场景的“痛点”,发布了具有特殊空间功能的客厅耐磨地板、厨房抗污地板、卫浴防滑地板、阳台抗老化地板及儿童创意地板,打响了地板行业细分产品市场的“第一枪”。
这些产品都是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实实在在地解决消费者需求,因此它们从“出生”那一刻便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意义。这些具有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与那些同质化的产品相比,它们的设计优势让人眼前一亮,也更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企业想要创新发展,做出独具特色的产品,须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找准关键发力点。随波逐流地应和创新口号,可能会丢失自我。
尤其是当前市场环境的变化,中国制造已转变为中国“智造”,80后、90后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也将成为主流,要赢得他们的青睐,就更需要产品个性化、多元化发展。就市场而言,近年来更趋向于整体定制家装,而定制化生产,也面临着门洞尺寸公差大、生产难以标准化,呈周期性,生产效率低,交货期长等种种问题。另外,一些企业技术竞争能力弱,生产劣质、同质化产品,以次充好,搞价格战,扰乱市场,影响了行业健康发展。面对这一系列接踵而至的挑战,木制品企业激活内生动力,开启创造模式,赋予产品更多智慧,显得尤为重要。
记者认为,目前,绿色对于企业来说已不是发展问题,而是生存问题,所以,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品牌是建立在产品之上的,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产品,何愁没有品牌的名气。出奇制胜的创造性产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会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会以压倒性的优势战胜对手,也才能让品牌、质量落地。没有创造力的产品,何谈要在市场占领一席之地呢?
如何创新?不同企业有不同的行动,如生产流程标准化、产品技术升级、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等。究其根本,打造中国“智造”的产品才是赢得市场的关键之举。
近日,笔者从红木家具厂家了解到,由于特殊工艺的高级工人非常稀缺,所以厂家们都纷纷出重金抢工人,很多工人的年薪甚至高达上百万元,普通的熟练师傅月薪也在万元以上。红木家具市场由于前两年原材料的不断上涨变得炙手可热。在红木家具市场,消费者、投资者、厂家关注最多的就是红木原材料的价格,红木家具市场也因此进入材料至上的时代。然而随着近年来,红木市场的降温,从今年开始,红木家具厂商开始把重点放到了红木家具的工艺和文化属性上。
在济南富雅红木楼举办的首届“红木文化节”上,笔者被邵氏红木展示的一块两米长的木板所吸引,木板上,四五只小鸟栖息枝头,栩栩如生。笔者用手去摸鸟的羽毛,能明显地感觉到细腻的纹路。“这个木板是一块床头板,所采用的雕刻工艺叫丝翎檀雕,是我们厂今年新聘请的师傅雕刻的。会这种工艺且做得好的师傅并不多,全国顶多也就三四十位,所以他们的薪水都很高”,河北邵氏古典家具有限公司的经理邵长海介绍说:“这种雕刻工艺非常费时,只是这四五只小鸟,一个师傅至少要雕刻四十多天才能完工。”山东省收藏家协会古典家具部部长赵保森说:“丝翎檀雕是几近失传的一种红木家具的雕刻工艺,主要用于雕刻鸟类的羽毛,从不同的角度都能看到不同的色泽、不同的变化。
现在商家运用这种工艺在自己的产品上,既是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也能更好地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不过笔者了解到,虽然厂家给出的待遇非常优厚,但是符合条件的技工却很稀缺,有技术的熟练工大多都是40—50岁的老员工,30岁以下有技术的工人已经屈指可数。赵保森告诉笔者,以前有句老话,叫做“三年出徒,五年成师”,说的就是木工这门技术,学艺周期长,但是很多年轻人急功近利,等不了这么长时间。
赵保森介绍,形、艺、材、韵是红木家具的基本要素,缺一不可。前两年由于红木原材料价格暴涨,导致很多投资者进入红木市场,炒作原材料,使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到材料上,而现在随着市场的逐渐规范和降温,红木家具市场也重新洗牌,成为家居的一个细分行业,商家开始从卖材料这种粗放型的营销模式,逐渐转变为追求行业的标准和规范上来,用文化和工艺来吸引消费者。
信息化管理将成为木制品行业的风向之一
中国自身具有庞大的木制品消费市场、世界最大的家具工业,具有完备的产业链、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和优秀的工程师,其他国家没有竞争余地;越来越年轻的客户群体青睐于木制品生产的定制化和多元化。目前,劳动力成本迅速提升,迫使衣柜企业提高机械设备自动化水平;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产品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常态化,导致木制品企业对计算机信息化管理需求日益迫切。
今后5年,工厂里的工人是90后,他们更倾向于、也更善于利用自动化机器完成全部操作。中国木工机械伴随着木业行业的飞速发展,将通过减人增效、机器换人求发展,中国木业行业装备的数控化势在必行。另一方面,木制品企业自身需要依靠技术创新,提高竞争力;资源的高效利用是推进工业4.0的关键所在
中国的木制品产业已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和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格局,在国际家具生产和贸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仍然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在“互联网+”和德国工业4.0的推动下,木制品产业作为“生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木材资源的高效利用、提质增效,将是推进工业4.0过程中极具增值和引领作用的一环。
纵然已是全球木材加工生产大国,我国木工企业要在世界上站稳脚跟,依然任重道远。令人欣慰的是,“十三五”期间,我国国际、国内市场仍存在刚性需求,企业在产品智能化、可靠性上一直瞄准更高的追求,行业整体向定制化、优化、绿色、高效方向发展。在材料的选用上更注重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利用、高效加工与综合利用,以及与其他材料的有效复合利用;“个性化定制+柔性化制造”日益受到市场推崇,木制品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促使其自身加紧制造“硬”技术与管理“软”技术的有效结合。在有效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下改造与提升木制品产业,高度机械化、自动化与数控加工、大规模定制与数字化柔性制造已是大势所趋;在管理模式方面,木制品企业需更注重数字化信息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管理与整合、集约经营与规模经营、资源与环境、需求与保护的有机协调与统一。
中国木制品行业经济危机即将过去,木制品行业的重组和洗牌刚刚开始,诸多挑战也摆在我国木制品行业面前。绿色制造也将是中国木制品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如何在这条大路上走好走稳,国家层面、行业之间、企业自身,都在作出自己的努力。
江苏省沭阳县素有“苏北木材加工之乡”之称,是中国重要的木材加工生产基地,有“世界木材看中国,中国木材看沭阳“的美称。目前全县拥有木材加工企业2472多家,年加工木材630万立方米,但长期以来,受技术、资金等因素的影响,木材产业一直处于传统的粗加工阶段,近年来,该县通过提高科技含量、扩大产品种类等,走出了一条“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集聚化发展”的转型升级之路。
创办于1997年沭阳县星星木材加工厂集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制造型企业,现有8台带锯行车生产线,在岗员工40余人,工厂占地20余亩,标准化厂房4000平米,板方年产量15000方。公司发展21年间,产品远销,四川,河北,上海浙江山东,安徽等地。多次荣获“纳税大户”“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等荣誉称号。而就在近两年,随着全县木材企业的日益增多,木材的价格是逐年走低,有时甚至还出现产品滞销情况,企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压力和生存考验。
如今,在沭阳县向技改要效益已经成为木材加工厂行业经营者的一致共识。近年来,沭阳县多方引导和扶持企业转型升级,制定出台了“鼓励工业企业技改设备投入扶持政策”,在先进设备引进、科学技术改造上“给力”企业发展;而木材加工企业也主动“发力”,积极与高等院校结盟,加强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提高木材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青伊湖镇党委书记马涛: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促进转型升级、打造板材基地、壮大特色产业”的发展战略,通过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来引领,加强骨干企业的转型升级步伐,在税收、贷款融资、土地供应等方面予以最大限度的扶持,不断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政府“给力”、企业“发力”,大大激发了全县木材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活力。目前,全县共有省级木材加工高新技术企业5个,省级研发中心4个,拥有杨木加工,木材加工,中高密度板、LVL顺向板、画材、家具、木地板、细木工板、各类贴面板等三十多种产品。据统计,2012年1-11月份,全县木材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86.54亿元,同比增长16.4%,预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超200亿元。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