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雕精品常需万里挑一\云南昌宁森林公安积极开展木材加工经营企业清理整治
详细内容

木雕精品常需万里挑一\云南昌宁森林公安积极开展木材加工经营企业清理整治

时间:2020-10-11     人气:1158     来源:     作者:
概述:木雕精品常需万里挑一二十世纪70年代末,木雕艺术在中国复苏并发展,从事根艺创作的艺人众多,喜好它的人也越来越多,品相精美的“木雕摆件”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的审美趣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而木雕既接地气,又具有较高的观赏......
木雕精品常需万里挑一

二十世纪70年代末,木雕艺术在中国复苏并发展,从事根艺创作的艺人众多,喜好它的人也越来越多,品相精美的“木雕摆件”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的审美趣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而木雕既接地气,又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它凭借自己独到的魅力征服了大众,最重要的一点是,木雕的价格相比书画和古玩更容易接受,因此这也就促使木雕收藏迅速兴起。我国的木雕艺术品曾在上世纪90年代红极一时,价格步步高升。而后,“木雕热”渐渐冷却,木雕市场进入潜伏期。而近年来,木雕收藏的第二个春天又来了。天然的根,根型越奇特,投资价值越高。但不是所有的木雕都可以成为艺术品。李岳林告诉记者:在几万件中才可以挑出一两件精品,说它万里挑一一点儿不为过。

李岳林介绍说:“木雕收藏在天津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就有人对此加以钻研,但真正把木雕作为藏品的收藏者还是少数。木雕看上去是两个字,但它背后却是庞大的‘家族’。仅以原材料来分,包括檀香木、绿檀木、红豆杉、小叶紫檀、花梨木等等,而且每一种材料下又会更精细地分为不同层次的作品,价格也从几十元到十几万元不等,差别较大。比如现在被炒得很火的花梨木,以海南的黄花梨木为原料的藏品收藏价值相对较高,因为黄花梨木现在的存世量非常稀少,用该种木质加工成的木雕作品比较罕见。木料好只是一方面,还要关注在这块木料之上如何精雕细琢,好木材加上好雕工,才可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二者缺一不可。因此木雕佳品并不多见,这也就促使但凡是佳品,价格必高扬。”

李岳林也注意到,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木雕是点缀居室、美化环境的理想艺术品,因此那些震撼人心、经久耐看的木雕受到市民的青睐和追捧,认为木雕是收藏欣赏两相宜。对此他表示:“如果仅仅是为了家庭摆放装饰,红木木雕藏品就可以接受,由于它的色泽比较鲜艳,木质上乘,雕刻出来的作品往往比较美观,最重要的是红木所制的木雕作品在售价上也符合大众的消费水准。”

李岳林建议对木雕收藏有兴趣的读者朋友,收藏木雕最好从经济实力和喜好两方面出发,并要不断学习和研究,否则容易导致收藏投资失败。他告诉记者:“近年来,许多新材料、新工具、新技术逐步被用于木雕修复,导致大量自然成分少、人为成分多的木雕制品充斥着市场。由于许多收藏爱好者阅历不深、辨别能力差,许多人交了不少冤枉学费,却只买回一堆柴火。加之木雕收藏在工艺方面更讲究独具匠心、因势造型,品相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木雕作品的价值。”


近日,昌宁县森林公安局联合县林业局资源林政科、林政稽查大队对昌宁县32家木材加工经营企业和83家家具店进行全面清理整治。
此次清理整治以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为目的,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保护合法、取缔非法、规范经营、强化监管”原则。
一是深入木材加工企业、家具店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排查安全隐患;
二是对木材经营加工企业需具备的证件是否齐全进行了检查,查看是否存在非法经营、一证多用等情况;
三是检查企业是否存在非法收购、加工无合法来源木材等违法行为;四是在检查的同时,对业主和职工进行了安全生产、守法经营宣传教育,与业主签订安全生产和守法经营责任书。
通过清理整治,进一步增强了木材加工经营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守法经营意识,规范了木材加工经营企业管理,营造了公平、守法的市场竞争环境。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这是3月21日拍摄的木雕巨作《清明上河图》局部。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郑春辉带领7名具有10多年木雕从业经验的技师团队,历经两年时间,在一块千年的“樟木王”上雕刻《清明上河图》。目前,《清明上河图》巨幅木雕作品已经基本完成。据介绍,这棵“樟木王”全长14米,直径最大的地方达到3.5米,重约30吨。

    创作团队在樟木的两面都刻上作品,正面的《清明上河图》融汇了镂雕、透雕、浮雕和莆田精微透雕的雕刻技法,人物、景观比较细腻,反面的《清明上河图》则主要采用浮雕的技法,立体再现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实原貌。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11月1日,俄联邦工贸部副部长维克多.叶符杜霍夫,托州副州长科诺尔一行到园区考察,副总经理彭国庆、园区密度板厂总经理德米特力陪同考察。来宾参观了园区的密度板厂、旋切厂和锯材生产线。维克多.叶符杜霍夫对园区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同时希望中航林业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完成相关项目建设,尽快使达到设计产能,获得效益,为托木斯克州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阅读全文
  • 木雕家林庆全

    人物名片>>>

    林庆全,1957年出生于福建仙游雕刻世家。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民间工艺专业委员会会员,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莆田市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仙游县工艺美术研究院院长。

    荣获国家级“金奖”十二件,“银奖”十五件,“铜奖”十八件。2000~2003年参加三次“中国雕刻艺术节”雕刻大奖赛作品都得到收藏。

    走进林庆全的家,映入眼帘的净是大大小小的木雕作品:瑰姿绰态的观音、仪容娴静的妈祖、华容婀娜的仕女、威严庄重的仙佛、天真可爱的顽童……或是简约、或是典雅、或是妍媚、或是沉穆,各擅风流,自臻其妙。这些迥然有别、风旨各殊的作品,是他30多个春秋潜心创作之结晶。

    采访中,回顾他的成才之路,虽一路布满艰辛,但他守住寂寞,耐过清贫,终将传统技艺学得娴熟,且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家学渊源,因缘际会

    林庆全出生于仙游雕刻世家,从他祖父那代,就开始从事雕刻工艺,传承到他这一辈,已历经三代了。因家境贫寒,地少人多,又恰逢生在“文革”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上学成为一件可望不可及的梦想。在家排行老二的他,在当时,如果没有条件上学,去做学徒,掌握一门手艺谋生,成为最好的选择。

    懂事的庆全从小开始就给父亲打下手,日常的耳濡目染,浓厚氛围的熏陶,加上父亲的言传身教和严格要求,使他的雕刻技艺大有长进。十二三岁时就能出工,走街串巷地帮人雕花,维持生计,贴补家用。完工后,主人家招待手艺师傅时,因为人太小,围坐着八仙桌吃饭时,还得给庆全的椅子铺层厚垫,他才能够得着桌子。

    但庆全人小艺精,悟性很高。没过几年,因为工艺精湛,作品脱俗,他所在的手艺队伍,在榜头一带流传着很好的口碑,邻里乡亲都喜欢喊他们去做工。

    为了提高自己的技艺,15岁时,林庆全走进木器社(仙游工艺二厂)的大门,成了一个学徒。林庆全回忆说:“进厂以后,从学徒工开始干起,前面从事的是修边工种,大部分是体力活,很艰苦,那时候成为一名制胚师傅是最大的愿望。”由于先前基础扎实,加上个人刻苦钻研,潜心揣摩,一个月之后,他巧妙地利用老师傅丢弃的废胚,潜下心来,细致地剖析工艺的精妙,从精妙处领悟雕刻技巧,没过多久,就能独力创造打磨出胚样。“当我把打磨制作好的胚件交给厂领导时,他当场惊呆了,很感叹地对身边老师傅说:‘这个学徒了不得,做的东西不比你们这些老师傅差啊!’”从这之后,他脱颖而出,正式成为一个制胚师傅,圆了当时的梦想。

    守望“仙作”,传承技艺

    林庆全是林庆财的哥哥。这些年,在“大家之家”在行业内声名鹊起,做得有声有色的同时,在雕刻界,林庆全的声誉也绝不输给弟弟林庆财。

    林庆全先生是仙作技艺的传承者,继承了仙游民间雕刻艺术的优良传统,维系着“仙作”技艺发扬光大的重责。行内人士评价林庆全说:“坝下雕刻能走到今天,林庆全功不可没。”林庆全则依旧保持着谦逊低调的好心态:“仙作现在名气很大,但绝不能骄傲自满。如果没有独特精湛的技艺支撑,一味地模仿别人,最终也只能流于平庸,迷失了方向。”为此,林庆全博采众长、含英咀华,逐渐形成了集造型、绘画、篆刻、雕塑于一体的雕刻艺术。

    情入化境出妙艺,笔绘神韵写春秋。林庆全对艺术有着超人的敏锐感觉,他习惯细致地观察生活,将自己的种种体悟融入工艺美术,平常的喜闻乐见成了他积累素材的好方法。平常看莆仙戏时,他能从中受到启发,借鉴戏剧中的造型美、服装美、扮相美、身段美,融于创作构思中。跳舞娱乐时,林庆全能瞬间捕捉到唯美的舞蹈造型,触类旁通地应用到创作的作品。为使作品更加丰满厚重,林庆全钻研唐朝以来中国古典服饰,研究人物特征,品啜其精髓,并融于一雕一琢中,把人物衣纹线条演绎的淋漓尽致,神奇地将衣饰的质地感、名贵感形象地表现出来,造就了作品强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凭借着艺术敏感和天赋,林庆全拾掇综合,设计制作了五大类三百多款合计上万件既有传统精神、又富时代气息、美观实用的艺术品,并系统地创设“精雕细作型、天然型、抽象型、块面型(快刀式)、雕塑型”五类雕法。他的作品“涵盖万象,旁烛众有”,整体风格突出、形模典雅,内涵丰富、堪称一绝:或淳真淡泊,中藏奥古,或文缕精美,错采缕金,有着令人着迷的韵律和节奏。细雕细琢处,尽显风骨;一刀一凿间,另有乾坤。

    经过他们这一代人的努力,现在仙游雕刻已成为一个崛起的地域品牌,林庆全一直希望通过“仙作”这一载体,让手工艺得以更好地传承。

    三十多年来,他桃李满天下,共培养雕刻徒弟一百三十多人,为“仙作”的崛起贡献一大批技术人才,这里面有学成后创业当厂长的,有成为工艺美术大师的。近几年,他又开始操心“仙技(仙作技艺)”的后继传承。他意识到了艺雕不仅仅是一门手工艺,更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扬。他遗憾地谈到,现在有些有悟性、有灵气的孩子不想学,就算有孩子愿学,听说要“十年磨一剑”,往往半途就放弃了。“今年收了四个学徒,跟着学了一段时间,都因为守不住寂寞,转行去做了别的。”讲到这个,他多少有些难过。传统技艺的后续人才,的确是行业现在面临的一个大难题,而这不是靠一己之力能改变的,更需要官方的大力引导、民间的配合。

    艺无止境,臻于至善

    从12岁开始学做雕刻,林庆全已经整整跋涉了30年。一个看似瘦弱的手工艺者,面对市场经济的诱惑,伴随着坝下“仙作”模式的成功,一个人,为着一项传统的手艺,不受外界干扰,潜心钻研30余载,这是一种怎样的坚守?

    开店办厂,那已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事了。他告诉记者创业的初衷:“办厂,可以为创作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我办厂一直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做的工艺品要比别人有艺术。”

    在采访中,接完一个客户电话后,他对记者说:“在我看来,把时间耗在跟客户谈生意,不如一个人静静构思作品来得痛快。”要做商人,还是做艺术?事实上,这两者在市场经济的大浪潮中,已经无法切割了。这也正是艺术从业者的无奈:潜心于作品,固然能创作出好作品,但如果忽略市场,闭门造车,作品做得再好无人知晓也是一种悲哀。

    “艺术创作如同登山,前面大家都能攀爬,不过越往上攀,越是高处不胜寒,只有能坚持到最后的,才能领略到艺术的魅力风光。”他早已看得很明白,要想有所作为,就得去承受这种攀登之苦。所以白天即使再忙,回到家也会坚持投入创作,如果一天没坚持创作3个小时以上,内心就会显得空虚失落。

    攀爬得越高越久,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林庆全越来越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他发现自己还未达到他希冀的艺术境界,跟目标的距离也还很遥远,一些独特的艺术内涵还需要时间的洗涤与沉淀,要在不断的否定“旧我”中,超越自己,进而把握住艺术的本质,到达所谓“游于技而近道”的境界,真正成为一名有创造性的艺术家。他感叹地说:“余下的生命,恐怕都要献给雕刻了,为了心中的艺术,我估计是退休不了了。现在最大的遗憾是时间不够,真羡慕现在的年轻人啊,有那么多的时间去钻研。”

    这就是林庆全,一个“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民间艺术家。他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揉西方工艺变化之理,察现代科技之妙,承“仙作”要义之精,造艺术雕刻之美,捍卫着艺术的纯粹与灵动,传承着源远流长的艺术文脉。作为一名在不停地自我否定中上升的“仙作”工艺革新者,他把自己气质、胸襟、学识、修养、阅历、思想、情感乃至整个生命都贯注于作品之中,矢志不渝苦雕琢,用全部精神留下这个时代的文化艺术符号!


    近日,哈尔滨的吴先生通过淘宝网,向莆田仙游县大济镇山岑村的兴华红木家具有限公司购买了一套桌椅,价值5万余元。几天后,吴先生收到货时,却发现桌椅存在缺角问题,还有瑕疵,吴先生要求退换货,但厂家表示只肯维修。吴先生多次联系该厂家,而厂家百般推诿,均交涉无果。吴先生只好向大济工商所投诉。

    昨日上午,厂家电话回复工商所工作人员,说明淘宝网已打电话证实该货品已经在退货途中,待这套桌椅一到,将立即办理退款。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