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师让东阳木雕从小技到大气\中林木业2020年上半年营收559万元
本报首席记者王湛实习生蒋冰琼
从事木雕业55年,陆光正创作了木雕珍品四百多件,且不断有新作问世。
在学习木雕之前,陆光正喜爱的是音乐,但他的画也画得非常好。艺术是相通的,音乐和美术交织在一起,让陆光正的木雕作品清丽脱俗、气势磅礴。
陆光正做了一辈子的木雕,也学了一辈子的木雕。他不仅向国内众多著名手工艺人以及画家学习,还游历了十多个国家,接触了大量的外国优秀文化艺术,最终使他成了“集成者”。
至今为人称道的,是他对木雕技法做了多种创新,让东阳木雕不只是“雕虫小技”。
(以下记者简称“记”,陆光正简称“陆”)
记:您虽然是木雕大师,但小时候喜欢的是音乐?
陆:对。从事木雕并不是我最初的选择。
我小时候喜欢绘画和音乐,我11岁就能自制唢呐,12岁时就被村文宣队请去编曲。
尽管我那时年纪比其他演员要小,却很受欢迎,我很会画画,他们都请我为他们化妆。我个子小,就站在小板凳上,为演员们勾画脸谱。
那年头,演戏所需的道具、行头都靠自备,我就找来废报纸,自己做盔甲、帽子等。
记:那,后来为什么改学木雕?
陆:我11岁的时候,为村里绘制过一副大型宣传壁画。13岁那年,乡长进村看到了我的宣传画,大为震惊,推荐我报考东阳木雕学校。
尽管难以割舍对音乐的热爱,但我还是选择了学习木雕。主要是考虑到经济因素,如果搞音乐的话,乐器实在是太贵了,家里负担不起。
不过,我到东阳木雕厂的木雕技校读书后,就成了木雕技校的文艺骨干,带领同学们排节目、搞演出,活跃得很。
很多老师傅都很奇怪,这个陆光正整天吹笛子、拉胡琴,好像不务正业,画也能画得那么好?其实人家不知道,我常常晚上练习画画到深夜的。
艺术是相通的,音乐和美术交织在一起,对我的艺术成长很有好处。
记:后来您被楼水明收为关门弟子,这位老先生有“雕花状元”之称,要当他的徒弟,不容易吧?
陆:进入木雕技校第二年,我自己画稿自己雕刻的处女作东阳木雕《花鸟》,得到木雕老艺人们的肯定,还得到了当时金华地委书记的称赞。
我创作的木雕挂屏《热爱和平》,也被选入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作品展览,作为礼品赠送给国际友人。
这都被“雕花状元”楼水明看在眼里,所以他破格收我为“关门弟子”。当时我很激动,也激励自己要发奋苦学。
无数个深夜,当同伴们进入梦乡时,我都在潜心临摹,几年下来积攒的画稿叠起来有一人多高。
恩师楼水明没有门户之见,一直鼓励我要多向其他木雕师傅学艺,要博采众长。后来,“雕花宰相”黄紫金等名师,也都毫无保留地传授我木雕技艺。我能有今天,离不开他们的教导。
对木雕艺人来说,能跟随其中任何一位学艺都是种幸事,而我有幸成了他们技艺的“集成者”。
记:在您创作东阳木雕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陆:1980年,我所在的木雕总厂接下了新加坡董宫酒家的木雕装饰工程,设计制作数块长12米、宽1.2米的挂屏,我亲自担纲设计制作,作品完成后反响非常好。
但是,工程完成后,出现了我们最不愿看到的一幕南洋的热带气候使木雕条屏发生了开裂。
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董宫酒家只能取下这些作品,永久珍藏。对此我感到很愧疚。
1981年,厂里又接下了杭州望湖宾馆大型壁挂《白蛇传》雕刻工程,结果作品完成后也出现了开裂的情况,裂缝大得可以塞进一只手指头。
当时业界纷传:“东阳木雕只能作为雕虫小技。”东阳木雕的声誉面临着挑战。
记:后来呢,这个难题解决了吗?
陆:要解决这一难题谈何容易,我真是日也思来夜也想。
有一次,我看到工人们将一座屏风折叠起来准备装箱出口,心头为之一亮:要是将整幅大型作品分成若干个单元进行雕刻、组装,是不是就可以让难题迎刃而解呢?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我终于找到了解决途径。
为了确证这一方法的可靠性,我又利用主持召开国际装饰学术交流会之机,请来各国专家共同探讨这一问题,最终这一创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即将大幅作品根据画面的构图划分成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采用独立的板材,板材之间留有一定空间,防止热胀冷缩,彼此既有工艺上的间隔,又有画面的完美联系,做到了“天衣无缝”。
记:这就是您最出名的“多层叠雕”?
陆:对。由于分组雕刻组装,众多雕工可以同时开工,大大缩短了工期;而且散件运到现场再组装,解决了大型作品入门和运输的困难;因为不受大小限制,还方便了取材,可以节约大量珍贵的木材资源。
真正是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率。
记:东阳木雕产业虽然规模渐大,被列为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但艺人数量明显不足,创意上也略欠后劲。
陆:我现在与高职院校、中职学校等联合办班,培养木雕制作与设计人才。广厦学院、东阳技校、东阳市聋哑学校都开设了木雕专业班,我自己的工作室,也培养出了9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
我还推出了“木雕设计班”,并为此构筑一个庞大的教育培训基地,集教育、科研、生产于一体,培养出更多复合型木雕专业化人才。
记:现在木雕艺术品市场正在升温,越来越多的人投资木雕,如何判定一件木雕艺术品的价值?
陆:我认为,看木雕艺术品是否有价值,主要有三点:一是看作品的文化内涵;二要看工艺技法,这往往需要艺术家多年的积累;三要看作品的整体艺术造型和结构的完整性。
把握了这三点,基本上就可以判断了。
记:如今许多工艺都进入了流水线生产,作为东阳木雕传承人,您怎么看?
陆:我有三点理念。
不因当今机器生产的便捷,而代替手工操作的技能;不因加工材料的珍稀,而消解木雕的技艺;不因长期创作的“游于艺”,而习惯于“疏于理”。
学艺木雕技校里的文艺骨干
陆光正从小就体现出了艺术天赋,他会画画,也爱音乐。
他从古曲的节奏乐感中感悟木雕艺术的优雅意境,从舞蹈的婀娜多姿中捕获人物设计的衣纹神态,长期对音乐、绘画等艺术的广收博采,使他的木雕作品形成了清丽脱俗、博大开阔、气势磅礴的风格。
创新难道东阳木雕只是雕虫小技?
上世纪80年代,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传统的东阳木雕受到了冲击。市场需要幅面阔大的大件作品,而传统的东阳木雕以小构件为主。为此,木雕艺人们纷纷探索大件木雕的创作,但都碰上了开裂、断损这一“瓶颈”。
最终,陆光正解决了这一难题。
传承机器不能代替手工操作
和其他传统工艺一样,有着千余年历史的东阳木雕,也面临着传承和创新的难题。
作为东阳木雕传承人,陆光正积极与学校联合办班,还推出了“木雕设计班”,力图培养出更多复合型木雕专业化人才。
中林木业(838608)近日公布的2017年上半年报告显示,截止2017年6月30日,2017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558.7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滑12.96%;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5万元,较上年同期下滑94.76%;基本每股收益为0.001元,上年同期为0.01元。
资料显示,中林木业净利润3.35万元,同比下降94.76%。净利润下降主要原因是:一是报告期内新厂房搬迁影响正常生产,导致营业收入较上期有所下降;二系原材料价格增长,生产成本有所增加;三系公司管理费用较上年同期增长较多,主要系一方面管理人员工资有所增加,另一方面系新厂房投入使用,办公费用增加较多导致。
“鬼工球”:学名叫做牙雕套球,又名“同心球”、“鬼功球”,是广州最有代表性的镂空牙雕技艺,也是中国的国粹。早在宋代,广州工匠已能制作出内有3层,且层层可转动的象牙球,到清代末期,已发展到20多层,现在可达60层。
奉化大堰的木雕师董孟飞,在一年之前迷上了微雕之后,一发不可收拾,自学雕刻出国粹“鬼工球”,曾在宁波市第五届工艺美术精品展的3000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还弥补了我省此类雕刻作品的空白。
木雕师迷上了微雕
董孟飞今年44岁,是奉化大堰镇后畈村的一名普通村民,有着20多年木工雕刻经验。平时,董孟飞做的多为大型的木雕活。
去年,一位朋友告诉董孟飞,有人能用小小的橄榄核雕出各种造型,有动物、人物,也有风景,看上去栩栩如生。
“我也能!”董孟飞马上买来雕刻用的橄榄核,并自制了一套雕刻工具,花几天时间雕了一件作品。当他把这个作品给朋友看时,朋友连连称绝,“你的手艺太棒了!”
“橄榄核大约成人大拇指这么大,我第一件作品取名《望子成龙》,是雕了一条龙围在一个婴儿身边,龙鳞、龙须、龙爪都很清楚。”
因为有多年的木雕经验,董师傅并未觉得微雕有什么特别困难的地方。
出于好奇挑战“鬼工球”
“真没想到,你第一次接触微雕,就能雕出这么好的作品。”朋友告诉董孟飞,微雕里还有个绝活叫“鬼工球”,目前没听说我省有人能雕刻得出。“广东那里还有十几位掌握此门手艺的,但也不超过20人。”朋友的这番话,激发了他的浓厚兴趣。
第一次听说“鬼工球”的董孟飞,出于好奇,他下了一番功夫找资料。原来,制作一个象牙套球要经多重工序,首先要选牙料,经过磨圆、钻孔,再以钩刀分层,最后每层套球均要雕镂出精美多样的纹饰。当球层少时,球层的空间较大,雕刻起来还比较容易,随着球层的增多,雕镂内层许多球体时,因空间的限制,就越来越难。
看了网上介绍后,董孟飞决定挑战这一工艺。
创作的“鬼工球”获了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董孟飞手边现有的工具都不合适,他决定再自制一套微雕工具。“鬼工球”最薄的地方还不到1毫米,因此刀具的厚度也不能超过这一数字,他选择了薄而且韧性好的钢片,大大小小制作了数件。
做“鬼工球”最合适的材料是象牙,但没有。经过反复思索,他最终选择用驼鹿骨代替象牙。
从网上买好材料后,他将自己关进小屋开始了创作。
“‘鬼工球’是球里套着球,不仅下刀要谨慎,球的弧度、角度都要事先计算好,下刀才能有数。”为此,只有初中学历的董孟飞,硬是凭着一股劲,计算出了每层球之间的比例,光草稿就打了一本。
3个月之后,“鬼工球”完工了。这件作品直径为4.5厘米,内外共7层,皆被打磨成球状,球内又套球,每层都镂空。最外面的一只球表面刻有5条龙,其余几层厚薄均匀,都刻有精细图案,最里面一只球则为实心。用牙签依次拨动,则里面的六球均能灵活转动。为了更完美,董孟飞还用牛角雕刻出精美的底座衬托,整件作品可谓精巧绝伦。
去年,董孟飞凭借这件“鬼工球”作品参加了宁波市第五届工艺美术精品展,并在3000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银奖,该作品也开创了浙江省此类作品的先河。
争取雕出更精细的作品
自获奖后,董孟飞对微雕工艺更加痴迷,一有空就会找东西练手,平时工作中割剩下的边角料,经过他的手,也都会变成一件独特的微雕作品。
董孟飞说,微雕这门手艺属于功夫活儿,心浮气躁是做不出来的,因材料小又硬,雕刻时,手指难免会被刀具弄伤,这就更需要有坚韧的毅力,否则只能半途而废。
“我了解到的信息是,目前最好的‘鬼工球’作品,每层球的厚度只有0.6毫米。”董孟飞说,接下来,可能会试着做10层的“鬼工球”,“这是个细致活,还得先练练,等完全准备好了再动手。”不过,董孟飞戏称这个时间不会太长,“过几年,眼睛就吃不消了。”
□记者胡菲通讯员张巍毛节常文/摄
10月27日,加拿大TRANS-PAC和ALCON公司派2名代表来到港办汇报了今年以来发往太仓港情况及下步发货计划,咨询今年以来货物短少情况。木材复查组统计出今年以来太仓港共计进口上述2家公司原木28万立方米,经检验发现材积短少6000立方米、短少率2.1%,索赔金额93万美元。而2014年共进口55万立方米、短少材积2.53万立方米、短少率4.6%,索赔金额363万美元。我局监管人员首先肯定了上述2家公司在控制木材材积短少上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材积短少率由4.6%下降到2.1%;同时也指出尚需继续改进的地方,唯有将材积短少降低到最低数值,才能占有更大的中方市场。2位代表十分赞同、并表示由衷的感谢和继续努力、不断改进工作。
45岁的木雕师邓宇荣,坐拥闽侯上街8000平方米木雕王国,每天沉浸于与木头的“对话”里,等待枯木树根成为“破木而出”的生灵彼年,他17岁,当他看见老师傅们一番刀削斧凿后,就能将一段段粗糙的枯木,打造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或神灵、花鸟时,他便知道自己这一生注定要与刀斧、枯木为伴;
此年,他45岁,已在福州闽侯上街拥有8000平方米的木雕王国,每天都沉浸在与木头的“对话”里,那些形态各异的枯木或树根,在他眼里都是等待“破木而出”的生灵。
虽然,在旧的上街根雕一条街和新的上街根雕展示交易中心,他都有几百平米的展厅,但比起已雕刻完成的作品,他却更愿意呆在木屑纷飞、可以静心创作的木头堆里。
拜访木雕师邓宇荣的当天,他正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冥想,他的女儿邓寒洁说,“我爸最近接了一单大活,是外地一家博物馆定做的一件巨型根雕—上下五千年。”寒洁自豪地透露,这件巨型根雕全长有60米,需拼接而成,一旦完成,它将是全国最大的一件根雕作品,没有之一。
木雕讲究“刀笔传神”他追求天然的艺术美
福州木雕,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名家辈出。它与全国各地木雕血脉相承,互相影响,是从民间家具、建筑、佛像雕刻逐步发展起来的,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福州是福建木雕业的主要发样地,与浙江省的东阳、广东省的潮州并列为中国木雕的三大产区。福州的木雕艺人又聚集在上街。
在这样的环境里土生土长的邓宇荣,打小便耳濡目染刀斧碰击木头的“乐声”,埋下了刻木塑生灵的梦。“一见到木头,尤其是树根,我就会不由自主地在脑海里想象它的形态、质地、纹路会适合塑造成什么,下意识地用手去比量。”邓宇荣说,在木雕师的眼里,木头、树根都是有生命的,就等待一双慧眼去发现,一双巧手去雕琢。
福州木雕以圆雕为主,盔甲与老翁类产品名冠华夏。邓宇荣师承本土传统民间艺人,对人物类的雕刻极为拿手。在他8000平方米的木雕厂内,有3栋两三层楼的展馆,每一层都放有近百件佛陀、达摩、观音和弥勒。邓宇荣解释,佛像与艺术从来都是水乳交融的。佛教需要以艺术为依托展现其博大精深;艺术需要从佛教方面吸取慈济大爱的情怀拓展其生命力。他称,福建佛教艺术源远流长,千百年的刀削斧凿,一代代艺术家的精益求精,都可以从佛像艺术品里窥见。
在邓宇荣雕刻的一樽笑容可掬的弥勒佛前,盯着那张灿烂的笑脸,多看了几眼,竟让人错觉那弥勒正在与人谈话。那笑弯了的眉毛、眯起的眼睛,嘴角笑出来的褶子,是那样传神……原木材表面的小空洞与凹凸不平,恰好就成了弥勒宽大的佛衣,未经过多的人工雕刻,浑然天成。
邓宇荣说,一位木雕师的刀技,是技法顺应艺术构思而发挥的关键亮点,他喜欢“以势造形、以形取神、继而以神来强化特殊的艺术效果”。所谓“刀笔传神”,是指把刀法与书法感悟联系在一起,在工与意、气与质中感受顺其自然的创作方式,动刀之处必须与灵感相吻合,并自始至终还物质以生命,这是他在木雕创作中追求的效果和境界。
“一件木雕艺术品,应有木材质感的肌理美、造型的动态美、刻画的表情美、天然的艺术美、外轮廓的线条美和创意的视觉美。”邓宇荣如是概括了木雕艺术品应有的6种美。他称自己最为看重的是天然的艺术美,即任何创作,刀工都讲究“道法自然”。他坦诚,要做到这点,木雕师要有独到的眼力和审美,也就是“发现美的眼睛”,远比“创作美的手”更为重要。
正是邓宇荣追求艺术融入自然的和谐美,让他在圈内形成了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创作风格。前不久,外地一家博物馆的人来福州定做一件大型根雕艺术品,参观了很多大师的作品,逛了很多木雕厂家,最后与邓宇荣签了合同。这单千万元左右的生意,需要邓宇荣搜集不少香樟木树根,根据树根本来的造型,塑造出一件全长60米的巨型根雕作品。邓宇荣初步估计,这件作品,要历时5年左右,才能完工。目前,他正在全国各地寻找合适的香樟木树根。
把创作当歌咏让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
邓宇荣最宝贝的收藏里,有一樽千手观音像。细看这樽已旧得发黑的龙眼树木雕,会发现在很多雕刻细节上,做工是粗糙的,如观音胸前的佛珠,并不圆润,还有棱角。邓宇荣说,这樽观音塑像,还是他师傅从更老一辈的艺人手中收藏过来的,至少是70年前的福州传统木雕作品,完全是纯手工雕刻的,那些粗糙的细节,正是“纯手工”的标签。
为了学习老艺人的技法,邓宇荣经常与这樽龙眼木观音独处,用手轻抚塑像,追寻老一辈艺人的刀工与力度。他认为,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借鉴与继承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只有这样,雕刻出来的作品,才能给人踏实而空灵、真切而飘渺的艺术感受。
造型艺术家,一般都会有意识地去观察生活,为创作积累素材,寻找灵感的火花。邓宇荣在这一点上,有些与众不同,生活在他的心里就像一本现成的书,他可以一下子就翻到自己想看的那一页。他创作时,只需要大致想一下,人物的形态和神情,就会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这大概便是人们所说的“化境”。
“艺术创作首先要有自己的个性。”邓宇荣说。他介绍近年来,福州上街的木、根雕工艺突然如“一夜春笋”冒了起来,上街木、根雕渐成规模,相关企业已多达1000多家,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目前,上街生产或加工的根雕产品约占全国80%的市场份额,年交易额约20亿元,上街已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根雕生产、销售基地之一。但真正从事这行多年的木雕师,却并没有因市场竞争的激烈,而形成“对手”,却依然是朋友。
“原因很简单,就是世界上根本没有两件完全一样的木雕或根雕艺术品,所以就不存在竞争。”邓宇荣笑着解释,木雕艺术品的个性就是其生命力。接着,他又补充说,只有那些通过机械、批量生产的木雕工艺品,才会打价格战。“但真正有自己创作思想的木雕师,就算在设计工艺品时,也能设计得各有特色,不与人雷同。”在邓宇荣眼里,无论是手工雕刻,还是机器生产,木雕师最初的设计和想法,才是最值钱,最有生命力的。
邓宇荣喜欢把雕刻创作,比作歌咏。他说,雕塑材料、体裁的限制,就如诗的格律,木雕师就要在这个范围之内,用最简洁、最含蓄、最生动的语言来表达美。只有这样,木雕艺术才能达到小中见大,凡中显美,藏中有露,出其不意,也才能引起人们的更大兴趣。
福州木雕的艺术流派与艺术特色
明末清初,福州木雕从佛像与建筑雕刻分支而出,发展室内陈列欣赏品的雕刻,艺人集居的象园、大板、雁塔的木雕艺术,形成了三支作品特征不同的流派。这三个乡都在福州象园头附近,互相影响而又各自独立,可谓三足鼎立。
象园流派,人物动态逼真,讲究面部神韵,衣纹柔软,有风吹水面波纹之感。动物类品种丰富,人物面具更是独此一家。象园派系的后起一代,能吸收现代雕塑艺术的精华,讲求人体结构比例,构思巧妙,手法清新,造型简练。
大坂流派,以人物雕刻为主,作品形神具备,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仕女的面部圆润古雅,温柔可人。仙佛形态各异,衣纹飘动有力,武将富有气魄,盔甲花饰变化无穷。
雁塔流派,以与漆器、建筑结合的花饰雕刻为主,擅长透雕、薄雕及镶嵌技法,作品讲求布局和透视,立体感强,刀法灵利,雕镂玲珑剔透。人物雕刻刀路浅薄,衣纹平顺,面部表情丰富。
本报记者寇思琴文/图
受楼市工程数量下降等影响,华北市场上建筑模板的出货情况持续低迷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而随着天气逐渐变冷,北方即将进入冬季停工期,预计近期销量将进一步下降。
建筑木枋价格方面,由于需求量的衰退和供应量的充足,樟子松、南方松、辐射松几个大类的价格基本延续了上个月微幅下跌的趋势,均价为1668元/立方米,下降约3元/立方米。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