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实木家具制造的千年难题\起价400万黄花梨流拍经鉴定价值不足3万
自古以来,人们都是在使用实木家具,一是因为耐用,二是自然亲肤,这是一个优良传统。但是现在,很多急功近利的企业在生产时粗制滥造,所以不但没有给人们带来使用上的舒适自然,而且寿命极为短暂,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
其实,实木家具制作的第一步,就是要对木材的含水率及稳定性进行有效的处理,因为木材处理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家具产品的品质高低;数千年来,人们对木材采取的处理方式就是进行漫长的自然风干,其弊端就是周期漫长且不够彻底。在今天,中国实木家具制造已经让一个叫“联邦”的品牌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他们已经通过一个名叫“LB-WDS”的木材稳定性处理系统,在特定的封闭环境下,在较短周期内,对木材纤维群的物理特性、亲水因子进行科学调整,改变气孔的大小并进行重新排列;通过物理分子结构的改变,达到对木材的力学强度、物理特性的提升,让其在性能最稳定的状态下定格,从而在源头上解决了木材稳定性处理的难题。
经过科学的稳定性处理后的木材制作出来的家具产品,即使在高温、极冷、潮湿、干燥等不同空间、环境下,经过人们的长年累月的使用,也不会产生常见的松动、摇摆、歪斜、翘曲、塌陷、变形、接榫松脱或板面开裂等不良现象,很好地保证了家具产品的卓越品质!
中国的实体制造产业,正在被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悄悄向前推进!耐用的环保产品,将渐渐地占领这个国家的家居消费空间,将极大地节约资源的消耗!
起拍价400万港币的“黄花梨”遭遇流拍,拿去鉴定却被告知实际价值不超过3万元人民币。藏家一怒状告拍卖公司,要求返还收取的基础费和运输费,并双倍赔偿收取的费用16000元。近日,越秀区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拍卖公司没有尽到相应的谨慎注意义务,返还一半基础费7000元,退还全部运输费2000元,驳回该藏家的其他诉讼请求。
藏家:被拍卖公司误导开高价
郑先生是广州本地人,1999年左右,他在海珠区德兴路广东省土产公司的家具店购买了一套柜子,当时柜子的标价是8800元,最后以4800元价格成交,当时他并不清楚柜子是何种木料。
郑先生称,2012年5月25日,由于越秀区某拍卖公司专业鉴定人员失误鉴定,称他的物品柜是黄花梨木料,价值极高,最少值港币400万元,故误导他将物品委托该拍卖公司拿往香港拍卖,还先行收取了报关费、运输费,双方于当日签订合同,委托拍卖公司参加拟定于2012年10月至11月底前在香港举行的“香港2012·秋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
合同签订之日,郑先生向拍卖公司一次性支付拍卖基础费14000元、运输费2000元,约定若拍品未成交,上述费用不予退还;拍品成交的,郑先生按成交价的10%支付佣金给拍卖公司。拍品由郑先生自行保管,以图片形式拍卖。
但到了拍卖之日,起拍价400万港币的“黄花梨”物品柜却遭遇了流拍。郑先生称,之后他委托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进行鉴定,确定物品柜为紫檀属花梨木料,实际价值不超过3万元。2013年6月,郑先生将拍卖公司告上法庭。
拍卖公司:是藏家自身太过于自信
拍卖公司辩称,该公司并未对拍品进行过鉴定,拍卖公司也并非鉴定机构,只是提供中介服务,在委托人有需要的情况下,介绍相关人士为其提供咨询意见,委托人采纳与否,他人无权干涉,更何况最终起拍价是由委托人提供意见,拍卖公司无权干预。
而郑先生前往拍卖公司洽谈时,只带了一小块木板给咨询人员看,咨询人员看后回复说近似黄花梨木,建议郑先生到专门鉴定机构进行专门鉴定,但郑先生却坚信其物品就是黄花梨木。在没有作进一步鉴定的情况下,郑先生要求将起拍价定为港币400万。由于当时拍卖公司工作人员经目测后认为拍品近似黄花梨木,所以才在合同附件上填写“黄花梨柜子”。
拍卖公司提供的一份《优惠申请表》还注明:优惠原因为客户东西不错,应交28000元,先交16000元,成交后再补12000元,未成交不补款。
拍卖公司认为,投资艺术品或进行艺术品的拍卖都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委托人不能因为拍品流拍而归责于他人。
法院判决
拍卖公司未尽谨慎注意义务
针对郑先生提出的拍卖公司存在欺诈的行为,越秀区法院审理后认为,由于本案没有证据显示拍卖公司作出“近似黄花梨”的结论存在故意告知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的主观故意,故郑先生要求解除拍卖合同,缺乏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法院不予支持。
对于拍卖公司是否尽到义务的问题,法院认为,《拍卖法》规定,“拍卖人应当向竞买人说明拍卖标的的瑕疵。”未说明拍卖标的的瑕疵,给买受人造成损害的,买受人有权向拍卖人要求赔偿。可见,拍卖企业在接受委托人委托拍卖时,是否对拍卖标的进行必要的鉴定、是否核实拍卖标的有关情况,是衡量拍卖企业是否谨慎经营和尽到专业机构应有的勤勉、注意义务的标准之一。
本案中,拍卖公司在接受郑先生委托时只是判断拍品为近似黄花梨,在郑先生没有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及没有其他充分依据使拍卖公司确信拍品属于黄花梨木质的情况下,拍卖公司即接受委托,并在拍卖合同上将拍品标注为“黄花梨柜子”,还印制拍卖图录进行展示,而不作出“近似黄花梨”的标识,其行为有悖专业拍卖机构应具有的谨慎注意义务,但拍卖公司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付出了一定劳务,根据公平原则,认定报酬比例以其收取的基础费50%即7000元为宜。
最终,越秀法院一审判决,拍卖公司退还郑先生基础费7000元,退还运输费2000元,驳回郑先生其他诉讼请求。
回首世间万物,才发现一切事物都处于等待之中。2017年,中国木材市场也在静守等待中迎来了回暖行情。纵观市场全年走势,尽管国内木材市场不乏“走不动”的材种,如伯利兹黄檀、微凹黄檀等,但也不缺转强走热的材种,柚木、菠萝格(学名印茄)、小斑马(学名赛鞋木豆)、非洲红花梨(学名非洲紫檀)、巴花(学名古夷苏木)、非洲黄花梨(学名刺猬紫檀)、沉贵宝(学名成对古夷苏木)、红檀香(学名香脂木豆)是2017年不得不提的材种,“涨价”“没货”等走俏信号此起彼伏响彻市场。正是因为有它们的活跃,2017年中国木材市场才显得那么精彩。有市场人士分析指出,2017年木材商家的综合盈利能力至少提高了30%,如此可见市场强势!
巴尔扎克曾有言:“善于等待的人一切都会及时来到”。的确,就在木材商家觉得快熬不住的时候,2017年中国市场开始呈现出了明显走涨情绪,尤其是在5、6月份,市场反弹回暖迹象更是明显。热门材种柚木更是交出了一天一个价的疯狂成绩,而小斑马、、小巴花(学名鞘籽古夷苏木)、巴花、菠萝格、沉贵宝等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开始纷纷登场演绎高调行情。以沉贵宝为例,至12月,其市场价格报5800-6000元/吨,较年初翻了一番,如此涨势商家们也是醉了!面对不断上涨行情,木材商家们从中获取了可观的利润,尤其是柚木商家,不少手头存货较多的商家更是赚得“盆满钵满”,喜笑颜开!然而就在人们为价格大涨带来不俗红利而窃喜不已的同时,国内木材市场因“价涨”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
第一,资源问题。2017年中国全面禁止天然林的商业性砍伐,在国内木材供给有限的情况下,面对日益增加社会需要,中国不得不向外拓展,寻求国际资源支撑。然而就在人们对国外木材资源寄予厚望的同时,产材国限伐禁砍的政策却层出不穷。非洲、东南亚等木材传统供应大国开始逐步意识到严峻的环境问题,纷纷加强木材管理政策,尤其是对中高档木材出口限制更加严格。2017年继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等国接连宣布暂停对我国木材出口之外,中国红木的主要供应国尼日利亚、冈比亚、塞拉利昂等非洲国家在严格执行CITES公约新政的同时,在木材出口上也新增加了新的约束,如限时开关。据了解,2017年冈比亚允许木材出口的时间只有3个月,而塞拉利昂允许木材出口的时间预计也只有6个月左右。面对各产材国诸多出口限制,木材供给总量减少,木材价格上涨也成情理之中的事。
第二,成本上涨问题。由于各产材国对木材出口实行严格管控政策,这也在很大程度商家增加了木材商家在产材地的采购成本增加。以刺猬紫檀为例,据经营商家透露,自刺猬紫檀列入濒危附录二管制之后,在市场供应减少信号越发强烈的情况下,国外采购成本直线上涨,截止11月20日,刺猬紫檀国外采购成本基本在11-15万/柜左右(具体看产地),这一价格较去年同期相比字少上涨了2万元/柜以上。此外,海运费、人力成本等经营成本的攀升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木材商的负担,2017年初欧洲航线运费大涨至今让人记忆犹新。有市场人士表示,2017年木材价格上涨很大程度上跟成本推升有关。
第三,市场需求问题。据记者调查了解,虽然与2016年相比,2017年中国木材市场形势有明显的好转的迹象,但向好趋势的不稳定性也让上下游商家们格外的谨慎。据了解,2017年中国木材市场需求增幅远不如意料的那么理想,尤其是中高端材种,少而散的成交特点让商家们倍感压力。其中资金面上的压力更为突出,同样的利润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这也是对木材经营商家实力的严峻考验!
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7年木材商家在几经沉浮之后总算迎来收获的季节,虽然随之而来的新问题在短时间难以逾越,但有颗坚守的恒心,相信未来的路不难!
根据联邦统计局的计算,2018年第三季度,德国对中国的山毛榉木材出口同比下降11%,至382.27亿立方米。因此,这证实了有关活跃于对华出口的木材贸易公司限制对华出口业务的报告。在许多情况下,对华出口仅限于与加工商直接签订的长期合同.今年夏天,一些出口商报告称,中国零售商大幅减少了采购。然而,除了零售商的高库存水平外,进口商的商业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与直接从欧洲供应的处理器不同,零售商由于过去12个月关闭工厂(在许多情况下规模较小)而失去了相当一部分的客户群。在中国当局大幅加强对生产和环境许可证的监控之后,规模较小的生产地点已于2017年下半年开始关闭。
然而,就目前对中国的山毛榉木材出口下降而言,也要考虑到比较的基础。前一年第二季度的出口量为431.72亿立方米,高于平均水平。2016年第三季度,向中国出口的山毛榉木材数量远低于2017年和目前的出口数据,分别为333.197亿立方米、2015年349.96亿立方米、2014年341.24亿立方米和2013年321.14亿立方米。
苏州红木小件雕刻远近闻名,但从业人员最近12年锐减了八成,遭遇后继乏人的困境。为解决这一问题,省工艺美术大师陈忠林昨天招收了两名本地“学生娃”,将通过手把手指导,让这一技艺得到传承。
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秘书长邢伟中介绍,苏州红木小件雕刻技艺明清时期就已远近闻名,受到乾隆皇帝等的追捧。新中国成立后,苏州红木小件雕刻仍长期负有盛名,上世纪80年代初,苏州红木雕刻厂一只精品鸟笼曾卖出5万元的价格,相当于当时全厂600余名职工一个月的工资。但受各种因素影响,最近10多年,苏作红木小件雕刻艺人或改行、或退休、或离世,人数逐年减少,目前还在坚守的只剩30人左右,跟2002年前后的150人相比,足足减少了八成。
对此,从业近40年的市级非遗项目“苏州红木雕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忠林十分心痛。昨天,他招收李开文、倪潇衍两位“学生娃”为徒。其中李开文19岁,目前就读于苏大环境艺术专业;倪潇衍17岁,目前就读于苏州技师学院传统工艺班。两人对传统工艺都有着浓厚兴趣,还曾经或正在学习素描、色彩、白描等基本功。
陈忠林表示,将依托苏州红木雕刻技艺项目保护单位“陈忠林仿古木雕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一载体,把红木小件雕刻技艺传授给徒弟,也希望两位徒弟业余时间静得下心、吃得起苦、耐得住寂寞,学好本领,把这一非遗技艺好好继承下去。(施晓平)
来源:苏州日报
古典家具收藏热持续升温,中国古典家居元素广受欢迎。淘“老家具”似乎也成为了一种潮流、一种投资。连欧洲老家具也开始加入北京的古旧家具市场的竞争。作为我国古典家具中的精华,明清家具以其做工精细、文化底蕴十足、升值空间巨大而自然成为收藏家们四处收集的宝贝。然而,古代家具与其他门类的文物一样,也有作假现象,且作伪的手法越来越高明。古代家具的作伪,已成为每个家具收藏、爱好及研究者无法回避的棘手问题。
识别柴木老家具
柴木老家具的作伪,主要有两个方法:制造使用痕迹和用古家具的零件拼凑。
制造使用痕迹:在新做好的家具上泼上淘米泔水和茶叶水,然后搁在室外的泥土地上,任它日晒雨淋,两三个月里反复几次后,木纹会自然开裂,油漆龟裂剥落,原木色泽发暗,显出一种历经风雨的旧气,仿佛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就浓缩在里面了,很能骗过外行。真品的水渍痕一般不超过一寸,作伪的往往会超出许多。
对一些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家具,如桌子、箱柜,作伪者通常在表面用钢丝球擦出痕迹,上漆后再用茶杯烫出印迹,用刀划几道印子,看上去真像用了几十年一样。
为了做出包浆,有些作伪者常用漆蜡色作假,甚至使用皮鞋油。而自然形成的包浆,摸上去没有丝毫寒气,反而有温润如玉的滑溜感,而新做的包浆有黏涩阻手的感觉,并且有一股怪味道。如细心观察,不难辨出真伪。此方法也是最为常用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为了达到更加逼真的效果,有些老板还在家具的抽屉板上做出被老鼠咬过的缺口,或用虫蛀过的老料做到关键部位上,更绝的是,养了蛀虫专门蛀出特殊的效果。
拼凑的家具:往往利用木材种类不易分辨的特点,以较差木材制作的家具,混充较好木材制作的家具。懂得木料的消费者只要对家具的各个组成部分仔细比较就不难看出。这种不伦不类、既少实用价值又缺收藏价值的古代家具,一般人极易上当受骗。也有利用完整的古代家具与一般木料混杂拼凑拆改成多件,以牟取高额利润。具体做法是,将一件古代家具拆散后,依构件原样仿制成一件或多件,然后把新旧部件混合,按照原有样式组装成各含部分旧构件的两件或更多件家具。最常见的实例是把一把椅子改成一对椅子,诡称都是旧物修复。此种作伪手法最为恶劣,不仅有极大的欺骗性,也严重地破坏了珍贵的古代文物。
分清明清古家具
一件明清老家具,要从材质、年份、完整程度和精美程度诸多因素考察判断。朱桂智提醒消费者,以一个因素来独立判断是不科学的。
确定老家具的材质可以通过观察木纹来确定,有些材质,比如中式家具常用的鸡翅木、紫檀、榉木、杉木、老红木和西洋家具中常用的柚木、橡木等还是容易识别的;也可以用指甲在暗处掐一下,根据材质的硬软来确定品种;也可以掂一下分量。如果你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的话,通过以上三个方法大致可确定材质了。
确定老家具的年份,除了材质之外,年份也是决定老家具价值的重要因素,对发烧级的玩家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所以,对老家具的式样和纹饰,自己心里要有个谱。通过考察式样可以估计它的年份。有些式样非常奇特,一般图录中没有收入,就要提防点。
通过鼻子嗅也是一个办法。新仿的家具有刺鼻的油漆味,而老家具没有,只有一种闷在老屋里的陈宿味,或者淡淡的霉味,如果是优质的木材,还会散发出特有的香味。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