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凹黄檀逐步走出低谷成交开始上扬\材料的魅力:木材之外还有柔软和弹性
图1古埃及壁画中可以看到家具的使用,以及已经逐渐成型的用棕榈丝制成的软垫
文/董玉库编辑/张嘉奇
人物名片
董玉库,1959年出生,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现就职于日本中国木材株式会社。曾留校任教多年,后留学日本,获博士学位。主要致力于木材科学与家具的研究。在我国较早从事西方家具的研究工作,并讲授《家具史》课程。出版著作有《木材工业手册》、《木材科学新篇》、《西方历代家具风格》、《木材科学研究》等。
柔软,往往容易和弹性混同。从物理意义上来讲确实有相同的地方。但我们评价一件床垫很柔软还是有弹性,在用户的心中完全是不同的概念。
柔软的魅力
在人类的居住环境中,为了柔软、再柔软,付出了几千年的艰辛努力。
从古代埃及的家具(图1),我们就看到软垫的出现,有人认为那是利用棕榈丝编织而成。后来,人们为了获得柔软,拼命地往家具里塞各种纤维类东西。这种依赖动植物纤维而获得柔软座面的方式,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初期。
(一)从动物纤维到泡沫橡胶
1886年,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了,当时被称为“不用马拉的车”,车轮仍然是木制的,坐起来非常不舒服。
话题还要说回到1839年冬天,美国人固特异(CharlesGoodyear,1800-1860)还在苦心于改良橡胶的试验。当一块与硫混合过的橡胶团不小心掉到炉子里之后,奇迹发生了。高温处理过的硫化橡胶具有更好的弹性和韧性。但是,这项发明没有为固特异带来财富,终其一生还是贫穷为伴。
1888年,英国兽医邓禄普(JohnBoydDunlop,1840-1921)在用橡胶水管浇花时,看到儿子骑的三轮车很颠簸,产生了将橡胶管套在车轮上的想法。于是,充气轮胎就诞生了。
1895年,当充气轮胎与刚刚问世的汽车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一个划时代的奇迹出现了。这个黑乎乎的轮胎支撑了汽车工业一百多年的迅速发展。这个不经意间的发明,也造就了影响世界的汽车轮胎品牌DUNLOP。
橡胶是有弹性的,但汽车轮胎的弹性主要来自于里面的空气。如何更好地利用橡胶自身的弹性,邓禄普公司仍然想到了空气:怎样用空气将橡胶变得更具有弹性。1926年,邓禄普公司的一位研究人员墨菲(E。A。Murphy)开始挑起这份重任,在经历了多次试验而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妻子蒸的发糕给了他启发,于1929年研究成功了乳胶发泡技术。1931年生产出了乳胶床垫。这项技术不但造就了一个公司:邓禄普公司(Dunlopillo,有别于轮胎的邓禄普公司)的诞生,从此也改写了家具行业的历史,为人类的睡眠提供了最舒适的支持。
(二)泡沫橡胶的革命
这项技术的横空出世,又为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1947年,意大利轮胎集团倍耐力公司(Pirelli)委托扎努索(MarcoZanuso,1916-2001)研制泡沫橡胶在汽车内装上的应用。
扎努索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不但成功地将这项技术移植到汽车内装上,而且很快扩大到包括家具在内的其他领域。倍耐力公司马上意识到这种产品的商业价值,于1951年成立了旗下的阿尔弗莱克斯公司(Arflex),专门制造家具垫料。
泡沫橡胶在家具上的普及应用,引发了一场家具设计革命,它改变了家具的工业生产流程,激发了设计师的头脑,刺激了新形式的出现。扎努索这样写到:“人们不但可以革新软包系统,而且可以革新结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阿尔弗莱克斯公司因扎努索的研究成果而诞生,扎努索因阿尔弗莱克斯公司的产品而出名。
图2扎努索设计的淑女椅的变形扎努索设计的安特罗普斯椅及淑女椅(图2),泡沫橡胶代替了传统材料生产软包家具,以雅致优美的曲线取代了传统软体家具的呆滞造型。用金属框架取代了原来的木质框架,内部用松紧绑带取代了传统的弹簧,完全推翻了传统沙发的内部结构。扶手、座面及靠背都各自独立成型,最后组装成一体。这件作品充分考虑了泡沫橡胶的特点,兼顾了设计、生产和消费文化的需求。扎努索说:“这件作品不但软垫的填充方式有别于传统方式,而且在组合方式及形体造型上也让人耳目一新。我们的作品从外形轮廓上获得视觉舒适感完全通过工业生产而获得意想不到的造型效果。”
我们把目光再瞄准1849年。这一年合成了聚氨酯的主要原料异氰酸酯。可是,直到80年后的1930年前后,人们才发现它的用途,可以用于制造硬质泡沫塑料、涂料和胶粘剂等。1952年,德国的拜耳公司研究成功了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生产工艺,后来又由美国的杜邦公司研究出更加廉价的制造方式。于是,这种廉价的聚氨酯泡沫塑料开始大规模地走向了家具材料的行列中。
图3到现在,意大利的沙发设计还受到贝利尼设计的布娃娃沙发的影响意大利设计师贝利尼(MarioBellini,1935-)于1972年设计的布娃娃沙发(LaBambole)(图3),一改传统沙发的模式,取消了硬性支撑物。布娃娃沙发的基本思想是以创新的手法提供一个柔和的座位,能根据人体的坐姿和重量来调整弹性。为了获得这种效果,结构上采用了多重泡沫新技术,在一个细钢架上铺了四块不同密度的聚氨酯泡沫,每块密度逐级减少,直到沙发最终成型,然后全部被套在一块布中,布套用拉链收紧。
意大利斯卡帕夫妇(TobiaScarpa,1935-&AfraScarpa,1937-)于1970年设计的索里亚那(Soriana)系列产品,在形体结构上有别于传统软包家具,先用胶合板制成椅座基板,再用软硬不同的聚氨酯泡沫全面包裹,最后用整块织物或整张皮革覆盖表面。同时,前后都用钢丝夹固定。形体憨厚圆润,工艺简单易行,座感软硬适中。
其实,软包类家具中还使用了很多材料,很多人并不清楚这种产生柔软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材料,习惯于称之为“海绵”。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之一,提供给人类维持生命的氧气。可是当空气将材料发泡之后,提供给我们的是柔软的弹性。人们在享受这种弹性的同时,不要忘了前人付出的努力,同时还要继续努力,只有这样,人类的历史才能发展,材料才能更有魅力。
硫化橡胶的成功,告诉我们偶然中存在着必然。
乳胶泡沫的成功,告诉我们灵感就在你的身边。
泡沫塑料的成功,告诉我们技术在于传承、在于普及、在于提高。
弹性的魅力
说起弹性,人们首先会想起弹簧。
据说弹簧的祖先就是我们所说的弓弩。据考证,中国东汉的经学家郑玄比西方早1500多年就证明了弹性和变形的比例关系,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胡克定律。1678年,英国物理学家胡克(RobertHooke,1635-1703)发表了题为《弹簧》的论文,这就是胡克定律的来处。1673年,物理学家惠更斯(ChrisitiaanHuygens,1629-1695)利用弹簧储能性质设计出便携式钟表。1649年,德国纽伦堡的一位钟表匠就搞出一辆利用发条行走的车。这种原理虽然没有催生现代汽车,但是在小孩的玩具车中还能见到(图4)。
图4发条设计现在还依然被广泛利用在手表的设计上吉迪翁(SigfriedGiedion,1888-1968)在《机械化的决定作用》(MechanizationTakesCommand)一书中,花费了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来叙述机械部件对家具发展的影响。他认为,弹簧用于家具就是传统椅子和沙发的分界点。
(一)弹簧与沙发
在家具中,沙发的概念比较模糊,有人说座面和靠背有软包的就是沙发,也有人认为通体都软包的才算沙发。英语中的Sofa一词源于阿拉伯语的Sopha,原意是指高于地面台子上的垫子,专门用于接待贵客。如果按照这种说法,沙发的历史可就久远了。
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了弹簧,没有查到确切的记载,但早在18世纪初期就已经大量使用了弹簧。有一份1706年的英国专利记载,“将多个弹簧用于马车、椅子等乘坐物,可以给人们带来舒适的感觉”。还有一份1769年的专利,特意提到弹簧用于马车,可以改良车体结构。1793年,著名家具设计师谢拉顿(ThomasSheraton,1751-1806)设计了一个练习骑马的凳子,下面用了很多弹簧,供富人们在阴天下雨的时候能在室内练习骑马。
1822年,维也纳的一位室内装饰商佐尼格尔(GeorgJunigl),因使用弹簧作为座垫而获得一项专利,但没有查到较为详细的记载。1826年,英国伦敦的一位帐篷制造商普拉特(SamuelPratt)取得了弹簧用于椅子的专利,但主要目的是可以消除晕船带来的不快适感。当时,这种方式还没有被用于普通家具。
1850年,德国建筑师罗皮乌斯(MartinGropius,1824-1880,包豪斯创始人的伯父)发现了弹簧在家具上的应用潜力,他在一家杂志上发表了一副幽默的漫画。说明文中写道:一位男子来到房间,销售人员向他推荐椅子,他听说里面有24个弹簧,怎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于是要打开看看,身体突然间不知不觉地被弹到了天花板上。
其实,沙发的出现也是一个渐变过程,早在19世纪初期,人们就开始尝试将弹簧放到椅子里,再用一些纤维塞到里面,取代法国的“贝尔杰尔”(Bergere)。比如在1834年的一次展览会上,室内设计家德维尔(DeVille)就展出了这种椅子,商品名为Comfortable(安乐椅)。到了1880年,造型更加圆润、体量更大的沙发开始普及到寻常百姓家庭。甚至有的报道说这些家具成为消化纺织业剩余物:短纤维的一个主要渠道。
至此,沙发的形体与我们目前使用的沙发基本相同了。
(二)弹簧与软垫
弹簧还衍生出另外一类家具:床垫(图5),现在人们普遍称为席梦思。说起床垫的历史,似乎应该首先从美国说起。如果非要说褥子就是床垫的祖先,话题可能又要绕到古代埃及。
图5弹簧衍生出了床垫、席梦思。1851年的伦敦世界博览会上,美国人的产品开始出现在世界舞台上,尽管艺术水平与当时欧洲大陆的产品无法相比,但其工业设计的思想却超前很多。到了1860年,美国的专利家具进一步发展,1890年开始大规模进军欧洲市场。美国人觉得自己的设计师无法和欧洲抗衡,就靠工程师和技术来对抗欧洲。床垫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汽车虽然诞生在德国,但首先在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实现了流水线、批量化生产。在美国,1913年买一辆T型车要花两年的收入,1924年降到了只要三个月的收入。
我们再看看床垫在美国的历史。1870年,当过美国克诺沙市市长的西蒙斯(ZalmonSimmons,1828-1910)开始苦心于弹簧在床具上的应用。1875年,西蒙斯在报纸上看到手工编织钢丝制造弹簧的新闻,一个弹簧床垫的想法在他脑中油然而生。翌年,弹簧软垫在他的手中成为现实。1915年,他最小的儿子子承父业,注册成立了后来影响全球的席梦思公司。1925年研究成功批量生产独立袋装弹簧床垫的机器,于是在全球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睡眠革命。
从此,美国人的生活开始步入“车床时代”,私家汽车和席梦思床垫成为两个符号。席梦思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一道,一个在室内的床铺上,一个在室外的轮子上,里应外合地改变着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改变着全世界的生活。后来,经济学家甚至用“床垫指数”来预测市场经济的变化状况。
1903年,慈禧太后接受了席梦思床垫,在舒适的床垫上迎来了大清帝国的灭亡。1949年,毛泽东拒绝了席梦思床垫,木板床并没有拖住新中国前进的步伐。
欧美人希望床垫能软一点,认为那样才能消除疲劳;日本人觉得床垫应该硬一些,因为他们睡惯了榻榻米,觉得软乎乎的垫子反倒更容易疲劳。中国的大城市,床垫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普及程度,但媒体报道还是说人们的睡眠指数不高。农村人劳累了一天,睡在土炕上倒觉得很香甜。有人说坐在硬板凳子上很累,马未都却说盘腿坐在禅椅上打座就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弹性真的很有“弹性”。有时人们的疲劳不是来自肉体,而是来自精神,床垫再有魅力也不能消除所有的疲劳。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微波炉在日常生活中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帮助,也是家居生活中的必备电器之一,它可以很快的加热食物,非常方便。可是微波炉的功能并不完全是用来加热的!它还有很多不为人知功能哦!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微波炉使用方法及微波炉清洗技巧。
微波炉使用方法
1、由于微波空透功率有限,对体积过大的食物,应当均匀分解(肉类3厘米左右,其他食品5-7厘米为宜),以免食物生熟不均。加热整只鸡鸭等大件食物,最好加热一段时间后,将食物翻个身,使各部位可均匀加热。
2、微波炉在使用过程中,应切实保护好炉门,防止因炉门变形或损坏而造成微波泄漏。更不能在炉门开启时,试图启动微波炉,这是十分危险的。
3、选择烹调时间宁短勿长,以免食物过分加热烧焦甚至起火。
4、使用微波炉一定要在平稳、通风的地方,后部应留有不少于10厘米的空间,顶部要留有不少于5厘米的空间。
5、使用微波炉要远离带有磁场的其他,以免影响使用效果。
6、微波炉内的食物不能放太满,最好不要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一。
7、使用微波炉时,食物不要直接放在转盘上,要用耐热的玻璃、陶瓷或耐热塑料做成的容器盛放。绝对不能用金属或容器,也不宜用带有金属花纹的容器盛放。因为微波与金属接触会产生火花,发生危险,严重时还会损坏磁控管
8、不得将冰冷食品或冰冷器皿放置在炽热的转盘上。
9、转盘的最大负载重量不能超过5公斤。
10、已煮好的、荷包蛋等,马上取出可能会因其内部液体沸腾爆破而溅伤人体。应打开炉门后略搁置一会儿,再取出食物。
11、一般情况下不可用微波炉煎炸食物,除非使用质量可靠的特制微波煎碟。
12、光波、烧烤烹调时,不可遮盖食物,因为食物需要直接吸收光波和烧烤的热能。
13、微波炉停止使用时,应将炉门稍稍敞开,使炉腔内水蒸气充分散发,有利于腔体的保养。
14、千万不要用微波炉加热密封的食物,例如袋装、瓶装、罐装食品,以及带皮、带壳的食品,如栗子、鸡蛋等,以免爆炸污染或损坏微波炉。
15、不得空载使用微波炉。平时可在炉内预备一杯水(玻璃杯),使用时拿出,加热完食物后再放入,以免空载烧坏微波炉。
16、微波炉工作时,应远离炉体,虽有安全保险,还要防止万一发生微波辐射伤害人体。
17、微波炉工作时,不要将眼睛紧靠微波炉5厘米之内去观看微波炉工作。因为眼睛对微波最敏感,以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18、日常使用后,马上用湿布将炉门上、炉腔内和玻璃盘上的脏物擦掉,这时最容易擦干净。若日常没有即时清洁,可将一点水加热成蒸汽,使污垢软化,再用湿布擦就容易清洁了。
19、烹调完食物,应先待转盘冷却后再进行清洗。
微波炉清洗技巧
1、高温会使汤汁飞溅,请使用软布、温水及温和的清洁剂清洁微波炉内部、炉门的前后及炉门开口处,切勿使用金属刷清洗,以免划伤。
2、微波炉上的污垢沉积太多,可以用微波炉专用容器装好水加热几分钟,先让蒸发的水分湿润一下炉内的污垢,然后将炉内的污垢先用湿纸擦掉,再用洗涤剂把油污洗净。
3、在一杯水中加入柠檬汁,放在炉内加热几分钟。或将橘子皮放进微波炉中加热15-30秒,可去除微波炉中的异味。
4、传统有转盘式的微波炉在清洁时要取下转盘、转盘支架,经常清洗玻璃转盘和轴环。若玻璃转盘和轴环是热的,需要冷却后再处理。转盘和轴环清洗完后,切记要按原样复位。取下转盘清洁时,切勿操作微波炉。
微波炉原理
微波炉是利用食物在微波场中吸收微波能量而使自身加热的烹饪器具。在微波炉微波发生器产生的微波在微波炉腔建立起微波电场,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使这一微波电场在炉腔中尽量均匀分布,将食物放入该微波电场中,由控制中心控制其烹饪时间和微波电场强度,来进行各种各样的烹饪过程。
通俗地讲,微波是一种高频率的电磁波,其本身并不产生热,微波炉是利用其内部的磁控管,将电能转变成微波,以2450MHZ的振荡频率穿透食物,当微波被食物吸收时,食物内之极性分子(如水、脂肪、蛋白质、糖等)即被吸引以每秒钟24亿5千万次的速度快速振荡,这种震荡的宏观表现就是食物被加热了。
编辑总结:关于微波炉使用方法及微波炉清洗技巧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识,可以关注齐家网资讯。
本报八所5月25日电(记者黄能通讯员曾群飞张军峰)谎称持有花梨木可供出售,东方男子“空手套白狼”诈骗2.3万元。日前,负案在逃近4个月的诈骗案嫌疑人文某被海南公安边防总队东方支队八所港边防派出所一举擒获。
据了解,2015年1月中旬,家住海口的陈先生托中介人张某到东方收购花梨木,张某便找到与自己相识多年的文某打听东方市花梨木行情。利用张某对自己的信任,文某声称自己可以弄到花梨木,并以“买花梨木要交押金”、“先交钱再取货”为由,先后从受害人陈先生身上骗取现金2.3万元。得到钱后,文某便逃离了东方市,并将手机关机,踏上负案在逃的“不归路”。
八所港边防派出所接案后,迅速展开了调查,并依法将犯罪嫌疑人文某上网追逃。日前,边防民警根据侦查掌握线索,在东方市东方大道某快餐店将犯罪嫌疑人文某成功抓获。经询问,文某对其诈骗他人财物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目前,文某已依法被刑事拘留,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当中。
来源:海南日报
一、概况
交趾黄檀,隶属于蝶形花科黄檀属,在“红木”国家标准(GB/T18107—2000《红木》)中归为红酸枝类。市场上为区别于“红木”国家标准红酸枝木类的其他树种商品材,又称之为“大红酸枝”,因红木家具行业内认为此木材是清中期以来红木家具的主要用材之一,故又有“老红木”之称。
据上世纪90年代广东木材学家林仰三先生考证“红木”一名,称“红木”其名在我国最早出现清代中期,而当时从东南亚国家进入我国沿海港口的“红木”主要是指交趾黄檀与巴里黄檀。李英健、王小芳在《东南亚产三种红酸枝木考辩》中认为越南华侨郑怀德(1765~1825年)撰写的越南南方地方志《嘉定通志》中录“红木,叶如枣,花白;所产甚多;最宜几案柜椟之用;商舶常满载以归”的红木应该指的就是交趾黄檀。刘鹏先生在《红木家具及实木地板》中分析在明朝期间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往来频繁,东南亚各国也以贸易与朝贡的形式把红木运至中国,用于制作家具,而其《中国现代红木家具》中认为其中的红木就有酸枝木。另外,民国时期红木家具的主要用材也包括交趾黄檀(时称“泰国红木”)。因此,目前红木家具使用的产于东南亚地区的酸枝木(狭义酸枝类)主要为交趾黄檀、巴里黄檀和奥氏黄檀,其中交趾黄檀是最受欢迎的。
微凹黄檀,隶属于蝶形花科黄檀属,在“红木”国家标准(GB/T18107—2000《红木》)中归为红酸枝类,同样是二级濒危保护树种。因其主要产于离中国较远的中美洲,因此近几年才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据上海福人林产品市场进口商介绍微凹黄檀最早进入中国市场是在2004年,我国历史上无使用此种木材的记载,人们对这种木材的认知度较低,故目前市场上一些商家出于宣传考虑将其命名为“小叶红酸枝”以便推广。
二、交趾黄檀木材特征
拉丁名:DalbergiacochinchinensisPierre
商品名:暹罗红木SiamRosewood、泰国红木ThaiRosewood、交趾红木CochinRosewood、老挝红木LaosRosewood。、火焰木Flamewood、克兰侬Kra-nhoung(柬埔寨)、帕永Payung(泰国)、特拉克Trac(越南)、帕栋考Padongkhao、麦卡侬MaiKaNhoung(老挝)
俗称:大红酸枝、柬埔寨红酸枝、泰国红酸枝、老挝红酸枝、柬埔寨檀
科属名:蝶形花科、黄檀属
树木及分布:落叶大乔木(在越南和泰国的有些地区为常绿乔木),高度一般在8~30m,有时有几个主干和分枝。树皮光滑而坚硬,浅黄至灰褐色。叶的形态为不均等的羽状复叶,叶序互生或半对生。花白色。果实为扁平的线状闭果,属于荚果类型。主产于中南半岛北纬22°~10°的地区。遍布泰国东北部混交林中和越南南部及老挝、柬埔寨的大部分地区。木材宏观特征:木材心边材区别明显,心材新切面紫红褐或暗红褐,具黑褐色或栗褐色条纹,边材黄白色。生长轮不明显。管孔在肉眼下可见,散孔材。轴向薄壁组织略明显,主为同心层式带状(宽1~4细胞,多为不规则断续带状)、星散-聚合状及翼状、环管状。木射线在放大镜下可见,波痕肉眼下可见。
木材微观特征:单管孔,少量径列复管孔(2~5个),偶见管孔团。木纤维壁甚厚。导管横切面呈卵圆形。轴向薄壁组织丰富,宽1~4细胞。木射线迭生,射线组织同形单列及多列,高1~14细胞,单列射线较多,多列射线宽2~3列细胞。单管孔。
材性及用途:木材气干密度为1.01~1.09g/cm3,具光泽,强度高、硬度大、耐腐蚀性强,抗虫性强,纹理通常直,结构细而均匀。顺纹抗压强度为107.87MPa,顺纹抗弯强度为259.9MPa。加工性能好,刨面光洁。主要用作高级家具、装饰单板、工艺雕刻、乐器等。
三、微凹黄檀木材特征
拉丁名:DalbergiaretusaHesml
商品名:Cocobolo
俗称:格拉纳迪洛Granadillo(墨西哥、危地马拉)、芬尼拉Funera(萨尔瓦多)、帕罗尼格罗Palonegro(洪都拉斯)、纳母巴Nambar(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科库波洛Cocobolo、科库波洛普雷图Cocoboloprieto(巴拿马)。
科属名:蝶形花科、黄檀属
树木及分布:小至中乔木,高可达13~18m,直径0.5~0.6m,干形较差,分布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墨西哥等中美洲地区,通常生长在干旱的丘陵地区。
木材宏观特征:心边材区别明显,边材浅黄白色,心材橘红色,久露大气中转为紫红褐色,常带褐色条纹。生长轮明显,管孔放大镜下明显,散孔材。轴向薄壁组织放大镜下可见,与木射线相交部分呈网格状、,主为环管状及翼状、带状(宽1,少数2及3细胞)、星散状、星散-聚合状、轮界状。木射线放大镜下明显,波痕不明显,木材新切面具辛辣气味。
木材微观特征:散孔材,单管孔及少量径列复管孔(2~3个),部分导管含树胶。导管横切面卵圆形。木纤维壁甚厚。轴向薄壁组织串多为1~3细胞。轴向薄壁组织、木射线及木纤维迭生,射线组织同形单列,高1~13细胞,稀见多列。单管孔。
材性及用途:木材气干密度为0.98~1.22g/cm3,具光泽,强度高、硬度大、耐腐蚀性强,抗虫性强。结构细而均;纹理直至略交错。顺纹抗压强度为81MPa,顺纹抗弯强度为158MPa。加工性能好,加工后板面光滑,干材尺寸稳定性优。主要用于制作高档家具及工艺品。
四、对比分析
交趾黄檀与微凹黄檀在“红木”国家标准(GB/T18107—2000《红木》)中同属红酸枝木类,它们之间有着许多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如科属、植物类型、树木分布纬度、树干规格、材质、结构、管孔类型、射线组织细胞、轴向薄壁组织、穿孔板等特征,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点。
对两种树种进行识别区分,分宏观识别和微观识别两部分进行。宏观识别顺序是干形:心材颜色:材质:生长轮明显度:波痕:气味:纹理。微观识别顺序是轴向薄壁组织:管孔组合:内含物:射线类型。
宏观区分要点
②心材新切面颜色:交趾黄檀是暗红或紫红色,微凹黄檀是橘红色,特别要注意的是要看新切面,因为微凹黄檀材色久则变深,变深后的颜色与交趾黄檀的颜色非常接近,此时在颜色上时非常难辨别的,这也是微凹黄檀能冒充交趾黄檀的一个原因所在;
③材质:二者的材质均比较光滑、稳定性也比较好,但微凹黄檀的油质感比交趾黄檀的强;
④生长轮明显度:横切面上看微凹黄檀的生长轮相对的比较明显;
⑤波痕:弦切面上交趾黄檀的波痕比微凹黄檀的波痕明显度高;
⑥气味:二者均有气味,但交趾黄檀为酸香气,而微凹黄檀为辛辣味。
⑦纹理:由于微凹黄檀管孔中含黑色树胶,故在径切面及弦切面上可看见大量的黑细线及黑点,交趾黄檀中也有,但相对较宽及少得多。
微观区分要点
①轴向薄壁组织:交趾黄檀的轴向薄壁组织是同心层式带状(1~4细胞,多为不规则断续带状)、稀翼状,微凹黄檀的是星散聚合、带状(1~3细胞)、聚翼状、环管状;②管孔组合:二者的管孔组合比较接近,但还是有细微的不同之处,横切面上交趾黄檀有少量的管孔团出现,而在微凹黄檀中并未发现有;
③内含物:二者管孔中均含内含物,但交趾黄檀有着丰富的红色或暗红色树胶,而微凹黄檀中部分含有褐色或黑色树胶;
④射线类型:二者的木射线均以单列为主,但交趾黄檀有部分双列出现,微凹黄檀中双列射线极少。
除此之外,用小刀削,可明显感觉交趾黄檀的质地比微凹黄檀的坚硬。从纹理上看,微凹黄檀的黑色条纹比交趾黄檀的多、粗,更明显。还可以通过其力学性能、气干密度等进行识别,但其气干密度比较接近,识别较难,而力学性能的识别限于实验条件,通常不予以考虑。
近期,木材市场继续萎靡不振,红木原材出货明显降速。据了解,张家港木材市场成交量由10000m3/天减少至3000-4000m3/天,能走货的名贵硬木材种以为主,仍有需求,小品种板材有小批量成交。
进口方面,据张家港市木材行业协会提供资料显示,东南亚材同比减少56.46%,非洲材增长46.80%,美洲材增长6.50%。其中,老挝、越南锐减,利比里亚、赞比亚增幅超十倍,乌拉圭增幅近5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