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中国独立设计师家具品牌都是以实木为主?\红木家具的粉补是什么?
详细内容

为什么中国独立设计师家具品牌都是以实木为主?\红木家具的粉补是什么?

时间:2020-10-11     人气:705     来源:     作者:
概述:这几年出现了很多年轻优秀的独立家具品牌,但是大家基本上都是以全实木为主,只有很小一部分的工作室在研究其他材质,相比国外如Nendo,Front等,我们在材质的研究上显得有些同质化,没有他们那么大胆与丰富,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1、实木......
这几年出现了很多年轻优秀的独立家具品牌,但是大家基本上都是以全实木为主,只有很小一部分的工作室在研究其他材质,相比国外如Nendo,Front等,我们在材质的研究上显得有些同质化,没有他们那么大胆与丰富,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1、实木家具门槛低(非贬义)
有个十来平米的场地,很基本的工具,就可以开搞了,材料也比较易得。目标距离出发点比较近,设计师的控制力能达到。板式家具和金属,塑胶等材质的家具,所需要的配合工种较多,对设备要求高,有的需要开模。
材料探索需要加工设备支持,各种加工设备都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如果在市场接受度不明朗或者利润不如实木家具的情况下,贸然购置设备往往会造成资源浪费、得不偿失的局面,我知道因此而支撑不下去的企业。
当然这只是我们现阶段家具行业的发展水平,是一种在对自己起点的评估以及对市场的考量之后所产生的选择,但如果能在一个单一领域一点一点走得很深入,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而对于整个现代设计领域来说,对不同材料应用的探索、使用当然是一个永远的课题,好的设计永远都是根据需求在合适的地方用最合适的材料。
我熟知的一家做办公家具的企业给俄罗斯出口大批量办公桌,但是因为本身桌面过于沉重,造成运输成本增加,后来就改用双包板中间加蜂窝纸的工艺减轻了重量,从而在保证桌面强度的同时,减少了很多运输成本,这种有目的性运用材料其实就蕴含着现代设计的最本质内涵。
相信一些独立设计家具品牌也会在有一定积累之后,再往前走一步的。
2、起步晚
实木产品有较为成熟的材料、加工以及安装体系,以此为起点较为理所当然,每个品牌都需要先有自己的积累,然后才能往前继续行走。
3、市场接受度问题
近几年来一些日式实木家具、北欧实木家具逐渐在我国有了很多喜爱者,加上国人本身就有很深的实木情节,所以一些日式、北欧风格的东西再融入一些中国元素,在市场上自然就会有其受众。
从市场接受度和安全感的角度来说,实木家具也有优越性,以名贵木材制作的家具有保值作用,可以传家;
以橡木,水曲柳,榆木这些普通木材制作但表面涂装木蜡油的家具对比以夹板密度板为芯材表面涂装油漆的板式家具来说几乎不释放有毒有害气体,形态也更多美感和个性,也更耐用。
4、工匠精神、人文精神的回归
工业化每每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产生一部分对传统工匠、手艺人的怀念情绪以及思潮,中国现在也到了这个阶段,近两年很多以工匠精神来作为自己标签的企业也越来越多。
罗永浩的T1号称是智能时代的工匠,连NewBalance都把李宗盛请出来以做手工吉他为主题推出了“致匠心”这样的视频广告。
而实木家具其实是“工匠精神”这一词语最好的联想对象,这不有天启皇帝这么一百年形象代言人在那摆着呢。
这也正是像一些品牌一直在强调自己的产品有很深的手工痕迹的原因,那种看到这些手工痕迹似乎就有铲、凿、刨、锯等木工用具使用时的交响曲配合着木香味的画面出现,这是很良好的暗示。

所谓粉补,就是用木粉在木头表面打的补丁。
简而言之就是锯末子加胶做成的腻子,用于家具木材的孔洞或划痕的修补,起到美化的作用,效果十分的好。
所以它是厂家制作和商家售后的一项工艺,但也会成为一些无良红木厂家造假行骗以次充好的手法:
粉补离不开两样东西,一个是木粉,也就是锯末;一个就是黏合剂。
木粉当然是看家具材料了,小叶檀的家具就用小叶檀的粉,酸枝的就用酸枝粉;黏合剂就很多了,过去没有化学黏合剂的时候用的是大漆,现在一般都用101或者502。
有些家具厂用的材料太次,需要大面积染色的,就不用502或者101了,用的是原子灰,俗称铁腻子,原因是这原子灰干燥后打磨光滑可以随便染色,染好以后几乎看不出来;502不吃色,所以一般大面积做就不会应用了。
为何粉补?
除了无良红木厂家将粉补作为造假行骗、以次充好的手法之外。在一些正常的红木家具生产中因为有孔洞、掉茬等等原因,为起到美化作用,故需粉补。‘
产生粉补的原因很多,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木材干燥阶段

木材需要按照一定的规格破成板材,装烘干窑烘烤25天以上方能使用,否则极易开裂弯曲变形。


这里就很好理解了,木材进窑烤,肯定要裂的,裂得大的肯定就不用了。
把开好的料按照制作的家具做成毛坯件的时候,因为木材内部应力的释放不均匀,有可能在制作过程中开裂,这个时候产生裂是可以避免补的,弃之不用即可。

制作阶段

制作的步骤一般是,木工:雕工:木工:雕工:刮磨:雕工:刮磨:烫蜡


木工制作的是毛坯,然后给雕工做雕刻(如果这件家具有雕刻的话)。
木工制作的时候使用的器材主要是电锯、手锯、凿子、电钻、铣床。我们知道,红木之所以人见人爱,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这些木材色泽好,手感好,硬度高,密度大。
但是,越是硬度高的东西,越是脆。所以,在这些复杂的制作过程中,每个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裂、崩茬、掉茬等等,尤其是铣床和电锯,容易在高速的运动下产生崩茬的现象。
看掉茬的大小,如果很小,后期打磨是可以磨掉的,如果稍微深点,也许后期打磨不能全部磨掉,就只能补一下了。
这个时候如果因为一点小小的崩茬就把木材弃之不用,一般很难做到,作为正常的生产企业不能这么干,除非消费者愿意为这些扔掉的木头和耗费的工资买单。
雕刻部分
雕刻硬木,稍有不慎就会有小的崩岔。
有些木材的纤维并不都是顺着一个方向的,有的地方就是有纤维交错的生长,这些地方雕刻的时候很容易掉渣,所以只能补,没其他办法。您总不能因为一个小小的掉渣把整件作品扔掉吧。
刮磨
红木家具的打磨其实是两个部分。一个是刮,一个磨,我们行话叫刮磨。具体步骤看个人习惯了。有的人习惯先刮再磨,有的习惯边刮边磨。
硬木家具上净刨子是很细致的一个活计。刮的时候要顺着木纤维的生长方向刮,力度要一致,速度要均匀。
但是因为木材的纤维生长方向比不都是一致的。所以,刮的时候难免在两个方向相交的地方产生崩岔的现象。
如果崩得小,通过打磨是可以消除的,如果大,打磨后还是会有小坑,所以只能补。
储存阶段
所谓的储存阶段就是家具刚刚制作好放在库房或者商铺中等待出售的阶段。
家具的制作步骤很复杂,新家具制作好以后其内部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应力存在。比如木材的内应力,以及家具榫卯的应力。
当温度变化或者湿度变化的时候,这些应力会很快释放出来,这就造成在榫卯的接口处会有小裂,或者在顺向纤维的地方产生细裂。
这个时候家具已经制作完毕了,有些小裂只能补,所以这也是产生补的一个原因。但相对与以上原因,这样造成的补还是很少的。
总结
大面积的粉补肯定不是正常的红木工艺,而是造假行骗!但小的粉补很难完全避免,只能在制作的时候,从选材到制作中精益求精,尽量争取让它少之又少。
当然,完全没有拼补、粉补的红木家具是存在的,但成本较高,不易做到,在不影响美观和质量的前提下,有些小的粉补,也是正常的。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郑克峰明末清初黄花梨四件柜明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

    聚焦纽约>

    为什么中国人这么怀念安思远?

    采访/陈盛娥受访者/郑克峰

    人物名片

    郑克峰,北京美轮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美轮博物馆馆长,从事中国古代家具收藏与研究20余年。

    安思远的传奇人生,从中国艺术开始,也从中国艺术落幕。从没有一个西方收藏家,在去世后引起这么多中国人的凭吊和追思。他的身上到底有何耀眼之处?中国人为何怀念安思远?

    本刊记者专访了从事中国古代家具收藏研究20余年的郑克峰先生,从他的叙述中或可找到答案。

    安思远是西方社会的明朝之王,而不是我们的王

    记者:安思远在西方被誉为“中国古董之父”、“明朝之王”,您眼中的安思远是个什么样的人?

    郑克峰:安思远是一个心理与行为特征非常丰富的古董商人。首先,我们应该肯定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以及他从事中国文化收藏的精确切入角度。这个角度有着他自己非常独立的认知。我的意思是,我们在国内也并不缺乏相应的精准藏家,但为什么我们在国内不能产生“中国的安思远”呢?所有我们要反省一下自己的收藏环境。

    尽管他对中国本土的文化事业奉献有加,但这毕竟是来自一个美国人:安思远不是一个中国人,这是我经常哀叹的地方。中国人的文化救赎还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努力,所以,从根本上说,安思远是西方社会的明朝之王,而不是我们的王。

    记者:您认为,他是如何走到今天的“王位”?

    郑克峰:安思远代表的是西方世界前卫艺术,他的背后实则为西方政治文化体系的强大支持。离开了这一点,他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他又有个人的艺术天分与商业智慧,而过去一百年里,我们本土的文化保护系统太过薄弱,导致古董大批量流出,因此成就了安思远。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中国,也就没有安思远。

    一辈子能有几次这样的机会?

    记者:3月17日,纽约佳士得“锦瑟华年:安思远私人珍藏”首场拍卖,现场十分活跃。90%的买家是来自于亚洲的面孔,对此,能否谈一下您的感受?

    郑克峰:多年前,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受朋友之邀,我飞到纽约苏富比,拍回了一件中国艺术作品,还去了佳士得观摩明式家具预展,并有机会沉浸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参观景仰馆藏的各类中国文物珍品,馆藏苏州园林建筑范本以及安思远先生捐赠的明式家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隔天晚上,我去参加军械库亚洲古代艺术展开幕式的时候,不经意间,还遇见了云集于此的各类中外“明星大腕”。那真是一场亚洲艺术的视觉盛宴,所有置身其中的人都能感到滚滚“钱”流,夹着我们耳熟能详的亚洲文化,迎面袭来,极具震撼力。

    “锦瑟华年:安思远私人珍藏”是一场亚洲艺术的视觉盛宴。当我知道这次佳士得拍卖会2/3的来宾是来自于亚洲的面孔时,我为更多的中国人能有机会参加这样的一个拍卖盛会而感到高兴,也回忆起当年我在拍卖场举牌时的加速心跳,以及买下拍品时候的虚荣作祟、得意炫耀。作为一名中国的小人物,一个平头百姓,我们一辈子能有几次参加这样一种“玩的就是心跳”的机会呢?那个既已流失却又伸手可及的中国文化,那个激动振奋的拍卖时刻,那个一掷千金的万丈豪情,在我们今后个人的生命体验当中,会一直在脑海回放,津津乐道,如同拥吻深爱心仪女友的那温情一秒,即便是在梦里发生已是奢侈,更何况还是真实的亲历呢,也足够了!

    拍卖行是一部庞大缜密的精确仪器

    记者:一场成功的拍卖,离不开拍卖公司的成功运作。对此,您怎么看?

    郑克峰:我本人对佳士得、苏富比均怀着敬畏之心。这是因为他们太专业了。他们公司一线前台的一些核心成员,经常长期出现在亚洲出版的艺术杂志封面,他们的文物知识非常全面,简直就是公司商业文化形象的金字招牌。

    在苏富比各个主要展厅,时常可以看到公司主管楼上楼下殷切地穿梭在各类顾客的需求之间,与潜在的客人交流看法,并将收集来的相关信息及时在内部做关联交换。他们不仅是一个有机的对外整体,绝少可能发生失误,更在内部设计了一个非常激烈的积极向上的职场竞争关系,以致公司的每个成员,无论你什么肤色或来自哪里,都会自动地把共同的利益风险捆绑在一起,悉心地呵护照顾公司与客人的关系与利益,而这可能正是我们国内商业公司很难抵达的境界。

    那些成群结伙或只身单飞前往纽约参加拍卖会的读者,千万不可忘记,您来自一个效率产出极为低下、组织结构漏洞叠出、社会发展亟待完善的国度,并且您的文物知识培训可能也不够全面,口袋里的购买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且极其有限,可能空有的只是一腔爱国热忱与不切实际的商业幻想。而您所面对的拍卖行,却是一部庞大缜密的精确仪器,万万不可儿戏。一定要清醒地知道,只有当我们中国人对文化保护的观念与西方进行接近、重合,并保持相同的文物价值认同的时候,我们才会知道我们购买的收藏,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海外回流”时代到来了吗?

    记者:安思远通过多次拍卖、捐赠的形式,将大量的个人私藏回流到中国,为中国海外文物的回流,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您如何看待中国文物回流?

    郑克峰:有关“文物回流”的问题,有一次我有机会与文物局的一名官员交谈。他私下跟我抱怨:许多次应海关部门邀请,他查验我们这些运输公司代理进口的“文物回流”物品,他发现,这些回流物品的文物价值真是乏善可陈。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老一辈的革命工作者,当年冲破西方阵线的经济封锁,为了给国家建设换回宝贵的外汇,而好不容易才卖出去的“广交会”产品,现在,却被我们又花了大价钱给买回来了!根本不是什么“文物回流”,而是地道的“商品回流”!

    虽然心里知道大多数的“文物回流”参与者,皆是商业与爱国热忱大于专业水平,但我对于如此的评价,很是不以为然。“文物回流”是民间贸易与爱国主义的表现,并且我对于相关进口货物验放审查而导致的破损麻烦、时间拖延、港口费用增叠,非常反感,他愿意花钱把中国以前卖出去的好产品再买回来以供应国内市场,有何不可呢?更何况,现在很多的生产工艺皆已失传。

    记者:观察一下近年的艺术品市场,有一大部分的西方藏家如比利时籍菲力浦·德·巴盖先生等等,也是将一生巨藏全数卖掉。西方人对“买”和“卖”,有何讲究?

    郑克峰:西方人的“卖”,建立在一个极其系统的文化甄别基础之上。从大量的文物素材当中,经过认真的系统认证,把顶级的文物送进美国以及西方的博物馆,而剩下的相对不重要的古董,最后进入拍卖程序,散到世界各地。安思远也是这个策略。

    下一个安思远,永远不会出现在中国

    记者:您如何评价这一次拍卖?

    郑克峰:民国儒家大师辜鸿铭所云:“在这个堕落的年代里,人们的记忆都变得短暂。”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处在一个变化纷纭的时代,任何发生的大事件,皆如涟波浪漪,转瞬即逝,被人遗忘。安思远的藏品拍卖已然尘埃落定,映照的是渐行渐远的美丽光环。

    不过,光环背后,我们必须冷静思考,为什么只有当西方人尊重了中国文化,然后这个代表了西方人眼光的中国文化才得到了中国人的一致推崇?还疯狂地以不计成本的高价,将钞票送给精明的美国人呢?

    我非常高兴安思远在离世以后仍然能够给我们中国人再补上一课。如果中国藏家继续愚昧地盲目跟风,而不愿意发生任何改变的话,那么毫无疑问的是,下一个安思远,仍然只会出现美国、日本,甚至西欧,而永远不会出现在中国。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日前,谯城区环保委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区木材加工行业环境污染集中整治工作的方案》。根据《方案》,谯城区将全面治理小散乱污企业,对全区木材加工行业(切割、粉碎、刨皮、打片、打条、抛光、压板、粘合、组装、喷漆等工艺)环境污染进行集中整治。通过集中整治行动,规范小散乱污企业生产行为,污染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减少大气污染现象发生,改善谯城区空气环境质量。
    集中整治时间为2月20日至4月20日。
    根据《方案》,将以张店、颜集等周边木材加工企业整治为重点,全面开展木材加工企业综合整治,要求木材加工行业规范生产。
    此次集中整治,将加大木材加工行业整合升级力度。对规模较大的木材加工行业,并具备条件的,进行引导、扶持,要求做大做强,完善环保手续,建设配套的环保设施,并安装高效除尘设施(是指袋式除尘设施,或旋风加袋式除尘、电袋除尘等两级、多级除尘高效治理设施),规范生产行为,确保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
    阅读全文
  • 对红木行业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海南黄花梨,越南黄花梨,然而为什么在红木国标中只有海南黄花梨,没有越南黄花梨?那么越南黄花梨还算是红木吗?

    众所周知,红木国标中分为五属八类三十三树种,海南黄花梨属于红木国标中香枝木类,称之为降香黄檀,香枝木类只有海南黄花梨这一个树种,并没有提到越南黄花梨,令人匪夷所思。据红木专家介绍,海南黄花梨和越南黄花梨同属于一个树种,由于产地不同,生长环境不同导致木性特征不同,在很多方面,海南黄花梨确实要优于越南黄花梨,这是由不同的环境等地域因素导致的。不可否认,海南黄花梨确实是中国明代和清代早期最受推崇的木料之一。它花纹美丽,色泽柔和,有香味,容易进行深颜色和浅颜色的调配,且具有加工性能良好、软硬轻重适中、不易变形等特点,是当时制作家具最佳的木料选择。但我们是否应该用海南黄花梨的卓异,去贬低越南黄花梨的光辉。

    红木专家介绍,黄花梨木的花纹、油性、颜色深浅等品相,主要是由其所处的环境、土壤和光照等因素决定的,是和行政区划无关的。如果黄花梨生长在沙石缝间、又位于光照较少的背阳面,因为生长缓慢,日照时间短,那么成材后鬼脸可能就多,花纹就好看,密度就大,油脂就多,颜色就有可能是深褐色的;反之,如果生长在较肥沃的泥土里,光照相对又多一些,生长速度就会快些,那么鬼脸就会少,花纹也会稀,颜色就会呈浅黄色,密度较小,油性相对少些,品相相对就差些。从现存的木料实物来看,海南黄花梨生长在不同的地区,其材质也是有差异的。如西部山区的与东部平原的不同,丘陵地带与平原地带的有别,即便是同一地区,向阳的和背阳的也不一样,甚至同一棵树,其树干与两端的纹理也是不尽相同的。同在海南的黄花梨特性也有很大的不同,何况是不同产地的黄花梨?越南和海南的环境有很大的区别,导致越南产的黄花梨和海南产的黄花梨差异很大,但是不管是越南产的黄花梨还是海南产的黄花梨,都属于一个树种,不应该以产地来区分。越南产的黄花梨也属于香枝木类。

    来源:中华古典家具网



    硬木的材质美还体现在自身各因素之间的矛盾性。首先是坚硬致密的材质和又要流畅的纹理之间的对比,形成一刚一柔的不同美感的冲突。其次是不同切面纹理效果的对比,弦切面的波峰花纹的起伏荡漾跟径切面的直线条纹的刚劲挺直形成视觉反差。最后硬木的硬质和油润的光泽显现刚性,与触觉上的柔润感也形成对比。木材本身的这种刚柔并济的美感就诠释的家具用材的内涵,所以在家具制造中,会根据不同材型选用不同部位的纹理,使材料本身的美感最大限度的展示踹,比如线材多突出直线的纹理效果,面材多突出波峰回荡的纹理效果。

    不同木材有着纹理和色泽的差异性,同时不同的材质也有各自的视觉和触觉的感官特征,明清时期的匠人就开始尝试不同材质特征的木料之间的搭配,以及与其他材料的组合使用,使材质美在矛盾因素不断强化和调和中体现,达到刚柔并济的效果。比如,乌木通常与浅色木材搭配,一冷一暖,形成又去的色彩对比。瘿木通常作为装饰面板,其纹理的变化无常与周边或流畅挺直的直线纹或若隐若现的波峰纹理形成对比。不同材质搭配的运用主要通过镶嵌和五金件来实现。镶嵌材料有大理石,于是,陶瓷,贝壳,金属,瘿木、珐琅,竹子,黄杨木等,从镶嵌的外形,面积和部位寻找不同材质,纹理和色彩的最佳结合点。五金件在加固机构和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也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明代早期的五金件金属用材主要是白铜或黄铜,明晚期至清代多用红铜镀金,五金件的选择以及金属色泽演变也与当时社会等级观和财产观有关。

    明清时期的工匠根据他们的制作经验总结了这样的搭配原则:楠配紫(檀),铁配黄(黄花梨),乌木配黄杨;高丽镶楸木,川柏配花樟(樟木瘿);苏作红木楠木瘿,广作红木石芯膛;榛木桌子杉木底,榆木柜子杨木帮。有些搭配组合今天也在沿用,可见其组合的巧妙性和审美品位的长远性。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