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本土红木资源状况\将检测机构引进卖场台山红木产业打假从行业自身做起
详细内容

我国本土红木资源状况\将检测机构引进卖场台山红木产业打假从行业自身做起

时间:2020-10-11     人气:571     来源:     作者:
概述:红木作为珍贵木材,自明清以来就受市场的极大认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传统文化的回归,红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市场愈发旺盛,资源消耗带来的资源匮乏日渐显现。红木资源问题已成为关系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红木属于热带地区木......
红木作为珍贵木材,自明清以来就受市场的极大认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传统文化的回归,红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市场愈发旺盛,资源消耗带来的资源匮乏日渐显现。红木资源问题已成为关系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红木属于热带地区木材,主要产于“南洋”地区(东南亚、南亚及大洋洲部分国家)、非洲与拉丁美洲地区。我国红木产业所需原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按照《红木》国标(GB18107-2000)规定的5属8类33种红木中,我国境内仅分布5种--降香黄檀(俗称海南黄花梨)、黑黄檀、菲律宾乌木(俗称菲律宾黑檀)、铁刀木和印度紫檀。其他28种红木均分布在境外地区。其中降香黄檀、黑黄檀、菲律宾乌木为我国存在的本土红木;铁刀木和印度紫檀为引进树种。

图:海南黄花梨

降香黄檀是我国海南特有的树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主要零星分布在海南西部、西南部和南部的东方、昌江、乐东、白沙及崖县等地。现在中国海南、广东、广西两省以及云南的勐腊、景洪亦有引种栽培,其中海南人工栽培已成规模。黑黄檀是我国二级保护植物,在我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思茅地区,绿春与元江也有零星分布。
菲律宾乌木则主要分布在我台湾地区。
目前,我国已引种并进行人工种植了铁刀木与印度紫檀,主要在云南、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台湾等地种植。尽管红木市场价值较高,但因其生产周期较长,且人工种植成材率偏低,使得社会营林的积极性不高,产业化程度较低。

消费者在线下红木家具专卖店或大型专业卖场选购红木家具时,如何了解红木家具的质量?台山的做法是将检测机构引进卖场,为红木“赝品”正本清源。

日前,台山市最大的红木家具集散地江山多骄台山国际文旅展贸城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正式挂牌,为进驻展贸城的红木家具品牌所使用的木材木种进行鉴定。“该机构的进驻将进一步强化红木行业自律,加强红木行业监管和消费监督,提升红木企业产品品质和诚信经营观念,为消费者购买红木产品提供信心和保障,促进红木行业规范健康持久的发展。”展贸城总裁冯建文先生称。

据悉,广东省作为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最大的产业生产基地,也是红木材料、红木家具半成品、红木家具批发及零售的集散地。通常,红木材料进口地区也擅长加工红木,而广东省的红木进口总量在我国各省市中位列首位,形成了多个具有特色的红木材料进口以及加工基地。例如深圳观澜镇,红木原材料经营户一般通过香港进关,市场上以较为高档的红木材料为主;中山大涌当地企业多生产现代实用和古典结合的款式,用材除了红酸枝、花梨木等,来自非洲以及南美洲的珍贵硬木例如黑檀、红檀也比较常见;在江门以及台山等地,仿古家具为主,多使用红酸枝和花梨木,成为地方特色。

记者从台山市经信局获悉,台山市红木产业集中在大江镇,这里是传统家具生产的核心基地。大江古典家具行业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多数企业从收购旧家具加工翻新,到用黄花梨、紫檀、酸枝等较为珍贵的红木木材制造仿古家具。根据大江镇政府资料显示,目前大江镇生产古典家具企业达80多家,从业人员一万多人。而位于该镇的江山多骄整体规划按照国家4A景区标准建设,着力打造成集红木交易、文化旅游、城市经济展贸中心于一体的全区域文旅标杆项目。其红木商业圈,则以“传承、发展、创新”的理念,将红木行业推向新的高度。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红木作为珍贵木材,自明清以来就受市场的极大认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传统文化的回归,红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市场愈发旺盛,资源消耗带来的资源匮乏日渐显现。红木资源问题已成为关系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红木属于热带地区木材,主要产于“南洋”地区(东南亚、南亚及大洋洲部分国家)、非洲与拉丁美洲地区。我国红木产业所需原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按照《红木》国标(GB18107-2000)规定的5属8类33种红木中,我国境内仅分布5种--降香黄檀(俗称海南黄花梨)、黑黄檀、菲律宾乌木(俗称菲律宾黑檀)、铁刀木和印度紫檀。其他28种红木均分布在境外地区。其中降香黄檀、黑黄檀、菲律宾乌木为我国存在的本土红木;铁刀木和印度紫檀为引进树种。
    降香黄檀是我国海南特有的树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主要零星分布在海南西部、西南部和南部的东方、昌江、乐东、白沙及崖县等地。现在中国海南、广东、广西两省以及云南的勐腊、景洪亦有引种栽培,其中海南人工栽培已成规模。黑黄檀是我国二级保护植物,在我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思茅地区,绿春与元江也有零星分布。
    菲律宾乌木则主要分布在我台湾地区。
    目前,我国已引种并进行人工种植了铁刀木与印度紫檀,主要在云南、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台湾等地种植。尽管红木市场价值较高,但因其生产周期较长,且人工种植成材率偏低,使得社会营林的积极性不高,产业化程度较低。

    徐女士在居库名品家具仓储卖场(以下简称“居库家具”)3号厅名居家具购买了两个白橡木家具柜。回家后,她发现家具并非白橡木所制,而是橡胶木,厂家称发错货,并提出给她退货。近日,居库家具已到徐女士家中查看确定家具并非白橡木而是橡胶木,并提出赔偿1000元,但徐女士不同意。昨天傍晚记者得知,商家已同意三倍赔偿。

    徐女士告诉北京晨报记者,5月初,她和爱人在居库家具3号厅名居家具购买了白橡木材质的两个柜子。“新房装修,我们专门挑了白橡木质地的柜子,和家里的地板颜色配合。购买时,明明写的材料是白橡木,价格是4200元”。

    徐女士说,在地板装修完毕后,家里人将柜子拿出来准备使用。“我拿出来时,发现柜子从外观上看不像白橡木,更像是相对便宜的橡胶木。”徐女士称,家中曾经买过白橡木的柜子,相比此次的柜子,花纹和颜色都相差不少。“白橡木的柜子颜色发黄,而这个橡胶木的柜子则是很白”。为了保险,徐女士找了做家具的朋友进行鉴定。“我朋友一看就说这个肯定是橡胶木的,就说我被骗了,让我赶紧找商家退货”。

    徐女士找到商家询问情况。“商家告诉我,柜子不保证全是白橡木做的。我买白橡木的柜子,难道只有一个腿是白橡木的,也算白橡木柜子吗?”记者听到徐女士和家具店负责人电话的录音,负责人承认“柜子不完全是白橡木”。随后,徐女士找到居库家具讨要说法。

    近日,居库家具的相关负责人到徐女士家中进行查看。记者在现场听到负责人称,经过检查,徐女士购买的柜子材料不是白橡木,而是橡胶木。一同前来的家具商则解释,“是我们发错了货,愿意退货”。居库家具负责人称,可以将柜子退货并赔偿徐女士1000元。但徐女士认为,卖家这是在欺骗,应该三倍赔偿。

    昨天傍晚,居库家具仓储卖场一位王姓负责人回复记者:经过协商,愿意给消费者退货,外加三倍货款赔偿。对此,徐女士表示认可。

    (来源:北京晨报)

    阅读全文
  • 随着桉树种植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经营周期的不断缩短和连栽代数的增加,桉树人工林的生态脆弱性进一步凸现,桉树发展过程中的社会问题进一步激化,引起有识之士和政府部门及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以致在全社会引发了一场空前的争论。“桉树争论”既有技术性因素,又有社会性因素,不仅影响林业部门的生产发展,还严重影响了我国速生丰产林国家计划、产业布局、林浆纸一体化、生态建设、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战略决策,同时,还影响着社会的稳定。

    一、桉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地区,以炼山、全垦,大规模、长期施用除草剂、多代连栽方式经营桉树纯林,不但改变了景观的多样性,造成植物多样性丧失,也引起食物链的缺损和不同物种之间的生态关系的断裂,造成级联效应而引起生物多样性的次生灭绝,从而将产生一系列恶果。

    二是机耕翻犁、全垦整地,短轮伐期经营,木材全树利用,改变了土壤的层次结构,造成水土流失,土壤养分过快、过多的移除,导致地力下降,从而使施肥量一增再增,成本提高,比较效益降低。

    三是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大规模连片种植桉树,导致水资源量下降,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降水的分配格局发生改变,影响人畜用水安全。

    四是在桉树发展中大量使用或不合理使用化学品(如化肥、除草剂、农药),造成面源污染,危机生态环境安全。

    五是大规模、单一无性系营建的桉树纯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抵抗力降低,病虫害暴发的风险加大。
    六是桉树无序发展,造成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冲突加剧,矛盾激化,导致社会不稳定。
    二、桉树科学发展的十点建议

    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而且也是植桉地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不能以单一群体、单一部门的小利,而牺牲植桉地区、国家乃至人类的整体利益。因此,专家们建议:

    1.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桉树的科学发展

    对于是否发展桉树人工林?如何发展桉树人工林?多大的发展规模比较适宜?都应该以桉树科学发展观来判断、衡量和决策。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发展,不同区域、不同产业都必须协调发展。强调桉树人工林是“绿色黄金”而不加任何控制的任意大规模无序发展和认为桉树人工林是“绿色沙漠”而全面禁止发展的观点都是不符合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因此,贯彻科学发展观,要大力推进桉树人工林的科学发展,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桉树人工林的健康、协调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要重视桉树人工林发展中出现的或潜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桉树人工林的发展必须采取科学的发展战略。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协调发展

    在新世纪桉树人工林发展中,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适地适树和协调发展是非常必要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桉树人工林发展十分迅猛,但至今没有全国统一的发展规划,更没有桉树科学发展规划。广西作为桉树人工林发展的主要推动省(自治区),至今也没有这方面的科学发展规划。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加之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推动桉树人工林遍地开花,使一些不适宜发展的地区也“拼命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和环境的破坏。在桉树商品林发展中,在商品林区内部也应保留一定量的公益林地,商品林与公益林镶嵌分布,这样才能真正减少外来树种速生丰产林的生态环境风险,实现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变革旧的造林营林方式,提高林分的稳定性。

    首先,应该采用多个无性系搭配、块状混交造林。一些专家认为至少数十个无性系搭配,才能提高林分的稳定性。第二,在同一块林地上实行多目标混合经营。目前的桉树人工林采取短轮伐期或超短轮伐,生产木浆造纸原料,属于单一性经营;建议选择不同用途的优良树种和无性系,采取带状混交,多目标经营,即一部分为周期(5~6a)经营,生产纸浆用材,另一部分为长周期(10~12a),培育中、大径材,作为实木或人造板用材。这样既可以提高林分的生态稳定性,也可提高林分的经济稳定性。第三,严格做到适地适树、适种源、适品种、适无性系。我国林业生产上违背适地适树的教训很多,现阶段仅仅适地适树还不够,还要做到适种源、适品种、适无性系。第四,采取外来速生树种与优良珍稀乡土树种混交,外来速生树种采取短周期经营,乡土树种采取长周期经营。第五,适度规模发展。大面积连片种植的桉树人工林生态脆弱性尤其突出,适度规模有利于降低和消除桉树人工林的生态脆弱性,找到经济与生态的最适规模度。在不同的区域,最适规模度可能不同,一般以100~200h㎡(1500~3000亩)连片较为适宜。第六,禁止大规模炼山清理林地和大规模长期施用除草剂。为避免土壤中有害生物滋生,可采取隔代(2~3代)炼山清理。化学除草剂对环境影响大,不宜大规模使用。

    4.科学培肥,适度收获,减少林地养分消耗

    我国桉树人工林主要种植在热带亚热带地区,这些地区热量丰富,雨量充足,雨热同期,暴雨集中。栽培区的土壤以红壤为多,这类土壤的有机质、全N、全P多属中度和严重贫瘠,全K为轻度和中度贫瘠;土壤的速效P为严重贫瘠,速效K为中度贫瘠;土壤的物理性质恶劣,抗冲抗蚀能力差。广大的植桉区人口密度大,薪材缺乏。这些是我国和广西植桉区气候、土壤和人口的基本特征。所以,在华南地区大规模发展桉树人工林,必须全面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实现桉树的可持续经营。

    首先,桉树人工林是现代林业发展的产物,必须用现代的可持续经营思想和技术来经营管理。传统的永续利用的思想也只是考虑了生长量的情况,从现在经营情况看,通过良种技术和肥料的高投入完全可以保持林分生产力的持续增长,但这种增长方式没有考虑地力的保持和改善,反而是产量越高,轮伐期越短,带走的养分越多,林地植被和养分的退化也越快。实践表明,用旧的经营思想来管理和评价新的发展模式是难以做到真正的持续,因此,必须把地力的保持作为评价林分生产力持续的重要依据之一。

    其次,热带亚热带地区,水土流失是土壤肥力退化的主要机制之一,而桉树人工林经营中往往忽视林下植被的保护,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发生。因此,保护和恢复林地良好的地被层(包括活地被物和死地被物),减少水土流失,是保持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广东土壤研究所与雷州林业局的试验表明,在尾叶桉幼林内间种糖蜜草、菠萝等作物,不仅可以增加林地的覆盖,还可以明显提高土壤的养分,与不间种的林地相比,N提高0.68~3.95倍,P2O5提高1.33~2.40倍,K2O提高2.25~7.95倍。

    第三,适度收获,降低桉树人工林的养分移出强度。根据目前桉树的经营利用方式,在林地采伐更新时,基本上是实行“全树利用”(虽然采伐剩余物不是经营单位取走的,但常常被当地群众作为薪柴拿走)。在此种“全树利用”的情况下,经第一代林后,将从林地上取走养分664.28kg/h㎡(为N、P、K、Ca和Mg的总和);地上部分全树利用的养分损失率为:N,72.6%;P,88.8%;K,95.9%;Ca,90.7%;Mg,87.8%。若把林下灌木、草本及枯落物移出,系统的养分损失更大。可见连栽导致人工林地力下降是必然的。所以,只能降低利用强度,才可能有效地减缓地力的衰退,特别是桉树树皮、枝叶的营养元素含量很高,将这些采伐剩余物回归林地,可以大大减缓地力的衰退。

    第四,种地养地,科学施肥。5000年的农业文明史业已证明,只种地不养地的种植方式是不可能持续的。和我国东北广袤的黑土地相比,南方红壤区多属贫土型。这些地区原有的雨林或季雨林的高生产力和高生物多样性是靠土壤营养的高速运转来维持的。现存的土壤肥力状况难以维持营养的高速转化。因此,必须通过高投入、科学施肥才能满足桉树人工林快速生长的营养需求。因此,种地养地,合理施肥,对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尤其重要。如在广西钦州钦犀公路沿线可以看到,同一时期栽种的桉树,5年生时,施肥的林分树高达14~15m,胸径14~16m;而不施肥的林分,树高仅1~2m,胸径3~4m,差异十分明显。除根据不同树种,不同年龄阶段,施用不同种类和不同配比的基肥和追肥(化肥)外,还应考虑增施有机肥和补充适量的微量元素,以及在林内播种绿肥植物。


    5.科学清理,适度抚育,以增强生物多样性维持能力

    按照传统的经营方式,人工造林都是先对林地进行全面清理,炼山,全垦,然后再造林,并采用高密度,有的群众采用的造林密度达400~500株/亩,比科学造林密度100~200株/亩大2倍以上。这种传统模式,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工效,降低造林成本,促进幼林生长。但此种炼山整地方式对生物多样性会造成毁灭性的破坏。研究表明,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降低的直接后果,是林下植被滞育、覆盖度下降、水土流失严重、养分和水分损失加剧、林分生产力下降、系统的稳定性降低等。因此,提高林分的生物多样性对工业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有重要作用。

    目前完全立足于提高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试验极少,出于防止地力衰退、环境恶化而采取的一些措施,包括营造混交林,林下间作绿肥,施肥,改机耕为人工整地,改全垦为带垦,改全面抚育为扩坎抚育,改连作为轮作,以及接种固氨菌株和根际菌株等,对提高林分的生物多样性具有良性作用。除了上述措施外,少用或杜绝全面炼山,采用科学合理的造林密度,保留冲沟植被,是林地生物多样性保育和维持的最为关键和有效的措施。

    6.正确处理桉树人工林效益最大化和可持续经营的关系

    新世纪初始,我国全面推行林业分类经营、相互协调的林业经济运行机制,林业体制创新为林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是,在林业分类经营中存在一种误区,认为商品林只讲效益最大化,可以不考虑生态后果,这是极端错误的。因为不仅公益林需要持续经营,商品林也同样需要持续经营。商品林过分强调利益最大化,势必忽视地力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结果会加剧水土流失和地力退化,商品林业的长期生产力难以维持,商品林的比较优势也将不复存在。因此,在桉树人工林生产中,应按照生态保护和生态平衡的要求进行,商品林利益最大化的经济标准应该服从社会的生态标准,把工业原料林基地发展建立在生态可持续和经济可持续的基础之上,实现利益最大化与可持续经营的统一。

    7.深入开展桉树生态、社会问题研究,加强桉树资源培育和利用的科技创新,提高桉树科学认识、科学发展能力

    我国引进桉树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桉树的引进特别是近20年的大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文化效应。但是,桉树人工林的大发展存在许多争论。认为桉树是“绿色沙漠”而全面停滞发展,或者认为桉树是“绿色黄金”而无视生态问题片面追求发展,都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

    目前,社会上关于桉树发展观的许多争论,主要是对桉树生态问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和了解,特别是缺乏令人信服的桉树与生态关系的科学数据,以至几十年来一直对发展桉树人工林是否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产生争议。桉树生态争论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建议国家林业局成立专题领导小组和专家领导小组,组织林学、林业工程学、制造浆纸、生态学、农学、环境学、生物学、法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专家开展联合攻关,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精神,紧紧抓住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和热点问题,建立百年桉树生态文化研究与评估网络,就桉树与生物多样性、桉树与水(水资源和水质)、桉树化感作用、桉树木浆造纸与环境、桉树与区域经济、桉树与区域文化建设开展重点研究。通过研究,得出桉树人工林对生态环境作用机理,发展桉树的经济、社会、生态和文化效益,分析其利弊得失,为国家在桉树发展问题上的科学、果断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对策建议。同时,要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桉树发展的科学认识,促进桉树的科学发展。

    在过去近20年时间里,桉树杂交技术、无性系繁殖技术、平衡施肥等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推广应用,才有了今天桉树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桉树高生长带来高消耗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以遗传性状识别、速生低耗树种杂交育种及无性繁育、固氮菌及菌根接种、营养循坏机理及诊断、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维持、生态监测及控制等新技术为重点的技术创新体系研发,应成为今后桉树科学发展的重大技术支撑。


    8.大力发展桉树非公有制造林,创新合作模式,培育规范化、高起点的桉树林业和企业组织形式

    当前,社会参与桉树造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在造林模式、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和企业组织形式上存在诸多缺失,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经济纠纷。对于这些制约桉树科学发展的因素,要推进制度创新,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创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建设、共同发展的政策环境,追求公平和共同富裕的、法制的林业经营体制。对非公有制林业,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依法保护力度和科技支撑力度。利用物质利益原则,把林业发展和林业建设者的切身利益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宽松的发展空间,促进国内外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在市场资源配置中流向林业。以资产为纽带,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跨国度、跨所有制、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联合,运用股份制、独资、合资、合作、联营等方式,发展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市场化、组织化、规范化、起点高的桉树民营林业,培育多样化的桉树林业和企业组织形式。特别要注意探讨多元化自主发展的造林模式。在与国外大型林浆纸集团合作的“纯租赁造林”模式中,要探索良好合作机制。过去低成本租地模式损害了农户的长远利益,形成林地纠纷等隐患,其问题实质是利益分配不公。模式损害了农户的长远利益,形成提高租金,且根据市场情况若干年调整一次,让农户参与利益分成。另外,采用广大农民意愿接受的“订单林业”等新的造林模式,由外方投资,主伐时约定定额返还后剩余木材可桉市场价卖给投资方。由于实施及管理方式比较简单,利益与造林管护者直接挂钩,责任明确,减少了过去一些造林模式中存在的各种纠纷和矛盾。

    9.加强桉树病虫害监控,建立和健全桉树病虫害监测预警防控体系

    桉树病虫害是生态环境恶化,由生物引起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是制约我国桉树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已严重威胁到我国桉树资源和生态安全。面对近年来迅速扩大和蔓延的桉树病虫害,特别是一些次要病虫害在部分地区逐渐形成新的威胁,必须引起我们的警觉和高度重视。

    桉树人工林病虫害的大发生常常与生态环境退化和特殊的气候条件相联系。但也有不少病虫害的发生是缺乏有效的监控和预警造成的。因此,除了通过培育生物学上稳定和健康的森林,增强人工林自身抗病虫害能力的途径来控制病虫害之外,建立和健全桉树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控体系是防止桉树病虫害大发生的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此外,要加强检疫力量和落实检疫政策和措施,目前,国内大量调运桉树苗木的行为相当普遍和广泛,如不加强检疫,必将使病原体和有害昆虫,通过人为传播而扩大蔓延,从而威胁到桉树和许多人工林的安全。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桉树人工林面积的迅速增加,桉树病虫害进一步加剧的趋势不可避免。只有桉树人工林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实现林分可持续经营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使桉树病虫害得到较好的控制。只有可持续控制桉树人工林病虫害,才能保证我国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

    10.强化桉树人工林的管理法规和产品认证制度

    随着森林问题的国际化,林产品认证已成为世界潮流。强化桉树人工林的管理法规和产品认证制度是促进工业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一种市场的经营措施。近10多年来,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国家组织和英国、荷兰、德国、美国、加拿大、巴西、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相继成立了森林和林产品认证机构,森林和林产品认证行动正在兴起,并在促进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重视环境保护,是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不注重环境保护的林业,是没有前途的林业。桉树人工林发展中出现的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有其历史的原因,也确实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和未知的领域,但可以肯定地说,采取不科学的桉树发展方式产生的环境后果是十分严峻的,应该引起有我们的警觉。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造林,就能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了贡献。我国正处在桉树工业人工林大发展时期,对大规模工业人工林基地规划、造林和营林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森林和林产品的开发进行论证、监理和认证是非常必要的,这是桉树工业人工林实现可持续经营的制度保障。



    据记者调查了解,大果紫檀(俗称缅甸花梨)虽然近期走货较好,但价格方面却持续在低位运行,商家清库存意向浓郁。目前深圳观澜红木市场大果紫檀直径10-20cm、原木报1.0-1.3万元/吨,直径50-60cm原木报2.2-3.6万元/吨,方材20-30cm左右报1.1-1.4万元/吨,方材30-50cm左右报1.3-1.8万元/吨。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