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家具领域国际标准发布\北京红木家具收藏检测鉴定应注重文化价值
为规范全球床类产品力学性能测试方法,争取国际标准制定话语权,实现中国标准“走出去”,全国家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单位,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市质检院)牵头制定了国际标准ISO19833:2018《家具床稳定性、强度和耐久性测试方法》,并于今年3月获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
作为家具行业标准化工作“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多方努力下,ISO/TC136(家具)年会于2014年9月首次在我国召开。作为会议的重要内容,由上海市质检院提出的《家具床稳定性、强度和耐久性测试方法》国际标准新项目提案获得一致通过。回顾该标准近4年的编制过程,以上海市质检院为主的工作组秘书处通过国际间学习和交流,掌握了ISO标准化工作的机制与规则,克服了国际专家之间由于文化、技术背景、工作时间差异造成的交流障碍,通过电子邮件、ISO电子工具等针对数个技术难题与来自美国、丹麦、英国、德国、意大利的多位专家进行了广泛地研讨,标准草案经历了ISO标准制定的全部阶段:工作组草案(WD)、委员会草案(CD)、国际标准草案(DIS)、最终国际标准草案(FDIS),内容得到了不断地修改和完善。
本次发布的国际标准ISO19833《家具床稳定性、强度和耐久性测试方法》对床类产品的测试环境、测试设备、测试方法、推荐指标、施力要求和公差等内容进行了规定。在床水平测试中,该标准首次将床类产品分为单人床屏、双人床屏和无床屏3种情况分类进行测试,对于适应市场上纷繁复杂的产品设计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日前,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播出了一期关于目前国内红木市场的节目《红木“过冬”记》,当中提及,曾经价比金高的红木如今难挡市场寒冬,商家清闲、客流稀少、成交低迷。很多红木商人仍处在观望中。与此同时,红木市场的原木价格翻了几番,而家具价格上涨幅度却不大,涨幅仅在20%到30%左右。
“面粉贵过面包”,这是目前红木家具市场的一大怪现象。在一些贵重原材料进一步稀缺的情况下,企业家们现在却更多地开始关注原材料的价值,这究竟是一种进步,还是倒退呢?
转变观念优选替代木材
红木是一个非常“中国”的概念,在树种的分类中,没有一种或者一类的树被称为红木,只有变成家具后,它才能被称为红木,这是一个文化概念。红木家具按工艺可分为传统硬木家具和现代硬木家具。传统硬木家具款式以明、清经典硬木家具为主,功能以陈设、收藏为主,制作精湛的深色名贵硬木家具,包括硬木高仿家具、红木古典家具、古典工艺家具等。现代硬木家具是指在传统工艺基础上,既能体现传统家具艺术,又具有当代艺术创新,且选材讲究、制作精湛,具有知识产权和收藏价值的深色名贵硬木家具。
木材对红木家具来说十分重要。面对短期内迅速增加的投机需求,市场上红木原材料的供给大幅减少,导致价格急剧攀升。当前名贵木材的状况是:黄花梨一木难求、小叶紫檀极其稀少、大红酸枝已出现稀缺状况。
除上述3种名贵木材之外,目前一些可替代的木材价格行情如下:缅甸花梨价格每吨2万多元;白酸枝价格每吨3万元左右,其他非洲、南美洲进口的木材大多数在每吨几千元至1万多元不等。这种现象就好比以前小叶紫檀在禁关后,其他比小叶紫檀便宜的木种身价就跟着水涨船高。为应对这种状况,从事红木行业的企业家一方面需要承受家具制作、维护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还要将部分资金投入到提高家具质量与工艺上。
近两年,红木家具市场发展速度远不如前。受到整体经济调整,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红木家具销售目前还很难摆脱困境。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红木家具行业洗牌时刻已经到来,三无产品和以质劣价廉产品来获利的小品牌必将被淘汰出局。只有以优质产品为核心、以强大实力为后盾的企业,才能在这场“洗牌战”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笔者认为,当前红木家具企业最需要做的是,应不断加强传承古典木工结构和优美线条的传统家具,研发企业独有的产品,加强消费者对企业品牌和产品设计的认可。
此外,由于名贵的材料存世量逐渐减少,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就是要寻找能够满足客户需求,同时又能保证企业效益的代替材种。因此在选择替代木材上,要考虑到稳定性、油性、比重及存世量等多方面,这就要考验企业的眼光,选择的替代木材能否领先一步,先一轮抢占市场的先机,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来源:成都日报)
近年来,我国在松材线虫病防治方面逐渐形成了以全面清除病死树为根本,以灭杀媒介昆虫为核心,以疫情全面监测技术、外来疫情封锁技术、树干注药的松树主动保护技术以及生态补植和林相改造技术为辅助的防治格局。山东、浙江等地探索出在清理病死树基础上,应用引诱剂诱捕天牛成虫、施放肿腿蜂和花绒寄甲等天敌昆虫、打孔注药、饵木诱杀等综合防治措施,有效降低了松褐天牛虫口密度,达到了防止其传播松材线虫病的目的。
国家林业局部署了一系列科技攻关,也取得显著成效。突破了通过防治媒介昆虫实现控制松材线虫病蔓延的重大难题,尤其在天敌的规模化繁育和利用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应用于安徽九华山、湖南张家界、贵州遵义等地,松褐天牛的虫口减退率达90.6%,由松材线虫病造成的马尾松病死率下降95%;攻克了松林重大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成果处于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防控示范和监测预防推广面积累计达2050万亩次。
爱泉城济南的水,更爱那水上的船。在济南王府池子出生成长的非遗传承人胡源因为水与船结缘。十三岁开始做中国船模型的胡源如今又开始着手制作道光年间的木船“镜春舻”模型,同时还将着手制作济南名楼“鸟笼子”模型,将传统文化记忆传承下去。
胡源给“镜春舻”模型蒙船体。13岁就学习
制作军舰模型
2月17日上午,胡源正在家里制作新的木船作品:道光年间的“镜春舻”模型,“这艘木船是道光皇帝从紫禁城往颐和园走水路的坐骑,虽然模型只有一层,但制作起来比较复杂。”正在给木船模型蒙船体的胡源说道。
今年54岁的胡源自幼动手能力极强,13岁进了济南市军事体育学校学做军舰模型,1977年,胡源拜会做中国船的胡启镛师傅为师,还自学大学造船课程。后秉承师傅遗愿,胡源做出了一艘慈禧太后当年乘坐的“木兰艧”御船模型。
在胡源家里的柜子上,摆着他最近完成的“雨荷船”模型,这艘带有济南本土色彩的船也是就地取材于曾经在大明湖里的船而设计,与他以往做过的船模和军舰模型相比,这艘船模显得分外精致。做此船模时,胡源要把红木削成5毫米宽的薄片,再把它们编成席子放到船模顶上,船体前后挂上两块写着“雨荷”和“清心”的匾,船门上刻一副对联,还为它亲手打了一套小巧玲珑的家具陈设在里面。
光制作船模船架
就花了一个月
船模架子的连接都是依靠木头进行,胡源将下好料的红木挑出两块,一块打卯,一块开榫,一对卯榫组合起来就像螺丝和螺丝帽一样严丝合缝儿才能算完成。“做一对卯榫必须不间断完成,一旦停下来就前功尽弃了,因为出现不协调就要立即修改。同时为了船体的坚固需用竹节进行加固。”胡源说,其实船模的内部结构很复杂,但是从外面是看不到的。
“一架木船模型从看图到设计再到制作过程都需要不断创新,根据当时的历史和木船的性质,从三位图里想象之后跟实体比对。”胡源说,“制作的过程就是再创新的过程。”皇家船只模型的龙椅、床榻和门窗都要一一想花样儿去雕刻,船模的抛光、打磨等细加工程序也都需要沉住气耐心进行。这艘“镜春舻”模型,胡源从年初开始制作,光船架子就做了一个多月,预计到年底能够完成。
将复原“鸟笼子”模型
传承传统文化记忆
不止“镜春舻”模型,胡源的每一条船模都要做得尽善尽美,前前后后要花上百道工序。在做“镜春舻”模型的同时,胡源说,自己还将开始复原老济南名楼“鸟笼子”模型。
“鸟笼子”是20世纪初建成于大明湖南岸的山东省咨议局,20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拆除。胡源说,他已经购买了几万块钱的红木,马上就将着手设计制作。
胡源说:“没有文化就没有素质,将楼复原之后希望它能变成传统文化的一个记忆。”这也是胡源多用红木的原因,红木虽“三分做、七分磨”,十分费功夫且需一次性成功,但是较其他木材更加结实,价值也更高,更适合传承文化记忆。
如果能完成,胡源制作的木船“镜春舻”模型和名楼“鸟笼子”模型将一起参与明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会,继续为弘扬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于悦实习生赵晓彤)
来源:齐鲁壹点(山东)
韩国、马来西亚、美国、墨西哥四国发布五项木材产品通报(G/TBT/N/KOR/685、G/TBT/N/MYS/70、G/TBT/N/USA/1195、G/TBT/N/MEX/306、G/TBT/N/MEX/319),针对木材产品标准规范、木材合法性保证系统、防腐木材、木材标签、使用脲醛树脂生产的木材及其产品的甲醛排放等方面标准法规草案进行修订。据统计,2016年1月至9月我国累计出口木及木制品100.74亿美元,主要出口到美国、日本、韩国等国。这些法规草案如果成功实施,将对我国木材产品出口造成严重冲击。此外,这些法规若成功实施,极可能引发其他国家纷纷仿效,进一步加剧我国相关企业出口压力。
与会专家细致审阅了通报法规的草案全文,在WTO/TBT协议框架下,基于透明度等原则,从内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等方面提出了近十条评议意见,充分反映出我国木材产品行业对国外相关通报法规的建议和诉求。若评议意见被通报发起国采纳,将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我国木材产品在出口中遭遇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风险,对减少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相关产业可能造成的出口障碍、维护出口企业的正当权益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近几个月来,国内大红酸枝原木的价格大幅上涨,涨幅达到20%~30%。这是源于今年3月,《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第十六届缔约国大会公布了新的附录修订名单,大红酸枝(交趾黄檀)等5种红木被升至附录II,国际贸易将受限制。有业内人士估计,随着大红酸枝的货源减少,价格上涨,势必让家具企业将红木家具的定位调高。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伍炳亮提醒,消费者要保持理性心态,不要盲目购买家具。
文/记者周浩杰、张丹羊、徐一斐
“现在大红酸枝等于是变相涨了价。”在佛山经营一家酸枝家具工厂的李先生,上个月去深圳观澜木材市场进原料,去到现场一问价就有点傻眼了:直径30厘米以上、长2米的大红酸枝开价约30万元一吨,直径50厘米以上、长2米的则每吨要价50万元左右。
“上次来还是可以和店家讨价还价,可这次完全是一口价。”而且他咨询了数个卖家后,发现卖家的货源有限,基本都在8~10吨之间。
李先生的说法,得到了中山一些家具企业负责人的印证。中山市红古轩家具有限公司的营销总监杨晶就介绍,从去年年底开始,大红酸枝原木的价格就涨了20%~30%,大料的涨幅更大。
大红酸枝原木贸易受限
被列入“公约”附录I和附录II的红木树种数量上升为7种,国际贸易管理更严格。
据了解,此次大红酸枝等红木的涨价,主要是与新修订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即将生效有关。今年3月,《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下称“公约”)第十六届缔约国大会公布了新的附录修订名单,并将于6月12日生效。根据名单,交趾黄檀、中美洲黄檀、微凹黄檀、伯利兹黄檀和卢氏黑黄檀由附录III被升列至附录II,被列入“公约”附录I和附录II的红木树种数量上升为7种,红木原木的国际贸易管理将会更为严格。
根据“公约”要求,这些新列入附录II的红木树种,须有进出口许可证或者再出口证明书方可进行国际交易。在这些被升至附录II的红木树种中,交趾黄檀,也就是大红酸枝,最为中国市民所熟知。
李先生与大红酸枝等木材几乎打了一辈子交道。“大红酸枝主产老挝、柬埔寨、越南、泰国等国家。”他说,目前由于过度砍伐,这些原产地的木材供应量已经缩减。随着大红酸枝被列为属于限制进出口的濒危树种,这一货源将会越来越少。
中小企业或将“无米下锅”
“在深圳观澜,大红酸枝老料和大料非常少。从前不用的树根、树杈开始出现在市场。”
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伍炳亮对大红酸枝等红木树种被升至“公约”附录II也有关注。伍炳亮介绍,材质级别较低的红木木料与大红酸枝价格相差悬殊。目前,大红酸枝的小料、次料价格为每吨5万~7万元,中料价格为每吨8万~15万元,直径20厘米的好料价格每吨20万~30万元,直径在20~30厘米的上等料价格每吨在40万~60万元之间,更有些上等的板料是按其宽厚程度论块买卖,折合每吨需一百多万元。与大红酸枝相比,材质较为优良的微凹黄檀,价格也不过每吨2万~4万元左右。
近年来大红酸枝的市场交易量大幅减少,国内大红酸枝木料的稀缺问题正进一步凸显。伍炳亮说:“我今年3月到深圳观澜考察时发现,相较两年前,这里的大红酸枝老料和大料都已经非常少了。很多从前被遗弃不用的树根、树杈等残次料也开始出现在木材市场。这种级别的木料出材率很低,用来做家具并不划算。”
伍炳亮表示,根据目前国内家具企业的大红酸枝耗材量来推算,当前木材市场的存量及进口数量是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的。虽然新修订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还未正式生效,但根据公约内容,这些原木的进口难度增加了,必然会导致材料进口量减少。企业的材料供应受到影响,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或将面临无米下锅的困境。
木材原料供应的减少,使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更加难以协调。伍炳亮认为,虽然短期内红木原料和家具的价格不会大幅上升,但从长远来看,升值率较稳定的红木原料和家具的价格会不断攀高拉升。
业内估计,大红酸枝可能复制小叶紫檀涨价走势
商家囤货:“大红酸枝比黄金保值”
听说大红酸枝开始涨价,今后还要更贵的消息之后,李先生有意从拥有大宗囤货的行家手里再购买一些木材。“咨询了两位,都表示要留着保值,暂不考虑出售。”
李先生估计,大红酸枝未来价格的涨势,或将会复制小叶紫檀的价格走势。在8年前,小叶紫檀每吨大料的售价在20万元左右,如今这个价格变成了每吨100多万元。他估计,大红酸枝未来“可以说比黄金还保值”。
事实上,李先生在早年就已经大手笔囤积大红酸枝木材。“8年前,直径40~50厘米、2.5米长的大红酸枝看等级只需6万~8万元一吨,我当时出手囤了几十吨,在囤货的行家里面已经算少的了。”
可收一些价格适中、做工精良的家具
收藏消费:理性购买勿盲目入手
即使有商家已经囤货,但大红酸枝的货源总有被消化干净的一天,对此厂家有何打算?中山市红古轩家具有限公司的杨晶表示,目前公司还有大红酸枝的存货,所以影响还不是太大,但从长远看,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上涨,必然会对公司的销售策略产生影响。“我们将对大红酸枝的家具设定更高的规划,增加它们的附加值,像黄花梨木那样,做更高端的定位。”
对于大红酸枝未来的原木货源减少,伍炳亮也提醒消费者要理性购买。“希望公约生效后,消费者还是要保持理性的心态。可以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收一些价格适中、做工精良的家具,但不要因为红木噱头盲目购买家具。”
《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在1975年正式执行,目的是透过限制野生动植物出口与进口,确保野生动物与植物的国际交易不会危害到物种本身的延续。
该公约管制国际贸易的物种,可归类成三项附录,附录一的物种为“若再进行国际贸易就会导致灭绝的动植物”,明确规定禁止其国际性的交易;附录二的物种则为“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的物种”,若仍面临贸易压力,族群量继续降低,则将其升级入附录一;附录三是“各国视其国内需要,区域性管制国际贸易的物种”。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