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无甲醛胶合板规模化生产技术再获突破\泗洪县板材企业迎来“第二春”
详细内容

我国无甲醛胶合板规模化生产技术再获突破\泗洪县板材企业迎来“第二春”

时间:2020-10-11     人气:474     来源:     作者:
概述:近日,记者从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主持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一项关于无甲醛胶合板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日前在北京通过科技成果评价,通过该技术生产的板材甲醛释放量大大降低,仅为0.015mg/L,是国家E1标准的1%。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科技......

近日,记者从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主持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一项关于无甲醛胶合板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日前在北京通过科技成果评价,通过该技术生产的板材甲醛释放量大大降低,仅为0.015mg/L,是国家E1标准的1%。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科技成果评价委员会专家组一致认为,在这项关键技术中,无甲醛胶黏剂、产品力学性能及甲醛释放量达到同类产品的国际先进水平。

据了解,此次通过的无甲醛胶合板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技术由徐州基石无醛人造板有限公司、东营市盛基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联合研发。“我们通过多年的时间研发更环保的胶黏剂,并配套与其相适应的涂胶、组坯、胶合、后处理等一整套实用技术体系,集中解决了无甲醛胶合板生产效率低、次品率高的问题。”东营市盛基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石延芳表示。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造板产品消费保持稳定增长。根据《2016-2021年人造板木片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显示,预计未来5年我国人造板产品年生产量将稳定在2.6-2.8亿立方米之间,年消费量在2.5亿立方米左右。随着人造板行业的快速发展,室内甲醛污染也成了严重影响居民健康的难题。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国家和行业标准对人造板产品甲醛释放限量的要求逐步严格,产品的环保等级也已由E2级向E1级过渡,部分产品已符合E1级甚至接近于E0级的甲醛限量要求,但仍有不同程度的甲醛问题。

为了解决甲醛污染问题,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研究,从甲醛胶粘剂着手降低甲醛,并申报了一系列专利,发表了相当数量的研究性论文,但市场上生产的环保胶黏剂仍然无法满足市场化的需求。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无甲醛胶黏剂’,但是要么成本太高,无法产业化应用,要么陈放期短,不能大规模生产板材产品。”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专家王冶表示。

在科技的支撑下,无甲醛胶合板、无甲醛细木工板、无甲醛多层复合地板、无甲醛木结构覆板用胶合板等系列产品问世,木材胶合产品的环保性能和产品价值大大提高。据徐州基石无醛人造板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奠基介绍:目前生产出的杨木材质普通胶合板,经国家木制家具及人造板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徐州)检测,试件胶合强度、顺纹静曲强度、横纹静曲强度等均符合或优于国家标准,甲醛释放量0.015mg/L,是国家E1标准的1%、E0标准的1/33、日本F4星标准的1/20。生产出的桉木材质普通胶合板,经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检测,TVOC和甲醛释放均为未检出。

“当前,‘无甲醛胶合板’存在缺少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现状,市场上该类产品良莠不齐,我们在多年前打开市场也碰到了很多问题,但是我们坚决制定严格的企业标准,现在已经吸引了像德尔地板这样的知名企业合作,并将致力于拓展环保家具市场。”杨奠基说。“希望国家能早日出台相应的标准,大力推广环保家具,帮助真正做品质产品的企业得到市场的认可。”


“赵老板,我要的板皮加工好了吗?”“李老板,您别急,最迟后天,板皮一定送到!”近日,泗洪县金锁镇个体板皮加工户赵老板因订单不断,正忙个不停。记者了解到,在金锁镇,个体板皮加工户有426户。这些个体加工户以往一直生产97厘米板皮,主要用于建筑模板,但近年来生意不景气,许多板皮加工户面临停产。为实现本地木材加工产业转型发展,扶持个体木材加工户转型升级,该镇鼓励个体木材加工户转型生产127厘米的新规格板皮,为他们打开了销路。赵老板就是该镇木材加工户转型发展过程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是第一个尝到甜头的人。

“自从生产127厘米的新规格板皮,我这里的订单都排到下个月了,都是本地的家具厂、木材企业来预定,供不应求。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销路,心里的大石头总算放下了。”赵老板告诉记者。

“为扶持本地木材加工户转型发展,我们对426户个体板皮加工户摸底调查,通过扶持有实力的板皮加工户更新设备、提档升级,生产设备托盘、方木、玩具等高附加值产品,推动原板皮加工户转型为家具板、包装板生产型企业。”金锁镇人大主席杨忠效介绍说。该镇拥有木材加工类规模以上企业11家,产品包括密度板、家具板、包装板、科技木、家具、防火门、木制玩具等,全镇木材加工产业从业人员8000余人,木材类企业年产值达2.5亿元。据悉,目前该镇已招引两家板材深加工企业落户,其中,聚金木业项目一期已投产,主要从事包装板生产,预计年产值超2000万元;兔宝宝装饰新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已签约,项目计划占地128亩,建设厂房6万平方米,预计年产值达2亿元。“帮助个体板皮加工户转型升级,既能为招引木材深加工企业提供筹码,又可以带动本地企业发展壮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换句话说,我们只有完善自己,才能吸引更多更大更强的企业入驻,这是一个良性循环。”金锁镇党委书记杨召德说。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我国现有桉树人工林450多万公顷,约占我国森林总面积的2.1%,占人工林总面积的6.3%,年产木材超过3000万立方米,超全国木材总产量的1/3,是保障国家木材安全的顶梁柱。桉树产业已形成包括种苗、肥料、制材、制浆造纸、人造板、生物质能源和林副产品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总产值超3000亿元,是林业领域典型的大产业。桉树在高效快速生产木材的同时,也具有生态效益和防护作用。桉树的固碳能力极强,每公顷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37.8吨。发展桉树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可促进林农增收和农村致富,是极好的民生林业。

    虎斑木低位平稳。在斑马木市场出货量不顺畅的形势下,虎斑木也难有行情可言,市场成交量寥寥无几。目前广东市场虎斑木长2—4m、厚5cm、A级报价5000—5900元/立方米。

    (记者陈振伟)

    阅读全文
  • 2016年我国拔除了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石狮市,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西林县,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等5个松材线虫病疫区,疫区总量控制在210个。相较于2015年,松材线虫病发展趋势整体趋缓,局部有所蔓延。

    近年来,我国在松材线虫病防治方面逐渐形成了以全面清除病死树为根本,以灭杀媒介昆虫为核心,以疫情全面监测技术、外来疫情封锁技术、树干注药的松树主动保护技术以及生态补植和林相改造技术为辅助的防治格局。山东、浙江等地探索出在清理病死树基础上,应用引诱剂诱捕天牛成虫、施放肿腿蜂和花绒寄甲等天敌昆虫、打孔注药、饵木诱杀等综合防治措施,有效降低了松褐天牛虫口密度,达到了防止其传播松材线虫病的目的。

    国家林业局部署了一系列科技攻关,也取得显著成效。突破了通过防治媒介昆虫实现控制松材线虫病蔓延的重大难题,尤其在天敌的规模化繁育和利用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应用于安徽九华山、湖南张家界、贵州遵义等地,松褐天牛的虫口减退率达90.6%,由松材线虫病造成的马尾松病死率下降95%;攻克了松林重大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成果处于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防控示范和监测预防推广面积累计达2050万亩次。


    爱泉城济南的水,更爱那水上的船。在济南王府池子出生成长的非遗传承人胡源因为水与船结缘。十三岁开始做中国船模型的胡源如今又开始着手制作道光年间的木船“镜春舻”模型,同时还将着手制作济南名楼“鸟笼子”模型,将传统文化记忆传承下去。

    胡源给“镜春舻”模型蒙船体。

    13岁就学习

    制作军舰模型

    2月17日上午,胡源正在家里制作新的木船作品:道光年间的“镜春舻”模型,“这艘木船是道光皇帝从紫禁城往颐和园走水路的坐骑,虽然模型只有一层,但制作起来比较复杂。”正在给木船模型蒙船体的胡源说道。

    今年54岁的胡源自幼动手能力极强,13岁进了济南市军事体育学校学做军舰模型,1977年,胡源拜会做中国船的胡启镛师傅为师,还自学大学造船课程。后秉承师傅遗愿,胡源做出了一艘慈禧太后当年乘坐的“木兰艧”御船模型。

    在胡源家里的柜子上,摆着他最近完成的“雨荷船”模型,这艘带有济南本土色彩的船也是就地取材于曾经在大明湖里的船而设计,与他以往做过的船模和军舰模型相比,这艘船模显得分外精致。做此船模时,胡源要把红木削成5毫米宽的薄片,再把它们编成席子放到船模顶上,船体前后挂上两块写着“雨荷”和“清心”的匾,船门上刻一副对联,还为它亲手打了一套小巧玲珑的家具陈设在里面。

    光制作船模船架

    就花了一个月

    船模架子的连接都是依靠木头进行,胡源将下好料的红木挑出两块,一块打卯,一块开榫,一对卯榫组合起来就像螺丝和螺丝帽一样严丝合缝儿才能算完成。“做一对卯榫必须不间断完成,一旦停下来就前功尽弃了,因为出现不协调就要立即修改。同时为了船体的坚固需用竹节进行加固。”胡源说,其实船模的内部结构很复杂,但是从外面是看不到的。

    “一架木船模型从看图到设计再到制作过程都需要不断创新,根据当时的历史和木船的性质,从三位图里想象之后跟实体比对。”胡源说,“制作的过程就是再创新的过程。”皇家船只模型的龙椅、床榻和门窗都要一一想花样儿去雕刻,船模的抛光、打磨等细加工程序也都需要沉住气耐心进行。这艘“镜春舻”模型,胡源从年初开始制作,光船架子就做了一个多月,预计到年底能够完成。

    将复原“鸟笼子”模型

    传承传统文化记忆

    不止“镜春舻”模型,胡源的每一条船模都要做得尽善尽美,前前后后要花上百道工序。在做“镜春舻”模型的同时,胡源说,自己还将开始复原老济南名楼“鸟笼子”模型。

    “鸟笼子”是20世纪初建成于大明湖南岸的山东省咨议局,20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拆除。胡源说,他已经购买了几万块钱的红木,马上就将着手设计制作。

    胡源说:“没有文化就没有素质,将楼复原之后希望它能变成传统文化的一个记忆。”这也是胡源多用红木的原因,红木虽“三分做、七分磨”,十分费功夫且需一次性成功,但是较其他木材更加结实,价值也更高,更适合传承文化记忆。

    如果能完成,胡源制作的木船“镜春舻”模型和名楼“鸟笼子”模型将一起参与明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会,继续为弘扬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于悦实习生赵晓彤)

    来源:齐鲁壹点(山东)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