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尼具有FLEGT认证木制品总出口额逾4亿美元\深圳观澜红木无亮眼行情
详细内容

印尼具有FLEGT认证木制品总出口额逾4亿美元\深圳观澜红木无亮眼行情

时间:2020-10-11     人气:662     来源:     作者:
概述:印尼环境与林业部报告,自2016年11月至今年2月底,持有欧盟市场森林管理贸易执行法(FLEGT)认证的我国木制品总出口量达2.985亿公斤,总值4亿0930万美元。环境与林业部国际工贸专员拉斯米(LhaksmiDhewanti)昨日在雅加......

印尼环境与林业部报告,自2016年11月至今年2月底,持有欧盟市场森林管理贸易执行法(FLEGT)认证的我国木制品总出口量达2.985亿公斤,总值4亿0930万美元。

环境与林业部国际工贸专员拉斯米(LhaksmiDhewanti)昨日在雅加达声称,向欧盟出口必须具有FLEGT认证的条规生效的6个月内,政府为向27个欧盟国家出口木制品,已颁发了1万1817份FLEGT认证。

“除了品质、质量和设计因素之外,我国持有FLEGT认证的家具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更强的谈判地位,”她如斯说。

到目前为止,我国是全球第一拥有欧盟FLEGT认证的和唯一国家。由于已满足欧盟木材法规(EUTR)的要求,我国木制品无需进行尽职调查,能直接输入欧盟市场。

拉斯米解释,政府强制规定林产业产品必须全面实施SVLK认证后,欧盟宣布我国SVLK认证与FLEGT认证具有同等法律地位。这证明我国的SVLK认证作为证明木制品的合法性,受到欧盟的认可。

“那是因为过去国际市场以为我国的木制品,都使用非法砍伐的木材。有鉴于此,FLEGT认证改善了我国在国际市场的形象,”她如斯说。

拉斯米进一步说,我国的SVLK认证不仅是应对欧盟市场的要求,而且所有的其他国家,作为政府保证我国产品的合法性和连续性。

她说:“政府正努力使SVLK认证获得澳大利亚、美国和日本政府的认可。政府将把大市场放在优先地位,能吸引其他市场的客户。FLEGT认证是进入欧盟市场的通行证,而SVLK认证不仅是为了进入欧盟市场之一。”

欧盟驻我国代表团副团长Charles-MichelGeurts强调,FLEGT认证是证明木材合法性,所以印尼木制品出口无需进行尽职调查。

他提醒,欧盟木材法规禁止欧洲企业将非法木材和木材产品带入欧盟市场。

欧盟木材法规规定欧洲企业,对进入欧盟市场的木制品进行尽职调查,以及要求记录供应商和买家的信息。


国庆假期期间,红木原材市场行情温吞,商家们普遍表示甚少人来寻货问价。目前深圳观澜大果紫檀短料统货价格7000-8000元/吨;直径20-30cm左右、长料报1.5-1.7万元/吨;直径30-40cm、长料报1.7-2.2万元/吨。奥氏黄檀直径20-30cm、长料、带白边的报1.7-1.8万元/吨;巴里黄檀短料1.3-1.4万元/吨,直径30cm左右、长料、精枋料报3.0-3.2万元/吨。市场未见亮眼行情。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印尼国家减灾署说,过去一周,亚齐省约探测到35处林火热点,有70公顷的森林与其他土地被烧毁。
    据报道,在受影响的西岸港市米拉务(Meulaboh),部分学童昨日上午仍戴着口罩照常上学。不过,当地有好几所学校已暂时停课,让学生待在家中避开烟霾。
    印尼每年旱季均会遭遇林火,由于较难扑灭往往会持续数周。林火产生的烟霾严重时会导致学校停课、航班停飞,甚至飘至东南亚邻国。在7月下旬,印尼5个省因林火进入紧急状态。
    当局警告林火情况或在8月和9月加剧
    印尼国家减灾署发言人苏多波说:“这些地火是由那些以传统烧芭方式清理土地的人引起的,因此火势会蔓延开来。”他也指出,由于目前正值旱季,林火特别容易一发不可收拾。当局呼吁民众不要进行烧芭,并留意土地的情况。
    预料,印尼旱季还会持续数月。印尼当局正致力于扑灭林火,并警告林火情况可能在8月和9月进一步加剧。

    在家具业,一些企业的崛起正是因为关键人才的作用,而衰落也伴随着人才的流失。
    一些颇负盛名的家具产业基地却极少诞生全国影响力的企业,也和对人才的不重视、发展的短视有直接的关系。
    本期《今日家具》将封面话题聚焦为“家具人才战”,希望以此引发行业对于人才或人力资源的重视。
    或许对于当下的家具行业来说这个话题有些“不够主流”,因为在整体经济暗淡的情况下,“生存”往往是首要目标。
    但对于志存高远的企业来说,人才问题到何时都是最为紧迫的问题。
    或许正是在低谷周期内,充分修炼内功,吸引、挖掘和培养优秀的人才队伍,待到雄起时才有足够坚实的基础,许多伟大的企业也正是这样壮大发展起来的。
    既然人才或者说人力资源如此重要,我们不禁要问:家具业为何吸引不了、也常留不住那些优秀的人才?要留住这些人才,企业需要做哪些工作?以及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用工荒”问题,企业要如何应对人力资源结构的重大变化?

    人才状况改变的根本,是提高产业效率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句话可以说明为何家具业成为人才的“洼地”。要改变这种状况,或许可以通过提高待遇、给予人才充分的信任和支持等方式。


    但面对人才市场的“抢人大战”,行业类别始终是人才第一考虑的因素。
    家具业产值巨大,但优秀的企业凤毛麟角,客观上阻碍了人才的吸引和充分流动。
    这当然和家具业本身的特性有关:低关注度、低集中度等,但本质上还在于从行业到企业都存在着生产落后、管理落后、产业效率偏低的问题。
    在对上市家具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状况统计时可以明显看出这样的问题,即优秀人才的待遇相比家电等其他行业偏低,更不用说互联网和电商领域了。
    当家具业逐渐实现产业内部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附加值等),走出自我封闭、开始面临跨行业竞争的时候,也就是整个行业产生根本改观,迎来新的发展阶段的时候。
    这时,对人才的吸引力自然也就更高。

    吸引和留住人才,向外看还要要向内看

    客观上来说,整个家具行业的发展起点较低。要吸引优秀人才首先就是要敢于“向外看”。


    顾家集团引入原美的集团副总裁李东来,用职业经理人制度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慕思寝具在姚吉庆的带领下逐步成为软体领域的巨头等,已有许多成功案例值得借鉴。
    不仅如此,企业还需要“向内看”。对于家具企业来说,尤为重要的是人才梯队的建设。除了高层次人才,一线职工、中层员工的管理同样重要。
    许多企业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人事管理能力,但真正的“人力资源管理”还非常初级。
    因此,家具业可以积极向其他行业和优秀企业学习,从已有的经验中进行总结并结合本行业现状进行调整,将人力资源建设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当中来。
    针对这个问题,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刘晓红博士将给出更多的建议和方法。

    应对未来“用工荒”,靠机器更要靠人才

    摆在家具企业面前的一个新的问题是: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的同时,招工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了。这既和中国总体的人口趋势有关,也和整个就业市场的结构转变有关。


    根据最新的人口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末全国16~59岁人口为89,729万人,占64.3%,比上一年度减少470万人。
    自2012年起,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和比重连续7年出现双降,7年间共减少了2600余万人。
    不仅如此,劳动力人口的就业结构也开始转变。
    各地区均出现明显农民工人数增速放缓现象,东部地区尤为明显,已呈下降趋势。由于第三产业薪资更高、工作环境更加舒适,劳动力正逐渐向第三产业流动。
    面对这样的情况,家具业如何应对?逐渐提高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推进智能制造是其中一条路。
    许多家具企业正在或已经实现了部分生产作业的全自动化,甚至是“无人工厂”。当然这个过程的代价也颇高,许多中小型企业无力负担。
    更重要的仍然是提高人均产出,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的竞争力。毕竟,机器对人的替代是有限的,许多生产环节依然需要人的支持。
    这时,提早一步加强员工的技能培训,提高工厂的管理水平和产出能力,更应该成为企业的选择。
    在接下来的一系列文章中,我们将对部分上市家具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扫描和对比,针对家具行业的人才竞争进行剖析,并介绍家具终端门店的人才管理方法。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家具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强烈,而提前做好准备的家具企业才有可能享受日后的“人才红利”。
    阅读全文
  • 为满足木材合法性标准,印尼政府计划对进口木制品采取合法性验证手续,如印尼合法性认证体系(SVLK)。该政策计划于2015年开始实施。
    贸易部对外贸易科负责人PartogiPangaribuan表示,正式文件将于9月底完稿。此后,所有进口木材必须经过合法性验证。
    ASMIDO董事长AmbarTjahyono对此表示欢迎。他认为,这样一来出口木制品将不会面对市场阻力,并将消除公众对原材料合法性的疑虑。
    截止至2014年12月31号,中国进口针叶原木主要港口库存量为307.9万m3(因部分港口数据没有统计,实际港口库存量约为350万m3),与12月7日库存量318.1万m3相比开始减少(11月1日为343.6万m3)。
    其中新西兰原木占156.0万m3,较11月初166.8万m3库存基本持平,美国原木占90.7万m3,较11月初则继续减少,加拿大原木占51.1万m3,澳大利亚原木占7.6万m3,俄罗斯原木占6.8万m3,港口库存木材去库存效果非常明显。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