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垫的钩法装饰餐桌物品节能环保\国家标准出台“红木贴皮”家具扰乱市场
桌垫在家庭或者办公环境的使用中,本产品可以很好的保护您的桌面和台面,给您的家具和人身带来温馨的保护。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桌垫的钩法的相关知识。跟我一起学起来吧。
钩针花朵桌垫的钩法:
1圈:5针短针围成圈,
2圈:圈内钩16个长针
3圈:每隔2个长针钩3针短针。
3圈:把钩好的作品反过来,再开始钩。在3针短针上钩:1短针4长针1短针(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花瓣)
4圈:在刚够好的花瓣上,钩4针短针
5圈:在4针短针上钩1短针5长针1短针(第二层花瓣)
6圈:在两个花瓣的中间钩8针短针再回够成环。再钩8针短针连到下两个花瓣的中间。为了清楚我换了线的颜色
7圈:圈钩的8短针中钩8个长针3针短针再钩8针长针,与8针辫针中间连接后,再下一个8针环针中继续上一个钩法用剩线钩的蓝色的就可以钩4个花另外一面是完全不一样的我用同样的花不同的连接方法和不同的线钩出2面不一样的效果这个是2股冰丝钩出来的效果。一朵花钩好线不要断开从针眼穿过来留一截线开始钩第2个花,注意看和第一面的连接方法是不一样的。这是继续钩出来的单元花,一面是8个单元花一面是11个,花是一样的我用不同的线和不同的连接方法拼接的,连接的时候才发现有个花瓣少钩了一个花瓣。
小编结语:平时看到的钩针编织的桌垫往往都是纯色的,有多种颜色也通常比较少,不过像是这种这么多颜色的花朵钩针编织桌垫还是比较少见的,主要是换色太麻烦了,不过这么大的桌垫,换色麻烦一点也是值得的。
随着造型典雅的红木家具日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市场上有部分商家以“红木贴皮”家具扰乱市场,牟取暴利。
贴皮家具扰乱市场
市民范女士日前想购买一个红木小桌台,她到本市几家大型的文玩市场发现,许多所谓的红木小件家具报价差异非常大。而当她问及是否有商品材质说明书时都遭到了拒绝。她无奈地告诉记者,有的商家甚至很不客气地认为她“多事”。
据本市家具协会资深业内人士透露,红木标准五属八类中的材质,都具有收藏价值,像紫檀、红酸枝等材质较受欢迎。而近年来,资源稀缺的原料价格大幅上涨,有些产地国严控出口,真正的收藏级红木家具都身价不菲。目前市场上一些用黄花梨、红酸枝、小叶紫檀等薄片贴在普通木材外面的家具,做好包裹工艺,普通人很难看出来。真正的红木家具和“贴皮家具”之间价格能相差十倍以上。而普通消费者无法确定家具的真实价值,甚至对其质量都难以辨别。据介绍,被称为红木家具技术“国标”的《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从2013年2月1日起强制执行,其中规定红木厂商在出售红木产品时,需保证配备“一书一卡一证”,即红木家具产品使用说明书、红木家具产品质量明示卡和产品合格证,以确保消费者能对所购买的红木家具有一个直观、明确了解。然而记者走访市场发现,正规的家具卖场内,基本没有厂家能把这些资料齐备地提供给顾客。部分家具销售人员坦白地告诉顾客,家具并不是全红木家具,内部部分材质采用的是其他硬木。
各方呼吁共促诚信
记者在暗访本市家居卖场时,很多销售人员甚至不知道有《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这样的国家标准。一些接受随机采访的消费者告诉记者说,现在的红木家具动辄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虽然厂家说家具有保值收藏的价值,但是自己连真假都分不清,所以不敢轻易出手。还有的消费者以前购买普通家具时遇到过质量问题,而卖场和厂家“踢皮球”推卸责任,他们对高档红木家具的售后服务也很担心。尽管部分红木家具卖场促销宣传上标榜“全场保真、假一赔二”,但有消费者认为此举诚意不足,应该在正式合同条款中,把对商家和厂家违约责任落实。
对于消费者提出的一些积极建议,业内人士表示除了呼吁市场监管部门督促厂家认真落实相关标准之外,卖场和厂家确实需要落实承诺。例如,提供“红木家具销售合同”,商家要在合同中明确按照国家规定的五属八类标注材质名称,而不是笼统写一个俗称,还要写清相关售后服务承诺的条款。
桌类家具能够达到实用与观赏的双重效果,在古时居室陈设中也较为常见。我们从明清时期的古画中可以看到,它们的用途非常广泛,既实用又能凸显出品位。具体到斋、房、堂、室,都有详细描述。
桌类家具:无“方圆”不成规矩
文/陈盛娥
核心提示:1:四仙方桌或八仙方桌在摆放时,应大边朝前,抹头朝两侧,花纹朝前,伸缩缝朝后,提高整体的观赏性。:
2:由于桌类家具所适用的环境不同,用途不同,结构和造型也有所不同,因而在陈设布置上也各有所宜,繁简亦不同。
桌类家具种类繁多,按形制来分,有方桌、长桌、圆桌、半桌;按用途来分,则有供桌、炕桌、琴桌、棋桌、茶桌、酒桌和书桌等等。在应用上,也没有特别严格的礼制要求,而是上至达官贵族,下至黎民百姓,均有所见。
各有所宜,安设得所
明清时期,因居室建筑的发展,出现了式样更多。用途不同的桌式。这些桌式既实用又富有陈设艺术效果。从结构上说,清式桌大多有束腰,正中下垂洼膛肚牙条,回纹马蹄,或镶嵌装饰本身具有欣赏价值。从整体上说,它们的造型丰富、简练,雕花装饰十分精美,营造室内风格的作用。从陈设功能上说,它们各有所宜,安设得所。
不同形制的桌式,在室内的布置有一定的格局。八仙方桌或者四仙方桌比较正统,宜设于厅堂中;圆桌使用者的身份不高,相对比较有随意性,位置因地制宜。供桌主要摆设于庙堂、家祠,作祭祀之用,常供设香炉、蜡竿和供品。以苏州园林为例,其中一室以供桌、天然几和八仙桌构成一组家具陈设;琴桌属于文房用具,雕饰优美而不繁褥,一般配以琴凳或绣墩,摆设于文房、小室、庭院等等,或是作为一种陈设,以示清雅;画桌、书桌的结构、造型与条案相同,由于比较宽大,常置于文房,以便展卷阅读以及挥毫书画;酒桌也同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审美情趣,被用于宴席之上。此外,
尺寸较小的炕桌用于正厅的炕或床上,在北方居室较为常见,比较典型的当属清宫,如故宫[微博]养心殿后殿正间、储秀宫西次间等均有炕桌,以秀丽的风格为主,配以坐褥、迎手、炕柜、翘头案、小多宝格、挂屏。
总体而言,桌类家具用途很广,是家庭必备之物。在装饰上以追求实用、美观为目的,使整体环境风格典雅、朴实大方,历代以来深受人们所喜爱。特别是官宦士族为了彰显情趣品位,对于每一种桌式的陈设更为讲究,且人争效之。
成套摆放,自成一景
中国古代建筑和室内环境为了强调“尊者居中”及等级严格的“儒家之礼”,遵循对称均齐的布置方式。因而,在建筑中的陈设形式上,桌类家具多以成套组合的陈设格局为主,力求达到实用与美观的效果。一方桌和一条案、一方桌和两把椅子、一张圆桌和五只圆凳(坐墩)等等是最传统的陈设原则,使用时也较为灵活,具体到斋、房、堂、室,都有详细用法。
从清宫能够看到皇家的陈设手法,强调高大威严、富丽华贵。比如,储秀宫东次间北面陈设摆放酸枝木雕花展腿方桌,两边配紫檀嵌珐琅扶手椅,东西各有红漆螺钿多宝格;养心殿东后间,亦采用两椅一桌陈设,于北窗设紫檀嵌玉云龙纹宝座,尽显文雅、庄重;储秀宫东暖阁次间,在开间或居室的显要位置备一长条案,案前置一方桌,方桌两侧各摆一把圈椅或扶手椅;长春宫西梢间西墙有紫檀架几案,其上摆放小插屏及各式珍玩,案前放紫檀镂雕绳纹拱璧方桌,两旁为紫檀雕西洋花扶手椅;太极殿东稍间北面有紫檀镶松竹梅绦环板条桌,桌两边为方杌;漱芳斋后殿陈设,正中置放酸枝木雕花嵌实心圆桌,配六只紫檀雕花嵌石心绣墩等等凸显华贵而又庄重之感。
从典型的大户人家的居室陈设格局来看,正厅中堂一般摆置一张长条案(平头、翘头或架几案),条案前置放一张四仙方桌或八仙方桌,左右两边配扶手椅或太师椅。或者,于正中则置放一张圆桌和五只圆凳或坐墩组成一套,用来临时待客或宴饮,并以此显示落坐客人之尊贵。此外,也有摆月牙桌(半圆式),上陈瓷瓶,靠墙摆放的同时,既可用于陈设装饰,又能“接桌”,作临时性使用。《红楼梦》贾母的上房正堂内景,书中写道“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除此,还有一段描写了贾府的筵宴陈设场景为四张官帽椅与方桌。
此外,在现代中式空间里,桌类家具的铺陈也呈现出充裕的视觉张力。摆设成堂配套桌椅组合,或原有形制上改进的一种桌式,配以蒲团、建盏等等,再根据实际空间和使用习惯出发,重点把握色彩关系和材质关系,讲究每一个细节的搭配,能够衍生出沉稳而大气的氛围。
可见,桌类家具的陈设不仅仅是单调的摆设,而是增加了诸如小插屏、挂对、多宝格、条案、椅凳等多种家具。在成堂配套的组合形式之下,再佐以古玩、瓷器及盆景,如此陈设,秩序而对称,能够构成独特一景,营造清雅不凡的气氛,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居室陈设文化。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2013年2月刊)
9月8日到11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家具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一组由浙江农林大学学生周月、李正演、韩佳伟等设计的家具作品应邀展出,其中由该校学生周月设计的“行云”茶桌受到了中外家具设计师、用户的好评,成为展览会上最耀眼的作品之一。
周月设计的“行云”茶桌,包括茶桌、茶椅和茶凳三个部分,整个设计提取了云的元素,将“行云流水‘的概念与茶室家具的形态相结合,体现“去留无意”的超然与闲适。行云的虚无与灵动,契合了东方美学的理念,阐释了国人对淡泊、高远情怀的向往。
此外,浙江农林大学学生设计的参展作品,还包括“水乡风情”衣物柜、“江南”茶柜等多个组合,涉及家居小产品、家具、空气净化器等,这些家具设计作品包括学生毕业设计作品、学科竞赛获奖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成熟产品,集实用性、创新性和商业性于一体。
浙江农林大学王丽老师介绍,该校工业设计学科,以国家木质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在竹木产品、家具及室内设计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尤其在竹集成材、刨切微薄竹、原竹以及竹编等家具及产品设计方面独树一帜。近年来,注重“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尤其在设计实践创新平台的设立上独具特色。
据介绍,中国国际家具展览会(FurnitureChina)每年9月在上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是国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际家具展,自1993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21届,是世界家具贸易最重要的平台之一。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家具展览会迎来了来自163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观众超过10万人次。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法制网儋州(海南)1月26日电记者邢东伟见习记者翟小功通讯员吉海波李博1月26日上午10点,海南白马井高铁站候车厅,旅客符某慌慌张张的找到执勤民警王警官,声称行李箱不见了,里面有一件三十万的珍藏黄花梨工艺品。原来,因行李箱外观相像,男子李先生乘车时将两人行李拿错。
据介绍,得知此事后,王警官一边安抚符先生的焦急情绪,一边详细了解其发现行李丢失的时间地点以及行李箱和黄花梨的特征,随后带领符先生调取站前广场、售票厅等视频监控,同时通过车站广播播放寻物启事。不一会儿,一男子拉着符先生的行李箱急来到值班室。
铁路公安温馨:由于春运期间客流众多,为有效避免出现行李箱因“撞衫”而导致错拿的乌龙事件,各位旅客最好是在自己的行李箱上做好记号、挂上标示牌,或者是在外面套个有识别度的行李袋,就没那么容易搞错了。
来源:法制日报
李氏墓出土木罗汉床明代潘允徴家族墓出土平头案明代潘允徴家暖轿
文、图/谢小铨(国家博物馆研究员)编辑/陈盛娥
核心提示>>>
现在的学术界也好,收藏家也罢,对明清家具的审美并未完全契合古人精神,并未完全理解到这些绝世经典的优雅与从容,“大”与“美”。
对中国古典家具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说明某件家具年代、材质、样式、工艺、纹饰装饰等具体描述不是学术研究的全部。基于古斯塔夫·艾克、王世襄和陈增弼三位学者的学术贡献,以及科学而完整的学科体系、考古材料,家具的清晰断代和分期应该成为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
古代家具研究的三个里程碑式学者
对中国古典家具的研究,笔者以为有三位学者的贡献具有里程碑性质,他们是古斯塔夫·艾克、王世襄和陈增弼。这三位学者分别从不同学术角度将家具研究推向深入。艾克主要以结构入手,王世襄主要从工、艺去总结,陈增弼则更多借助考古材料。
古斯塔夫·艾克
艾克对明清家具研究的学术轨迹相当清晰。他有深厚的西方美术史功底,1923年来华后研究中国建筑,是营造学社成员,进而研究中国青铜器,最后终于在中国家具研究上成为一代大师。
1926年10月至11月,时任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的艾克与厦大国学研究院教授陈万里、张星等一同到泉州考察文物古迹。对于这次考察,陈万里撰写了《泉州第一次游记》,于《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周刊》1927年刊出,张星撰写了《泉州访古记》,发表于《史学与地学》1928年第4期,而艾克则于1935年,结合他对泉州双塔的陆续考察,在美国哈佛大学出版了与戴密微合著的《刺桐双塔》,这是艾克对中国建筑研究的成果,书的副题为“中国晚近佛教雕刻之研究”。本书列为“哈佛—燕京研究院专著系列”第2卷,此时艾克已任北平辅仁大学教授,戴密微时任巴黎东方语言学校教授。
戴密微(1894~1974年),生于瑞士罗桑,汉学师事法国著名汉学家沙皖。沙皖曾研究刺桐双塔的雕刻,并写有注解。1925~1927年戴密微与艾克在厦门大学任哲学教授,曾相率来泉州考察东西塔的建筑、雕刻。庄为玑先生在《泉州东西塔的历史研究》(《泉州文史资料》第七辑,1962年9月)一文给予《刺桐双塔》很高评价:“解放前德国人艾克和法国人戴密微合著《刺桐双塔》,详述刺桐历史与建筑雕刻,附图详尽,琳琅满目。30年来,独步书林,国人所作,尚未有超越这部书的。”对中国建筑研究所运用的方法和取得的成果,为艾克研究中国家具做了非常扎实的学术铺垫。
1939年,艾克在北京出版他的青铜器研究著作《陶德曼所藏早期中国青铜器》即《使华访古录》,对青铜器的研究直接确立了艾克对家具研究所采用的学术方法。
1944年《中国花梨家具图考》在北平出版,艾克利用他的建筑学研究功底对明清家具进行了实测并绘图,第一次科学解构了明清家具结构的魅力,在书中,他又运用对青铜器的结构学研究,为明清家具追本溯源,通过所收藏的著名青铜禁及一件商代青铜俎的结构分析,归纳出青铜器的“箱型结构”与“板式结构”,进而关联到对明清家具进行结构分类。艾克把科学的测量方法及逻辑严密的结构分析引入家具研究,是他最杰出的贡献。
王世襄
1985年《明式家具珍赏》及1989年《明式家具研究》的出版,是王世襄先生对中国明清家具研究的不朽贡献,影响深远。
王世襄先生以中国文人的眼界和学识,从历史、文献、艺术、民俗等各方面背景知识入手,对明清家具实物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工”与“艺”的学术体系。他探索木工技法,全面分析绘制了家具精准细密的榫卯结构,同时,以严谨科学的方法,整理了匠师口语中的名词、术语,建立标准规格,准确地表述传统家具的榫卯体系与家具类型分类体系。他以《明式家具的品与病》,把中国文人的审美观用于家具鉴赏与品评,使中国明清家具得以脱离传统美学体系里对工匠的轻视而上升到“艺”的境界,使以实用为主的“中国明清家具”成为以鉴赏为主的“中国明清家具艺术”。王世襄先生总结开拓出了一个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本土的、系统的、全新的家具研究学术领域。
正是基于王世襄先生的学术贡献,中国明清家具才能逐渐受到国有博物馆体系的重视,才会从旧货变成文物,才会从“中国历史博物馆办字编号”变成“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文物编号”。
2013年,“大美木艺:明清家具珍品展”展览以“大美木艺”四个字来命名,其“美”、“艺”的定位竟与王世襄先生所致力的学术主张不谋而合。
陈增弼
陈增弼先生是艾克助手杨耀先生的学生,他意识到考古材料对家具研究的重要性。在艾克、王世襄先生学术路径之外,陈增弼先生十分敏锐地考古材料入手,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笔者因工作关系与陈增弼先生多有接触,陈先生曾亲口向笔者谈及其从考古材料入手研究家具的学术思路,只可惜天妒英才,先生过早离去。近闻先生公子陈风正致力编就先生遗稿,期待早日成书,得以瞻仰先生学术全貌。兹梳理先生研究成果如下,领略其治学门径。
《漫谈屏风》,《文物》1979年11月;
《明式家具功能与造型》,《文物》1981年3月
《明式家具类型与特征》,《家具》1982年、1983年;
《太师椅考》,《文物》1983年8月;
《艾克与明式家具》,《建筑学报》1992(3)-58-60;
《古代的椅和凳》,《故宫博物院院刊》,1996年3期;
方法论的思考
在前辈专家们的学术成就基础上,拓展研究方法,对推动古代家具的学术研究水平提高十分重要。新的研究方法的探索在历史学、考古学长足进步的今天,单纯的文字著录、文献考订和简单的器物排比无疑是有缺陷的,我们不能满足于现象的罗列,还应当试图去解释现象,因此,必须吸收一切有价值的研究方法,并进行方法论研究。我们必须走出思维定势,开拓视野,那种仅仅停留在说明某件家具年代、材质、样式、工艺、纹饰装饰等具体描述不是学术研究的全部。家具的清晰断代和分期应该成为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
对古代家具的研究,首先应该建立起科学而完整的学科体系。这不仅包括对家具本体的研究,如榫卯结构、雕刻技法、装饰图案、用材材料等,还要系统研究家具的装饰工艺,如髹漆、镶嵌、金属、编织、线脚工艺等,进而还应推进到更宏观、更广泛的古代物质文化体系的背景中去研究。
其次,对考古材料的重视,是家具研究走向纵深学术体系的必经环节。中国家具由席地坐发展到垂足坐,至明代成为艺术经典,其形制、功用有清晰的发展逻辑,这种轨迹在考古成果中有着十分丰富的材料呈现。如战国信阳长台关楚墓、北魏琅琊王司马金龙与其妻姬辰的合葬墓、白沙北宋末年赵大翁及其家属墓葬等等,不胜枚举,这些材料十分丰富,是研究中国家具发展演变的珍贵资料。除此之外,对明代家具的分期研究,重要的明代墓葬如山东明鲁王朱檀墓、上海明代李氏墓、严贞度家族墓、潘允徴家族墓、科贝特公司墓等丰富的明代家具实物模型的出土,对研究明代家具的形制演变与分期有极重要的作用。
最后,还要重视文献资料研究和使用,如宋《营造法式》、明《髹饰录》、《鲁班经匠家镜》、清《匠作则例》等专书,以及元、明极其丰富的版画、绘画等形象资料的排比,对家具研究均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证作用。
审美与品评
审美格调的差异直接影响到学术价值判断。王世襄先生以“明式家具的品与病”把家具审美的重要性提高到学术范畴。
明代众多的文学家、戏曲家、诗人、画家、收藏家、鉴赏家等,著有大量有关家具的论著,从曹昭的《格古要论》、文震亨《长物志》、高濂《遵生八笺》到屠隆《考盘余事》、《游具雅编》、谷应泰《博物要览》以及王圻、王思义的《三才图绘》、戈汕《蝶几图》等等。以上这些有关家具论著,不是着眼于研究家具的尺寸和形制,而是着眼于探讨家具的风格与审美,这与《鲁班经》的立足点迥然不同。所以,明式家具从生产之日起就一直伴随着审美品评的推动而发展。正因为如此,明式家具才能以结构科学、比例适度,装饰精美、手法多样,造型简练、榫卯精密的特点和超凡脱俗的人文气质而成为绝世经典。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人士族优雅的审美情趣和工匠的精湛技艺,是“技”与“艺”的完美统一。
坦率地讲,现在的学术界也好,收藏家也罢,对明清家具的审美并未完全契合古人精神,并未完全理解到这些绝世经典的优雅与从容,“大”与“美”。很多人沉醉于材料的贵重,雕工的繁复无度,殊不知这才是一种病态的审美。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