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桌类家具:无方圆不成规矩\浙农林大学生作品入展“中国国际家具展览会”
详细内容

桌类家具:无方圆不成规矩\浙农林大学生作品入展“中国国际家具展览会”

时间:2020-10-11     人气:835     来源:     作者:
概述:《雍正妃行乐图》中出现的八仙桌以及坐墩储秀宫东间陈设四仙方桌桌类家具能够达到实用与观赏的双重效果,在古时居室陈设中也较为常见。我们从明清时期的古画中可以看到,它们的用途非常广泛,既实用又能凸显出品位。具体到斋、房、堂、室,都有详细描述。桌类......
《雍正妃行乐图》中出现的八仙桌以及坐墩储秀宫东间陈设四仙方桌

桌类家具能够达到实用与观赏的双重效果,在古时居室陈设中也较为常见。我们从明清时期的古画中可以看到,它们的用途非常广泛,既实用又能凸显出品位。具体到斋、房、堂、室,都有详细描述。

桌类家具:无“方圆”不成规矩

文/陈盛娥

核心提示:1:四仙方桌或八仙方桌在摆放时,应大边朝前,抹头朝两侧,花纹朝前,伸缩缝朝后,提高整体的观赏性。:

2:由于桌类家具所适用的环境不同,用途不同,结构和造型也有所不同,因而在陈设布置上也各有所宜,繁简亦不同。

桌类家具种类繁多,按形制来分,有方桌、长桌、圆桌、半桌;按用途来分,则有供桌、炕桌、琴桌、棋桌、茶桌、酒桌和书桌等等。在应用上,也没有特别严格的礼制要求,而是上至达官贵族,下至黎民百姓,均有所见。

各有所宜,安设得所

明清时期,因居室建筑的发展,出现了式样更多。用途不同的桌式。这些桌式既实用又富有陈设艺术效果。从结构上说,清式桌大多有束腰,正中下垂洼膛肚牙条,回纹马蹄,或镶嵌装饰本身具有欣赏价值。从整体上说,它们的造型丰富、简练,雕花装饰十分精美,营造室内风格的作用。从陈设功能上说,它们各有所宜,安设得所。

不同形制的桌式,在室内的布置有一定的格局。八仙方桌或者四仙方桌比较正统,宜设于厅堂中;圆桌使用者的身份不高,相对比较有随意性,位置因地制宜。供桌主要摆设于庙堂、家祠,作祭祀之用,常供设香炉、蜡竿和供品。以苏州园林为例,其中一室以供桌、天然几和八仙桌构成一组家具陈设;琴桌属于文房用具,雕饰优美而不繁褥,一般配以琴凳或绣墩,摆设于文房、小室、庭院等等,或是作为一种陈设,以示清雅;画桌、书桌的结构、造型与条案相同,由于比较宽大,常置于文房,以便展卷阅读以及挥毫书画;酒桌也同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审美情趣,被用于宴席之上。此外,

尺寸较小的炕桌用于正厅的炕或床上,在北方居室较为常见,比较典型的当属清宫,如故宫[微博]养心殿后殿正间、储秀宫西次间等均有炕桌,以秀丽的风格为主,配以坐褥、迎手、炕柜、翘头案、小多宝格、挂屏。

总体而言,桌类家具用途很广,是家庭必备之物。在装饰上以追求实用、美观为目的,使整体环境风格典雅、朴实大方,历代以来深受人们所喜爱。特别是官宦士族为了彰显情趣品位,对于每一种桌式的陈设更为讲究,且人争效之。

成套摆放,自成一景

中国古代建筑和室内环境为了强调“尊者居中”及等级严格的“儒家之礼”,遵循对称均齐的布置方式。因而,在建筑中的陈设形式上,桌类家具多以成套组合的陈设格局为主,力求达到实用与美观的效果。一方桌和一条案、一方桌和两把椅子、一张圆桌和五只圆凳(坐墩)等等是最传统的陈设原则,使用时也较为灵活,具体到斋、房、堂、室,都有详细用法。

从清宫能够看到皇家的陈设手法,强调高大威严、富丽华贵。比如,储秀宫东次间北面陈设摆放酸枝木雕花展腿方桌,两边配紫檀嵌珐琅扶手椅,东西各有红漆螺钿多宝格;养心殿东后间,亦采用两椅一桌陈设,于北窗设紫檀嵌玉云龙纹宝座,尽显文雅、庄重;储秀宫东暖阁次间,在开间或居室的显要位置备一长条案,案前置一方桌,方桌两侧各摆一把圈椅或扶手椅;长春宫西梢间西墙有紫檀架几案,其上摆放小插屏及各式珍玩,案前放紫檀镂雕绳纹拱璧方桌,两旁为紫檀雕西洋花扶手椅;太极殿东稍间北面有紫檀镶松竹梅绦环板条桌,桌两边为方杌;漱芳斋后殿陈设,正中置放酸枝木雕花嵌实心圆桌,配六只紫檀雕花嵌石心绣墩等等凸显华贵而又庄重之感。

从典型的大户人家的居室陈设格局来看,正厅中堂一般摆置一张长条案(平头、翘头或架几案),条案前置放一张四仙方桌或八仙方桌,左右两边配扶手椅或太师椅。或者,于正中则置放一张圆桌和五只圆凳或坐墩组成一套,用来临时待客或宴饮,并以此显示落坐客人之尊贵。此外,也有摆月牙桌(半圆式),上陈瓷瓶,靠墙摆放的同时,既可用于陈设装饰,又能“接桌”,作临时性使用。《红楼梦》贾母的上房正堂内景,书中写道“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除此,还有一段描写了贾府的筵宴陈设场景为四张官帽椅与方桌。

此外,在现代中式空间里,桌类家具的铺陈也呈现出充裕的视觉张力。摆设成堂配套桌椅组合,或原有形制上改进的一种桌式,配以蒲团、建盏等等,再根据实际空间和使用习惯出发,重点把握色彩关系和材质关系,讲究每一个细节的搭配,能够衍生出沉稳而大气的氛围。

可见,桌类家具的陈设不仅仅是单调的摆设,而是增加了诸如小插屏、挂对、多宝格、条案、椅凳等多种家具。在成堂配套的组合形式之下,再佐以古玩、瓷器及盆景,如此陈设,秩序而对称,能够构成独特一景,营造清雅不凡的气氛,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居室陈设文化。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2013年2月刊)


9月8日到11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家具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一组由浙江农林大学学生周月、李正演、韩佳伟等设计的家具作品应邀展出,其中由该校学生周月设计的“行云”茶桌受到了中外家具设计师、用户的好评,成为展览会上最耀眼的作品之一。

周月设计的“行云”茶桌,包括茶桌、茶椅和茶凳三个部分,整个设计提取了云的元素,将“行云流水‘的概念与茶室家具的形态相结合,体现“去留无意”的超然与闲适。行云的虚无与灵动,契合了东方美学的理念,阐释了国人对淡泊、高远情怀的向往。

此外,浙江农林大学学生设计的参展作品,还包括“水乡风情”衣物柜、“江南”茶柜等多个组合,涉及家居小产品、家具、空气净化器等,这些家具设计作品包括学生毕业设计作品、学科竞赛获奖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成熟产品,集实用性、创新性和商业性于一体。

浙江农林大学王丽老师介绍,该校工业设计学科,以国家木质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在竹木产品、家具及室内设计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尤其在竹集成材、刨切微薄竹、原竹以及竹编等家具及产品设计方面独树一帜。近年来,注重“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尤其在设计实践创新平台的设立上独具特色。

据介绍,中国国际家具展览会(FurnitureChina)每年9月在上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是国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际家具展,自1993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21届,是世界家具贸易最重要的平台之一。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家具展览会迎来了来自163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观众超过10万人次。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12月7日,卓成盛红木家私厂体验馆开业庆典暨老客户答谢会在西丽红木家私体验馆隆重举行。卓成盛木业总经理陈飞、深圳收藏协会会长韩昌晟、搜房控股家居集团深圳主编沈兰、鹏城十大杰出人才、大族激光总经理陈燚、深圳航空公司总经理陈其申、全国羽毛球冠军陈磊,以及来自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晶报、南方都市报、深圳家具、家财富、家具产业报、中国家居报道、现代装饰等媒体代表纷纷到场,共同庆贺卓成盛红木家私厂体验馆开业庆典。


    卓成盛木业总经理陈飞致辞


    上午良辰吉时一到,主持人上台宣布卓成盛红木家私厂体验馆开业庆典仪式正式开始。卓成盛木业总经理陈飞首先致欢迎词,向光临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支持卓成盛木业发展的业主朋友、社会各界表示真诚的感谢!此后,深圳收藏协会会长韩昌晟、搜房网家居集团主编沈兰等嘉宾纷纷致辞,共同祝愿卓成盛红木家私厂体验馆越走越好。
    在与业主互动的“问道卓成盛”环节,总经理陈飞与大家分享了卓成盛红木家私厂体验馆的家居梦想和居家主张,对记者和业主提出问题一一做出解答。

    1-11月,浙江湖州口岸共进口木材2751批次,221201立方米,货值9522.3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69.71%,90.39%和70.91%,其中进口原木169007立方米,货值6220.98万美元,同比增长87.04%和65.60%;进口板材52194立方米,货值3301.32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02.15%和81.98%。

    自今年7月以来,湖州口岸木材进口总量始终稳居历年同期最高水平。

    阅读全文
  • 田家青著《和王世襄先生在一起的日子》

    南方日报记者杨逸实习生文刚

    今年5月25日,适逢著名文物鉴赏家、学者、收藏家王世襄百年华诞。为此,首都文物界举行了一连串的纪念活动。身为王世襄唯一入室弟子的田家青,也在此期间发布新书《和王世襄先生在一起的日子》,追忆30多年来与王世襄先生相知相交的点点滴滴。

    新书面世,也重新勾起了人们对王世襄学术成就的兴趣。王世襄学识渊博,对文物研究与鉴定有精深造诣,对书画、家具、髹漆、竹刻、民间游艺、音乐等多个领域都有独到、深刻的见解,研究成果惠及海内外。田家青表示,与其充沛的学识相比,先生的品格和处世态度同样为当今社会带来启迪。新书的出版,将有助公众重新全面品读大师走过的人生轨迹。

    王世襄(1914-2009年),字畅安,福建省福州市人,生于北京,毕业于燕京大学文学系。曾任中国营造学社助理研究员,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天津区助理代表,故宫博物院文物馆科长、陈列部主任,中国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研究馆员等职。2003年,获得荷兰“克劳斯亲王最高荣誉奖”,是获得该最高荣誉奖的第一位中国人。

    逸闻趣事再现大师至性至情

    与一般人物传记的宏大叙事不同,本书作者另辟蹊径,通过个人亲身经历的生活片段和所思所感,逐一还原这位收藏大家的传奇人生。书中所载皆第一手材料。行文中浓郁的京腔京韵,也让王世襄的形象变得活灵活现。笔间流露的师徒情谊,更使读者回味悠长,怀想不已。

    《和王世襄先生在一起的日子》的出版之所以引人注目,作者的身份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作者田家青,是唯一一名王世襄生前首肯的入室弟子。从上世纪70年代起,两人就开始了长达30余年的忘年之交。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田家青将良师点拨视作“人生之大幸”,并对恩师为人处世的风骨感佩不已。

    “对王先生最好的怀念就是做实事。”在田家青看来,新书出版只是完成一个简单的心愿。读者却可以从字里行间,随处读出老先生的严谨治学的身影:田家青强调著书客观、真实,要求书中内容必须全新,决不“炒冷饭”,全凭独家资料以飨读者。这都体现出王世襄对著述立说的严格要求。为免将传记写成“应景儿”的“急就章”,直到恩师去世五年,田家青才将这些鲜为人知的生平轶事披露于世。

    “如果说以往对王先生的介绍像是一张素描,那么我希望我的这次摹写,能像一张色彩丰富的绘画。”田家青说。出于这个原因,书中并未提及王世襄追索国宝的跌宕经历,以及文物工作的坎坷际遇,反而着力从琐碎的生活细节中,还原他不为人知的大家本色。

    比如,书中作者拜识王世襄的一幕,就将本应印象深刻的场景,处理得平淡而真实可感。如同闲唠家常的行文,滴水不漏地表现出老先生绵里藏针的处事原则:王世襄惜时如金,常常直言拒绝访客的请求;每当交谈时,他总以聆听为要,从不好为人师,也不夸耀自己的学问;若开金口,必出微言大义,寥寥数语就使求教者茅塞顿开。

    王世襄不仅贵为“识物”大家,论到“识人”同样心如明镜。别人耍的小聪明他从不买账,只有踏踏实实地做出了成绩,才能在他心里占有一席之地。田家青坦言,自己也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真正被王世襄所接受。

    朴质与傲骨,就好比王世襄性格中的一体两面。田家青也不吝笔墨,忆述王世襄勤俭持家的种种趣闻。与人们对收藏家锦衣玉食的想象不同,王世襄总是保持那副“随处可见的、随和的街道老大爷”形象。身上穿的衣服,手中拿的碗筷,几乎都是随街可买的大路货。“世好妍华,我耽拙朴。”王世襄的案铭道出了他平淡朴素的生活态度。

    有着“美食家”之誉的王世襄,对食材更是半点糟蹋不得。一次,为了不浪费餐桌上的剩菜,他竟半逼半哄地催促外宾将剩下的半边鱼头“消灭”,直看到对方啃了下去,方才罢休。这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小故事,让老先生天然率真的性情流露毕现,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揭开“玩家”背后的治学“狠劲儿”

    王世襄既是文物收藏界的泰斗级人物,作者又是他的高足,新书内容自然是“三句不离本行”。书中收录了不少王世襄对收藏的独到见解。他对不同门类的艺术品,都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标准。例如,绘画须有“景儿”,器物须有“味儿”,书法须有“神”。看似轻描淡写的经验之谈,却是王世襄用“时间和功夫”堆积起来的心血成果。

    “然而,大家对王先生的真正学术成就未必十分清楚,也很难想象他为此付出的艰辛。”在田家青看来,世人常常将王世襄看作一名“玩家”,却极少留意他对学术研究那种一丝不苟的“狠劲儿”和“傻劲儿”。书中转述美术史家黄苗子的回忆:每天早上四点,王世襄的书房就已透出台灯的亮光;对时间的充分利用,也使他阅读的广度和深度,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水平。

    王世襄一生共有专著10余部,论文90余篇。每次动笔,他都得拧出了一股“和自己过不去”的“狠劲儿”。王世襄严格要求自己,每本著作的内容必须新,观点需明确,考据要翔实,出处要准确,注释要详尽,文字要简练。总而言之,一招一式都要务求唯美,这也是他的作品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明式家具研究》就是他的其中一部心血力作。业界将对术语的应用,作为评判专家真实水平的标准。王世襄不仅对各种行话、术语烂熟于心,对这些术语何时出现、彼此如何对应、如何流传发展等情况同样了如指掌。但他并未满足于此。这些术语多为匠人世代口传,随时都有失传的可能。王世襄通过严谨的科学方法,为上千条术语创立了专业的名词体系,使这些古代贤匠留下的知识精华,能够不断流传下去。

    为表彰王世襄的杰出贡献,2003年,年届89岁高龄的他,从荷兰王子手中接过“克劳斯亲王最高荣誉奖”,成为获得该项殊荣的第一位中国人。

    2009年11月,王世襄先生遽归道山。他独具创见的学术研究,也面临着成为“文化绝响”的危机。三联书店出版的14册《王世襄集》应运而生。全书包括《明式家具研究》、《髹饰录解说》、《中国古代漆器》、《竹刻艺术》、《说葫芦》、《明代鸽经清宫鸽谱》、《蟋蟀谱集成》、《中国画论研究》、《锦灰堆:王世襄自选集》(合编本)、《自珍集:俪松居长物志》等10种经典著作,堪称王世襄作品的集大成者。《王世襄集》的编纂工作历时三年,并于去年正式出版。

    如果说《王世襄集》是对大师学问成就的总结,《和王世襄先生在一起的日子》则揭示了他成就背后的生活和思想的轨迹。田家青认为,与王世襄的学术成果一样,他的思想和精神正为当前社会所极其欠缺,也对克服现今一些弊病具有启示意义。“我决定把这些故事写下来,这不仅由于它们具有史料价值,也是由于它能留给我一份纪念。”他总结道。

    “他一生都在致力展示中国文化最核心的精神”

    南方日报:每当人们说起王世襄先生的生平,第一反应往往就是“京城第一大玩家”。在您看来,这一定位是有失偏颇的。但在您的笔下,同样写出了王世襄“好玩”的一面。我们应当如何理解“玩物”在他心中的分量?

    田家青:王世襄先生被人称为“大玩家”由来已久,他本人也没有提出反驳。但我认为,如果仅仅认为他的学问都是“玩”出来的,这种理解诚然是非常不准确的。“玩”难免使人将它与随心所欲、轻松愉快联系在一起,但生活中的王先生讲究原则,对自我要求严谨至极。更重要的是,在王先生“玩”的背后,承载着他传承中国文化的责任感。无论是竹刻艺术、漆器艺术,还是观赏鸽,“玩”的目的都是要恢复一种快要失传的技艺。他意识到这一工作的紧迫性:如果再不对之加以研究,这种技艺就要失传,之后就很难再恢复了。对技艺的“恢复”,也不只是就事论事的记录和总结,他总以社会和文化的大背景来进行把握。在我看来,与其说他是“玩家”,不如说他是中国文化的实践者。他一生都在致力展示和宣传中国文化最核心的精神。

    南方日报:您在书中提及,王世襄先生善于与业界和社会的各种人士交往,心中却对不同的人有着明确的定位。他的待人接物给您留下哪些深刻印象?

    田家青:我与王世襄先生接触的最大收获就是学会“看人”。他看人并不是凭借社会的宣传,最关键是要看人做了什么实事,能看到点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是同理,例如我在书中提到,王世襄先生认为,营造学社创始人朱启钤才是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奠基人,而不是梁思成。需要强调的是,我并无意否定梁思成先生的成就,他的成就也确实很高,但社会对他的评价和宣传往往掺杂了个人情感。朱启钤第一个对中国古代建筑研究有全盘理解和规划,在其他领域也有开创性的贡献,梁思成也是得益于他的思想指导。如果各行各业都真正能像王先生一样客观评价人物的能力和贡献,就能真正发掘出那些鲜为人知的人才,为社会进步带来积极意义。

    南方日报:您曾提出,王世襄先生有着一些为当代社会所欠缺的精神。与王先生为人处事的品格相比,您认为现代人身上失落了什么?从先生的身上最应重拾的又是什么?

    田家青:我认为王世襄先生身上的可贵之处有这么几点。首先“少说多干”,再有就是“说到做到”。当前社会很明显的一个通病,就是“口惠而实不至”,气氛一起来说得头头是道,当面答应得痛快,但一回头,真要干了,事情就凉了。王先生奉行的原则恰恰是做实事,不务虚,没有谱的事不说,但一旦自己口头答应的事情、不管多小的事,都一定要办到。这样的故事有很多,他有时答应给朋友一本书或题写个书签,到了日子人家没来,他甚至会骑着车子亲自给人送去。这是为人诚信的一种体现。

    其次就是任人唯贤,尤其在学术上,王先生决不含糊,而且从来不留情面。如果出版社的编辑来找王先生,征询一本书能不能出,王先生认为不够格就是不够格,绝对不说好话。即使像我与他的关系这样亲密,也是如此。所以我写《清代家具》完稿交给他看时,心里就特别忐忑,这本书花了我很长时间,但如果王先生觉得不行,绝对没有情面可言。人情是人情,事业是事业。

    实际上,这是包括王世襄在内的老一辈学人所共有的优秀品质。比方说陈梦家的夫人赵萝蕤,她在北大担任博士生导师时,就对学生特别严格。一般,导师都会拼命维护自己的学生,但她就没让自己的一位学生拿到学位。尽管这位学生的学业并没有差得很多,与她之间的私交也很好。这种事情发生在现在更是不可想象的。此外,很多行业都存在“糊弄”、“混”、“对付”的情况,王先生认真和追求完美的精神更是我们要学习的。

    南方日报:在王世襄先生百年华诞之际,我们作一个回眸和展望。您认为,大师的时代离我们远去了吗?未来是否还有出现这样一位大家的可能?

    田家青:在王世襄先生去世时,社会上有许多人感慨,将来或许还会再出现一位钱钟书,但王世襄是再也不可能再有了。实际上,王先生是特别谦虚的一个人,他从来都没有给自己冠一个“家”。别人说他是收藏家,他却说:“你别说了,你再说,我就钻桌子底下去了。”其实,在他90岁的时候,就曾有记者采访他,将他与钱钟书并举。他当时就说了:“我怎么能跟钱钟书比?我的学问连人家的百分之一都没有。”反观现在这个时代,普遍欠缺谦虚精神,什么人都可以自称为“家”,“家”这个词也就贬值了。

    除了谦虚,王先生还是很自律的一个人,到了晚年更是如此。确实有很有声望的“老专家”,由于缺乏社会监督或自满,做鉴定闹出了笑话。但王先生没有出过任何一件让大家觉得很别扭的事情。他深深明白,岁数大了,有些事情就不能做了,这恰恰是他没有“老化”的表现。他将自己的集子起名为《自珍集》,也就是“敝帚自珍”的意思。说到这里,我还想起有次他收藏艺术品的专场拍卖会,王先生倒是自己写了个致辞,谦虚地说他的东西并没有那么值钱。其实从今天看来,他收藏的每一件东西,都有极高的艺术水准。这说明他的学术成就和修养,直到现在也没有过时。


    前不久,仙游县举行国信国投·海富红木产业基金签约仪式,正式议定筹建总规模不低于100亿元的红木产业基金。基金的筹建、运营和发展以立足仙游、辐射省内、面向市场为宗旨,推动仙游打造红木产业高地。

    据悉,该基金由国信国投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香港海富国际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福建三福古典家具有限公司、福建凯丰里古典家具有限公司及包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仙游县农信社共同发起设立。基金的管理人为国信国投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和香港海富国际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该基金将坚持产业基金市场化运作,突破投资区域范围、行业、资金规模等限制,设立各类子基金,为仙作工艺企业提供有力支持。除发起人出资外,基金还面向其他符合特定条件的机构或个人投资者募集资金。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