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蓬政府要求本国木材公司投资增值产品\髹漆家具:从礼制文化到牧歌归隐
详细内容

加蓬政府要求本国木材公司投资增值产品\髹漆家具:从礼制文化到牧歌归隐

时间:2020-10-24     人气:1157     来源:     作者:
概述:加蓬政府继续要求本国木材公司投资增值产品,比如家具。然而,当地加蓬木材公司指出,国内家具市场太小,出口商品税收征收过高,甚至EMAC邻国(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也阻碍了投资下游家具生产。刚果布拉柴维尔,最近被任命的林业部长也试图将当地木材公司......

加蓬政府继续要求本国木材公司投资增值产品,比如家具。然而,当地加蓬木材公司指出,国内家具市场太小,出口商品税收征收过高,甚至EMAC邻国(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也阻碍了投资下游家具生产。

刚果布拉柴维尔,最近被任命的林业部长也试图将当地木材公司推向下游的家具制造,但是面临的同样问题是市场规模和高额税收,以及商品出口到潜在市场的长途运输。



战国漆器:彩漆木雕龙凤纹盖豆(湖北省博物馆藏)元或明黑漆架几供案(可乐马古代家具博物馆馆藏)

文、图/郑克峰编辑/刘玲芳

髹漆家具简介>>>

中国古代髹漆家具,大致说来就是以漆器制作方法而生产出来的家具。它们有着复杂的渐进演变过程。公元10世纪以前,漆器、礼器、厨具及家具皆大约呈低矮小的型制。公元10世纪以后,漆器家具从中脱离转而成为高大的型制,本文着重讨论的是这个变化过程中的几个关键因素。

中国古代髹漆家具,沿承于中国古代的漆器艺术,毋庸置疑,髹漆家具的创作应用技术亦全面脱胎于漆器制造技术。一般认为,是中国古代的贵族阶层、知识分子以及广大劳动人民共同创造了漆器与髹漆艺术,发展至明清两代,臻于完善。从北京故宫遗存的明清两代髹漆家具文物来看,相应的制作技术,涵盖了几乎所有漆器工艺。

髹漆家具之所以不同于西方及世界任何家具体系,并且在公元10世纪以前就完成了它自身由矮小到高大的美丽嬗变,其中的关键因素究竟是什么?笔者认为,明白几个具有影响意义的时间节点,也就能大致清晰中国古代髹漆家具发展的历史脉络。

时间:夏商周时期

影响:“礼制文化”为漆器及髹漆家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漆器艺术的历史传承极其悠久,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公元20世纪初叶清朝帝制结束,约计8000余年,起伏跌宕,不断向前。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世纪~前771年)是我国文明形成的重要阶段,伴随青铜文化的辉煌发展,漆器艺术在品种、数量及用途方面也呈现出日益增加的趋势。这一时期,中国进入奴隶制社会发展阶段,政治与文化的大背景强调的是王权与神权的至高无上,而作为礼制文化的重要载体,青铜器、玉器在客观上被赋予了无穷无尽的精神内涵,形成了罕见的极具中国特色的“礼制文化”,其凝重神秘的风格,在当时创造了一大批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从而为之后漆器以及髹漆家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时间:春秋战国至西汉

影响:孔子的治国与教育思想体系固化了中国的“礼制”,以屈原为代表的“离骚文化”将中国漆器推向鼎盛

自东周开始,从春秋战国直至西汉,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发展初期。首先,周王室受到不断内乱与戎狄入侵的双重打击,日渐衰微。于是,等级森严的周礼被僭越而“礼崩乐坏”。青铜器作为周王号令天下的礼制象征,首当其冲地成为各诸侯国的僭越对象,被竞相铸造,以示其各自的地位正统,但这也在客观上大大促进了青铜艺术的发展。

与此同时,南方楚国的漆业亦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更难能可贵的是,楚国率先以五彩斑斓的漆器取代了以意识形态功能为主的青铜礼器。于是,漆器及髹漆家具,就此脱离了单纯的实用器具的范畴,从而达到了一个形而上的哲学与美学高度。

楚国文化特别值得当代漆器与髹漆家具艺术研究人员进行深入探讨。楚国之胁迫于秦、毁灭于秦的历史过程,是在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贵族、知识分子阶层的竭力阻止与忧愤感伤下,毫无异议地预判完成的。知识分子精英阶层在中国,永远都是创造与推动历史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以屈原为代表的楚离骚文化的士大夫阶层,兼具创造与反省两方面的能力,这在楚国的漆器文化中也皆有呈现。

汉承秦制之后,一改秦善战之风,转而提倡楚国礼仪的教化。被压抑了许久的儒家文化最终重新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漆器艺术的发展亦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时间:西汉至两宋

影响:起居文化由“席地坐卧”变为“垂足而坐”,对漆饰家具影响甚广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于西汉末年(公元前8年)以前传入中国,而早于此的西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7年),张骞应募出任汉武帝信使,开拓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

笔者认为,佛教在中国的兴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固有的“席地坐卧”的起居文化,高楼林立的佛教寺院庙宇,需要配备相应规模的高大制式家具,以宣示佛教的宏伟、秩序、威严、慈祥。当然,彼时戒备森严的皇族以及贵族所居住的琼楼宫殿,在客观也需要高大制式的家具。可以说,是在贵族阶层、知识分子、工匠及众佛教信徒的推广参与之下,中国人的起居文化才最终在公元10世纪以前完成了由“席地坐卧”向“垂足而坐”的转变。

而这一时期的中式榫卯结构髹漆家具由矮小向高大制式转变,自始至终依托的,虽有来自前述多重文化的复合影响,但也从没偏离以儒释道、楚文化为核心的轴线,始终以楚文化的漆饰绘画为外在表征,以儒释道思想为内在体现,反映的是中国人特别是王公贵族与知识分子阶层尊崇礼教等级、追求秩序和谐、坚持独立人格与操守的行事风格。

然而,唐中期以后,最迟从两宋开始,中国古代髹漆家具依随中国人起居习惯的递进,其创作风格,无论是整体的型制结构,亦或是外在的绘画漆饰表现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观察天津武清可乐马古代家具博物馆珍存的两宋时期及元代髹漆家具可以发现,其中缺失了许多西汉时期楚文化的高贵。一大原因可能是,唐中期以后,知识分子阶层的思想品格较之其前辈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纵观两宋及至明清时代的古代家具,实际上是一个艺术性与宗教性逐步弱化递减的过程。

时间:两宋之后

影响:陶渊明的横空出世及后世影响,成为两宋之后家具设计的美学基础

儒家学说从产生的第一天起,便将知识分子个人的“社会定位”放在了首要的位置,强调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社会秩序的和谐构建,这与屈原以“先导者”为特定的自我角色意识有着高度的统一。而陶渊明的志节,是把逃遁当作人生的浪漫,却也变成了后代知识分子阶层怀才不遇时的迷离选择。随着历史的发展,唐宋时期,陶渊明的艺术价值被知识分子阶层所逐渐认知、认同以及推崇,到了元明清,基本已经确定的崇“陶”效“朱(朱熹,南宋理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学术地位与标杆。这是儒家与道家文化相互交织的产物,对后世文人的仕进无路、沦落下层、饮酒隐逸、风流雅趣产生了现实与负面的深远影响。

因此,中国髹漆家具的艺术创作,发展至宋元明清,较之两汉隋唐,无论从内在的精神或是外在的表征,都开始呈现出很大的不同,甚至可以说是退步。尽管二者极力维护的仍然都是儒释道的礼乐学说,但是由前所述,两宋时期中国社会混乱、人口数量急剧膨胀,导致社会资源匮乏,特别是元代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废止科举考试七十余年,知识分子阶层大多报国无门、固穷守节,从而就有了更多的机会将儒释道学说更加深入、广泛并贴切地融入到文学、诗歌、戏曲、音乐、绘画以及髹漆家具的创作中去。于是,在一个艺术与宗教弱化的背景下,呈现的依然是难能可贵的多样多彩。

清中期红漆描金小柜,王世襄旧藏(图片提供:中国嘉德)清中期红漆描金小柜,王世襄旧藏(图片提供:中国嘉德)

因此,中国古代髹漆家具在两宋以及明清时期风格的产生,实际上是知识分子阶层在中国政治混乱、军事割据以及社会动荡的大背景下,羡慕与向往陶渊明式的牧歌归隐,逃避现实,憧憬美好的田园生活。南宋以及明代的髹漆家具在结构设计与漆饰绘画方面,无时无刻不体现着文人阶层在乱世所秉承的皈依自然、追求恬淡的清高品性。

漆家具之赏与析>>>

唐五代黑漆嵌螺钿花卉纹经箱

唐五代黑漆嵌螺钿花卉纹经箱

长35cm,宽12cm,高12.5cm。1978年江苏苏州瑞光塔出土,现藏于苏州市博物馆。

木胎,用合题法镶榫制作。长方形,箱盖盝顶,台座略宽与箱身连接。表面黑漆,经箱上的花纹、图案都用螺细装饰。盖面图案为三朵并连的围花纹,每朵围花由二十多片大小不同贝片线成,中央有镶嵌孔,嵌孔以原砂填地再敷泥金,其上嵌半球形水晶珠。

箱身立墙嵌石榴、花卉图案。台座用须弥座形式,设壶门,壶门内贴嫩芽形图案的木片,上面贴金箔,间以花瓣形贝片图案。盖、身、台座缘镶嵌由花苞形、四瓣花形,鸡心形组成条带,这些装饰既显示镶嵌制作的细谨,又衬托出整体图案的绚丽多姿。经箱使用的贝片厚度,一般为1毫米左右,不论切割较大组成主体图案的贝片,或嵌在边缘的细小贝片,上面都施毛雕。

此经箱制作基本上承袭唐代发达的螺细工艺,它的发现是研究唐代以来中国螺细工艺发展的珍贵实物资料。

南宋六屉供桌

南宋六屉供桌

长116cm,宽65cm,高90.5cm。原产于山西永济,可乐马古代家具博物馆馆藏。

此抽屉桌,原饰以黑色漆,几已全部脱落,属于传统的民间风格,推断是12~13世纪的成品。每个抽屉以高浮雕茂密的花草作背景,衬托前方身着宋代服饰的人物。间隔用的次要框材构件皆饰以轮廓分明的剑脊梭线脚,腿柱上低矮的三弯腿立于花形托子上。

顶层抽屉中央有一个方形的莲纹浮雕,中间有一枚银锭,银锭中央安一枚铜钱作为吊牌座,勾挂着原配铁质的吊牌拉手。铜钱上刻着宋徽宗和政年间(公元1111~1117年)字样。中间层的两屉,一具刻男童,一具刻人鱼各自肩上扛着大荷叶。下层的中央抽屉刻有一只象征生生不息的玉兔,显露出传统家族祈求代代相传、增福添寿的心愿。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加蓬政府继续要求本国木材公司投资增值产品,比如家具。然而,当地加蓬木材公司指出,国内家具市场太小,出口商品税收征收过高,甚至EMAC邻国(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也阻碍了投资下游家具生产。

    刚果布拉柴维尔,最近被任命的林业部长也试图将当地木材公司推向下游的家具制造,但是面临的同样问题是市场规模和高额税收,以及商品出口到潜在市场的长途运输。



    安思远著《中国家具》、《加州古典家具博物馆图书》(图片提供:中国嘉德)北宋张激《白莲社图》,传世古画中有许多家具值得借鉴研究王世襄著《明式家具研究》(英文版)

    文/子川编辑/刘玲芳

    人物名片>>>

    子川,传统书房文化独立研究者。2012年出版专著《斯文在兹:中国传统书房文化与器物研究》。

    中国传统古典家具根据安放位置的不同,可以简单地分为几个品类,如厅堂家具、厨房家具、卧室家具、书房家具等。而书房家具是体现书房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独特的功能和表现方式,能更直接地突出传统书房文化的内涵,也与传统文化的深层理念高度契合。从历史上看,书房家具最能反映一个时代的文化高度。无论是汉魏隋唐,还是宋元明清,只要是文化昌盛的时代,就必定能看到书房家具的繁荣之景。

    传统图书与书房家具

    目前书房家具的研究、设计与制作,多局限于明清时期的古典家具,多是过于注重日常应用,并未深入考虑书房家具与普通古典家具的细微差别,至于读书人在使用家具时受到的身心影响更是无暇关注,其实这才是传统家具尤其是书房家具必须重视的基本原则,这种原则来自《礼记·大学》“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一传统理念,同时也是书房家具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依据。它要求作者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和对传统文化清晰深刻的理解,这是当代人的知识结构中非常欠缺的部分。正是这种欠缺造成了传统书房家具设计与制作的不足和困境。

    要想深入理解书房家具,必然要先了解中国传统图书,不解或曲解,甚至将现代的图书理念掺入传统,都做不好书房家具。例如传统图书均为竖式排版,由毛笔抄写或雕版印刷,书写方向都是从右至左,图书的安置都是平放,极少有很厚的书,书体薄、重量轻,无论皇家或私人都用简单朴素的封面和签条,有各种不同的装订样式如手卷、册页、经折、线装、包背装、旋风装等。当代出版的图书与传统图书有着很大的不同,甚至有许多与传统图书相反的地方。因此,对书的认识会直接影响书房家具的设计与制作。

    书自身也有不同的放置状态,如放在书架上、藏在书柜里、摆在桌案上等等。人与书的关系也有不同,如读书和写书就是两种不同的状态。读书时,坐在桌前椅上和坐在凳子上、坐在床上读的状态又有所区别,对家具的功能要求自然也就不一样。先贤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是“敬”,对图书的要求同样也是“敬”。这种敬意首先体现在对文字和图书的态度上,古代百姓对文字与图书典籍,都怀有一份诚敬之心,且有珍惜字纸的传统,视图书为一宝。写过字的纸不能乱扔乱用,尤其不能用于如厕等不敬之事。

    这种敬意的延伸体现在对读书状态的规范也就是对读书人行为的规范上。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四载赵子昂的一篇跋语曰:“聚书、藏书良匪易事。善观书者,澄神端虑,净几焚香,勿卷脑、勿折角、勿以爪侵字、勿以唾揭幅、勿以作枕、勿以夹刺。随损随修,随开随掩。后之得吾书者,并奉赠此法。”由此可见,古人对书籍是何等恭敬与爱护。这种敬不仅是对文化的尊重,其“澄神端虑”也是对自己身心修养的内在要求,“净几”一语更是具体到对单体家具的要求。

    对图书的敬意会很自然地影响书房类家具的制作。“敬”字体现在书房家具的设计制作方面,就是文质彬彬的君子境界,素净简洁的设计,刚健中正的造型,以此形成书房家具的文化品格。古代书房家具讲究与人全身心的关照,其设计和制作思想的根源尤其值得深入研究。需注意的是,如果仅以现代人体工程学和当代的生活理念来创作、改造中国家具尤其是书房家具,是不够的,有时甚至南辕北辙。

    书房家具制作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书房家具制作有两条路线,一条线是“文士”路线,另一条是“皇家”路线。这两条路线形成了两种风格明显不同的样式。而在民间,均是对这两条路线的模仿,少有新意。文士路线的特点是对简练、空灵、素净、劲挺、柔婉、清新、典雅的追求,而皇家路线则凸显奢华、朴厚、雄伟、凝重、文绮,集成最好的材料与工艺,不计成本,制作最高等级的书房家具。历代以来,这两条路线并行不悖,有时也相互影响。但在当代,这两条路线都已不是那么清晰,期待有心人能在此方面做出成就。

    当前的书房家具过于注重材质而不注重与图书等文化器物的关系,一味地使用高档硬木制作书房家具,成了投资品种,导致书房家具远离实用,成为摆设。高档硬木制作的书房家具一旦成为陈设品,只能供人远远欣赏,还会显得家具过于突出,只能称为家具展厅,而不能叫作书房。但书房终究是要以书为主,家具是给图书和书房器物提供储存、安置的空间,相对于这些器物来讲,书房家具的地位等级与姿态都要低一些。在一间讲究的书房里,首先感受到的应该是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书香气息,而家具只是在默默地提供支持。

    与现代图书的适应性不佳也是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有些仿古书房家具纤细的骨架和搁板无法承载现代书册的重量,尤其是大型图录画册(重量是传统图书的几倍甚至十几倍)。现在的仿古书房家具,大多以高档硬木为材,价格不菲,若真用它来放置“重量级”的图书画册,还是有不少人舍不得,就怕压弯架板,损毁家具,这也是导致不少仿古书房家具沦为陈设器的原因之一。

    当前书房家具的制作,以模仿古典家具造型和工艺为主,临摹古器多于创新,缺少创作者对书房文化和家具的独到见解。又或者将现代设计理念掺杂其中,新奇之外却没有顾及实用性,摆着好看,使用不便,成为这类家具的通病。

    书房家具的制作要能够化腐朽为神奇,也就是要有能力将普通的材料通过人的设计与制作,转变成为高等级的书房家具。这是中国人制器作物的传统,如古人将最普通常见的泥土,经过筛选、加工、造型,烧制成最好的陶瓷器;把小小蚕虫吐出的丝线,织绣成精美的绢帛锦绣……这种思维方式正是当代人缺少的。如果只晓得以材质的珍稀贵重来博取赞赏,这条路很快会走到头,因为好材质越来越少是必然的,当没有好材质的时候,是不是就做不出好家具了呢?

    造型和工艺属于人文技艺,体现的是人的智慧,因此比起材质,书房家具的设计制作更应多注重人文工艺的体现。当前的书房家具技术和艺术手法较为单一,多集中在雕刻方面,其实除了雕刻,还有书法绘画、髹漆描金、彩绘镶嵌等工艺手法都可以应用在现代书房家具上,大大提高其艺术魅力,让家具本身成为一件高级艺术品。

    至于具体如何将众多艺术元素融合在一件或整套书房家具上,就要看制作者对于传统文化与技艺的理解、诠释和应用了。

    书房家具的研究方向与方法

    传统书房家具的研究除了需要文献、文物的支持,更要从传统文化思想上寻根求源,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理解传统图书,才能使书房家具的研究更深入。

    明代之前少有专门论述家具制作的专著,只有一部南宋黄伯思的《燕几图》,以正方形为基础制作可组合的家具。四百年后的明代万历年间,常熟人戈汕的《蝶几图》承其制,以斜形桌面为基础制作组合家具。这两部书是为数不多的家具制作之书,后来的《鲁班经匠家镜》是目前仅存的一部木工营造专著,书中部分内容涉及到家具的制作。

    古斯塔夫·艾克著《中国花梨家具图考》、安思远著《中国家具》、王世襄著《明式家具研究》,作为中国古典家具研究的三部经典著作,主要是从整体上以结构、材质、造型及文化内涵来论述传统家具,并没有单独论述书房家具,但其中最精华的部分却都是书房家具。从书中可以看到传统家具制作的一些共性,也可了解书房家具的制作技术和审美境界。后来的家具研究成果很多,但在书房家具的专题研究方面并未更深入,原因比较复杂,重点在于文化大环境以及居室条件的改变对图书和家具产生了较大影响。

    对古代皇家书房、私人书房和历代藏书楼的研究尤不可少,特别是存世的书房建筑实体和书房家具实物,更应该仔细研究其造型理念和工艺技术,应用于当代书房家具的设计制作中。如北京故宫内保存的明清时期的书架、书格等实物,“三希堂”、“文渊阁”内的书房家具,浙江嘉业藏书楼、宁波天一阁内部的家具等,都是很好的书房家具设计参照。

    书房家具的研究、设计、制作一定不能局限于家具领域,而要紧密贯穿传统文化的不同领域,如图书、书法、绘画、印章、琴棋、清供等各个方面,从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中,找到研究、设计和制作的方向。

    根据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家具进行设计和制作,也是研究书房家具的一个重要途径。传统绘画中的家具一般都是写实图像,且经过画家再次提炼和取舍,在尊重家具原作的基础上加入了画家对家具的理解,因此更为精炼,值得效法。如能将唐宋直至明清时期存世绘画中的书房家具精心挑选,并依原样设计制作,重现于世,或大气简洁或高雅华丽的风格定会高于现代审美品格。此外,从出土和传世的书房类文物中寻找线索与启示,也是方法之一。古代文人或达官显贵为保存一部好书,会专门为其定制储藏器具如书箱、书柜、书橱等,更有甚者,会给超大规模的丛书、类书或专藏图书定制藏书楼,试问当今还有几人能有此文化胆魄?

    书房家具不仅是家具领域的事,它可以是个人玩耍的小情调,也可以是一项文化事业,是透过对书房家具的思考、设计和制作,更深刻地进入到传统文化的核心领域,从而理解自身的传统,理解自己的文化,找回文化自信的大事业。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

    阅读全文
  • 加蓬政府继续向木材公司施压,要求他们投资生产家具等高附加值产品。但是,当地的木材公司指出,国内的木材市场太小,难以支撑大规模的家具生产,而且出口税率太高,即使是向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国家出口也不例外。高税率不利于对下游加工业的投资。

    本报9月18日讯(记者林菲通讯员夏勇蒋升)陪伴了陵水新村镇王先生二十年的黄花梨树在一夜之间“消失”,海南陵水公安边防支队新村港边防派出所民警迅速通过对监控录像反复侦查分析,近日抓获了4名盗窃嫌疑人。

    8月8日一大早,陵水新村镇的王先生起床后发现,自家院子里种植近5米高的黄花梨树被人砍得只剩下树根,树干不翼而飞了。王先生急忙向新村港边防派出所报警,他称夜里12点多自己出来上厕所还看到了树,肯定是凌晨之后被偷的。

    侦查人员分析,这么大的树要运走,肯定需要交通工具,于是他们在对辖区监控视频进行反复侦查分析后,发现一辆车牌号为“沪”开头的绿色皮卡车十分可疑,该车从8日凌晨3时左右进入新建路口,4时左右又从新建路口出去,直到消失在监控盲区。侦查人员立即调取了绿色皮卡车的行驶轨迹,重点排查车辆消失的隆广镇附近。经过近3天的走访调查,侦查员在一个废旧停车场内发现了嫌疑车辆,又通过连续三天的蹲守,将车主陈某抓获。

    根据陈某的供述,民警陆续将“阿哲”、“阿朋”、“阿武”三名同伙抓获归案。据查,陈某系陵水椰林镇人,靠收购花梨木为生。8月7日下午,陈某在一单收购生意没有谈成后,无意看见王先生家中黄花梨树,顿时心生歹意。随后,陈某叫上“阿哲”3人,商量了偷盗计划,于8月8日凌晨3点盗走了王先生家中的黄花梨树。

    来源:海口日报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