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十年全球森林减少速度得到有效控制\新西兰国内锯材销售平均增长约5%
详细内容

近十年全球森林减少速度得到有效控制\新西兰国内锯材销售平均增长约5%

时间:2020-10-20     人气:953     来源:     作者:
概述: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15年世界森林资源评估报告(GFRA2015),依据可持续性指标对过去25年全球森林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后指出,过去25年全球森林资源和森林管理有所改善。全球人口快速增加,粮食和土地需求不断加大,对全球森林造成了巨大压......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15年世界森林资源评估报告(GFRA2015),依据可持续性指标对过去25年全球森林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后指出,过去25年全球森林资源和森林管理有所改善。全球人口快速增加,粮食和土地需求不断加大,对全球森林造成了巨大压力。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最近10年,全球森林减少速度得到控制,为20世纪90年代时的一半。

同时,“可持续森林管理”成为世界共识,法制得到普及和加强,森林保护区建设(含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进展,森林评价方法及监测不断进步,利益相关者参与森林计划实施程序的民主化进程加快。包括人工林在内的森林资源基本能够满足世界对林产品资源不断增长的需求。

三大指标体现生态系统状况与生产力变化

森林面积变化截至2015年,森林面积居前10位的国家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67%。这些国家依次为俄罗斯(占世界森林面积的20%)、巴西(12%)、加拿大(9%)、美国(8%)、中国(5%)、刚果(布)(4%)、澳大利亚(3%)、印尼(2%)、秘鲁(2%)、印度(2%)。

世界森林总面积从1990年的41.28亿公顷减少至2015年的39.99亿公顷。近年来,森林减少率下降,过去5年平均每年森林减少760万公顷、造林增加430万公顷,森林净减少330万公顷。

森林面积减少居前的国家是巴西、印尼等以热带地区为主的国家。巴西、印尼的森林减少率已降至1%以下,但尼日利亚、津巴布韦及巴拉圭、缅甸等国的森林减少率仍然很高。

天然林面积变化在世界范围内,关系到生物多样性及水土保持的重要天然林正在持续减少,但依然占全球森林总面积的93%。天然林的减少在20世纪90年代为每年850万公顷,最近5年每年净减少660万公顷(减少880万公顷,增加220万公顷),增加面积大部分是农地转变为天然林。

天然林主要分布在欧洲、南美和北美。其中,欧洲约8.9亿公顷,南美7.1亿公顷,北美6.8亿公顷。南美的天然林过去25年减少了近1亿公顷。天然林划分为原始林(65%)和其他天然次生林(35%)。过去25年里,原始林增加,但这是由于很多国家在统计上开始使用新的分类所致。

种植林面积变化2010年世界森林资源评估报告将以前的“人工林”和“半天然林”的一部分合并新设为种植林。此次进一步将种植林的定义细化为“成熟时森林蓄积量的50%以上是由种植或播种形成的森林、也包含种植或播种起源的萌芽林”。种植林在1990年以后的25年里增加了1.1亿公顷,占世界森林面积的7%。20世纪90年代种植林平均每年增加360万公顷,在21世纪前10年平均每年增加520万公顷(定义的变更产生较大影响)。2015年种植林共计2.28亿公顷,其中56%分布在温带地区,15%为北方林,20%在热带地区,9%在亚热带地区;从区域来看,东亚和南亚(主要是中国)、欧洲、北美等较多;种植林中外来树种的占有率为18%-19%,在南半球工业用桉树造林等促进了外来树种的利用。

在种植林面积居世界前20位的国家中,超过1000万公顷的国家是中国、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瑞典、印度和日本。

但近年来,种植林面积增长放缓(除智利外)。种植林面积增长高峰期在1990年-2010年,最近5年的年均增长率为1.2%,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为应对将来木材需求所提出的增长率2.4%的一半,这一动向令人担忧。今后种植林的扩大很难恢复到高峰期的水平,因此集约化经营现有种植林非常重要。

在过去25年里,木材生产及消费处于增长趋势。其中,燃料材在数量上和占有率上出现双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燃料材利用量增大,但同时发达国家生物质利用的迅速扩大也是重要原因。

截至2012年,世界工业用原木的46.3%产自种植林,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工业用原木生产的65%来自种植林,而温带林为35%。种植林工业原木生产量较大的国家是美国、巴西、中国及印度等。美国、加拿大等温带国家北方林种植木的生产能力正逐渐提高,伴随种植林的成熟化,工业用原木的生产在今后10年-20年将会迅速转向种植林。

可持续森林管理(SFM)取得长足进展

过去25年,可持续森林管理取得长足进展。大部分国家给予利益相关者参与林业政策制定的机会,当然,参与的有效性因国家不同而存在很大差距。

在世界范围内,森林资源数据的共享程度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截至2014年,112个国家提供了森林数据,覆盖了世界森林的77%。编制森林经营计划的森林面积也在增加,覆盖率从1975年的27%提高至2010年的约70%,相当于世界森林总面积的52%。

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森林管理委员会森林认证体系(FSC)和森林认证体系认可计划(PEFC)等国际认证体系在2000年以后迅速发展,通过认证的森林面积从2000年时的0.14亿公顷,迅速扩大到2014年的4.38亿公顷,占世界森林面积的11%。其中,通过FSC认证的森林约1.8亿公顷,通过PEFC认证的为2.5亿公顷,1.2%的森林取得了双方的认证。

然而,尽管认证取得进展,但认证发展并不均衡。2015年世界森林资源评估报告按照森林认证水平将世界各国森林认证水平划分为4个等级:上、中上、中下、下。其中,收入水平高的国家,森林认证水平也较高;从各森林带看,通过认证的森林有90%分布在北方林,热带林中6%的认证林分布在38个国家。

森林认证制度本来是针对热带林破坏而产生的,从这个角度看,森林认证制度的发展似乎偏离了原本的设计方向。在热带低收入国家,因贫困导致的森林过度利用及非法采伐或者渎职等治理问题,亟待正视和破解。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新西兰国内锯木需求方面:截至2019年2月底,新住宅的预售楼花同意书升至2004年的水平。自2011年以来,新住宅的预售楼花同意书相对稳定地上升。2019年2月底,同比增长7.8%。这一增长是由北岛城市的发展推动的,奥克兰和惠灵顿分别增长了25%和14%。怀卡托地区增长11%,而北岛其他地区下降3.4%。相反,克赖斯特彻奇下跌2.0%,南岛其他地区下跌5.9%。锯木厂报告称,与去年相比,锯材的销售平均增长约5%。国内锯材销售情况与去年相似。

(记者mandy)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啥是沉香?

    天然沉香是沉香树身上的一部分,当沉香树经过雨季的雷击,动物攀登,甚至部分自然死亡的受伤,伤口发生病变,分泌的树脂沉淀,就形成了沉香。沉香可以入药、可以做香料,可以制作雕刻,市场价格昂贵,在国际拍卖市场上,曾创下每克超过1万美金的最高纪录。

    在奢侈品收藏界中,沉香可以算得上奢侈品中的“贵族”了,刘先生花近万元托熟人买了指甲盖大小的沉香雕件,结果用刀刮了几下发现里面竟是粉末,只是表面一层沉香而已。6月7日,记者走访了岛城的沉香买卖市场,巨大的涨幅让投资客铤而走险,已经匮乏的沉香在岛城收藏市场上被炒得火热,九成以上是赝品,让有钱投资的新手胆战心惊。

    1

    近万元的沉香里面竟是粉末

    说起去年买沉香的经历,爱好沉香的刘先生仍然觉得伤心不已,去年我托了熟人,在青岛花了近万元买了一个拇指盖大小的沉香雕件,斟酌了很久也是特别喜欢。刘先生说,由于刚开始喜欢这个东西自己就格外用心,买回来之后我就用刀刮了几下,想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当然一般人肯定不会这么做的,价格太高没人舍得,这一刮发现里面都是粉末,只是表面一层沉香而已。

    在2012年6月北京保利春节拍卖会上,一座沉香雕仙山楼阁嵌西洋镜座屏,520万元起拍,最终以2070万元成交,这不仅打破了沉香艺术品拍卖的纪录,也让不少人见识到了沉香的价值。

    “很多沉香都是人造出来的,天然的沉香那都是可以入药的,可以治病,那可都是经过几百年的时间,自然打雷下雨,然后经过长时间的变化,才形成的一种不会腐烂的木头。”专家介绍说,沉香的形成一般分为倒架、水沉、土沉、蚁沉、活沉等几种方式。

    2

    岛城市场上九成以上是假货

    优质沉香在收藏界一直是极为特殊的,到现在它的价值仍然每年都在以30%~60%的幅度增长,当然这与它的稀缺性有很大的关系。“有人拿沉香比黄金,而实际上,好沉香可比要黄金贵多了。”做沉香销售的杨先生说,普通沉香的价格在每克3000元~10000元之间,而像齐楠这样的优质沉香,包括软丝绿奇楠、极品白奇楠售价大约在每克10000元~30000元之间,关键是出了这个价你也不一定能找到,这根本就是黄金无法比拟的。

    一位行业人士坦言,“全国都没几个敢做优质沉香的,更不用说青岛了,因为占用资金量实在太大了,一串优质沉香小手珠就要一两百万,你说投上一个亿能买多少串,摆在店里都看不见东西,当然如果能收进如此大量的优质沉香也是本事,一般来说沉香店里有几块镇店就不错了。”

    记者通过圈内人打听到,青岛市场上,真正的沉香是难得一见的,可以毫不避讳地说,九成甚至以上的沉香是赝品,剩下的一成,其中50%~80%都是普品,较好的沉香只占了20%~50%,优质沉香更是少之又少。

    3

    线香受平民玩香人追捧

    优质沉香件非一般人能玩,沉香所制线香和盘香就受到普通玩香人的追捧,悠然茶阁的主人刘晓晨,就是岛城的一位玩香人。每天她都会点上一根纤如发丝的线香,或者在精致的香炉中轻轻置一个盘香。在沁人心脾的悠然香气中品茶、盘珠……

    刘晓晨说,这种线香盘香价格相对优质沉香件的价格还是很低的,自己店内销售的产品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说着,她从抽屉里拿出了两盒线香,这样一盒价格在1200元左右,共有46根,价格适中,很受玩香人欢迎。

    如今喜欢沉香的人也慢慢多了,刘晓晨介绍,如今,有些城市还出现了高档的私人品香会所,将一块沉香点燃后,埋入香炉的香灰中,大家围坐在余烟袅袅中品酒或饮茶聊天,这被看做了一种高雅的享受,当然这几口香气的代价是惊人的,动辄就要几万元一块,不过作为品位的一种体现,在一些特定的小圈子中非常流行。

    文/图记者丁辉郭振亮


    3月下旬,市质监部门检查市区多家红木市场,发现10余家红木家具商家仅一家能够完全出示所售红木的“身份证”。
    不亮红木“身份”或者不敢亮红木“身份”,其实仅是红木家具市场潜规则的冰山一角。缺乏专业知识和辨认手段的普通消费者一脚踏入价格昂贵的红木市场,遍布其中的暗招和陷阱会让人防不胜防。
    红木市场到底水有多深?用本地一位行家的话来说,即便你长着一双慧眼,也未必看得透。
    随你填的产品“身份证”
    最近,家住澳洲花园小区的曲先生把3万多元买来的“红木”家具丢在一边,天天抱着《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GB28010-2011)研究。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曲先生家中一套让他得意的“非洲花梨”,被懂行的朋友说是假货。
    “据我了解,《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是国家强制标准(下称‘国标’),里面对红木家具的各个种类都有介绍,我想看看这‘非洲花梨’到底是不是红木。”
    他找遍红木“国标”中规定的5属8类33种木材中,“非洲花梨”并不在其中。
    非洲花梨木学名是花榈木,是红豆树属,其密度比较松软,达不到“国标”中的红木标准,只能叫作亚花梨。
    感觉上当的曲先生想去职能部门投诉,但却一时找不到相应证据。“买的时候,商家只口头告诉我这是花梨,是红木的一种,没有任何产品文件。”
    按照2013年2月1日实施的“国标”规定,商家在出售红木产品时,应向消费者出具产品使用说明书、红木家具产品质量明示卡、产品合格证,即“一书一卡一证”,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即是违反国家强制性标准。
    市质监局稽查局副局长田广晖表示,“一书一卡一证”是红木家具的身份证明,其中“一卡”被称为红木家具的“身份证”,上面会标明产品的具体种类、学名,具有唯一可识别性,产品是不是红木可一目了然。
    但实际上,这样的规定在本地红木家具市场几乎是一纸空文。
    3月底,市质监部门对全市多家红木市场进行专项检查,10余家红木家具商家仅一家能够完全出示“一书一卡一证”。一些商家出具的身份证明材料不齐全,还有一些商家销售的产品没有任何证明材料,理由多是“弄丢了”、“厂家没有寄过来”。
    3月29日,记者到中山北路某家居商城“逛”红木家具。
    在一些红木家具店,产品标签上多是“紫檀”、“酸枝”等俗名。记者要求查看一些红木产品的“身份证”,有商家先是表示“不知道”,后又称购买之后就可以看;更有商家直接表示“证书到处都可以制作,没有用,要证书可以直接找印刷厂印刷”。
    在其中一家红木家具店,一位女老板拿出了一张空白的红木产品质量明示卡说:“你想填什么材质就填什么材质,有意思吗?”
    市质监部门的工作人员透露,正规厂家的“一书一卡一证”一定会随产品发出,如果商家拒绝出示,那产品很可能有问题。“可能是小作坊做的,或者是材质与商家宣称的不一样,怕出示了以后被消费者发现”。
    此外,还有一些红木家具商家还会要求厂家不要为产品填写“身份信息”,而由商家填写。厂家出于销量考虑,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迷”人眼的混乱材质
    桂林人有句老话:—“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这在红木市场尤为适用。即便精明的消费者能拿到红木产品的身份信息,也不一定能躲过商家的“陷阱”。
    在“国标”中,红木家具确定为5属8类33种。5属即紫檀属、黄檀属、柿树属、崖豆属及铁刀木属。8类则是以木材的商品名来命名的,即紫檀木类、花梨木类、香枝木类、黑酸枝木类、红酸枝木类、乌木类、条纹乌木类和鸡翅木类,33种则做进一步细分。
    前几年,很多进入红木市场的人,都晓得越南黄花梨冒充海南黄花梨的“板路”,但随着“海黄”材质的减少和价格飞涨,更多的商家把目光投向了一些“平价红木”。
    近两年来,一种被称为“老挝红酸枝”(学名交趾黄檀)的红木家具走俏高端市场,一套沙发7件套售价可达20万元至40万元。
    在市木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针对这种材质的投诉案例近期明显增多。
    去年8月,有市民订购了一套“老挝红酸枝”,产品明示卡上写的的确也是“红酸枝”。但经过这家木材检测机构专家检测,此成交价超过30万元的“老挝红酸枝”用料仅为3万元/吨的巴里黄檀,而不是价格在25万元/吨左右的交趾黄檀。
    全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林业专家许斌研究木材40年,他的案头放置着各种木材样品,其中很多都是别人拿来鉴别真假的。
    许斌说,“除了巴里黄檀、还有奥氏黄檀、微凹黄檀,与交趾黄檀材质、品相相近,如果做成成品,肉眼要区别起来就很难了。”这三者同属于红酸枝木类,也都是红木家具,只不过价格千差万别,如果商家告知或者明示卡上只写“红酸枝”,消费者根本无从辨别。
    类似这样的“偷梁换柱”,在红木销售市场屡见不鲜,甚至用不同种类的材质冒充“红木”,也成为了潜规则。
    3月29日,在北门一家红木家具店里,商家正向顾客推荐几款“非洲酸枝”产品,沙发6件套售价在四五万元左右。商家介绍,“非洲酸枝”是红木家具中价钱较实惠的产品,所以买的人不少。
    许斌说,现在市场上销售的“非洲酸枝”难寻真品。“真正的非洲酸枝是指黑黄檀,属于黑酸枝木类,多产于非洲东部,但现在市场上多为非洲的铁木豆类冒充。”
    虽然两种材料都产自非洲,但价格相差悬殊,黑黄檀每吨售价1.8万元至3.8万元不等,而铁木豆类每吨售价不足万元,“这里面的价格差让假产品充斥市场”。
    而在红木市场,能以假乱真的产品还远不止一类。
    记者在环城南二路附近一家红木家具店看到一款“小叶红檀”沙发,标价59600元。而据介绍,这种“小叶红檀”根本不属于“国标”中的红木。其他如“巴西花梨”,其实际上是古夷苏木,也非红木范畴。
    “有些商家有意无意地混淆这些概念,让消费者造成买到了红木的印象,实际上买到的却是别的产品。”市质监局稽查局副局长田广晖说。
    挤不完的价格水分
    产品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搅乱了红木市场,缺乏专业知识的消费者只能以价格区分好坏,“贵的或许就是好的”成为了不少人衡量产品的重要标准。
    但除了材质的混乱外,红木家具市场的价格水分不是一点点,其中的猫腻也多不胜数。
    市民黄女士去年底准备购买一套红木家具,逛完商场后,发现各商家所售的红木价格差异特别大,让她感到非常疑惑。“逛完商场我在网上查询了一下,发现红木家具的差价非常大,我很怕上当。”至今,她还不敢下手购买红木家具。
    据记者走访,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一套红木沙发,单价多在4万元至8万元不等,多为紫檀、酸枝、鸡翅木等品种。
    记者选择其中一套“刺猬紫檀”沙发6件套来做对比(售价4.5万元左右)。在国内一家知名的红木品牌商家官方网站,一套“刺猬紫檀”沙发售价不到3万元,在京东、淘宝等电商网站,类似的品牌商品售价也只有2万多元。
    此外,在市内的一些家具市场,红木家具商家都表示,如果介绍客户来购买商品,可以给出8到10个点的回扣,以一套5万元的红木家具来计算,光回扣就有四五千元,商家的利润空间可见一斑。
    不仅线上和线下的商品价格差距悬殊,商家一些隐秘的经营手段更是不为人知。
    浙江东阳是国内最著名的红木加工生产地之一,目前桂林市场上多数红木品牌经销商的产品也多出自于东阳。
    但据了解,在市场火爆的情况下,当地很多小厂、小作坊、外行也跟风做红木家具,很多企业不成熟、工艺要求也低,产品质量鱼龙混杂。
    一位在市内曾长期经营红木家具的人士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有些本地的经销商一个款式要进10套货,他从东阳的大厂要1套,其他9套都从小作坊要,结果卖给消费者的永远是那9套,另外一套只是在店里吸引顾客,让你觉得买到的是正品。”
    除了商家“鱼目混珠”的手段,一些生产厂家也在想方设法地降低成本。
    全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许斌说,一些商家用贴皮料、夹心料,外面是真料,里面不是;或者看得见的地方用好料,看不见的地方用边角料,甚至把贵的木料和便宜的木料混在一起使用。而根据行业标准,边角料不能用于红木家具生产。
    同时,对非常讲究“榫、雕、磨、涂”等传统工艺的红木家具来说,一些小厂家利用机器作业,降低成本,比如传统工艺“榫、雕、磨、涂”的地方却用上了粘合和螺钉等。
    “同是一套红木家具,机器生产至少要比传统手工便宜30%以上。”许斌说,这属于厂家和销售者之间的秘密,其中的价格空间双方心知肚明,蒙在鼓里的只有消费者。
    不好走的维权路
    这几年,原本动辄数十万元、上百万元的红木家具价格开始跳水,进入了一些普通市民家中,很多人以家中有红木家具为生活品质提高的标志。
    一旦买到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伪红木”,消费者将会承担巨额经济损失。同时,维权的艰难也会让人不胜其烦。
    2013年,一位消费者在城北一家大型商场花3.9万元购买了一套“刺猬紫檀”红木家具,请专业人士到场进行过鉴定,他还小心地在订购的产品背后留了记号。
    等一个月后送货之时,这位消费者这套产品背后的标记却不见了。“实际上是商家换了一套送货,经过检验送来的是安哥拉紫檀(非红木)假冒的。”而原本消费者看中的那套家具,还安安稳稳地摆在店里。
    这起纠纷处理了很长时间,商家最终换了一套真的“刺猬紫檀”给这位消费者。
    更多的红木家具消费者却没有这样幸运,维权相当困难。
    市工商局城北工商所所长潘绍行介绍,去年该所曾接到一位消费者的投诉,他从商场买了红木沙发、茶几等,运送回家后发现红木家具有问题,向工商部门进行投诉。
    “要证明其有质量问题,取证很困难,还需要专业的质检报告,这样的鉴定对家具还具有破坏性,所以我们处理起来很困难。”潘绍行坦言,一些购买了红木家具的消费者来咨询之后,发现维权过程繁琐,多数都打了退堂鼓,转而去与经销者协商,但这样的协商往往都以消费者的妥协而告终。
    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地方质监部门缺乏相应的技术力量和专业人才,对庞大的红木家具市场目前还难以形成全方位的监控。下一步将加大对经销者执行“国标”的检查力度,确保红木家具做到规范“一书一卡一证”,对违反国家强制标准的商家将进行处罚。消费者遇到质量问题,可以请专业机构进行鉴定,作为维权依据。
    据了解,目前桂林只有市木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具有专业质检资质。2014年,到木材质监站进行木料检验的约有40例,“有大半都是消费者买了实木家具、工艺品后,怀疑材料有问题来检验的,其中不少是红木家具。”但检验所要花费的数千元费用,以及检验可能对家具造成的损坏,也都需要消费者仔细掂量。
    阅读全文
  • 五一期间,新民洲港一派繁忙景象,5条外轮共载16.7万方新西兰辐射松靠泊新民洲港,同时进行接卸作业,中林新民洲港务有限公司120名职工、12座门机、20余辆运输车辆紧张有序地卸运木材。截至目前,今年新民洲港接卸原木96.5万方,比去年同期增长44.38%。据统计,今年一季度,中林新民洲港到港木材65万立方米,同比增长75%,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中国家具市场一个最大的趋势就是定制家具快速增长,定制家具市场接受度逐年提升,对传统成品家具及活动家具的冲击趋势越发明显。主要的定制家具企业陆续开展了大家居战略,从原来的入墙收纳柜体(橱柜、衣柜、书柜等)向其他家具品类延伸。整体家装、3D家装设计软件的普及推动家具消费从购买单品家具向基于整体居住空间的成套采购发展。
    定制家具企业品类延伸空间大,除客厅柜体、卧室柜体等定制产品外,企业还可通过外延、代工、品牌合作等方式切入沙发、床垫及其他成品家具,甚至模仿宜家等国际家居品牌涉足家居用品及配套饰品等,逐渐具备全屋设计、全屋定制能力。定制家具企业业务延伸空间大,协同效应明显,符合家具消费者一体化消费趋势。定制家具品类延伸空间非常大,可复制性强。
    相对传统的成品家具与活动家具,定制家具属于较“年轻”的行业,在国内发展历程仅十余年,近几年才开始被老百姓广泛接受。但是发展速度惊人,仅仅十多年时间,就成为一个年产值过千亿的定制家具产业。
    定制家具品牌的品牌分类
    由于定制概念在各个家具领域发展程度不同,定制家具企业的成长路径各异,按产品线的不同可分为:定制橱柜企业、定制衣柜企业、全屋定制企业。在竞争实力上,部分率先进入行业的企业凭借先发优势及规模效应逐渐建立起较高的行业壁垒,占据中高端市场;中低端市场门槛较低,主要是区域性品牌企业,市场分散。
    从产品及竞争力两个维度考虑,定制家具市场的参与者包括:
    ①全国性定制家具品牌:如索菲亚、好莱客、欧派、尚品宅配等,产品定位中高端,涵盖定制衣柜、其他卧室柜体及客厅柜体等,部分企业产品线延伸至橱柜及其他软装产品等,销售基本覆盖国内一二线城市及大部分三四线城市。
    ②全国性单一产品线定制品牌:如北京科宝博洛尼、志邦橱柜、金牌橱柜、史丹利、顶固等,产品定位中高端,销售网络覆盖面广,产品以定制衣柜或定制橱柜为主。
    ③地方性中小厂商:产品以中低端为主,价格较低,产品线较为单一。
    定制家具企业的竞争力体现在:1、规模经济;2、信息技术水平;3、高质量的产品;4、高效的管理;5、渠道资源与市场开发能力;6、品牌和信誉;7、产品延伸能力。
    规模优势,强者愈强:领先品牌在较长的行业积淀中,摸索出高效规范的生产销售流程,其中索菲亚、好莱客、欧派等企业凭借良好的融资渠道,将实现快速扩张,规模优势明显,市占率将进一步提升。
    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是定制家具快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定制家具企业的信息技术进步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定制化生产中,信息技术水平是企业实现成本优化、服务优化的关键环节。以尚品宅配为例,由于其前身是中国专业从事室内设计与橱柜设计计算机软件企业,拥有自主的软件设计知识产权,特别是在大数据方面有长期的积累,其信息化技术与大数据库居于行业领先地位。
    定制家具企业的竞争力:相对于传统家具生产模式,定制家具企业先收货款后生产模式,资金占用少,且不存在存货、滞销等问题,盈利质量高。
    零库存:定制企业接单后生产,基本无成品库存;而成品家具企业为保证快速供货需要保证一些成品库存,库存占总收入30%-40%。
    高周转:定制家具企业直接面对个人用户,订单由终端需求产生,资金回收快,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约为10-12天;而成品家具企业则普遍超过200天。
    盈利质量好:定制家具主要采用纤维板等人造板材,价格与毛利要低于成品家具-实木类产品,但周转大大优于成品家具企业,加上在大规模定制情况下可降低享受规模优势降低期间费用率,盈利能力显著高于成品家具企业。
    中国定制家具的痛点
    但是,看起来一片繁荣的中国定制家具行业在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也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会影响中国家具产业的未来发展,需要一些理性的思考与批判,以利于定制家具行业更健康更合理地成长与发展。
    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在中国定制家具发展方面有着不同看法,深圳家具研发院院长许柏鸣教授的观点是:全屋定制是个危险的信号!别让“定制遮望眼”,我们从来没有反对过定制,反对的是过热、反对的是全屋定制这种口号、反对的是一窝蜂地追逐某一个目标、反对的是无限夸大。
    定制实际上是有门槛的,热过头以后就会出现鱼目混珠、损害消费者利益与行业声誉,定制市场诱人的业绩也会激励某些企业热衷于走捷径,以定制的卖点来掩盖自身基础性工作的不实,这就是我们所定义的“歧途”,这是与“工匠精神”背道而驰的。“全屋定制”给有些企业带来了商业上的好处,全屋定制的口号也成了摸不得的老虎屁股,理性的声音正在受到一些人的攻击,被认为是“傲慢与偏见”。
    一篇在网上发布的“定制家具行业的现状与未来”(作者:顺德职院刘晓红教授,为2017年《中国家具协会年鉴》写的一篇文章)对中国定制家具进行了总体的描述:
    “中国定制家具行业的发展,在《中国制造2025》的号角下,正吹响着集结号,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在华夏大地星火燎原,可圈可点。这种模式、这种力量、这个群体,这种活力,在全世界家居行业也难以寻觅。
    可以说,它属于中国。正是家居行业一群新人的无中生有,通过先人一步,快人一步,历经千辛万苦,走过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通过千方百计,才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中国定制家具行业,也代表了中国家具行业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自成一体的一次成功转型升级,从很多层面和模式上,跳出了传统家具经营模式的套路;无论从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还是从制造技术到销售方式;无论从人才培养与使用还是对供应链的认识与处理,无论从先进的装备还是智能的软件,都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可贺可喜。
    定制行业一大批优秀企业的风起云涌,全方位地创新,使经济低迷时节的家居行业,却呈现出百花齐放、千帆竞发的繁荣景象,这无疑是家居行业一次历史性的华丽转身,实现着凤凰涅槃。”
    笔者作为一位从事家具设计教育与理论研究的老师,也是亲身经历了中国定制家具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推动者和第一批的体验用户,在目睹中国定制家具行业高速增长繁荣的同时,逐步变成一个理性的思考者。
    痛点后的理性思考
    中国定制家具在高速增长的后面,确实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与痛点,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种痛:中国定制家具企业成为“洋装备”的盛宴
    近年来,笔者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在高科技方面“卫星上天”与“高铁跃进”,都是集中全国之力集中攻关的成果,为什么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家具制造业在高速发展30多年后,在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方面一直是处于“空芯”化的制造,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的家具制造业永远都是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笔者不久前去了德国科隆“国际家具装饰五金材料展”与汉诺威“国际木工装备展”,感触特别深,在家具高端五金连接件与家具制造高端装备(包括机器人与智能化生产线)中国就是全球最大的买家,难道靠钱买来的高新技术与高端装备就是中国制造的工业4.0?
    笔者也参加了近年来的许多国际与国内的学术论坛,总体感受就是中国的许多专家学者都在大力的推广介绍德国的工业4.0与美国的互联网及人工智能,几乎都是名词翻译与信息检索的报告,很少看到中国研究者自己的实际研究开发成果。
    中国家具制造业“智能化制造”已成为传统家具制造业企业的潮流,但是在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方面一直是依靠进口。最近人民日报记者的调研文章指出:制造业转型升级莫成“洋装备”盛宴。
    遗憾的是,不少企业投入巨资引入的智能生产线大多数从国外进口,国产装备参与度不高。专家呼吁,智能制造,国产高端装备缺席“我国消费了全球数控机床的一半,但80%以上的高端数控机床从欧美日韩进口”,研发设备和软件更是“洋品牌”的天下。
    第二种痛:定制家具业明星代言热,企业缺乏理性思考
    “即使不是行业人士,只要经常在外行走的人就可以知道谁是这个时代的主角。机场、高铁站、Shoppingmall里,视线里总会自觉不自觉地看到定制家具的大幅广告牌,尚品宅配、索菲亚、欧派和好莱客等,清一色的重量级明星代言,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备注来源:“定制家具行业的现状与未来”,作者:刘晓红,)。
    但是从理性的观察来看,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看脸”的年代,明星靠脸,企业也傍“明星脸”。我们看到都是这些娱乐明星的漂亮脸蛋,几乎看不到代言的产品形象。笔者一直认为,中国家具业的品牌明星代言是一个病态的畸形现象。
    我们知道,某品牌三个代言人全部是香港、台湾的知名巨星,事实是什么?女神无法拯救“失焦”的皇朝家具。综观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中国制造的明星代言人的品牌,从“秦池特曲”到“三鹿奶粉”,从“爱多VCD”到“双汇火腿肠”,都是昙花一现,没有几个能够成为真正的百年品牌。
    因此,家具企业与其费尽心思金钱用明星品牌宣传推广,不如把精力放在产品设计与品质上,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基业长青。
    值得反思的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家具品牌几乎没有去用娱乐明星做品牌代言人,大部分是用真正的设计师与制造的工匠及终端的用户作为形象代言人。欧美国家的广告法中明确规定:“无论是明星、名人还是专家权威人士,都必须是产品的真实使用者,否则便是虚假广告;同时,如果证词广告暗示证人比一般人更有权威,也应有理有据,否则视为违法”。
    号称世上最严的《广告法》的亮点之一在于“新增广告代言人的法律义务和责任的规定,明确规定广告代言人不得为虚假广告代言,不得为未使用过的商品服务代言。”
    这一规定,对明星林立的家具行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也让家居企业更加慎重明星代言人。中国家具企业的利润已经非常微利,一方面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依靠高价进口,另一方面又花费重金聘请明星代言,最后都转移到消费者身上。
    当然,从明星“毒瘾”中清醒走出来的企业也不在少数,如某一聘请明星做代言的洁具品牌就曾表示,与其用每年数百万的费用聘请明星代言,还不如创造一个卡通形象来代言,一是不怕品牌被明星绑定,二是不用每年支付巨额的代言费用,更重要的是卡通形象不会“红颜易老”,爱怎么用就怎么用。
    (来源:家具周刊)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