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汾河木雕与朱好古画派壁画是否相互影响竞争\安能物流运家具全部挂彩
晋南汾河流域不仅是风格和图像都较为统一的系列元代寺观壁画的原生地,也是海外收藏的金元木雕造像的主要流出地。和壁画相比,对木雕的研究相对较少。古代寺观中的雕塑和壁画都担负着塑造偶像、营造环境和氛围的重要职能,虽然分属不同的艺术门类,在题材选择、形象塑造和风格表现等许多方面,两者一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本文作者认为,金元时期,山西南部活跃着一个以佛教造像为主要特色的木雕流派。因为其作品主要集中在汾河流域的佛寺之中,姑且称之为“晋南汾河木雕流派”,其艺术成就和影响力足以和同样出自这一地区的“朱好古画派”媲美。
(一)
大致而言,中国的早期佛教雕塑以金石造像为主。唐代,木雕造像逐渐流行起来。传世的唐代木雕多为便携式的像龛或尺寸较小的单身造像,绝大部分保存在日本的佛寺内。而平安、镰仓时代,日本木雕佛像勃兴,涌现出许多杰出作品,其中可以窥见中国的影响。
1920年,大英博物馆入藏了一尊通高170厘米、大小和真人相近的彩绘木雕菩萨坐像(图一),这是此类大型木雕第一次进入西方国家主要博物馆。短期内,类似的木雕源源不断地出现在欧美的艺术品市场并受到追捧。根据古董商提供的信息,这些形象和风格较为统一的木雕都来自晋南及其周边。今天,晋南个别佛寺中仍有木雕幸存,其形象特征、雕刻风格与流失海外的高度一致,这进一步佐证了木雕来源地的准确性。(图二)比较了现存于广胜上寺大雄宝殿内的文殊、普贤菩萨坐像,上博藏菩萨坐像,以及海外某私人收藏的菩萨坐像。四尊木雕在头冠面容、身材体型、衣着服饰等方面惊人相似,极有可能出自同一地区、甚至同一批匠人之手。
图一菩萨坐像大英博物馆藏图二A。菩萨坐像(上海博物馆藏)B。菩萨坐像(私人藏)C。普贤菩萨坐像(广胜上寺大雄宝殿)D。文殊菩萨坐像(广胜上寺大雄宝殿)近来,笔者从木雕装脏着手,对相关墨书、碑刻材料进行梳理,考证出美国博物馆内两件藏品的确切出处。它们居然来自洪洞县内相距不到3公里远的两座佛寺。其一是纳尔逊博物馆藏立像(图三),来自今洪洞县广胜寺镇石桥村北的泰云寺,距广胜下寺8公里。泰云寺至今尚存,早在1936年,我国建筑史学的奠基人梁思成先生就调查过该寺。可惜因为时局动荡,当年的调查记录和测绘资料未能保存下来。其二是现存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观音菩萨坐像(图四),来自洪洞县境内今东安村的一座“镇路庙”(今已不存),距离广胜下寺和前述泰云寺各3公里左右。
图三菩萨立像纳尔逊博物馆藏图四菩萨坐像大都会博物馆藏(二)
对海外收藏的金元木雕造像做大致的梳理,有助于我们把握“汾河木雕流派”的时代风格和地域特点。早年,许多木雕被笼统地断为宋代,近年又被笼统地断为金代。断代的难度在于,这些造像已离开了原先的寺院环境,原本可以作为断代依据的相关信息已经丢失。另外,缺乏带有纪年的“标准器”。近年来,欧美主要博物馆试图以碳十四技术,配合雕刻技法、拼接方式以及木材选用等技术手段来寻找时代规律,成果并不明显。下面,笔者试图对来自洪洞县及周边、且有明确纪年的三个木雕造像实例进行造型和风格上的比较,以此来把握晋南“汾河木雕流派”的风格和演变。
第一例是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收藏的两尊立像:观音和势至(图五)。两像来自同一寺庙,系主尊身旁的胁侍菩萨。墨书证明,其出自洪洞县,作于金明昌六年(1195)。菩萨的宝冠上部呈向前翻卷的鸟羽形状,冠式和广胜上寺大雄宝殿文殊、普贤菩萨(图二:C、D)相同。这种特别的冠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菩萨面形方正,两颊鼓起,发辫垂于双肩,胸口挂有透雕的项圈,帛带从肩部飘落。观音上身半袒,势至斜批小衣,都系短裙于腰下,长裙及地,裙褶密集厚重,总体造型和风格与前述泰云寺菩萨立像近似。
图五A。大势至菩萨、B。观音菩萨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藏第二例是大都会博物馆的观音立像(图六)。菩萨头戴鸟羽状宝冠,冠式和前述安大略像相同。墨书显示,木像制于至元十九年(1282)。承袭安大略金代造像风格的同时,此像又表现出一些新的形象特点:面部明显拉长,近椭圆形,身材由粗壮变为宽肩细腰,修长的腿部使身体比例更为匀称漂亮,肌肉的刻画也更逼真写实。另外,腰胯部的S形曲线明显,衣褶和襟带的处理更为自然简练。这种新的形象特点同样体现在克利夫兰博物馆藏十一面观音立像上(图七)。
图六菩萨立像大都会博物馆藏图七十一面观音立像克利夫兰博物馆藏第三例是大都会博物馆藏、前述洪洞县东安村观音菩萨坐像(图四)。此像虽然竭力模仿早期作品,其在雕刻技法和形象塑造上都明显退步。
德国人巴赫霍夫(LudwigBachhofer)擅长东西方艺术间的比较研究。他认为,晋南的这些木雕造像有着很强的“图像化”效果,其丰圆的形体、夸张的曲线、繁缛的修饰,和欧洲的巴洛克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一观点对于理解“汾河木雕流派”的风格不无启发。在海外收藏的木雕造像中,几件面形方长,头冠、衣饰都处理得较为简洁的作品(图一、图八、图九),从形象和气质上看,它们有可能是时代更早的北宋作品。以皇家安大略像、泰云寺像为代表的金代木雕,体型丰满,富有曲线,衣着服饰华丽繁缛,是造型水平和雕刻技法都较为成熟的精品。图十列举了同属于这一风格的其它作品。以大都会立像、克利夫兰十一面观音像为代表的元代木雕,虽然秉承金代风格,但衣着服饰较为简洁、自然,身材体形的表现也更加写实和立体化。
图八菩萨坐像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藏图九菩萨坐像波士顿美术馆藏图十菩萨坐像,A。耶鲁大学博物馆藏、B。克利夫兰博物馆藏、C。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藏、D。哈佛大学博物馆藏E。费城博物馆藏(三)
以寺观壁画为主要成就的“朱好古画派”,和以佛教造像为主要成就的“汾河木雕流派”都是晋南地区孕育的艺术奇葩,有着鲜明的时代风格和地域特色。这一画派的壁画以场面宏大,绘工精细著称,在技法、图像以及构图上都有独到之处。其产生的渊流为何?包括壁画和卷轴画在内,现存的古代图像资料都不足以解决这一疑问。但是,同一地区的高水平木雕给我们提供了研究线索。相互比较就不难发现,木雕和壁画之间存在着图像和风格上的高度相似。图十一比较了广胜上寺大雄宝殿文殊菩萨和稷山兴化寺《弥勒说法图》中的右胁侍菩萨。虽然艺术形式不同,两位菩萨的身材比例、冠饰、面容、发辫、颈纹、项圈、腕钏,以及服装,图像细节如出一辙。尤其是菩萨身着的圆领、束带、呈百褶状的禅衣,完全是根据同一个底本创作的。图十二和图十三也进行了类似的比较,其相似性是惊人的。
图十一菩萨坐像A。广胜上寺大雄宝殿文殊菩萨,B。兴化寺《弥勒佛说法图》局部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藏图十二菩萨坐像,A。牛津大学博物馆藏、B。《炽盛光佛说法图》局部(宾大博物馆藏)图十三菩萨立像,A。兴化寺《弥勒佛说法图》局部(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藏),B。费城博物馆藏,C。纳尔逊博物馆藏晋南汾河流域的木雕和壁画不仅造型相似,表现手法也十分近似:刚劲有力的铁线描,细密的衣纹,行云流水般飘起的璎珞、襟带,是壁画和雕刻共有的手法。笔者认为,晋南这一雕塑流派在12世纪末的金代成熟并且流行,而朱好古画派则是在14世纪初大地震以后才逐渐活跃起来的。另外,壁画和雕塑之间又存在着相互影响又相互竞争的关系,从北宋直至金代,“汾河木雕流派”成就不凡,在山西南部赢得了寺庙的青睐。而14世纪初期,朱好古与其门人又借鉴了这一木雕流派的图像和风格,以高超的绘画技艺征服了僧俗信众。从而,从地震灾害中逐渐恢复的许多寺观选择雇请朱好古的画匠班子来为其进行创作。无论是佛教题材的《说法图》、《佛会图》,还是道教题材的《朝元图》,无不气势宏大,细节突出。这些壁画甚至突破了传统的配角角色,成为信众们直接崇拜的对象。
(本文转载自故宫博物院院刊,作者单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系博士研究生)
日前,陈女士用安能物流从北京往山东寄送一套家具,运费为3800元。但货物运达后,家具受损。事后,山东龙口网点的快递员只是到她家中拍照取证,而对赔偿问题一直没有答复。昨天,北京晨报记者联系安能物流总部,工作人员表示家具出现损坏,需寄件网点将证据收集后向总部申请。寄件网点负责人称,总部以货物正常签收为由拒绝了申请。随后,总部表示重新调查后回复,但至今无果。
黄花梨床腿被磕断
据陈女士称,9月3日,她从安能物流北京小红门网点向山东龙口寄送了一套家居,“每件家具都由快递包装,运费共3800元”。9月8日,陈女士到龙口家中等待送货,可收到了带有“伤痕”的家具。记者从陈女士提供的视频和照片中看到,损坏程度轻的家具被磕出小凹槽,严重的如梳妆台下方有一条十多厘米长的裂痕,而一张床的床腿也被磕了下来,柜子上也少了一大块木头。“这是几年前花5万元买的黄花梨床,现在给磕得没法用了。”
陈女士事后向北京小红门网点和龙口网点反映情况。随后,龙口快递员到陈女士家中对受损家具拍照取证。可之后便杳无音信。“打电话永远不接,无奈下我又多次向安能总部反映,至今也无回应。”
签收后不负责赔偿
昨日,记者联系安能物流总部,工作人员表示家具出现损坏,需寄件网点收集证据后向总部申请理赔。而小红门网点负责人称,未收到龙口网点提供的证明,“之前向总部反映过,但总部以正常签收为由拒绝了申请。”
记者又从龙口网点负责人处得知,他们早将家具损坏的照片向小红门网点发出,但坦言,“签收后申请赔偿可能会困难”。对此,陈女士解释称,收货时快递员要求先签收才能从车上卸货。随后,记者将多方说辞反馈至安能物流总部,对方表示会重新调查后回复,但截至发稿记者未收到任何回应。
律师说法
安能物流应该赔偿
对于这件事,北京观道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朱金元表示,陈女士缴纳运费后与安能物流公司形成了货物运输合同关系,安能物流就负有保证承运货物安全、完整到达目的地的义务。陈女士是在打开包装后才发现家具有不同程度的损坏,说明安能物流违反合同义务,应赔偿损失。如协商不能解决,陈女士可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来源:北京晨报)
晋作高古家具探析
追根溯源:山西高古家具遗存原因分析(下)
文、图/蔺明林编辑/吴少菊
人物名片
蔺明林蔺明林,本科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传统家具学专业,师从原明式家具学会会长、清华美院教授陈增弼。现任职于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文保中心,为明式家具学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艺术品评估专家。
导语
上期文章中,笔者分析了导致山西境内古建筑与家具遗存众多的自然环境与政治因素。本期文章,笔者将继续从人文与经济两个方面入手,探源山西高古家具留存问题。
核心提示
当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发生在山西这块有着深厚民间信仰、以“社”而治的地方,这就为家具创造了最基本的传世条件,继而能够历经明清两代而继续留存于世,有样可依、有式可仿,将高古的符号基因代代相传。
人文社会因素
(一)尊神崇礼带来的敬畏心
古代的山西是一个文化相对发达的地方,不论是佛教文化、儒教文化还是道教文化都在此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不论是城里还是乡下,不论是官修还是民建,各种寺庙宫观和供奉各种神灵的庙宇祠堂建筑,遍地开花。民众的尊神崇礼思想都很浓重,在这种民间信仰精神崇拜的支配下,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不断修缮庙宇寺观,对建筑内的供桌、供案、神龛、神位等一应器具也是敬畏有加,甚至寺庙周围的一草一木也都不会毁坏。哪怕在发生战争时,这种民间自发的修缮行为也不曾中断,以此来祈求护佑一方平安或求福避祸,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山西地区这种民众信仰的经久不衰,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地民众不会随意冒犯这种很神圣的场所,对里面的神像连带其器用家什自然也怀有敬畏之心,不会轻举妄动。这样家具便一直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在不受或少受外力扰动的情况下,除了足部因常年接地受潮会出现缓慢的糟朽以及家具本身的自然变形和老化外,其放上几百年乃至千余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日本正仓院所藏的诸多唐物能传世至今便是很好的例证,其建筑虽经历数次落架大修,但因器物为皇家所赐本就珍贵,人们对其倍加珍视,苛护备至,所以还是完好的留下来了。
而我国之所以没有唐代的木质家具传世至今,一是因为家具所能依附的建筑本身已经消失殆尽,仅有的几座唐代建筑也都经过数次大修;二是在建筑的修葺和改造过程中,家具作为附属物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那种敬畏的心理通常在这时候也失去了作用,从而不可避免地会使家具受到扰动或被弃被换。
图1太原晋祠北宋圣母殿内的禅座和屏风尽管唐代家具难觅踪影,但是宋辽金元遗物却仍有迹可查:太原晋祠北宋圣母殿内的禅座和屏风(图1),便是珍贵的宋代遗物上有宋人吕吉题记:“元祐二年(1087年)四月十日献上圣母。”;大同华严寺辽代薄伽教藏殿内的供案和钟架,其造型以及雕刻风格仍透着浓郁的辽代气息;山西朔州金代崇福寺的门窗隔扇(图2),依然是典型的金代所制;洪洞广胜寺元代弥陀殿内的经柜,仍是元代原物。所以当具备了一定的保存条件,在人们的这种敬畏心理下,有些家具能够幸免于难也就不足为奇了,但能够留下来的也属凤毛麟角。
图2山西朔州金代崇福寺的门窗隔扇,为金代原作(二)村级组织“社”的保护
山西的乡村自古存在一种“社”的组织形式,这种“社”可以是一个或者临近几个村子共同组成,后者又称为“合社”。这种被称为“社”的村级组织,在宋辽金元历史上曾长期存在,直至民国时期才宣告终结。社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接纳各位社员的捐助,并协调组织筹备各项建设建造和修缮业务,这一点笔者从山西境内发现的历代重修碑刻和县志文字中多有发现。
而古建筑基本每隔几十年就要进行一次大的维修,这恰恰保证了很多古刹寺庙及其内部所用一应器物,能够在需要修缮时得到及时地维修而不至于倾颓。其内部所使用的器具有时也不会被轻易丢弃,由“社”来出资修理,这些器物家什得以传世的概率也就大大增加,致使我们今天还能有缘再见。下面笔者举一例来说明这种“社”的存在。
图3龙神驾图4龙神驾铭文这是一座神龛(图3),背后的铭文(图4)向我们揭示了大量信息,可知原来一共造了三座龙神驾,应该是供奉于龙王庙内,目前唯有这一座保留下来。而且其中提到的地名:南垂、鹿家庄至今仍存于山西长治境内,两者相距很近,仅几公里而已。木匠、漆匠来自不同村,也揭示出“合社”这种组织,能各尽其能来共同经营维护寺庙中的器物。最后一句很关键,光绪年号的出现让人感觉似乎与前面的雍正年号矛盾,通过分析便可知这铭文并非雍正时所写,也并非将雍正时提写的内容誊抄其上,而真实的提写日期就是落款日期“光绪二年二月”。这一点从文字的大小、墨迹的深浅一致,加上“匠人故立以传后人”这句话的语气,均可看出是光绪时为140年前的雍正时期前人所补写记录的,而且恰是在重新髹漆上彩之后再写下的。因为在神龛内部的脊梁下面还发现了真正的建造年代“大清雍正岁次乙卯十三年五月吉日造”(图5),字体明显与神龛后面的不一样,而且内部明显颜色有别,重修的痕迹明显。所以上面提到的木匠漆匠理应也是光绪时人,而不属于雍正时期。
图5龙神驾内顶部铭文山西是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碰撞交融最频繁的地区,北宋与辽,金与辽,金与南宋在历史上的并存期都曾在山西拥有自己的一方之地,直到元代完成统一(图6)。从山西出土的历代文物和现存地面古建筑看,各时期皆有。如果不是有具体的纪年可循,有时很难分辨到底属于哪个民族哪一国家,比如辽与北宋、辽与金、金与宋、金与元有时差别微乎其微甚至毫无差别可分,可知少数民族与中原文化在某些地区会有高度融合,这也解释了为何山西家具上常常带有辽金元诸多民族特征的原因。
图6-1北宋与辽,金与辽,金与南宋在历史上的并存期都曾在山西拥有自己的一方之地,直到元代完成统一。图6-2北宋与辽,金与辽,金与南宋在历史上的并存期都曾在山西拥有自己的一方之地,直到元代完成统一。
当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发生在山西这块有着深厚的民间信仰和以“社”而治的地方,这就为家具创造了最基本的传世条件,继而能够历经明清两代而继续留存于世,有样可依、有式可仿,将高古的符号基因代代相传。恰恰如此,山西的很多高古家具或带有高古特征的家具能够保留下来,也成了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历史物证!
经济富庶,促进家具制作与维护
历史上的山西曾一度是富庶之地。五代时期,山西是封建割据混战、争夺不休的膏腴之地,导致对社会经济的严重破坏。但是自五代以后,历经宋辽金元明清数朝,经济形势基本相对较好:宋辽虽在山西境内对峙,但双方统治者都抓住了政治相对稳定的机会,促进了山西境内经济的发展;辽金元三代都设陪都于山西大同,其域内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北部也居领先地位;而元朝末年,山西地区也一反常态,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丁兴盛;明清时期,晋商足迹遍及全国乃至欧洲远东一带,成为称雄国内的最大商帮。平遥、太谷、祁县成为近代中国的“金融城市”,票号遍布全国各地。
经济的持续向好,使山西人的财富积累不断,整体生活水平始终相对较高,民间富贵者比比皆是。经济的发展和稳定,无疑促进了木工技术和家具制作行业的发展。中国古人的习惯是致富后要置地建宅,造好房子必定要制作家具,促成人们对家具的品种使用以及陈设装饰的更多需求。房子和家具都是要传代的,因此只要有条件,制作一定十分讲究。经济的发展、生活的富足同样也保证了人们腾出足够的财力、物力,来不断地维护和修缮前代人耗费巨资人力物力修建的各式建筑和室内器物家什。很多早期古建筑上或者记载重修工事的碑刻铭文上可以发现历代重修的记录和捐赠者的名字。家具上向来缺乏题记的传统,但是仍偶有发现,上例(图3)便是。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是经济基础在主观世界的反映,所以我们也可以在古建筑和古家具这些上层建筑的物质形态中看到前朝打下的经济烙印。现在较完整保留下来的很多完整的大院及古城,就得益于晋商的财富积累。如著名的平遥古城就是这一现象的现实例证,古城的保存为家具的大量流传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外,在目前依然能够有古代家具被发现的区域,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周围的很多农村经济发展至今为止都普遍处在很落后的状态,人们住的房子大都也还是文革前甚至清代的老房,且大都是年纪大的老人在居住。他们省吃俭用,信息闭塞,与外界无过多接触,也很少添置新的家具,而是继续使用那些代代相传的古家具。即便有的老房子因为条件太差不适合居住或者即便有条件住进新房,他们一般也不会将老房拆掉,而往往是在离村不远的地带再另择一地盖新房,形成新村。而陈旧的老房连同内部没有被搬出的古家具便因此被长期搁置在了原处,只要房子不漏不倒,这些家具一放可能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慢慢的被人淡忘,直到有一天它们的身影再次被有心人发现,才有重见天日的可能。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目前新发现的能够遗存下来的古家具多也是“漏网之鱼”。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势必会导致新发现的古家具越来越少,市场上变得越来越稀缺,其实它们也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值得我们去珍惜。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进入2016年,红木原材料价格大涨,尤其是近几个月更甚。在原木价格上涨的刺激下,红木家具市场好转成必然。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的红木原料基本都是从东南亚、非洲、南美洲进口的,由于这些地区频发气候灾害且不断有相关进出口规定颁布实施,比如9月下旬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第17次缔约国大会召开就多种红木原材展开了热烈讨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红木原料的正常供应,也是红木原材价格上涨的一大因素。
除此之外,当前红木原材价格飞涨如此旺盛与红木资源有限、成才时间长,市场需求量又与日俱增是息息相关的。如今越加稀缺的红木原材使得红木市场价格一涨再涨,红木市场真正回暖指日可待。
据专家反映,红木原材料的涨价或将在3个月至6个月后反映在家具的售价上。当然除了红木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不断攀升的人工、物流等成本,也会迫使企业为了生存而涨价,可以说,红木家具涨价已势在必行。
记者在走访济南红木家具市场时了解到,许多红木商家普遍认为2016年的红木涨价不同于2013年的炒作涨价,从今年7月开始,就已有部分小规模红木厂家陆续抬价,涨价幅度基本在10%以上。
进入10月后,红木市场更是涨声一片,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品牌或将要启动调价模式。欧亚达家居东厅4楼的大展居红木馆总经理倪少虎表示,虽然受涨价影响,成本不断增加,红木商家产品调价已纳入未来计划。
(本报记者刘建)
来源:济南日报(济南)
闽南网10月18日讯昨天上午10时50分许,晋江陈埭岸兜村一民房发生火灾。所幸房主丁先生及时逃生,可突如其来的大火,烧毁了他的家和他一辈子的木雕作品。
接警后,陈埭消防中队消防官兵赶到了现场。经过半小时的扑救,明火基本被扑灭。但大火直到下午2点左右,才被彻底扑灭。一栋两层高的古厝屋顶已全部烧塌,只剩几堵墙壁了。两侧相邻的民房被殃及,玻璃窗爆裂,墙壁出现裂缝并被熏黑。
“这把大火不但将房子烧了,我这一辈子的木雕心血也都被烧光了。”今年50多岁的丁先生,靠雕刻佛像等卖钱度日。他说,房子是几十年的古厝,砖木结构,房内堆满了雕刻用的木条。所以一着火,整个房子瞬间陷入一片火海。
“要不是人在一楼,命都可能搭进去。”丁先生独居一楼,二楼是小阁楼,放着他的木雕作品。当时听到有人说自家屋顶冒烟,丁先生就连忙跑上二楼,没想屋顶石棉瓦边已有火花掉落。见二楼没水救火,他又回到一楼,用脸盆端水去救火。可他想再上楼时,火势更大了,已无法靠近。
目前,起火原因还在调查中。(本网记者陈建辉谢明飞文/图)
实木地板老字号品牌“安信地板”开发推出的非洲花梨地板自上市后,受到中高端市场客户的青睐。据了解,安信是第一家将该材种引入到国内制造成地板的中国企业,并保持了资源采购的绝对领先优势。
非洲花梨,被历史埋没的瑰宝
近些年,经国家林业局华东木材与木制品监督检验中心检测,非洲花梨属于红木国标5属8类33种之一,属花梨木类。
花梨,是中国消费者耳熟能详的一种材种。无论是海南花梨、越南花梨还是缅甸花梨,一直被消费者认为是高档、珍稀的材种,受到消费者和收藏家的追捧。而非洲花梨近些年才逐渐走进消费者的视野,原因何在?
对于非洲花梨而言,由于非洲大陆和中国相隔遥远,海运交通长期不畅,也因此错失了一个被人们认识的大好时机。地理的因素,致使非洲花梨长期没有被国内红木行家重视。
非花属红木国标,实用价值高
据悉,非洲花梨其实就是“红木国标”所载花梨木类中的刺猬紫檀,是国标中价格最实惠的一种红木。
“非洲花梨(非花)和越南黄花梨(越花)外表相似,不仅花纹好看,而且木性也比较稳定,不易开裂,但跟40万元/吨的越南黄花梨相比,其价格非常实惠,这就是非洲花梨走俏的原因吧,以买一套普通实木家具的价格就能把一套红木家具搬回家,有什么划不来?”一家知名的红木家具负责人这样解释。
据介绍,随着黄花梨原材料的逐渐稀缺,其价格也像那芝麻开花般节节攀升,而非洲花梨以数量和价格优势进入红木市场,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树种,况且经过金融危机后,消费者在考虑消费成本多于其他因素的情况下,非洲花梨的低价位势必占据优势。有业内人这样预言:“非花”也是资源性产品,谁知道10年以后,它的身价不会暴涨到眼下“越黄”的水平?
红木工艺打造地板中的劳斯莱斯
安信地板凭借在全球的原材料采购优势,率先将非洲花梨引入中国,制造成实木地板向中国消费者推广。非洲花梨的材质厚重细密,结构细致均匀,表面光滑。安信在充分读懂非洲花梨材性的前提下,采用电脑程控低温干燥,超长养生,精打细琢,选用全球顶级油漆品牌——美国PPG油漆,在确保地板稳定、耐磨的前提下,完美体现它的纹理,把每一块地板都打造成为独一无二的珍品。该公司产品研发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款地板使用寿命是常规地板的两倍以上。”
据介绍,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安信地板研发设计出近200个不同工艺。该负责人说:“安信地板推出非洲花梨4年来,在非洲花梨这个材种的生产、研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会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消费者的需求,不断进行产品的调整和更新,以其使每一个喜爱非洲花梨的消费者,都能在安信地板的产品中找到令他满意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