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明代家具的识别与鉴赏\山东龙海煤炭配送公司完成第一单国际木材生意
文、图/朱宝力编辑/陈盛娥
明代家具不同于“明式家具”,而是指明王朝(公元1368~1644年)期间所生产的家具,在此期间使用各种材质和工艺制作的家具都属于明代家具。
人物名片>>>
朱宝力,1971年进入北京金漆镶嵌厂,曾任修旧组负责人,2002年成立万华堂明清漆艺工作室,现为中华文化促进会木作工作委员会委员。
直至今日,艺术品收藏市场关于明代家具的定义仍然较为模糊,与明式家具、17世纪家具的概念相混淆,有必要科学地加以澄清和诠释,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史料研究撰写本文,做一个浅显的论述。
明代家具是在明王朝(公元1368~1644年)存续期间所生产的家具,在此期间使用各种材质和工艺制作的家具都属于明代家具。此外,南明政权制作的家具也属于明代家具。
明代家具不同于“明式家具”,没有广义、狭义之分。“明式家具”是艺术概念,而明代家具除了艺术概念以外,还包含有深层次的历史文化概念,是一个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艺术品收藏、研究、投资门类。
由于明、清两个政权之间政治、经济和民族文化的差异,明代家具与清初家具客观存在有朝代更替的割裂痕迹,特别是上层社会的家具,形制和纹饰风格变化很大,有的被废止或已经失传,例如朱漆官皮箱、步幛以及碧纱橱等等。明代家具是我们研究明代社会生活的宝贵实物资料,即使是普通的软木家具,也能令人们产生“到代”的沧桑美感。
明代家具的鉴定以文献史籍、出土的明代实物或冥器、年代款识以及可信的传世绘画作为参考依据,综合器物的造型、纹饰、工艺、材质以及老化程度等因素进行判断。其品种包括大漆髹饰家具、硬木家具、单漆或单油的软木家具以及用其它材质制作的家具。
我国古代家具的发展是从少到多、由矮而高的。明代家具除朝廷、衙署、寺观、祠堂以及特定用途(如屏风、大床等)之器外,多数并不高大沉重,即使至明末,其体积、重量仍普遍小于清代家具。
明代统治者是南方的汉族人,最初的国都又定在南京,直至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才迁至北京,期间长达53年。因此,明代上层社会家具的制作风格受到南宋的家具文化影响很深(明初距南宋的灭亡不足90年,南宋遗存的家具应有相当数量),并且自上而下逐渐地改变了北方金、元家具(图1)遗留的粗犷、豪放的风格。这一点在精工髹饰的漆家具上表现尤为明显,以北方著名的大漆家具产地晋南地区为例,其漆饰家具的造型风格与同期江南书肆刊刻的小说插图中的家具相当一致,却少了一些北方民间白木家具的味道,它们显然多是为了迎合当地上层社会的生活习尚和审美情趣而设计制作的。
大漆髹饰家具和软木家具是贯穿整个明代生产的主流家具,其加工有因材施技的特点,不应以硬木加工的眼光贬斥之。例如软木性能受钉,在某些部位使用铁钉可以大大增强家具的牢固程度。有些是必须使用铁钉的,例如皮面桌、榻和朱漆官皮箱等。铁钉在明代还被用来装饰家具的表面,有独特的艺术效果。此外,大漆髹饰家具的底胎因为表面有覆盖,所以多采用牢固的透榫。由于四边攒框的桌案面上无论怎么糊麻披灰,时间长了都会产生框裂。为了避免一侧的缝隙过大,其芯板多分成几块以平摊缩涨,有些顶面比较小的炕桌、香几等家具则采用一木到头的做法。这些有效的措施不应视之为“土做”和“偷工减料”。在明代柜橱中,落堂作占据绝对主流的原因之一就是漆饰工艺的需要,可以把框裂转移到比较隐蔽的秧脚之处。
明代制作的高型柜橱相对较少,且造型受到建筑物的门窗、槅扇的影响,常为多抹及隔边开门的样式(图2)。明朝崇祯年间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一书,载有二百幅描绘晚明生活场景的插图,其中未画四件柜,两件方角柜都是高约三尺,上面放置衣箱(图3)。
图4明晚期脚带转轮的铁力木上开门大柜明代的大柜往往长度大于高度(图4),据万历丙午年(公元1606年)刻本的《鲁班经匠家境》(午荣汇编)第二卷云:“大柜上框者二尺五寸高(按:一明尺等于31.84厘米,较今尺略短),长六尺六寸四分,阔三尺三寸。下脚高七寸,或下转轮斗在脚上可以推动。”书中的大柜上框与下脚相加不过三尺二寸高,而横长却有六尺六寸四分之多,相差一倍以上。又据清初的《春明梦余录》(孙承泽撰)卷七载:“(明朝皇极)殿两壁列大龙橱八,相传中貯三代鼎彝,橱上皆大理石屏。”这八件上陈大理石屏的大龙橱也必然是横长的造型,否则便比例失当了。
图5明代旧漆胎,清前期覆盖翻新的四件柜在明代晚期时的民间尚不普及,当时只有贵族、豪门才拥有,笔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只有两次修复明代四件柜的经历。黑漆百宝嵌花鸟山石纹两件柜(图5,即半组四件柜,因分家产或其他历史原因而分开,又名顶竖柜),其高度、长度及重量均小于通常的清代四件柜,相对于后者的造型比例,它的顶柜略高而底柜偏矮,常人不必踮脚,举起手即可方便地取放顶柜内的物品,但整体气势则不及后者那样雄伟壮观。在修复的过程中,于剥落的黑漆层血料厚灰腻子下面,看到被覆盖的带有明代后期彩绘描金风格纹饰的朱漆层,胎质为杉木,制作年代约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中叶。该柜的如意云头形铜饰件质地为白铜,而朱漆却不宜搭配白铜,其铜饰件应为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该柜覆盖翻新成黑漆时换配,具有清代前期流行式样的风格,明代原配的铜饰件很可能不及此件精美。黑漆百宝嵌花鸟山石纹圆角柜(图6),其造型虽有明末的风格,但纹饰的风格与前者相近,似出自同一作坊。从其侧面纹饰的缩简程度观察,应为清前期的原作器物。
图6清前期黑漆百宝嵌花鸟山石纹圆角柜引自《髹饰录解说》明代的四件柜相当少见,笔者曾经修理过的两例皆为覆盖翻新之器,尚未修过表层绘有明代原图案纹饰者,而且其底层皆为朱漆地子。这既表明它们的数量少,同时也表明它们当年为贵族豪门所拥有。明代四件柜的高度和体量普遍小于清代的四件柜,已知存世的雄伟高大的万历款四件柜实际是后加伪款的清代器物。
图7上海出土的万历年间潘允徵墓家具冥器明代的高柜少于清代,这在从有纪年的明墓中出土的家具冥器上也能得到反映,上海博物馆所藏潘允徵墓出土的一对圆角柜榉木冥器(图7),若按比例放大,应是高度四尺以下的矮柜。明代时,人们用来贮放物品的家具以高矮不等的框式架格和矮型的柜橱、座箱居多,利于光线在没有玻璃窗的室内穿透,适合明人喜欢敞亮的生活习尚和审美情趣。在明代的中、高档家具中,流行有底座的各种小橱,如经橱、宝橱、佛橱等,清代时的座橱虽已加高,但毕竟受到造型的限制,不很流行了。硬木柜橱类家具中少有座橱,可知明式硬木家具的大量制作应在晚后,高型的四足柜已成为当时的主流。
明末鉴赏家文震亨在《长物志》卷六中,详细列举了橱的形制:“藏书橱须可容万卷,愈阔愈古,惟深仅可容一册,即阔至丈余,门必用二扇,不可用四及六。小橱以有座者为雅,四足者差俗,即用足亦必高尺余,下用橱殿仅宜二尺,不则两橱叠置矣。橱殿以空如一架者为雅。小橱有方二尺余者,以置古铜玉小器为宜。大者用杉木为之可辟蠹,小者以湘妃竹及豆瓣楠、赤水、椤木为(疑脱‘之’字),古黑漆断纹者为甲品,杂木亦俱可用,但式贵去俗耳。铰钉忌用白铜,以紫铜旧式两头尖如梭子,不用钉钉者为佳。竹橱及小木直楞,一则市肆中物,一则药室中物,俱不可用。小者有内府填漆,有日本所制,皆奇品也。经橱用朱漆,式稍方,以经册多长耳……佛橱、佛桌用朱、黑漆,须极华整而无脂粉气。有内府雕花者,有古漆断纹者,有日本制者,俱自然古雅。”
图8明晚期朱黑漆彩绘描金石崇王恺斗富图箱座书橱图9明后期朱漆彩绘描金六如居士观经图佛橱书中所列举的藏书橱可容万卷,折合成部也有百、千之数,是特制的大器,阔可丈余,高度虽未言及,但以其一册书的进深而言,如果过高,则易倾倒伤人,所以应是横长的造型;置古铜玉小器的小橱又称“宝橱”、“多宝格”,日本产的小橱亦有此类,清代时的多宝格高型化,大多不再有底座;进深大,造型稍方,有可藏长大经册的座橱(图8),也有内设龛位,可储香烛的佛橱(图9)。
文震亨所称道者多为小橱,造型也推崇矮型的“有座者”。他的描述与笔者修复古旧家具数十年,朝夕揣摩明清漆饰家具所得到的印象是相符的,与髹漆纹饰的明作四足高柜传世甚少相比,髹漆纹饰的明作有座小橱传世相对较多,印证了晚明文人、士大夫们的审美情趣。东北魁梧、粗犷的满族武士们对这类小巧的矮橱不会适用和赞赏,而满族女子们健美天足,穿盆底鞋,较缠足弓背的汉族女子们更高许多。因此,清兵入关后,四足高柜成为必然的时代趋势。
(:)“几个月的工夫没有白费,我们公司第一单从国外直接进口的木材生意终于完成”。5月6日,正在办理国际信用证付汇业务的山东龙海煤炭配送有限公司财务部副部长郑杰兴奋地说。
随着煤炭市场“黄金十年”的不复存在,煤炭经营为“主打”业务的该公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2014年该公司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大幅下降。面对严峻的形势,该公司借助省级煤炭储配基地的品牌优势和前期积聚的社会影响力,利用合作伙伴综合性经营的特点,另辟蹊径,积极开展以煤炭物流促进“非煤”物流、“双管齐下”的经营策略,一方面及时拓展经营范围,增加了“木材、铝矾土”等经营许可,另一方面“全面撒网、重点捕捞”,通过多方市场调研,确定了与山东能源集团龙矿物资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国际木材生意的新思路。
“从事国际木材贸易,我们是第一次”,该公司总经理薛曙光说,从2014年底开始,在近五个月的时间里,该公司先后多次与国外木材供应商进行业务谈判,签订木材购买协议近6000立方米,完成了从业务洽谈、合同签订到国际信用证办理、汇率兑换、海关申报等各项工作。到2015年4月末,第一单2000多立方的国际木材贸易业务顺利完成。
文/朱宝力编辑/蔡静琦
核心提示>>>
黄、紫木材虽然坚硬光滑,力学强度高于一般木材,但它们同样是有机质,在非密闭的人类生活环境中也会风化、分解,这也是鉴别黄、紫家具新老程度的手段之一。
在桌椅凳榻类家具中,罗锅枨加矮佬的造型在明式硬木家具上的使用很普遍,但在历史纵深跨度大的漆饰家具中出现的年代却相对较晚。笔者翻阅了不少明代的刻本插图(这些插图以桌椅的出现频率最高),尚未看到有此种造型者,因此推断,即使在个别明画(注①)中或偶有出现,为数之少也可以表明它的流行基本是在清代,并在清代前期与仿竹、藤家具的劈料作、裹腿作等工艺造型相结合,形成了苏作明式硬木家具显著的风格。
图1.明晚期黑漆顶牙罗锅枨平头案(引自《山西传统·可乐居选藏》)黑漆顶牙罗锅枨平头案(图1),高83.5厘米,长205厘米,宽71厘米。其造型为夹头榫平头案式,案面的两端无翘头,喷面,冰盘沿,圆腿外撇,带侧脚收分,正、背面的腿间设拱形牙条和顶牙罗锅枨,两侧的腿间各设两根短枨。由于采用了高拱顶牙罗锅枨进行加固,因此非常牢固,为明代晚期制作。
图2.明晚期黑漆条桌(引自《艺术新闻》第52期,前波画廊图)黑漆条桌(图2),为靠墙摆放,上可置插屏、古玩等陈设,故又称为“壁桌”。它的造型窄长,宽喷面,冰盘沿,高束腰,四角有腿木贯之;牙板的壸门弧度很大,明代话本小说形象地将其称为“螳螂肚”(按:螳螂的腹部弧形下垂,至尾端又急翘起,与等圆的洼堂肚或鱼肚圆弧度不同);牙、腿的边缘饰灯草线,桌腿直下无足,但近地处小小的卷草纹雕饰将视觉重心下拉,既显稳重又亭亭玉立,为明代晚期制作。
图3.明晚期朱漆洒金琴桌朱漆洒金琴桌(图3),高83.5厘米,长171.5厘米,宽53厘米,出自徽州。其桌面平,冰盘沿,无束腰,牙板瘦窄,与腿相交处作委角,方腿扁内翻足。底胎为杉木,桌面糊蔴布,牙板及桌腿糊蔴筋,反底则只用布条糊缝,披漆灰,通体髹朱漆并洒金,反底为黑漆。所洒之金呈方形和三角形的几何状,多已摩残,它们显然是先盖章似地印上油漆花纹,再贴金箔而制成的“假洒金”。此桌的朱漆以丹砂为颜料,呈朱膘色,界于红、黄之间,虽有侵蚀老化的现象,但漆灰底子却十分坚实,基本完好。
此桌制于明代晚期,可琴、书两用。桌面的芯板较薄,既轻又利于透音,而无束腰的窄牙板更可减重,故整桌甚轻,便于移动就光使用。其内翻马蹄足低扁,为明代晚期常见的风格,清代时的马蹄足逐渐变得厚高了。
图4.明末或清初黑漆皮面折叠桌(引自《艺术新闻》第48期,菩提缘图)黑漆皮面折叠桌(图4),高90厘米,长100厘米,宽64.5厘米。其桌面蒙皮以减重,喷面,冰盘沿,无束腰,壸门牙子饰灯草线,四角有展腿式短足,长腿外撇,带侧脚收分,可以折叠,腿中饰双线,剑柄状足。约为明末或清初制作,曾经笔者之手予以修复。此桌又名狩猎桌、行军桌,轻便易携,可与交椅组合,折叠时又可席地使用,在明代时多有制作,《鲁班经匠家镜》第二卷中即载有“折桌式”,所描述的造型与此大致相同。由于它的毁损率较高,所以留存下来的实物较少。
图5.明晚期黑漆金饰方面香几(引自《典藏》第124期,雅典襍图)黑漆金饰方面香几(图5),线条婉约。其喷面宽出,便于搬移,从漆面观察,结构没有错动,高束腰应起着较大的作用。香几有方、圆及其它多种样式,而面为方形者又可兼作茶几使用,清代时分化出专用的茶几品种。此香几的造型似具山西地区性的特色,但若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代宫廷流传下来的黄花梨方面香几(图6,高48厘米,长、宽各26厘米)相比,风格基本上一致,设计亦可能效仿了明代晚期的宫廷样式。
图6.明晚期黄花梨方面香几(故宫博物院藏)图7.明后期黑漆彩绘描金山水人物纹插屏(引自《山西传统家具·可乐居选藏》)黑漆彩绘描金山水人物纹插屏(图7),高106厘米,长100厘米,宽36厘米。其屏座造型为宝瓶柱,横嵌三块绦环板,下为卷云抱球足及壸门式披水牙子,是明代后期的流行样式。屏心彩绘描金山水楼阁人物图案,边框连同底座均清钩描金纹饰,金色虽已摩残,但当年的金碧辉煌仍依稀可见。
图8.清前期黄花梨嵌玻璃油画《仕女观宝图》屏风(故宫博物院藏)黄花梨嵌玻璃油画《仕女观宝图》屏风(图8),高245.5厘米,长150厘米,宽78厘米,造型偏晚,透雕螭龙的拐子风格较浓,屏心的玻璃绘仕女人物油画为清代前期的宫廷画派作品,同属于康熙中期至乾隆早期的工艺制作。因为屏风属广州的贡作,比屏芯稍早一些,但并非是明屏后配清画。
明清家具收藏最需要的眼力是鉴别老与新,否则就不称其为明清家具了。有些爱好者之所以会吃亏,不是把年代看得过早,就是把黄、紫木材比作黄金,以为是千年不朽的。黄、紫木材虽然坚硬光滑,力学强度高于一般木材,但它们同样是有机质,在非密闭的人类生活环境中也会风化、分解,这也是鉴别黄、紫家具新老程度的手段之一。
注①明画:
以前常被提到的“明画”《百美图》中有不少罗锅枨加卡子花、矮佬的家具。然而,它是清朝乾隆年间宫廷画师以明末崇祯刻本《金瓶梅》的插图为蓝本所作的秘本春宫画册,全名为《清宫珍宝百美图》。画中融入了不少入清后的流行因素,如汉族妇女的钵盂发式和家具的造型等,所以其并非明画,不能用其来论证明代的陈设和家具。
截止12月21日,太仓港板材库存约48.32万立方米,SPF约16万方。12.18号总出货约1.3万方。本月库存较上月下降约6.6万方,继续刷新有表以来新低;SPF库存比较稳定,略减1万方。SPF外盘除TK较上月下降5-10美金外,CF及其它品牌报盘较上月小幅上涨(WF元旦后报价)。本月二级SPF报盘依然不多。
国内销售价格方面,由于库存下降、俄材低等级到货减少、成本增加等因素,口料及板材较上月售价都有提高;俄材、北欧材外盘略涨,国内售价高位徘徊。本周期内云杉&樟子松的去库存速度依然不减,库存继续下降。
另外,针叶原木外盘涨跌不一,俄罗斯白松及落叶原木受新材冲击,已跌至USD130附近。国内到货已开始倒挂,贸易商观望不前,接货谨慎。
美国材价格稳定,860-880左右,年前到货不多;加拿大原木800-820左右,近期太仓港集中到货,所幸出货速度有所提升,现货价格稳定。
大丰、岚桥等港口的检疫熏蒸审批通过,预计会分流一些加材;日本柳杉USD120-125左右,目前国内到货少、日本需求旺盛,价格看似坚挺。但美金/日元汇率从最低的101涨至近期的116左右,外商在闷声发大财,个人预计报盘理应逐步下跌。同时也希望国人不要盲目抢货,肥了外商;
辐射松继续涨势,USD130左右。国内中A售价直逼铁杉,疯狂!目前来看,人民币持续贬值,即将到7;海运费不断上调...后期到货成本不断攀升。上述原木如按现在外盘价格进口,依然倒挂或保本。
文/朱宝力编辑/蔡静琦
明清家具的断代应以文献史籍、传世与出土的实物或冥器、家具的年代款识以及可信的传世绘画作为参考依据,综合器物的造型、纹饰、工艺、材质以及老化程度等因素进行。明代家具没有明显的地域流派之分,特别是上层社会的家具更是如此。产自山西民间的高档次大漆髹饰家具与明代宫廷家具的造型往往惊人的相似。
黑漆嵌螺钿花鸟纹三屏榻(图1),高84.5厘米,长182厘米,宽79.5厘米,又称“罗汉床”,出自山西,其造型简洁、端庄,与刻“大明崇祯辛未年(公元1631年)制”款的朱地填漆戗金云龙纹御榻(图2)如出一手,后者高85厘米,长183.5厘米,宽89.5厘米。明代宫廷漆饰家具的制作规模很大,内府各监皆有成造任务,限于自身能力,必然会招募各地优秀的民间工匠和艺人参与设计、制作,所以宫样传入山西等地,风格亦产生相互影响。
图3明中后期朱漆小榻(引自《明清制造》)朱漆高束腰藤面小榻(图3),造型为高束腰,腿木贯之,十分牢固;束腰间饰以绦环板,牙板和腿部饰以皮条线,腿部渐窄,下作内翻的矮马蹄足,与明朝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刻本《西游记》插图中的小榻相似。此榻通体糊蔴布披灰,髹朱漆,制作年代约为明代中后期,当年拥有者的身份非同一般。
图4明后期朱黑漆暖床(引自《明清制造》)朱黑漆暖床(图4),面为藤屉,可坐可卧。其上部有五屏风式的床围栏,风格高古,中间高屏的造型与明代流行的插屏格式相当一致。床体为封闭的四面平式,前面中间的一块嵌板能推开,冬季可放入暖炉取暖,约为明代后期制作。《金瓶梅词话》中提到有描金暖床、洒金床炕、泥金暖阁床等高档漆床,应该就是指这种具备暖炕功能的卧具。这张暖床为我们了解明代的,尤其是明代北方的上层社会生活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
图5明后期朱黑漆架子床(引自《山西传统家具·可乐居选藏》)朱黑漆架子床(图5),高234.5厘米,长237厘米,宽133.5厘米。其床柱上有檩头,下有柱础,檐间嵌绦环板,颇为古雅。床围的栏板为三块,平面弧顶。床体为高束腰,壸门牙子,香蕉式腿,内翻滚球踏珠式底足。最可称道的是,其床腿挖缺似一弓一弦,既轻盈秀美,又满足了架子床承重和稳固的要求,可谓匠心独运,堪称明代后期四柱帐架床的佳作。
图6明后期朱漆肩舆(引自《明清制造》)朱漆肩舆(图6),其靠背作盝顶坡状,庄重威严,中间的板芯精工透雕一朵圆形的缠枝牡丹纹饰,寓意主人富贵的地位;扶手用圆材,出头平切;下部饰有绦环板和壸门牙板,脚部并设踏板;两侧的腿柱上设有铜环,可固定抬杆。根据书籍资料分析,它可能为杉木制作,轻而牢固,通体髹饰朱漆,显示其拥有者必为明代上层社会中的贵族或高官,是一件极为珍贵的明代典章器物,约制作于明代后期。
明代的椅子到底有没有连帮棍,连帮棍的源流与演变又是怎样的?这一关系到明清家具断代研究的谜团,近年来成为了相关学术领域探讨的热门话题。笔者认为,明代椅子上的连帮棍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也是逐渐流行的。连帮棍具有连固、装饰椅子扶手以及围拦古人袍裾的功能,扶手立柱(弯曲者俗称“鹅脖”)与椅腿为一木连做的椅子,安装连帮棍的比例相较扶手立柱后缩的椅子更大一些。
图7明中后期朱黑漆南官帽椅朱黑漆南官帽椅(图7),高101厘米,长58厘米,宽45厘米。此椅为槐木制胎,未糊布、蔴,木胎钻生漆后披漆灰,黑漆朱饰,虽然出自晋南,却颇似南方的工艺,或者原本即为南作。其造型为南官帽椅样式,椅腿垂直,有宋代框架椅遗风。扶手处的格角榫和朝板上部开光内的纹饰都具有早期性风格,特别是扶手的连帮棍为栏杆中常用的竹瓶顶花(或荷叶)式,风格高古,见于刊刻较早的明代南京刻本插图之中,约为明代中后期制作。
明代椅子中的连帮棍可能最先出现于南官帽椅上,因为其扶手方正,颇似一截栏杆,然后被别的椅子品种所移植。其演变轨迹大致为:竹瓶顶花式→竹瓶式→直棍大小头式→S形大小头式。根据版画观察,在明代时,带竹瓶顶花式连帮棍的椅子在南、北方皆有制作,甚至可能始于南方,而在硬木椅子之中笔者尚未见到,这也表明硬木家具的流行较晚,其起步时即已跨越了设计的早期阶段。需要指出的是,在北方,带竹瓶顶花式连帮棍的椅子也有清初时仿制或者重新髹饰的实物,应该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加以鉴别。此外,明代版画中的椅子较少看到有连帮棍,应与在绘画、刻版时便于处理人物的形体和衣褶有一定关系。尽管如此,笔者还是检索出了多幅载有带连帮棍椅子的明代版画,在这些画中可以看出北官帽椅的连帮棍呈S形,表明这一造型在明代晚期就已经形成了。下期将进一步就此展开论述和分析。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5月26日,《沉香》标准制定工作第三次会议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主办,由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司、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全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支持,海南省香文化协会、海南省琼脂沉香博物馆、海南沉香收藏协会承办,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海南省沉香产业协会、三亚沉香协会等24家沉香协会及企业共同协办。
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副司长黄发强、国家林业局科技司标准处处长冉东亚、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植物处副处长袁良琛、海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副主席扈大荣、我所党委书记邓侃、我所副所长、国家人造板与木竹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吕斌、全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虞华强、我所构造室主任殷亚方研究员、化学室主任李改云副研究员、国家人造板与木竹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付跃进高级工程师以及来自沉香文化界、收藏界的专家学者和业内精英共同出席了会议。
会上,我所殷亚方研究员代表标准起草小组作了“《沉香》标准制定进展情况通报”的主题报告;李改云副研究员就“《沉香》标准制定征求意见稿及反馈意见”做了主题报告。主题报告会后,各位专家和业界精英围绕《沉香》标准征求意见稿及其反馈意见进行深入研讨,大家各抒己见,为沉香标准的完善出谋划策。国内沉香行业的领导、专家及企业代表共9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沉香》标准的制定对沉香原料及其直接加工制品的经营贸易、检验及鉴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将大大促进沉香产业的规范化与规模化发展。此次会议标志着我国《沉香》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取得了新的阶段性成果,对推动我国沉香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