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价过亿照壁现身南京由40吨紫檀木打造\非洲小叶紫檀的市场地位已确立
详细内容

身价过亿照壁现身南京由40吨紫檀木打造\非洲小叶紫檀的市场地位已确立

时间:2020-10-11     人气:721     来源:     作者:
概述:提起照壁,可能现在很多人已经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目前国内著名的照壁有故宫的九龙壁、中南海新华门内的为人民服务照壁等。作为汉族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照壁可位于大门内,也可位于大门外,明朝时期特别流行,凡是有院子的人家,一进门就会看见它。“照壁的......

提起照壁,可能现在很多人已经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目前国内著名的照壁有故宫的九龙壁、中南海新华门内的为人民服务照壁等。作为汉族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照壁可位于大门内,也可位于大门外,明朝时期特别流行,凡是有院子的人家,一进门就会看见它。

“照壁的使用大约是与屏风同一时期出现的,它的主要作用是用于遮挡大门内外杂乱的景物,美化大门的出入口;在风水上也讲究设置影壁使气流绕其而行,聚而不散使宅院人丁兴旺,聚气聚财。”艺术馆的木器鉴定专家蔡恒说。

昨天下午,一件身价过亿的小叶紫檀壁照现身南京正大艺术馆。该照壁总长17.5米、宽2米、高3.08米,耗费了40吨紫檀木料,由100多位木匠历时近5年才打造而成。将于6月16日-18日在艺术馆公开对外展出,届时将有木器专家现场为观众进行全天候的详细解说。

据该艺术馆一位负责人透露,此件壁照来自北京一位名人的收藏。“这位名家原本是准备在壁照的中间部位全部镶嵌翡翠的,但是这样一来整座壁照的造价将很可能超过3个亿,实在是耗资太过巨大,后来就改成现在的《清明上河图》复制品了。”

蔡恒告诉记者,该照壁整体采用家具榫卯结构链接,其结构部件多达上万个,且无钉无胶,可拆卸可组装。“目前,这座照壁正在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座照壁厚重、威严而又不失精美。其壁身两端的立柱上雕刻有龙凤呈祥的吉祥图案。中部攒框大边则雕有双龙戏珠作装饰,中间嵌入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复制品。而在壁身的下半部分,则镶嵌着18块高浮雕大画板。

正面9块以《长河之光》为题材,高浮雕手法雕刻出万里长城、汉字文化、古代玉文化、编钟、秦兵马俑、华夏图腾等内容;背面则雕有古代经典小故事:“孔融让梨”、“怀橘孝母”、“连年有余”、“曹冲称象”等等。雕刻师们以巧妙的构图、精湛的技艺展示了中国长江、黄河流域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广州新中泰木材交易中心董事长徐长宇在2015年对木材市场染料紫檀(非洲小叶紫檀、血檀)的市场预测,在2016年来看,诸多行情预测均已显现。今年厂家的大量制造,经销商的认可,消费者的喜爱,新的红木品种,精工时代的到来。仙游由最初两三家到现在的1000家以上,进入染料紫檀(非洲小叶紫檀)的时代,由此明年大量成品的面世,更是预示着新机会的正式来临。“2015年,绝大部分的木材都不好走,木材商家的日子相对较为艰难。然而危中有机,在困难的环境中,我们也要看到机遇,我认为(非洲小叶紫檀)正迎来发展期。”徐总如此分析:
一是非洲小叶紫檀的出货相对较为畅顺。经过这两年的推广和尝试,目前国内已经逐渐形成了张家港、福建仙游和河北大城三个非洲小叶紫檀主要的交易市场。在成品市场方面,福建仙游现在有“非洲小叶紫檀一条街”,专门销售非洲小叶紫檀佛珠及家具,每月消耗非洲小叶紫檀的数量大概在60-100条柜左右。
二是非洲小叶紫檀能够稳定满足市场的供应。由于赞比亚政府的打压,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到货量有所减少,这使得近期非洲小叶紫檀的出货量有所加快。现阶段形成一个较为特殊的情况,那就是非洲小叶紫檀新货销售较快,旧货销售十分缓慢。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不少非洲小叶紫檀旧货都已经被采购商挑选过,遭到嫌弃。尽管非洲小叶紫檀同比到货量有所减少,但国内的库存量还是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现在张家港的库存量最大,前往当地拿货的商家也最多。大的木材商一般都有几百到一千吨左右的库存量。
三是非洲小叶紫檀市场细分得到大家的认同。目前非洲小叶紫檀按照直径、长度、油性已经有了较为精细的市场划分,价格梯度由15000元/吨、16000元/吨、18000元/吨、20000元/吨、27000-28000元/吨不等。由此可见,“血檀”的价格已经十分透明,中间水分的操作空间基本没有,不少有资金的采购商开始有意识地囤积货源。
四是非洲小叶紫檀作为家具常规用材逐渐得到确立。仙游大部分家具厂家,特别是大红酸枝、小叶紫檀的家具厂家,由于原来的成品销售情况很不理想,开始逐渐转型,已经生产出较大量的非洲小叶紫檀成品来应对市场的转变。从销售情况等各方面来看,市场接受度还是比较高的,这也使得家具厂家加大了对非洲小叶紫檀的采购量,非洲小叶紫檀作为常规家具用材的地位已经基本确立,后市走势值得期待。
人物名片:徐长宇,新中泰集团(亚洲)有限公司创始人,广州新中泰木材交易中心董事长,至鼎一品品牌创始人,新锐红木观察人,红木达人,新中式家居生活倡导者,曾多次接受广东电视台、羊城晚报、古典工艺杂志等各媒体个人专访。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通过积极引导、扶持木材加工产业发展,莘县大王寨镇木材加工产业总产值接近10亿元。该县将木材加工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加以扶持、引导,目前该产业档次不断提升,正逐步成为该县富民强镇的重要产业。
    莘县因势利导,及时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逐步形成了木材加工和板条加工两大民营经济群体。为了完善产业链条,该县积极引进了高中密度板项目等深加工项目。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自动播放play收藏马未都向前向后
    阅读全文
  • 原标题:身价过半亿的海黄大床长什么样?好的红木家具真的经得起“敲打”

    身价过半亿的海黄大床

    红木古典家具精品博览会还剩最后一天

    25年前,东阳八名工匠耗时一年,用海南黄花梨制成一张明式架子床,放到现在价值几何?答案是:6680万元。昨天,这张身价过半亿的架子床亮相2015中国(杭州)红木古典家具精品博览会,立即引起了围观。不过,它想坐稳身价第一的宝座,还得看一张十二生肖大圆台的“脸色”,这张圆台通体由大叶紫檀打造,估价也超过了6000万元。

    本次博览会邀请了20多家红木精品企业。除了上面两件罕见的收藏品,他们还带来了不少精品家具,均由国家林业局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做质量监督,性价比很高。今天是博览会的最后一天,感兴趣的红木爱好者不妨去浙江世贸国际展览中心淘淘宝。记者梁应杰摄影杭州日报张之冰

    身价过半亿海黄大床的背后故事

    说起这张黄花梨大床,还有一段牵扯到海峡两岸收藏者的故事。上世纪90年代,东阳古艺福家具厂创始人胡福星接到一个订单,来自台湾的叶先生,“当时他带着一张明式架子床来见我,希望我按照原样,用海南黄花梨打造一个。”

    叶先生的那张床是古时候一个位高权重的大臣所用,做工十分繁复、精美。接到订单后,胡福星挑了8名工匠开始动工,最终做成了这张重达2000斤的床,并以8.5万元卖给了叶先生。

    后来这张床辗转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地,直到前年,胡福星想要高价回购这张床。靠着叶先生的帮忙,胡福星用诚意打动了新加坡藏友,花了1500万元把床买了回来,放到了自己建的博物馆里。

    “6000多万的估价是行内专家的抬爱。”在胡福星自己看来,这张床早已是无价之宝,“现在那么大规格的海黄已经绝种,想再做也做不出来了。”

    工艺好不好现场敲给你看

    除了海黄大床,古艺福展位上的另一件东西也引起很多人的注意,那是一把橡胶锤。每当有客户对家具的品质将信将疑,胡福星就挥起锤子把家具拆开,露出红木家具特有的榫卯结构,再完好无损地组装回去。

    在博览会现场,这种“梆梆梆”的敲打声不绝于耳。

    “家具好不好,我们说了不算,敲给你们看。”面对一群前来看货的客户,朝皇居红木总经理陈心强提起一把椅子就往地上重重地敲,“这么敲,一来听声音,辨别是不是全实木;二来看看榫卯结构够不够牢。”

    也靠着这种实在的做法,朝皇居两天卖出了十多件家居,成交额超出了陈心强的预期。这两年红木家具生意在走下坡路,他的生意倒是一直很红火。去年下半年,眼看市场消费低迷,他主动调整了产品结构,降低了使用大红酸枝的比例,增加了中档红木的使用量,靠着回头客实现了业务增长。

    做90后也喜欢的红木家具

    作为本次博览会的重头戏,“海峡两岸红木古典家具传承与创新西湖论坛”把目光对准了红木家具未来的发展。

    “黄杨木雕第一人”高公博表示,家具产业关键在于创新,而要创新,就要懂得家具和生活的关系,懂得家具和艺术的关系,“艺术走进生活,家具才会带来希望”。

    这点也得到了红儒中式大宅设计所创始人施小平的认同,他的一大目标是把红木家具做得连80后、90后都喜欢。为此,他把家具和人以及居住空间联系到一起,传递东方的生活美学。

    “如果单纯卖红木家具,在行情不好的时候,很容易陷入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施小平认为,认可中式风格的理念比价格更重要。所以,公司不但会卖家具,还会卖设计、卖瓷器,向年轻人传递更多中式理念。

    作者:编辑:方利利

    分享按钮


    壶山雅集清明上河图

    东南网9月12日讯(本网记者)2006年10月,在莆田举办的首届中国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上,一件巧夺天工的微雕作品吸引了众多客商的眼球。

    这件微雕材质为橄榄核,在这个高不足5厘米、最宽处不足3.5厘米的微小空间里,不仅“集结”了《清明上河图》里的103名人物,而且将小桥、流水、建筑、牛马等风物刻画得纤毫毕现、栩栩如生,令人咂舌称奇。

    据说,该作品创造了国内橄榄核雕的收藏成交纪录,至今仍无人打破。它的作者便是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莆田木雕传承人林建军,当时他年仅27岁。《清明上河图》的成功,让林建军受到启发。从2006年开始,他将创作重心聚焦在莆田木雕的特色技法“精微透雕”上。

    10年来,从普通的木头到名贵的沉香,从橄榄核上的《清明上河图》到檀香上的《五百罗汉》,林建军运用娴熟精湛的技法,重构了“精思、微妙、透彻”的独特雕刻语言,不断地突破局限和原有的禁忌,在那些极其有限的空间里,讲述着“大千世界,人间佛国”的故事。

    “年轻老师傅”的“微雕路”

    林建军,1979年出生于中国工艺美术之乡莆田。因为外表俊朗,面容清秀,凡是与他初次谋面的人,往往都难以相信,年纪轻轻的他,在莆田的木雕行业却早已被公认为“年轻的老师傅”。

    1995年,在一位从事木雕的亲戚的介绍下,16岁的林建军正式走上木雕从业之路,而当时选择这条路的缘由,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

    天赋异禀再加上比常人几倍的刻苦,让林建军迅速掌握了圆雕、透雕、镂雕等莆田传统木雕技法,原本满足生存需要的动因逐渐转化为对木雕艺术的热爱。

    十年磨一剑。10年苦学,林建军的技艺逐渐获得了本土木雕业内的认可,在同龄的木雕师傅中崭露头角。尽管如此,林建军还是强烈地感觉到了向上的“瓶颈”,他发现,仅仅莆田一个地区木雕从业者便有不下10万,如果放到全国范围的话,自己是何其渺小。如果自己创作的木雕作品没有与众不同的“辨识度”、还是随波逐流的话,那么再大件的作品也会被淹没于人才济济的“木雕海洋”中。

    如何突破现有的瓶颈呢?如何闯出一条木雕艺术的差异化道路呢?林建军陷入了思考。

    此前,木雕创作之余,为让自己的雕刻技术不断精进,林建军往往在橄榄核上练习雕刻。有一天,他用橄榄核创作出了一尊达摩祖师的粗胚,达摩祖师双手高举,做狮子吼,神态夸张,极具表现力,林建军越看越喜欢,这时他脑中突然灵感闪现:专注创作木雕中的微雕,何尝不是自己日夜思考的突破之门?!

    无意中的激发,让林建军仿佛看到一条全新的大道在脚下延展。于是,他开始钻进档案室、图书馆等,从浩瀚的艺术史里寻找微雕的蛛丝马迹,结果他发现,原来绵延千年的莆田木雕历史中,曾经盛行一种名为“精微透雕”的独特技法,就是在狭小的木头空间里,用精巧的构思、微妙的技法和透彻的表现手法来演绎人生百态,随着对这段历史的逐渐明朗,林建军觉得未来的方向也逐渐清晰起来,那就是“重拾淹没在莆田木雕史的精微透雕传统,将其发扬光大。”

    然而,除了莆田木雕的历史传承外,促动林建军真正走上精微透雕之路的诱因则是缘于橄榄核雕作品《清明上河图》的成功。

    橄榄核上绘“清明上河图”

    2006年,为了检验和总结自己在微雕技法上的成熟程度,林建军给自己下了一个任务:在橄榄核上完成表现上百个人物生活图景的“世间百态图”。

    素材的来源,林建军选中了名画《清明上河图》,将该画作其中的一段搬到橄榄核上。敢于挑战自己的林建军最终选定了103个人物,同时选中的还有这些人物活动该有的桥梁、河流、房屋、牛马车等景象。

    一个比拇指稍微粗胖一点空间,要容纳一个百人生活场景,在常人的眼里,这简直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对林建军来说,创作就是不断地逼自己,如果完成不了,微雕这条路就走不通了。选中一个体积较大的橄榄核,林建军开始了跟自己较劲似的创作,从第一刀开始,雕刻、打磨、开脸等等,一共断断续续持续了半年,下刀不知几十万次,一个大千世界里各司其职、各显神通的芸芸众生相在一个微小的橄榄核上展现了出来。

    在中国首届海峡(莆田)工艺品博览会上,林建军的核雕作品《清明上河图》可谓惊艳亮相,博得了众多客商和艺术家的一致激赏,并创造了核雕收藏的一项纪录。

    但恰恰是难以企及的高峰,让林建军又强烈地感觉到“到顶了,该怎么突破”的忧虑。林建军告诉记者,核雕的局限性较为明显,无论是什么形式的果核,它们的体积永远是受到限制的,例如橄榄核,100多名人物的演绎已经是最大限度的了,从而限制了艺术表现力的发挥。

    由此,林建军便更加坚定了选择精微透雕的道路。因为,精微透雕取材广泛,除了果核之外,更多的是各种木头,木头体积之大小可以自由选择,在上面发挥的空间便可以无限放大,不仅弥补了核雕的空间局限,而且让自己的微雕技法得以更为自在地发挥,让自己的创作思维得以更为自由地翱翔。

    从2006年开始,林建军开始从传统大型木雕、核雕向木雕里的精微透雕转型,开启了林建军精微透雕创作的另一个“精进十年”。从今年开始,林建军再次挑战自我,对20年的雕艺生涯做一个“艺术小结”,这次他给自己选中的题材是演绎人间佛国的“五百罗汉像”。

    半米老山檀演绎“五百罗汉”

    据载,精微透雕,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历经一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沉淀,在我国木雕艺术领域占据重要的一席之位。现今,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现仍存有多件珍贵藏品,均系雕艺大师运用“精微透雕”手法细琢而成,细致观察可见其做工精细,巧夺天工;层次叠嶂,自成一界。而且,“精微透雕”手法尤擅对人物形态刻画,只见须眉毕现、衣纹清晰、生动细腻、形神兼备,在微小的雕琢中见大千世界之玄妙。

    在林建军眼里,精微透雕的内涵在于“精思、微妙和透彻”,即创作之前,对待一块木材,要有精巧的构思,赋朽木以灵魂;创作过程中,要展现作品人物和题材上的微妙技法,充分勾勒艺术品散发的灵气;创作结束后,整个作品要能具备深邃意义的透彻表达。

    为将精微透雕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发挥到最大,凭着过硬的雕功,林建军从一开始便将木雕原料锁定在沉香、檀香等名贵木头上。

    于是,我们看到,在藏于林建军精微透雕工作室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林建军的“精思、微妙和透彻”的艺术主张:《事事如意》,在一块宽约一米的老山檀香木上,中间林建军雕出了一头雄狮,雄狮周围分布着56头造型各异的小狮子,象征着大中华的56个民族;《竹林七贤》,在一块半米多高的紫檀木上,外表上看过去它是一个笔筒,在笔筒的下方,镂空处,魏晋著名的七名雅士在一片竹林中,或站,或卧,或蹲,或对月当歌,或饮酒,或抚琴,将文人的自由洒脱淋漓尽致刻画出来……

    从2006年以来,随着精微透雕逐渐在全国木雕领域里频频获奖,林建军也声名鹊起,成为了木雕行业里一颗冉冉升起的耀眼明星,从侧面证明了林建军当初选择的正确,也反衬了精微透雕的独特性正逐渐为世人和艺术品市场青睐。

    尽管名声日隆,类似“莆田木雕界的型男”等称呼不胫而走,但林建军似乎永远还是那么深居简出,保持着一幅不苟言笑的状态;而似乎永远也无法安于现状的林建军仍然不满足,他觉得该狠下心来给自己20年的艺术生涯好好总结一番了,该做一件精微透雕的大作品了。

    他将一块收藏了5年的印度老山檀香拿了出来,这块檀香半米多高,宽不足40厘米,实心,稳重,是难得的好料,他觉得就是它才能完成自己的艺术理想。构思也是水到渠成,在他的眼里,这块檀香,便是一个“五百罗汉”聆听佛陀灵山讲法的“人间佛国”圣境。

    第一刀是在今年3月份下去的,林建军给自己5年的时间,每个罗汉人物非经过深思熟虑绝不予以表现,利用见缝插针的时间,在将近半年的时间里,这块檀香的上半部已经呈现出了佛陀和200多个罗汉的粗坯造型,只见佛陀高坐山顶,达摩面壁思过,其他罗汉错落有致,灵山奇花异草遍植,仿佛有奇香瑞云环绕,一派空灵欢喜的极乐世界,檀香的下半部,林建军正准备开始动刀,他要借用“五百罗汉”的形象,继续讲述精微透雕的“人间佛教”的故事,也许他追寻的境界,乃是《华严经》中佛陀讲法的“在一粒微尘里,蕴含着三千大千世界”。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