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仓局连续从进境俄罗斯原木中全国首次截获三种病原真菌\北美SPF底部盘整
详细内容

太仓局连续从进境俄罗斯原木中全国首次截获三种病原真菌\北美SPF底部盘整

时间:2020-10-11     人气:627     来源:     作者:
概述:近日,太仓检验检疫局从进境俄罗斯原木枝叶中截获的三种重要林木病害均被中国检科院确认为“全国首次截获”,它们分别是云杉软腐病菌Kretzschmariadeusta、落叶松腐皮病菌Valsakunzei和变色栓菌Trametesversico......

近日,太仓检验检疫局从进境俄罗斯原木枝叶中截获的三种重要林木病害均被中国检科院确认为“全国首次截获”,它们分别是云杉软腐病菌Kretzschmariadeusta、落叶松腐皮病菌Valsakunzei和变色栓菌Trametesversicolor。分离出病原菌的枝叶上,病斑呈现为红褐色、褐色的斑点或斑块。
其中,云杉软腐病菌在分类上属于子囊菌亚门、粪壳菌纲、炭角菌目、炭角菌科、Kretzschmaria属,在我国还没有分布的记载,主要生存于北半球温带地区的重要植物病原菌,其寄主范围很广,能侵染多个种属的针叶木和阔叶木,通过降解纤维素和木质素,使树木产生软腐病症,导致树木主干和根部腐朽乃至死亡,受该菌为害的树木纵向截面呈脆性断裂,横截面则可见到黑色带线。并对死亡树木上进行持续为害和繁殖,是一种破坏力、生存力很强的植物病原菌。
落叶松黑腐皮壳菌在分类上属于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目,腐皮壳科,黑腐皮壳属,在我国部分地区有分布。落叶松黑腐皮壳菌主要通过伤口侵入寄主,凡冻霜害、干旱、虫害、以及引起树木生长衰弱等不良因素均为病菌侵染的有利条件,侵染后使得树冠乃至枝梢枯萎。初期病斑不甚明显,只是皮层呈水渍状,稍隆起,后由于病部组织坏死,失水下陷,病部颜色逐渐加深为灰褐色。染病的枝干出现长椭圆形至纺锤形,略凹陷的病斑。
变色栓菌也叫采绒革盖菌、云芝,是一种能够形成大型子实体的真菌,子实体表面颜色类似于火鸡尾部,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分布,分类上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栓菌属。变色栓菌是一种林木病原真菌,能在相对较衰弱的活立木上进行侵染为害,通过分解木质素、蛋白酶等方式,造成树木内部腐朽,加速树木衰亡,并能在死亡的枯木、朽木上继续生存。生于多种树木的枯立木、倒木、枯枝及衰老的活立木上,偶见生于落叶松、黑松等针叶树腐木上。此外,变色栓菌的子实体还具有药用价值。
这三种林木病原真菌均为我国口岸首次截获,一旦传入我国,必将对我国林业资源造成严重威胁。太仓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将携带该种病菌的树木枝叶进行了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
俄罗斯是我国最重要的木材进口来源国输之一,而进境俄罗斯原木往往携带较多的枝叶,枝叶是林木病原菌的重要携带载体,树木主干、根部病害均可感染枝叶。太仓检验检疫局连续在进境俄罗斯原木枝叶中全国首次截获三种重要林木病害,充分说明枝叶传带外来林木病害传入风险较高,值得引起各口岸重视并加强检疫防控。


北美SPF行情述评:上周下跌行情结束出现拐点,本周各尺寸各级别涨跌互现,明显处于底部盘整的状态。同时,特润普表示将重新谈判《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这可能使加拿大方面更倾向于通过谈判来解决美加木业争端,而不是走向美国商务部的仲裁,因此明年1月20日特润普就职之前美加签订新一轮《软木锯材协定》的可能性正在加大。如果这种情况出现,明年三四月份到达中国口岸的北美木材价格将会下降。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截至2015年12月25日,太仓口岸去年共进口红木4340立方米,货值472万美元,进口材积同比增长422%,货值更是比前年同期翻了6番。近年来,红木家具所体现出的实用价值、收藏价值、艺术价值以及文化价值,让它成为香饽饽。由于国内红木资源不足,国内进口商日益倾向于引进高价值木材,红木进口量在不断增长。目前,太仓口岸的种类已由3种增加到10种,主要来自北美洲、东南亚等地,均价在每平方米1000美元左右,同比上涨39%。太仓口岸以进口中档红木为主,不同品种间的价格差距明显,从每平方米520美元至2600美元不等。
    进口木材对国内脆弱的红木生态是一种有效的补充和保护,但也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对此,太仓检验检疫部门加强对进境红木的现场检疫,对来自东南亚、非洲等地区的红木实施严格查验、加强检疫处理。

    来源:拉萨晚报

    房屋建筑上精美的虱雕。木雕工艺品。木雕作品:—孔雀开屏。白玛占堆专注雕刻。白玛占堆加工的小叶紫檀手串。木雕作品:—和气四瑞。

    阳春三月,伴着雪域高原温暖的阳光,记者走进娘热乡吉苏一村一幢别具民族特色的藏式院落,空气中弥漫着木屑的芳香,叮当凿木之声徐徐传来,四周可见躬身而作的雕匠。当木雕师拿起刻刀,手中仿佛有了无穷的魔力,经过他们指尖的“跳舞”,一块块普通的木头,瞬间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并且件件栩栩如生。

    不是工厂大机器流水线的制作,这里的每一双手都在用手工成就着经典的“扎囊虱雕”。或描摹、或雕刻抑或刷漆上色,都在每一笔、每一刀的创作、刻画中赋予木头鲜活的生命。

    扎囊虱雕,历史悠久,工艺精湛,2013年被列入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报记者姜艳文/图行走在西藏的大街小巷,抑或身处藏族人家里,总能看到藏式木雕的身影。在藏式家具上,在藏式建筑里,在木雕手工艺品上……繁复的花纹、质朴的色彩、精湛的工艺,让木雕艺术既完美地融合在藏式建筑物整体之中,又像山水画一般清新淡雅,为古色古香的建筑锦上添花。

    木头原本是有生命的物体,自古以来,人们就发现了它温和及纯朴的品质,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创作了许多精美的木雕艺术品。记者查阅资料得知,从西藏木雕可以追溯的记录看,木雕最早出现在古格王朝时期,开始主要是应用在建筑方面,常用来做寺庙的建筑装饰或豪门大户的房屋装饰。现存于拉萨大昭寺内的狮身人面像出自唐朝,是西藏建筑雕刻方面的代表作之一,雕刻作为西藏灿烂文化的明珠,为历史所铭记。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社会的发展,西藏的木雕艺术已不再是少数人欣赏的艺术,它开始在民间普及,藏族普通家庭也出现了木雕的身影,色彩鲜艳的藏桌、藏柜,以及雕花的门楼窗梁,还有外墙房梁上,都是一个个微型“藏式雕刻博物馆”。

    扎囊虱雕艺术源远流长,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这一传统雕刻技艺的传承,得益于木雕艺人的坚持与创新。光阴的流逝里,技艺未曾改变,一代代手工艺人在继承木雕传统的基础上,注意吸收现代艺术创作的技巧,孜孜不倦地创作着木雕精品,传承着虱雕技艺。

    “虱雕”这一名称,源自一颗青稞粒雕刻的虱子。

    这枚“虱雕”出自300年前的一个故事,随着这个故事的流传,虱雕技艺也被一代代传承下来。传说,在300多年前,雅砻河流域有个叫哈岗的庄园,其规模宏大、田园广阔、牛羊成群、物产丰富,这里聚集着很多手艺高超的雕刻师和学习木雕技艺的学徒。庄园里有一个极为吝啬的管家,还有一位精于雕刻的木匠。管家不喜欢这位木匠,经常刁难他。有一次,管家与雕刻师因木材发生争执,于是他们便打了一个赌。管家说:“既然你有本事,就雕一个动物,假如观者以为是真的,我就把庄园的仓库钥匙交给你保管;假如你输了,我就砍断你的手。”于是,雕刻师拿来一粒青稞,将之雕刻成一个栩栩如生的虱子,放在茶几上,静等庄主的到来。庄主进屋后,发现茶几上有个东西,便训斥管家:身为管家你是怎么看家的,茶几上怎么会有虱子?”听到这话,雕刻师将事情原委告诉庄主。

    庄主大悦,视其为奇才,并给予木雕师“雅砻群仔”的美称。

    从此,这位木雕师专心从事当地各个寺庙的修建工程,不断提高着自己的木雕技艺。后来,这位木雕师的第六代传承人来到了扎囊县扎其乡,收了很多徒弟,并将其木雕技艺全部传授,使得这门技艺流传至今。

    走进娘热乡吉苏一村一幢别具民族特色的藏式院落,空气中弥漫着木屑的芳香,叮当凿木之声徐徐传来,扎囊虱雕第八代传承人白玛占堆盘腿而坐,小心翼翼地在木头上雕琢着,一刀一凿,随着手臂的挥动,木屑飞舞,刀与木的碰撞,灵魂与木的一次次对话,一次次的减法后,让木头层层镂空,让木头变得灵动,错落有致。一块木头,少则数日,多则数月,终于成型:花儿绽放,鸟儿鸣唱,鱼儿畅游,虫儿律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出生于雕刻世家的白玛占堆注定会与木雕结下不解之缘。

    “小的时候,经常看父辈们做各种精美的木雕作品,一雕一刻一划,跃然灵动的花草,栩栩如生的动物,让空白的木板有了传奇的成色。每天耳濡目染,我便喜欢上了这门技艺。”白玛占堆说,12岁那年,他开始跟着哥哥系统地学习虱雕技艺。虱雕技法繁复,没有一定的功夫,不可能游刃于木头之上。凭借天赋和对木雕的深深喜爱,白玛占堆刻苦地学习着。为了提高自己的雕刻技艺,他先后向西藏一些有名的画师、木雕师学习绘画和雕刻知识,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而且,白玛占堆是一位兼具艺术细胞和商业头脑的木雕师。在不断发扬、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他将木雕技艺延伸到房屋装修、藏式家具领域,让雕刻与色彩结合,为居民房屋添色不少。

    “我喜欢木雕,只要拿起工具开始雕刻,我就特别快乐充实。”经过40余年的磨砺与沉淀,一块普普通通的木料,在他的手里,变成了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如今在西藏的很多地方,大到庙堂寺院,小至亭台楼阁,村宅民居,许多建筑都留下了他的作品。

    “木雕工作是一项极其精细的活,从选木料、构图、画图,到雕刻、修光、打磨,一刀一凿、一刨一钻,都事关木雕的成败,来不得半点马虎。”白玛占堆说,慢工出细活,没有埋头苦“雕”的精神,出不来成品。且每一道工序都要精细无误,增减一分都不行,所以雕刻师要胸中有丘壑,才能让古朴木头灵动起来。

    据白玛占堆介绍,雕刻一件作品,要经过多道工序。首先要根据雕刻作品的大小、样式设计图案,将其画在纸上。然后用针在纸上顺着图案扎出很多小眼,放在木板上之后,撒上有颜色的粉末,图案就会自然地拓印出来。接着在上面精雕细刻,雕刻师会从几十种雕刻刀具里轻松自如地选择合适的刀具将作品雕刻成富有立体感且有灵气的作品,席地而坐的他们经过长时间的工作,身上早已落满了木屑,但他们依旧忘我工作,这一雕一刻的功底需要耗费他们七八年的时间去领悟。

    接下来,再经过抛光、打磨、组装、上色等工序,一个完整的虱雕作品便从指间诞生。

    白玛占堆说,进行虱雕创作,需做到心中有物,下刀如神,把制作者的功力以及创作时的所思所想,全部镌刻进手工的痕迹之中,给观赏者留下无穷的品味空间。在时间的长河中,这门古老的技艺经过老一辈技师的传承,也在一辈辈虱雕匠人的手中代代传承,外界的一切纷扰在木雕匠人看来都微不足道,他们从自己的老师那里不仅继承了扎囊虱雕的技艺,更从先辈那里学到了成为一名手工艺者应有的执著、坚持和一颗始终保持安静的心,更让这门古老的木雕艺术有了双手雕刻出的温度。

    以刀代笔,以木作纸,精雕细刻,很多人将木雕作品誉为“立体之画,无言之诗”。白玛占堆说,木雕图案的构思立意有丰富的内涵,融入了藏民族的一些历史典故、民间传说,每件木雕藏品都是会说话的书,述说的不仅仅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更是一种记忆的传承和一个时代的烙印。”说话间,他起身从屋内拿出了一件名为“和气四瑞”的木雕工艺品,这是一件构图非常有趣的作品:一头大象立于结满果实的大树旁,它背上坐着一只猴,猴头顶着一兔,兔上又有一鸟。他说,这幅作品寓意尊老爱幼,全家和谐,作品构思来源于一个传统民间故事:很久以前,在一个森林中生活着羊角鸟、山兔、猴子、大象四只动物,它们和睦相处,过着快乐的生活。一天,四只动物商议道:我们应该恭敬年长者。”为了分出谁长谁幼,它们便以一棵烈卓达树为参照物进行比较。大象首先发言道:我小时候就见过这棵树,当时它和我现在的身体一样高。”猴子接着说:我小的时候,这棵树和我现在一样高。”山兔说:“我小的时候,这棵树只有两片嫩叶,我还舔过两片叶子上的露水。”羊角鸟最后说:“我以前吃过一棵树的果实,在这里撒下不净粪,后来从粪中长出了这棵树。”四只动物遂排出了长幼顺序:最小的是大象,之后是猴子,再后是山兔,年龄最大的是羊角鸟。自此以后,四只动物无论做什么事都按照长幼顺序次第相偕。每当途经艰险难行之处,大象身上蹲立猴子,猴子肩扛山兔,山兔头顶羊角鸟。

    “西藏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民俗风情浓郁,在很多历史悠久的寺庙里,都能看到色彩浓郁、图案独特的建筑雕刻。闲暇之余,我经常会到这些寺庙去看看,我想把藏式传统风格的图案和雕刻手法都挖掘出来,传承下去。”白玛占堆说,木雕艺术仅仅传承是不够的,还要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木雕艺术也应有所创新。如何科学创新,白玛占堆想到了将传统木雕与现代装饰艺术相结合。

    在传统木雕工艺走向现代装饰艺术的转型过程中,白玛占堆下了不少工夫。2012年,白玛占堆成立了“虱雕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虱雕”这一流传了300多年的手工艺,在政府的重视和保护下,得以很好地传承、走向市场。他设计、创作出的诸多木雕作品在融入现代建筑后,不仅让传统工艺大放异彩,更让现代建筑呈现出浓厚的古典味,将现代木雕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如今,他的木雕作品出现在了藏式家具、寺庙梁柱雕刻、房屋装修、宾馆建筑装潢及各种手工艺品上。

    “人才,是传承,是根本。”白玛占堆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在不断完善自己技艺的同时,他积极培养传人,努力将传统木雕技艺发扬光大。如今,他教授出的徒弟已有100多人,很多徒弟已自立门户,有了自己的雕刻工作室。他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去,只要有人愿意学,他愿意将自己的技艺免费教给他们;他希望让更多的年轻人意识到这是一种文化的保护工作,而非“木工活”;他也希望扎囊虱雕这一民族手工艺在雪域大地上一代代传承下去。

    “在以前,老物件都是随处可见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慢慢被淘汰。现在大到家具小到日用品,很多都是用机器、模具打造的,传统的纯手工工艺品就显得格外珍贵。”白玛占堆说,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在木头的年轮上感受到雕刻的故事。

    来源:拉萨晚报

    阅读全文
  • 这里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海上丝绸之路自此启航,华夏文明远播海外;这里是长江与东海的交汇处,伴随奔腾的流水,东西方经济文化在此碰撞出闪耀的火花。太仓,一个水汽氤氲的江南小城,一座生机勃发的现代大港,跨越600年风雨,正以全新的姿态伫立潮头,拥抱新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航程。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11月20日,记者随质检总局“看一带、走一路,2015‘一带一路’质检行”活动采访团来到江苏太仓。虽然已近小雪时节,地处江南的太仓却并不太冷,口岸一线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太仓检验检疫局朱金连局长告诉记者,太仓自元、明时期已是重要的海港和商埠,素有“六国码头”之誉。随着时代的进步,太仓港也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布,让这里成为了长江经济带和新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口,享有独特的地缘优势。凭借政策的东风,太仓港快速成长为集近洋直达集散中心、内贸转运枢纽和远洋中转基地等功能于一身的现代化港口。2014年,共完成集装箱和货物吞吐量305.7万标箱、1.57亿吨,是名副其实的长江外贸第一大港。仅今年前三季度,太仓港就完成集装箱和货物吞吐量300.6万标箱、1.67亿吨,同比分别增长22.8%、37.2%,继续保持强劲的逆势上扬态势。朱局长自豪地介绍,在太仓检验检疫局等口岸部门的无间合作下,现在太仓港已经开辟了各类集装箱航线175条,其中近洋航线20条,挂靠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15个港口,每天都有2班赴日航线满载纸张、太阳能组件等货物从这里出发;43条内贸航线覆盖了沿海19个主要港口,每8小时就有一班至上海洋山港的“太仓快航”,太仓港至洋山港集装箱班轮航线已经实现了“公交化”运营;72条长江(运河)航线为长江沿线7省(市)46个港口集装箱集并至太仓港出海提供了支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长江集散中心:太仓港对自己的定位已初具雏形。
    打通进口木材资源“大动脉”
    2014年,842万立方米,占江苏省进口量的四成,全国进口量的十分之一。作为全国进口海运木材第一口岸,太仓港交出的数据引人瞩目。
    为提供更丰富、便捷、直通的全方位服务,太仓检验检疫局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监管模式、引入现代化技术手段等方面入手,全力扶持木材进口业务发展。2008年,太仓港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环保高效的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形成了太仓口岸强大的进口木材聚集效应,多国考察团纷至沓来,洽谈木材资源输出新渠道,太仓口岸进口木材业务蒸蒸日上。太仓检验检疫局许强副局长介绍说,从我国出发,途径东南亚、非洲、欧洲诸国到俄罗斯,许多国家既是重要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是太仓港进口木材的重要来源国,正是由于太仓港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国际领先的技术优势,才吸引了各国进口木材滚滚而来。自2001年首船俄罗斯木材登陆以来,太仓港进口木材总量已达到4111.2万立方米,相当于保护了67.8万公顷森林。现在,太仓港共有12个木材泊位,136万平方米木材堆场,平均每天可装卸木材近3万立方米,吸引了100多家齐聚太仓。在祖国东方,一条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动脉”正有力搏动,源源不断地向全国各地输送着进口木材资源。
    建立进出境集装箱“大枢纽”
    登临太仓港最高点,一幅壮阔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一堆堆整齐码放的木材如口岸的人工森林,一辆辆满载货物的卡车在港口往来穿梭,一排排整装待发的集装箱反射出耀眼的阳光。
    太仓检验检疫局太仓港办事处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的进口木材业务早已度过了‘上量’阶段,需要往‘提质’的方向努力。”近年来,在该局的积极引导下,太仓口岸进口木材结构显著优化,集装箱装运、入境后一般不需要进行熏蒸处理的板材进口量连年攀升。
    为保证年增长率超20%的装运进境板材的集装箱“快验快放”,早在2012年,太仓口岸就在检验检疫部门的推动下建成了拥有国内最先进集装箱快速查验设备的集中查验中心,经过近3年的运营,集中查验中心在太仓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枢纽作用。
    太仓港集装箱集中查验中心的建设有效整合了太仓口岸监管资源,减少企业投入,进一步提高了通关效率,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缓解了太仓港日益增长的箱量与查验人员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在集装箱快速查验设备FS6000、门式放射性自动检测仪、流动式全自动记录地磅组等先进设备的支持下,太仓港集装箱查验早早进入了“读秒时代”,充分体现出该中心“一体化”、“电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特点。
    集中查验中心投入运营后,检验检疫的监管模式创新也及时跟上,目前,太仓口岸“集中查验、分类监管”的工作机制早已成熟运转,所有集装箱到查验中心集中开展现场查验,现场查验完成后按照后续内容再次按照货物的分类到指定场所开展下一步工作,等到所有检验检疫工作完成后,再统一放行。在检验检疫局内部形成分段实施、点点对接、环环相扣的封闭式行政执法体系。此举不仅理顺了检验检疫工作流程,缩短了工作时限,还大大提升了查验工作质量。然而,太仓检验检疫部门对工作的探索并未止步于此,“全程无纸化”、“双随机”等新名词不断出现在日常查验工作中,反映着检验检疫人对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的不懈追求。
    安全才是硬道理
    勤练基本功是太仓检验检疫局保障口岸安全的重要立足点之一。2010年,“大检疫大防控”的理念被首次提出,“内融外联、强化合作”逐渐内化为日常检疫工作的助力。经过近5年的探索与实践,“内融”大检疫已全面实现,动植检、卫检、实验室检测业务人员通过交叉学习熟练掌握全面工作,“以一当三、综合查验”成为实际。与海关、边防、农林等部门的“外联”大防控也顺畅开展,多次合力取得重要把关成效。
    五年来,太仓检验检疫局的把关成效始终居于全省系统前列。检疫人员在进口木材中截获各类动植物有害生物近千种、35000余种次,其中全国口岸首次截获的达81种,有效降低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风险,中央电视台先后5次关注报道。其中连续8次在美国进境原木中检出松材线虫尤为不易,质检总局据此禁止了美国两个州的针叶原木进口。
    风云际会,万国来朝,六百年前的太仓港上旌旗飘扬、千帆竞发。历经岁月洗礼,这座古老的港口在检验检疫等口岸部门的推动下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向着“合作、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扬起风帆,谱写着“一带一路”发展新篇。(武超、朱向阳)

    不少商家表示,目前红木原材价格已经没有了“水分”,价格逐渐回升的原因主要是产地原材出口政策日趋紧张、红木资源日益稀缺所致,目前红木原材价格反映了其真实的价值。

    名佳红木董事长张正基向记者表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红酸枝原材价格开始上涨,去年12月份,小叶紫檀的价格也出现了上升,主要是因为原产国印度等地对原木出口严加控制,出口成本增加,价格自然水涨船高。而且目前市场上的红木原料大料越来越少,例如红酸枝,市场上很多都是‘柴火料’,就是以前不被看重、甚至拿来烧火用的。这些材料不太适合做家具,常被用作工艺品。”

    劲飞红木总裁吴新建表示,从最近的价格来看,大红酸枝、花枝、缅甸花梨等价格与之前的价格低谷相比,都出现了5%-15%不同程度的增长。他也表示,目前市场上的原料日益稀缺。他举例说:“缅甸花梨木,目前价格每吨大约15000元至25000元,比之前最低的时候上涨了15%左右。在前两年港口市场上货比较充足,大料也很多,但是现在直径为30厘米左右的‘树枝料’也拿出来卖,说明连缅甸花梨资源稀缺也开始明显。”

    与2013年市场最好的时候相比,目前红木原材的价格水分已经基本“控干”。吴新建举例说:“例如大红酸枝,2013年市场最好的时候,一般尺寸的材料价格为20万-25万元每吨,现在大概为10万-15万元每吨,目前价格与那时比,有40%-50%的差距。”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