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向东品嘉德秋拍7间房选中之选\下半年满洲里木材进口量有可能出现下滑
详细内容

谭向东品嘉德秋拍7间房选中之选\下半年满洲里木材进口量有可能出现下滑

时间:2020-10-11     人气:623     来源:     作者:
概述:谭向东明晚黄花梨凤纹平头案局部1明晚黄花梨凤纹平头案局部2文/谭向东编辑/汤石香图片提供/中国嘉德人物名片>>>谭向东,《家具里的中国》撰稿人之一,古典家具研究学者。2014年秋,中国嘉德与嘉木堂携手举办的“7间房:嘉木堂......
谭向东明晚黄花梨凤纹平头案局部1明晚黄花梨凤纹平头案局部2

文/谭向东编辑/汤石香图片提供/中国嘉德

人物名片>>>

谭向东,《家具里的中国》撰稿人之一,古典家具研究学者。

2014年秋,中国嘉德与嘉木堂携手举办的“7间房:嘉木堂明式家具现代生活空间暨王世襄先生纪念室”大展,不仅现场设计别具一格,美丽非常,更是佳品甚多,每件家具都可品可鉴。而就在展览后,中国嘉德宣布“7间房”中的所有家具都将参与今年秋拍,让业界藏家都颇为激动。抢在秋拍之前,先品家具,精选其四,将其之美与众细细道来。

晚明黄花梨凤纹平头案

凤凰作为远古出现的图腾,地位崇高且在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上被广泛应用。凤纹也同样被应用于木作家具,但远没有各种龙纹普遍存在。形态完美的凤纹的刻画,需要足够的面积,因此在家具上多出现于箱柜门板、床围、镜台等。案类使用凤纹,多用在腿间侧挡上的雕花,如原先三藩市工艺美术馆旧藏的那只翘头案,用在衣架杆头上,只能雕个凤首。

条案的牙板,是全器的画龙之处,因此纹饰的使用及工艺极为重要。在内外有别的古代,案类通常置于厅堂书斋等,因此极少使用代表女性柔美的凤纹,尤其是牙板这种醒目之处,这应是凤纹条案少之又少的原因吧。而7间房的展览上,这件黄花梨凤纹平头案,显得尤为难得,就是基于上述缘由。

国内外馆藏的凤纹案,多数是翘头案式,且均带托泥侧挡。比如现在清华美院、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馆的翘头凤纹案,形制就极为相似。美国加州前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一只鸡翅木凤纹平头案回流国内,已经上拍了若干次。明尼阿波利斯的翘头案,牙板凤纹则有上古青铜的风致,是称夔凤。该馆还有一件特别有意思的霸王枨直圆足小桌,牙板上变体的凤纹,尾翼卷转飘逸,煞是好看。

这类黄花梨翘头案,藏于私人之手的,似只有攻玉山房叶成耀博士的那一件,而且可以活拆,尤为难得。1995年的敏求精舍曾经刊载,叶先生的著录中也有。另一件叶先生所藏的平头案,嘉木堂伍小姐认为也是凤纹,但不像1997年纽约佳士得秋拍毕格史专场上的那件容易辨识。

零零总总,能够查到的关乎牙板凤纹的案子,也就这几件。当然,民间一定还有类似的藏品,软木所制的可能更多。嘉德嘉木堂此次展出的凤纹案,是展品中较为出彩的一件,其炙手可热的程度,相信在不久后便可以得到验证。

晚明黄花梨瘿木圆角木轴门柜

储物类的家具,以圆角柜和方角柜最为多见。所谓圆角与方角的区别,主要在于门的安装方式不同。圆角柜门以上下木轴固定,带有一定的倾斜,因此可以自动关闭。方角柜门以铜合页固定,上下笔直。方角柜多带顶箱,一般成对,可并拢陈设,称四件柜。圆角柜则可以加底座,但无法靠近并列,常分列两侧,中置案橱一类。

7间房里的这两只小柜子,高度均在1米上下,属于小巧玲珑的家具。这一类放不了多少东西,实用性并不是很强的家具,一定是大户人家较为奢侈的摆设。尤其小圆角柜,制作工整比例匀称,堪称范例。柜门镶装楠木瘿,这种瘿心,在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记载,认为“满面蒲(葡)萄”是个中上品。柜子所用的瘿子,就算得上是“满面葡萄”,且是一块板刨开对置,花纹对称别具观赏性。可见制作者的初衷,是含了更多的装饰效果。

打开柜门,柜内的空间层次分明。小小的柜膛内,增加了许多屉架。顶部及底部置通长的抽屉,中间架设两层四个抽屉。如此细腻的分隔,一定是为了便于分类储藏,足见主家对细节的苛求,以及对生活的态度和品质。

两只小巧可爱的柜子,在传世品种并不常见,其令人珍罕的程度,绝不亚于大型的柜类。被嘉木堂收藏的这十几年间,它们曾经在欧洲展出,以展现中国古典家具的魅力。

晚明黄花梨圆后背交椅

国礼交椅的事情在业内是传得沸沸扬扬,但众人所不知的是,这真正的交椅,在7间房明式家具大展上悄然现身。

黄花梨圆后背交椅

因同样形制的黄花梨交椅,存世有据可查的只有四把,因此这晚明黄花梨圆后背交椅可称为第四把交椅。而其他三把分别藏于故宫、上海博物馆和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馆,跻身殿堂级文物。流传于民间的,仅此一件,足见其珍罕。

该交椅早年经嘉木堂举荐,由比利时的侣明室收藏,著录于《永恒的明式家具》。2006年春在故宫永寿宫展出,引起轰动。此次现身7间房,为展览增色不少。

除了前大边的线脚纹饰外,该交椅使用铜活加固,而其他三把馆藏品,均使用铁鋄银。交椅背板两侧挂角牙,系在独板上雕出。上部如意形开光雕抵尾双螭,双螭的形态基本弱化,与海棠形开光的边缘几乎合为一体。尾部相抵成突出的“塔刹”纹,较其他该类纹饰略高些。椅圈五接,圆润舒展线条流畅,视觉十分舒适,虽不粗硕但予人大气之感。前后交叉的四足,大部分修削出圆角,健硕而不失华贵。座边、脚踏比例适度,略施曲边装饰,简约而高雅。

晚明黄花梨有束腰马蹄足香几

晚明黄花梨有束腰马蹄足香几

按照7间房的展陈理念,玄关里的这件小条桌(主办方称为香几,但这个称呼并不规范,应该称其为小条桌)是本次展览的第一件家具。参观时有同好问我:这件小条桌有什么特殊之处?总觉得这件家具似乎少了些什么。按说有束腰条桌类的家具,见多了的是带有各种直枨、罗锅枨以及霸王枨等结构性附件,以增加家具的牢固强度,延缓使用寿命。而这件条桌,却省略了所有的构件,只留下骨骼主体。仔细观察其腿足内侧上半部分,似乎未发现有修改和填补的痕迹,说明初始时便是如此。

没有结构性附件的家具,看上去无比清奇高妙,与许多明代版画中的家具造型暗合,文人的孤绝隽永之意展现得淋漓尽致。但无枨的家具,势必不及标准制式的坚固耐用,因此除了制作者对自己榫卯结构工艺的精严有足够的信心之外,可能更主要的是使用者对审美的几近苛刻的要求,才会有这类放弃结构的赘复,转而追求视觉和精神世界的高远之境。在审美与实用的取舍中,文人家具取其前者。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俄罗斯原木、板材一直是满洲里口岸的主要进口货物,今年由于俄罗斯国内鼓励深加工木制品出口,限制原木出口量,原木进口量近年一直呈下滑态势,而板材则保持小幅增长。
至第二季度后半,木材进口量逐渐开始下滑,5月份原木、板材进口量均低于去年同期,显示出国内木材市场已经逐渐回归理性,以及各大木材进口商的囤积量已近饱和。近年由于国内经济发展放缓,基础建设量下降,木材消费总体趋向缓和,进口量也逐年下滑,如果下半年没有其他因素影响市场形势,木材进口量预计将会顺应国内需求趋势继续下滑,同时便于市场消化上半年的囤积木材。
大。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谭向东《家具里的中国》视频截图《家具里的中国》视频截图《家具里的中国》视频截图

    文·谢谷

    引言:

    在《舌尖上的中国2》高调开播之时,《家具里的中国》却在低调上演。有人说它是前者的姊妹篇,有人说它是敷衍的应景之作。事实上,制作《家具里的中国》历时四年,换过导演,脚本推翻重来,字斟句酌,镜头补拍无数,甚至远赴美国博物馆去拍摄家具。凡此种种,都使《家具里的中国》经得起专业人士的推敲,且堪称此类纪录片的开山之作。如今一波收视热潮退去,我们为此特地采访了该片的撰稿人之一、古典家具研究者谭向东先生。

    《红木视界》:搜索在线资源,我们发现《家具里的中国》早已从各大视频网站下架,首发的央视网目前仅余一个精编版。相较《舌尖上的中国》掀起的收视热潮,《家具里的中国》显得异常低调。

    谭向东:我们做这个片子,一是时间太长,再有可能跟台里的政策有一定的关系:第一没有重播,到现在都没有看到重播,第二它没有任何稍微有力度的宣传。5月12号要播,10号才打出预告。台里面安排的播出计划好像有些很仓促、很临时的感觉。

    《红木视界》:之前看到有人说《家具里的中国》是《舌尖上的中国》的姊妹篇?

    谭向东:这件事儿我觉得有必要澄清一下。《家具里的中国》2010年就在央视立项了,当时定名就叫《家具里的中国》,那时没有其他类似片名的纪录片立项。

    《红木视界》:《家具里的中国》经历了怎样的制作过程?

    谭向东:从立项到播出,这部片子大概花了四年时间。前期一年多的时间因为没有专业的人士做指导,早期拍的素材基本都不能用。里面家具的颜色不对,比如把黄花梨拍成紫檀的颜色,把紫檀拍成黑酸枝的颜色。这就是参与拍摄的人不懂家具的缘故,他们不懂得怎么去把一件家具的美感从什么样的角度,用什么样的光线去呈现出来。结果家具拍出来都是变形的,没有美感。如果没有专业人士做指导,就不知道这个家具哪个点是最美的,哪些细节是最美的,摄影机应该怎么去走才能把纹饰的脉络拍出来,拍出的东西就不到位。后来制片方觉得不理想,决定更换导演和制作团队。

    《红木视界》:换过导演后,拍摄情况又是什么样的?

    谭向东:后期用了两年半左右的时间。现在看到的绝大多数跟家具有关的一些东西都是我们后期补拍的,比如恭王府、可乐马、万乾堂的家具。尽最大努力花最少的钱补拍了很多有用的镜头。后期我们还重新规划了整个片子的结构,把以前的脚本全部推翻了重来,因为之前整个脚本的立意、结构,包括文字都不够专业。写脚本、重新组织解说词就用了一年多。

    《红木视界》:能介绍一下后期片子的导演吗?

    谭向东:后来换的导演叫陈骞,要求比较高。早年他在央视做节目,是《实话实说》的第一任导演,很资深。后来他一直处于半隐居的状态。当时公司很看重这个片子,却又找不出合适的人来做。陈导是公司的艺术总监,公司所有的片子都要经过他指导、审核,没有合适的人选就只好他自己来。陈导非常刻苦,为了拍好这部片子,几乎把所有能买到的与传统家具、家具文化有关的资料都买了,从头学一遍,然后才觉得以前拍的东西,包括脚本有问题,都没有讲到点儿上,于是重新来过,所以才会用四年的时间。

    《红木视界》:片子中介绍的家具是怎么选出来的?

    谭向东:这些家具都是我们精心挑选的。此前我们看过大量传世老家具,对其中部分优秀的家具印象深刻。而片子每一集都有一个主题,根据主题内容,寻找合适的家具,经过艺术化的加工处理,来表达主题思想。当然这已经是二次筛选了,基础筛选还是要根据家具的艺术造型、历史价值、文物价值等。对我来说,整个参与过程包括为家具撰文,也是一次再学习,片中我所写的每一句话都不会像我博客里的那样随意,而是要严格考证。

    《红木视界》:我们看到片子里做了很多情景再现的内容?

    谭向东:是的,复原的场景是在横店拍的。大量的费用其实是花在这个上面,比如我们要做道具,要完全按照《韩熙载夜宴图》里的场景,遵循写实的原则复制出来。包括演员的服饰等,基本上都是想百分之百地去真实还原。

    《红木视界》:怎么想到去模拟、还原这些场景的?

    谭向东:拍纪录片肯定要运用多种艺术化的手段。比如我们还购买了很多台北故宫、北京故宫及国外各大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古画的使用权,凡是跟家具、跟生活场景有关的古画使用权我们买了很多。再如我们还根据一些书籍,比如《长物志》里那些关于明代文人书房的描写,把它们归纳总结起来,从布局到家具的选择,以及陈设,在可乐马家具博物馆里复原出了一个明代的书房。另外,我们制作了部分极具代表性的榫卯结构的三维动画,生动形象地为观众展示榫卯结构。还有就是老家具的修复过程,把一件老家具从拆解到修理,再到组装起来的完整过程,呈现给观众。凡此种种,通过这些艺术手段去讲述家具背后的故事。

    所以模拟、还原场景只是一种表现的形式和手法,并且这些表现的手段都不是凭空的,而是经过我们比较缜密的考证和研究。我们力图通过艺术化的手段,真实还原再现一些普通人无法接触到的,家具里的故事,这也是观众喜闻乐见的。

    《红木视界》:片子里还出现了美国博物馆如纳尔逊博物馆里的一些家具镜头?

    谭向东:那也是后期过去补拍的,但不是专业的摄影师,也不能搭摄影棚,时间又很仓促,所以效果有点勉强。国外的博物馆在这方面是比较开放的,只要你是做学术,不是用作商业用途,他们会非常支持你,会拿出来跟你分享。因为他们做博物馆的目的,不是为了把这些藏品收进来,然后据为己有,而是让全人类去共享。

    《红木视界》:这么看的话这部片子还是很用心在做的。

    谭向东:真正的发力、起到作用其实还是在后期。我们不是做科教片或者学术专题片,也不是做考古发掘这类的工作,我们要做的是能够有更多的普通观众,通过这个片子能够认识到中国古典家具的美在哪里,它有哪些值得传承的东西。包括家具背后的一些文化以及人文情怀。所以既要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又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经得起专业人士的推敲,还要讲究作为一个纪录片应该有的艺术感染力,这些都需要下功夫。这也是为什么做这部片子要花那么长时间的另外一个原因。甚至片子里嘉宾讲的每一句话,我们都会仔细推敲。

    《红木视界》:这部片子好像并没有出现诸如植入广告这样的商业行为?

    谭向东:对,因为我们做的是一部纯粹的纪录片,不带有任何商业性质。没有任何商业色彩,企业的软广、硬广都没有。我们其实走访了很多厂家,也采写了很多各个厂家的镜头,无论是老家具的修复厂家,还是新家具的生产厂家。但我们并没有商业化地去呈现。甚至在嘉宾的介绍上,使用的都是堂号而不是企业。比如马未都先生的“观复博物馆”,张德祥先生的“无定斋”,区胜春先生的“区氏紫檀家具艺术馆”等。

    《红木视界》:这种纯粹我觉得还表现在它有强烈的风格,它是用一种大历史的视角在介绍家具,而不是在抠一些细枝末节。并且它刻意回避了市场对材质的炒作,对新家具的介绍,也不带有评定色彩。

    谭向东:没错,是这样。“家具里的中国”重点是在“中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如起居文化、礼仪文化,甚至是宗教文化,它牵扯的面非常广。家具其实跟纸一样,它只是一个载体而已,纸上作画,斫木制器。通过书画艺术、家具艺术,来渲染人文情怀。

    整个行业以前有一种现象,就是玩老家具的瞧不起玩新家具的,玩新家具的又觉得玩儿老家具的土气。但我们做这个片子却一视同仁,想让更多的从业人员来看这个片子,如果他们能受到一些启发,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件好事。

    反过来也正是因为我们在专业上的这种严谨与纯粹,所以玩儿老家具的人和做新家具的人对这部片子的反响才普遍比较好。当然问题也有,就是他们嫌这部片子篇幅太短。但实际上我们更多的是提出问题,唤起观众的思考。

    《红木视界》:在拍摄过程中有没有一些有趣的事发生?

    谭向东:好玩儿的我觉得是拍恭王府家具的时候,导演、摄影师包括我都坐在明代的凳子上,我还趁机去坐了下那把寿字纹圈椅,这算是额外的福利吧。我觉得我们简直算是史上最幸福的摄制组了,导演和摄影师都能坐在明代家具上,你看看其他导演,他们都只是坐在折叠椅上。

    来源:《红木视界》杂志


    南美家具材市场依旧不温不火,经营商家走货量处于历史低位。据记者调查了解,下游家具厂市场疲弱行情给南美家具材市场冲击异常明显,红檀香、阔变豆等在价格低位的情况下走货量也十分有限,由此也可以看出市场疲弱。另外向来以低价冲市的琥珀木近期也传来难走货消息,目前张家港直径较小的价格报1850元/立方米,创历史新低。市场经营商家表示,目前大家都知道要熬,但更严重的是,连未来方向如何都不明确,这才是商家最忧心的。

    而双柱苏木、瓦泰豆、甘蓝豆等在园林、家装订单的推动下,近期市场活跃度相对较好。目前广东市场双柱苏木价格报2100-2200元/立方米,瓦泰豆价格报2600-2800元/立方米,甘蓝豆报2500元/立方米,平稳。

    铁木豆市场也无亮点行情,价格报2700-2800元/立方米。中山大涌使用量减少对其冲击甚大。


    阅读全文
  • 声称紫檀、香枝木、楠木等全实木工艺品,实际上却为牟取暴利故意使用价格低廉的木材冒充或者混用!昨天,市消保委公布对本市全实木工艺品比较试验结果,50件商品中竟有27件不合格,不合格率高达54%。“谭木匠”以黑酸枝冒充乌木等以次充好现象,被点名曝光。

    记者了解到,市消保委通过对本市连锁建材家居卖场、百货商场、珠宝首饰专营店、宾馆酒店以及网络平台等销售渠道,共购买了50件商品(实体店35件,网络平台15件),其中实木手串29件,实木茶盘8件,实木摆件挂饰13件,价格从几百元至几千元不等。主要针对商品的明示材质进行检测与调查,有27件样品不符合其明示的商品材质,不符合率为54%。

    上海市消保委指出,在不合格的实木工艺品中,存在材质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用材掺杂、掺假;以及使用不规范名称、采用近似名贵材料名称标注商品材质等三大猫腻。

    50件样品中有12件样品的材质与其明示完全不符,存在用低价或者材色接近的木材冒充名贵木材之嫌,如重庆谭木匠工艺品有限公司生产、上海起悦商贸有限公司销售的“礼盒珠联璧合”(标称规格:13颗),其明示材质为条纹乌木,实测木材为黑酸枝。条纹乌木和黑酸枝皆为红木类木材,木材材色接近,皆为黑褐色,但是条纹乌木的市场价格较黑酸枝高,商家以假充真误导消费者。另有上海华璐珠宝有限公司销售的花奇楠木手串(规格:12颗),其明示材质为楠木,实测木材为破布木。

    有3件样品的材质存在掺杂掺假的情况,如由上海梦创家具有限公司销售的金丝楠木手串,明示材质为金丝楠木,经检测样品中有楠木和白兰2种材质。据了解,白兰是一种较普通的木材,其材色、材质与楠木相近,冒用或混用在价格节节攀升的楠木中,经营者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上海市消保委指出,消费者在购买实木工艺品前,一定要事先了解相应木材的特征,咨询有关专家,减小购买风险。在购买时,可要求商家在发票上标明商品的材质或者提供材质的检测报告。


    “商家跟我说非洲花梨是红木,是真的吗?”近日,有读者向市红木文化协会咨询。协会会长李海泉表示,在目前国家标准《红木》中,花梨木类中的七种木材中,只有刺猬紫檀产自非洲,非洲花梨名称虽带有“花梨”二字,但是并不属于红木。消费者在购买红木家具时要注意辨别木材的学名,避免混淆。

    事实上,红木行业一直存在着部分商家混淆材质,甚至材质造假现象。如明明是缅甸、老挝、柬埔寨的红酸枝,却标越南红酸枝;明明是非洲草花梨,却要标越南花梨木等;也有用紫檀柳冒充“海黄”、“越黄”的。外行的消费者,很容易遭到误导。

    还有一种传统的造假方法是,手触摸处用红木,“隐蔽处”用杂木。常常是采购原料后,在加工过程中只有经常触及的表面用红木制造,腿部、板材背面用杂木。例如,有人喜欢到越南边境买红木,以为“物美价廉”,殊不知内有猫腻。这类家具比市场价格便宜一倍,但做工非常粗糙,多是边角料拼凑而成,有些部件都是用一些小料拼贴而成,再用变色油给家具上色,抛光处理,一般人看不出来。

    “红木家具爱好者越来越多,且有年轻化趋势,但红木家具知识的普及却跟不上市场的脚步。”李海泉表示,市红木协会一直致力于普及红木文化知识,为推动市场健康发展尽一份力,也欢迎广大市民前往市红木文化协会活动中心鉴赏、学习。

    余雪芹·广文

    来源:惠州日报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