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木材监管模式应对国门生物安全\户外重组竹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立
随着义乌口岸开放力度加大和地方政府进一步扶持进口市场,义乌辖区业务快速发展,不仅给地方经济注入了新活力,也给一线检验检疫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检疫性有害生物种类,在原先的中对长小蠹、赤材小蠹、橡胶材小蠹的基础上新增了兴慈长小蠹、红角双棘长蠹、栗粒材小蠹、双钩异翅长蠹、粗双棘长蠹、家具窄吉丁、飞机草和苍耳属等十余种,一旦这些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我国,将严重破坏我国的林业资源。因此,进境木材检疫是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第一线,它可以把危险性林木病虫截在国门之外,是一项防患于未然的重要工作。
目前,我国口岸进境植物检疫体系主要按下列程序来建立:依据WTO制定的《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SPS协议)进行有关风险评估-制定检疫性有害生物和禁止进境物名录-设定疫区-与有关贸易国谈判签订植物检疫议定书-开展预检工作-检疫审批制度-输出国官方证书互认-口岸现场查验-口岸检疫处理-放行-后续监管。浙江义乌检验检疫局进境原木的检验检疫工作则主要涉及输出国官方证书审核、现场查验、检疫处理、放行4个环节,其中现场查验和检疫处理为两个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检验检疫程序的有效性。但由于进境木材的检疫风险主要在于有生命活性的有害生物,查验过程中的有害生物漏检,除害处理的不彻底等均有可能产导致进境木材检疫工作达不到预期效果。针对进境木材检疫风险和检验检疫监管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一是建立风险分析体系。根据对木材输出国家或地区疫情信息的收集整理,及以往有害生物截获数据的分析,掌握有害生物种类、不同季节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及不同木材传带有害生物风险情况,对主要输出国家的木材可能携带的有害生物进行风险分析,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分类制定进境检疫要求,提高检疫工作的针对性。
二是巩固证书格式和内容的确认工作。按照2001年第2号联合公告及质检总局相关规定,严格审核进口原木随附的原产地证书、植物检疫证书等,保证货证相符。三是强化现场检疫和除害处理。属于法定检验的进口木材必须实施批批检验,对进境木材尤其是有疑问的木材实施抽批抽样送检进行树种鉴定。四是完善除害处理有效性监管。加强对除害处理单位、除害处理区的经营单位管理,督促其严格按照除害处理工作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开展除害处理业务。对存在质量和安全隐患又不能及时整改的除害处理单位要坚决停止其从事除害处理工作的资质。五是开展疫情监测工作。在进境木材查验区、除害处理区、进境木材储存仓库等区域周边开展疫情监测工作,逐步建立有效的疫情监测监控体系。
六是加强部门间合作。进一步推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三个一”通关模式,全面实施关检合作,以简化进境原木通关环节,降低因多次开箱查验带来的检疫风险。同时加强与地方农、林业部门合作,共同进行后续监管。在进境木材贸易业务增长形势下,建立疫情监测制度,健全完善过程监管,形成高效、有力的进境木材检验检疫监管体系,一方面可以切实做到依法把关、科学管理,有效降低国门生物安全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助力地方进出境贸易经济稳固发展,避免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生态系统多样性破坏和经济损失。(浙江义乌检验检疫局金淑萍)
2019年3月26日,户外重组竹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上海召开成立大会。来自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江西竹产业协会的领导、专家及企业代表出席本次成立大会。
为了更好的促进和扩大重组竹产业和市场,提高行业影响力,提升行业发展的科技水平,规范行业产品质量与技术标准体系,户外重组竹产业的龙头企业和相关的科研设计、装备、胶黏剂以及推广应用企业(这些企业的产能大约占据了行业产能的70%以上)经反复讨论磋商,在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的支持下,成立户外重组竹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将致力于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机制和在目标产业领域的开创性应用研发推广,建成一个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重大产业技术贡献的协同创新平台,带动我国户外重组竹相关产业生态圈的崛起和发展,中心的成立也将标志着我国户外重组竹产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标准质量创新领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必将对我国竹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进和引领作用!
春秋末年鲁国有个工匠叫鲁班,传说北京白塔寺的裂缝是鲁班给修好的;山西永乐宫是鲁班修建的;四川大足山北山石像是鲁班雕刻的……古代典籍中还记载鲁班创造云梯、战舟等物件的故事,这些都印证了鲁班的能工巧手。
从新疆的考古资料来看,其实西域先民也不乏精于木工的匠人。自治区博物馆人士介绍,西域先民使用的木器,不但有生活用具、生产工具,还有葬具、乐器和宗教祭祀类等各种不同的用具,玲琅满目。
西域先民木雕伴葬
在西域古代先民使用的木器中,木雕人像是最受考古界关注的话题之一。
在若羌县的小河墓地,新疆考古研究所曾采集到3件高度在2米以上的木雕人像,最高可达3.05米。这些木雕像都由胡杨木雕成,上段雕出人形,下段是细长的基柱,最底部是略为宽大的基座。
其实,早在1934年,瑞典人贝格曼在小河墓地中也发现了三件人形雕像,雕像高度均与真人相同。
在新疆其他地方也发现过早期的木雕人像。比如1979年,新疆考古研究所在楼兰地区孔雀河古墓沟墓葬也发现过两件木雕人像,一件高52.5厘米,头戴尖顶高帽子;另一件高57厘米,头戴帽子,发辫垂于颈后,具有明显的女性特征。
1986年新疆考古人员在哈密市焉布拉克墓葬中,发现过九件3000年前的木俑,均用厚木板雕琢而成,面部只刻出硕大的鼻子,其他器官则用小戳点表示,有的甚至不刻饰五官。
自治区博物馆人士介绍,在楼兰地区古墓沟墓地、小河墓地的墓葬中,发现的大量木雕人、墓棺、弓箭、木梳等木器,算是新疆时代最早的木器实物。根据这些考古资料表明,在3000多年前,西域先民有木雕随葬的习俗。
有学者们指出,随葬的这些木雕人像,是史前人类原始宗教信仰的产物,古人们相信人死后是有灵魂的,而这些人形雕像有可能是承载灵魂的物化体。
选择木头作为随葬物的材质,据说是因为木质材料携带方便,具有质地相对较软、可塑性较强的特点。
木质用具种类繁多
西域先民在雕刻人像时,还不断开发木头的其他功能,比如搭建房屋、制作生产工具,以及制作生活用品。生活起居中,处处可见木器的身影。新疆古墓出土的木质餐具、桌椅、梳篦、手杖、扁担、筷子等足以说明这一点。
和田地区洛浦县山普拉汉墓出土的木盆、木碗、木盘、木勺、木杯、木几、木筒等饮食餐具,最具地方特色。制作工艺上,有的木杯会进行表面磨光,有的木筒则在外壁上旋出一道道凸棱纹。山普拉出土的木盆、木碗、木盘、木勺等器皿,与和田农村使用的木质器皿十分相似,说明这些生活用具传承了两千多年。
有些古代木质器皿,不仅具有实用的价值,而且还是比较精美的手工艺品。如且末县扎滚鲁克古墓出土的2500年前的狼纹木雕盒和动物纹木雕盒,其纹饰表现出游牧文化的特征,雕刻技法精巧熟练。洛浦县山普拉汉墓出土的双鸟纹木雕,是典型的立体圆雕作品,工艺达到了相当高水平。
1907年,英国科学家斯坦因在民丰县尼雅遗址发现的一件四腿木桌,正面中部为石榴花纹,石榴花两侧为四瓣花;两腿饰四瓣花纹和八瓣莲花纹,侧面在三角形结构中饰花叶纹。这样一个花团锦簇的木桌,让人如何不喜爱。
据了解,新疆出土的木器不但做工精致,而且名堂也多。比如,扎滚鲁克墓葬出土的我国时代最早的木质箜篌乐器(春秋战国时期),山普拉汉墓出土的具有楚文化风格的漆篦,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彩绘木罐、围棋盘、双陆棋盘、小团扇、带篷车,还有新疆其他墓葬出土的各种文字的木牍、木涵、木简等。
专家们指出,木器西域风格的形成除了源自本地传统木雕艺术外,还有来自犍陀罗佛教艺术以及希腊罗马艺术、波斯艺术的影响,个别木雕艺术渊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埃及艺术。(晨报记者曲媛媛通讯员阿迪力·阿布力孜图/自治区博物馆提供)狼纹木雕盒:距今2500年,出土于且末县扎滚鲁克古墓。长柄木勺:出土于洛浦县山普拉汉墓。
于阗文木牍:自治区博物馆征集而来,具体年代不详,考古资料表明,可能是5世纪至11世纪期间的物品。
来源:新疆经济报
据悉,对于门业行业而言,互联网下新零售时代的来临,推动了行业逐渐走向品质时代,为中国门业实现中国“质造”助力。
新零售时代门业企业如何顺应时代
随着时代在发生变化,当新时代来临时,能否顺应时代,是企业家、企业所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未来发展的全新时代,要找到家居时代未来的风口、找到整个行业变革的推动力量,摸索家居建材行业未来的发展道路。在当天的峰会现场,行业人士分享了通往未来家居行业的五个通道:第一个通道:互联网+,互联网整装、互联网软装正在崛起,就意味着家居行业未来的互联网峰口正在来临;第二个通道;S2B供应,家居建材行业企业的产品供应商之间的区别越来越小,可以通过合作或整合的形式去搭建供应链的平台,这将会发生更大的合作;第三个通道:经销商;第四个通道:资本金融;第五个通道:重度垂直平台。他认为建材家居通向未来的五个通道的新零售时代已经来临,新零售时代来临之后一定会诞生世界级家居企业。”
门业行业如何应对新零售时代
互联网时代,建材家居行业转型升级的风口已然来临,作为传统行业,门业行业该如何应对新零售时代?时下,虚拟时代的来临导致消费者对于发展存在信任度问题,作为门业企业,首要做好的就是建立信任,从自身角度出发,从产品品质和服务上做到位,再去建立供应链,通过资源整合的形式去寻求更大的发展机会。新时代来临,线上和线下进行融合,资源互通,信息互联,让用户的体验感越来越好,各门窗企业当继续挖掘消费者需求,通过体验服务做好门窗企业的发展。
总结:互联网、新零售时代的来临,为门业企业的发展增添了一份机遇也多了一份挑战,希望各门业企业把握住这一时代机遇,为用户提供好的体验感,满足消费者需求,推动中国门业制造走向“质造”,带动门业行业转型生机成功。
红木家具是中式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红木家具有着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红木家具不单是家居产品,更是历史传承,特别是在明清两代,红木家具的发展更是达到了鼎盛,到今天其工艺、品质已经是相当成熟了。
红木家具用材讲究、造型优雅、结构严谨、功能合理、工艺精湛,同时,在几千年的沉淀中,承载了中国传统的人文、历史等文化,一直被人誉为“人文家具”和“艺术家具”,所以说中国的红木家具是传统文化和家居文化精髓的载体一点也不为过。红木家具不仅有很强的实用性,还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观赏性,这些是其他家具所不能及的。同时,因为原材料十分珍贵,红木家具具有很高的保值和增值空间,这对许多爱好者和收藏者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红木家具行业近年来稳定发展,从几种名贵原材料的价格来看,近年都有较大的涨幅,红木家具的保值升值、可传承后代的优势是越来越多消费者认同的事实。在货币相对贬值和通膨胀预期下,这一优势还将受到认同与追捧。
秘鲁全国工业协会(SociedadNacionaldeIndustrias,SNI)木材及其衍生物委员会(CommitteefortheWoodandDerivativesIndustry)主席巴雷托(AlfredoBiasevichBarreto)就2020年上半年本国木材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以下几项恢复性措施的建议:
·提振建筑业,因为这样才可以促进木材的初级和二级加工;
·在为学校进行公共采购时优先选择本国木材;
·确保森林特许采伐权的顺利批准;
·对原木材料的合法来源追溯控制不能放松;
·提高退税率(Raisethedrawbackpercentage),以保证出口木材的竞争力;
·恢复自5月中断的林业委员会(ForestryBoard)会议,以便将问题进行研讨;
·由于森林特许地(forestconcession)被证实是一种可持续并具有商业价值的运作模式,故建议未来给予其面积下限提升到80000公顷,因为目前这一下限为5000公顷,上限仅为40000公顷。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