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发展迅速\红木家具新规难行“灰色利益”掣肘经销商
详细内容

我国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发展迅速\红木家具新规难行“灰色利益”掣肘经销商

时间:2020-10-11     人气:602     来源:     作者:
概述:中国林产工业协会20日发布的《中国林产工业企业社会责任白皮书》称,近年来,我国行业已成为发展速度较快且具有良好前景的制造产业之一,其产业集群进程得到较快发展。白皮书称,木材行业作为我国传统行业,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从原材料产区渐渐发展演......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20日发布的《中国林产工业企业社会责任白皮书》称,近年来,我国行业已成为发展速度较快且具有良好前景的制造产业之一,其产业集群进程得到较快发展。
白皮书称,木材行业作为我国传统行业,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从原材料产区渐渐发展演变形成了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为主要区域的产业格局。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白皮书的编撰旨在提升我国林产工业企业的社会责任,规范企业在政府、员工、投资者、健康、环保等方面的职责,明确企业在环境保护、低碳生产、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义务,引导林产工业的健康发展。
据介绍,白皮书集纳了17家行业典型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员工和股东利益、关注公益事业等内容出现在大多数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中,部分企业还将提供“一站式”购物、完善售后服务、绿化造林、节能降耗等内容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

红木家具新规难行“灰色利益”掣肘经销商


“正在办理”、“在厂家那里”、“随货上门”……在红木家具需配备“一书一证一卡”的新规被强制执行半年多之后,记者从北京多个家具卖场上得到的仍是这样的答复。

而事实上,这部新规早已被业内所熟知,全称为《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GB28010-2011》的新规一度被媒体称为红木家具业的“新国标”。其中,对红木家具产品需保证“具有产品使用说明书、产品质量明示卡和产品合格证,否则禁止销售”的规定可谓严格。

直到2013年9月1日,该标准的实施已逾7个月,记者调查后却发现,新规推行的成效并不大,“无证销售”的状况并未得到好转。

然而消极的市场态度与暧昧的利益关系,让这部意图为红木家具“正名”的新规寸步难行。

商家消极面对“明示卡”

在9月1日,记者走访北京多家红木家具销售市场发现,新规实施情况并不如想象中乐观。商家对于产品使用说明书与产品合格证一般都能主动提供,但当提到红木家具产品质量明示卡时,却往往得不到干脆的回答。

在居然之家玉泉营店,记者看到大部分红木家具销售商看似符合规定地摆放了“明示牌”。然而,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明示牌”与新规要求的“明示卡”还存在相当的差距。

在名牌红木家具“年年红”店内,每个红木家具上都摆放着一个牌子,对产品的产地、木材种类、生产日期、价格等作出了明确标识。但新规中要求“明示卡”应当标明的规格、适用范围、涂饰工艺、装饰工艺等诸多信息却丝毫没有提及。

对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姜笑梅告诉记者,新规中的“明示卡”如同红木家具的“身份证”,要求至少注明产品执行标准、产品分类、产品适用范围等多组信息。如产品与明示卡标注信息不符,消费者可进行维权投诉。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商家在被询问“明示卡”时,表示正在办理中或在厂家处。而在红星美凯龙岳各庄店,红木家具不仅没有相应的产品证件,有的连产品标签都没有,需要逐一向导购询问材质及价格信息。当被问及“明示卡”时,导购表示只能“随家具附送”。

而还有一部分商家为绕开新规,甚至跟消费者玩儿起了文字游戏。一位近日购买近十万元红木家具的消费者向记者透露,商家在推销时声称自己的产品是高档“越南黄花梨”。然而,购买后他发现,在备份合同中其成分仅标明为“花梨木”。据业内人士介绍,很多俗名相近或外观相似的红木,因属类、产地不同,价值差别也很大。一套非洲花梨木床与一套越南黄花梨的床价格相差近百倍。这让他不得不质疑商家有误导消费者之嫌。

“灰色利益”掣肘经销商

也许有消费者会质疑,提供一张小小的“明示卡”并不困难,为何红木商家却始终遮遮掩掩不愿公示?

对此,经销商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贴不贴无所谓,对生意没影响。”一位在居然之家经营超过3年的红木家具销售商对记者表示,“来买红木的一般都是行家,或者是有投资需求的个人,他们更相信自己的眼光。”

但有一些商家则表示,不提供“明示卡”的原因在于“明示卡”操作过程中的漏洞。

因为红木光树材就多达8类33种,而一些树种在色泽、纹理上非常接近,如果不是专业人士,很难正确判断,这也导致了商家有空子可钻。“一吨卢氏黑黄檀行价在30万元以上,而同样一吨东非黑黄檀只要6000元的成本。如果‘明示卡’上只标注其共同的种类:黑酸枝木,则经销商并不算违规,而对消费者来说,却容易被误导。”友联红木北京总经理潘海英告诉记者。

同样存在鱼目混珠现象的还有交趾黄檀与绒毛黄檀,前者每吨的价格是后者的10倍以上。商家在产品质量“明示卡”上往往只填写“红酸枝”,而把绒毛黄檀当作交趾黄檀卖,让消费者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付出10倍的代价,而维权却很艰难。

“灰色利益”已经成为了部分家具企业谋取利润的窍门。

除此之外,进货渠道的混杂也让经销商们对提供“明示卡”更加消极。

据红星美凯龙“年年红家具富典系列旗舰店”总经理王国伟对记者表示,其实商家不愿出具“明示卡”不只出于利益的考虑,还出于对承担风险的恐惧。目前,国内红木家具货源鱼龙混杂。仅广东中山、福建仙游等地,就有上千家不同规模的红木家具厂家。而由于这些中小厂家的产品价格低廉、质量不一,往往不愿出具“明示卡”,使得从这些渠道进货的经销商为保证控制成本,也只能声称“明示卡在厂家处”。

新规漏洞待监管

“新规的出台虽然填补了我国红木家具行业没有国标的空白。但是,目前各个企业对新规理解的程度不同,也造成了新规执行难的现状。”姜笑梅说。

若厂家按照新规的要求出具“明示卡”,相应的利润可能会受到影响。但如果“明示卡”信息不实,则有可能成为消费者维权的证据。在利益与规定面前,经销商“进退维谷”。

除此之外,执行“明示卡”的新规,需要在红木卖场、经销商、厂家三者之间达成共识。潘海英表示,早在去年10月,友联红木就联合业内同行加大新国标的宣传力度,并率先执行新国标,给产品出具“明示卡”,但直到现在,同行响应者仍然不多。

中国家具协会红木专业分会主任招寿田认为,从专业角度分析,由于红木家具门类十分广泛,不同门类之间价格悬殊,仅通过“明示卡”想让消费者对产品一目了然并不现实。

在姜笑梅看来,新国标的出台,对整个红木家具行业还是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对以往利用材料差别以次充好的现象给予了一定遏制,提高了厂家经销商的违规成本。他认为,除了行业本身需要提高对标准的认知和贯彻外,工商部门也要加大执法力度,进行督促和引导。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木材消耗国,木材刚性需求逐年增加。2017年国家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国内商品木材产量每年减少约4000万立方米。1-10月,我国进口木材7614.9万立方米、162.5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8%、23.7%。根据江苏吴江检验检疫局调研,我国进口木材大幅增加,但三大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进口中高档木材量减价增。近年来,全球关于控制木材出口的政策层出不穷,红木、紫檀等一些中高档材种受CITES公约新政、出口配额和关税调整、通关时间限制等影响,进口量明显减少,价格快速上涨。如江苏口岸几年前进口红木、紫檀数量每年在5万立方米左右,目前已没有这些材种进口;另外价格也大幅上涨,10月末,江苏市场30-40cm径级大果紫檀原木价格约2.6万元/吨,较年初上涨40%。

    二是企业无定价话语权。我国虽然是世界最大的木材进口大国,但在国际木材市场价格话语权明显不足。一方面,木材贸易是卖方市场,价格长期被供应商操控。另一方面,我国木材进口商“跟风”“散沙”式的经营模式,据木材进口商反映,今年我国进口优质木材的数量远低于印度和越南,但进口价格却远高于印度和越南,削弱了我国木质家具在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是有害生物传入风险加大。木材特别是原木极易携带外来有害生物。虽然我国对进口原木有明确的检疫要求,但由于出口国管理不到位、除害处理技术水平低等因素,进口原木携带有害生物情况依旧严重。这些外来有害生物一旦传入定殖,将严重威胁国内农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由于进口木材数量太多,而带有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又极高。

    对此,江苏吴江检验检疫部门建议:一是加快发展人工中高档木材替代林以及速生林、工业原料林的培育,提高国内木材生产供给能力;二是加大木材循环利用力度,建立木材节约和代用的标准、政策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使中国木材和木材代用品的生产和消费向节材型和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三是深化国际检疫合作,建立统一高效的木材出入境检疫机制,防范有害生物传入风险。


    中国传统家具很讲究自然美,在结构方面不用钉、不靠胶,以榫卯斗合方式组成一体,不仅有控制木材变形、缩胀的功能,更有经久耐用之功效。有些传世红木家具,虽已遍体鳞伤,腿子都磨短了,仍不松不散,这得益于地道的榫卯结构。对于在我国有着600多年历史的红木家具,未来发展之路究竟该怎么走?应该继续传承,还是开拓创新?红木家具的造型和工艺中明显的民族性是对许多收藏者最有吸引力的部分。从样式上来说,现在市场上制作的红木家具有两种,一种是仿古家具,还有一种是现代原创红木家具,这两种不同样式哪一种是红木家具未来发展的趋势?家具专业人士分析认为,这两年红木家具的走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现在的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回归感。红木家具的榫卯工艺、雕刻,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如果没有文化只是家具,它不会历经几百年仍受人们的追捧。此外,从珍稀木材的稀缺的角度看,经典样式的红木家具更有收藏和传承的价值。就目前的市场来看,传统的红木家具受价格和年轻人观念的影响,在发展上遇到了瓶颈。很多年轻人觉得红木家具挺好,但是坐起来很硬,看上去很死板,而且价格很贵,因此对红木家具不太感兴趣。以后红木家具的主要消费群体会越来越集中在70后和80后,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忠诚度没有那么高,但对舒适度要求较高,而且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因此新中式红木家具更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发展前景更大一些。清式和明式家具是传统家具,各有风格特色。经过500年的传承,它们在样式和工艺上也都在发展和变化,传统家具不一定是纯明式和清式。家具的传承和发展,既有历史文化渊源,也有时代特色。所以,现在的红木家具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基础形式是明清,在实用功能舒适度上,应该更侧重于满足现在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审美观的需求,同时也要把纯古典家具的元素和精髓更好地给融入进去。红木家具是我国家具用材文化传统的承继和延续,清代中叶以后,红木家具已是相当流行的高档家具,成为许多家庭体现财富和地位的一种象征。我们必须从新时代的高度,认真地去揣摩古人重视家具的本质意义和文化价值,更好地去重视传统家具“材美而坚”的人文精神,不断地树立现代红木家具的品牌地位。

    阅读全文
  • 作为全球第二大木材消耗国和第一大木材进口国,近10年来中国木材消费总量增长了173%,目前全国年木材消耗量达6亿多m3。2017年全国范围内已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目前国内木材工业所需原料的对外依存度超过55%,而世界主要木材出口国纷纷禁止或者严格限制原木出口,因此除积极开拓新的木材进口来源地外,提高现有的木材加工利用水平,降低木材加工过程中的损耗,提高产品质量和使用周期是缓解现阶段木材资源供应紧张的重要途径。在木材生产加工过程中,木材干燥是提高木材利用率,保障木制品质量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按照木材用途及使用地木材平衡含水率情况,将木材干燥至一定含水率可有效保证木制品使用过程尺寸稳定,防止木材腐朽,显著降低运输成本。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木材工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与经验积累,我国木材干燥工业水平发展到了一定高度。从总体上看,我国木材干燥设备、干燥工艺、干燥理论与技术水平都与欧美林业发达国家差距不大。但伴随着产业发展与升级,我国木材干燥工业也存在一定问题。笔者对我国主要制材加工区域及代表性制材干燥加工企业进行调研后,总结了木材干燥工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发展趋势并提出建议,以求促进我国木材干燥工业的发展。

    1、我国木材干燥工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1.1木材干燥工业原材料对外依存度高

    木材干燥生产原料一般特指锯材,其来源于原木。根据统计数据,2017年我国进口原木5539.8万m3,同比增长13.7%,进口锯材3739.3万m3,同比增长18.7%。进口木材中针叶树材占总量68%,阔叶树材占比32%(其中热带阔叶树材占21%、温带阔叶树材占11%)。进口针叶树材目前主要来源国为新西兰、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主要树种为辐射松、樟子松、落叶松等,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西兰已超越俄罗斯成为我国原木进口量最大来源国,2017年从新西兰进口原木共计1436.4万m3,占我国原木进口总量25.93%,主要树种为辐射松(Pinusradiata)。辐射松是一种速生、高产和多用途树种,其原产于美国,19世纪被引入新西兰,由于其科学栽培管理,可持续稳定供应,是我国今后最重要的用材树种之一。

    国产材中能够用做锯材且稳定供应的树种较少,以人工林速生树种木材为主,主要包括杨木、杉木、马尾松,但这些木材一般材质较差,用作锯材附加值较低,产量也较少。目前也对一些材质较好的树种进行定向培育,主要树种包括北方栎类、华北落叶松、相思木类、樟木、楠木等树种,这些树种的木材均具优良材性,且已进入推广种植阶段,是今后木材干燥生产值得关注的储备原材料。

    1.2木材干燥方法多样化,但规范化生产比例较低

    木材干燥方法种类很多,目前生产中实际应用的干燥方法主要有常规蒸汽干燥、高温干燥(包括过热蒸汽干燥)、热泵干燥(除湿干燥)、太阳能干燥、真空干燥、高频干燥、石蜡油干燥等,以及企业结合自身情况将不同干燥方法进行结合的联合干燥,如常规-高温干燥、常规-热泵干燥、太阳能-热泵干燥、真空-高频干燥等。由于常规干燥技术成熟、操作简便、装材量大等优点,目前仍占干燥生产主导地位。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的常规干燥特指周期式常规干燥,待干锯材一次性装窑,干燥完成后同时出窑(图1、图2)。除周期式常规干燥外,近些年连续式隧道干燥窑应用也越来越多,这种干燥方式适用于大批量单一树种或材性较接近的树种,国内部分企业将其用于辐射松等锯材的干燥生产。热泵干燥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干燥方法,由于环保压力不断提升,部分地区生物质能源也纳入限制使用范围,因此常规干燥所需的蒸汽来源受到影响。一些生产规模较小的木材加工企业,受生产限制影响转而使用热泵式干燥窑。根据对相关企业的调查走访,目前热泵干燥已成为中小型企业关注的热点,今后应用该方法的企业数量会进一步增加。同样受环保与生产成本影响,太阳能干燥也成为企业关注的干燥方法,但由于太阳能受昼夜、季节等因素影响较大,因此企业多采用太阳能-热泵、太阳能-常规联合干燥的方式进行生产,且目前多用于单板、薄板的干燥。真空、高频等干燥方法,由于成本较高目前仍多用于珍贵材加工企业,且一般采用真空-高频联合干燥的方式。石蜡油干燥也多用于珍贵材的干燥,该方法除保证干燥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木材的尺寸稳定性,但有些企业所用的石蜡在木制品使用过程中有较多的挥发物散出,企业应注意石蜡的选择。

    图1常规蒸汽干燥窑

    总体而言,现阶段木材干燥生产方法多样化,干燥生产能力较以往显著提升,但规范化生产比例较低。

    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制材与干燥生产一般为独立外包制,企业管理者无法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多数干燥窑操作工人不具备专业知识,也未经上岗培训,干燥窑操作全靠经验,干燥质量难以保证,干燥周期较长。以辐射松为例,目前50mm厚锯材普遍干燥周期接近两周,后期最高干燥温度一般不超过85℃,但经优化后干燥周期普遍可缩短三分之一左右,而如果采用国外普遍采用的高温干燥方法,干燥周期可缩短至5天以内,显著提高效率。

    图2常规蒸汽干燥窑


    1.3木材干燥生产能源结构调整,干燥成本不断提高

    如前所述,随着环保要求不断提高,企业中4t/h小型燃煤锅炉必须关停,一般木材加工企业不具备使用大型锅炉的条件。以往很多企业生产过程直接将木废料作为锅炉燃料,部分企业购置生物质颗粒挤压机,将木废料制成生物质颗粒以提高燃料能量密度,但目前很多地区也将生物质颗粒作为限制性燃料,一旦环保紧张时,使用生物质颗粒燃料锅炉的企业同样面临停工的风险。山东、河北、江苏、浙江等地区已经加快了煤改气进程,企业干燥成本明显提高。以山东地区某大型辐射松制材干燥加工企业为例,采用煤炭与木废料作为燃料时,每立方米辐射松干燥成本约为120元,以生物质颗粒作为燃料时,每立方米干燥成本上升至180元,采用天然气作为燃料时每立方米干燥成本在260元以上,企业生产成本急剧上升。


    1.4木材干燥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是发展方向,但现阶段中小型企业数量占比仍偏高

    国外制材干燥加工企业很早便以集约化大规模生产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生产质量,同时降低成本。一般的制材干燥企业年消耗原木量在30万m3以上,欧洲大型现代化锯材加工厂年消耗原木量更是可以达到200万m3以上,这些企业都建有自己的能源中心,不但解决了木材干燥生产所需的蒸汽,同时消耗了木材加工剩余物,降低了生产成本。

    国内相关木材加工企业经历了多年发展,同时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如国家级木材加工贸易产业区),木材干燥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比例明显提高,在一些临港区域产生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大型木材加工企业,如山东临沂、日照、潍坊,江苏镇江、盐城,福建漳州等地区,单个木材加工企业年消耗原木量可达30万m3,建有干燥窑数量达到200间以上。虽然大型木材加工企业数量有一定增长,但现阶段中小型木材加工企业数量占比仍然偏高,根据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提供的数据,以山东临沂、日照地区辐射松制材干燥加工企业为例,年消耗原木量1万m3以下的企业占比超过80%,产业规模结构仍有待转变。

    1.5木材干燥生产全自动控制、远程控制进一步发展

    木材干燥生产全自动控制、远程控制一直是干燥设备最理想的控制模式。随着国内干燥技术与干燥工艺发展,在干燥树种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干燥设备可采用全自动控制进行生产,目前已有很多企业采用该种控制模式。相较于早期的干燥窑控制系统,目前全自动控制系统已更加成熟,最新的控制系统已经可以通过手机进行远程控制,更有益于控制木材干燥生产过程。


    针对上述问题,作者对我国木材干燥工业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木材干燥生产应借鉴国外生产经验方法与干燥工艺

    2)以常规干燥为主,多种干燥方式协同发展

    3)企业应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淘汰落后产能

    4)提高干燥设备质量,进一步扩大全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系统的应用


    欧洲白蜡木市场低位震荡。据商家表示,前几年欧洲爆发树枯梢病使得白蜡木被禁止进入到中国市场,时至今日仍未完全解禁,白蜡木的进口仍然受到严重的阻碍,只有克罗地亚等三四个国家的白蜡木被允许进口,且厚度均不能超过3cm,然而3cm的厚度在国内市场的需求量十分低迷,白蜡木的市场行情也因此低位震荡。目前广东市场白蜡木长2—4m、厚3cm、统材报价4500—4800元/立方米。

    (记者陈振伟)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