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捡漏?小心假冒名贵红木产品\沙比利现在已渐渐无人问津绿柄桑价格大跌
近几个月,名贵红木木材快速升值,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兴趣。大多数人虽然买不起大件家具,但像手串、笔筒等小件文玩还是买得起的。不少商家在古玩城及网上打出了吸引人的价格,开始红木业内人士提醒,要鉴别是否假冒。
所谓的“名贵材料”有猫腻
在网上和古玩城,都有各类标榜“紫檀”“黄花梨”的文玩物品,它们有诸如牛毛纹、鬼脸等标准的特征,还给出辨别方法。可是业内人士透露了外人不知道的业内秘密。
胡晓鹏(檀印品牌的创始人)近日在其微博上透露了一些网店销售假冒紫檀、黄花梨的内幕。像一串标明“紫檀”材质的手珠,胡晓鹏认为其导管粗大,生长纹平行规律色差大,是较典型的速生林。但是由于近期砍伐含水率高,在重量上比老料有优势,其中较细的黑线被称为黑筋,是坏死组织,湿度稍有变化就会开裂。还有商家用所谓的“紫檀榴”冒充黄花梨牟利,胡晓鹏就看到有商家会以1元起拍大件物品,迷惑消费者。这些“紫檀榴”事实上产自越南等地,运到我国的通常只有根部,此木颜色紫中带红,料质细密还有美丽花纹,类似黄花梨,价格较低。市场上常有人为了牟取暴利以此冒充黄花梨。
低档杂木忽悠初学者
越来越多人眼见红木文玩行业的升温,就进入这行。其中多数人受利益驱使,并不真正了解珍稀木材的分辨方法。一些商家在行业混乱的状态中浑水摸鱼,误导消费者对紫檀、黄花梨、酸枝等珍稀木材与红木古典家具的认知,并以低价迎合了人们的“捡漏”心理。
胡晓鹏透露,单以紫檀来说,生长的环境、气候、土质及砍伐时间的不同等,使纹理、质感存在差距,很难分辨。一些杂木常通过命名“檀”来抬高身价,相近木材冒充紫檀出售的情况屡见不鲜,比如红檀(铁线子、枧木、子京)、科檀(科特迪瓦紫檀,又名非洲小叶紫檀)、黑酸枝中的卢氏黑黄檀(俗称大叶紫檀)、红酸枝中的交趾黄檀等。海南黄花梨(降香黄檀)质地温润细腻,纹理丰富多变。但由于其仅在海南生长,经过多年砍伐,已很稀少。一些人为了牟利,开始从越南购买料质与纹理近似的越黄黄花梨(香枝木),或挑选纹理花哨的紫檀榴(越南杂木)、花枝(奥氏黄檀)、非洲檀香(螺穗木)等材料冒充海南黄花梨。
贪便宜容易上当
整天想着捡漏,这样的心态诱使不少人上当。胡晓鹏表示,曾有人买了一串“海南黄花梨”手串请他鉴定,一问价格两三千元,怎么可能买到这样好花纹的“海南黄花梨珠子”,还是没拼补上色的全品?
红木材质种类的真实性很重要,还要根据料质级别、制作工艺、拼补情况等综合分析。对一些痂皮、腐烂、开裂、白标(边材)修补与上色等问题都影响了其收藏投资价值。提高分辨能力至关重要,多看、多学、少买才能少吃亏。
西部非洲几个木材大国,如尼日利亚、加纳、科特迪瓦等国的商人不得不面对自2015年8月以来对华木材出口骤降14%的现实。尼日利亚本国的木材出口量已经下跌了5.5个百分点。(Sapele,即筒状非洲楝),这个曾经有着很高需求量的树种,目前中国已经对它失去了兴趣,在市场上渐渐无人问津。>大多数西非木材的价格已经维持了一段时间,不过原木的低价位信号没有变化。受影响最大的是依洛克(Iroko:绿柄桑),奥古曼(Okoume:奥克橄榄),沙比利(Sapele:筒非楝),贝利(Belli:尤贝豆,又名热非豆)和莫阿比(Moabi:莫比山榄,即毒籽山榄)。
(Iroko)的价格已经从330欧元每立方米跌落至260欧元,沙比利和莫阿比均从320欧元跌至220欧元,则从220欧元跌至160欧元,贝利则仍维持在250欧元。根据木材工作网络的报道,喀麦隆(Cameroon)和中非共和国(CentralAfricanRepublic)的大雨将会对木材采伐和运输造成不良影响。
有报道称,中国的买主在打算新订单之前准备减少到岸原木和锯材总量,这对西部非洲的出口商来说,量价最受影响的是奥古曼和贝利这两个木种。
作为对于目前市场需求疲软的反应,西部和中部非洲的锯木工厂也没有多少选择,只能是压缩生产,并面临着严重的现金流失,不过,自9月(2015年)开始这样的谣传并没有影响到这些地区硬木的价格。
本地区航运业主们则向市场提供了一条可能是较好的信息,那就是2015年上半年中东地区的木材需求呈现增长的态势,而从亚洲热带地区海运销往中东的硬木质量有所下降,或许这是一个为西非木材打开市场的机遇。
粤派家具的优势
首先,粤派家具有着精细化的营销策略,对自身产品和对应市场都有着精准的定位,并根据定位进行不断的产品更新与市场改进;其次、粤派家具有着务实的广告策略,尤其重视展会的宣传力量,每年的粤派家具展会都是轰动全国、能给众家具企业带来实际的宣传效益;最后,粤派家具一直都靠设计打天下,不仅在设计上敢于打破常规、融入新奇的设计元素,还能结合时代、现代的潮流元素,使得粤派家具的设计颇为受人青睐。
粤派家具的危机
粤派家具最大的危机就是过于固步自封的发展模式引起的,因其长期在国内家具市场占据大片江山,让粤派家具不敢放弃一直以来的发展模式而迎接新的挑战。其一、粤派家具传播手段单一,过于注重展会的宣传效益,而忽略了近些年来占据人们大部分生活的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宣传方式;其二、粤派家具品牌意识淡薄,大部分粤派家具企业还保留着小农思想,固守老牌的发展模式,比较被动而不重视品牌形象的建立与宣传。这两大因素就导致了粤派家具面临着落后于时代、胆怯于市场的危机!
粤派家具应转变
首先,粤派家具要正视自身的优势和所面临的危机,转变发展模式并非放弃所固有的优势,而是要在稳固优势的基础上解决当下所面临的问题;其次、粤派家具不能再固步自封,要清楚洞悉当下市场发展趋势和时代潮流,并紧紧跟上,在广告宣传方面,要积极应用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平台;最后,粤派家具要从被动、小气、模仿的小农意识转向全盘策划的精品意识,重视品牌形象的建立与推广,做到高水平的品牌营销!
粤派家具有着得天独厚的市场优势和权威地位,只要不再固步自封,正视当下所面临的危机,并积极跟上时代发展潮流,提升整体品牌意识,一定能再创辉煌业绩!
第二十二届美国阔叶木外销委员会东南亚及大中华区年会已于2017年6月22日至23日顺利在山东省青岛威斯汀大酒店举行。超过400名代表和40多家美国阔叶木外销委员会的会员公司,以及全球知名的设计师齐聚青岛,出席本次年会。今年的年会以“走向可持续发展的低碳未来时代:美国阔叶木的新技术及应用”为主题,推广美国阔叶木在家具、木门、地板和细木工方面的制造和设计应用。
美国驻广州农业贸易处副主任王威立先生、美国阔叶木外销委员会会长戴夫·布拉姆利奇先生、美国阔叶木外销委员会行政总监麦克·斯诺先生、美国阔叶木外销委员会东南亚及大中华区处长陈席镇先生、美国硬木板材协会行政总监罗娜·克里斯蒂、山东省家具协会会长、烟台吉斯集团公司总裁孙杰先生、北美硬木板材协会首席检测员达纳·施佩塞特先生、AACorporationLtd销售与市场总监AaronLeri先生和SOM中国区总监周学望先生等出席年会并做了精彩致辞和演讲。嘉宾们分别从美国阔叶木全球出口展望、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板材分等、应用技术及室内设计案例等方面出发,向业界提供了关于美国阔叶木的最新资讯、商业机会及其无限的应用空间。
回顾过去的2016年,美国阔叶木产品出口至中国及东南亚总值分别为16亿美元和2.9亿美元。2017年第一季度美国阔叶木产品出口至中国及东南亚相比2016年,同比增长25.7%,达到5.71亿美元,占美国阔叶木全球出口份额的60%。这得益于中国风头正盛的家具内需,以及全球对东南亚和大中华区家具制造业的肯定。
美国阔叶木外销委员会行政总监麦克·斯诺先生向与会者介绍了美国阔叶木在全球的出口情况。根据2014年至2016年的数据,美国一直稳居温带阔叶木木材出口国家的榜首,其出口额一直保持在排行第二的国家(泰国)的出口额一倍以上。近年来,美国阔叶木最重要的六大市场依次是大中华区、欧盟、加拿大、越南、墨西哥和日本。
有鉴于中国政府治理环境、提倡低碳环保的决心,麦克·斯诺先生对中国市场在未来的表现充满了信心。美国阔叶木是在碳存储方面有着出色的优势,AHEC曾发布过《美国阔叶木环境形象(AHEPS)》,分析美国阔叶木的可持续发展和应用。今年,麦克·斯诺先生着重讨论了如何通过科学管理和广泛应用美国阔叶木,实现固碳、减排,并对木业的发展潮流提出了新的思路。麦克·斯诺先生已经带领和陪伴AHEC走过了17年,见证了中国对美国阔叶木木材进口量直线上升的17年,而这个趋势还将保持。
中国家具协会数据显示,中国内地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在2000万以上)家具产品内销率从2011年的74.3%逐年递增至2016年的78.94%。
中国经济仍然处于上行阶段,预测2017年的增长维持在6.5%左右。中国政府已于2017年禁止在三个东北省温带森林内采伐树木,这政策有助推高美国阔叶木的需求及抵销较弱的人民币对进口贸易带来的影响。内销家具的市场增长对巩固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家具生产中心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亦可弥补未来几年放缓的海外出口市场,目前山东省是位居木材进口量排名前三的省份之一。
山东省还是中国最大的家具制造省之一。本次年会也得到了山东省家具协会、山东省装饰协会、青岛木材行业协会、青岛市家具协会、上海木材行业协会和中国室内设计师协会的全力支持。
美国阔叶木外销委员会东南亚及大中华区处长陈席镇先生表示:“推动美国阔叶木在家具设计和室内空间方面的创意用途和设计应用是我们一直以来的使命。美国红、白橡木受到东南亚和大中华区市场的普遍欢迎,同时是美国林木蓄积最多的树种,也是很多著名设计师偏爱的建筑、装修材料。
如何进一步发挥美国阔叶木的高效率、低能耗的优势,以及亚洲家居设计和制造业的优势,是美国阔叶木外销委员会的使命。此次受邀的SOM中国区总监周学望先生和AACorporationLtd销售与市场总监亚伦·勒里先生在年会上分享他们亲手打造的全球著名建筑和室内设计作品,为参会的嘉宾们打开建筑与室内设计的新大门。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此前公司干燥炉窑主要为钢结构连体烘干窑,以自有废料和煤油为原料,通过热水循环烘干。这种能源利用方式不但热损耗高(70度热水出去,回来只有50度),烘干周期长,而且不符合当前环保审批要求。
热之原通过进一步烘干系统分析,为欧桦木业量身定制了节能整改方案。此次方案将采用热之原新式智能干燥热泵,新热泵不仅升级了只能控制系统,同时对加湿环节进行了技术上的改进,可有效提高木材成品率。
目前,项目整改已经完工,多台热之原热泵机组今日“上岗”,初步测试结果令人期待!
林文锋,文中的老林。2001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太朴”大漆手作艺术工作室创始人,艺术设计师、漆艺人。
林广杰,老林的外甥,文中的小林。2011年毕业于闽江大学,曾在漆画家郑频漆画工作室学习,现是“太朴”工作室骨干成员。90后,漆艺人。
山野深处长着一种叫“漆”的树种,手工割开它的树皮,韧皮内将流出一种白色粘性乳液,接触空气后即刻氧化呈现为黑褐色,这种天然乳液就是大漆,又名生漆。中国的漆器、蚕丝、陶瓷是闻名天下的三大独特元素。
漆器的历史可上溯到8000年前新石器时代,历史上的每个时期漆器都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和美感,明代《髹饰录》记载的漆工艺表现技法就达497种,唐朝以大漆髹制古琴,乾隆年间以红漆髹制龙椅。但和许多的传统和老手艺一样,漆器制造随着变革而被大多数人们遗忘,同时被小部分人铭记和坚持着。
老林和小林就是这小部分人中的坚守者。
千磨万彩的不朽美丽老林叫林文锋,小林林广杰是他的外甥。几年前,俩人将仙游的家宅改造成了大漆工作室,取名为“太朴”,意为自然质朴之道,做些大漆茶盘、屏风、古琴、家具、香筒、手镯等各种漆器。老林是平面设计师出身,作品更具有现代的艺术感,需要有特定的艺术表达时,常都是他自己动手慢慢打磨。小林年纪虽小,却接触漆器多年,在技艺上更为熟悉。两人刚好能够互补。
为什么要做漆器?老林不是很清楚。或许是因为是伴着童年成长的那些漆器;或许是喜爱上了中国这种传统的材质和技艺,来表达平面设计无法表述的感觉;或许是外甥刚好学成归来的机缘;又或许是因为厌倦了“快”,想借由大漆的“慢”找到生活的真谛。
做漆器是慢的。就算除去了繁琐的采漆、制漆过程也是慢的。一件漆器,小如手镯、香筒,都至少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大件家具或古琴的制作有时长达数年。且每个步骤都需要靠手工完成,完成后的每一件作品都独一无二。
漆器的制作过程,繁琐到不可思议,也简单的不可思议。简单来看就看就是无数遍的上漆、打磨;而繁琐的就是这无数遍上漆打磨的过程。
木胚漆器,通常第一个步骤是裱布(需底胚完备的情况下)。合适的棉麻布、大漆和着面粉或瓦灰,这一步是为了以增加磨擦力,减免开裂和掉漆。一道漆一般要等上好几天才能干透,具体时间依漆的厚度而定,涂得太厚了,就需要数月或是干不了。
这第一步完成后就可以开始刮灰。先粗灰、再中灰、再而细灰,每刮一次灰就得打磨一次。打磨用的是砂纸,以目为单位,粗细不等。打磨时也依不同的需求用不同目数的砂纸打磨,粗些的可以用600目、1000目,细的则从3000到12000目都有。
然后就是不断的上漆、打磨。依照想要的效果,上不同层数、不同厚度的漆;阴干,再上漆填平;再阴干,磨平。上漆道数少则十几道,多则上百道。一件漆器,绝对经过上千次的摩擦,千磨万彩绝不是夸张的形容。
磨出来的图案是不可预测的,这不可预测的美丽往往能给予人万分的惊喜,自然形成的美感与工厂里千篇一律的商品截然不同。
刚完成的作品如同婴儿,在岁月中不断成长,而每一层的漆也都有不同的“醒”的状态,开了,是大漆存续时光造就的温润美感。
看天气做活
做漆器的慢,除了一遍遍地上漆打磨之外,更多的时间是在等待。而自然阴干这事儿,得看天气。
自从开始做漆器,老林开始关注季节和天气。这些天温度怎样,湿度如何,会不会下雨,这都影响着这几天的工作安排。
漆器制作就是靠天吃饭。冬天温度太低不适合上漆,秋天干燥湿度不够,也不适合上漆。夏天如果能下个雨就非常好,但雷阵雨来得快走得也快,风一来湿气就全吹走了。一年四季中,春天是大漆制作的良好时节,正应了“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古训了。虽然现代化的设备可以为大漆制作提供便利,但是老林还是选择遵循自然。要想创造出千变万化的艺术效果,需要各种突变的天气配合。所以说,漆艺的活是“人成一半,天成一半”。
被这娇贵的大漆一折腾,老林变成了人体感温感湿器,连屋里屋外差多少度都了如指掌。老林说,这些天的晚上更适合上漆,白天适合打磨。打磨的工作对温度湿度的要求不高,而且白天光亮,图案纹理也看得清楚。
小林不大喜欢上漆,年轻人总是没那么静。有些程序的上漆就是一遍一遍地涂,需要极大的耐心,这时候他总觉得自己是个油漆工。相比而言,他更喜欢打磨,虽然更耗时,但能看出效果,美丽的图案会在一遍遍地打磨中呈现在你的眼前,那种成就感和幸福感难以言喻。
但冬天打磨就是折腾人的事情。打磨离不了水,它需要水作润滑,也需要用水看清图案。就算冻也不能戴手套,那会影响手感和力度。所以冬天最常见的情形就是一双双冻得通红有些甚至是冻烂的手依旧在打磨。
不过看天吃饭也有好处,想偷闲的借口就多了:天气太热了不适合上漆,湿度不够不适合上漆,上道漆还没干透等等,多的是借口。但想做,也都能找出适宜当天气候的活来做。以自然为伙伴从事劳作的人都有一本“自然日历”,他们会合着大自然的变化来安排自己的工作日程。
手工艺应该是最亲切的
采访当天,刚下过雨,温湿度都不错。因为要拍照,老林和小林抱着几块茶板去院子里上漆,还特地穿上了衣服(做漆器是不能吹空调的,天气又热,大家都喜欢光着膀子)。院子里的蚊子都不“杀熟”,光着膀子的人一点事儿没有,两个记者被咬得上蹿下跳。
茶板刷完,“下一个步骤是:泡茶。”“我们的节奏没那么快,来喝茶,歇会儿。”老林说。
老林一边泡茶,一边聊起手工艺。“日本追求极致的匠人,会将器具和大漆搬到船上,把船开到大海中央再髹漆。”完全无尘环境和平静的大海是上漆的绝佳之地。但对于这种方式,老林觉得态度值得学习,但方法未必要遵循。
“我觉得把合适的东西放到一起才是好的。柳宗悦说过,工艺的文化首先是生活的文化。器是生活的器,也应该是美的。但不要做现代生活中用不上的东西,把漆器做活,我希望把大漆融入年轻人的生活。”
类似的话,在柳宗悦的《工艺之道》也有说到:美术越是迫近理想就越美,而工艺则是越接近现实便越美。美术是伟大的、崇高的,要从远处仰望,一旦接近就没有尊严,人们通常总是将其高高地挂在墙上。但工艺的世界却并非如此,也是接近我们就越发显出优柔之美,日复一日的共同生活,产生了不能分离的感情。没有高高在上的位置,而在于平易近人,这种“亲切感”就是工艺之美的感情所在。
“何谓匠心?要寄托情感,手作可以把带有手工痕迹的情感和温度给予别人。”老林说,“比如做一个镯子,在做镯子的时候可以想象着一个女孩戴上时的场景和心情,手作人的这份心情会通过一只手镯传递的,那么做这个东西的时候就会很有意思,有温度,而且更用心。这个情感就会直接体现在你的作品里。”
从物到心,这才是匠心的意义吧?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