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凭式家具的文化脉搏—周大新谈凭式家具\中国地板行业整体呈现原材料匮乏
详细内容

凭式家具的文化脉搏—周大新谈凭式家具\中国地板行业整体呈现原材料匮乏

时间:2020-10-11     人气:872     来源:     作者:
概述:周大新红木—周总凭祥,中国和越南之间的一座小城,跟许许多多的边陲小镇一样,这里安居乐业着勤劳的百姓。凭式家具受到曾为法国殖民地越南的审美影响,成为中国最具特点的红木流派之一。中国美学讲究以理节情,情理结合的理想,在凭式家具中,除......

周大新红木—周总

凭祥,中国和越南之间的一座小城,跟许许多多的边陲小镇一样,这里安居乐业着勤劳的百姓。凭式家具受到曾为法国殖民地越南的审美影响,成为中国最具特点的红木流派之一。中国美学讲究以理节情,情理结合的理想,在凭式家具中,除了法式的浪漫,我们还能真切的感受到来自东方的内在情怀,道、气、虚、无,较之西方更强调在意境上的渲染,追求由内而发的韵味。

明窗、净几、画案、扇面、门僧煮茶,主人赋诗,手抄艺花书,妻子绣故事,凭式家具最适合这样快意的生活了。这些文人气十足的生活也是周大新的美梦,复兴和还原中国传统之美是周大新这辈子要做的事儿。要走的路很长,一辈子很短,但每走一步都是朝梦想更近了一步。

问:您是如何看待红木文化的传承?

答:红木文化其实说白了就是中国吉祥文化与富贵文化的最好体现。当然在设计中,也离不开咱们儒、佛、道家的生活理念。尊重自然、人文,它是一种根植于中国人内心的文化信仰和文化担当。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我们保护得并不是很好,我做红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希望看到传统文化能够重新燃起希望之火,虽然我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但是能影响一个人算一个人,我想让消费者真正的认识红木,了解红木。

问:复兴和传承一种文化是漫长而艰难的,您怎样去实现它。

答:拿我的企业举例子,周大新红木坚持纯手作工艺,是想要把传统的味道保留下来,在某种程度上这与一些大企业的理念南辕北辙,很多大企业使用机械化生产,但实际上,我更喜欢保留原始的美,后人过度的机械化使得红木制造失去了原有的灵性和温度,我们去抚摸一件纯手工制作的家具时,是能够感受到它的质感的。我希望消费者可以从我的红木家具中找到一些传统符号,镂雕、平雕是怎样一回事,很少人知道了,拿我就想把这些珍贵的技艺流传下去。

问:论流派来讲,周大新红木应该是继承了凭式家具风格,能具体讲讲凭式流派的特点吗?

答:因为凭祥独特地理环境的影响,凭式家具具有很大特色。原材料收到越南的影响,用料粗大充裕,越南曾是法国殖民地,在艺术风格上接近欧洲法国的文化。同时它又是中国人来设计,所以一方面拥有法式的浪漫,另一方面,也受到我们中国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文化的影响,所以经过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产生了凭式家具。

问:凭式家具的市场情况如何

答:众所周知,整个红木行业受到“大气候”的影响,今年相对来讲比较淡。凭祥红木在未来的发展上会更加注重工艺的发展,我们之前对外宣传上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很多人认为凭式就是越南货,一提到凭祥就想到越南,实际上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从工艺上来讲有非常大的提高,是区别于越南的。

问:您个人最喜欢的红木流派是什么?

答:苏作,秀气,又有文人气质,中国人讲究“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苏作对材料的运用上比较极致,与凭式家具呈一个反方向。

问:怎么看待新中式家具?

答:时代在发展,很多东西我们一味的坚持明式,属实感觉与时代脱节,新中式符合年轻一代的审美和生活习惯,但作为设计师,如何把新中式文化和新生代的生活状态相结合,同时也不与传统的儒雅相背离,就是好的。万事还是要遵循文化根部的东西。就我个人而言,我对新中式的兴趣不大,我有对自己企业的定位,尊重传统工艺,在传统方面去发挥特长,实现红木文化的伟大传承,我个人对传统文化比较忠诚,暂时不会去做新中式家具,我力所能及的,让每一个中国人认识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并且去收藏它,留给后代一个精神的力量。


近日,主题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实现包容性增长”的2017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今日在大连继续举行。此次会议期间,圣象集团总裁陈建军向网易财经表示,目前中国地板行业整体呈现原材料匮乏。“中国木制品主要来源为阔叶林,目前中国林业的商业性开发已经关闭,许多木制品企业均感受了较大的压力,目前国内木材市场上80%的木材需要依赖进口。随着下游地板家具市场开始慢慢复苏,对木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地板行业竞争将再次加剧,行业或将再次迎来洗牌期”。
据了解,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木材消耗国,但同时中国林业资源匮乏,木材产量十分有限。自东北大兴安岭地区全面启动商业禁伐,我国木材进口依存度长期保持高位。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年木材消费量已突破5亿立方米,进口依存度为50%。因实木家具、实木地板产业的快速增长,近10年来我国木材消耗量增长了173%。
对于目前外界热议的“新零售”模式,陈建军向网易财经指出,在他看来,新零售是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各行业大数据重新整合后的新趋势,是基于当代消费者需求应运而生的商业模式,是企业与时俱进不断向上发展的立足点之一,也是打通线上线下、传统行业拥抱互联网的机会。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凭祥:边关“软文化”促经济“硬发展”


    山歌合唱、越南舞蹈、独弦琴演奏、民间服饰秀等具有中越边境特色的民间民俗展示你方唱罢我登台,让前来参加凭祥庙会的中越游客大饱眼福。2月18日晚,一场具有中越边境特色的民间民俗展示在这里激情上演。

    这一幕,是凭祥市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打造旅游精品品牌的一个缩影。近年,该市充分发挥贴边、沿边的区位优势,通过边关文化品牌建设,打造特色产业,加快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口岸城市,取得良好成效。

    文化建设“牵手”特色产业,打造边关文化品牌

    “边贸、红木、旅游三大优势特色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和升级转型关键时期,这三大产业实现结合发展将成为凭祥经济发展最有力的后劲。”凭祥市委书记邱明宏说。

    凭祥贴边靠边,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壮族文化元素突出,边境文化特色鲜明,东盟地域风情浓郁,文化资源优势非常明显。该市通过打造独具特色的边关文化品牌,将文化建设与红木、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以及城市建设相结合,使边境文化实现从资源优势向产业发展优势转变。

    以红木家具为代表的红木,因其附带着中国诸多的传统文化因素,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如今形成了许多风格迥异的地方流派。而在凭祥,依托与越南及东盟国家的红木市场紧密联系的特殊性,红木文化也自成一流。

    凭祥红木产业如何能在跌宕不止、竞争惨烈的全国红木市场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树起自己的品牌?“文化,应该成为凭祥红木产业品牌的灵魂。”经过国内专家的把脉,凭祥找准了自己的发展定位。

    把产业的发展作为文化产业来打造。这在凭祥乃“第一次吃螃蟹”之举。该市除了举办中国-东盟(凭祥)红木文化节、中国-东盟红木文化交流与发展营销峰会高端对话会等一系列活动扩大凭祥红木的影响外,在政策上全力扶持红木文化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已经获得的“中国红木之都”、“中国-东盟红木家具之最”称号打造凭祥红木文化品牌,把南山片区定位为中国红木文化城来规划、打造,将红木、书画、奇石等文化元素相融合,充分展现中国古典家具文化神韵。

    2011年底,集红木、旅游文化开发、加工、展销、服务配套设施于一体的中国-东盟(凭祥)红木国际商城正式开业。一个与提升红木文化品位紧密相连的项目中国花艺书画院奠基开工。第一期工程要建成一栋6层楼的仿古式艺术馆,模仿中国美术协会的展厅,集展厅、创作室、装裱室、储存室、休闲区于一体。

    文化建设在产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不断扩大。在旅游业方面,凭祥突出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促进作用,丰富旅游文化内涵,着力把友谊关到大连城打造成边关旅游文化长廊,融军事文化、历史文化、红木文化、奇石文化、书画文化于一体。届时,从友谊关-金鸡山-浦寨-红木文化城-奇石馆-书画院-大连城将形成一条新的15公里长的旅游线路,打造凭祥旅游精品和品牌。

    去年,该市共接待旅游总人数突破290万人次,同比增长7.10%,旅游总收入达17.97亿元,增长13.16%。

    树立国门城市形象,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走在凭祥的中山路,踏上元春桥,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在城乡风貌改造中,城区每条街、每座桥、每栋楼被赋予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主题。主要街道的店铺还统一使用中越文招牌。

    民族、历史、人文景观、现代气息、东盟风格等元素融入其中,使凭祥的边关特色、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更为突出。

    “凭祥变大了,城市变美了,文化生活更丰富了。”提起凭祥近年的变化,在凭祥居住了近20年的市民韦雪梅用“焕然一新”来形容。

    “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塑造国门城市的良好形象是凭祥历届班子一直坚持的。”凭祥市市长黄云革说,党的十八大召开后,按照十八大实行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凭祥着力推进中心城市建设,打造新城区,不断扩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再造一个新凭祥。

    据介绍,中越商品交易会展中心、城投大厦、中国华艺书画院、凭祥电影城、凭祥国际大酒店、园林商业广场等一批城市项目建设投入使用后,凭祥的城市功能将进一步完善,国门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同时,该市把夏石镇作为凭祥新城区来打造,并通过支线连接,将凭祥4个镇全部融入到城市建设中来,拉开城市框架,实现城镇一体化,形成一个开放的大凭祥。

    边关“软文化”的建设,使凭祥发展得到“硬支撑”。去年,该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6.4亿元,同比增长1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4亿元,同比增长41.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5.4亿元,同比增长39.6%。这三项指标增速均居崇左市第一。


    近日,中林集团、中远海运两大央企负责人到东阳经济开发区,考察东阳木材交易中心,并就双方合作事宜进行座谈。东阳市领导徐立刚、蒋震雷参加座谈。
    经济开发区负责人介绍了东阳木材交易中心相关情况。中林集团、中远海运负责人分别介绍了集团基本情况、产业布局,以及集团可为合作提供的服务等。双方随后进行交流探讨。考察组对东阳市木材交易中心建设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东阳木雕红木产业优势明显,木材交易中心的建设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他们乐意参与合作,回去后抓紧研究汇报,尽快形成投资合作初步设想。就下一步的建设,考察组也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东阳市领导表示,东阳是全国最大的红木家具生产基地,如果能借助中林集团、中远海运两大央企的优势,打造木材交易的广阔平台,必将进一步推动东阳市木雕红木家具产业再上一个台阶,达到“双赢”或“多赢”。
    阅读全文
  • 四开光箱式方桌三弯足半月桌

    器不离道,在乎其美

    :评楠书房书系之《美成在久》与《道在器中》

    文/杨汝清编辑/陈盛娥图片提供/楠书房

    人对于事物的认知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形象化的感知。看到一件器物或者一种行为,我们的第一感觉是美还是丑,是雅还是俗。这种感知可以给我们情感的愉悦,另一种是理性化的思考。同样是看到一件器物或者一种行为,我们不再关注于其本身,而是深入地去思考这种器物之所以要用做成这样或者这种行为之所以要设计成这样其道理何在?这种思考可以给我们带来思辨的快乐和启智的满足。

    第一种途径需要情感的投入。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我们传统中许多美到极致的器物或艺术行为都是在一代一代人情感的投入和时间的磨砺中绽露光华的。从最初的实用之俗到后来的品鉴之雅,都是玩儿出来的、磨出来的。这些东西叫做“玩意儿”,是在由实用到玩赏的过程中逐渐玩出意境来的。

    第二种方式需要心神的交会,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我们感叹器物和行为之美,但究其美,美在何处?天造地设之本然美质与夺天地造化之功的人工技艺如何水乳交融、相辅相成?我们的思考便由此而生,人类智慧之光由此呈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人类对天道的思考是追求超越于生命之上的终极价值的必然。

    因此往圣先贤教诲我们:“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器不离道,道不离器。道与器之间蕴含着中国文化所特有的精神和气质。

    由故宫出版社出版的“楠书房书系”之《美成在久:金丝楠之美》与《道在器中:传统家具与中国文化》之立意似乎就是要揭示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楠书房以书房为名,以金丝楠木家具为体,以文人雅士之文化传统为魂,在经过几年的韬光养晦之后,华彩亮相。在国家博物馆[微博]全面展示其多年来收藏以及打造的件件金丝楠木家具精品的同时,郑重推出两本专业性与通俗性兼具的专书:《美成在久》与《道在器中》。

    《美成在久》是楠书房重点打造的推介金丝楠木的专著。书中汇集了有着不同专业背景的21位专家的文章,从金丝楠的应用、鉴藏、历史、文化、保护等五个方面对金丝楠进行了相对全面而系统的推介,使得这一精美绝伦的物种、木料以及家具作品得以呈现在世人面前。这本书既不同于林学界的植物学专著,也不同于收藏界的家具艺术专著,更不同于主题性文学作品集。每一位作者都是立足于自己的专业和知识背景,用直观的、感性的语言来阐释自己心中的金丝楠:溢彩流金、千年不腐、祛除疾患、芳香洁净……告诉大家这一拥有着神秘的皇家气息的珍稀濒危物种的种种神奇之处;书中一幅幅精美的插图直观地呈现了金丝楠木家具的历史演变、文化特质以及兼具实用和美感的巧妙构思,从不同的侧面深刻展示了这一演绎着低调的奢华的家具艺术作品无与伦比之美。这种美是跨越时空的,是永恒久远的,经过历史和文化的不断淘洗,其天然之美与艺术之美都将成为陶冶心灵、修身悟道之器。《美成在久》一书将成为金丝楠这一价值的历史见证者。《道在器中》则站在历史文化的立场上深入探求金丝楠木家具作为器物背后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的法度、风骨,以及对‘天人合一’和‘道在器中’的认同与践行。”(作者米鸿宾语)

    崇尚自然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特点。我们的先人在面对类似于金丝楠之类让人叹美不已的东西时,很自然便会追本溯源,探求其性之所自。这种探求既是格物致知的具体表现,也是修身体道的必然要求。《中庸》中有言:“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人对物性的探求是求索天人之际的必然要求,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是由器入道的动力所在。

    同时自然的另一层含义是道不离器。“道可道,非常道”,道成于天地,微茫难求,但天地生人、生物无不合于道,人之所以为人之性,物之所以为物之性都是依循天道而生的,此即《中庸》所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也正如《诗经·大雅·烝民》所言“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故而探求天道不能离于人物自然,顺应人物自然即是体察天道。金丝楠木之为器,其物理、其法度皆可与道相合。以此入道,可谓人生一大乐事。

    本书的著者米兄鸿宾虽生于东北粗犷豪放之地,却生就了一身彬彬儒雅的江南士子气质。其对金丝楠多年的浸润与感通,成就了《道在器中》这本全面思考楠木家具与人生之道的佳作。其书超越了大多绍介传统家具的专著仅限于对家具自身源流、法式以及文化的梳理钩沉,更加关注于家具与人之关系,木料与天地之关系。高度重视中国文化“尚象制器”、“悬象示义”、“以虚致实”的特点,深入思考中式家具制作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文化意蕴。具体而微地呈现出传统中国文化中以智造物、以文化人的深远与高妙,并以此反衬出当下诸多领域“中国制造”的文化断裂与人文缺位,可谓一语中的。同时,作者通过对家具的深度解读,悟出中国智造之物所体现的中庸之道、中和之旨,正是此书最为引人注目之处。

    我们的传统文化之蕴奥与魅力就在于此。但还不仅止于此。人对于自然的理解再向前一步就是: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山还是此山,水还是此水,但此时此地的山此水已然与此心相合、与此心同在了。即如《传习录》中的记载:

    先生(指阳明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家具亦然。心未到之时,仅是器;心若在其中,便是道。


    新华网吉隆坡4月2日电据马来西亚《东方日报》4月2日报道,马来西亚木材工业局总监嘉拉鲁丁表示,林吉特汇率下跌,反而对马来西亚本地木材领域起到了正面影响,将推动马来西亚木材及木材产品出口提高。
    据报道,嘉拉鲁丁表示,2014年马来西亚木材出口总值达205亿林吉特,同比增长5.1%,家具出口占31%,马来西亚去年也是全球第八大家具出口国。
    此外,嘉拉鲁丁也表示,林吉特贬值对进口为导向的工业带来负面影响,但对木材工业则不是一件坏事,到2020年,马来西亚木材出口预计将达530亿林吉特。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