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宫绝世珍品:沉香木雕香山九老诞生记\2020年加拿大木材业充满挑战
详细内容

清宫绝世珍品:沉香木雕香山九老诞生记\2020年加拿大木材业充满挑战

时间:2020-10-11     人气:908     来源:     作者:
概述:沉香木雕香山九老乾隆六年(1741年)十一月十日,紫禁城慈宁宫旁造办处的牙作里,一名牙匠愁眉紧锁,正盯着桌子上的一块沉香木出神。他叫杨维占,广东人,四年前因为雕刻象牙的手艺精湛,被粤海关监督郑伍赛看中,亲自派人送到京城。临行前,郑大人反复叮......
沉香木雕香山九老

乾隆六年(1741年)十一月十日,紫禁城慈宁宫旁造办处的牙作里,一名牙匠愁眉紧锁,正盯着桌子上的一块沉香木出神。他叫杨维占,广东人,四年前因为雕刻象牙的手艺精湛,被粤海关监督郑伍赛看中,亲自派人送到京城。

临行前,郑大人反复叮嘱,在内务府当差凡事要格外小心,不能有一点差错。内务府牙作里的牙雕匠人主要来自江南,这一去不仅关乎自己的前程也牵连着广东牙匠的声誉,不能丢了手艺。杨维占不负所托,到造办处的第一年,他还领着最低工资,每月二两银子,第二年升到了三两,第三年就升到了八两,成为一等匠人,距离特等匠人的十二两只有一步之遥。

“苏州样,广州匠”

在造办处的这几年,杨维占可算大开眼界。雍正皇帝对造办处极为重视,不断开设新作,增添匠役,到了乾隆朝,造办处已有四十二作,各类工匠四百多人。木作、雕銮作、刻字作、皮作、绣作、玉作、眼镜作、花儿作……宫里用的、玩的几乎都出自造办处,工匠自然也都是顶尖的。造办处的工匠绝大多数是从上三旗佐领内挑选的家内匠役,广东等督抚推荐的南匠和招募的民间匠人只有几十个。南匠的待遇比家匠高出许多,一般的家匠每月只能领到一两银子。而南匠除了工食钱粮银还有春秋两季衣服银、在原籍的安家银,当差时间长、技艺精熟、勤谨卖力的还赏给官房住,家里如果有事还给半年到10个月的假期。真是份儿难得的好差事。

而且,造办处用的材料、器具都是最上乘的,又有机会和各地的能工巧匠在一起切磋技艺,对于手艺人,还有比这更好的机会吗?杨维占对交办的活计从来都是谨小慎微,不敢有一丝马虎,渐渐地他的技艺得到了其他工匠的认可,连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海望都对他的手艺颇为赞许。也正因如此,活计房总管郎中色勒才把这块珍贵的上等沉香木交到了杨维占手上。

沉香木自古以来就是众香之首,是亚热带地区的沉香树因创伤分泌的树脂经年累结而成,结香不易,大块沉香木更是难得。总管郎中色勒思量再三,也没想好把这块沉香木雕成什么,才能让皇上喜欢,因此干脆叫杨维占带回去拟出样稿,再呈报活计房登记入册。杨维占小心翼翼地捧着这块高20多厘米,长、宽10多厘米的沉香木回到了牙作。盯了足足两个时辰,连午饭也没吃,还是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来。心情则是亦喜亦忧,喜的是这是一个施展才能的好机会,做得好了,赏银是免不了的,没准皇上一高兴还许他把家眷搬来京城,免了骨肉分离之苦;忧的是牙作向来以雕刻象牙为主,而象牙与沉香木在材质上相差甚远,雕刻手法自然也不一样,一旦雕坏了,轻则罚些银两,重则发回原籍,如何向父老交代?

杨维占只顾盯着沉香木发呆,没注意一个人悄悄站在了他的身边。此人正是与杨维占一同被选送进京的广东牙匠黄振效。此时,他可是牙作里最炙手可热的人物。黄振效善于交际,进内务府没多久就和江南牙匠们交上了朋友,并拜江南刻竹名家封歧氏为师,掌握了江南技艺的精髓。康熙、雍正时期,江南地区的秀雅艺术风格比较受欢迎,特别是雍正皇帝,直接授意牙匠们摒弃俗巧的“外造之气”,确立了清秀雅致的“内廷恭造样式”。到乾隆皇帝继位,牙作的工匠们依然延续着这种风格。

乾隆三年(1738年),黄振效模仿苏州地区匠人擅长的核舟雕刻工艺制成了一只象牙镂雕小船(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船长5.2厘米,宽1.5厘米,高1.7厘米,船身满施镂空,门窗具备,开合自如,连船底下的船舵都可左右活动;船首上雕有三人,舱篷上有七名船夫在安置船桅,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面目。此件作品一完成,立刻轰动了整个造办处,人人争相观看,乾隆皇帝也大为欣赏。并特许他可以在作品上留下自己的款识,工匠能署名,在当时是极不寻常的待遇,于是,他在右船舷下侧刻上了毫芒细绘阴刻楷书填黑款“乾隆戊午花月小臣黄振效恭制”。

三个月后,黄振效又运用嘉定地区的竹刻工艺完成了牙雕“渔家乐图笔筒”(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笔筒高12厘米,口径9.7厘米,雕刻了两幅渔家生活场景,精妙绝伦,还作阴刻楷书填黑乾隆御制诗文一首:“网得鱼虾足酒钱,醉来蓑笠伴身眠。漫言泛宅曾无定,一曲渔歌傲葛天。”同样,黄振效也获准刻上了自己的款识。

珍品收入乾清宫

黄振效和杨维占既是同乡也是好友,见杨维占呆坐在一块沉香木前,便猜中了八九分,轻声说道:“这可是道难题。”杨维占见黄振效来了,如获至宝,赶紧与他商量雕刻题材。按杨维占的想法,题材既要符合皇家品味又要适合用料还得能显示出广东牙匠的手艺。黄振效思索半天,说道:“咱们牙作的工匠不比外头,追求的是‘雅、秀、精、巧’,这‘精、巧’二字,倒是不难,难的是要在‘雅、秀’上下功夫。当今皇上以古雅为美,不妨‘仿古制行之’,从典故里寻个新意出来。”

一语惊醒梦中人。几天后,杨维占将“沉香木雕香山九老”的样稿交了上去,总管郎中色勒大为赞赏。当年年底,杨维占便完成了这件沉香木雕中的绝世珍品。

“沉香木雕香山九老”(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宽9厘米,高18厘米。“香山”峰壁巍耸,刀斧痕历历可见,颇具中国山水画“斧劈皴”之意,峰下岩间,雕刻出十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九个老人分成三组:一老背对观者而立,他的左手背于身后,右手高举,正提笔于岩壁题写诗句,二老倚石立于旁边观看,石上还放着一方砚台;观看题壁的二老身后有五老围坐于一矮几前,或言谈,或观赏题壁老者,几上放置一套茶具;山壁左侧有二老(一为老僧)倚石交谈。题壁老人的右下方有两个小童子在烹茶。人物众多,各异其趣。

岩壁上方阴刻填红引首印:“中和”,并阴刻填蓝楷书清高宗乾隆的御题诗文:“风流少傅十年间,结社香山共往还。漫道沧桑多变幻,试看常住是香山。”款:“御题”,填红篆印:“惟精惟一”与“乾隆宸翰”。乾隆的这首诗收录在清高宗《御制诗》初集中,诗题是《题刻画伽南香山九老图》,可见是专为这件作品而作。杨维占也同样获得了在作品上留下自己款识的殊荣,在全器左侧下方阴刻楷款:“乾隆辛酉年小臣杨维占恭制”。

从木质、色泽与香味来看,这件沉香木雕作品与旧藏清宫其他伽南香木接近。由于沉香木稀少且多朽木细干,用之雕刻,少有大材,清宫所藏虽丰,沉香木雕也十分稀有,“沉香木雕香山九老”、“雕金丝棋楠觥形杯”和“沉香木雕山水笔筒”(均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为其中代表,又以这件最为著名。

《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乾隆七年(1742年)正月四日(匣作)档册中记载清高宗传旨将这件“沈香九老山子”收入乾清宫的头等作品之列,可见乾隆皇帝对其的喜爱程度。当年,杨维占和黄振效就一同接家眷进京,成为“抬旗南匠”,以便“永远报效”,这在当时是十分难得的荣宠。并且,在乾隆十年(1745年)之后,造办处牙作的工匠便主要来自广东。

雪作须眉云作衣

王国维在谈到清代学术时说:“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以来之学新。”这种“大”与“精”的结合,使清代文化艺术发展具有了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总结性,即集传统之大成的潮流,造办处诸作就是集历代特种工艺之大成。国力强盛、文化发展,同时统治者具有高雅的艺术品味,可以说,康雍乾盛世为当时的工匠们提供了最好的创作机会和展示舞台。对于源远流长的皇室收藏,它不仅是“宜子孙”的一笔宝贵财富,也不只是供皇帝个人赏玩的珍稀艺术品,更重要的是这些藏品具有的强烈的政治与文化的象征意义。

“香山九老”亦称“洛中九老”或“会昌九老”,讲的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秋,以唐代诗人白居易为首的九位老人在洛阳香山聚会的故事。那一年,白居易74岁,参加聚会的还有89岁的胡杲、88岁的吉皎、87岁的刘真、85岁的郑据、82岁的卢真、77岁的张浑、95岁的僧如满和136岁的李元爽,白居易是其中年龄最小的!这群平均年龄90岁的老人,不时游宴于香山龙门寺,诗酒唱酬,成为洛阳城内一大盛事。白居易曾请人绘制了一幅《九老图》并做《九老图诗》,着重描绘最为高寿的僧如满和李元爽:“雪作须眉云作衣,辽东华表鹤双归。当时一鹤犹希有,何况今逢两令威。”

在唐代的著名诗人中,白居易算是际遇不差的。少年成名,科场得意,享誉文坛,仕途虽有坎坷,但并不凶险,晚年生活更是令人羡慕。唐太和三年(829年),白居易被请为太子宾客时,就曾作诗《中隐》:“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君若好登临,城南有秋山。君若爱游荡,城东有春园。”(节选)到晚年,他果然过上了这种理想的“中隐”生活。

白居易晚年结“九老会”主要是为了远避党祸,静思谈禅,并且创作了大量富有禅意的“闲适诗”,不仅令当时闲居洛阳的文人们心生向往,后世文人也颇多效仿。宋代历任四朝宰相的文彦博就曾仿“九老会”,召集洛阳年高德勋的12人组成“洛阳耆英会”;明初,林原缙等九人也组成了“花山九老会”。同时,“香山九老”也是后世历代画家喜欢的题材。明代画家周臣曾绘《香山九老图》(今藏于天津博物馆),台北故宫也藏有宋代刘松年绘制的《九老图》和同样题材的一幅宋代扇面画。

不知是不是摆放于乾清宫的“沉香木雕香山九老”引发了乾隆皇帝的兴趣。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秋,他下诏也举行了一次“九老会”。选了9位年龄最长的在朝王公大臣,共677岁;又选了9位在朝的武臣,共722岁;以及9位退休的大臣,共704岁。三组老臣,共二十七人,也称“九老会”去游了一把北京郊区的香山,而那一年乾隆才50岁。这位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活了89岁,“九老会”办的实在是早了点。而且,白居易晚年那种远离政治,潜心参禅,酬酒赋诗的状态,乾隆皇帝也从未有过,他当了60年皇帝又做了3年太上皇,把权力掌握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参考资料:《清代造办处的机构和匠役》吴兆清;《十八世纪宫廷牙匠及其作品研究》嵇若昕;《大美无疆的清宫藏牙雕艺术品》张林杰;《故宫文物上的清代文化》郑欣淼;《白居易与香山九老会》姚利芬)

来源:人民网-国家人文历史


2018年前两个季度,加拿大卑诗省的林业公司仍从美国高昂的木材价格中获利,其中一些公司获得了创纪录的利润。

森林工业委员会的首席执行官苏珊说:“这是非常不寻常的一年,因为我们看到了非常重要的价格水平,就是前两个季度,但现在价格却大幅下降了”。自今年6月以来,大型林业公司的市值和股价已缩水约三分之一或更多。但到2018年第四季度,卑诗省所有大型林业公司要么已经减产,要么宣布减产。

(记者编译)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紫檀漆心百宝嵌花卉宝座。

    昨天,一批明清高端古典家具在南京正大艺术馆展出。这其中更是包括了富豪慈善家李春平珍藏的20件清宫遗珍惊艳现身。1月11日,这批珍品将进行慈善公益拍卖。

    据南京正大负责人介绍,预估起拍价在3500万元左右的紫檀漆心百宝嵌花卉宝座被列为重器之首,此宝座为清宫遗物,当年由溥仪带出皇宫,后流入李春平之手。宝座传承有序,工艺精湛,目前仍为故宫藏品缺项之一。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顶尖级古代木器家具专家胡德生先生告诉记者,宝座所使用工艺为历史上几度失传的“百宝嵌”,“之前一个百宝嵌的小盒子都拍到过2400万人民币”。据胡德生介绍,这个宝座“是摆放在乾隆做太上皇期间的皇极殿中,应该是供休息之用”。据评估,这件宝座现场拍卖很可能“一举过亿”。扬子晚报记者

    张艳/文宋峤/摄


    人物名片

    卢思立,1943年出生于泉州,是我国当代著名木雕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0年2月5日,卢思立艺术馆正式开放。

    首创“自然形”成为木雕泰斗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卢思立在雕刻艺术世界里自由翱翔,为罗丹这句话找到最好的注脚。

    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创的“自然形木雕”在历届中国工艺美术展览上连连荣获最高奖。早在1979年,他的木雕作品《钟馗》发表在中国最权威的《美术》杂志上。此后,还创作了《悟》、《诗成泣鬼神》、《同根生》等作品,成了工艺“越界”进入美术界的领军人物。

    “自然形是在原来木雕写实的基础上进行发挥,以抽象和变形为主,让木材原有的肤理和造型更加完美地展示出来。”卢思立说,作为一位木雕艺术家一定要读懂木头,在创作自然形木雕时,思考的过程往往比创作过程还长,假如立意不对,一刀下去就会将独一无二的材料给破坏了。

    卢思立说,现在木雕原材料价格失常,一斤海南花梨木以前3块钱,现在3万块还买不到。为此,他建议木雕界要多采用本地木材,例如龙眼木就是高级的木雕材料,颜色纹理都很有档次,而且不会开裂,也不会蛀虫。在卢思立眼里,用龙眼木做木雕不逊于海南花梨木。

    “越界”艺术的成功跨越

    位于泉州商城广场的《鲤鱼化龙》是卢思立城市雕塑的代表作,也是我国迄今最大的石刻球体城雕。

    卢思立说,当时在创作这件作品时就有意将中国优秀传统雕艺术手法运用到现代城市雕塑中,浮雕、线雕、影雕、镂空雕等艺术都得到很好的展示。整座城雕5条昂首腾飞盘绕的蛟龙造型和动态都不一样,与鲤鱼、水浪和云彩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人从各个角度都能感受到这座城雕的神韵。

    2005年底,李贽雕像在泉州西湖公园落成。李贽是泉州人民的骄傲,是我国5000年文明史上83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卢思立在创作这座雕像时,把雕像的形象定位在“深沉思考的思想家”,力求神似,在头部处理时采用了写实手法,而身体部分则采用大写意,用粗放的线条和平面来演绎。“李贽作为我国杰出的思想家,刻画这位历史人物时精神世界的展示是一大难题,后来在面部表情和天庭部位作了特别处理,让人一下子将视觉焦点聚在这里。”卢思立说,这座雕像采用南安市丰州镇石砻村的一块6米长的花岗岩打造,质地很好,弥久常新,首都毛主席纪念堂44根明柱就是采用这种花岗岩。

    卢思立还回顾了泉州府文庙孔子塑像的创作,他说:“这尊塑像摄取了孔子授课时的一个动态,与传统手持昭板的形象不同,更加平易近人。”卢思立还创作了泉州天后宫的妈祖塑像、“香港回归纪念”雕像、福厦高速公路口“世纪和平”雕像等,此外,泉州承天寺和少林禅寺等名胜古刹也有他的作品,这些作品完成了他“越界”艺术的成功跨越。

    壮大人才队伍

    促进行业发展

    作为中国木雕界的泰斗,卢思立十分注重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现在他的徒弟中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木雕艺术大师和省市工艺美术大师数十人。

    “工艺美术业的整体繁荣离不开人才培养,大师队伍建设十分重要。”卢思立是资深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长期担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在省市工艺美术大师队伍建设也发挥重要作用。去年,泉州首次评选市级工艺美术大师时,他担任评委会副主任;多年前,我省在评选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时,他建议陶瓷从雕塑类分离出来,专门成立艺术陶瓷类,让一大批陶瓷艺术家脱颖而出,引领德化陶瓷产业发展。

    1958年,卢思立到泉州市工艺美术学校学习,这为他今后木雕艺术发展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卢思立一再建议要复办泉州市工艺美术学校,得知今年秋季该校就要依托泉州农校重新招生授课后,他十分欣慰地说:“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一定要从少年抓起,艺术水平是和身体一起成长起来的。”

    2010年,卢思立应邀请参加上海世博会“中华木雕展”,其作品《大地》获特别金奖。他说,政府除组织工艺美术师参加海内外高规格的展览外,还要在本地打造一个高水准的工艺美术品交流平台,对外展示我市工艺美术业整体发展水平,也让广大工艺美术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相互交流、学习和促进。

    □本报记者陈智勇文/图

    来源:泉州晚报

    阅读全文
  • 周京南

    宝座,亦称“宝椅”,也称“御座”,是一种体形宽大的坐具。在人们印象中,宝座一直是帝王权威的象征。据有关史料记载,传说最早的宝座与佛教有着密切关系,据《支僧载外国事》云:“佛涅槃时自有七宝床从地中出。”有学者认为七宝床就是宝座之类的坐具,目前,有部分专家通过研究认定,宝座这种代表统治者最高权威的坐具是从域外传来的。不论其说法是否正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宝座最初是由身份地位极高的人使用,在我国至少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而据我国古代史料可知,宝座在封建社会里,不仅具有坐具的功能,本身也是一种用于陈设的卤簿仪仗。据宋人吴自牧《梦粱录》卷五《驾诣景灵宫仪仗》记载:“主上宿在庆殿致斋……驱象二头,各以宫锦为衾披之,以金装莲花宝座安于背中,宝座前,一衣锦袍人执银壶……跨颈驱行。”明代以后,随着皇权制度的不断加强,宝座逐渐成为封建帝王御用坐具的代名词,成为帝王权威的象征。

    据《明史》记载,明神宗即位之初,宦官冯保窃权,“帝御殿,保辄侍侧。”当时的吏部都给事中雒遵进言:“保一侍从之仆,乃敢立天子宝座,文武群工拜天子耶,抑拜见中官耶?”将宦官冯保立于皇帝宝座之侧,视为亵渎皇权的大不敬行为。再后来,人们甚至将帝王曾坐过的任何一件坐具都冠以“宝座”之名。清时,帝王巡幸臣第,大臣们必预先在厅亭为帝后预备坐具,帝王起驾回宫后,曾坐息过的椅凳短榻等,都要用特制的黄缎套罩上,谨藏密室,尊曰宝座,永世供奉。

    到北京故宫博物院参观,会发现宝座大多摆放在宫廷正殿明间的中心或显要位置,单独陈设。在宝座的背后,通常还要放置一个较大的带座屏风,两边放置角端、香筒,以及仙鹤蜡扦之类的器物,显得格外庄严、肃穆,皇帝端坐在宝座之上,俯视群臣。端坐于宝座之上的清高宗乾隆皇帝像颇有一种“君临天下”的优越感,充分体现了封建帝王通过宝座来达到“明制度,示等威”的目的。

    据清代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和奏销档记载,清宫皇家“造办处”下属的作坊曾为清代宫廷生产了大量宝座,如金漆髹龙宝座、雕漆宝座、百宝嵌宝座、楠木荷花宝座、紫檀木宝座、花梨木半圆宝座等,这些宝座大多采用名贵的木材和特殊的质料制成,工艺水平极高。这些宝座制成后,大都陈设在禁宫大内、行宫苑囿等场所。

    此外,在清代文献中,也有一些地方督抚向宫中进献宝座的记载。据《清朝续文献通考》记载,乾隆五十三年下谕旨,预于乾隆五十五年举行八旬万寿庆典,对各地督抚预备进贡的礼单曾作过如下规定:“况所进物件内如宝座屏风各宫皆有陈设,不便更换……其五十五年万寿贡品,不但各督抚等俱不准其呈进,即王公大臣等亦无庸备进。”可见,当时地方上也曾为宫中制作过不少宝座。又据此引文,当时宝座在宫中各殿皆有摆放,可知当时禁城大内的宝座数量并不在少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宝座已湮灭在历史的尘烟中。如今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内,有幸保存下来一批做工精细的宝座,极为珍贵。

    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帝王的权威可谓达到了极致,宫规森严,约束甚繁。其中雍正元年曾下谕诣:“朕见新进太监,不知规矩,扫地时,挟持笤帚,竟从宝座前昂然直走。尔等传于乾清宫等处首领太监等,嗣后,凡有宝座之处,行走经过,必存一番恭敬之心,急趋窜步方合礼节。”即是说,侍奉皇帝的大小太监,不仅要竭诚尽心效力主子,就是对主子坐过的宝座,亦必俯首躬身,急行而过,以示敬意,足以印证了宝座已成为帝王集权的形象图腾和体现皇帝权威的重要载体。

    (作者系北京故宫博物院宫廷部副研究员)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4年10月31日,由我所承担的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木质纤维材料的固态酯化与压缩增强技术”在项目合作单位上海焦化有限公司顺利通过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组织的现场查定。来自浙江农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大学的3位专家组成查定专家组。
    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吴世军副处长、中国林科院科技处傅峰处长等出席了现场查定会。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