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传承扎囊虱雕一刀一凿把故事刻进年轮里\我省力促家具产业“柴改电”
详细内容

艺术传承扎囊虱雕一刀一凿把故事刻进年轮里\我省力促家具产业“柴改电”

时间:2020-10-11     人气:549     来源:     作者:
概述:来源:拉萨晚报房屋建筑上精美的虱雕。木雕工艺品。木雕作品:—孔雀开屏。白玛占堆专注雕刻。白玛占堆加工的小叶紫檀手串。木雕作品:—和气四瑞。阳春三月,伴着雪域高原温暖的阳光,记者走进娘热乡吉苏一村一幢别具民族特色的藏式院落,空气中弥漫着木屑的......

来源:拉萨晚报

房屋建筑上精美的虱雕。木雕工艺品。木雕作品:—孔雀开屏。白玛占堆专注雕刻。白玛占堆加工的小叶紫檀手串。木雕作品:—和气四瑞。

阳春三月,伴着雪域高原温暖的阳光,记者走进娘热乡吉苏一村一幢别具民族特色的藏式院落,空气中弥漫着木屑的芳香,叮当凿木之声徐徐传来,四周可见躬身而作的雕匠。当木雕师拿起刻刀,手中仿佛有了无穷的魔力,经过他们指尖的“跳舞”,一块块普通的木头,瞬间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并且件件栩栩如生。

不是工厂大机器流水线的制作,这里的每一双手都在用手工成就着经典的“扎囊虱雕”。或描摹、或雕刻抑或刷漆上色,都在每一笔、每一刀的创作、刻画中赋予木头鲜活的生命。

扎囊虱雕,历史悠久,工艺精湛,2013年被列入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报记者姜艳文/图行走在西藏的大街小巷,抑或身处藏族人家里,总能看到藏式木雕的身影。在藏式家具上,在藏式建筑里,在木雕手工艺品上……繁复的花纹、质朴的色彩、精湛的工艺,让木雕艺术既完美地融合在藏式建筑物整体之中,又像山水画一般清新淡雅,为古色古香的建筑锦上添花。

木头原本是有生命的物体,自古以来,人们就发现了它温和及纯朴的品质,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创作了许多精美的木雕艺术品。记者查阅资料得知,从西藏木雕可以追溯的记录看,木雕最早出现在古格王朝时期,开始主要是应用在建筑方面,常用来做寺庙的建筑装饰或豪门大户的房屋装饰。现存于拉萨大昭寺内的狮身人面像出自唐朝,是西藏建筑雕刻方面的代表作之一,雕刻作为西藏灿烂文化的明珠,为历史所铭记。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社会的发展,西藏的木雕艺术已不再是少数人欣赏的艺术,它开始在民间普及,藏族普通家庭也出现了木雕的身影,色彩鲜艳的藏桌、藏柜,以及雕花的门楼窗梁,还有外墙房梁上,都是一个个微型“藏式雕刻博物馆”。

扎囊虱雕艺术源远流长,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这一传统雕刻技艺的传承,得益于木雕艺人的坚持与创新。光阴的流逝里,技艺未曾改变,一代代手工艺人在继承木雕传统的基础上,注意吸收现代艺术创作的技巧,孜孜不倦地创作着木雕精品,传承着虱雕技艺。

“虱雕”这一名称,源自一颗青稞粒雕刻的虱子。

这枚“虱雕”出自300年前的一个故事,随着这个故事的流传,虱雕技艺也被一代代传承下来。传说,在300多年前,雅砻河流域有个叫哈岗的庄园,其规模宏大、田园广阔、牛羊成群、物产丰富,这里聚集着很多手艺高超的雕刻师和学习木雕技艺的学徒。庄园里有一个极为吝啬的管家,还有一位精于雕刻的木匠。管家不喜欢这位木匠,经常刁难他。有一次,管家与雕刻师因木材发生争执,于是他们便打了一个赌。管家说:“既然你有本事,就雕一个动物,假如观者以为是真的,我就把庄园的仓库钥匙交给你保管;假如你输了,我就砍断你的手。”于是,雕刻师拿来一粒青稞,将之雕刻成一个栩栩如生的虱子,放在茶几上,静等庄主的到来。庄主进屋后,发现茶几上有个东西,便训斥管家:身为管家你是怎么看家的,茶几上怎么会有虱子?”听到这话,雕刻师将事情原委告诉庄主。

庄主大悦,视其为奇才,并给予木雕师“雅砻群仔”的美称。

从此,这位木雕师专心从事当地各个寺庙的修建工程,不断提高着自己的木雕技艺。后来,这位木雕师的第六代传承人来到了扎囊县扎其乡,收了很多徒弟,并将其木雕技艺全部传授,使得这门技艺流传至今。

走进娘热乡吉苏一村一幢别具民族特色的藏式院落,空气中弥漫着木屑的芳香,叮当凿木之声徐徐传来,扎囊虱雕第八代传承人白玛占堆盘腿而坐,小心翼翼地在木头上雕琢着,一刀一凿,随着手臂的挥动,木屑飞舞,刀与木的碰撞,灵魂与木的一次次对话,一次次的减法后,让木头层层镂空,让木头变得灵动,错落有致。一块木头,少则数日,多则数月,终于成型:花儿绽放,鸟儿鸣唱,鱼儿畅游,虫儿律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出生于雕刻世家的白玛占堆注定会与木雕结下不解之缘。

“小的时候,经常看父辈们做各种精美的木雕作品,一雕一刻一划,跃然灵动的花草,栩栩如生的动物,让空白的木板有了传奇的成色。每天耳濡目染,我便喜欢上了这门技艺。”白玛占堆说,12岁那年,他开始跟着哥哥系统地学习虱雕技艺。虱雕技法繁复,没有一定的功夫,不可能游刃于木头之上。凭借天赋和对木雕的深深喜爱,白玛占堆刻苦地学习着。为了提高自己的雕刻技艺,他先后向西藏一些有名的画师、木雕师学习绘画和雕刻知识,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而且,白玛占堆是一位兼具艺术细胞和商业头脑的木雕师。在不断发扬、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他将木雕技艺延伸到房屋装修、藏式家具领域,让雕刻与色彩结合,为居民房屋添色不少。

“我喜欢木雕,只要拿起工具开始雕刻,我就特别快乐充实。”经过40余年的磨砺与沉淀,一块普普通通的木料,在他的手里,变成了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如今在西藏的很多地方,大到庙堂寺院,小至亭台楼阁,村宅民居,许多建筑都留下了他的作品。

“木雕工作是一项极其精细的活,从选木料、构图、画图,到雕刻、修光、打磨,一刀一凿、一刨一钻,都事关木雕的成败,来不得半点马虎。”白玛占堆说,慢工出细活,没有埋头苦“雕”的精神,出不来成品。且每一道工序都要精细无误,增减一分都不行,所以雕刻师要胸中有丘壑,才能让古朴木头灵动起来。

据白玛占堆介绍,雕刻一件作品,要经过多道工序。首先要根据雕刻作品的大小、样式设计图案,将其画在纸上。然后用针在纸上顺着图案扎出很多小眼,放在木板上之后,撒上有颜色的粉末,图案就会自然地拓印出来。接着在上面精雕细刻,雕刻师会从几十种雕刻刀具里轻松自如地选择合适的刀具将作品雕刻成富有立体感且有灵气的作品,席地而坐的他们经过长时间的工作,身上早已落满了木屑,但他们依旧忘我工作,这一雕一刻的功底需要耗费他们七八年的时间去领悟。

接下来,再经过抛光、打磨、组装、上色等工序,一个完整的虱雕作品便从指间诞生。

白玛占堆说,进行虱雕创作,需做到心中有物,下刀如神,把制作者的功力以及创作时的所思所想,全部镌刻进手工的痕迹之中,给观赏者留下无穷的品味空间。在时间的长河中,这门古老的技艺经过老一辈技师的传承,也在一辈辈虱雕匠人的手中代代传承,外界的一切纷扰在木雕匠人看来都微不足道,他们从自己的老师那里不仅继承了扎囊虱雕的技艺,更从先辈那里学到了成为一名手工艺者应有的执著、坚持和一颗始终保持安静的心,更让这门古老的木雕艺术有了双手雕刻出的温度。

以刀代笔,以木作纸,精雕细刻,很多人将木雕作品誉为“立体之画,无言之诗”。白玛占堆说,木雕图案的构思立意有丰富的内涵,融入了藏民族的一些历史典故、民间传说,每件木雕藏品都是会说话的书,述说的不仅仅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更是一种记忆的传承和一个时代的烙印。”说话间,他起身从屋内拿出了一件名为“和气四瑞”的木雕工艺品,这是一件构图非常有趣的作品:一头大象立于结满果实的大树旁,它背上坐着一只猴,猴头顶着一兔,兔上又有一鸟。他说,这幅作品寓意尊老爱幼,全家和谐,作品构思来源于一个传统民间故事:很久以前,在一个森林中生活着羊角鸟、山兔、猴子、大象四只动物,它们和睦相处,过着快乐的生活。一天,四只动物商议道:我们应该恭敬年长者。”为了分出谁长谁幼,它们便以一棵烈卓达树为参照物进行比较。大象首先发言道:我小时候就见过这棵树,当时它和我现在的身体一样高。”猴子接着说:我小的时候,这棵树和我现在一样高。”山兔说:“我小的时候,这棵树只有两片嫩叶,我还舔过两片叶子上的露水。”羊角鸟最后说:“我以前吃过一棵树的果实,在这里撒下不净粪,后来从粪中长出了这棵树。”四只动物遂排出了长幼顺序:最小的是大象,之后是猴子,再后是山兔,年龄最大的是羊角鸟。自此以后,四只动物无论做什么事都按照长幼顺序次第相偕。每当途经艰险难行之处,大象身上蹲立猴子,猴子肩扛山兔,山兔头顶羊角鸟。

“西藏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民俗风情浓郁,在很多历史悠久的寺庙里,都能看到色彩浓郁、图案独特的建筑雕刻。闲暇之余,我经常会到这些寺庙去看看,我想把藏式传统风格的图案和雕刻手法都挖掘出来,传承下去。”白玛占堆说,木雕艺术仅仅传承是不够的,还要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木雕艺术也应有所创新。如何科学创新,白玛占堆想到了将传统木雕与现代装饰艺术相结合。

在传统木雕工艺走向现代装饰艺术的转型过程中,白玛占堆下了不少工夫。2012年,白玛占堆成立了“虱雕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虱雕”这一流传了300多年的手工艺,在政府的重视和保护下,得以很好地传承、走向市场。他设计、创作出的诸多木雕作品在融入现代建筑后,不仅让传统工艺大放异彩,更让现代建筑呈现出浓厚的古典味,将现代木雕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如今,他的木雕作品出现在了藏式家具、寺庙梁柱雕刻、房屋装修、宾馆建筑装潢及各种手工艺品上。

“人才,是传承,是根本。”白玛占堆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在不断完善自己技艺的同时,他积极培养传人,努力将传统木雕技艺发扬光大。如今,他教授出的徒弟已有100多人,很多徒弟已自立门户,有了自己的雕刻工作室。他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去,只要有人愿意学,他愿意将自己的技艺免费教给他们;他希望让更多的年轻人意识到这是一种文化的保护工作,而非“木工活”;他也希望扎囊虱雕这一民族手工艺在雪域大地上一代代传承下去。

“在以前,老物件都是随处可见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慢慢被淘汰。现在大到家具小到日用品,很多都是用机器、模具打造的,传统的纯手工工艺品就显得格外珍贵。”白玛占堆说,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在木头的年轮上感受到雕刻的故事。

来源:拉萨晚报


记者3月30日从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了解到,今年该公司将协同省能源局,以南康家具企业作为试点,推进“柴改电”,实现家具产业转型升级,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近年来,我省电能替代成绩显著,仅2015年就完成替代项目962项,增售电量19.06亿千瓦时。
实施“柴改电”,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绿色发展,还可通过高效利用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南康龙回镇富兴木材加工厂去年11月完成电锅炉升级后,每月替代电量8万千瓦时,生产成本降低60%。
家具产业是赣州市的重点产业之一。目前,南康家具企业木材烘干设备共使用了365台燃煤锅炉,电能替代潜力较大。据推算,南康家具企业全面实施“柴改电”后,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1万吨、二氧化硫6203吨。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取了古典家具的韵味,但外形却有着极强的21世纪极简标志,这一类红木家具被纳入原创艺术范畴,承载着设计者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心声与态度。拒绝进入收藏领域,有想法的艺术类红木设计师们将自己的作品带入消费市场,直面残忍的竞争。此时,问题油然而,使用稀缺红木原材料制作,却出自无名的新派设计师之手,理想和现实的交错令这类红木家具遭遇定价尴尬。

    红木家具能否添点“现代味儿”过于传统的复刻版古典家具,虽然有其无可比拟的价值,但在现代消费市场中,却遭到许多新兴消费群体的“嫌弃”。“把毫无现代气息的古典家具摆在家里,总觉得与室内简约的北欧风情不够融洽。”70后唐先生想给新居添件红木家具,却被其过于传统的外貌挡了回来。红木家具能否添点“现代味儿”?实际上,这是诸多新兴消费群体对古典红木家具,难以抑制的心声。或许会有红木行家和商家对这种想法不屑一顾,认为嫌红木家具老气的人不懂行,他们也从未被纳入红木消费圈子。然而,有一个现实无从逃避,一旦进入传统销售渠道,红木家具必然要接受新兴消费群体的审视,除非让红木产品从此走向曲高和寡的路,否则顺应时代的适当调整,避无可避。

    “极简设计”成为艺术红木家具新标签当一批新生设计力量逐渐长大成人,并决定通过红木家具散发他们的设计魅力时,“去繁为简”自然成为他们创新的主题。比如,年轻的红木设计师品牌“柏埔”,有一个“零污染”的设计团队,这些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微博]的新锐设计师们在红木家具中大胆地加入全新元素,呈现出生机盎然的中式设计新品。来自台湾的青木堂现代东方家具,大部分产品由手工活儿和设计能力兼具的本土设计师操刀,古典红木的韵味不减,现代极简的情怀也融入得恰到好处。

    艺术类红木家具遭遇定价尴尬“产品看上去不错,但感觉价格有点高。”从宣明典居居然之家北四环店展厅走出来的程先生向笔者表示,宣明典居旗下艺术原创品牌“平仄”挺抓人眼球,但是定价让自己难接受。多数艺术类红木家具的创造者,却并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走上市场的“独木桥”,但是由于目前艺术红木家具的优劣和价值没有参考值,也没有行家帮忙判断,全看买家的认同度。所以,选择走上这条路的人现阶段必须耐得住寂寞。


    2015年5月份中国红木进口综合价格指数(HIPI)

    共同发布单位

    中国红木委

    东阳市东艺工艺品有限公司(施德泉红木)

    凭祥友谊红木发展有限公司

    2015年5月,中国红木进口综合价格指数(HIPI)为179(见图I)。同比上涨5.1%。环比上涨21.6%。

    5月份,中国红木进口综合价格指数触底强势反弹,但反弹基础过于单一薄弱。进口市场整体行情仍保持疲软状态。

    图I:中国红木进口综合价格指数(HIPI)

    其中,红木原木进口价格指数为176.7,同比上升7.7%,环比上升26.4%;红木锯材进口价格指数为191.1,同比下滑8.3%,环比下滑10.5%。

    图II:中国进口红木原木与锯材价格分指数变化图

    本期中国红木进口综合价格指数(HIPI)环比强势回升,主要受红木原木进口价格上升的影响,红木锯材的进口价格则现小幅回落态势。

    (一)国际市场

    红木原木方面:本月红木原木的进口数量与金额环比分别下滑17.78%与上升0.94%,进口均价上涨26.41%。红木原木进口均价大幅上涨主要受本月新增印度檀香紫檀(俗称小叶紫檀)进口推升的影响。本月我国从首次从印度较大规模合法进口檀香紫檀356立方米,进口额达1499.92万美元,进口均价达4.21万美元/立方米。预计后续还将有批次进口。

    5月份,我国从“南洋”地区进口红木原木数量与金额环比分别下降10.81%与上升19.18%,而进口均价上扬了33.63%。从非洲地区进口红木原木数量与金额分别下降了22.56%与22.13%,进口均价较上月基本持平。本月从中南美洲地区进口红木原木数量增加了13.03%,进口额增加了29.05%,进口均价环比上升14.17%。

    除去新增印度檀香紫檀的进口,本月红木原木进口价格较上月基本持平。

    红木锯材方面:本月进口红木锯材呈现量增价跌,本月红木锯材进口量增加2.30%,进口额减少8.48%,进口均价下滑10.54%。

    本月从“南洋”地区进口红木锯材数量与金额均发生10%以上的下滑,进口均价下调1.39%;从非洲地区进口的红木锯材的数量与金额大幅增加了148.75%与137.35%,而进口均价出现下调4.58%。本月从中南美洲地区没有红木进口项目的发生。

    (二)国内市场

    5月份,受市场调整的影响,红木制品市场消费不振影响到原料市场的交易。国内市场主要以去库存为主。

    近期尽管楼市利好政策不断,但对家具市场实质性利好还有待检验。在制品市场清仓浓厚情绪的影响下,市场需求在高企价格面前显得愈发谨慎,红木锯材进口价格有所调整。

    综上所述,5月份红木进口综合价格指数大幅回升,主要是受新增印度檀香紫檀进口的影响。除去印度高端红木进口因素的影响,市场基本维持低位运行状态。同时,国内消费市场的不振倒逼国际红木市场的走弱。红木原木与锯材进口下降反映国内红木市场依旧低迷,红木产业存在下行压力。

    中国红木委综合分析认为,基于红木原木进口量未能出现持续增长,反映市场消费有限,行业需求不振,下行压力较大。从五月份的进口价格指数来看,未来几个月,国内红木市场价格还将维持低位运行,不排除出现个别红木价格大幅波动,届时中国红木委会以市场预警的形式警示市场从业者。

    阅读全文
  • 李宗盛,知名华人吉他品牌“李吉他”创始人

    所有精工制作的物件,最珍贵、不能替代的,就只有一个字:人,人有情怀、有信念、有态度。

    决定告别乐坛,转身做吉他这一年,李宗盛45岁。他觉得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对人生的理解,都到了可以做吉他的程度。于是,他从台湾移居上海,在70千米外的甪直古镇租下一间破旧的小厂间,开创了自己的品牌“李吉他”。事实上,从5年前开始,李宗盛就准备着,他曾一度离开台湾,前往制作顶级手工吉他的圣地加拿大探访制琴师。从选料到设计制作,再到后期调试,潜心学习制作吉他的每一道工序。

    在这个过程中,李宗盛深有感触的是,所有精工制作的物件,最珍贵、不能替代的,就只有一个字:人,人有情怀、有信念、有态度。在那间既狭窄又闷湿的厂房里,经过4个多月的摸索,第一代“李吉他”的三把原型吉他终于被制作出来,如今它们仍被妥当地保存在李宗盛的琴柜里。手工制作的吉他和工厂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吉他,最大的区别在于即使两把吉他的选材、制作程序和基本手法都一模一样,最后吉他的音色依然千差万别。他解释说,木头有生命,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温度里经过制琴师的手,结果就会不一样。

    每把“李吉他”做出来后,至少要在仓库里存放两个月,然后才拿出来试音。而最初,李宗盛做好一把琴就迫不及待地听声音,好一点就得意,差一点就非常沮丧。后来才明白这个时候还不能判断一把琴的质量,还得慢慢等。”如今,李宗盛常说自己拥有作为手艺人的耐心,就是这样慢慢养成的。

    一把“李吉他”的价格通常在4000~6000美元,李宗盛自己也说“挺贵的”。他说虽然“李吉他”姓李,但会根据每个人的嗓音和唱歌的感觉来设计,工序会独特、复杂得多。虽然吉他都是几块木头加6根琴弦,但李宗盛认为每把手工吉他都有自己的个性,因此他会给每一把李吉他取名字。

    李宗盛做过一把叫“慎始”的吉他,因为在制作过程中他想起了年轻那时,有那么多吉他少年,个个都说热爱音乐,然而几十年过去,还有几人在坚持?“我没有批评别人的意思,是想跟想学吉他的年轻人说,每一个梦想都值得被慎重对待,不能轻易开始又轻易放弃。”又比如另一把琴,他取名“蛰伏”:在通往终点的道路上,诱惑和艰难一样多。这时候需要沉下心去蛰伏。不放弃,也不改变初心。

    在那部流传甚广的微电影《致匠心》里,李宗盛说“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绝对是安静、安定的”。只有心念纯粹的人,才能耐得住现世的繁华与浮躁。所以李宗盛制琴,是把整个身心都全情投入进去的。世界再嘈杂,也因他的纯粹、专注、极致而变得安静。


    安思远晚上会在其木板饰墙的英式图书室待客,那里有来自欧洲的博物馆长、身负护送艺术品重任的日本策展人、年轻的中国学者,还有衣装华丽的朋友、邻居、客户穿梭出入,这一刻在谈笑风生,下一刻又在端详一件新近添置的珍品。第五大道公寓于1980年代装修完成,如今看来,却依然惊艳

    文/吴少菊

    核心提示

    “于我来说,艺术收藏为世间最妙的事业。你永远不会厌倦,也永远不会有终点……生活总是趣味盎然。”在位于纽约曼哈顿的第五大道公寓中,安思远的艺术生活趣味盎然,同时身体力行地诠释着“千万不要收藏你不想与之朝夕相对的物品”,尽显一位卓越藏家的典雅品味与生活情趣。

    2015年3月11日,佳士得为期八天的预展向公众开放,其中最大的看点,就是在现场重新搭建出的安思远第五大道公寓。佳士得通过情景营造,将洛克菲勒中心布置成安思远私人藏品的新家,生动还原其华美大宅,身临其境,切实体会一位收藏大家的典雅品味与生活情趣。

    1975年,安思远购入曼哈顿第五大道公寓,厅房多达22间,气派俨然,装潢典雅,陈列着丰富的艺术珍藏。他将其作为兼具展示及居住功能的新家,身体力行地诠释着“千万不要收藏你不想与之朝夕相对的物品”。第五大道公寓于1980年代装修完成,如今看来,却依然惊艳。

    安思远曾学过建筑设计,热衷室内装潢。他善于布置,风格、来源各异的艺术品并置一室,却能巧妙令其融而为一,华丽中不乏雅致。来自中国的古典家具以流畅简约的线条与欧洲家具并置对比,和谐相处中营造一份雅致的休闲;近现代中国画彰显传统的中国风,却与日式屏风、西方绘画取得巧妙平衡;中国瓷器、英式银器烛台以及来自东亚、南亚的雕塑,一道展示出东西方的艺术巧思与装饰美学……

    对安思远来说,每一件珍藏,都是生活中鲜明的存在,在朝夕相对间寄托一份情感慰藉。憨态可掬的西汉时期鎏金铜熊摆件,被放置于公寓中乔治二世时期的红木几案之上,是安思远极为珍惜的一件藏品,常边与客聊着,边不时抚摸它。一件西藏“大成就者”坐像置于其卧室之中,每日相伴,据说他常与之倾诉,恍如挚友。陪伴安思远走过暮年的藏品,数量与种类之多令人咋舌。艺术品与室内环境巧妙结合,在此完成的展示、鉴赏、交易与收藏,都成为一种雅致的享受。

    “于我来说,艺术收藏为世间最妙的事业。你永远不会厌倦,也永远不会有终点……生活总是趣味盎然。”安思远的艺术收藏与经营泽及同时代或是当代的收藏同好,也希冀他用交朋友的方式将艺术生活化的追求,能被正确解读。收藏的价值不仅是昭示一份可观的资产配置,更重要的是在朝夕相伴间,领悟其中承载的文化魅力,在其滋养中艺术着自己的生活。

    印象第五大道公寓

    亚历山德拉:熙来攘往的华美盛景

    亚历山德拉·门罗(AlexandraMunroe),古根汉美术馆三星亚洲艺术资深策展人。

    安思远晚上会在其木板饰墙的英式图书室待客,那里有来自欧洲的博物馆长、身负护送艺术品重任的日本策展人、年轻中国学者,还有衣装华丽的朋友、邻居、客户穿梭出入,这一刻在谈笑风生,下一刻又在端详一件新近添置的珍品。有时我们会获邀到厨房,观赏安思远与伊藤正在修复的古印度朱罗王朝铜像或中国隋代石雕。

    高马田:眼光独到的细致巧思

    高马田(NickGrinley),《怀故人安思远》一文作者。

    并置、组合、平衡、反差、对比……他善于组合不同文化、年代、风格的家具,独具慧眼,亦源于他放在摆设方式上的心思。以书房为例,他知道大部分访客会从前厅进入书房,和坐在御案前、背对俯瞰第五大道窗户的他会面,就会特别安排让访客首先窥见一对扶手椅的背面,因而特别注意到后椅脚的独特美态。

    局部的细致考虑深见用心,也不难从其书房的整体布置,看出安思远对于东西方艺术的尊崇。书房的内部空间,将英式家具装饰与精美的亚洲铜像巧妙结合,为严谨的治学空间增添些许自在轻松,令艺术之美无处不在。

    乔纳森:如果安思远还年轻,其设计风格会成为流行

    乔纳森·任德尔(JonathanRendell),佳士得美洲地区副主席。

    公寓的主人在家居装饰设计方面是一个天才!他的意识、理念,融合了古今,蕴含禅意,不会过时。如果安思远还年轻,他的设计风格会成为流行,因为他很敏锐,审美鉴赏力很有天赋,也很有预见性。

    18世纪的紫檀宫灯,华丽雅致,照引着走道的丰富典藏以融合古今的禅意风格设计公寓,不会过时,更营造了一种家庭氛围。

    室内设计师眼里的第五大道公寓

    陈大瑞:生活的印迹,是公寓中最奢侈的精彩

    陈大瑞,原创家具设计品牌Maxmarko木美创始人,知名家居设计师,中国家具设计先锋派人物。

    安思远第五大道公寓给我的第一个感觉:这是一个生活博物馆!能把这么多古董收藏融入到生活状态之中,俨然已经超越收藏本身,似乎能看到一个充满睿智的、经历数个世纪浸染之后的老人,却依然活力四射。对于中式古典家具的陈设,能够不受中国古典审美的束缚,按照自己的阅历和秩序去营造,融入生活起居之中,是他独有的收藏方式。

    就生活而言,没有风格,只有方式。寓所主人带着对物的热爱和理解,生活其中的印迹触动人心,这是这座公寓设计最奢侈却也最出彩的部分:物尽其用,无论中西古今,都能为当代所用。当然如果换成我,会将室内改造的尽量简洁,规避过多藏品造成的拥簇。

    中式的简约,令空间更显雅致悦目艺术的生活着,或许是收藏的最大意义

    林渊源:豪宅的美学品味

    林渊源,1966年出生于台湾南投,毕业于中原大学建筑系,1998年于台北市成立林渊源建筑师事务所迄今。

    从调性而言,这个空间确实掌握到很好的整体感,而且相当称职地将古典艺术品精妙烘托,既表达了高度品味又一点也不浮夸,让豪宅大度的空间里有了深厚的美学底藴。唯一可惜的是有些地方摆放得稍多了些,虽然看得出来皆属难得佳品,但太多主角挤在一块儿就不见主角了。

    邓春晖:安思远私宅装饰启示

    邓春晖,福州任天翔艺术生活馆设计师、艺术总监。

    安思远私宅中无数博物馆级的艺术珍品令人惊叹,精致的中国古典家俱、动人心弦的印度铜像与西式设计及装饰艺术精髓有机结合。做为一般大众,这样华美的大宅是难望其项背的,但亦可从其中得到装饰方面的一些启示。

    其一,用古物装点家居,真正将古物完美融入生活。即便无法下重金去收藏,但家应该要有这些元素,家是需要沉淀与积累的。一个家其实是主人味道的体现,每一个细节无不彰显主人的文化修养、审美层次、精神追求。其二,东西方文化可以互相交融、渗透,和谐共存。安思远先生能将明式家具与西方装饰巧妙共处即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此,在进行家居装饰时,无需太计较什么风格,按照一定美的原则一样能达到理想的装饰效果。其三,装饰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一个好的室内设计,呈现的必定是一个好的空间状态,要求设计师有更全面、更综合的素养。这将极大的考验设计者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品位,要更多关注软装、生活、原创以及个性。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