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80后拍卖人徐东聊行走拍场这六年\刺猬紫檀价格下跌调整情绪不断加重
详细内容

与80后拍卖人徐东聊行走拍场这六年\刺猬紫檀价格下跌调整情绪不断加重

时间:2020-10-11     人气:663     来源:     作者:
概述:徐东在预展现场接受采访北京传是2014年春拍预展现场17世纪黄花梨二联屉闷户橱,“物得其宜:黄花梨精品专场”拍品,成交价161万元文/刘玲芳图片提供/北京传是人物名片>>>徐东,北京传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古董珍玩部总经理。拍......
徐东在预展现场接受采访北京传是2014年春拍预展现场17世纪黄花梨二联屉闷户橱,“物得其宜:黄花梨精品专场”拍品,成交价161万元

文/刘玲芳图片提供/北京传是

人物名片>>>

徐东,北京传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古董珍玩部总经理。

拍卖人总给大众一些既定印象,是西装革履的“空中飞人”,又是能言善道的“说客”,有时候还得是连续加班不喊累的“钢铁侠”,反正是没有停下来的时候。作为艺术品拍卖大军中的一员,现任北京传是古董珍玩部总经理的徐东,对这些身份一个都不陌生。但现实是,大多数人只看得到他的人前风光,却不知道背后有着怎样的繁琐日常。

因为热爱

2008年,徐东从保定师院“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毕业,初出社会的他毅然决定从事拍卖工作。虽然家族中并没有人做过相关领域的工作,但从小就对“收藏”分外着迷的徐东,算是随了自己的意愿做了个绝对不算轻松的决定。

从“库房”做起,是大部分拍卖人的起点。原本以为徐东会对这段时间遇到的“苦”感触颇深,没想到他自己却很淡然,“虽然大家可能都觉得库房又脏又累,但这确实是个能磨人的地方”。他认为,在拍卖圈混,一是要靠理论知识的积累,另一个就是看阅历。在库房“可以接触很多东西,包括瓷玉、木器、杂件等,能够很快又很好地锻炼眼力,经手多了,阅历就会随之增长。”而在坚持了一年半的库房工作后,徐东还接触了一段时间的业务,亲身经历买与卖,积累了不少的实战经验。这些经历都为他之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012年,徐东进入北京传是,第一次跟拍的家具专场就是反响不错的“物得其宜:黄花梨精品专场”。在这个专场中,徐东和他的同事第一次尝试了将新家具与老家具结合,充分考虑到各个阶层不同的口味需求,最终的效果也超过了预期。

虽然目前负责着传是整个器物部的征集工作,但徐东还是反复表示更喜欢古典家具、木器这类器物。因他觉得不论是老木头还是新木头,随着保存、使用时间的推移,经过你的把玩、整理,能看到明显的变化,它的皮壳、包浆会越来越美,这种内心的成就感是其它类别所不能比的。他甚至语带兴奋地说:“比藏家‘捡漏’还高兴!”

游山玩水把钱赚?别想得太美好了!

对于拍卖人来说,“披星戴月”的工作节奏是常态,徐东也不例外。按照他自己的描述“在中国过美国的时间,过着过着也就习惯了”,但就是这样的习惯,在他刚进入拍卖行业的初期,没少让父母、女友以及身边的朋友抱怨。

一次,徐东本已和家人计划一同出游,机票都订好了,最后还是因为工作的关系没能陪着他们一起去,而与女友的约会因临时的一个电话“泡汤”更是家常便饭,类似的事情在生活中常常碰到。他们的工作安排都得跟着客户的时间走,“如果今天不去,可能就会错过一件很好的拍品。”虽有些无奈,但责任使然,兼之看到徐东的认真投入与事业前景,家人的态度也逐渐转为理解与支持。

“要会喝酒,重要的是还得保持头脑清醒。”

“就算可以早点休息,晚上12点前也很难睡着!”

“干的时间长了,都会有一些神经衰弱……”

在谈到拍卖人的压力这个话题时,徐东的感慨明显多了一些。当记者问起拍品征集周期与非征集周期的生活状态是否有所区别的时候,他笑着纠正:对拍卖人来说,是没有这样一个时间区分的,只有短暂调整期,大概是拍卖结束后一周左右的时间。而所谓的“短暂调整”并不意味着可以彻底放松,时不时还要应付买货、发货,确认家具是否安全送达等工作。

随身携带充电宝、电话24小时保持畅通是必备技能,此外,日常工作中与客户打交道也是徐东无法避免的任务。如果遇到钟爱喝茶、聊天的客户,那是享受。要是碰到喜欢喝酒的,躲是肯定躲不过了,只能努力在觥筹交错之间保持清醒。因为他要对买卖双方负责,要保证能拿到好东西。“有人说拍卖人是‘游山玩水把钱赚’,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我还没做业务的时候,觉得跑业务多好啊,不是什么问题,但时间长了,真成了一个负担。”

这个不是太甜蜜的“负担”压垮过不少拍卖人,就在今年4月23日,华夏国拍总经理玄鹰因心脏病猝发去世的消息,再度引起人们对拍卖人士健康状况的担忧。“其实拍卖人真的很辛苦,我们的生活并不全是自己的。”谈及此,徐东也深感痛惜。

“要想死得快,你就干拍卖!”这是拍卖圈内流传甚广的一个说法,类似的还有很多。或许,在这些带有“自黑”色彩的玩笑下我们可以窥见拍卖人的心酸与坚持。徐东的大学同学大都已经转行,有的回家考了公务员,过起相对稳定的生活,而他还在默默坚守。问起缘由,他回答得云淡风轻:“可能还是和自身的喜爱、选择有很大的关系吧。”

与家具拍卖有关的那些事儿

忙碌之余,徐东选择的放松方式,大多是和北京古玩圈的朋友踢踢球,或是参与公司组织的一些体育活动,在他看来,征集拍品也可以说是“体力活”,尤其是家具。据徐东讲述,他曾经为了一位老先生手中的一件方角柜,登门拜访了不下十次才谈成。

老先生并不是专门搞收藏的,那件方角柜也只是祖传下来的东西,保养得很好。虽然先生很有文化涵养,但因为对“拍卖”一无所知,徐东第一次前去拜访就吃了闭门羹。俩人隔着扇门聊了大概十多分钟,最后还是没让进屋,东西瞧都没瞧见一眼就走了。第二次登门,一番好说歹说,才答应进屋聊,至于这次谈话的主题,则和家具一点关系也没有,徐东给老先生详细地讲了拍卖公司的运作方式、拍卖的流程等等。

之后又去了数次,经过反反复复的价格拉锯战,最后才定下来家具的运送日期。如果故事的结局只是这样,好像也没什么值得多费笔墨的。令徐东哭笑不得的是,约定的那天去搬运方角柜,结果老先生来了句,东西都要拉走了,可以付钱了吧,把他惊得够呛。最后只得退了定好的搬家公司,继续做工作,次日才将家具运走。

这样的情况似乎并不少见,“如果是和行内人士打交道会轻松许多,大家都潜移默化地知道拍卖行的一些规定,至少不会在拍前跟你要钱。”徐东苦笑。当然,这只是征集难的一个侧面,家具征集与拍卖市场的冷热变化关系很大,征集者的压力也会随之时起时伏。

古典家具市场这几年来最大的变化在徐东看来是更加“平民化”,也就是更接地气了。之前通常是“旧”藏家购买老家具,现在不论是拍品还是买家,都多了许多新面孔,这是值得高兴的现象。同时也要求拍卖公司要负起责任,甄选货真价实的东西,材料是底线。

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拍卖就像打战,你在前方拼杀,后方得有后勤保证吧?”徐东觉得在拍卖行业,不管是做哪一个类别,团队的配合都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

奋战一线的业务人员签了东西,一般由库房前去提货。物品到库之后,摄影师进行拍照,这个环节看似微小却极为关键,如果没有好照片,在做图录、对外宣传的环节就会彻底“哑火”。团队中还有专门负责文案的业务助理,对拍品进行具体描述。图录印刷完成,需要客服与客户对接寄送,跟进反馈。同时,市场部的宣传工作也不能少,想把拍品的价值最大程度地挖掘出来,就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拍卖行有好东西,吸引更多人竞买。除了这些,团队的合作还体现在各个方面,例如展场的布置也要请设计师协助一起完成等等。

徐东还打了个比喻,“现在的拍卖机构都是由很多零件组成的机器,并不是一个人就能够启动的。”他很庆幸自己所遇到的团队,虽不敢说完美,但都各司其职,共同努力。

对于这份干了将近六年的工作,徐东依然充满了兴趣与热情。但他也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古典家具拍卖行业虽然已经达到了一个很大的规模,产生的泡沫也是空前的。尤其还有一些不法商人在材料上费尽心思投机取巧,这就需要拍卖人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功”,学习更多的知识,更深入地研究,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而这,确实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后记>>>

采访徐东之前,记者先将拟好的提纲发去,在回复邮件里他叮嘱,若是内容不够,欢迎电话联系。后来补充采访末了,他在电话那头又认真强调:“只是拙见,我还很年轻,还要学习,有的地方谈得不恰当,请您谅解。”这份谦虚是他行走拍卖江湖这些年来都不曾丢弃的,也正因此,我们或许有理由期待下一场战斗,他的凯旋。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进入3月最后一周,下游厂家的虽然已经开始加大原材订购力度,但由于对于当前市场形势不大看好,他们采购原材时表现得较为谨慎,这点刺猬紫檀(非洲黄花梨)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据了解,由于当前国内市场现货较多,非洲刺猬紫檀市场进入了僵持阶段,价格下跌调整情绪不断加重,目前江门新会一些材质相对较差的材料已经开始下滑,如170-180条/柜报至3400-3500元/吨。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和红木家具行业很多人一样,泡上一杯茶,一天仿佛才会真的开始。我的工作是将红木家具行业的资讯通过互联网传送给各地(甚至全球)关注红木家具的人。虽然依托互联网,但红木家具是个传统产业,跨进这个领域总有几个人会问:为什么?
    这种时候,我脑海中会浮现一个客厅,里面摆着普通的几件套红木沙发或者广式镶大理石的硬木家具,它代表了过去我很多亲戚家的模样。然后又会想起一位家里做红木家具生意的同学,这些类似亲近感的东西,就像儿时没有空调的夏天,我躺在红木长椅上感受到的滑顺的凉,以及不黏糊的硬,交织着感觉的回忆是不那么容易消失的。
    现在想起来,十几年前的红木家具大多还和艺术、设计没什么关系,很多还是用菠萝格等木材制作,但老百姓不在乎,作为日常用具它们只要够结实就行,再后来把家具当木材卖的那段时期,还可能只要用料足就行,除了藏家会用审美去衡量,多数人不过是在万变不离其宗的款式里找一件最对眼、最能升值的罢了。
    之前一位六十多的亲戚向我打听过菠萝格的价钱,说想买一套“红木”家具。一开始我猜他可能不知道有个叫《红木》的国家标准,里面规定了名正言顺的红木树种,严谨来说菠萝格现在不是红木,外界对红木家具有数不清的“误解”。但转念一想,又好像突然明白了“唯材论”不是从大众中来的,它是行业过去发展催生的畸胎。如今优质新木种的开发和应用创造出新生命,价钱合适品质卖相又不错,人们也以开放的态度接受,这都说明普罗大众心里的红木家具依然更接近于一个文化概念。这位亲戚想要的恐怕也不是真正的红木家具,而是一套有中国韵味的硬木家具吧。
    无论何时,中国人对木家具的钟情都并非建立在特定几种树种上,这是不变的方面,但人们精神层面的追求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从温饱、平安的追求过渡到讲究衣食住行的生活品味,用林清玄先生的话来说就是要“‘活出人的尊严与人的美感’,这些都不是财富可以缔造的(虽然它要站在财富的基础上才可能成功),而是要有更多的人文素养与无限的人道关怀”。
    不知何时,人们高度凝聚起红木家具工艺、装饰里的文化内涵,给出一条条审美鉴赏线索,牵引红木家具行业从传统制造向文化多元方向前进,以前生活的必需品,现在成为物质精神双重享受的艺术品,价钱自然不能和过去同日而语。可是我不时怀疑大众到底能给多少时间去理解这些内涵,否则怎会有人随便看看、听听就入手?用金钱交换一份附庸风雅,不会对延续文化和红木家具的生命力带来什么好处。
    当然,在与父祖辈极为不同的生活背景下,我们已经知道只靠品质而没有美感和文化的时代已经过去,还用建立的种种标准淘汰了一大批低劣企业和渠道商,新中式萌生,为红木家具带来了一些现代设计、一些可与传统交融的现代文化,人文素养和人道关怀终于挣脱仿古的桎梏体现出来,很多人都为此感到兴奋和欣慰,毕竟我们不仅需要代表国梦国风、需要能进艺术馆的珍奇艳丽的上乘之作,也需要舒适、好用、精致、人文的生活用具。有位行业专家就设计了好几款以舒适为卖点的座椅,经常在不同场合展出,我也几次坐过这些椅子,每次都由心里生出佩服之情,可这位专家却说目前还没有人跟他合作生产。我再看椅子的样貌,虽说是吸取圈椅的优点,但骤眼看却不像红木家具给人传统的感觉,反倒在某些时刻还透露出西方经典的气息。直到你将它们与其他中式家具展品一起看,又发现它们的气质能融入其中,套用这位专家自己的说法:是现代的中式椅子。
    这些椅子恐怕打破了行业的想象,于是迎接它们的是现实的无奈,但我想还有希望,也还有很多没被注意到的“它们”正自由发光。可能是以新中式之名突破传统和现代的边界,像我们为行业带来的《品牌红木》和《新中式家具》双封面杂志只以一纸相隔,这些界限迟早会模糊,为美好生活融合出一个全新世界。

    现在,包括我在内的一代人很难切身感受实体经济的艰难,我们眷恋互联网、为理想而活,有时会轻看了红木工匠、老板、代理商肩上的压力。只是,有些东西虽然显得遥不可及,却有如日月星辰,会给所有人光明。注视着艰难转型的行业的一切,学习沉静和坚韧,或许是这个繁华浮世里难得的体验。

    (稿件由品牌红木提供)


    近几年来,海南木材经销商每年能有机会从民间搜集出来的海南黄花梨野生林老料也不过3000公斤至4000公斤(一些收藏家早期投资库存料除外)。我们可以采用科学的数据来分析,若要制作一条2厘米手串,需用材0.8公斤,制作一件明式风格圈椅需用料70公斤到80公斤,以此类推,每年的海南黄花梨供应量可以制作手串4000至5000条,圈椅40至50件,与庞大的市场需求相比,这样的供给量显得十分稀缺。

    目前海南黄花梨野生林材料行情:口径15厘米左右,长1米野生林老料,每市斤价格1万至1.3万元;口径20厘米左右、长1米至1.8米的,每市斤1.2万至1.8万元;口径25厘米左右、长度超过2米,每市斤1.8万至2.5万元,相当于每吨2000万至4500万元,市场价格与上一年对比,相对稳定。由于购入海南黄花梨野生林老料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门槛高,目前在国内采用海南黄花梨野生林老料设计制作仿古家具的企业寥寥无几,所以市场上出现的此类高端家具少之又少。

    从以上列出海南黄花梨野生老料的稀缺供应量来分析,能够有条件、有渠道拥有海南黄花梨精品家具是机遇和缘分的叠加。
    阅读全文
  • 《角斗》《天籁》《山林睦歌》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虞定良:雕塑动物重技更重情

    欣赏虞定良的黄杨木动物雕刻,能感受到他非常鲜明的风格:造型上,在准确和夸张之间自由游走;技法上,融汇石雕、根雕、象牙雕,综合运用浮雕、圆雕、镂雕等多种技艺;内涵上,在熟悉的动物题材与当代理念之间找到结合点,表现当代生活。因此虞定良雕刻的牛、马、鹿、羊栩栩如生,构建的山、坡、峰、峦险峻峥嵘,加上不同的构思立意,构成他神奇诡秘的动物世界。采访中,他感叹,材料是先天的,是有生命的,创作是后天的,是用我们的手艺来符合材料的愿望,但现在许多人把两者的关系颠倒了、割裂了、分离了。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刘丽琴

    独辟蹊径钟情动物雕刻

    虞定良出生在木雕艺术之家,父亲是乐清黄杨木雕大家,曾担任浙江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子承父业,虞定良和哥哥虞金顺顺理成章地走上雕刻艺术之路。之后,兄弟俩先后评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一门两大师”还成就了一段佳话。与父兄不同的是,父亲和哥哥都擅长和从事人物雕刻,虞定良却在动物雕刻上闯出一条自己的路,在他的雕刀之下,飞奔的骏马、角斗的野牛、驯良的小鹿、健壮的大熊、机灵的猴子……无不栩栩如生。

    谈及“为动物雕塑”的艺术缘起,虞定良说:“当年,我哥哥进黄杨木雕厂从事人物雕刻,我则去学了石雕。石雕的特色是因材施艺,以山水花鸟为主,倚重镂雕技巧。1969年,哥哥入伍,我顶哥哥的职进了木雕厂,开始将石雕中的山水花鸟、动物题材及镂雕技法与黄杨木雕相结合。”

    此外,对动物雕塑的兴趣,还源于他喜欢和动物亲近的天性,“小时候父亲就对我进行一些基础训练,经常要我做泥人。可我却常趁父亲不在时捏动物。动物有灵性和情感,我喜欢它们的真实和纯净。我要通过动物来体现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正因为对动物的这份“人性化”理解,虞定良最终确立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那时,我白天完成厂里的工作任务,晚上雕动物,借到一本资料就陶醉其中,不可自拔。”他说。

    偏爱雕牛与小品情调拉开距离

    然而,在资料匮乏的年代,通过看文字、图片,学习到的还是感性的东西,而且传统的民间工艺美术也迥异于现代的美学观念,限制了创作。真正使虞定良在动物雕刻的艺术道路上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老师是动物雕塑艺术家周庆鼎教授。

    虞定良回忆说:“1978年,我在一次动物写生培训中接触到周庆鼎教授。周教授看了我的泥稿《奔马》后,兴奋得连声说:‘捏得好,我要把它作为这次培训班的成绩带回美院去,让美院的学生们看看,一位年轻的民间艺人能做出这么好的作品。’此后,周教授经常提醒我,做动物素材,你的老师是动物,要多接触动物,去感受、了解动物,要花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去研究再研究。”

    这次简短的培训,令虞定良受益终生。培训结束后,他就开始了新的构思。1984年,黄杨木雕作品《角斗》,表现两头野牛角斗的场面,居上坡的倚地势之利,锐不可当;处下坡的拼勇猛之躯,力挽劣势。头拱角顶之间,力量的拼搏、意志的抗衡都在刹那间定格,一改黄杨木雕精巧柔美的传统风格,以硕大的造型、粗犷的刀法、豪放的气势,给人以全新的审美体验。此后,虞定良更是佳作频出,《大地》、《父子情》、《奔》、《朝阳》、《羊群》、《吉象》、《珠穆朗玛》等都令人印象深刻。

    在众多精品力作中,虞定良表现出了对“牛”的宠爱。在《大地》中,他以娴熟的圆雕技艺,刻画一头奋进不已而又脚踏实地的耕牛形象。作品以三角形山体为主要结构来雕牛,刀功开合有法、起伏有致,并借鉴中国山水画的线条来刻划牛体身上的褶皱,不仅形式感强,而且强化了它本身的力度,融凌厉与圆润于一体;在《珠穆朗玛》中,他则以西藏特有的牦牛为形象,试图通过山与牛浑然一体的概括,展示天地造化之伟大、之纯洁。

    确实,与一些小巧的案头摆设相比,虞定良雕刀下的动物常常被放置在大自然的情境中,意境深邃又富有韵味。本来以动物题材来表现当代生活难度很大,但虞定良通过巧妙的创意和设计总能找到当代理念与自己熟悉的动物形象之间的结合点。比如《大山情》系列作品8件,分别以狮、鹿、马、熊、象、猴等多种动物在不同境况下的生存状态,呈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呼唤人们要增强环保意识。与牧歌式的小品情调拉开距离,虞定良在木雕动物造型的探索上,开创出更见内在品位和视觉审美的独特风格。

    虞定良:

    对话

    雕刻动物难在结构准确

    广州日报:有人说,看人物雕刻的诀窍是看脸和手,那么,动物雕刻的难点又在哪里?

    虞定良:传统人物雕刻,人都是穿着衣服的,要靠裸露部分的脸和手表现动态和神韵,其结构是否准确,神情是否自然和生动,最考作者的功力。所以,没有衣服遮盖的人物裸体造型和表现是最难的。而动物就好像“人物裸体”,除了肌肉,它的皮毛,包括每根筋节,都必须结构准确。民间工艺中动物题材很多,但专长做动物的人比较少,就是受限于结构和基本功的问题。结构的问题解决不了,很多东西就没有办法做。

    广州日报:您的木雕作品,不仅将动物雕刻得栩栩如生,而且很多都是大型的群雕,加上衬托动物的峰峦叠嶂、花草树木,显得更有气势。这样的作品比单个人物或动物的小品作品更难吧?

    虞定良:传统的黄杨木雕主要采用圆雕,多是小品之作,放在案头摆设。但我做的主题性大型作品,一件材料就两三百斤,做成群雕,就需要在构思、立意的时候设计情感和主题,考虑疏与密、开与合的关系,考虑视野,考虑作品的高度和观看的距离的关系,此外,镂雕和圆雕的结合还要考虑透视光线的层次感。

    只有在所有的关系都思考成熟后,我才会出泥稿,再去雕琢。好的材料来之不易,必须理解透了这个材料才能动刀,我“放”材料最长的时间是17年,不去动它。

    广州日报:就“理解材料”方面,您有哪些心得?

    虞定良:材料是先天的,它们的生命比人长,像黄杨木的树根是几百上千年,每个根、藤都有生命;作者要发现材料的美,这是后天的,所谓创作是后天符合于先天,是我符合于材料,而非材料符合于我,是用我们的手艺来符合材料本身的愿望,而非把我们的手艺强加于它之上。现在很多做木雕的人,一开始就搞错了,把手艺和材料本身的生命分离、割裂了。

    我曾遇到这样一块材料,整个树根弯成180度,有些地方几乎断掉,只有丝丝缕缕的连接。这块材料让我立即联想到大自然的灾难,比如龙卷风、火山爆发等造型,于是我在创作时就“符合于”它,做了几只动物,它们好像看到了自然灾难的来临,惊恐大叫,而小动物则紧紧偎依着母亲。其他部分,我就保留了原状,看上去像是台风来临的样子。

    广州日报:既要造型准确又要艺术变形,其中的“度”如何把握?

    虞定良:艺术品不是自然的重复,更不是生活的再版,而是作者心中认知的幻化与物化,将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人物和动物,独特展现出来,这是精神的创造。比如我的作品《珠穆朗玛》,初看是一座崛起的山峰,细看却是一头躬背的卧牛。这里牦牛的造型就用了夸张的手法,牦牛身上的毛拖到了地上,像雪山的融化,形象在似与不似之间,没有艺术感觉的话是做不好的。艺术形象比生活的原形更概括、更提炼、更典型,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恪守“师造化,夺天工”这一艺术规律。“师造化”必须尊重客观事物,要做到“无我”;而“夺天工”必须做到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断,关键要做到“有我”。

    原作最用心复制品也有价值

    广州日报:收藏黄杨木雕,是否也有原作和复制品的区别?

    虞定良:我自己也会复制成名作品,但基于手工雕刻的属性,数量不可能很大。对于这样的复制品,我想说的是,第一件作品肯定是最用心的,但后来的复制品,具体到用刀和线条中,也很灵活,每一笔都是有变化的,其艺术价值仍然很高。这就是手工的意义。

    不过,有些数量很大的雕刻作品,就要注意是不是机器雕刻的。包括我们现在的红木家具也一样,上边的图案如果用机器、电脑雕刻制作,能够批量生产,其收藏价值就下降了。

    广州日报:如何甄别机器雕刻与手工雕刻的作品?

    虞定良:行内人可以轻易分辨出来,普通人则要细致观察。收藏黄杨木雕,首先看材质美不美,有没有结疤、裂缝,做工、手感如何;其次,观察作品的细部,重点看角落、弧度,纯手工雕刻会留下作者对刀的感觉,手工雕刻因形造式,手法灵活,线条流畅,而机器做出来的则非常均匀,比较呆板。

    大家简介

    虞定良,1950年生,浙江省乐清市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杨木雕作品《角斗》、《大地》分别荣获中国轻工部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希望杯);《珠穆朗玛》、《大山情》、《走进阳光》等多件作品均获得国家级金奖以及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浙江省博物馆、中国木雕艺术馆等收藏。


    家具行业发展至今,也经历了不长不短的30年,现在正步入“而立之年”,行业发展各种规范渐渐明晰,行业特征日益显现,行业也在日益步入成熟。
    以下是2016年我国家具行业现状分析:
    经济状况、消费倾向、房地产市场影响家具市场需求
    经济发展水平与消费偏好影响家具需求。我们认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人均家具消费支出在人均GDP中的占比可能会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人均家具消费支出的绝对值会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房地产市场繁荣带动家具消费。家具的销售额变化与新建住房销售面积的变化趋势一致,但房地产景气度下降带来的家具销售的下降幅度更小。
    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家具业发展动力不同
    美国:上世纪80年代前的家具制造中心。GDP中高速增长时,家具行业也正处于中高速发展时期。80年代后美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致使家具及家用设备的消费占比下降,但消费支出绝对值仍保持快速增长。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与萧条期也正好对应了家具市场的同步变化阶段。
    日本:经济泡沫与房地产泡沫破裂使家具业遭受重创。上世纪90年代以前,日本家具制造业规模持续扩大;伴随着90年代初房地产泡沫和经济泡沫破裂,人们的消费受到巨大冲击,家具业遭受重创。
    韩国:90年代初房地产热带动居民家具支出快速增长。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具制造中心的转移,90年代前韩国家具制造业高速发展。70、80年代家具业的发展是韩国城市化进程加速、中产阶级崛起的结果,80年代末90年初则主要受房地产热的推动。此后,韩国经济增长放缓,家具业整体增长在调整中趋稳。
    内需已成我国家具行业增长动力,产品服务不断升级
    随着消费逐步升级,人们对家具的实用性、美观性、功能性需求也越来越多,在家具上的消费越来越高;伴随着过去十年的房地产热,家具制造业有望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同时,行业发展逐渐步入成熟期,品牌家具企业的生产技术更为先进、产品品类更为丰富、渠道建设与管理更为完善,更容易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龙头企业的市占率有望得到提升。
    阅读全文
  • 分享